首页 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

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

举报
开通vip

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 第一册 第一章 走近生命科学 第1讲 走近生命科学 自主基础回顾 1.生命 科学 技术 生命活动 规律 医学 农学 健康 环境 生命 信息 2.细胞 细胞学说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分子 结晶牛胰岛素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描述 比较 实验 4.分子 个体 群体 生物 环境 生态学 5.发现 假设 实验 调查 分析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法,实验法是后一阶段的方法。 【答案】 B 2.【解析】 孟德尔发现...

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
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 第一册 第一章 走近生命科学 第1讲 走近生命科学 自主基础回顾 1.生命 科学 技术 生命活动 规律 医学 农学 健康 环境 生命 信息 2.细胞 细胞学说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分子 结晶牛胰岛素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描述 比较 实验 4.分子 个体 群体 生物 环境 生态学 5.发现 假设 实验 调查 分析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法,实验法是后一阶段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答案】 B 2.【解析】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第三大定律是摩尔根发现的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答案】 A 3.【解析】 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是基于光合作用的原理。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都是对生物学研究的应用成果。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生物学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 【答案】 C 2.【解析】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即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答案】 A 3.【解析】 20世纪以前的生物学~主要是对生物形态特征等进行描述的生物学阶段。 【答案】 C 4.【解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是生物学进入遗传学研究领域的标志。孟德尔从事豌豆研究则是生物学进入实验生物学阶段的标志。 【答案】 C 5.【解析】 达尔文编著《物种起源》、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都属于19世纪的科学发现。 【答案】 A 6.【解析】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说—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 C 7.【解析】 要获得疾病有关信息~应该比较医学数据库的信息。 【答案】 B 8.【解析】 青霉菌的存在导致这种结果~故最可能是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答案】 D 二、综合题 1.?A ?E ?D ?F ?C ?B 2.(三)第一步:选取身体健康、发育正常、年龄相当、体重相当的大鼠若干 第二步:普通饲料拌蒸馏水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四)(1)甲组大鼠肾部结石发生率高于乙组 三聚氰胺会诱发大鼠肾部结石 (2)两组大鼠肾部结石发生率相同 三聚氰胺 不会诱发大鼠肾部结石 (3)甲组大鼠肾部结石发生率小于乙组 三聚氰胺能抑制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细胞的大小通常用微米(μm)表示。 【答案】 B 2.【解析】 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大和视野暗。 【答案】 D 3.【解析】 图中1表示叶肉细胞~2表示保卫细胞~3表示气孔~4表示叶肉细胞核。 【答案】 B 4.【解析】 使用高倍镜时~只能用细调节器调节。 【答案】 B 5.【解析】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应该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并转动物镜转换器~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目镜上。使用高倍镜时~只能用细调节器调节。 【答案】 A 6.【解析】 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物象在何方就向何方移动装片。 【答案】 A 7.【解析】 放大倍数变大~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答案】 C 8.【解析】 光源相同时~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长度越长,放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物体等大时~放大倍数小~物像就小。 【答案】 C 9.【解析】 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端有螺纹的镜头为物镜~长的为高倍镜~短的为低倍镜。两端都无螺纹的为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与物镜相反。 【答案】 C 10.【解析】 由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时~镜筒不动。 【答案】 C 11.【解析】 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d物镜离载玻片距离最远~说明是放大倍数最小的。视野最暗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大的~a物镜离载玻片距离最近~说明是放大倍数最大的。 【答案】 C 12.【解析】 放大后视野中每格代表的实际大小变小,像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高倍镜下用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但细胞更大。 【答案】 D 13.【解析】 图甲中3是分生区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的部位。 【答案】 A 14.【解析】 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都放大的倍数~面积放大倍数为显微镜综合放大倍数2的平方。故本题小圆点直径放大倍数为30倍~面积的放大倍数为2π× 15,450π倍。 【答案】 B 15.【解析】 目镜不变~物镜由10×变为40×时~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是原先的四分之一~细胞长度不变~则测微尺格数变为原先的四倍~即5×4,20格。 【答案】 A 16.【解析】 目镜越短~物镜越长时放大倍数越大~离载玻片距离越近~故甲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左上方 载玻片 纱布 物镜 目镜 目镜 擦镜纸或擦镜片 (2)A 调大光圈和用凹面反光镜 细调节器 (3)40.26μm 42μm 2.(1)B、D A、E (2)大液泡、叶绿体 (3)癌变 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 (4)核糖体上翻 译出的多肽,还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具有天然活性的蛋白质,而B细胞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1讲 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自主基础回顾 1.种类 量 C、H、O、N 离子 2.N、P、K、Mg、Fe C、H、O、N、Fe C、H、O、N、Mg C、H、O、N、I 3.水 自由水 结合水 自由水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细胞内的颗粒数增多~使细胞液浓度增加,温度降低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降低。 【答案】 C ,,2.【解析】 液泡中的Na可以增大细胞内液的浓度促进细胞吸收水分~所以Na参与调节渗透压。 【答案】 A 3.【解析】 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作用~在细胞内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A错,脱氧核苷酸由C、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脂肪酸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错,主动运输使细胞能对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能维持细胞内元素的平衡~C正确,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也非常重要~D错。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题中事实说明铁是红细胞内构成血红蛋白的结构物质。 【答案】 B 2.【解析】 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以增加自由水~利于代谢。 【答案】 C 3.【解析】 儿童佝偻病是缺钙所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食物中缺碘引起的,贫血病是缺铁引起的。 【答案】 B 4.【解析】 Mg是叶绿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而叶绿体中除叶绿素外还有其它的色素分子。 【答案】 B 5.【解析】 植物在遭受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含量有明显提高~能提高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否则植物很难存活。 【答案】 D 6.【解析】 动物缺钾时会引起心律失常~而?则是缺钠的症状~??错误,植物缺铁时~幼叶会先表现缺绿~缺镁时~老叶会先表现缺绿。K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缺K时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影响马铃薯块茎中淀粉的积累~致使减产。 【答案】 A 7.【解析】 正常的植物转入无N、P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下端叶片首先表现出来缺乏症。健康的青少年在其生长、发育阶段~N、P量摄入大于排出。 【答案】 C 8.【解析】 A选项与题干无关,果树吸收Zn是主动运输的过程~与水有关,饮食中各元素补充过多也会引起疾病~如补Zn过多会引发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 【答案】 C 9.【解析】 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将离体器官放入与体内液体相似的环境中~即0.9%的NaCl溶液中。 【答案】 B 10.【解析】 从横坐标分析~9,12月温度降低~而细胞中含水量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植物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植物体的水分减少~加上温度降低~使新陈代谢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减小~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但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氢 水 蛋白质 (2)?自由 呼吸 ?大 ?减少 增多 细胞进行呼吸,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3)糖类 细胞壁 (4)蛋白质含S、核酸含P ,,2.(1)根毛 K (2)随氧浓度的增加,离子吸收量也会增加;相同氧浓度情况下,K吸收量,多于NH (3)主动运输 随着糖被有氧呼吸大量消耗供能,离子吸收量增加 4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属于可溶性还原糖。 【答案】 A 2.【解析】 蛋白质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能显出紫色物质。 【答案】 C 3.【解析】 班氏试剂可鉴定还原糖~苏丹?染液可鉴定脂肪,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用不到红墨水。 【答案】 D 4.【解析】 鉴定脂肪时~需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 C 5.【解析】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可作为实验假设或结论。 【答案】 D 6.【解析】 用班氏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和苏丹?鉴定油脂不需要加热~用碘—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也不需要加热。 【答案】 A 7.【解析】 麦芽糖为还原糖~能与班氏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与碘—碘化钾溶液反应。 【答案】 D 8.【解析】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过氧化氢酶属于蛋白质。 【答案】 C 9.【解析】 Cu(OH)就是班氏试剂中NaOH(aq)与CuSO(aq)混合后的产物。 24 【答案】 A 10.【解析】 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材料表面的浮色~但是脂肪会溶于酒精。 【答案】 B 11.【解析】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棕色?红棕(黄)色。 【答案】 D 12.【解析】 马铃薯块茎中的糖大多是淀粉等非原性糖。 【答案】 A 13.【解析】 蛋白质检测前先留一部分待测组织样液~用于检测后溶液进行颜色对比~以增强实验说服力。 【答案】 D 14.【解析】 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创造碱性环境~再加CuSO溶液。 4 【答案】 A 15.【解析】 用鸡蛋蛋白为实验材料时~由于蛋白质浓度较大~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彻底~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因此鸡蛋白必须经稀释后使用。 【答案】 A 16.【解析】 加入班氏试剂并煮沸2分钟后~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若还原性糖的含量越多~红黄色越明显~若还原性糖的含量越少或没有~则显现的是蓝色。 【答案】 D 二、综合题 1.0.1g/mLNaOH 0.01g/mLCuSO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离子发生紫色反应,否则产生4 蓝色沉淀,对实验现象有遮蔽作用 2.(1)班氏 红黄色 (2)花生子叶 苏丹?染液 (3)染液中的酒精会溶解组织中的脂肪,使染 色模糊不清,影响实验结果 第2讲 糖类与脂类 自主基础回顾 1.碳 氢 氧 2.不能 葡萄糖 果糖 单糖 葡萄糖 果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原 葡萄糖 3.细胞 纤维素 核糖 脱氧核糖 能源 葡萄糖 4.贮能 2 磷脂 膜结构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氨基酸含有N元素,核苷酸含有N、P元素,磷含有P元素。 【答案】 C 2.【解析】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支原体和变形虫不含纤维素,淀粉是植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支原体和变形虫不具有淀粉,糖原是动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植物及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糖原,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题中四种生物都具有核糖。 【答案】 D 3.【解析】 DNA中含有脱氧核糖,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ATP中含有核糖,胆固醇为脂质~不具有糖分子。 【答案】 D 4.【解析】 在谷物中~淀粉是储能多糖,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主要的结构多糖~故选C。 【答案】 C 5.【解析】 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甘油三酯属脂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胆固醇代谢终产物是胆汁酸~1分子乳糖水解产物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有油脂和糖原~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有油脂和淀粉,纤维素是结构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麦芽糖、乳糖都是能源物质~但不是贮能物质。 【答案】 C 2.【解析】 高等动物的性激素具有激发并维持动物第二性征的作用~性激素的化学成分属于脂质。 【答案】 D 3.【解析】 组成糖原和脂肪的化学元素均为C、H、O。 【答案】 A 4.【解析】 淀粉只存在于植物中~乳糖只存在于多细胞动物体中。 【答案】 A 5.【解析】 葡萄糖在动物肝细胞中合成糖原。 【答案】 C 6.【解析】 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答案】 B 7.【解析】 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构成。 【答案】 C 8.【解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 B 9.【解析】 脂肪中的氢原子比例高于糖类。 【答案】 B 10.【解析】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胆固醇~属于脂质。 【答案】 D 11.【解析】 单体是指大分子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而不是彻底氧化。 【答案】 B 12.【解析】 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合物都能储备能源~淀粉与糖原并不是唯一~例如蛋白质、脂肪等。 【答案】 C 13.【解析】 油料作物中脂肪多~比含淀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量多。 【答案】 B 14.【解析】 油脂分子中氧含量远远少于糖类~碳、氢含量远远高于糖类~等质量油脂完全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需浅播。 【答案】 B 15.【解析】 甲物质的含H量远小于乙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纤维素 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2)用火点燃一根线,嗅燃烧后的气味,有烧焦的羽毛味的是毛线 2.(1)葡萄糖 糖原 肝脏 肌肉 (2)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3)氨基酸 CRHNHCOOH 脱水缩合 (4)核苷酸 2 核酸 3.(1)都由C、H、O组成 (2)脂质中C、H两种元素所占比例高,含O少;糖类中含O多,含C、H少 (3)脂质中C、H两种元素占比例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4.(1)脂肪 (2)脂肪可以与可溶性糖相互转化 (3)?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种子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因分解而损失过多 ?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热量多,温度增高,种子易发芽、霉变 (4)DNA (5)Mg第3讲 蛋白质 自主基础回顾 1.20 碳、氢、氧、氮元素,有的还含有硫元素CRNHHCOOH同一个碳原子 2 2.肽键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每种蛋白质都具有各自特有的空间结构,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4.推动化学反应 免疫 通透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有的酶是RNA,被机体判定为“异物”的物质或物体均可成为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外源性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 【答案】 C 2.【解析】 mRNA上A,T,m,n~模板链上A,T,2(m,n)~由氨基酸个数、mRNA、模板链上碱基为1?3?6关系得2m/6,2。 【答案】 D 3.【解析】 因为每个氨基酸只含有一个羧基~而每个羧基在形成肽键时会脱去一个氧原子~原肽链中会有一个完整的羧基~所以原肽链中的氧原子等于肽键数加上2~即肽键数,p,2~所以氨基酸数,p,2,1,p,1。 【答案】 B 4.【解析】 氧原子数目增加的个数是水分子中的数目~所以断裂几个肽键~就水解几个水~就增加几个氧原子。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明确蛋白质的各种功能。构成人和动物肌肉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与运动功能有关。此外~蛋白质还具有催化、调节、运输、免疫、通透、细胞识别等功能。贮存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功能。 【答案】 D 2.【解析】 严重缺铁的病人~其血红蛋白少~输送的氧气少~不能进行很好的有氧呼吸而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C 3.【解析】 若用四种足量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可以合成个数不确定的多肽~所以无法确定生成的产物种类。 【答案】 D 4.【解析】 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即多肽链的条数。肽键总数按照n,a计算。 【答案】 D 5.【解析】 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中含有(n,m)个肽键~每个肽键中有一个氧原子,m条肽链至少有m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每个羧基中有2个氧原子~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有(n,m),2m,m,n个氧原子。 【答案】 C 6.【解析】 m个氨基酸~n,z个单链~脱水为m,(n,z)。 【答案】 A 7.【解析】 胰岛素分子中O原子数,2×肽链数,肽键数,R基中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水数 【答案】 B 8.【解析】 免疫球蛋白IgG共有4条肽链~该IgG有肽键数为m,4。 【答案】 D 9.【解析】 氨基酸的通式为CRHNHCOOH~丙氨酸的R基为—CH~则其分子式为CHON~可知水23372解的另一产物的分子式为 CHNO,HO,CHON,CHNO。 814252372594 【答案】 B 10.【解析】 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为所有氨基酸分子量的总数减去脱去的水分子的分子量。 【答案】 B 11.【解析】 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甲、乙、丙~则它们能形成多肽种类最多不只是6种~而是27种。 【答案】 D 12.【解析】 氨基酸800个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的肽键800,2,798。氨基酸800个~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说明在R基团中有氨基10个~羧基8个。每一条多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氨基总共有10,2,12个~羧基总共有8,2,10个。 【答案】 B 13.【解析】 所示肽链可能由五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也可能由一到四种。在肽酶P的作用下~若从3处断裂~右边的只是一个氨基酸~并不是肽链。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不会发生1、3键的形成~而是发生在核糖体中。 【答案】 C 14.【解析】 由于产生的氨基酸都只有一个氨基~所以原肽链中含有6个氨基酸~5个肽键即有5个氧原子~主链中有一个羧基~所以侧链中有13,5,2,6个氧原子~所以谷氨酸有6?2,3个。 【答案】 B 15.【解析】 只有两条单链~脱水(m,2)个~生成二硫键二个分子量增加2×2~生成水分子量18(m,2)。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三肽 CHNHRCOOH (2)脱水缩合 肽键 ? (3)2 酶 (4)20 一个在R基内,另2 一个与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5)2 2 5493 【解析】 解题时要理解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脱水缩合过程,先分析图中肽键(?)数为两个~就能顺利解决前面三个小题。若某氨基酸中含有两个氨基~有一个氨基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中心碳原子还要分别连接H原子和羧基~因此另一个氨基只能存在R基中,依据脱失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含有游离羧基(或游离氨基)的最少数,肽链数~可解决其余问题。 2.(1)脱水缩合 (2)w,19 (3)1368 (4) NHCHCHCOOHCONHCHCOOH(CH)CHNH 222322 3.(1)20 CHHNRCOOH (2)脱水缩合 2 —CO—NH— 49 (3)降血糖 (4)888 (5)C、H、O、N、S 2 2 (6)q,p,1 4.(1)肽酶 (2)101肽 (3)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37?13?51 (4)606 【解析】 第(2)小题由题意可知~415g此多肽完全水解需要水505g,415g,90g~即形成415g此种多肽需要脱去90g水。415g此多肽形成时~需要氨基酸505/100,5.05(mol)~脱水90/18,5(mol)~所以在形成此多肽时需要的氨基酸摩尔数与合成时脱去的水分子摩尔数之比为:5.05/5,1.01。设该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数目为n~则该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数目与在形成该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之比:n/(n,1)。由题可得n/(n,1),1.01~解此方程得n,101。所以此多肽为101肽。第(3)小题由题意知每一分子此多肽含半胱氨酸51个~设一分子此多肽中甘氨酸x个~则一分子此多肽含丙氨酸(50,x)。依据多肽的分子量列出方程:101×100,51×121,89×(50,x),75×x~解此方程得x,37。所以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37?13?51。第(4)小题中由mRNA翻译成蛋白质时~是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基因转录成mRNA时是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的~而基因中有两条链~所以指导合成多肽的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多肽中的氨基酸总数乘以6。 第4讲 核酸与维生素 自主基础回顾 1.(1)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RNA (2)携带遗传信息 遗传、变异 2.(1)核苷酸 五碳 磷酸 五碳糖 (2)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 T 尿嘧啶 U 3.脂 A、D、E、K 水 B C 叶酸 少 尿液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均含有C、H、O、N、P五种元素。 【答案】 C 2.【解析】 双链DNA中嘌呤与嘧啶配对~数目相等。 【答案】 D 3.【解析】 A中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B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中T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中HIV的遗传物2 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中亲水头部含有N元素~腺苷具有含氮碱基。 【答案】 D 2.【解析】 大豆属于真核生物~其根尖细胞内所含有的核酸既有DNA又有RNA。组成DNA的是A、G、C、T四种核苷酸~组成RNA的是A、G、C、U四种核苷酸~所以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8,1,7个。 【答案】 B 3.【解析】 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一共有四种~分别是A、T、C、G~碱基U只存在于RNA中。 【答案】 B 4.【解析】 在脱氧核苷酸分子中~三个小分子之间的连接是~其中脱氧核糖的1号碳原子与含氮碱基相连~3号碳原子与磷酸分子相连。 【答案】 C 5.【解析】 本题考查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是DNA的基本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氮碱基有(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四种。 【答案】 C 6.【解析】 RNA(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每一分子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 子核糖、一分子碱基和一分子磷酸所组成。因此RNA作为生物大分子~经水解首先形成许多个核糖核苷酸~然后核糖核苷酸再进一步水解生成核糖、磷酸和碱基。 【答案】 C 7.【解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对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生物~其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就代表着遗传信息,RNA是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序列代表遗传信息。单个核苷酸分子不含有遗传信息。 【答案】 C 8.【解析】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 B 9.【解析】 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导致肌肉软弱无力~因为这些维生素是某些呼吸酶的一部分~属于辅酶。 【答案】 C 10.【解析】 DNA和R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酸分子都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连接时都是一个核苷酸分子的五碳糖与相邻核苷酸分子的磷酸脱水缩合。因此DNA和RNA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DNA所含的碱基有四种~分别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RNA所含碱基也是四种~分别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在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 【答案】 A 11.【解析】 DNA双螺旋结构中~中间是互补配对的碱基对~而每一条链上的每一个位臵30可由4种碱基来填充~因此每一条链30个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为4种。 【答案】 B 12.【解析】 核糖核酸中的五碳糖为核糖~脱氧核糖核酸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答案】 D 13.【解析】 不同的生物合成自身的物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核酸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 B 14.【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核酸的种类以及DNA、RNA的化学组成和区别。构成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各只有1种~即DNA或RNA~组成DNA或RNA的碱基各4种~组成DNA或R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也各有4种。烟草为高等植物~构成它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由于DNA和RNA各含有的4种碱基中~A、C、G三种相同~只是RNA以U代替了DNA中的T~因此~构成DNA和RNA的碱基实际上就共有5种。而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虽有3种碱基相同~但组成的五碳糖不同~因此~DNA和RNA中的核苷酸共有8种。 【答案】 C 15.【解析】 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DNA与RNA每个4种),乙中A含有糖类物质,蔗糖主要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出的二糖很可能是乳糖。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C、H、O、N、P (2)核苷酸 1分子五碳糖 1分子含氮碱基 1分子磷酸 如图 第1题图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1)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携带遗传信息 (2)DNA是双链的,RNA一般是单链的 DNA含有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而RNA含有尿嘧啶(U)和核糖 (3)脱氧核苷酸 4 核糖核苷酸 4 3.(1)DNA 脱氧核苷酸序列 (2)遗传信息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四种,但数量不限,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 (3)DNA RNA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解析】 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有四种~配对方式仅有两种~连接方式只有四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最重要的是形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10DNA分子的多样性。例如~某DNA分子有10个碱基对~那么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有4种。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特定的遗传信息~这就是DNA分子的特异性。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第1讲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基础回顾 1.高 低 不消耗 要 蛋白 通道 协助 2.逆 必须 蛋白质 要 主要 主动 3.渗透 浓度差 全 选择透过 渗透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当细胞外液为蒸馏水时~细胞会大量吸水。 【答案】 C 2.【解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高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运输方向 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是否需 否 是 是 要载体 据表可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所以选择D。 【答案】 D 3.【解析】 蔗糖分子太大不能跨膜~碘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海带细胞。如图所示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就是这种方式~顺着浓度差~但膜上的载体数量有限~所以会出现饱和状态。 【答案】 D 4.【解析】 由图可知~该矿质离子进入细胞需消耗ATP~因此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5.【解析】 由于细胞膜内K浓度大于膜外~所以K外流不消耗能量。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与提供能量,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答案】 C ,2.【解析】 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来迅速作出判断。K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3.【解析】 ?中蛋白质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4.【解析】 A、B两点氧浓度不同~即细胞有氧呼吸供能量不同,B、C两点氧浓度相同~但是不同的离子~即相应的载体不同。 【答案】 B 5.【解析】 由图得知~?为糖蛋白~故上方为细胞膜外~下方为细胞膜内~c的运输方式是从细胞膜内运输到细胞膜外~故A错误,班氏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与???不发生紫色反应~故B错误,?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故C错误,糖蛋白具有细胞间的识别作用~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有关~故D正确。 【答案】 D 6.【解析】 乙组在蒸馏水中~吸水比甲组多~臵于0.3g/mL的蔗糖溶液后失水比甲组多, 细胞失水为被动运输。 【答案】 C 7.【解析】 有氧呼吸第三步在内膜进行~内膜有呼吸酶的存在~与外膜化学组分大致相同~具有更多的功能。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但D不存在因果关系~故D错。 【答案】 D 8.【解析】 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因此D错误。 【答案】 C 9.【解析】 ??胀硬说明A液、C液的浓度大于D液~?萎缩说明B液浓度小于D液。 【答案】 B 10.【解析】 甲中的清水进入马铃薯~马铃薯失水进入10%蔗糖溶液,乙中的清水进入马铃薯~马铃薯失水进入30%蔗糖溶液。 【答案】 A 11.【解析】 ?所示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大分子物质不仅仅通过?过程才能进入细胞~还可以以内吞方式进入细胞。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B 12.【解析】 b与a不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答案】 D 13.【解析】 表面积越大~吸水的量就越大~玻璃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就越快。 【答案】 B 14.【解析】 a指的是核膜~其他的表述不是完全正确。 【答案】 A 15.【解析】 ABD分析正确~氧气从产生场所到?经线粒体、细胞膜、毛细血管~分别为2、1、2层生物膜~每层有二层磷脂分子~共10层磷脂分子~故选C。 【答案】 C 16.【解析】 容器中蔗糖溶液浓度越大~人造细胞就从吸水变为失水~而且失水越来越多。 【答案】 A 17.【解析】 细胞液浓度先降后升~说明先吸水~然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升高细胞液浓度。 【答案】 D 18.【解析】 三个“人造细胞”与15%的蔗糖溶液有不同的浓度差~所以吸水的情况不同。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主动运输 (2)?a 导管 ?c>d>a>b ?渗透 D (3)D (4)核酸、ATP 2.(1)水 (2)见图(注:两层磷脂分子层的亲水性头部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疏水性尾部位于细胞膜的中间) 第2题图 (3)?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 ?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在清水中放置与实验?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实验?和实验?中“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 实验3.1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 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盐生植物要生存~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那么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要高于土壤溶 液浓度才能吸收水分~而细胞液浓度高渗透压就高。 【答案】 D 2.【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体积会逐渐减小~在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会逐渐变大。 【答案】 B 3.【解析】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加以鉴定。 【答案】 B 4.【解析】 ?处有红墨水为红色 , ?处是细胞质为无色。 【答案】 A 5.【解析】 B表示的是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 D 6.【解析】 在40g/L的甘露醇溶液中4小时后的马铃薯条已经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B 7.【解析】 所观察到的数百个细胞无一个处在分裂期。这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成熟的活植物细胞,细胞内的水势高于细胞外的水势 C (2)?浓度B 30秒 ?马铃薯实验前后质量变化或周围液体的体积变化 2.(1)内部结构基础是有原生质层和原生质层内外两个溶液体系的存在;外在条件是原生质层内外两个溶液体系存在浓度差 (2)高浓度溶液加快质壁分离现象的出现,但由于引起细胞过度失水,导致细胞死亡,使质壁分离复原不能发生 (3)尿素是可能被细胞主动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随着尿素分子不断的进入细胞内部,当细胞内外浓度趋于一致时,质壁分离就会自动复原 (4)高温致使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第2讲 细胞核 自主基础回顾 1.核膜 核仁 核基质 染色质 2.核基质 蛋白质 酶 无机盐 水 3.生长 发育 分裂增殖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解析】 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核区也没有染色体~这与真核细胞是不一样的~A选项错误。因为有丝分裂前期时核膜、核仁已解体~故电镜下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看不到核膜、核仁~B选项错误。核孔虽然是某些大分子进出的通道~例如mRNA分子从细胞核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是不进入细胞质的~只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C选项错误。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是无机盐的功能。 【答案】 B 2.【解析】 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不属于细胞核的结构。 【答案】 D 3.【解析】 核膜和细胞膜同属于生物膜~其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类似~但核膜由外膜和内膜两层构成~而细胞膜只有一层。 【答案】 B 4.【解析】 只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才具有核被膜包被。核被膜是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外膜与内质网相连~其上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其他较小的分子和离子是通过核被膜选择透过的。 【答案】 D 5.【解析】 小分子物质可以穿透核膜进入细胞核~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某些大分子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如mRNA等。RNA聚合酶是大分子物质~其合成部位是核糖体~发挥作用的部位是细胞核~所以必须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呼吸作用酶系的合成部位和发挥作用部位均在细胞质中~不必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答案】 C 6.【解析】 有DNA结构的不一定有染色体(质)~染色体(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 【答案】 B 7.【解析】 题干中信息说明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B项正确,细胞中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故A项错误,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能合成蛋白质~故C项错误,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故D项错误 【答案】 B 8.【解析】 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可以短时间存活,细胞核不仅是遗传信息库~而且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 B 9.【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细胞为c细胞提供细胞核~b细胞为c细胞提供细胞质~c细胞形状与a细胞的形状保持一致~即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答案】 A 10.【解析】 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 【答案】 B 11.【解析】 当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时~细胞耗能增加~线粒体数量会有所增加,蛋白质合成速度加快~核糖体数量增加,同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但核DNA的数量不会改变。 【答案】 B 12.【解析】 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但核内的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只在核中储存和复制,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中少量的DNA与RNA的合成有关~控制细胞代谢的主要是染色质上的DNA~而不是核仁,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贮存大量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 【答案】 D 13.【解析】 核膜属于生物膜~其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可用显微镜观察到~不分裂时以染色质状态存在,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孔道~但核内的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被膜外~还缺少与蛋白质结合的染色质。 【答案】 A 14.【解析】 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实验?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中的无核形成对照。 【答案】 D 二、综合题 1.A.(3)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5)分别取等量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B(见下表: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 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 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甲瓶中基本无变化 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重组乙细胞调控基因可能同时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重组乙细胞 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没有发生变化 2.?.(1)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质 (2)全部遗传信息 ?.(1)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统一 (2)已合成的蛋白质仍能发挥作用 (3)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 供应 ?.(1)细胞核(或F部位)含有决定杯状藻形态的全部遗传信息 (2)C中含有决定杯状藻形态发生的物质 (3)E中没有决定杯状藻形态发生的物质 (4)决定杯状藻形态发生的物质(或遗传信息)来自于细胞核 (5)将F的核去除,不能再生;而将细胞核重新植入后,又可再生。 第3讲 细胞器 原核细胞与真核 细胞的比较 自主基础回顾 1.核膜 核糖体 2.主要 3.双 嵴 4.单 消化系统 5.双 6.纤维素 果胶 全 7.单 分解 分泌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可形成囊泡~具有流动性。 【答案】 D 2.【解析】 高尔基体具有多种功能~除了加工分泌蛋白外~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几乎所有高等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 【答案】 C 3.【解析】 ?表示线粒体内外两层膜的中间区域~不能产生ATP。 【答案】 B 4.【解析】 mRNA合成后要经过一定的加工~进入细胞质后才会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 A 5.【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A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B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C错误,小鼠肝细胞为动物细胞~具有线粒体和内质网~D正确。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液泡、叶绿体、染色体、细胞壁、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属于显微结构,基粒、核孔、染色体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属于亚显微结构。 【答案】 A 2.【解析】 内质网与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核膜均相连。 【答案】 C 3.【解析】 颤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 D 4.【解析】 蝌蚪尾部消失是细胞中溶酶体内各种溶解酶的作用。 【答案】 A 5.【解析】 核糖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是附着在内质网上。并没有附着在高尔基体上的核糖体。 【答案】 B 6.【解析】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溶酶体执行功能时~常用胞吞、胞吐的形式运输物质~膜成分不断更新,溶酶体内部pH约5.0左右~普通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一般为中性~H进入溶酶体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消耗能量。溶酶体会分解自身机体的衰老无用的细胞器碎片及衰老细胞。 【答案】 D 7.【解析】 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上面附着有大量的酶~所以蛋白质含量高。 【答案】 C 8.【解析】 抗体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出核糖体~分辨出核糖体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中加工~由囊泡包裹着运输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修饰加工~以小泡的形式运送至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答案】 D 9.【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而不是高尔基体上~D错误,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正确,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答案】 D 10.【解析】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氧在线粒体内的酶的催化下不断和丙酮酸发生反应~所以线粒体内氧气浓度一般比细胞质基质中低,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菠菜根尖分生区内的高尔基体受破坏后会影响细胞分裂。 【答案】 B 11.【解析】 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或动物细胞中~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选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是用于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B选项错误。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选项错误。 【答案】 C 12.【解析】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有成套的细胞器~而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一般只进行二分裂~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均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虽没有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所以A错误,真核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选项错误,具细胞结构的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C选项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这是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 D 13.【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真核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能进行厌氧呼吸~但其细胞内仍有线粒体,A选项错误。动物细胞有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分裂间期会倍增~成为两组。在这两组中心粒周围会发出无数条星射线~而两组中心粒间的星射线会形成纺锤体~而纺锤体会牵引着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在牵引之前着丝粒已分裂,B选项正确。细胞内的蛋白质不一定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只有分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DNA?转录?mRNA(自核孔进入细胞质)?mRNA在核糖体的作用下翻译?形成的多肽链从细胞核孔出来进入胞浆的内质网?内质网的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如糖基化~折叠等等)~最终形成蛋白质,C选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绿色植物体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比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是没有叶绿体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D选项错误。 【答案】 B 分泌进入14.【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内分泌细胞――?激素――?体体液运输信息液――?靶细胞受体――?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 通道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 *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线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 D 15.【解析】 需氧型生物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有些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根本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是大多数真核生物产能的“动力车间”,A选项错误。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选项错误。噬菌体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选项错误。 【答案】 C 16.【解析】 菠菜叶片可用来直接观察叶绿体,花生子叶细胞不能直接观察~需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线粒体~也看不到清晰的细胞核。 【答案】 A 17.【解析】 图示a、b、c、d、e、f、g的结构名称依次是: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和核膜。这些结构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A选项错误。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B选项错误。基因表达涉及到的结构有:核膜、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与核糖体可发生A—U之间的互补配对,C选项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D选项错误。 【答案】 C 18.【解析】 CO的消耗伴随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是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2 的~但含有光合色素的原核细胞也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生命活动的进行时刻需要消耗ATP~如暗反应、小肠吸收葡萄糖、有丝分裂、主动运输等~不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原核生物mR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真核生物mR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核中。只有肽键的生成一定发生在核糖体内。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甲、乙、丁 乙 (2)2 1 (3)甲、丙 (4)真核生物 (5)偏酸 龙胆紫、醋酸洋红、甲基绿 2.(1)核糖体 内质网 (2)h 双层磷脂分子 (3)b、f mRNA (4)抗体 f 高尔基体 (5)a、e、c (6)不能 细胞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 3.(1)2 11 甲图中与蛋白质的运输、加工和分泌有关,乙图中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中心体 低等植物 (3)氨基和羧基 糖类和水 (4)受体细胞 识别 4.(1)1、3、6、9 (2)10 核糖体 (3)AC (4)没有变化 胰液胃液混合后pH改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均失去活性 (5)1 线粒体 (6)1 线粒体 (7)10 核糖体 5.(1)?? ? (2)翻译/蛋白质合成 mRNA ? (3)???? 流动性 (4)分泌蛋白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活性 丁 【解析】 (1)由图示可知~??为细胞核、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为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2)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甲表示的物质是mRNA~其合成的部位是细胞核。(3)丁物质是分泌蛋白~参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4)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运输、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实验3.2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噬菌体为病毒~颤藻为原核生物~都不真核生物。 【答案】 A 2.【解析】 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存在于细胞质中。 【答案】 B 3.【解析】 颤藻细胞个体长度小于水绵~所以相同长度的丝状体中颤藻细胞数目多于水绵。 【答案】 B 4.【解析】 颤藻为原核生物~水绵为真核生物。?????是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都存在的。 【答案】 B 5.【解析】 颤藻是原核生物~有叶绿素,酵母菌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水绵细胞有叶绿体,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没有叶绿体。三者的细胞都含有DNA、RNA~但酵母菌不能合成有机物,?错误。人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具有不含线粒体的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但不能说人不是真核生物,?错误。细胞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分化的最大时期在胚胎发育阶段,?错误。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mRNA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正确。麻风杆菌、黑藻、酵母菌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正确。 【答案】 A 二、综合题 1.细胞质 螺旋状叶绿体 2.碘液 引流 水绵 真核第4讲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自主基础回顾 1.非 2.微小 电子 3.简单 核酸 或 不同时 蛋白质 衣壳 核衣壳 被膜 4.噬菌体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病毒没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含有DNA或RNA。 【答案】 A 2.【解析】 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和DNA。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也为蛋白质和DNA。 【答案】 B 3.【解析】 把病毒搅碎~病毒的结构就被破坏了~病毒将失去活性~失去感染性。 【答案】 D 4.【解析】 甲型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具有很强的突变能力~其蛋白质的合成与组装均需要宿主细胞内的物质作原料~自己无法合成蛋白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对于该病毒可以用高温进行灭杀。 【答案】 C 5.【解析】 甲乙丙丁分别是细菌~蓝藻~病毒和原生动物~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所以使用纤维素酶无法将其分解,乙是蓝藻~不是低等植物,丁细胞是原生动物~其中没有叶绿体。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由于是单链~其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变异。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病毒的衣壳是蛋白质。 【答案】 C 2.【解析】 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 【答案】 D 3.【解析】 病毒由蛋白质和DNA或RNA组成。 【答案】 D 4.【解析】 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 【答案】 D 5.【解析】 病毒不能进行代谢~直接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与能量。 【答案】 C 6.【解析】 病毒表面存在多种抗原决定簇(蛋白质) 【答案】 A 7.【解析】 病毒繁殖时蛋白质与核酸分离。 【答案】 B 8.【解析】 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应该与提供遗传物质的病毒相同。 【答案】 C 9.【解析】 ?噬菌体有严整的结构。 ?噬菌体营寄生。 【答案】 C 10.【解析】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其病原体(HIV)无细胞结构。 【答案】 A 11.【解析】 病毒不能同时含有RNA和DNA,某些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合成其所需的酶,??正确。 【答案】 D 12.【解析】 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到寄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寄主细胞外。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该地区人群普遍缺乏针对该传染病病原体的免疫力 (2)隔离患者(注射疫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3)曲线a,c段病例数上升,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具有相应的免疫力,易感人群a′,c′个体数下降;随着患者病愈,曲线c,d病例个体数下降,但已有抗体的个体数未下降;另有可能免疫力强的个体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但未表现疾病,因而易感人群c′d′个体数继续下降。 (4)b 因为b点时易感人群个体数较d点高 (5)特异 疫苗(抗原)刺激机体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对抗病原体 (6)感染后期因机体已形成足够的抗体而不易分离到病毒 2.(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2)抗体 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血浆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 HO溶液、FeCl溶液(多写若223合理也可) (3)没细胞结构 T淋巴 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后,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巨噬细胞膜上,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异蛋白质,相互结合后T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活性T细胞,活性T细胞释放毒素,将吞噬了病毒的巨噬细胞溶解杀灭病毒。 3.(1)D (2)RNA的逆转录 (3)8 不一定 因为禽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该流感病毒的抗体对以后的流感病毒不一定起作用 (4)B (5)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方法步骤:对未经过免疫的、与实验绵羊年龄、大小、数量、生长状况等相同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的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 预测结果:未经过免疫的绵羊全部死亡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1讲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自主基础回顾 1.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2.活细胞 有机物 蛋白质 RNA 3.高效性 专一性 有最适温度 最适pH值 4.腺苷三磷酸 C、H、O、N、P A—P,P,P 高能磷酸键 呼吸 光合作用 呼吸 酶 ATP水解酶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纵坐标表示生成物积累量~曲线变平以后表明酶已经失活~生成物不再生成~不同温度结果不同~但是不能够表明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答案】 D 2.【解析】 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 【答案】 C 3.【解析】 这是多肽的水解反应~无需解旋酶参与。 【答案】 A 4.【解析】 底物增加一倍~最大速度应该增加~因此虚线应该在实线上方。但是达到最大速度时所需的酶量也要增加。 【答案】 B 5.实验步骤 (2)如下表 管 号 1 2 3 4 试剂(mL) 1.5 蒸馏水 0.2 pH7.5的缓冲液 纤维素悬浮液 0.3 微生物A提取物 0.1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总体积 (4)班氏 加热(加热至沸腾) 分析讨论 (1)4 (2)红黄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B (5)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要注意试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变量~但试剂总量相等。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葡萄糖经过吸收变成血糖~吃进蛋白质变成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这是将外界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合成代谢即同化作用。 【答案】 D 2.【解析】 合成ATP的酶为ATP合成酶~分解ATP的酶为ATP分解酶两者不相同。低温导致酶活性降低~但不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酶在胞外也可起催化作用。 【答案】 B 3.【解析】 叶绿体基质进行暗反应消耗ATP。 【答案】 A 4.【解析】 酶的命名一般根据作用的底物或反应的类型、分泌产生的部位等。 【答案】 B 5.【解析】 加入过氧化氢酶~使得生成物更快达到峰值~说明加快了反应速度~高效性。 【答案】 B 6.【解析】 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酶~只有在与辅助因子结合时才显示活性,,CO,NH,为肽键~有些酶的本质为RNA,有些酶可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有些则分泌到细胞外才能起催化作用。 【答案】 B 7.【解析】 Pi表示磷酸分子~而P表示磷元素~生成物含有水。 【答案】 C 8.【解析】 人体中酶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如唾液淀粉酶。B项表示的为蛋白质酶的合成、加工过程~有些酶的本质为RN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不是只有腺细胞才能合成酶。 【答案】 C 9.【解析】 注意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单位时间内剩余越少~则酶促反应速度越快~可见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左右~在低于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高于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反应物剩余量随着pH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则说明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几种情况都是在pH等于8时~反应物剩余量最低~说明无论温度怎么变化~酶的最适pH不变~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 B 10.【解析】 由图可知A酶活性不受该蛋白酶的影响~能推测出A酶可能为RNA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B酶受蛋白处理后活性不断下降~故可判断B酶为蛋白酶。 【答案】 B 11.【解析】 ?光反应利用光能使HO分解~不消耗ATP,?CO的固定不消耗ATP,?糖22 酵解过程不需要O~不是消耗ATP~而是生成ATP。 2 【答案】 B 12.【解析】 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4种核苷三磷酸(ATP~GTP~CTP和UTP)。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二者与班氏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叶绿体产生ATP用于暗反应中将三碳化合物转化为糖类。酶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等都需要ATP提供能量~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磷酸结合形成ATP。 【答案】 D 13.【解析】 ?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ATP的量小于安静时的量。?即使在饥饿状态下~ATP与ADP的含量也能维持动态平衡。 【答案】 B 14.【解析】 非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分别与酶蛋白的不同部位结合~(且无论抑制剂和底物 的相对浓度如何、酶结合的先后次序如何)~所以通过沉淀方法降低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可显著提高该酶的活性。而反竞争性抑制剂~即抑制剂只能与预先结合了底物的酶蛋白结合~一旦结合便不再因抑制剂的浓度下降而解开。去除竞争性抑制也能提高相应酶活性~效果不是最显著。 【答案】 B 15.【解析】 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答案】 D 16.【解析】 温度过高会破坏a的活性。温度过低对a的影响只是抑制而已。 【答案】 D 17.【解析】 超过最适宜温度后~起始反应速度会下降~但是短时间内也不至于失活。 【答案】 C 18.【解析】 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是指ac段的能量~A错,酶催化剂比无机催化剂催化剂催化该反应更能降低活化能~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由于酶的本质、影响因素不变~故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改变~C错,由于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故改变酶促条件后~降低的活化能减少~反应速率降低~故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对。 【答案】 D 19.【解析】 80?温度过高~酶失活~不断降温至0?过程中~反应物的量基本不会减少。 【答案】 D 20.【解析】 图乙中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酶活性已丧失。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最高 (2)0 100 前 后 2.(1)酶 能量 腺苷 (2)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能量 能量 活细胞 (4)200 , 3.(1)3 (2)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注入5%盐酸、5%的NaOH溶液、清水各2ml (3)37?恒温水 排除温度变化对结果的干扰 (4)向各支试管滴加3滴碘液,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5)A、B变为蓝紫色,C不变色(仍为棕黄色),说明A、B因为pH的变化,酶失活,淀粉未被分解,所以遇碘变蓝 (6)如果先加酶、底物,后加酸碱或改变温度,那么很可能在改变条件之前,酶和底物已经充分发生反应,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判断 4.(1)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的氢氧化钠和1%的硫酸铜) 紫色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 (4)?温度、酸碱度等 ?如图 第4题图 5.(1)幽门盲囊蛋白酶 (2)?蛋白质 双缩脲 ?2、8 ?恒温箱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不能 在15?,1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 (1)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催化效率最高, (2)?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为蛋白质类化合物~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与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底物 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中保温~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15?,18?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在pH,2时~胃蛋白酶具有活性~将乳清蛋白、唾液淀粉酶水解为多肽。 【答案】 A 2.【解析】 A项有无机催化剂与酶的比较~可以体现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 A 3.【解析】 ?中酶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中酶在高温煮沸后即变性失活,?和?的比较可看出酶具有高效性。表中没有不同底物的对照~故不能得出酶有专一性。 【答案】 C 4.【解析】 由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是相同的~所以甲、乙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答案】 C 5.【解析】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对蔗糖不起作用~60?效率比40?更强。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放置久了,会被空气中的细菌分解,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而失去了催化功能。所以,实验必需选用新鲜的肝脏,这也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肝脏制成研磨液可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度。 (3)不能,因为共用一个吸管会使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相混合,无法得到正确的实验效果。 2.(1)2 (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3)方法?:将题给温度由25?提高至大约37?。方法?: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如切成0.5×0.5×0.53,0.125cm),这相当于消化道内进行的物理性消化 (4)胃 (5)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得适当,但不加酶溶液。 第2讲 光合作用 自主基础回顾 1.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红橙光 蓝紫光 2.蔗糖 淀粉 碳 3.水 CO 光 温度 镁 2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注意实验的单一变量~要判断是否发生~需取结果为零的组别~因此比较第一行、第三行即可。 【答案】 D 2.【解析】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臵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故本题选C。 【答案】 C 3.【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曲线~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可知~CO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a点的含义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2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在a点以前水平线转折点,e点代表此刻开始光照消失~只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机物积累最多时~应发生在傍晚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据图应在18时,18时以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夏季晴朗的中午~乙植物在bc段~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有些气孔关闭~从而使CO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而在de段是因为光2 照强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答案】 D 4.(1)弱光 因为A植物在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 (2)不再增加 暗反应 光 (3)45 1.5 (4)增加 枝条上仅剩一张叶片,总光合产物减少,但是结果期的植物对营养的需求量大,因此叶光合作用产物会迅速输出,故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5.(1)向阳处植物叶绿体小且少,背阴处植物叶绿体大且多 (2)氧气 (3)抑制 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增加;叶绿体外转运进的磷酸减少;淀粉积累均会抑制卡尔文循环 (4)187.20 (5)2376 (6)升高 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增强,CO2补偿点升高。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结果是以是否生产淀粉来衡量~故需要先黑暗处理~以消耗原来的淀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 B 2.【解析】 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先后次序是:?叶绿素吸收光能~?HO光解~?释放O~22?CO固定~?C化合物被[H]还原。 23 【答案】 B 3.【解析】 C项属于光反应。 【答案】 C 4.【解析】 同化作用类型分自养型和异养型~该细菌的异化作用属于需氧型。 【答案】 A 5.【解析】 640nm和720nm两种波长共同作用时比二者单独作用的和还要大~故表明光合作用需要两个光系统协同起作用。 【答案】 D 6.【解析】 光反应中~叶绿素所固定的光能一部分转化为不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到ATP中~还有一部分转移到NADPH中。 【答案】 D 7.【解析】 磷是构成细胞膜和类囊体膜成分的重要元素。但与酶、叶绿素的构成无直接关系~运输有机物主要与钾元素有关。 【答案】 C 8.【解析】 叶片浮起是因为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光合作用越强、越容易浮起。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温度、CO的供应。煮沸过的自来水缺少CO。 22 【答案】 C 9.【解析】 O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生成的。植物生长进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2 会发生变化~如叶片衰老时~类胡萝卜素比例大于叶绿素~在冬季由于气温低下~植物光合速率低。 【答案】 D 10.【解析】 气孔关闭~CO吸收减少~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2 【答案】 D 11.【解析】 ???发生在光反应过程中~???发生在暗反应过程中。 【答案】 B 12.【解析】 A项中绿光透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比例最大。C项中ATP是光反应产生的。D项中暗反应过程依旧为五碳化合物与CO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 2 【答案】 B 13.【解析】 实验设计要求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如:在“验证绿色植物产生O需要光照”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的有和无~其他条件相同(包括需要植物)~故应选用2 实验组合?和?。同理~在“验证O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绿色植2 物的有和无~故应选用实验组合?和?。 【答案】 B 14.【解析】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照是影响光反应的主要因素~CO供应则是影响暗反应2 的主要因素。在自然界中的一天内主要变化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照加强时(a?b)~光反应加强~ATP、NADPH生成量增加~暗反应过程的C还原成C和CHO阶段增强,此356126时由于CO供应不变~C固定CO的过程仍可以正常进行~结果是C减少~C增加,光照25235减弱时(d?e)则相反。由此判断X曲线表示的是C化合物一天中的含量变化~Y曲线表示的3 是C化合物含量变化。阴天与晴天相比光照减弱~所以C含量的变化如X曲线的d?e段~53 C含量的变化如Y曲线的d?e段。 5 【答案】 B 15.【解析】 此膜为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仅能完成光反应的部分过程~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但是产生的ATP只能地用于暗反应过程。 【答案】 C 16.【解析】 由图可知A表示光反应过程,B表示暗反应过程~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表示有氧呼吸。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光反应产生的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 x代表ATP~ATP应从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移向叶绿体基质。 【答案】 A 17.【解析】 Mg是一切合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元素~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减弱~植物细胞欲达到光补偿点~需增加光照强度~故b点将向右移动。 【答案】 C ,18.【解析】 由图可知图1位于叶绿体中~图2位于线粒体中。图2中H来自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影响图1的主要外界因素为光照强度~影响图2的主要外界因素为温度。 【答案】 C 19.【解析】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O产生总量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据此可知~呼2 吸强度为6,b时CO释放量相等于O的产生总量~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22 光照强度为d时~O产生总量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2图乙中所示生物为蓝藻~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限制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而限制a、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温度、CO浓度等其他因素。 2 【答案】 B 20.【解析】 在光照条件下~玉米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S,S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S表示玉米光合作用132有机物的净积累量~S,S,S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123 要元素~若缺镁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 A 21.【解析】 图示曲线可知~“光斑”照射前~氧气的释放速率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均大于0~说明“光斑”照射前~植物可进行较弱的光合作用~由“光斑”开始照射时~氧气释放速率快速增加~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上升较慢~说明“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比暗反应增加快~短时间ATP含量增加。“光斑”在40s时移开~光反应迅速变小~而暗反应也缓慢减少~说明“光斑”移开~导致光反应停止进而使暗反应速率下降~AB段两曲线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腺苷三磷酸 还原型辅酶? 有机物 (2)水的光解 CO的固定 C的还原 (3)光反23应 需光、色素、酶 (4)暗反应 需酶、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等 2.(1)光合作用(或光反应) 物质运输 (2)B 缺水,气孔开度降低,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 (3)缺水,叶绿素合成受阻,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呈现黄色 ATP和[H] (4)脱落酸 【解析】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良好溶剂~是细胞内及细胞间物质运输的介质, (2)由图可知~B点时叶片缺水~气孔开度值小~叶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少~光饱和点低, (3)水分越多~细胞的代谢越旺盛~停止供水~导致叶片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减慢~叶绿素合成速率变慢~叶绿素被分解~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增加~因此呈现黄色~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光反应无法发生~ATP和[H]减少, (4)在缺水情况下~脱落酸可以使植物气孔关闭~使植物保持休眠状态~这样有利于植物抵抗不利环境。 3.(1)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和NADPH 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 呼吸作用产生的(或有氧呼吸产生的或线粒体产生的) (2)炎热干旱 (3)0.8 (4)?B C ?否 4.(1)右侧 (2)a、b、c、d (3)原始 把甲装置的CO缓冲液改为NaOH溶液,其他条件不变 2 黑暗或遮光 (4)3.5倍 (5)2层膜 叶绿体产生的ATP仅供暗反应利用 5.(1)a 类囊体 光能?NADPH、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光饱合点(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大 (3)增加 (4)B点以后 (5)(a,b) 实验4.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色素未充分释放~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使色素溶液浓度降低~放臵数天的菠菜叶绿素可能分解。 【答案】 D 2.【解析】 用无水酒精或丙酮是为了溶解色素~加碳酸钙是防止色素遭到破坏。 【答案】 D 3.【解析】 ?,?表示的分别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能转换光能的色素位于色素带?中~纸条上越往上的色素条带扩散速度越快。类胡萝卜素比叶绿素稳定~故寒冷时色素带?较?更易被破坏 【答案】 D 4.【解析】 色素纸层析的结果~由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颜色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答案】 C 5.【解析】 黄化叶片也应该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溶于层析液后的结果~扩散速度的快慢主要与色素分子的大小、吸附能力的高低等有关。 【答案】 C 6.【解析】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 B 7.【解析】 缺失叶黄素但叶绿素仍然存在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缺Mg无法形成叶绿素~而红光主要由叶绿素吸收~因此缺镁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叶片只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无水乙醇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2)老叶叶绿素含量比嫩叶少 (3)石油醚 (4)不能 防止叶绿体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不能达到分离的效果 2.(1)黄绿色(或褐色) 未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呈现的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2)几乎无色 叶绿体色素不溶于水,故无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3)深绿色 正常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叶绿素占大部分,故色素溶液为深绿色 实验4.3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 因素(真空渗水法)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当遮光比例为10%时~植物干重为9.9g~达到最高。遮光比例越高~叶绿素含量越多~而净光合速率越低。随着遮光比例的不断增加~叶绿素a/b不断减小~所以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遮光90%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度~铁线莲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B 2.【解析】 甲图P点时~限制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乙图中高CO浓度2条件下的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已趋于稳定~再增加光照强度也不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很可能还会下降。丙图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光合作用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 A 3.【解析】 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根据本实验提供的实验装臵~灯泡的瓦数或与广口瓶的距离都可控制该实验的自变量。图乙中A点数字表示茉莉花的呼吸强度~若无法测得A点数据~可能原因有两点:一是广口瓶中NaHCO3溶液所产生的CO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是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过强~呼吸作用释放的2 CO很快被消耗掉~因此~欲测得A点数据~可将装臵中的NaHCO溶液换为NaOH溶液~23 且将装臵放在黑暗(或遮光)环境中~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是自变量~白炽灯产热~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一般可以作为补充光源使用。 【答案】 C 二、综合题 1.a.(3)叶片细胞间隙气体逸出,内部充满了水 (4)?分别倒入20mL富含CO的NaHCO稀23溶液和10片小圆形叶片 ?分别用红黄绿40W灯泡,相同距离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 ?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 (5)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上浮相同数量圆叶片所需时间) b(结果预测: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或上浮相同数量小圆形叶片红光所需时间最短,而绿光最长) c.如图 第1题图 2.(1)14 13 18 17 17 18 11 12 (2)平均值 第2题图 (3)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莴苣叶片在红光下的平均上浮时间短于蓝光下;黄瓜叶片在红光下的平均上浮时间长于蓝光下 结论:莴苣和黄瓜叶片在红光和蓝光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4)不同的植物叶绿素含量不同;或植物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值不同;或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同;或光能控制叶绿素的合成。 第3讲 细胞呼吸 自主基础回顾 1.有机物 CO或其他产物 2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以葡萄糖为代表的糖类 酶酶3.细胞质基质 (1)CHO――?2CHOH(酒精),2CO,能量(2ATP) (2)CHO――?612625261262CHO(乳酸),能量(2ATP) 363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和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均产生乳酸。 【答案】 D 2.【解析】 ?处是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空隙~不发生反应~更不产生ATP。 【答案】 B 3.【解析】 图中的1为细胞质基质~2为线粒体基质~3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 ,H。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ATP较少~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 【答案】 D 4.【解析】 a条件下~呼吸产物只有酒精和CO~无乳酸,b条件下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2 消耗的葡萄糖,d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为零~此时CO全来自线粒体有氧呼吸。 2 【答案】 D 5.(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放出CO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22 缩小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 (4)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2 子,其他装置相同 (5)1.55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根据细胞呼吸的3个反应方程式很容易判断。 【答案】 C 2.【解析】 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进行有氧呼吸~留出更多空间容纳血红蛋白。 【答案】 C 3.【解析】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分解产生CO和大量的ATP。 2 【答案】 A 4.【解析】 高等植物除有氧呼吸外~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呼吸作用受温度影响~晚上温度比白天低~呼吸作用晚上一般要弱些。 【答案】 A 5.【解析】 无氧呼吸脱氢属于氧化反应,完全无氧~无氧呼吸很强~产生大量酒精~会出现毒害作用,无氧呼吸的酶仅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D ,6.【解析】 微生物发酵终产物有很多种~丙酮酸是糖酵解产物。有氧呼吸生成的H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的过程中无H的积累。 【答案】 D 7.【解析】 在空气中含氧充足的环境中~乳酸菌发酵、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都会受到抑制~蛔虫体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人体内局部组织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如红细胞等。 【答案】 B 8.【解析】 绿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就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陆生植物根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数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2 吸。 【答案】 B 9.【解析】 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由于没有长出真叶~不会进行光合作用~不必将该装臵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答案】 A 10.【解析】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线粒体中进行过程?。 【答案】 B 11.【解析】 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热量导致温度上升~吸收氧气但是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导管液面上升~B瓶装入等量煮熟的种子~几乎无呼吸作用~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答案】 A 12.【解析】 ?表示水生成时产生的能量~数值最大,?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葡萄糖到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答案】 A ,13.【解析】 ???产生的H一部分来自于葡萄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水。 【答案】 D 14.【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O浓度的不断增加~有氧呼吸释放的CO量不断增加~无氧22呼吸不断减弱~释放的CO量不断减少。 2 【答案】 B 15.【解析】 实验测量的是氧气的消耗量和能量的释放量~A和B相比少了微生物进行的有氧呼吸~由于脂肪中C、H比例高~耗氧多~产热多~所以B和C相比~吸收的氧较少~产生的热量也较少。故温度变化T,T,T~水珠移动距离L,L,L。 CBACBA 【答案】 D 16.【解析】 马铃薯无氧呼吸不产生CO~释放的CO量全部来自有氧呼吸~故知有氧呼吸22 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且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为无氧呼吸的19倍~由此可知等量ATP生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57mol。 【答案】 D 17.【解析】 ADP转化为ATP要形成1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 B 18.【解析】 幼苗逐渐长大变绿后~自身可进行光合作用来储存能量~O消耗不断降低~2CO释放量变化不大~则根据公式RQ值大于0.7接近1。 2 【答案】 A 19.【解析】 软管夹关闭后~NaOH溶液吸收果蝇呼吸作用释放的CO~使管内气压下降~2 液滴向左移。在20,30min内~液滴移动距离为65mm~O的平均吸收速率为22365mm×1mm/10min,6.5mm/min。若臵于充满N的环境中~果蝇幼虫很快死亡。对照实验2 应设臵为无果蝇幼虫的相同的配臵。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 ? 线粒体内膜上 (2)丙酮酸 c HO d 2 2.(1)CO 线粒体基质 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2)C 如慢跑等;优点是不至于细胞因无氧呼2 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肌肉酸痛乏力 3.(1)无氧呼吸 (2)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3)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CO释放量2增多 (4)B 这时有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最慢 4.(1)葡萄糖 呼吸 (2)72至96 26.5 (3)43.6 (4)下降 细胞呼吸消耗种子储存的有机物 【解析】 (1)淀粉是玉米种子的重要储能物质~在萌发过程中水解为葡萄糖进行利用~种子萌发需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来提供,(2)呼吸速率越大~种子消耗储存的有机物越多~干重下降越快~从图中可看出72到96小时呼吸速率最大~这段时间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204.2,177.7,26.5(mg),(3)胚乳干重的减少是因为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减少的速度越快转化速度越快~从图中可看出72到96小时之间~从161.7mg减少到118.1mg~,,11共减少了43.6mg~由此得出其最大转化速率,43.6?(96,72)×24,43.6(mg?粒?d) (4)只要细胞是活的~细胞就会不断地利用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120小时后~种子的干重会继续下降。 5.(1)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能力 (2)氧气 (3)?锥形瓶里的小烧杯中液体以等量清水代之?相同时间内密闭系统的气体体积净变量(4)(X,Y)/X 只进行有氧呼吸且底物为脂肪 小(4)等量死种子 等量清水 X,Z 实验4.4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酵母无氧、有氧呼吸都产生CO~即Y为CO~现象Z为黄色 22 【答案】 D 2.【解析】 D项中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答案】 D 3.【解析】 装臵一测量氧气的吸收量~装臵二测量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差值~若装臵一液滴左移~装臵二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装臵一不移动~装臵二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臵一左移~装臵二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D 4.【解析】 在光照条件下~种子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澄清石灰水会变混浊~而不是因为 光合作用。故?、?错误。 【答案】 A 5.【解析】 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酒精在开始无氧呼吸后产生并不断积累至一定值。由于酒精对酵母有毒害作用~故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酵母呼吸产生CO~2溶液pH值应该不断下降。 【答案】 B 6.【解析】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在T后乙醇生成~可判断AB段为糖酵解过程~发生于细1 胞质基质中~BC段以无氧呼吸为主~但不能代表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不加入石蜡油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变量 (3)?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酶2.(3)CHO,6HO,6O――?6CO,12HO,能量(38ATP) 61262222 酶CHO――?2CHOH(酒精),2CO,能量(2ATP) (4)氧气的消耗量 用等量的清水代替6126252 NaOH溶液,其余条件与原装置相同 O吸收量和CO释放量的体积之差 22 (5) 实验 时段 现象:液滴是否 移动与移动方向 结 论 装置A 中液滴 装置B 中液滴 开始 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中间 左移 右移 呼吸 最后 不移动 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第4讲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100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无氧呼吸~只有ATP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条件适宜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答案】 A 2(【解析】 一天内池水中CO浓度变化随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早上2 6h左右~光合作用开始大于呼吸作用~CO浓度开始变小~下午18h左右~光合作用开始小2 于呼吸作用~CO浓度开始变大。 2 【答案】 D 3(【解析】 ?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表示生物的有氧呼吸~a最可能是?葡萄糖或?氧气~d最可能是?CO或?HO。 22 【答案】 D 4((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 增多 (3)低 基粒 (4)细胞生长与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结合表格中的信息~B组叶绿素含量为1.1~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为55%~开放程度比较低~二氧化碳吸收量比较少~导致光合效率较低。 (2)A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叶片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多。 (3)相比成熟叶片~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分之一,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长~因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多。 (4)细胞生长与分裂使个体增大,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都需要膜结构的参与。有氧呼吸过程不需要光~光合作用不需要氧。 【答案】 B 2(【解析】 水光解产生的氢用于C的还原。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在细胞质基质3 中分解成丙酮酸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氧结合生成水。 【答案】 D 3(【解析】 ?温室大棚应使用透明薄膜。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红橙光和蓝紫光~使用蓝紫色的塑料薄膜不能提高光照强度。?向温室内定期释放氧气~只能增加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 C 4(【解析】 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时对应的温度。 【答案】 B 5(【解析】 由图可知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CO吸收量等于CO释放量~叶肉细胞中22 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若调至25?~则A点应上移~B点左移。 【答案】 B 6(【解析】 结合题意和坐标轴的含义来分析:纵坐标是CO的吸收速率~横坐标是温2 度。温度改变~呼吸作用强度也不断改变。 【答案】 C ,7(【解析】 病毒不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光反应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可用于呼吸作用中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答案】 B 8(【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的X物质为C~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生成,3 ??过程为有氧呼吸~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都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过程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过程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进行~不需要生物膜的参与。 【答案】 C 9(【解析】 c、e两点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从时间轴上的b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f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答案】 C 10(【解析】 左图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右图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2倍,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5mg,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多,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是5,1,6mg。 【答案】 D 11(【解析】 装臵内测到氧气释放量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当光强为8klx时~光合作用2释放氧气的速度为:(0.8,0.2)μL/cm叶面?min。 【答案】 C 12(【解析】 在适宜光合反应的中午测定某一叶片的光合作用时~叶室内的CO变化2值为P~这是净光合作用速率~该叶片实际光合作用吸收CO的值(W)应比实测的吸收量更2 多~应把呼吸作用时释放的CO(Q)也算在其中~也就是表示吸收~P、Q表示量的多少。 2 【答案】 A 13(【解析】 绿叶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即黑暗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为2。图中读出的光合作用的速率12是净值~求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是总速率为2,12,14。 答案】 D 【 二、综合题 1(大于 积累 等于 不变 小于 消耗 2((1)A (2)21.82mg (3)B (4)在叶面积指数为9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 ,9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植物干重增加量) (5)5 (6)不能 种植密强度 在叶面积指数为0 度过大,叶面积指数变大,光照面积减少,叶片光合作用不会增加,而呼吸作用增大,产量就不会增加。 酶【解析】 (1)由公式6CO,12HO――?CHO,6HO,6O可得植物固定CO的量为22612622266mg/h~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量为66,44,22mg/h。 (2)在8小时光照2 20酶条件下~根据公式CHO,6O――?6CO,6HO,能量~葡萄糖消耗量为?6×180,61262224415mg/h~则8小时内葡萄糖净积累量为(45,15)×8,240mg。黑暗条件下~植物体内葡萄糖 20消耗量为?6×180,13.6364mg/h~则葡萄糖消耗总量为218.18mg~葡萄糖积累量为44 4021.82mg。 (3)求解此题的思路与(1)相仿~光照下绿色植物呼吸强度为×6×44,44,18014.67mg。 3((1)有 该条件下植物每小时净消耗CO 3mg,有较多有机物积累 25? (2)4.09 2 (3)?如图 第3题图 ?该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4)暗反应 酶 (5)105 酶酶【解析】 (2)根据公式6CO,12HO――?CHO,6CO,6HO~CHO,6O――?2261262261262 3.56CO,6HO,能量~光照下葡萄糖净积累量为?6×180×12,28.6364mg~黑暗条件下消2244 3.0耗葡萄糖?6×180×12,24.5455mg则葡萄糖积累量为4.09。 44,,31(5)由题意可得~在光照1小时中合成葡萄糖的量为(22.4,56)×10?22.4L?mol?6×180,0.105g。 4((1)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C (2)叶绿体基质 三 (3)否 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 (4)中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 (5)?蛋白质 为暗反应(或C的还原)提供能量 3 (6)?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 CO浓度 2 ?(如图) 第4题图 5((1)8 4 暗反应 (2)0.75 1.5 (3)1500 光合作用 (4)30 37.2 (5)?吐鲁番地区 属于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比江苏长,光合作用时间长;?吐鲁番地区属于沙漠性气候,日 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第5讲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自主基础回顾 1(淀粉 小肠上皮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葡萄糖 2(胆汁 脂肪 脂肪 淋巴 3(水解 转氨基 组织蛋白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经过呼吸作用分解产生的~而非消化终产物~易错 选C。 【答案】 D 2(【解析】 蛋白质代谢比较特别~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尿素也是其代谢特有产 物。 【答案】 B 3(【解析】 由葡萄糖到Y到二碳化合物的过程中有CO的生成~可知Y为丙酮酸~X2为糖酵解过程。再看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A 4(【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的运输载体。 【答案】 B 5((1)CO和水 (2)胰岛β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血液循环 拮抗/抑制 (3)脂2 肪 (4)二碳化合物 尿素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 C 2(【解析】 CO的固定发生于自养生物中。 2 【答案】 A 3(【解析】 丙酮酸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转变成丙氨酸。 【答案】 A 4(【解析】 肝脏能够合成肝糖原~又能够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 【答案】 C 5(【解析】 求的是蛋白质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而不是代谢终产物。 【答案】 A 6(【解析】 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可分别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答案】 B 7(【解析】 氨基酸不能储存。 【答案】 C 8(【解析】 蛋白质是不能直接被吸收的。 【答案】 A 9(【解析】 合理营养是指营养物的种类齐全、摄入量适度、比例适中~但是不要摄入高蛋白营养。 【答案】 C 10(【解析】 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氨基酸则说明乙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但是甲种氨基酸不确定。 【答案】 D 11(【解析】 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终产物共有的是水、二氧化碳和ATP~蛋白质特有的为尿素。 【答案】 C (【解析】 一般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分解。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12 解而来。血糖浓度过高时~糖类可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答案】 B 13(【解析】 早餐空腹喝牛奶~因为缺少糖类物质供能~人体吸收的氨基酸主要进行脱氨基作用后氧化分解供能。 【答案】 C 14(【解析】 肝脏是蛋白质转化的重要器官~能够表达合成转氨酶~若发生病变~易从细胞中分泌出来进入血液。 【答案】 B 15(【解析】 有些必需氨基酸必须通过动物性食物才能补充。脂肪是储能物质~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糖症。 【答案】 D 16(【解析】 摄入过多的糖类后~多余的糖类也会转变成脂肪。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了健康及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摄入一定的糖量是必须的。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必需氨基酸~只吃水果和蔬菜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答案】 C 17(【解析】 ??是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答案】 A 18(【解析】 葡萄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不为水解反应~为氧化分解反应。 【答案】 A 19(【解析】 病毒不能独立进行?过程~其遗传物质可以为DNA。固氮菌可进行?过程而不是?过程。必需氨基酸只能通过从食物中获取。 【答案】 B 20(【解析】 ?过程指的是氧气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出来进入普通组织细胞的过程~这是自由扩散方式~不消耗能量~不会使细胞中ADP显著上升。 【答案】 C 21(【解析】 甲可能是一次摄入蛋白质过多~蛋白质不能够储存~多吃可使氧化分解部分变多~尿素产生和排泄都增加,乙可能是肝脏病变~不能将氨转变成尿素,丙可能是肾脏病变~难以排出尿素。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甘油 脂肪酸 氨基酸 (2)线粒体基质 三羧酸循环 (3)分解 过程?是水解反应,过程?是氧化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子,氧化分解反应不消耗水分子,释放氢原子和能量。 (4)不可以 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贮存,而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分解和合成,因此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才能满足人体所需。此外,有些氨基酸不能由糖类或脂肪转变而来,必需来自摄入的蛋白质分解 2((1)葡萄糖 (2)肝糖原(糖原) (3)线粒体 (4)?? 糖尿 3((1)肝 (2)脂肪酸 胆汁酸 (3)?? ??? (4)?、、、、 4((1)丙酮酸 尿素 脂肪酸 (2)???? 线粒体基质 (3)D CO和HO 22 (4)?? 转氨基 (5)体内糖类供能不足时 乳酸 5((1)血管壁细胞 红细胞 (2)唾液、胰、肠淀粉酶,肠麦芽糖 主动运输 (3)乳酸和ATP 细胞质基质 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6 (4)血糖 脂肪 6((1)必需氨基酸 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没有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代谢产物 (2)储存能量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谷丙)转氨酶 通透性 肝脏 (4)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5)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第二册 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1讲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自主基础回顾 1(感受器 神经 脑 脑 声 光 热 物理 化学 2(视网膜 视 电信号 视神经 大脑皮层 3(耳蜗 前庭器 4(侧线 颊窝 嗅毛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前庭器感受身体平衡。 【答案】 B 2(【解析】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对光亮敏感度高~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答案】 B 3(【解析】 蜜蜂的口器存在味觉感受器~雄蛾的触角上有嗅毛~可感受同种雌蛾发出的外激素~猴的鼻腔黏膜存在嗅觉感受器~蛇的颊窝是红外线感受器~可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答案】 C 4(【解析】 D选项中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嗅细胞、舌的味细胞感受液体和水中化学分子转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给脑产生感觉。 【答案】 B 2(【解析】 视细胞将光转化为电信号。 【答案】 A 3(【解析】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会造成鼓膜内外的气压差~使鼓膜有胀痛感~将口微微张开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缓解胀痛。 【答案】 B 4(【解析】 痛觉感受器能感受化学信号。视网膜是光感受器~但形成光觉在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人体内耳的耳蜗是声音感受器~身体平衡靠前庭器。 【答案】 D 5(【解析】 对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 【答案】 C 6(【解析】 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答案】 B 7(【解析】 汽车速度大小和方向变化主要是根据身体的平衡感受器来判别的~人体感受平衡的器官是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 【答案】 B (【解析】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 8 【答案】 C 9(【解析】 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是用凹透镜。 【答案】 C 10(【解析】 视网膜传到视觉神经再到大脑。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接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痛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2)神经末梢 神经信号 神经中枢 手指 唇 敏感 (3)嗅黏膜 细胞膜突起 嗅毛 化学分子 微绒毛 感觉神经 微绒毛 神经冲动 脑 (4)足 口器 触角 嗅毛 外激素 2((1)瞳孔 晶状体 (2)晶状体曲度变小 近视眼 凹透 (3)缩小 (4)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感光 视神经 视觉中枢 (5)光感受 神经 视杆 视锥 电信号 神经冲动 (6)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无色透明 折光 聚焦 (7)角膜 聚光 房水 营养 透明胶状 玻璃体 第2讲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自主基础回顾 1(脑 脊髓 神经 周围 2(细胞 结构 功能 轴 树 脑 脊髓 3(另一个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反向传递。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可以到达胞体~再到轴突~由突触再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 C ,,222(【解析】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的通透性~使Ca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答案】 A 3(【解析】 骨骼肌细胞即横纹肌细胞等少数细胞~一个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神经元细胞为组织细胞~浸润在组织液中~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B 4(【解析】 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给予刺激后~电位会发生转变。 【答案】 D 5(【解析】 刺激强度达到S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没有逐渐增强~而是保持5 一定的规律。在S,S期间~细胞膜上有离子的进出~只是保持恒定。在S,S时期~细胞1458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 【答案】 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1是胞体~一个神经元的传导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 【答案】 A 2(【解析】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答案】 B 3(【解析】 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是因为两个接口处有电位差。 【答案】 C 4(【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关于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当在A点加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由于突触的单向性~乙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答案】 D ,5(【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神经调节。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Na的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此过程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 【答案】 A 6(【解析】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C 7(【解析】 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方向是轴突末梢到树突末梢或细胞体。 【答案】 C 8(【解析】 右侧受刺激~钠离子内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左侧外为正~电流由正流入~电表指针偏向电流流入方向~故先???再回?后???。 【答案】 A 9(【解析】 神经递质释放后还原~恢复到原来为下一次做准备。 【答案】 B 10(【解析】 胚胎发育早期细胞DNA量不会变成n,?处膜经?释放的递质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 D 11(【解析】 由图乙可知~显示的是膜外电位~a至b段为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Na,大量内流~发生在bc段,当刺激点移到X时~膜电位也是由ab段后开始降低~最后恢复~只是c点的膜电位不同而已。 【答案】 B 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正电位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中指针偏向乙~说明乙为受刺激的部位~甲为正电位状态~乙为负电位状态~?中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正电位状态~?指针偏向甲~说明甲为受刺激部位~处于负电位状态~乙为正电位状态~?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都处于正电位状态。 【答案】 D 13(【解析】 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G点~电流计指针不能偏转。 【答案】 B 14(【解析】 神经-肌肉突触由突触前膜(神经细胞膜)、突触后膜(肌细胞膜)和突触间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肌细胞中肌纤维滑动而使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结合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将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不能引起肌细胞中肌纤维滑动而使肌肉收缩。 【答案】 A 15(【解析】 ?是属于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冲动的传导~?是在神经元之间的冲动的传导。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外正内负 (2)d、e、f (3)?细胞体 ?神经递质 ?突触小泡 (4)神经递质受体 钠 动作电位 (5)乙酰胆碱的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速度 乙酰胆碱的浓度影响突触传导速度,浓度较大时突触传导速度加快 2((1)D (2)2 突触小泡 ? (3)10 减少 3((1)突触 增加 (2)高尔基体 流动特点 (3)突起(树突)(说明:不能说较多轴突) 信息传导(传递、交换) (4)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5)组织液 神经递质 ,4((1)外正内负 Na (2)b 内 不消耗 (3)相反 (4)使肌肉瘫痪 (5)B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为负~膜外为正~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由图可知c为静息膜电位~为负值,a表示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的最大值为正值,在a、c之间的,b表示的是膜电位为0的情况。当膜电位为0时~此时神经纤维仍处于兴奋状态~Na仍内流。,,Na流入膜内的动力是膜内、外Na的浓度差~不消耗能量。当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会阻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导致肌肉收缩运动受阻而呈瘫痪状态。兴奋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膜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突触后膜Cl内流使膜内电位为,~膜外电位为,~电位差增大~排除C、D,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单向传递~故选B。 ((1)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2)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 (3)乙 甲的冲动只5 在纤维上传递,乙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突触延搁作用) (4)见下图 第5题图 第3讲 神经系统的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脑 脊髓 脑 2(大脑 小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大脑 大脑皮质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3(反射弧 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脑 意志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反应。A 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 错误,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 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靠递质的协助完成~D 正确。 【答案】 B 2(【解析】 健康人受到惊吓后要恢复正常必须保持安静~安静需要副交感神经较活跃调节心脏、血管~使心脏跳动减缓~血管中血流量恢复平稳。 【答案】 B 3(【解析】 图中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组成~其中存在突触~而兴奋经突触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图中虚线内为神经中枢~d为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切断d、刺激b~产生的兴奋可传至效应器a进而发生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速度极快~而兴奋经突触的传递则相对较慢,?处是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只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A (【解析】 膝跳反射属非条件反射~其中枢是位于脊髓的低极中枢~与人体高级神经4 中枢无直接联系。 【答案】 C 5(【解析】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不只到达脊髓~只是大脑还没有发育好。无意识排尿也属于神经反射活动。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与白天一样多。 【答案】 A 6(【解析】 与A端相连的是感受器~在组织液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因为反射弧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E点~D处本来就没有电位变化~与有无药物无关,要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除了刺激D点~在E处检测电位变化外~还需刺激E点~在D处检测电位变化。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代表传入神经~?代表传出神经,C代表效应器~A代表感受器,兴奋在?结构中主要以化学信号传导。 【答案】 D 2(【解析】 a是效应器~刺激b点后~只有a能测到动作电位~因突触单向传导~e是神经纤维的树突~该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途径是e?d?c?b?a。 【答案】 B 3(【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逆向推理能力~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都不能完成。故可通过检查能否完成反射活动来判断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衡量贫血的一项指标~与神经中枢受损无关。 【答案】 B 4(【解析】 3是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导。 【答案】 C 5(【解析】 ?的功能是感受刺激发生兴奋,?主要由长的树突组成。刺激?可以引起?的活动~不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若毁掉了蛙的脑~只要脊髓没有被破坏~反射弧的五个环节完整~则如图所示的反射活动能进行。 【答案】 C 6(【解析】 屈肌内只有传出神经~所以只有效应器~A 错误,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有调节作用~B 正确,a 点受刺激后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再变成静息电位~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负~C 错误,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D 错误。 【答案】 B 7(【解析】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同时到达神经元?和?~先到?后到?。 【答案】 D 8(【解析】 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因为没有神经冲动传过去。 【答案】 D 9(【解析】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这是属于脊髓控制的基本的反射活动~脑没有参与,小明想借别人的物品~刚伸出手就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这是脑参与了。 【答案】 B 10(【解析】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时~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 正确,在a处给予一刺激~兴奋由a向b传递~在a处和b处流经电流计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正确,a为传入神经~b 为传出神经~从A处切断神经~刺激b 处~效应器仍然可以发生反应~C正确,膝跳反射只需要两个神经元就可以完成~D 错误。 【答案】 D 11(【解析】 甲图中结构4的物质与结构1结合~导致结构2的变化~从而决定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由左向右。乙图由该部位刺激至产生反应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刺激的是传出神经。丙图刺激b点和a点都能产生反应。 【答案】 D 12(【解析】 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在这个过程中~人并没吃到酸梅~但是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条件反射~因此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的转化。 【答案】 C 13(【解析】 伸肌肌群内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所以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A 正确,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有调节作用~B 正确,在?处施加一有效刺激~a处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再变成静息电位~膜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外正内负~C 正确,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D错误。 答案】 D 【 14(【解析】 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 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对。 【答案】 D 15(【解析】 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 (4)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小泡 组织液 2((1)F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反射 DE (3)? 3((1)下丘脑 (2)下降 反馈 2 (3)负?正 效应器(e) (4)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5)兴奋 抑制 (6)刺激b,e没有反应,说明b具有传入功能;刺激d,e发生反应,说明d具有传出功能。 (7)先用电刺激b(或b上一点),测量d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用电刺激d(或d上一点),测量b上有无电位变化 (8)30 ,4((1)轴树 化学信号 (2)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Cl 信息交流(信息传递) 抑制 (3)通过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更长时间保持GABA的活性,而GABA能有效抑制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通道蛋白) 延长 (4)AD ACDE 实验5.1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知能综合提升 1(【解析】 葵花向着太阳转~是一种向光性~是生长素重排的结果~植物没有神经系统。衣藻由光线弱的地方游向光线强的地方是趋光性。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 A 2(【解析】 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只能证明神经中枢的完好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 【答案】 D 3(【解析】 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效应器没有反应~但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是好的~所以有感觉。 【答案】 C 4(【解析】 排尿中枢受伤~排尿反射弧不完整~不能正常排尿,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答案】 B 5(【解析】 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大脑等受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说明脑干和脊髓是好的。 【答案】 A 6(【解析】 破坏前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破坏后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说明传入神经遭到破坏,破坏前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破坏后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效应器遭到破坏。 答案】 C 【 7(??? 8(解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右后肢收缩 无反应 神经中枢被破坏 第4讲 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 传递和调节自主基础回顾 1(蛋白质 衍生物 类固醇 2(代谢 分泌 血压 3(抗利尿 释放 控制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垂体和胰岛是直接接受下丘脑调控的腺体。 【答案】 C 2(【解析】 激素作用后活性降低或失活不属于内分泌机能常见障碍。 【答案】 D 3(【解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根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特征是代谢率增加、产热量增加、体重减少。 【答案】 B 4(【解析】 图中X分泌信息分子Z经血液循环作用于Y细胞~此过程为激素调节过程。A项中若X是感觉神经元~Y是肌细胞~则此过程为神经调节~与图不符,B项中若X是下丘脑细胞~Y是垂体细胞~则Z既可以促进Y分泌释放激素~又可抑制Y分泌释放激素,C项中~若X是胰岛A细胞~Y是肌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使肌糖原分解,D项中~若X是肾上腺细胞~Y是心肌细胞~肾上腺细胞可分泌肾上腺素~促进心跳加快。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葡萄糖属于能源物质~不属于信息物质。 【答案】 A 2(【解析】 在化学本质上~少数的酶是RNA~激素也不都是蛋白质。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但酶则是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的。激素释放到血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部位发生作用~但酶则并非都是胞外酶~事实上绝大多数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酶催化新陈代谢反应~激素调节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它们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答案】 B (【解析】 神经递质是把前一神经元的化学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到后一神经元。性激3 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进入血管再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 【答案】 D 4(【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答案】 D 5(【解析】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是酶。 【答案】 B 6(【解析】 在寒冷的条件下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维持血糖的平衡。 【答案】 D 7(【解析】 效应器不是组织~应该为内分泌腺。 【答案】 C 8(【解析】 寒冷刺激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再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在大脑皮质产生冷觉和热觉。 【答案】 D 9(【解析】 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腺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答案】 B 10(【解析】 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β细胞~则靶细胞2可能是肝细胞也可能是肌细胞。因为是胰岛素调节来降糖~把血糖合成糖原。 【答案】 A 11(【解析】 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是做对照的。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则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答案】 C 12(【解析】 胰岛α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促进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含量降低,刺激X促进胰岛α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最可能为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抑制胰岛α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或胰岛素分泌增加~A错~C对。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所以刺激X???????胰岛α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结构为传入神经~?是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B对。结构?通过释放化学递质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作用完成后就被灭活~属于神经递质~D对。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甲 下丘脑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抑制(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促性腺激素 自由扩散 (3)基因的表达 (4)神经递质 促使葡萄糖大量转变糖原,促使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抑制脂肪、氨基酸等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5)组织细胞、垂体细胞、下丘脑细胞 2(?.(1)?、? (2)下丘脑 垂体 增强 抑制性腺活动,严重会导致性腺萎缩 (3) 代谢方式 受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代谢,产热增加 ?.(1)血液 促进糖原合成,促进糖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 (2)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相关激素 ((1)C (2)垂体 催乳激素 糖蛋白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3)3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只写膜内电位变化) 5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排异 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或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 (5)磷脂和蛋白质 有氧呼吸 第5讲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自主基础回顾 (保护 识别 排斥 1 2(蛋白质 多糖 脂类 大 抗原决定簇 3(球蛋白 血液 淋巴液 组织液 4(淋巴 巨噬 T B (B 5 6(T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答案】 D 2(【解析】 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 B 3(【解析】 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决定因素在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因此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其组成和空间结构未被破坏便可引发相应的免疫反应~并不需要保持细胞的完整性与活性。 【答案】 C 4(【解析】 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错,HT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 【答案】 B 5(【解析】 由表格实验组内容可知~M细胞可呈递抗原~且可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分化~胸腺合成的T淋巴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促进免疫反应~D项由表格内容不能确定M细胞产生了抗体~所以答案D错。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人体防卫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骨髓、胸腺、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与特异性免疫有关~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不可缺少的结构~抗体能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表现为特异的抗感染作用,溶菌酶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物质~抗原不是人体的防卫物质~红细胞与免疫无关。 【答案】 D 2(【解析】 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 【答案】 D 3(【解析】 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4(【解析】 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项错误,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无法清除癌细胞~C、D正确。 【答案】 A 5(【解析】 考查病毒侵染后正确的免疫反应程序。 【答案】 D 6(【解析】 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B (【解析】 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不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还可以产生淋巴因7 子。 【答案】 B 8(【解析】 致敏T细胞既能分泌淋巴因子间接杀死抗原细胞又能直接与抗原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淋巴细胞和T细胞都能产生记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就是当有相同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加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而且记忆T细胞也能引起二次免疫反应。 【答案】 A 9(【解析】 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有增强效应的作用。 【答案】 D 10(【解析】 细胞免疫~抗原刺激形成致敏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进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答案】 C 11(【解析】 细胞?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即抗体。 【答案】 B 12(【解析】 e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不相同,d细胞产生的物质Y叫做抗体~特异性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答案】 A 13(【解析】 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答案】 B 14(【解析】 病毒入侵后会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来起作用。 【答案】 B 15(【解析】 甲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近。 【答案】 B 16(【解析】 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答案】 D 17(【解析】 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内属于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致敏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 【答案】 B 18(【解析】 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恢复~但不可能完全。 【答案】 B 19(【解析】 病毒感染时~在细胞免疫前~要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T淋巴细胞 (2)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b、c、d、e、g (3)淋巴因子 靶细胞裂解死亡 (4)抗体 血清(或血浆)或淋巴液或组织液 相应抗原 (5)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H1N1病毒的抗体 效应B淋巴(浆细胞) 小鼠骨髓瘤 2((1)T淋巴 致敏T (2)淋巴因子 细胞膜通透性 (3)A、B (4)细胞免疫 (5)记忆B淋巴 蛋白质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体液免疫 3((1)RNA(核心) 蛋白质 (2)特异性 胞吞或胞吐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3)HIV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并整合到T淋巴细胞DNA上,然后在细胞核中转录出病毒RNA,同时以该RNA为模板在细胞质中合成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4)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5)频率相对较高和不定向性 4((1)?抗原 ?抗原受体 (2)? 浆细胞 (粗面)内质网 (3)特异性 (4)? 抗体数量多,快速消灭病原体,以达到免疫效果 注射抗原(疫苗),可刺激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 ? 5((1)皮肤和黏膜 巨噬细胞 (2)更多更快地接受和识别病原体 抗原 (3)初始T淋巴细胞 致敏T 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 (4)内源性 (5)树突状细胞能识别癌细胞,具有针对性,对正常组织无伤害 【解析】 固有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构成的第一道防线和巨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由图可知树突状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增大了膜表面积~能更多更快地接受和识别病原体,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称为抗原。由图可知~细胞a为初始T淋巴细胞~细胞b为T淋巴细胞~b受抗原刺激后形成致敏T细胞(细胞d)和记忆T细胞(e细胞)~细胞d分泌淋巴因子(A物质)杀死抗原细胞~?免疫为细胞免疫,细胞c为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细胞f)和记忆B细胞(细胞g)~细胞f可分泌抗体。B细胞介导的免疫为体液免疫(?免疫)。抗原可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癌细胞是突变后的细胞~属于内源性抗原。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对正常组织无害。 第6讲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双 促进 抑制 根 芽 茎 2(生长 生根 发育 花 果 3(促进 分裂 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成熟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由图可知~琼脂块a、b中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中生长素均匀分布~不弯曲,?向右弯曲,?直立生长,?直立生长,?向光(右)弯曲,?不生长也不弯曲。 【答案】 D 2(【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脱落酸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正确,顶芽能合成生长素~不需要侧芽提供~B错,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C错,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项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D错。 【答案】 A ,,1013(【解析】 由图一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 mol?L~促进芽生长,,81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 mol?L。若图二胚芽鞘接受左侧单向光照射~b侧生长素浓度促进,,81芽的生长~接近10 mol?L,生长素的合成不受光照的影响~若图二胚芽鞘处于黑暗中~,,,,,511081尖端生长素浓度仍促进尖端生长~浓度应小于10 mol?L,生长素在10 ,10 mol?L,,71的浓度范围内都会促进根的萌出,浓度为10 mol?L生长素能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答案】 B 4(【解析】 根据图形可知~当乙烯浓度大于一定水平时~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低~生长素浓度越高脱落率越低~因此选项A、B均不正确~而D选项正确,关于激素之间的作用对抗关系~教材中以赤霉素和脱落酸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关系为例~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两者的作用是互相对抗的~而据本题图形可得信息是~生长素浓度和乙烯浓度存在正相关~但不能得出它们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因此C选项错误。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往往具有双重性~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 A (【解析】 顶端优势最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2 垂属于感性。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都不能体现。 【答案】 B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独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从细胞水平上解释果实生长~应包括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进果实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会使乙烯含量增多~进而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答案】 A 4(【解析】 玉米幼苗固定在暗室内而光源随暗室同步旋转。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茎和根生长素的分布不受重力影响。图中可以看出单侧光只照射茎~所以根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影响~根水平生长。茎受到单侧光的作用~使茎弯向光源生长~题中“停止于起始位臵”可得出茎向下弯曲。 【答案】 B 5(【解析】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激素类似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损害人体健康。若少年儿童食用经乙烯利催熟的水果~一般不会导致性早熟。 【答案】 A 6(【解析】 茎用促进解释~根用抑制解释~因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 【答案】 D 7(【解析】 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在A、B之间。 【答案】 D 8(【解析】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 【答案】 D 9(【解析】 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输至背光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所以琼脂块生长素含量b,a~c,d~e,f。 【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应用。不同植株的枝条情况也会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应该不相同。?极性运输并不是由重力影响的~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A 11(【解析】 由图(1)可得a、b点都发生了生长~单侧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向光的一侧分布较少~背光的一侧分布较多~即a,b,从图(2)生长抑制曲线可得~a和b的浓度对胚,,1012芽鞘的生长都起促进作用~且a,b~所以a的浓度在10左右~b的浓度在10附近~且,12大于10~则图(3)中?和?分别与a、b对应。 【答案】 D 12(【解析】 考查营养素和植物生长素对于根数量的影响~注意分清对照组。 【答案】 B 13(【解析】 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固醇类,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抑制侧芽的生长素来源于顶芽,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有可能相同。 【答案】 B 14(【解析】 若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面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生长素浓度为大于f~小于2f。 【答案】 A 15(【解析】 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脱落酸。 【答案】 D ,(【解析】 H不能分解生长素。 16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B停止生长,C向上弯曲生长 (2)少 快 少 慢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需求的最适浓度不同(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说明胚根受水和地心引力的共同作用,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反应 2((1)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促进生长 (2)对照作用 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3)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植物向光侧的生长 3((1)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2)4 将分好组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不同标号的培养皿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 每隔12h,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h后,计算每组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 (3)见下表 保温时间 加入物质 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mm) 12 24 36 48 不加激素 只加生长素 只加赤霉素 加生长素和赤霉素 (4)加入一定浓度生长素或赤霉素的一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都大于不加激素的一组;加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一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最大 (5)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4((1)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2)第一步:同种植物、同一部位和同样大小的 第二步:涂满蒸馏水 第三步:记录A、B两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3)“A、B两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记录表 编号 处理 各小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1 2 3 平均 一定浓度的 A 细胞分裂素 B 涂满蒸馏水作对照 (4)实验结果:A大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B大组时间长;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5)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等 (6)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顶端优势的影响 (7)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 5((1)胚芽鞘尖端被薄云母片部分分开后,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 (2)图示如图 第5题图 背光侧与向光侧生长素含量相等(或:两琼脂块所含IAA引起的胚芽鞘弯曲度相等) (3)去除内源激素对结果的干扰 使用等体积只含生长素的溶液,其他处理同实验组 (4)两重性,8(合理即可) 显示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的作用效果不同(合理即可) (5)10 mol/L (6)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实验,分析琼脂块中收集的IAA和生长抑制物的含量,并通过不同类型的测定方法来检验生长抑制物的作用效果(合理即可) 实验5.2 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向光弯曲~说明尖端与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弯曲有关。 【答案】 D 2(【解析】 云母的阻隔作用b,c,0~另外单侧光作用a,d,0。 【答案】 A 3(【解析】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 【答案】 D 4(【解析】 琼脂片可以让生长素通过~所以生长素可以重排~能发生向光弯曲。 【答案】 C 5(【解析】 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用相同的外界条件即单侧光~再以不透光的锡箔分别遮住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以下部位。 【答案】 C 6(【解析】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形态学的上端~a、b、c、d均为形态学的上端~因此~均能产生生长素~A、B错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由于其横向运输在尖端完成~a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故C错~D正确。 【答案】 D 7(【解析】 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时~应设臵d和e对照。 【答案】 C 8(【解析】 侧芽生长素浓度偏低时~其可发育成枝条。C、D项中~顶芽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过高~其生长受抑制~不能发育成枝条。B项中~琼脂中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发育成枝条。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向地 背地 应激 (2)C D 重力作用使D点生长素浓度增大,促使该处细胞伸长生长。C点生长素浓度增大,抑制根的生长 2((1)?不合理,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具有浓度和时间两个变量,不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不合理,乙方案中未设置浓度对照组,不符合题意要求 ?合理,丙方案设计中既控制单一变量,又有对照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实验方案 (2)不正确,因为得 ,,8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比方说10 mol?L ,,,,14121、10mol?L、10mol?L,分别处理相同扦枝入土端,生根较多的为最适宜浓度。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1讲 遗传信息 自主基础回顾 1(DNA 蛋白质外壳 DNA DNA 2(双螺旋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磷酸基 脱氧核糖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 3(遗传效应的DNA 遗传信息 多样 特异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组:R,S型菌的蛋白质/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组:R,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答案】 C 2(【解析】 ?磷酸~?R基团。 【答案】 A 3(【解析】 强调的是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只能用于侦查犯罪~不可用于亲子鉴定、生产基因工程药物、产前诊断、基因治疗等等。 【答案】 B 4(【解析】 若c为腺嘌呤~m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故A错,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其体内的m为8种~故B错,磷酸和五碳糖即a和b相互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DNA分子中嘌呤含量和嘧啶含量相等。 【答案】 C 2(【解析】 噬菌体DNA注入大肠杆菌中~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合成自身DNA和蛋白 3532质~所以一定有S~可能有P。 【答案】 A 3(【解析】 DNA分子中碱基对顺序不同是决定生物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而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相同的~狗和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同等条件下着丝粒数目也相同。 【答案】 B 4(【解析】 不同的DNA分子碱基对序列可能不同~但是碱基种类相同:A、T、G、C。 【答案】 D 5(【解析】 遗传因子只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孟德尔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由于噬菌体转化实验将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而肺炎双球转化实验中DNA和蛋白质不能完全分离开~所以噬菌体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错,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 【答案】 B (【解析】 真核生物都具有DNA和RNA~其核苷酸种类都相同~即8种。 6 【答案】 D 7(【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之后在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后~才总结出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B 8(【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利用细菌的物质和能量合成DNA和蛋白质。 【答案】 C 9(【解析】 本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中有某种特殊的遗传物质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答案】 D 10(【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两实验都没有突变和重组。 【答案】 C 11(【解析】 每个碱基分子和一个脱氧核糖相连~不和磷酸直接相连。 【答案】 B 12(【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是无法从题干中得出~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答案】 B 13(【解析】 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遗传信息的体现~不是其物质基础。 【答案】 C 14(【解析】 双链DNA分子中~A,T~G,C~推论A,G,T,C~嘌呤数,嘧啶数。 【答案】 D 15(【解析】 不同位臵出现片段~表示四种相应的碱基~由图中该个体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为TGCGTATTGG可知~第一列至第四列依次为A、C、G、T~则A代表个体DNA序列为TGCTGATGTG、依此类推可知C代表个体与已知个体DNA序列差异最小。 【答案】 C 16(【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改变区域可能不在基因结构内。 【答案】 C 17(【解析】 碱基对排列顺序可能不同~故AC都错~每个DNA分子的长短不确定~故B错。 【答案】 D 18(【解析】 染色体不是遗传物质~只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已。 【答案】 C 二、综合题 351((1)GATGCGTTCG (2)1 (3)0 S能标记蛋白质不能标记DNA(或噬菌体DNA不含有S) 【解析】 根据图(1)可知~第1列为A~第2列为C~后面依次为G、T~由此可以推知。 2((1)反向 互补配对(互补) (2)?40 60 ?900 ?C和G 【解析】 (2)问?中~设有腺嘌呤x个~C和G共y对。则2x,3y,260~又因x,y,200/2~故x,40~y,60。(2)问?中~首先计算出每个DNA分子中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60个~则复制4次共需原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1)×60,900个。 35353(?.(1)第一步:用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第二步:把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35混合培养 (2)T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3)大肠杆菌 被S标记的大肠杆2 菌 32?.(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 (5)不能 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审清图中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上清液中放射性35很高~说明是用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繁殖必须在大肠杆菌内进行~要获353535得用S标记的噬菌体需要先用含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S标记的大肠杆菌。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2)在侵染过程中~由于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因此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 (3)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如果时间过长会使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如果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 蛋白质~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实验6.1 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搭建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右手反向螺旋~即用右手验证:四指方向为弯曲方向~拇指指向即为双链延伸方向~同时考虑碱基对配对是否正确可知只有B才是正确答案。 【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一般圆圈表示磷酸分子~矩形表示含氮碱基、五边形表示五碳糖(如脱氧核糖~顶点所在位臵表示碳原子)~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端连接一个磷酸基团~另一端连接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表示为: ~相邻的脱氧核苷酸是通过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分子之间脱水缩合而连接起来~故不可能同一个碳原子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答案】 C 3(【解析】 该模块是指DNA双链~DNA双链中A,T、G,C。 【答案】 D 4(【解析】 DNA分子中共有4种不同的碱基~A正确,5对碱基组成的DNA有10个脱氧核苷酸~B正确,碱基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连接~G和C之间有3个氢键连接~5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至少含有10个氢键~C错,DNA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若要旋转形成双螺旋~至少需要20个碱基~D正确。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分子生物学 观察学习后提出疑问、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并得出结论 (2)不应该同种碱基配对,而应按照A—T,T—A,G—C,C—G配对 (3)(A,T)/(G,C)的比值 不同第2讲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自主基础回顾 1(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 2(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3. 项 目 知 识 点 合成过程 DNA复制 转录 翻译 合成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中核糖体 合成原料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mRNA 直接模板 基因中的一条链 链 所需能量 ATP(酶) ATP(酶) ATP(酶) 合成产物 1DNA?2 DNA mRNA (rRNA、 tRNA) 蛋白质 A,T,T,A,G,C,CA,U,T,A,G,C,CA,U,U,A,G,C,C碱基配对 ,G ,G ,G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以其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和此链的差别仅U与T之别而已。 【答案】 A 2(【解析】 DNA复制时~两条母链之间解旋~然后再分别以其中一条母链为模板复制。 【答案】 A 3(【解析】 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核糖体靠近核区DNA使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区域内完成。真核生物转录过程在细胞核~转录的mRNA出核孔到核糖体方可开始翻译过程。 【答案】 D 4(【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a种mRNA翻译的时间为0,12h~b种mRNA翻译开始的时间为6h~则两基因首次表达产物共存至少需要6h。 【答案】 B 5(【解析】 该双链DNA分子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2?1?4?3~可以得出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比例为A?T?G?C,3?3?7?7~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数目为A,T,60个~C,G,214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游离的A数量为60×(2,1),180个~B错误。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其合成都主要在细胞核中。但是RNA由DNA转录而来~故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只有少数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和肉瘤病毒等存在逆转录酶可以发生逆转录过程。 【答案】 D 2(【解析】 由tRNA CGC 可以得出密码子为GCG。 【答案】 B 3(【解析】 RNA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A错误,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B错误,DNA复制是基因传递的过程~C错误。 【答案】 D 4(【解析】 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而不是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 【答案】 C 5(【解析】 真核生物的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原核生物因为没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C答案的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因此它的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答案】 C 6(【解析】 动物的基因合成多肽过程中包括转录和翻译~涉及了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 C 7(【解析】 1,3碱基CAC对应GUG的起始密码子~25,27碱基ATT对应终止密码UAA。 【答案】 B 8(【解析】 先求出C的个数为780个~再乘以3。 【答案】 D 9(【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为mRNA~a为翻译过程~甲、乙分子上含有A、G、C、U四种碱基~A正确,若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则该蛋白质中有m,n,2个肽键~B错误。 【答案】 B 10(【解析】 3?2是个干扰信息~因为有足够量的U、C构成mRNA。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遗传密码子”~每个位臵上的碱基可以是“U、C”中的一种~故最多包含遗传密3,8(种)。 码子为:2 【答案】 D 11(【解析】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个或多个tRNA携带。 【答案】 D 12(【解析】 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中~决定氨基酸顺序的是mRNA碱基序列~不是tRNA和核糖体~同一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相同的。 【答案】 B 13(【解析】 mRNA分子有m个碱基~A,U有n个~则其模板DNA的碱基数为2m~ mA,T的个数为2n个~G,C的个数为2m,2n,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为~3 m则脱去水分子数为,2。 3 【答案】 C 14(【解析】 图表示翻译过程~由肽链长度可以判断出核糖体移动方向从右到左~A错误,由于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排列顺序上相同~B错误,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分子水~则该条肽链含有101个氨基酸~指导该多肽链合成的mRNA至少含有101个密码子~C正确,合成的多肽链都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 C 323115(【解析】 分裂a代后~含P和P的DNA分子有2个(2个分子量共为M,N)~32aa其余都为不含P的DNA(分子量为N)~数量为2,2。总DNA数量为2。平均分子量,a,M,N,,2,2,N, a2aM,,2,1,N。 a2 【答案】 B 1416(【解析】 该基因(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由碱基互补配对推论得知~15胸腺嘧啶占35%~鸟嘌呤占15%~胞嘧啶占15%,若该DNA分子用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151415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后~得到8条DNA~其中6条全含N,2条既含N又含N,1415若将全部复制产物臵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X层中为既含N又含N的两条DNA~15Y层中含有的是全含N的DNA。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与Y层相比实际上是两者的核苷酸之1415比~即1?3,加入解旋酶后再离心~Z层中是只含N的2条单链~W层中是只含N的1415条单链。则W层中含N标记的胞嘧啶数为3000×15%×7,3150~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7。 【答案】 C 17(【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由图中信息可知~边转录边翻译为原核生物细胞内~转录没有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答案】 C 18(【解析】 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 【答案】 D 19(【解析】 DNA的特异性表现在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方式上。 【答案】 C 20(【解析】 甲为DNA复制~乙为转录~都在细胞核内进行~都需要解旋酶。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 mRNA(信使RNA) ? 核糖体 tRNA(转移RNA) (2)ABC (3)转录、翻译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61 (4)? 2((1)酶(解旋酶) (2)N 分子量 鸟嘌呤核苷酸 (3)3 ((1)细胞核 tRNA (2)c (3)亮氨酸和色氨酸 要同时突变两个核苷酸,其他只突变3 一个核苷酸 (4)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5)1或多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基因的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有利于物种的稳定性 (6)基因 指导物质合成等功能 调控细胞代谢等特定功能 4((1)a.全保留复制 b(全保留复制 c(?分散复制 ?半保留复制 (2)半保留复制的推测 5((1)核糖核苷酸 (2)翻译 核糖体 (3)与mRNA互补配对的碱基(或核苷酸)序列 (4)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5)碱基(脱氧核苷酸)序列 双链RNA (6)?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任选2项即可)第3讲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自主基础回顾 1(RNA RNA DNA 2(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结构 新陈代谢 翻译3.――?蛋白质(性状) 第3题图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逆转录后的DNA双链含核苷酸总数为200个~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3,19,42。 【答案】 D 2(【解析】 中心法则图中的?表示DNA复制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RNA复制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和?则不能~A错误。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RNA~所以利福平抑制的是DNA的转录~青霉素抑制的是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DNA的复制无关。结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和?过程~C错误。 答案】 D 【 3((1)DNA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2)c (3)间 (4)细胞核 (5)tRNA(转动RNA) 氨基酸 (6)如下图: ? ?RNA?DNA?RNA?蛋白质 第3题图 【解析】 本题围绕中心法则考查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翻译用c填空。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间(S)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其他场所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转动RNA)~含有反密码子~后者(tRNA)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某些病毒的RNA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称为逆转录。 【答案】 B 2(【解析】 中心法则图解为 第2题图 【答案】 B 3(【解析】 中心法则表示了信息流动的方向:?从DNA流向DNA,?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某些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 【答案】 D 4(【解析】 主要考查了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相关的酶。病毒是寄生在活细胞中的~自身只提供遗传物质的模板~其他的一切均有活的宿主细胞提供。由题意知~?,?分别是转录、翻译、逆转录。DNA复制需要DNA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与DNA水解酶没有关系。翻译需要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酶~逆转录与逆转录酶有关。 【答案】 D 5(【解析】 图中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翻译~d为逆转录~e为RNA复制。真核细胞能进行a、b、c过程~其中DNA复制和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A正确,原核细胞RNA合成以b方式进行~B错误,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3种终止密码子~所以tRNA最多有61种~D错误。 【答案】 A 6(【解析】 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只是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翻译过程还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tRNA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同时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理解不清。 【答案】 C (【解析】 在细胞的一生中~核DNA一般是不变的~但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RNA7 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答案】 B 8(【解析】 HIV病毒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能控制宿主细胞合成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该DNA又和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HIV的DNA分子在人体细胞内又可以复制~还可以转录出RNA~以RNA为模板翻译成病毒的蛋白质。该DNA转录而来的RNA可作为HIV的遗传物质。该病毒无法控制宿主细胞合成RNA复制酶~故HIV的RNA不能复制~所以A、B、C错误。 【答案】 D 9(【解析】 图中?表示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发生在细胞核中~?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场所是细胞核~?表示翻译~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表示逆转录~需逆转录酶参与~发生在某些病毒内~?表示RNA复制~?表示翻译~图中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遵循A,T~C,G互补配对原则~?,?遵循A,U~C,G互补配对原则。15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子一代DNA分子中均含N。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DNA复制 逆转录 逆转录酶 (2)RNA 转录 RNA复制 30 10 【解析】 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中心法则中几种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试管a、d中加入的原料都是脱氧核苷酸~其产物又相同~所以根据模板的不同~可知a模拟DNA复制~而d模拟逆转录。b、c两试管所加原料相同~产物相同~所以根据模板的不同~推知b模拟转录过程~而c模拟RNA复制过程。由于模板DNA为30对碱基~所以b试管转录的RNA有30个碱基~共10个密码子。 2((1)?逆转录 ?mRNA 转录 ?多肽(或蛋白质) (2)小鼠上皮细胞 病毒RNA 密码子 RNA?DNA?mRNA?蛋白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和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营寄生生活。结合碱基的种类、链的条数可知A为RNA~X为DNA~Y为mRNA~Z为蛋白质外壳。 3((1)转录 翻译 (2)tRNA 核糖体 (3)S (4)1、2、5 (5)细胞核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6)1740 20 (7)RNA?DNA?RNA?蛋白质。 第4讲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 自主基础回顾 1(获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2(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3(质粒 噬菌体病毒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5(借助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 显微注射技术 6(微生物基因工程 植物基因工程 动物基因工程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能成功表达~仍需筛选。 【答案】 C 2(【解析】 种植转基因作物应防止对别的植物产生基因污染~所以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A正确,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胞~B错,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生植物的多样性~C正确,目的基因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后~可能进入这些微生物中~D正确。 【答案】 B 3(【解析】 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即为我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可通过逆转录法获得基因B~再进行扩增增加其数量,基因文库中保存的是各基因片段~提取时无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且能向下一代遗传~应先在体外使用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再导入大肠杆菌。 【答案】 A 4((1)从细胞中分离 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见图 基因突变 第4题图 ,,(3)3 460 220 (4)PP 5((1)特异性地识别和切割DNA (2)ABC (3)无质粒细胞 含X,3的细胞 (4)4750 (5)不能 DNA连接酶对DNA片段没有选择性/两段DNA末端相同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基因突变不定向性且多为有害~而药品生产、分解石油和农药、导入外源基因替换缺陷基因这些基因工程的应用中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答案】 C 2(【解析】 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多为细菌体内的环状DNA~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上面可能存在抗生素抗性基因(往往作为标记基因有利于筛选)、能自主复制(有利于通过细胞增殖而传递)、能“友好”地“借居”(有利于保存而不至于被破坏)等。 【答案】 C 3(【解析】 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项正确,由于植物与害虫间是相互选择的~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项错误,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C项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项错误。 【答案】 A 4(【解析】 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人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无生物活性~只有经过一定的物质激活以后~才有生物活性。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是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所以D错误。 【答案】 D 5(【解析】 只有真核生物才有这些细胞器~病毒和原核生物不具有。 【答案】 B 6(【解析】 此过程只不过是将不同的DNA分子重新组合~不合成RNA等。 【答案】 A 7(【解析】 由图可看出4种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因此是由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答案】 D 8(【解析】 基因治疗是用正常的基因取代异常基因~不可诱变~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可能使正常基因突变。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不同基因在碱基对序列上存在差异~不可用一种基因探针检测各种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是DNA分子~可以利用原核生物的基因来改造真核生物的基因。 【答案】 B 9(【解析】 ?在两种培养基上均能够生长~说明细菌两种抗性基因都完好~故其插入 ?在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说明无抗四环素的能力~则抗四环素基因遭到位点为c~ 破坏~即插入位点就是b~由此类推。 【答案】 A 10(【解析】 由图2可以看出~经酶切后~3号样品分子量最小~1号样品分子量最大~SSAS且两种样品均为纯合体~2号样品为杂合体~所以1、2、3号样品的基因型分别为ββ、ββ、AAββ。 【答案】 A 11(【解析】 三倍体不能够产生配子~不会和其他生物进行杂交。 【答案】 A 12(【解析】 基因疫苗是将编码外源抗原的基因与质粒重组~所以其是重组质粒。 【答案】 D 13(【解析】 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Ser构成发光环~这种荧光分子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一般都是为了检测使用。 【答案】 C 14(【解析】 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还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 C 15(【解析】 基因是大分子物质~一般不可以直接吸收~不太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和表达。 【答案】 D 16(【解析】 确切地说~“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外源基因的动物~新基因可能是本物种突变后得到的基因~外源基因在其他生物体中原来就存在~故A错,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的人白蛋白基因控制合成更多的白蛋白。白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和其他细胞中是一样的~白蛋白基因数目没有增多~只不过表达情况不同~B、C错。“转基因动物”一般用到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几乎所有细胞中都有外源基因~如~肌肉细胞中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能表达。 【答案】 D 17(【解析】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某个基因不表达~不会使得其它的基因也不表达。 【答案】 C 18(【解析】 由表中a、b酶切割产物可以得出a酶的切割位点有3个~图中a、b酶的 ,A切割位点不同~b酶的切割位点有2个~A错,a酶的黏性末端为~b酶的黏性 ,TCTAG GATCC,末端为~黏性末端可以互相连接~B正确~限制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酯 G, ,AGATCC,键~C正确,由于a酶和b酶酶切产生的黏性末端可以连接形成~所以该序列,TCTAGG, 会增多~D正确。 【答案】 A 19(【解析】 由图1可以看出酶H切割该DNA片段可得到1个1000bp和1个2000bp的DNA片段~由图2可以看出酶B切割该DNA片段可得到400bp、600bp和2000bp的DNA片段~由图3可以看出酶H和酶B同时酶切~可得到400bp、600bp和1400bp的DNA片段。A中用酶B切割可得到400bp、600bp和2000bp的DNA片段~用酶H切可得到1000bp和2000bp的DNA片段~同时用两种酶酶切可得到400bp、600bp、1400bp的DNA片段~A正确,B中用酶B酶切得到600bp、1000bp、1400bp的DNA片段~B错误,C中用酶B酶切得到400bp、1200bp、1400bp的DNA片段~C错误,D中用酶H酶切得到400bp、600bp、2000bp的DNA片段~用酶B酶切得到1000bp、2000bp的DNA片段~D错误。 答案】 A 【 二、综合题 1((1)目的 (2)动物细胞培养、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 (3)能否发出绿色荧光 (4)渗透压和溶解氧 (5)卵细胞中含有能使体细胞的核基因表达的物质(卵细胞的全能性大于体细胞) 2((1)识别的序列相同 催化反应的结果却不同(切割位点不同) (2)AT碱基对间氢键数少,使DNA双链解旋更容易 (3)EcoRI DNA连接 MseI (4)四环素 青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 4和6 3(?(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由于基因突变后,导致原来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作用的基因序列由CTNAG变成CTNAC,不能切断基因,只有1条链所致 (3)Ee和Ee ?.(1)间期 (2)需要进行DNA的复制,因此需要胸腺嘧啶核苷酸参与DNA合成 转录或翻译 (3)与酶2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1)正常的 PCR技术 (2)正常基因的运载体,或运载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细胞 4((1)逆转录 (2)不能 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未转录),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 (3)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4)环状DNA分子 (5)筛选(鉴别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6)见下图 第4题图 (7)能抗氨苄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环素 既能抗氨苄青霉素,又能抗四环素的pBR322质粒第七章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1讲 生殖和生命的延续及克隆技术 自主基础回顾 1(精子 卵式 有性 遗传物质 生活力 变异力 进化 2(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营养繁殖 出芽生殖 3(无性 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和分化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有性生殖的优越性表现在后代可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力~但是周期较长。 【答案】 A 2(【解析】 花药离体培养后代为单倍体~其基因型不同于亲代。 【答案】 B 3(【解析】 克隆羊培育属于无性生殖~后代性别等性状取决于细胞核。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无性生殖中也涉及细胞分裂~所以也可能存在基因突变。 【答案】 C (【解析】 蜜蜂中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属于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 2 答案】 C 【 3(【解析】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后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答案】 D 4(【解析】 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果树都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后代~遗传物质不变~后代的性状不变。而有性生殖则是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而完成的~后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状~其特点是后代有更大的变异力和更强的生活力。 【答案】 C 5(【解析】 A、B属于基因工程~C属于细胞融合。 【答案】 D 6(【解析】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体现受精实质的是精核与卵细胞核融合过程。 【答案】 D 7(【解析】 无性生殖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B、C都属于有性生殖~后代性状可能会分离或者重组。 【答案】 D 8(【解析】 为了保持品种特性~减少变异的可能性~应进行无性繁殖~块根、叶片、茎都是甘薯成熟的体细胞~用它繁殖~为无性繁殖~而种子是有性繁殖。 【答案】 A 9(【解析】 青霉孢子属于无性孢子、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离体培育属于用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绵羊“移核”细胞培育成新的个体都属于无性繁殖~而授普通(二倍体)花粉的四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植株属于有性杂交。 【答案】 A 10(【解析】 有性生殖过程包括?,?,?。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精子 头部 (2)精子 卵 卵式 高等 2((1)出芽 子代保持了亲本的遗传性状 (2)有性 子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力 (3)以方式一繁殖若干代后,子代性状基本不变,但生活力会降低;以方式二繁殖若干代会发生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强的生活力 第2讲 有丝分裂 自主基础回顾 1(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 2(纺锤丝和染色体 核膜和核仁 着丝粒 着丝粒 加倍 染色质 3(纺锤体 赤道面 细胞板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发生在末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发生在前期~?中心体发生倍增在G期~?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在中期。 2 【答案】 C 2(【解析】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前期~B错误,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错误,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发生在间期~D正确。 【答案】 D 3(【解析】 细胞分裂晚22?00开始~经过10.4个小时的分裂间期~于第二天早上8?24进入分裂期~历时2,3小时~是观察的最佳时间。 【答案】 B (【解析】 染色体数目可呈周期性变化描述的是有丝分裂的特点之一~蛙的红细胞进4 行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分裂需靠骨髓细胞分裂补充~牛的精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一般也不能够分裂。 【答案】 B ((1)G期 中心体 2 分裂中 纺锤体、染色体 (2)6 细胞核 7 核糖体 (3)5、52 6、8、10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a?b表示间期~b?a表示分裂期~一个周期应该表示为a?b?a~DNA复制时染色体不加倍~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 【答案】 B 2(【解析】 有丝分裂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经过有丝分裂~间期复制的DNA平均分离~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保证亲代、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答案】 B 3(【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先进行间期~再进行分裂期~且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因图中为连续的两个细胞周期~因此a和b为一个周期~c和d为另一个周期。由于c长于d~因此c为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含量增加一倍。d段为分裂期。 【答案】 C 4(【解析】 注意染色体、染色质的形态和纺锤丝的有无。 【答案】 C 5(【解析】 对表中数据分析~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细胞周期最短的是十二指肠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不同类细胞因细胞周期不同~因此分裂是不同步的,而表中的数据反映出~不同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 【答案】 C 6(【解析】 从一极观察只能看到这一极的一个中心体~不可能同时看到两极的两个中心体。 【答案】 D 7(【解析】 即DNA已复制~而着丝粒未分裂时期:前、中期。 【答案】 C 8(【解析】 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其根本原因是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答案】 B 9(【解析】 有丝分裂前期~细胞里的染色体没有加倍~但是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 A 10(【解析】 a图出现细胞板为末期,b图中人的红细胞形成时是有丝分裂~成熟后不 分裂,c图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答案】 D 11(【解析】 根据题意~该生物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C,4C~复制前DNA含量为2C~复制后DNA含量为4C~所以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图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数量远多于分裂期细胞~所以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丙组细胞已经完成DNA复制~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所以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将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 【答案】 D 12(【解析】 图显示~DNA数目加倍的细胞变多~抑制纺锤体形成但是不干扰DNA复制。 【答案】 D 13(【解析】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示显示的细胞核裂解和重建过程~属于分裂期~A、B选项错误。从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分别处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纺锤丝和细胞板分别出现在?、?两时期~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 D 14(【解析】 该活性物质出现的高峰期就应该是其发挥作用的时期~分裂期靠前部分。染色体的复制在间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在后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在末期。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在前期~较符合题意。 【答案】 B 15(【解析】 该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 D 16(【解析】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分别是DNA和RNA特有的基本单位,分裂期细胞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其中的DNA无法转录,mRNA是翻译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的工具~所以mRNA多时核糖体活动旺盛,e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的比例为1?1。 【答案】 D 17(【解析】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DNA稳定性最差在间期~不在分裂期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基因重组。 【答案】 A 18(【解析】 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图文转换能力。中心体移向两极时处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则a应为b数目的一半~一条染色单体中有一条DNA分子~则b、c数目一致。即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比为1?2?2。 【答案】 B 19(【解析】 胸苷(T)和尿苷(U)分别用于合成DNA和RNA~所以ab和cde曲线分别表示RNA和DNA的合成速率。b点时刻~RNA合成速率最快。d点时刻表示DNA的合成速率最快~但是DNA复制还没有结束~所以含量还未达到最大值。DNA复制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e阶段正在发生DNA复制~处于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数目最多。 【答案】 B 20(【解析】 观察与分析图?~在0,10分钟内~着丝粒与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而从第10分钟开始~平均距离逐渐减小~最后减少至0~因此可以判断出~第10分钟开始~着丝粒开始分裂~两条染色体开始分离~距离从0开始~逐渐增大。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f、k (2)g-h或b-c (3)i-j或d-e (4)h-i或c-d (5)保持亲代和子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稳定 【解析】 掌握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理解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由于ab段仅是分裂间期中的一段~所以完整的细 胞周期应从f开始到k结束。(2)细胞核膜开始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应是前期。间期进行DNA复制~因此在间期DNA增加了一倍,前期中DNA含量保持应为2C~对照图像应在b-c或g-h。(3)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应是d-e或i-j。(4)计数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是中期。这时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图像中应是c-d或h-i。(5)母细胞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分子的数量是稳定的~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这对生物的遗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G期、中期 (2)A G期 B S期 D 前期 F 末期 (3)B S期 (4)继续21 增殖 暂不增殖 不增殖 (5)D 【解析】 首先根据题中的图像判断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然后根据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分析作答。本题的切入点是图中的后期。据此判断~A为G期~B为S期~C为G12期。A、B、C合起来构成间期。D为前期~E为中期~F为末期。D、E、后期、F合起来构成分裂期。识图后判断~A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主要进行DNA的合成,C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但合成量逐渐减少~DNA的合成终止,D主要是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E主要是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中央~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后期主要进行的是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然后平均分成两组~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F主要是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和纺锤体消失等。不是任何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就细胞周期来分~有三种类型的细胞存在~第一~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之中的~一直进行分裂的细胞。第二~处于休眠期的细胞~这些细胞仍然具有分裂能力~在合适条件下仍可以回到分裂周期之中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第三~完全脱离细胞周期~不能再分裂的走向成熟和衰老的细胞。细胞增殖的前提要完成DNA的复制~在S期~用化学药物干扰DNA复制~能够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DNA复制时~其氢键会拆开而变得不稳定~若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会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处于G期的暂不增殖细胞~在合适条件下可以进入G期~从而进入01细胞周期继续增殖~我们一般不认为G能够直接进入G期~故D错误。 02 3((1)? 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b (4)a、c 蛋白质 (5)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6)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 【解析】 (1)图甲中????分别指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只有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根尖细胞分裂需要大量能量ATP~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乙图a、b、c分别指G、S、G期~诱导基因突变发12 生的时期是S期。(4)乙图a、c阶段的RNA合成丰富~核糖体功能较活跃~这与蛋白质合成旺盛有关。(5)丙图所示的是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具体说为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6)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所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间期细胞远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 4((1)DNA 染色体 (2)DNA分子的复制 ? 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也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含量随之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3)??? (4)??? 在CD段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分裂为两个细胞是在瞬时完成的,故DNA含量会迅速下降一半 (5)??? 5((1)后 (2)4 4 (3)8 8 0 (4)有丝分裂间期由1个DNA分子复制而来 (5)4 能 (6)AaBb AaBb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出现细胞板并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7)见下图 第5题图 实验7.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物象的清晰与模糊和镜头的焦距不适有关。同一视野中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不清晰~说明标本的不同地方与镜头间距离有差异。 【答案】 D (【解析】 b细胞分裂末期不应该是细胞缢裂,d细胞中形成纺缍体的不应该是中心体。 2 【答案】 C 3(【解析】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细胞在固定时就已经死亡~?错误~?错误。 【答案】 D 4(【解析】 数目越多~意味着对应时期持续的时间越长。 【答案】 C 5(【解析】 故障表明染色正确~就是细胞重叠~故可能解离不够~或压片未进行所导致。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酒精中毒,且微生物繁殖使水质受污染而导致烂根 (2)盐酸浓度过低 (3)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分裂间期 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 (4)染色体加倍 2((1)B D A (2)C (3)在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4)观察部位不正确(该生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 (5)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6)BC 第3讲 减数分裂 自主基础回顾 1(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染色体数目 父 母 联会 2(一 后 同源染色体分离 3(减数分裂 联会可能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此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ccDD~产生不同基因配子种数是2×1×1×1,2。 【答案】 A 2(【解析】 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知生物体的染色体数为20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染色单体不分开~这时染色体数为10条~染色单体为20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0条~无染色单体。 【答案】 B 3(【解析】 根据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特点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D 4(【解析】 ?,?分别表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数量比是1?1?2?4,?,?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答案】 A 5(【解析】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应为6条~而实际为8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 【答案】 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精细胞DNA减半~表皮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初级精母细胞DNA数目加倍。 【答案】 D (【解析】 易错选B~一个精原细胞复制后~也只是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 【答案】 D 3(【解析】 对于二倍体动物如牛来说~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为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是着丝粒不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裂为二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已经分开了~不会存在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 【答案】 D 4(【解析】 这是2n,6的生物~减数分裂形成的正常配子中~应该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5(【解析】 ?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且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应与体细胞相同~所以?不可能为精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不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均可能是第一极体。 【答案】 D 6(【解析】 骡子是母马和公驴交配而生~母马卵子染色体数为32条、公驴精子染色体数为31条~故由此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骡子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3条~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也不能正常减数分裂产生正常配子~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答案】 C 7(【解析】 每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第二极体。 【答案】 D 8(【解析】 极体染色体数为M~DNA分子数为N个~且M不等于N~则为第一极体。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M~卵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为N。 【答案】 C 9(【解析】 A其实为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B为染色体的变化~染色单体要么没有~要么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 【答案】 D 10(【解析】 此细胞含8条染色体~其中4条被标记。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新旧两条链。减?后期~初级卵母细胞仍有4条染色体带标记,减?~因自由组合分到每个次级卵母细胞中的带标记的染色体可以为1或2或3或4或0条。后期因着丝粒分裂带标记的染色体应为2或4或6或8或0条。 【答案】 C 11(【解析】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每个种子的形成需要2个精子~一个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一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为胚乳。 【答案】 B 12(【解析】 理解图形的含意:a、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 【答案】 C 13(【解析】 染色体数为2N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4N、染色单体数为0、DNA分子数为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2N、0、2N。 【答案】 D bb14(【解析】 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AaX和Y两种细胞~AaX在第二次分裂也异常~bb产生AAaX和aX。 【答案】 D 31313215(【解析】 经过在含P培养基中培养后~每个染色单体都含P和P~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各含4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答案】 C 16(【解析】 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只有一个卵细胞有生殖功能~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 D 17(【解析】 取决于原来个体的基因型:AAbb(100%)~Aabb或AABb(50%)~AaBb(25%)。 【答案】 C 18(【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1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粒不分离~姐妹染色单体本来就不分开~C的结果是全部为不正常配子。 【答案】 B 19(【解析】 中心法则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戊中~而没有图乙,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乙有关。故??错。 【答案】 C 20(【解析】 OP段的染色体数量比GH段多一倍。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4,5 (2)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5,6 (3)初级卵母细胞 3,4 1 (4)DNA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 2((1)A、C 2 (2)AB、Ab、aB、ab (3)DNA (4)B、E (5)次级精母细胞 3((1)卵巢 (2)i、d、1 (3)?、? ? ?、? (4)j、k、m (5)第二极体 (6)a、f 【解析】 由于存在不均等分裂~故只可能来自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若卵巢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为均等分裂~则形成的是2个第二极体~因为卵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2次不均等分裂形成的。 4((1)E C (2)2 4 (3)四分体(联会) 交叉互换 (4)A 初级 (5)A、B、C、E、F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A、B、C 自由组合 A、E、F A (6)B、C、D F 5((1)雄 精原细胞 (2)b、e、f (3)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4)4 8 2 1?2 (5)4 (6)a?c?g?i?d?h?j (7)如图: 第5题图 第4讲 细胞分化和植物 细胞的全能性自主基础回顾 1(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蛋白质合成上 基因选择性表达 2(遗传物质 越低 3(全能性 全能性 核全能性 全套遗传物质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细胞数目未变化~强调的是形态功能发生变化~代表细胞分化。 【答案】 D 2(【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A不能说明,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进行mRNA的合成~B不能说明,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红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C能说明,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能说明。 【答案】 C 3(【解析】 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难易主要看全能性的高低~因为胚胎细胞的全能性 高~所以比脂肪细胞容易培养,因为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所以比正常细胞容易培养。 【答案】 A 4(【解析】 甲状腺的滤泡细胞和C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含有相同的基因~在分化过程中~其RNA种类和蛋白质种类不同~A错~D对,降钙素为32肽~有32个氨基酸~mRNA上有96个密码子~则基因长度至少为96对碱基~若加上终止子~则为99对碱基~B错,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错。 【答案】 D 5(【解析】 从题干可知癌细胞是未分化状态~可以恶性增殖的~与正常分化的细胞状态不同~A错,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负相关~B错,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使之失去癌细胞的特性来治疗癌症~是当前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C正确,胚胎细胞的分化属于正常分化~D错。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根本原因一般都从遗传物质角度来回答~它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 【答案】 C 2(【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发生在基因的转录水平上。 【答案】 C 3(【解析】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只是细胞内部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没有形成新类型的组织细胞~不符合细胞分化定义。 【答案】 C 4(【解析】 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答案】 C 5(【解析】 生物的细胞在进行分化时~其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 C 6(【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答案】 B 7(【解析】 细胞分化不能使细胞数目增加。 【答案】 A 8(【解析】 种子本身就是属于个体水平~发育成植株不能体现全能性。 【答案】 B 9(【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所以?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对于所有的体细胞来说~它们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其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不同的细胞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其遗传信息的表达不同导致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差异~所以?正确~?错误。未离体的体细胞由于受机体基因组的控制~一般不会表现出全能性~故?正确。 【答案】 B 10(【解析】 脱分化可以逆转已分化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转化。 【答案】 C 11(【解析】 全能性指已分化的细胞发育完整个体的能力~故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D 12(【解析】 这是细胞分化时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实体细胞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谈不上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答案】 B 13(【解析】 玉米种子萌发不能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属于正常分化~没有形成个体~不合题意,花粉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属于有性生殖~不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发育成新植株既体现了体细胞全能性又发生了细胞分化~合题意。 【答案】 D 14(【解析】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能够实现细胞的更新~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细胞分化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衰老、死亡可能发生的阶段~只需用个体发育的几乎整个阶段都有骨髓细胞分化成血细胞~也有血细胞的死亡为例就可以理解了。 答案】 B 【 15(【解析】 细胞体积越小~相对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 (3)细胞生长 (4)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组织 (5)?、? 2((1)有丝分裂 (2)细胞分化 (3)全能性 (4)无机盐 小分子有机物 (5)能 动物体细胞核具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物质 3((1)真核 (2)细胞膜 糖被(糖蛋白) (3)A (4)?细胞增殖(有丝分裂)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分化 ?细胞生长 ?cd 4((1)分裂、分化 浆细胞 记忆B 在抗原刺激下 (2)受精卵 神经组织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3)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4)D 【解析】 胚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各类干细胞~各类干细胞再分裂、分化形成各类组织细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后形成B细胞和T细胞~B细胞和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分别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以及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是最原始的干细胞。 实验7.2 植物细胞分化的观察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分生区的细胞由于不断细胞分裂~所以细胞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 【答案】 B 2(【解析】 根冠部分的细胞不断地被磨损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后分化补充~成熟区指根毛区~其细胞停止分裂也停止生长。植物的根长度能够不断增加~这与分生区细胞分裂与伸长区不断伸长有关。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成熟区 水分 无机盐 (2)伸长区 水分 无机盐 (3)分生区 新细胞 (4)根冠 不够 保护 2((1)根毛 纵 (2)龙胆紫 醋酸洋红 使细胞分散成单层细胞,便于观察 (3)根冠 根尖分生组织 伸长区 导管 根毛 第三册 第八章 遗传与变异 第1讲 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 自主基础回顾 1(易于区分的多对相对性状 自花传粉 闭花 一 多 统计学 2(?人工去雄 花蕾 ?人工授粉 套袋 自交 测交 性状分离 3(一 同源染色体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Yy)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YY)的比例为1/4~数目约为30粒。 【答案】 B 2(【解析】 A 中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B 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C中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D是正确的。 【答案】 D 3(【解析】 由题干分析可知~黑翅?灰翅?白翅,1?2?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设等位基因为A、a~分析可得黑翅基因型为AA~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可能是50%。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解析】 数量性状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1 物的高度或长度等。 【答案】 C 2(【解析】 孟德尔研究遗传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选用相对性状较多且易区分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从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入手再研究多对的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等。 【答案】 B 3(【解析】 B选项中~高茎与高茎杂交后~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故可判断出高茎为显性~矮茎为隐性。 【答案】 B 4(【解析】 纯合体杂交后代可能为杂合体~如AA×aa?Aa。 【答案】 C 5(【解析】 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而不是雌蕊。 【答案】 C 6(【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答案】 C 7(【解析】 由题干分析可得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bb~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BB或Bb~则子代可能的基因为BB×bb?Bb或Bb×bb?Bb、bb。 【答案】 B 8(【解析】 F出现的9?3?3?1中每种纯合体都占1/16~如yyRR,1/4yy×1/4RR。 2 【答案】 B 9(【解析】 设该等位基因为A、a。由题干可知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则生出黑 31发孩子的概率为~生出金黄色发孩子的概率为~则一个为黑发~另一个为金黄色发的概率44 316是2××,。 4416 【答案】 C (【解析】 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故AA的个体占1/3~Aa的个体占2/3~若种群中10 的个体自由交配~则配子a的概率为2/3Aa×1/2,1/3~A的概率为1,1/3,2/3。子代中AA?Aa?aa分别为:4/9?4/9?1/9。 【答案】 B 11(【解析】 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有三种~说明该基因中R对r为不完全显性~即RR、Rr、rr分别对应三种性状。由组三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但三组杂交结果均不能判断出白花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rr、RR~还是RR、rr~所以A选项错误。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均为纯合体~二者自交的后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二者杂交的后代都为紫花的Rr。因为该性状为不完全显性~RR、Rr的表现型不同~所以~无论是Rr×rr、还是Rr×RR~后代都会出现1?1的测交分离比~即都可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A 111112(【解析】 由题干可知~可随机交配的基因型组合及比例为AA×AA、AA×Aa、121266111111Aa×Aa、aa×aa。能产生Aa的基因型组合及概率为AA×Aa?Aa~Aa×Aa?Aa~12126622 11111这两种组合的后代的个体数占后代所有个体数的,,,,~则基因型Aa个体所占比6612122 111例是×,。 224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Bb Bb、bb (2)BB和bb Bb (3)黑、红个体全为纯合子 黑、红种牛为双亲的一方 (4)B栏中黑色纯合子基因型为BB,只产生一种B配子,且栏中红色个体均为同一性别 (5)B栏中杂合黑色全为同一性别,并且与红色个体为同一性别 2((1)黑色,因为甲与丁的杂交后代全为黑色 (2)BB、Bb、bb (3)用乙兔(Bb,?)与丙兔(B_,?)杂交。若子兔全为黑色 ,则丙兔很可能是纯合体;若子兔中有黑色和褐色,则丙兔为杂合体,若子兔只有褐色,则丙兔为杂合体。 3((1)3/8 3/4 (2)1/8 1/3 (3)1/4 实验8.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答案】 B 2(【解析】 Yy自交后代出现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Yy?yy,1?2?1。 【答案】 B 3(【解析】 Yy自交后代出现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Yy?yy,1?2?1~每次抓取是独立进行的~其概率不会因为前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Yy而改变~也就是说第4次抓取是Yy的概率仍然是1/2。 【答案】 B 4(【解析】 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 【答案】 B 5(【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多次实验后统计的Dd的概率约为50%~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则多次实验后统计的AB的概率约为25%。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但是必须保证足够多。 【答案】 D 二、综合题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相等 随机 遵循实验平行重复的原则,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 保证桶内小球数目的比例不变,减少误差 第2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自主基础回顾 1(两对或者更多 非同源染色体上 2(有性 减数 无性 有丝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优生优育 遗传病的防治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只有ABcD、aBcD。 【答案】 A 2(【解析】 自由组合的两对基因必须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3(【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后代表现型为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答案】 D 4(【解析】 F个体产生的配子远远不止4个~产生精子比卵子数量多~基因自由组合1 定律是指F产生的精子和卵的过程中~而不是指受精作用时。 1 【答案】 D 5((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解析】 (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BB或Bb~二人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结婚(bb)~后代基因型为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3)其父亲基因型为Bbdd或bbdd,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BBDd、BBdd、Bbdd、BbDd、bbDd、bbdd。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RrBb与rr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RrBB、RrBb、Rrbb、rrBB、rrBb、rrbb, 表现型有:红花阔叶(RrBB、RrBb)~红花窄叶(Rrbb)~白花阔叶(rrBB、rrBb)~白花窄叶(rrbb)。 【答案】 B 2(【解析】 只从题干中是无法分析出美与丑、聪明与愚蠢这两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能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D 【 3(【解析】 若假设以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为基础~则当n,1时~F表现型(FDd的配21子类型)是2的1次方?2种,当n,2时~F表现型(FYyRr的配子类型)是2的2次方?421n种,当n,3时~F表现型(FAaBbCc的配子类型)是2的3次方?8种,故2代表F形成配211子的基因型种类数和F的基因型种类数~C选项正确。 2 【答案】 C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当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在4 F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1 由概念分析可得答案。 【答案】 A (【解析】 由题可知F基因型为RrRr~由于麦粒的颜色随R增加而逐渐加深~故511122 F自交可产生的表现型为RRRR~RrRR和RRRr~RRrr~rrRR~RrRr~Rrrr11122112211221122112211221122和rrRr~rrrr共5种。 11221122 【答案】 B 6(【解析】 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根据9?7的概率可得9?(3?3?1)~A_bb、aaB_与aabb表现型相同~则与隐性个体杂交后性状分离比为1?3,以此类推可得出答案为A。 【答案】 A 7(【解析】 由F可推出控制家鼠的毛色基因为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2 律。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则由F代中白化家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2 或aabb、Aabb、AAbb,可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占F代总个体2数的2/16。 【答案】 A 8(【解析】 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A_B_的可能性是9/16。 【答案】 C 22229(【解析】 纯合体的概率是:Ab,aB,AB,ab,34/100。 【答案】 D 10(【解析】 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全是黄色圆粒(YyRr)~F中杂12合的绿色圆粒(yyRr)占2/16~有4000个~则F中纯合黄色皱粒(YYrr)占1/16~对应个数为2 2000。 【答案】 A 11(【解析】 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则F为AaBb,F自交产生F~去112 422除白花后~可自交产生白花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AABb、aaBb~F中能表现白花3121212 4121211植株的比例:×,×,×,。 1241241246 【答案】 B 12(【解析】 由题中数据可得~当小鼠基因型为YYDD、YYDd、YyDD、YYdd、yyDD时致死~即有一显性基因纯合则致死。黄色短尾亲本的基因型为YyDd~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YyDd1种。F代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1 21自由交配后F代中灰色短尾鼠占~灰色长尾鼠占。 233 【答案】 B 13(【解析】 根据后代4种配子及其比例为 Ab?aB?AB?ab,7?7?1?1可知:AABb,2×AB×Ab,2×1/16×7/16,7/128。 【答案】 A 14(【解析】 A与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 【答案】 D 15(【解析】 其实只需看后代基因型为AA、aa的概率~已知Aabb?AAbb,1?2~故配子a的概率为1/3Aa×1/2,1/6~A的概率为1,1/6,5/6。子代中AA,aa,25/36,1/36,26/36,13/18。 【答案】 D 16(【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男女基因型为AA/Aa~其中Aa概率都是2/3~所以很容易判断A可能,但是当双方若已知基因型都为Aa~此时C可能,当一方已知基因型为Aa~而另一方未知~此时D可能。 【答案】 B (【解析】 三株纯合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ccrr~aaCCrr~aaccRR。将选项分别代17 入计算。若为AaCcRR、AaCCRr、AACcRr~都符合题干要求。若为AaCcRr~后代有色种子的概率均为25%,故不可能为AaCcRr。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至少有一个A且不能有B存在时才表现现黄色。故开黄花的18 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选择杂交的亲本中~至少有一方含有A~至少有一方含有b~才能培养出黄色品种(A_bb)。AABB与aabb杂交~F为AaBb~表现型是白色,F自交得到11F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比例是9?3?3?1~有B在而且无A的占了13~2 其余的为3~所以C选项的答案是13?3~C选项中占13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 【答案】 C 二、综合题 1(由上至下,依次为:Ccrr×ccrr CCrr×ccRR CcRr×ccrr CcRr×ccRr ccRr×ccRr 2(CCRR CcRr CcRR CCRr。 3((1)GG?Gg?gg,1?2?1 (2)绿色?白色,3?1 (3)1/2 (4)不都是,纯合体的白色幼苗只占1/4 绿色基因G的表达受环境因素光照的影响,无光时,虽有G的存在,但不能形成叶绿素,也表现为白色 4((1)3?1 1?1 (2)BbEe Bbee (3)4 1?1?1?1 (4)BBEe和BbEe bbEe 【解析】 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为Ee和ee。 5((1)VV×vv或DD×dd (2)?bbHH×?BBhh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wwW(3)VVXX长翅白眼雌 vvXY残翅红眼雄 6((1)AABB和aabb 自由组合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和aaBB (2)7/15 AaBb、AaBb和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 (4)答案一 ?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种子 1 ?F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种子 12 ?F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2 ?F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2 ?F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2 ?F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 2 答案二 ?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种子 1 ?F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种子 12 ?F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2 ?F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 2 ?F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5?3 2 ?F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1 2 实验8.2 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果蝇唾液腺巨大染色体上有许多粗细不等横纹。 【答案】 C 2(【解析】 果蝇唾液腺细胞是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不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其主要特点是染色体上有许多横纹。 【答案】 D 3(【解析】 用肠液、胰液(含蛋白水解酶和多肽酶)处理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将蛋白质分解后得到连续的极细长的纤丝即DNA分子。 【答案】 D 4(【解析】 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出。果蝇为动物~其细胞无细胞壁。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是一种典型的多线染色体。它是果蝇唾液腺细胞核内有丝分裂所致~即核内染色体中的染色线连续复制而染色体并不分裂~结果使每条染色体中的染色线多达500,1000条~即单个着丝点上连有多条染色单体。 【答案】 B 5(【解析】 尿嘧啌是合成RNA的原料~在胀泡位臵较多~说明胀泡位臵正在进行转录。由果蝇幼虫发育的不同时期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可推出该过程可能与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 C 二、综合题 (1)0.75%的生理盐水,维持果蝇生理环境;滴加0.4%的生理盐水,细胞渗透作用吸水破裂,染色体溢出便于染色和观察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第3讲 伴性遗传 自主基础回顾 1(常 性 2(XY型 ZW型 XY型性别决定 母 44,XY 44,XX 3(性染色体 红绿色盲、血友病 毛耳症 4(男女发病概率不同 女儿 儿子 少于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得到一个隐性基因就患病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但不是所有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病、血友病等致病基因决定的性状并不属于性别特征。 【答案】 C 2(【解析】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针对某一条染色体~C错,X和Y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 【答案】 B 3(【解析】 红绿色盲遗传为交叉遗传~而?,9只有一条X染色体~且其父亲7号正常~所以致病基因来自母亲6号~6号表现正常~肯定为携带者~而其父亲?,2患病~所以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父亲。 【答案】 B HHh4((1)?XY ?XX ?1/8 1/4 (2)?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Aaa辐射 ?雌性红眼?雄性白眼,1?1 ?DdXX?DdXY,1?1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虎斑色只能是雌猫~所以雌猫至少3只。 【答案】 A 2(【解析】 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其特点是女患者的父子必患病~A、C与之不符,B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 D 3(【解析】 由?和?可分析出该病为显性病~又在性染色体上~且?正常~可排除343C和D项。不考虑交叉互换~A项正确~?患病~?在?提供正常基因时表现正常。 233 【答案】 A AaAAa4(【解析】 根据题意~亲本基因型为XX×XY~F产生的雌配子中X占3/4~X1Aaaaa占1/4~雄配子中X占1/4~X占1/4~Y占1/2~则F中白眼果蝇为X×X,X×Y,1/4×1/42 ,1/2×1/4,3/16~则红眼果蝇为1,3/16,13/16~故红?白,13?3。 【答案】 D 5(【解析】 男子不可能遗传X染色体给儿子~当然更不可能传给孙女~此题若改为外孙女则应选A。 【答案】 D 6(【解析】 由题干可分析出生出患色盲孩子的性别为男性~同卵双胞胎可能都为女或都为男。 答案】 D 【hHhh7(【解析】 某人患血友病XY~他的岳父表现正常XY~岳母患血友病XX~则妻Hh子为携带者XX~儿子和女儿中出现患者的概率都是50%。 【答案】 D 8(【解析】 全为男性患者~且代代相传。 【答案】 D 142××5519(【解析】 设等位基因为A、a。该女性为携带者的概率为,~则他们41432,,,2××555 111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326 【答案】 C 10(【解析】 由图可知?为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该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答案】 C 11(【解析】 根据F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可知: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2 有关~属于伴性遗传~由于雌雄性中眼色都具有~所以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只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代全是红眼~所以红眼为显性性1RRrRrRRR状。亲代果蝇基因型为XX、XY~F代基因型为XX、XY~F代中雌果蝇基因型为XX、12RrRrXX各一半~雄果蝇为XY、XY各一半。所以F代产生的卵细胞:R?r,3?1 精子?R?r2 ,1?1。 【答案】 D 12(【解析】 无法肯定其遗传病类型~但是可以假设~推理即可判断正误~如:设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肯定来自其母亲?~而她的表现型正常~基因型11Aa只能是XX~为杂合体~所以A错误。依此类推~只有C正确。 【答案】 C AAAaa13(【解析】 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1/2XX~1/2XX)与窄叶雄株(XY)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答案】 D 14(【解析】 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披针叶性状属于显AaA性性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XX~XY)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4种~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1/8。 【答案】 B 二、综合题 BBbBBBBbbBbB1((1)XX×XY (2)XX×XY (3)XX×XY (4)XX×XY aaaA2((1)? (2)? (3)? (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X,父本为XY,则后代男性个21aAaa体为XY,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X,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3((1)?截刚毛、刚毛 ?刚毛 截刚毛 (2)?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雌雄异体易于培养;个体小、易操作 ?基因的分离 【解析】 根据题意~所给亲本全为纯种果蝇,如果亲本表现型相同~不管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只会出现一种类型,不能对题目要求的问题作出判断。只能用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本题采用假设法~假设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可能的结果如(1)(2)所示,仅位于X染色体上~可能的结果如(3)(4)所示。根据图示分析~(3)结果不一样,可以成为解决方案。(1)(2)(4)结果一样~不能成为解决方案。 刚毛雄果蝇 截刚毛雌果蝇 截刚毛雄果蝇 刚毛雌果蝇 BBbbbbBB XY×XX XY×XX ? ? BbbBBbBb XX XY XX XY 全为刚毛 全为刚毛 (1) (2) 刚毛雄果蝇 截刚毛雌果蝇 截刚毛雄果蝇 刚毛雌果蝇 BbbbBB XY×XX XY×XX ? ? BbbBbB XX XY XX XY 刚毛雌果蝇 截刚毛雄果蝇 全为刚毛 (3) (4) 第4讲 变 异 自主基础回顾 1(性状上的差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畸变 2(基因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转基因技术 细胞融合 3(替换(改变) 缺失 增加 分子 等位基因 4(数目 结构 非整组 整组 重复 易位 倒位 细胞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 A 2(【解析】 ?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之易位。 【答案】 A 3(【解析】 基因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即不会马上表现出对生物有利还是有害。 【答案】 C 4(【解析】 本题以突变实例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应用等。因不知该突变体的基因型~故不能判断其变异为隐性还是显性突变引起~A项错误。若一杆双穗为隐性突变~则该植株为隐性纯合体~则自交后全为一杆双穗,若为显性突变~则该个体为杂合体~ 其自交后代一杆双穗纯合体比例为1/4~B项正确。基因突变为分子水平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D项错误。 【答案】 B 5(【解析】 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D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突变率低~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一旦形成~则不发生基因突变~故A错,减?时3与4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离~形成的两个花粉由于含有缺失染色体 后期~故C错。 而不育~B错,自由组合发生在减?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基因重组一般指的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的重组。 【答案】 D 2(【解析】 欲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需将不同品种实现基因重组或者诱变处理~不可用花粉离体培养(只实现基因分离而已)。 【答案】 C 3(【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多方向性的特点~可以发生于生物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突变一般大部分是中性的~即不会马上表现出对生物有利还是有害。 【答案】 A 4(【解析】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可导致多倍体的产生~不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如人类中基因为XXY的个体~并没有新基因的产生,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答案】 D 5(【解析】 显性突变~即aa?Aa~可通过受精过程传递给后代~并立即表现出来。隐性突变~即AA?Aa~当代一般不表现~只有等到第二代突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才能表现出来。但是杂合的大丽花(Dd)植株盛开众多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本题为隐性突变。若幼苗体细胞突变~很可能整个植株都表现为突变性状~故应该是早期花芽细胞的突变。 【答案】 C 6(【解析】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DNA复制时~a、b、d分别对应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突变~c表示受精作用~无DNA复制。 【答案】 B 7(【解析】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可影响基因表达。 【答案】 C 8(【解析】 航天工程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答案】 A 9(【解析】 仔细看图即可分析出?属于染色体重复而引起的变异。 【答案】 A 10(【解析】 熟悉课本即可很快判断出三倍体无籽西瓜理论依据为染色体畸变~玉米白化苗为基因突变~杂交水稻为基因重组。 【答案】 B 11(【解析】 不管亲代如何~成熟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都是单倍体~6n的单倍体为3n。 【答案】 A 12(【解析】 在基因的中部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转录可能产生终止密码子~使翻译在 替换位臵终止,或产生翻译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氨基酸的密码子,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替换后的基因不影响蛋白质的翻译,但不可能导致无法形成翻译产物。 【答案】 A 13(【解析】 C项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 C 14(【解析】 若是加入或者减少3个或者3的倍数个~影响比较小~因为三个碱基对对应一个氨基酸。若是加入或者减少1个或2个或者非3的整数倍个~对氨基酸的序列影响较大(如B、C答案)~因为这会打乱外显子转录对应的mRNA中的密码子碱基序列。 【答案】 D 15(【解析】 A为染色体畸变,B、D为基因突变。 答案】 C 【 16(【解析】 ?到?属于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 【答案】 A 17(【解析】 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之易位~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生殖能力下降。但若该植株由四倍体花粉离体培养得到~则为单倍体。 【答案】 C 18(【解析】 一般认为???来自基因突变,??来自基因重组,?来自染色体畸变。 【答案】 C 19(【解析】 突变基因2和3对应的蛋白质只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应该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对应的蛋白质有一系列氨基酸的改变~应该为一个碱基的增减。 【答案】 B 20(【解析】 图甲属于基因重组~可以导致丁的形成,图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戊的形成。 【答案】 D 二、综合题 AS1((1)基因突变 模板链 密码子 (2)碱基序列 (3)低频率 多为有害 (4)?HbHb ASHbHb ?2/3 ?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 机体缺氧,有氧呼吸难以进行 基因突变 2((1)四 三 (2)3 2 单 (3)C 3((1)纺锤体形成 (2)3 (3)三 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4)三 4((1)基因突变 CD (2)?11234或12234或11233或12233 ?子代表现型为红花高茎和白花高茎 子代表现型为红花高茎和红花矮茎 n5((1)F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纯合体 (2)缩短育种年限 2 (3)多倍 茎秆粗壮,叶2 片、果实、种子大,蛋白质、糖类营养丰富,结实率低 阻止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萌动的 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 人工选择 (5)转录 翻译 第5讲 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 自主基础回顾 1(遗传物质 单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遗传病 2(无中生有 有中生无 3(男 女 4(染色体畸变 生殖 5(禁止近亲结婚 开展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提倡适龄生育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遗传病其实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先天性疾病不全是遗传病~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再如一种减轻妊娠反应的药“反应停”导致胎儿发生海豹肢畸形。这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基因改变所致~也不能将它传给后代。 【答案】 C 2(【解析】 艾滋病、青少年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不是遗传病~研究遗传方式应从患者 家系中调查,统计发病率应从人群中随机调查~不可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否则发病率会偏高很多。 【答案】 C 3(【解析】 若仅为遗传因素~根据图形~设单个个体发病率为80%~则异卵双胞胎中发病概率为64%~很明显与题干不符~故不仅仅由遗传因素引起~可能与环境、与双胞胎等因素有关。 【答案】 D BBb4((1)I-3或I-4 (2)常 隐 (3)1/6 (4)aaXY (5)AaXX 仅患乙病的女性 (6)5/12 (7)遗传咨询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性别无关。 【答案】 D 2(【解析】 先天性畸形属于遗传病可能性极大~而肝炎、乙型脑炎都属于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残疾很有可能由于受伤引起~这些无需遗传咨询。 【答案】 A 3(【解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不能用光学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判断。 【答案】 C 4(【解析】 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死亡、隐性纯合子(aa)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到成年就会死亡,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故基因型(Aa)个体很多~频率也很稳定。 【答案】 A 5(【解析】 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2/3×2/3×1/4,1/9。 【答案】 C 6(【解析】 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则女儿肯定患病~故适合生男孩,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可能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儿子有可能患色盲~丈夫正常则女儿肯定不患色盲~故适合生女孩。 【答案】 C 7(【解析】 由?可知该病的发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知该病不是单基因遗传病~由其他结果可判断该病为家族遗传~故可推断该病最可能是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答案】 D 8(【解析】 根据图表:患病的父母生出正常的弟弟~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但无法判断是常染色体病还是伴X遗传病,但不管是哪种~小芳的母亲一定是杂合子。由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舅舅和舅母生不出患该病的小孩。 【答案】 D 9(【解析】 人群中出现a的概率为1/50~一对健康的夫妇已生育一患此病的孩子~该 491××25050妇女基因型为Aa~又与一个健康的男子再婚。该男子为携带者的几率为,494912,,,××2505050221111~生一个患该病孩子的几率为××,?。 515122102100 【答案】 C 10(【解析】 由?和?生出?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生出?457456判断出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一312 种为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一种为纯合型~?基因型则有4种可能。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8 21Bbbba和B、b~那么?和?可能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为:AaXX,AaXY或AAXY~则生4533 231115××,×,。 出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3423212 【答案】 D 11(【解析】 有中生无为显性~由图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的母亲5 111不患病~则?一定为杂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与?524224不患该病~结婚后生不出患该病的后代。 【答案】 B 12(【解析】 根据?、?、?说明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说明该基因一671025定位于常染色体上,?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若?与一男性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99 的基因型是AA、Aa和aa,若?与一男性患者结婚~生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孩子~其再生9 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的概率是1/4×1/2,1/8。故A、B、D错误。 【答案】 C 二、综合题 151((1)常染色体显性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 ?,?,?,? (3) (4) 56910312 【解析】 (1)根据“有中生无”的原则可判断甲病为显性病~假设甲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和?的儿子一定不患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无中生有”为隐性~34 22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3)?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是~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6103311211×,。(4)?的基因型为aabb。?与某人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aBB×,91032323 115aaBb××,。 2212 13BBBb2((1)X 隐 (2)AaXX或AaXX (3)?、?、?、? 需要 胎儿为女45691616 性肯定不患乙病,但仍可能患甲病 1BbB【解析】 (2)?为AaXX的概率为~与基因型为aaXY的人结婚~生出患两种病102 11111111113BBBb孩子的概率××,~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AaXX××,AaXX××,。 2241622222416 13((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3% (2)遗传方式 外祖父 母亲 (3) D C 12 2111B【解析】 (3)由遗传图谱分析可得?的基因型可能为AaXY××,。 732412DdDD4((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X或BbXX (2)如图 第4题图 (3)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少个核糖体同时转录ACU BbBB5((1)X 隐 (2)aaXX AAXY或AaXY (3)17/24 (4)基因突变(或酶切位点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5)99bp 43bp 142bp (6)1/2 【解析】 由?和?生出?可判断乙病为隐性病~且?家庭无乙病史~可判断乙病34103 为伴X隐性遗传。由?和?生出?可判断甲病为显性遗传~若甲病为伴性遗传~那么?78116 112BBBb必患病,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基因型为aaXX或aaXX~?为912223BAaXY或 11213121BBbBBBBAAXY。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为1,aaXX×AaXY××,aaXX×AaXY×32324232171,。(6)由题意可知~?和?再生一个小孩~为携带者或患病的概率为。 342426((1)珍妮 约翰的致病基因不排除来自其母亲及外祖母的可能,但是珍妮的显性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基因突变,不可能来自正常的父母。 (2)不需要 侏儒症是常染色体遗传与性 HH别无关,从血友病来看,珍妮若为XX,后代男女都正常, Hh若为XX,后代男女患病概率都是50%。 (3)需要 珍妮 Hh的基因型若为XX,男性胎儿有可能患血友病。第九章 生物进化 第1讲 生物的进化 自主基础回顾 1(共同 不完全相同 同源器官 痕迹器官 2(生物化石 单 多 水 陆 复杂 多样 复杂 3(近 近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人体内残留着的阑尾属于痕迹器官~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答案】 B 2(【解析】 蓝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答案】 B 3(【解析】 蝙蝠翼手和鲸鳍状肢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翅的亲缘关系较远。不可以将整个颌与下颌比较。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鳃裂和尾为比较胚胎学证据~证明题干所述的物种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答案】 D 2(【解析】 冬天~枫树会落叶~樟树却保持满树青翠~这都是适应寒冷环境的表现。 【答案】 B 3(【解析】 地层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顺序的~而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机能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机能越高等。 【答案】 C 4(【解析】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对不同生物体的同一种蛋白质分子或核酸分子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答案】 A 5(【解析】 适应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环境中能够较好生存~但是换了环境后出现生存困难的现象。 【答案】 A (【解析】 哺乳动物的适应辐射现象是描述生物多样化发展的进化规律。 6 【答案】 A 7(【解析】 早期胚胎的胚胎学证据表明鱼和鲸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答案】 C 8(【解析】 C属于昆虫的器官。 【答案】 C 9(【解析】 只要知道人和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 【答案】 C 10(【解析】 从鲸、龟、蝙蝠等动物的前肢骨骼的适应性分化中~可见同源器官而非痕迹器官的存在,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这属于胚胎学上的证据而非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 古代爬行 古代鸟类 古代蕨类 古代种子 (2)合理 比丝状微体化石更原始的生物化石尚未被人们发现 (3)古代两栖动物 古代蕨类植物 (4)适应辐射 2((1)黑猩猩与大猩猩 猩猩与黑猩猩 (2)5 10 (3)黑猩猩 近 大猩猩 远 (4)(n/m)?1/100×P?2, 50nP/m 第2讲 自然选择学说 自主基础回顾 1(自然选择 变异和遗传 繁殖过剩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2(无机环境(生境) 被淘汰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达尔文没有提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2(【解析】 生物竞争也是一种环境因素~A正确,化石是过去生物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正确,生物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C正确,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错。 【答案】 D 3((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 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下图 第3题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 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 ?选择F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1 色 ?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B 2(【解析】 题干中表达的为植物与沙漠环境的斗争~能适应沙漠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 【答案】 D 3(【解析】 海峡将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隔开~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在不同的环境里从不同的方向选择着生物的变异~使生物的变异朝着不同的方向积累~最后形成了多样性的物种。 【答案】 B 4(【解析】 由题干中可以看出~这是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导致共同进化。 【答案】 B 5(【解析】 达尔文的观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等~强调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属于拉马克观点。 【答案】 B 6(【解析】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无机自然条件的斗争、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三个方面。生存斗争对繁衍种族是有利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 C 7(【解析】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答案】 D 8(【解析】 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在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提出之前。 【答案】 C 9(【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 C 10(【解析】 病毒抗药性的产生意味着病毒这种生物发生了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疫苗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 C 11(【解析】 达尔文进化论包括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D项中~生物的变异是生物体内本身存在的~不是由环境引起的~环境对变异只是起到对变异定向选择的作用。 【答案】 D 12(【解析】 体色是蝴蝶的保护色~数量越多的种类~说明其体色是最与环境接近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的。 【答案】 A 13(【解析】 有抗药性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地繁殖。 【答案】 B 14(【解析】 由于环境的变化~黑尺蛾更能适应环境并存活了下来。 【答案】 C 15(【解析】 图a中~3种物种间利用共同的资源少~主要进行种内斗争,图b中3种物种利用的共有资源多~主要进行种间竞争。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种子的丰富程度降低和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 (2)喙大 杂交 (3)???? ?.(1)生存斗争 (2)? ? 【解析】 ?.(1)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存斗争产生适者生存的现象。(2)中等体 表示。如图?的多样化选择~有型的麻雀被选择保留的选择类型属于稳定性选择~可用图? 利于极端表现型而不利于中间型~造成种群内的分异。复杂环境中不同区域的环境有利于不同表现型的生存变异类型较多~最易产生新种。 第3讲 现代进化理论 灭绝 自主基础回顾 1(种群 基因频率 突变 自然选择 隔离 2(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 进化 基因库 基因频率 3(地理 生殖 基因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形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 D 2(【解析】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种群数量下降~种群内个体较少~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应该增大。 【答案】 C 3(【解析】 由题可得Aa的基因频率为50%~则A基因频率为30%,50%/2,55%~由 1于是自花传粉~按照基因型频率解题所以AA,30%,50%×,42.5%。 4 【答案】 B 4(【解析】 暗色型AA占40%~Aa占60%~则a的基因频率为30%~随即交配后代暗色型,1—aa,1—aa,0.91。 【答案】 A 5((1)种群 (2)D (3)自然选择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种群基因库~并不是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答案】 D 2(【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3(【解析】 杂种不育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答案】 C 4(【解析】 仔细分析题干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5(【解析】 不同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B 6(【解析】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种群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种群越大~基因库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越小。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答案】 B (【解析】 精子在受精囊内很快就丧失游动能力~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故属于受精前7 的生殖隔离。C答案比B答案更确切。 【答案】 C 8(【解析】 甲没有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项中??是现象~??是推论,D项是乙的说法。 【答案】 B 9(【解析】 现代进化论是达尔文进化论与基因学说的综合~达尔文没有对可遗传的变异做出具体的解释~也不可能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C 10(【解析】 灭绝因为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 【答案】 C 11(【解析】 “逐日去其不佳者”属于人工选择~“分数缸饲养”属于地理隔离。 【答案】 B 12(【解析】 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不一定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 D 13(【解析】 经计算基因频率不变~A、a的频率分别为60%和40%~故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答案】 D 14(【解析】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都属于达尔文理论本来就具有的。 【答案】 C 15(【解析】 注意看清题干中说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不管自由交配还是自交~都可知aa个体越来越多。 【答案】 B 16(【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答案】 A 17(【解析】 计算过程2000×2,2000×1/(2000,2000,6000)×2,0.3。 【答案】 B 18(【解析】 图A表示的是遗传和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对象是种群。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需要生殖隔离。 【答案】 C 19(【解析】 连续自交n次~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 C 20(【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年A频率为50%~a频率为50%~第二年A频率为50%~a频率为50%~这两年中这对基因的频率不变。故没有进化。 【答案】 B 21(【解析】 由题得A频率为25%,25%,50%~a频率为50%。由于AA,Aa,aa~则A频率会不断增加~a频率不断降低~但A频率不会等于100%~a频率不会等于0%。 【答案】 A 22(【解析】 生物对于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故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 基因型。当隐性基因不利时~自然选择仅对隐性纯合子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显性基因不利时~自然选择对显性纯合体和杂合子均起作用。所以~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和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正是这个原因~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C 23(【解析】 题干中的“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从图中分析可知~X、Y、Z分别表示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小鼠原种与新种是两个物种了~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选项错误。遗传与变异不只包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这两项内容~还包括基因重组~故B选项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选项正确。Z表示生殖隔离~D选项错误。 【答案】 C 24(【解析】 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T的频率为(0.2,0.6/2)×100%,50%,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后T的频率为(0.2,0.6/2)/0.8×100%,62.5%。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中基因频率可得男、女各占250人。男性增加5人~数量变为25525 人~女性增加6人~人数变为256人。男性色盲患者变为4%×500,5,25人~女性携带者 500×42.2%×2,43,500×46%B变为7.4%×500,6,43人。则X的基因频率为,90.61%~256×2,255bX的基因频率为1,90.61%,9.39%。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种群 自然选择 (2)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3)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72((1)1种群 2基因库 3突变 5基因频率的改变 6生殖隔离 (2)2×10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3)达尔文 适者生存 3((1)杀虫剂杀死了大量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并使害虫种群中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选择出来。 (2)遗传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基因频率 测定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全序列 (3)更换农药种类 (4)2 生殖 4((1)生存斗争 (2)不完全显性 遗传 基因组合序列 (3)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4)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5)I 选择 5((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选择 (3)地理 生殖 (4)种群 基本单位 (5)突变 选择 隔离 (6)兔对病毒的抗性存在变异:有的强,有的弱。抗性强的兔生存机会较大,并繁殖后代,把强抗性这一有利变异传给后代。个体的变异随时间不断累积,经过许多代后,兔种群中的大部分都具有强抗性 6((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7((1)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 (2)是否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3)是 (4)小 (5)7/10 0.57 (6)种群甲多 甲的基因型种类多 8((1)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那些具有对生存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得到保存,而具有对 4生存有害变异个体则被淘汰 多样性和适应性 (2)10 (3)1/11 (4)生物的生存环境 基因突变 生殖隔离 (5)基因工程育种是特定基因的定向转移,提高了变异基因出现的频率,同时它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 第1讲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自主基础回顾 1(直接 间接 潜在 2(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掠夺 环境 外来 生态系统 3(肾 森林 海洋 4(单 减 10%—20%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2000米处四个物种个体数接近~均匀度较高,3000米处b、d物种个体数远远大于a和c物种~均匀度低。 【答案】 A 2(【解析】 A中株高的差异表现出遗传多样性,B不同海拔的蓍草仍是同一个物种可以杂交,D受基因型影响。 【答案】 C 3(【解析】 根据公式D,0.68。 【答案】 D 4(【解析】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破坏。聚合酶链反应(PCR)不是检测生物多样性的最简便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要对珍稀濒危物种严格保护~并禁止过度狩猎。还要对其它的物种加以保护。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D项不是保护而是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 D 2(【解析】 植被减少的原因是人类对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及破坏导致。 【答案】 D 3(【解析】 读选项即可知A、B、C项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案】 D 4(【解析】 A是美学价值,D是科研价值,C也是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 B 5(【解析】 考察生物多样性的几个方面。 【答案】 D 6(【解析】 新物种诞生丰富的是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除包括生物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生境,直毛基因在其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比例为其基因频率。 答案】 A 【 7(【解析】 引起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物种不能适应巨大变化后的新环境。 【答案】 B 8(【解析】 由图可知野生小麦遗传多样性最高~故其生存几率最大。 【答案】 C 9(【解析】 小草对其他种群的生存利害关系不定。 答案】 B 【 10(【解析】 种植玉米~不属于植物群落。 【答案】 D 11(【解析】 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物进行保护~杀死所有的黄鼠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 【答案】 D 12(【解析】 一个个体不可能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答案】 A 13(【解析】 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个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实例。 【答案】 A 14(【解析】 将相应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就可。 【答案】 A 15(【解析】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呈动态平衡~此时增长率为零。 【答案】 D 16(【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形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的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答案】 B 17(【解析】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重捕标记数比应得标记数少~统计的 502种群密度比实际高。设种群密度为N~N,×50?2,125只/hm。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用样方10 法调查。 【答案】 A 18(【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中有关计算的几个知识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单行排列细胞~如果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则放大400倍时~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的细胞(因为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自然种群环境容纳的最大值都是K值~理想条件下~种群环境容纳量是不确定的,如果草原上生产者接受照射的总光能为a~接受不等于固定~即不等于被生产者利用~所以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肯定小于0.04a。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B ?0.18 ?由于环境对生物的定向选择作用,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相对于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来讲,不是能更好适应环境的性状,在选择的过程中被淘汰 (2)?A、B、C 物种 C、D 遗传 ?基因突变 ?细胞融合 (3)物种丰富度 样方法 2((1)不存在 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细胞的基因复制再平均分配得来 基因的选择表达(分化) (2)遗传多样性 自然选择 (3)样方 将两水域作为一个整体调查,求其平均值(或者另选密度介于二者之间的水域进行调查) 3((1)自然选择 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遗传的多样性 (3)是 (4)在相同环境下,不 同的基因型可能有相同的表现型 实验10.2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解析】 视植物密度确定样方面积~密度高的样方可以小些。 1 【答案】 C 2(【解析】 辛普森指数越大~表示物种多样性程度高。 【答案】 A 3(【解析】 根据操作规则进行。 【答案】 B sni24(【解析】 辛普森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1, (,1,,1,0.34,0.66。 ),N,i1 【答案】 C 5(【解析】 样方随机设臵。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B 土壤深度 (2)?样方面积相同 ?随机取样计算,求均值 2((1)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聚合酶链反应(或PCR) (3)32% (4)0.7(或7/10) 大 (5)食物链 第2讲 人类活动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自主基础回顾 1(栖息地破坏 掠夺 环境 外来 2.遗传 3.就地 迁地 离体 教育和法制 4.多级 循环再生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及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不是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答案】 D 2(【解析】 生态农业~以低投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答案】 A 3(【解析】 引入外来物种应该非常慎重~不可通过大规模的物种~因各地物种是各地自然选择的产物。 【答案】 C 4(【解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两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青海湖的面积正在逐年缩小。 【答案】 D 2(【解析】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会出现: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 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答案】 D 3(【解析】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 A 4(【解析】 C项中N的输出多于补充~结果会使得农田中的N元素会越来越少。 【答案】 C 5(【解析】 迁地保护目的是为了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而不是用有人工种群代替野生种群。 【答案】 D 6(【解析】 考察生物柴油的优点。 答案】 B 【 7(【解析】 考察水质被污染后生物的生存状况。 【答案】 A 8(【解析】 考察我国的一些活化石。 答案】 C 【 9(【解析】 考察保护自然的一些基本理念。 【答案】 B 10(【解析】 将华南虎圈养在城市动物园属于迁地保护。华南虎濒临灭绝的原因不完全是由于人类的滥捕乱猎~也有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 【答案】 D 11(【解析】 对生物种群最有利的保护做法是让其主动适应自然环境~而不是让其长期生活在人为的环境中~这样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发展~因此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以主动适应自然环境~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 【答案】 C 12(【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可以得出~藻类种类很多~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先增多后降低,若没有滨螺~藻类之间存在激烈竞争~有可能导致某种藻类死亡~那么藻类多样性会降低,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答案】 B 13(【解析】 好氧性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比较彻底。 【答案】 A 14(【解析】 C、H、O、N、S、P、K是构成细胞、生物体和人体的大量元素~不仅不具有毒害作用~而且是重要的组成成分~而Cd、Pb、As等重金属~很容易使生物和人发生重金属中毒~即重金属使生物和人体的蛋白质、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使人患病~甚至患癌症。 【答案】 D 15(【解析】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我国后~环境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繁殖能力强~且根系能分泌某些化学物质~“排挤杀伤”同一生长区域里的其他植物~使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影响本土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美丽杀手”与同类竞争而取胜并淘汰同类。它散发的花粉不是构成“美丽杀手”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二、综合题 1(当地人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吸血蝙蝠栖息地减少,许多蝙蝠被迫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为了觅食对人类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 2((1)化学 (2)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基因和基因型(基因频率) (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基因组全部序列 (5)迁地保护 3((1)生物多样性是培育新品种的基因库 科学研究 基因工程 (2)强调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网眼过小会将幼鱼捕捞上岸,从而影响鱼类资源的更新与持续发展 (3)由于人口剧增,掠夺式地砍伐森林,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最终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册(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 第一章 微生物 第1讲 微生物的探究历程 自主基础回顾 1(结构简单 繁殖速度快 肺炎双球菌转化 大肠杆菌 2(列文虎克 柯赫 3(自然发生学说 60?高温加热30min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各自有一定的独立性。 【答案】 C 2(【解析】 巴氏消毒法只能杀死部分有害微生物~对细菌芽孢等无作用,酒精灯火焰灼烧也可灭菌,植物组培时~外植体需要经过消毒~若用强氧化剂进行灭菌~外植体也会受到杀伤。 【答案】 D 3(【解析】 先后发明炭疽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是巴斯德。 【答案】 D 4(【解析】 从分子水平考虑~DNA分子结构为主要依据。 【答案】 C 5(【解析】 在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中~导致肉汤变浑浊主要是异养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硝化细菌为化能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 【答案】 D 2(【解析】 夏天~煮沸过的肉汤富含有机物~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导致肉汤很快腐烂变质。 【答案】 B 3(【解析】 酒精发酵是通过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需要在密闭缺氧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 【答案】 C 4(【解析】 本来能进行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但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病毒可通过侵染细胞繁殖产生后代~所以病毒是生物。能感染细胞并非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不可以选C。 【答案】 B 5(【解析】 罐头密封~不可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和HO,乳酸菌呼吸~产生CHO22363但是并不产生CO。引起盖子鼓起的原因很可能是其他厌氧微生物呼吸~产生CO所致。 22 【答案】 B 6(【解析】 德国细菌学家科赫等分离出引起炭疽病的炭疽芽孢杆菌。 【答案】 B 7(【解析】 经微生物呼吸作用后能量减少~其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会使营养价值增加。 【答案】 B 二、综合题 (1)生长因子 (2)C (3)不能 (4)不含腺嘌呤的基本培养基 A中有菌落形成,B中无菌落形成 腺嘌呤 选择 第2讲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自主基础回顾 1(病毒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 真 古 细菌 2(酵母菌 霉菌、蕈菌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无性 腐生 3(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分布广 营养方式多样 生长繁殖快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颤藻属于蓝藻~即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伞藻、衣藻、硅藻都是单细胞绿藻~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 D 2(【解析】 古细菌还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结构。 【答案】 D 3(【解析】 古细菌不受利福平影响~不敏感。 【答案】 D 4(【解析】 古细菌对抗生素利福平不敏感~在极端环境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裂生殖~都有细胞壁。 【答案】 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属于原核生物,???为真核生物,?为真菌。 【答案】 A 2(【解析】 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无核膜~它们都是细胞生物~都具有细胞膜。黑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线粒体和内质网~而蓝藻属于细菌则无这些细胞器。 【答案】 A 3(【解析】 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中~没有固氮和光合作用能力。 【答案】 D (【解析】 当生长条件不利时~有的细菌在其外表会形成一层很厚的荚膜~菌体变成4 一个圆形的休眠体~即芽孢~可以抵抗十分恶劣的环境,酵母菌以出芽或形成孢子的方式繁殖,黏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 D 5(【解析】 细胞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 C 6(【解析】 微生物的共同特性有五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营养方式多种多样,?生长繁殖快,有些微生物是真核生物~如酵母菌。 【答案】 A 7(【解析】 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结构~只有“拟核”,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核衣壳和囊膜是病毒特有结构,同化类型为异养型。 【答案】 D 8(【解析】 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 【答案】 D 9(【解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有的能够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能够进行无氧呼吸~代谢终产物不一定是CO和HO~细菌的储藏性颗粒不包含淀粉等。 22 【答案】 B 10(【解析】 单细胞藻类在水域中过度繁殖~即为赤潮或水华~由于有效光合作用面积有限~但是呼吸作用却大大增强~故大大降低水体的含氧量。 【答案】 C 11(【解析】 控制细菌(原核生物)抗药性的基因在质粒上~控制根霉菌(真核生物)主要性状的基因在细胞核染色体上~控制病毒(非细胞形态生物)抗原特异性的基因在蛋白质壳内核酸上。 【答案】 B 12(【解析】 苹果、硝化细菌、变形虫分别属于高等植物、原核生物、原生动物。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够进行有氧呼吸~能够合成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答案】 C 13(【解析】 微生物包含了真菌、原生生物等真核生物~它们有成形的细胞核。自生固氮菌可以独自进行生物固氮~微生物营养方式多样~可属于生产者(如光合细菌、单细胞藻类等)、消费者(如原生动物)~且病毒也是一种特殊的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答案】 D 14(【解析】 框图?内的噬菌体是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更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框图?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它们都不含叶绿素。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每一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不同 (2)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该种微生物的生长最为旺盛 在低于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生物生长速率加快 超过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急剧下降 细胞内 的蛋白质和核酸等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2((1)菌毛 核区 鞭毛 质粒 (2)一部分DNA集中在细胞中央,构成拟核,一部分独立于拟核之外构成质粒 抗药性 固氮 抗生素生成 (3)固体 形成(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的)菌落 (4)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菌没有具膜细胞器 (5)ACD (6)生产者 (7)3、5 (8)细胞壁、叶绿体等 6 第3讲 微生物的营养 自主基础回顾 1(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高压蒸汽 121 2(选择 无菌 3(称量 熔化 调节pH 灭菌 分装 (琼脂 固体 平板划线 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 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接种过4 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实验操作前清水洗手用酒精消毒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衣藻的营养方式为自养~大肠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在光照下~将两者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衣藻的数量增长很快~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则会下降。 【答案】 C 2(【解析】 自生固氮菌要加葡萄糖~不需有机氮源~对抗生素敏感因此不加抗生素。 【答案】 D 3(【解析】 碳源物质主要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答案】 D 4(?.(1)原油 选择 (2)越强 (3)温度(或氧气等) ?.(1)甲和乙 甲 B培养液中缺乏丙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1)基因突变 (2)C (3)细菌g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g能够合成营养物质甲 12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糖类既是最常用的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又能供能。 【答案】 D 2(【解析】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可包含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不包含脂肪。 【答案】 D 3(【解析】 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细胞失水~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答案】 B 4(【解析】 芽孢是休眠体~抗恶劣条件。 【答案】 B 5(【解析】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以此作为氮源。葡萄糖为其提供碳源。 【答案】 D 6(【解析】 琼脂做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其他则是提供营养素。 【答案】 A 7(【解析】 菌落是指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中通常只有一种细菌,青霉素培养基往往是真菌选择培养基~在加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往往是抑制细菌生长而促进真菌生长,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异养厌氧性。 【答案】 D 8(【解析】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 需在火焰旁接种~?正确,平板划线法用于分离而非计数~?错误。 【答案】 C 9(【解析】 无机氮源可以用来作能源物质~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 C 10(【解析】 菌落特征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每个菌落由大量同种细菌组成,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菌落,无鞭毛球菌菌落边缘整齐光滑。 【答案】 C 11(【解析】 奶粉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都可以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氮源。 【答案】 D 12(【解析】 乳酸菌不能直接利用N~且能量来源为糖类。根瘤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2 要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分解。 【答案】 D 13(【解析】 据第一幅图可知灭菌时间长短和污染率无直接关系。 【答案】 A (【解析】 稀释率超过b点后~随着稀释率的提高~繁殖出的大量细菌随着培养基的14 更新而流失(代时缩短~繁殖速度的增加~其速率赶不上稀释率的增加)~故密度下降。 【答案】 C 15(【解析】 甲能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是甲自养型的~丙可以在不加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丙是固氮微生物~乙只在通用培养基上生长说明乙是异养的。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水、无机盐、琼脂(回答全给分) 牛肉膏和蛋白胨 (2)无机盐和水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可以利用CO作碳源,自身又能合成各种有机物质 (3)高压蒸汽灭菌锅 (洗2 净干燥的)培养皿 (4)启动超净工作台、试管口在火焰上烧一下,灼烧接种环、在火焰附近接种等 6?.(1)单个菌落 3×10 (2)E 2((1)尿素 纤维素粉、酵母浸膏 异养型 (2)固体 A 此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是尿素,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其他细菌不行 (3)高压蒸汽灭 菌 这样才能杀死培养基中的芽孢 防止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4)划线点接 灼烧是为了灭菌,冷却是为防止杀死接种的微生物 3((1)B (2)划线 如图 第3题图 (3)实验方案 第一步:接种:用无菌滴管吸取菌液滴在培养基中,用刮铲涂均匀 第二步:实验过程:用无菌镊子将分别浸过适当浓度的板蓝根汁液和无菌水的圆纸片均匀置于培养基表面,并在培养皿底部作标记,然后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1,3天 第三步:现象观察:在培养皿底部观察及测量每个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宽度,并记录 第四步:结果预测及其分析:1.如浸过板蓝根汁液的圆纸片有清晰区,而浸无菌水的圆纸片没有清晰区,说明板蓝根汁液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2.如浸有板蓝根汁液的圆纸片和无菌水一样没有清晰区,说明板蓝根汁液没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3.如两种圆纸片上或培养基表面都有杂菌生成,说明实验过程没有达到无菌操作要求,实验失败,应当找出原因,重新实验 实验1.1 培养基的制备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固体培养基需加入凝固剂~琼脂是常用的~但不是唯一的。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发酵工程一般用液体培养基。自生固氮菌能够将空气中的N还原成氨~2故培养基配制时不需加氮源。 【答案】 C 2(【解析】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熔化—调节pH—灭菌—分装—倒臵培养基。 【答案】 D 3(【解析】 理想的凝固剂应具备以下条件: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凝固剂凝固点不能太低~否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琼脂凝固点为40?~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并且在灭菌时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配制方便~价格低廉。常用凝固剂有琼脂、明胶。 【答案】 C 4(【解析】 从培养基成分看~玉米浆是为微生物发酵提供碳源的,尿素提供的主要是氮源,氧化钾提供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盐,生物素则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其他一般的有机物是不能替代的,因为培养基的成分中不含有琼脂~所以这不是固体培养基。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自养型 (2)自生固氮菌 (3)3 (4)调整pH (5)依据微生物生长需要确定 (6)琼脂 2((1)琼脂 (2)先调pH,后灭菌 (3)通用 选择 硝酸铵 (4)芽孢 (5)200mg/L 氯苯 碳源最早耗尽 实验1.2 微生物的接种以及菌落和 抗生素抑菌现象的观察 知能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自生固氮菌一般是异养的~需加入碳源~分离时不宜加入含氮物质。 【答案】 A 2(【解析】 相连的两区之间要首尾相连~但是第一区不会和最后一区相连。 【答案】 D 3(【解析】 曲线a,b段在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A、B错误,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是以指数增长的~繁殖代数小于10代~故C错误,c,d段的噬菌斑数量增加开始减缓~很可能是因为细菌绝大数已经被裂解~故D正确。 【答案】 D 4(【解析】 同等条件下~细菌黑带(生存数量)越长~链霉素越不起作用。可见~链霉素对伤寒菌完全无效~对结核杆菌效果最佳。 【答案】 D 5(【解析】 出现一片清晰区则是抗生素抑菌的结果~所以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恰恰说明抗生素X比抗生素Y的杀菌能力强。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拟核(核区) (2)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 ? (3)少 缺少氮源(缺少氮源和生长因子) 2((1)划线 稀释 ?每次划线前要灼烧;?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首尾区不重叠 (2)子细胞成为群体 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隔绝氧气 (3)?碳源 ?BD ?灭菌 (4)?固体 玉米淀粉 ?野生菌种 ?诱导其基因突变 ?透明圈扩大 3((1)碳源 水和无机盐 (2)琼脂 后 (3)倒置 37 (4)选择培养基 (5)? 1 4((1)需氧自养型 分裂生殖(二分裂) 芽孢 (2)HO、(NH)SO、无机盐、琼脂 葡萄244 糖(牛肉膏) 伊红、美蓝溶液 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 (3)700 (4)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使硝化细菌大量死亡,导致水体中对重毒性很强的氨含量剧增 5((1)培养皿2 培养皿1和3 实验目的是研究抗生素(P)对链球菌的杀菌效果,故培养皿2为实验项。培养皿1与培养皿2对照,用于排除除抗生素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培养皿3与培养皿2对照,用于排除滤纸圆片对实验的影响 (2)将圆片高温灭菌处理,浸在无菌水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 (3)?培养皿中的链球菌持续生长,抗生素(P)对链球菌生长没有影响;?滤纸圆片周围的菌落不明显,外围有菌落或者培养皿中没有菌落出现,说明抗生素(P)对链球菌有抑菌或杀菌效果 (4)实验步骤:?制备叶片浸出液 ?配制固体培养基两组,A组加入叶片浸出液,B组不加或加入等量蒸馏水 ?将A、B两组培养皿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结论:?A、B培养基中均布满细菌,说明叶片中不含有抗菌的物质;?A组培养基上有很少的菌落,B组培养基上布满菌落,说明叶片中含有抗菌的物质 第4讲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自主基础回顾 1(宿主 宿主 细菌 真菌 病毒 流行 传染 2(病原菌 皮肤 黏膜表面 代谢产物 酶 循环系统 3(寄生 消化道 肝脏 T淋巴细胞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蚊子属于病媒传播。 【答案】 C 2(【解析】 易感人群不是传染源。通过与SARS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接触病原体而患病的传播属于接触传播。传染链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 D 3(【解析】 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炭疽病和结核病均由细菌引起。白化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 D 4(【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繁殖需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传染病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引起~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两个特点~其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和病媒传播等。呼吸道传播是其中的空气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 C 2(【解析】 疟疾、狂犬病属于通过病媒传播的血液传染病~肝炎是主要通过媒介物、接触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而流行性感冒则属于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答案】 D 3(【解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共同构成传染链~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可预防传染病~这也是控制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答案】 D 4(【解析】 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病原体释放较多~是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 【答案】 A 5(【解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更谈不上是原核生物,病毒具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为DNA或者RNA~利用宿主细胞内的“设备”制造所需的蛋白质,病毒具有宿主的专一 性~通过特定的宿主细胞制造自身需要蛋白质。 【答案】 D 6(【解析】 病毒没有呼吸作用~能量来源于宿主细胞 【答案】 B 7(【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器~蛋白质的合成与组装依靠寄主细胞完成。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牛肉膏、蛋白胨 杂菌 选择 (2)平板划线 (3)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中心呈黑褐色,则该样本中有霍乱弧菌 (4)D (5)B 2((1)传染源 传播途径 (2)毒力和数量 免疫力 (3)减毒或灭活 (4)抗原 记忆B细胞 3((1)病原体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力 病原菌在组织中大量繁殖(或分泌强毒性的细菌毒素,引起中毒) (2)病原体传播,而对该新的细菌缺乏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人数多 有些人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群体免疫增加、患者康复,引起易感人群人数的下降 (3)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提高了群体免疫,易感个体与受感染个体间有效接触的可能性减小(提供必要的群体免疫可保护没有免疫力的个体)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1讲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 自主基础回顾 1(体液 内液 外液 2(外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管~C液为组织液~2为淋巴管~C的渗透压升高时~体内缺水~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 C 2(【解析】 经呼吸作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首先由细胞内液扩散到组织液~随后经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则二氧化碳的浓度次序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 D 3(【解析】 肾上腺、甲状腺分泌激素排放到内环境中~但是胃腺产生的分泌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内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组织液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B 4(【解析】 组织细胞内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组织液,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没有?细胞内液,蛋白质不通过毛细淋巴管壁。 【答案】 D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组成成分,递质小泡位于神经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 【答案】 A 2(【解析】 人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分排出体外可通过?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这三 个途径。消化系统主要排一些食物残渣或不能消化的食物~主要不是排水。 【答案】 B 3(【解析】 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铁~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属于红细胞中的成份~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变化而引起的。 答案】 C 【 4(【解析】 小肠绒毛生活在组织液中~食物里的淀粉在小肠处经消化变为葡萄糖后~进入组织液中~随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肌细胞中。 【答案】 B 5(【解析】 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其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特别,,,是与细胞外液中Na、Cl和HCO的含量有关。 3 答案】 B 【 6(【解析】 骨骼肌的不由自主战栗是由神经调节的~与激素调节无关。 【答案】 C 7(【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并由垂体分泌的~A错,内环境的酸碱度,,,,22维持动态平衡~依赖着HCO/CO和HPO/HPO进行~B错,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33424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而细胞是进行物质能量代谢的场所~C错。 【答案】 D 8(【解析】 水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最终的电子供体。 【答案】 A 9(【解析】 无机盐的一项功能。 【答案】 B 10(【解析】 乳酸是机体所产生的代谢物~没有调节血浆pH的作用。 【答案】 C 11(【解析】 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组织液中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成分,甲、乙中的蛋白质浓度较高,药物注射后~流经的途径为乙?淋巴液?甲 【答案】 A 12(【解析】 稳态即系统内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含量会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答案】 A 13(【解析】 蛋白质是不能由毛细血管吸收的。 【答案】 A 14(【解析】 氧气属于自由扩散~从浓度高处到浓度低处。 【答案】 D 15(【解析】 饮食过碱~造成血浆中的渗透压升高~通过水盐平衡调节维持渗透压的平衡~不会造成组织水肿。A、B、D则都可以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答案】 C 16(【解析】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依靠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实现的~A错,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本身~C错,内环境的自稳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而非固定不变的~D错。 【答案】 B 17(【解析】 O、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血浆的成分~???分别是血2 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内环境~?不可以直接进入C。 【答案】 A 18(【解析】 由于血液外流~使得组织液浓度升高~所以还会从血浆中吸收水分~使组织液增加。 【答案】 A ,19(【解析】 ?中Na含量上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血浆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2)无机盐 蛋白质 (3)约等于 (4)温度 pH 2((1)组织液 淋巴液 (2)脂类物质 (3)? ?? ?? (4)C a 饮入清水使血浆渗 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恢复正常水平 0.9% 饮入高渗盐水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1)下丘脑 垂体 (2)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3)此时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4)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 4((1) 第4题图 (2)渗透压 溶质微粒 (3)糖原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肝糖原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分解过程中生成的二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两两连接,形成长短不一的脂肪酸;三碳化合物可以转化为甘油,甘油与脂肪酸缩合成甘油三酯。 (4)BCDE 5(实验原理: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分析与评价:(1)保证不缺水 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准确 (2)减少 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3)尿液生成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第5题图 方法步骤:(2)取2只洁净的试管,编号1和2,各加入1mL班氏试剂 (3)向试管1中加入注射20%葡萄糖溶液前获得的尿液2mL;向试管2中加入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获得的尿液2mL,摇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记录颜色变化 预期并解释: 1号管仍然呈现蓝色,而2号管逐渐由蓝色转变为红黄色;因为注射20mL 20%葡萄糖溶液?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值?尿糖阳性 设计思路: 作为对照 第2讲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Na Cl K HPO 4 2(15% 2% 3(钠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21(【解析】 人体内缺少Ca时~肌肉常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 D 2(【解析】 哺乳动物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使其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B正确。 【答案】 B 3(【解析】 腹泄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使水分过多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过敏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C正确,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 【答案】 D 4(【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升高~体内缺少水~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一段时间后~随着细胞外液恢复正常水平~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也恢复到正常。 【答案】 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水的调节。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 清水后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会使体液中水分增加~通过排尿排出机体多于的水分~最后会保持正常的稳态。 【答案】 A 2(【解析】 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血液pH下降~此时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能与乳酸结合生成乳酸钠和HCO~调节pH保持相对稳定。 323 【答案】 B 3(【解析】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等~同时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故A、B和D正确,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C不正确。综上~本题选C。 【答案】 C 4(【解析】 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可以通过胰岛素的作用~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而且~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会被重吸收~则糖分未增多,食盐中含有,,,,大量的Na和Cl~当食用大量食盐后~随尿液排出的Na和Cl增多~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稳定。 【答案】 A 5(【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 【答案】 C 6(【解析】 肾透析是把血液中的尿素滤出来~而红细胞蛋白质不会丧失。 【答案】 C ,,7(【解析】 水、Na、K等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 A 8(【解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而不是血液。 【答案】 B 9(【解析】 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会吸带很多水分~那么尿量将会增加。 【答案】 A 10(【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调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发热后~呼吸、心跳会加快~但心肌细胞中ATP不会大量积累~A错。发热又轻度腹泻~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中钠离子不会降低。腹泻导致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吸收减少~血糖降低~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强代谢~产热量增加。发热时~代谢增强~加上轻度腹泻~糖原合成不会增强~D错。 【答案】 C 11(【解析】 禁食一段时间后~由于糖代谢障碍~而脂肪储存又较少~那么就会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了大量的尿素需要排出~会出现多尿的现象。 【答案】 D 12(【解析】 考查肾小球滤过钾盐的能力。 【答案】 C 13(【解析】 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C两项正确 ~因为饮清水后0.5h尿量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项正确~3h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抗利尿激素 (2)通过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 (3)饮水量增加 尿量减少 神经 体液 2((1)被动 重吸收 汗腺(或排汗) (2)升高 下丘脑 舒张 (3)120毫克/分 经计算每日原尿约173升,99%以上的滤液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所以终尿量只有约1.5升 (4)葡萄糖被全部吸收 肾小管滤液中葡萄糖浓度高,渗透压高,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出现多尿 3((1)?将小鼠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的10%抗利尿激素, 将两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相同时间 ?两组小鼠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的排尿情况 (2)?保证每只小鼠能排出一定尿液 ?实验组的小鼠比对照组的小鼠排尿少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4((1)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 (3)神经 (4)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 抗利尿激素 (5)甲状腺素 胰高血糖素 (6)B、F 第3讲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产热 散热 (1)骨骼肌 内脏 肝脏 (2)皮肤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呼吸 排泄 2((1)交感 抑制 促进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机体正常情况下产热等于散热~在寒冷情况下同样可以散热。 【答案】 C 2(【解析】 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减少~骨骼肌也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神经系统也可以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同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可见在体温调节中也有体液调节的参与。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不只是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这时人体内促进产热的激素相应减少。常见的错误是选D项~人的体温来源于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当然~人体也可以通过吸热来维持体温~但是这种热量的来源不属于产热的过程。 【答案】 C 3(【解析】 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兴奋提高、体温上升。 【答案】 C 4(【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这两种环境中~人既不出汗~也不寒战~说明人在这两种环境中主要是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进行调节的。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此题的障碍之一是对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而发生战栗的理解~一般而言~骨骼肌是受到躯体运动中枢支配的~但是在寒冷时~发生的是不自主收缩~不受大脑中央前回的第一运动区的支配。此题的障碍之二是下丘脑分泌作用与体温调节的关系。在寒冷时~冷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维持正常体温~这时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散热减少是神经调节~下丘脑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了散热,产热增多~包括骨骼肌战栗~代谢增强等~其中骨骼肌战栗与身体运动中枢无关而与下丘脑有关~代谢增强是两种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共同作用。 【答案】 A 2(【解析】 健康人进入低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降低散热量。 【答案】 D 3(【解析】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 C (【解析】 下丘脑是人的体温调节中枢~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则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4 的能力,人处于炎热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减少,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答案】 C 5(【解析】 处于寒冷环境时~人会出现骨骼肌不由自主的战栗的现象~其意义在于肌肉收缩~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 B 6(【解析】 人的体温保持恒定。在寒冷环境下~正常的产热速率大于20?~则散热速率也会大于20?~故D项错误。 【答案】 D 7(【解析】 温觉感受器不只分布于皮肤~黏膜中也具有。 【答案】 C 8(【解析】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 C 9(【解析】 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是体温调节中增加产热的方式之一~反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机体发生的变化。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的环境中~外界温度的降低~使大白鼠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增多~表现为呼吸加快。从温度高的环境移到温度低的环境~哺乳动物的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表现在皮肤则是血管收缩。 【答案】 B 11(【解析】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不可加盖棉被。 【答案】 C 12(【解析】 通过实验考查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答案】 A 13(【解析】 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散热不是靠降低新陈代谢。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B (2)Z (3)X Z (4)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活动加快,增加产热 神经—体液调节 2((2)神经调节 肾上腺素 (2)负反馈 a与b,c与d 3)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加速体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4)糖蛋白 (5)皮肤血管、立毛肌、汗腺 3((1)减少热量散失(增加产热量),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2)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促进产热(物质氧化分解) 体液 (3)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4)内分泌腺活动 (5)产热 (6)等于 (7)对流 第4讲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葡萄糖 血糖 2(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A细胞 糖原 拮抗 制约 神经系统 下丘脑 神经系统 糖原 神经系统 糖原 3(三 一 饮 食 尿 体重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考查胰岛细胞产生的三种激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细胞除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还能分泌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能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岛素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则可以促进胰岛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则升高血糖的浓度。 【答案】 C 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及其结构基础。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降低的途径是:?加快细胞摄取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阻止肝糖原分 促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受体缺失使得细胞无法识别胰岛素~从而使胰岛素解,? 作用丧失~那么就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答案】 A 3(【解析】 餐后15,45min~由于运动消耗大量糖类~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A错误,由图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正确,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的负担~D正确。 【答案】 A 4(【解析】 根据曲线~a代表血糖的补充速率~b代表血糖的消耗速率。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曲线a下降~表明随着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增加~血糖补充速率逐渐减慢~非糖物质向葡萄糖的转化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曲线b上升~表明随着血浆胰岛素含量的增加血糖消耗速率逐渐增大~是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细胞利用的结果~B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约0.8mg/kg?min)小于消耗速率(约3.5mg/kg?min)~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逐渐降低~C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低于了正常值~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应处于兴奋状态~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值~D错误。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问题~人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分泌的胰岛素就多~促使血糖降低,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的含量上升~与胰岛素互为拮抗关系。 【答案】 D 2(【解析】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时~一部分葡萄糖以尿糖的形式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一次吃糖过量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原尿中的葡萄糖的浓度过高~而肾脏中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部分葡萄糖以尿糖的形式排出。与肾脏的功能及胰高血糖素分泌无关。 【答案】 D 3(【解析】 血糖浓度升高时~将通过下丘脑刺激胰腺产生较多的胰岛素。 【答案】 B 4(【解析】 由图可知~在T时刻注入激素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则该激素具有降血1 糖的作用~为胰岛素~血糖降低到T时刻时~由于血糖较低~小白鼠会出现惊厥和昏迷现象。 2 【答案】 B 5(【解析】 糖尿病病人的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是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是体重减轻。根本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得血糖在体内的利用减少~而肝糖原的分解则会增多~造成高血糖~当血糖的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会以糖尿的形式排出~排出大量的糖的同时~也就带走了体内的大量水分~使尿量增加。又因为病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感到口渴从而过多饮水。所以糖尿病人的尿量增多不是因为肾小管病变,尿量增加~也不是病人因口渴从而过多饮水造成的~而是因为尿量增加~病人才口渴而过多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是由于血浆的渗透压的变化引起~与糖尿病人的多尿无关。 【答案】 B 6(【解析】 血糖调节依赖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 C 【 7(【解析】 血糖浓度为185mg/dL~为糖尿病患者。 【答案】 C 8(【解析】 细胞不断地进行着有氧呼吸不属于稳态的调节。 答案】 C 【 9(【解析】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此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是: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而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在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具体作用是: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路~使血糖的含量降低。 【答案】 A 10(【解析】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障碍~所以蛋白质分解得多~脱氨基作用就多。 【答案】 D 11(【解析】 人体内肾上腺、胰脏、肝脏所共有的机能是维持血糖平衡。 【答案】 C 12(【解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正常人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维持在80,120mg/dL~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糖类代谢~进食后不久~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它能促使血糖合成糖原(当血糖浓度高于80,120mg/dL时)~加速血糖在细胞内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已降低~需肝糖原分解供能~这时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减少,糖类是人和动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人和动物体细胞内能量的释放和转移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呼吸作用直接分解的就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用于细胞分裂、物质合成、肌肉收缩、吸收和分泌、神经传导和生物电等各项生命活动。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到达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加速血糖在细胞内的分解~胰岛素分泌增加。神经冲动过后恢复静息电位是耗能的过程~呼吸加强~物质分解加速~胰岛素分泌增加。 【答案】 C 13(【解析】 血糖并不低~门窗紧闭~脑部缺氧。 【答案】 A 14(【解析】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时~一部分葡萄糖以尿糖的形式随尿排出体外。胰岛A细胞兴奋~分泌胰高血糖素量过多~会使得血糖浓度过高~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不完全~一部分葡萄糖也可以尿糖的形式随尿排出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如果发生病变~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不全~一部分葡萄糖也能尿糖的形式随尿排出体外。醛固酮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作用是调节体内的无机盐的平衡~它的分泌量不影响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 【答案】 D 15(【解析】 胰岛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 【答案】 C 16(【解析】 通过集合管的C液为尿液~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液减少,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 【答案】 C 17(【解析】 本题并没有对胰岛素的化学本质进行实验。 【答案】 C 18(【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血糖调节。由图可知~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和ATP造成的,在1.8,4.5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但是在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是胰岛素大量分泌的结果~大量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19(【解析】 考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调节。 【答案】 D (【解析】 ?激素为胰岛素~?激素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而胰20 高血糖是提高血糖浓度的~两者拮抗作用。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B A、B、C、D (2)? 神经—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4)代谢 寒冷 (5)体温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汗腺 高 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2((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答全给分)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载体蛋白) 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多答出转化为非糖物质或脂肪、糖原给分,只答转化为非糖物质或脂肪、糖原不给分) (2)不能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血糖浓度 胰岛B细胞 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 3((1)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 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体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 (2)DEH (3)偏低 C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满足机体生理调节的需要) (4)?? 画图要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正确;胰岛素含量增加的起点晚于血糖浓度升高的时间,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的起点晚于胰岛素浓度升高的时间。 4((1)下丘脑 神经内分泌 (2)非糖物质转化成糖 (3)肾上腺 交感 胰岛A细胞 ? (4)ABCE (5)垂体、甲状腺 (6)1)渴觉中枢兴奋——主要饮水 2)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尿量减少 ——肾小管重吸收加强—— 第5讲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脂质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脂蛋白 2(超速离心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3(从食物中获得的 在肝脏中重新合成的 酶 游离脂肪酸 甘油 从食物中获得的 机体自身合成的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肝脏 肝脏 胆汁酸 4(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脂症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脂症 5(能量 脂肪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的主要携带者之一~且有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含量过高最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其次极低密度脂蛋白也有此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却刚好相反。 【答案】 C 2(【解析】 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过低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为高密度蛋白可以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 【答案】 B 3(【解析】 ?所示的反应类型为水解反应而非氧化分解反应~肝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受体~脂肪酸需转化为二碳化合物后~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 【答案】 D 4(【解析】 HDL的外层是磷脂单分子层~血液中HDL过低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 为HDL进入肝细胞后被溶酶体消化~从而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 【答案】 B 5(【解析】 由图表可以看出高密度脂蛋白中~磷脂所占的化学组成为30%~因此磷脂主要由高密度脂蛋白转运。 答案】 D 【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肝脏是人体内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同时肝脏是体内合成甘油三酯能力最强的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合成后~与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结合成极低密度的脂蛋白~经肝脏细胞分泌入血~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肝外组织。由上得知~题中的A、C、D选项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答案】 B 2(【解析】 肥胖指数即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是慢性疾病~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不是遗传因素。 【答案】 A 3(【解析】 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的。 【答案】 C 4(【解析】 饭后不久~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细胞内可将葡萄糖合成糖原或是转变为脂肪等~同时抑制肝贮脂氧化供能利用。 【答案】 B 5(【解析】 高脂血症包括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脂症、单纯性高胆固醇血脂症或者两者兼有~故血脂常规检验的项目包含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答案】 B 6(【解析】 甘油三脂的主要携带者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答案】 B 7(【解析】 由图表可以看出~丙的总胆固醇含量较高~则除了需要降甘油三酯的药物~还需要些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答案】 D 8(【解析】 高脂血症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运动量少、肥胖~某些药物或者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红斑狼疮等。 【答案】 A 9(【解析】 高血脂症危害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 ~头晕头痛、记忆力差~甚至痴呆、脑梗死~腰酸腰痛、蛋白尿、水肿等。 【答案】 A 10(【解析】 患者由于肝细胞脂质受体异常~胆固醇不能正常进入肝细胞并加工成胆汁酸排出~故血液中胆固醇很高~但是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应该较低。 【答案】 A 11(【解析】 LDL表示低密度脂蛋白~能携带胆固醇。其他分析均可从图中获得证据。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转录 6 氨基酸 (3)蛋白质 胞吞 流动性 (4)LDL受体 (5)增多 2((1)脂肪酸和甘油 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 (3)肝脏合成 甘油三酯运送至脂肪细胞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经血液运送至肝脏中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4)甘油三酯 蛋白质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5)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多余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的内壁上,使管腔狭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等 3((1)甲、丙、丁 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有 (2)胆固醇 食物中获得 机体自身合成(主要由肝脏合成) 高密度脂蛋白(HLD)可以降低胆固醇,但此男子的高密度脂蛋白(HLD)偏低,则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该男子低密度脂蛋白(LDL)偏高,说明有大量胆固醇被携带运到了全身组织 (3)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弹性降低 动脉血管管径变小 (4) 1)主动运输和扩散 胰岛素 ??? 2)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糖尿病 第6讲 血压及其调节 自主基础回顾 1(侧压力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2.收缩压 主动脉管 舒张压 3.100,130 60,90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解析】 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加~1 则舒张压升高。 【答案】 C (【解析】 交感神经兴奋、外围阻力增大、心输出量增加都会使血压升高 ,血压是由2 心脏搏动产生的~血液渗透压与血液中离子浓度有关~突然增大血液渗透压对血压不造成影响。 【答案】 B 3(【解析】 动脉血压愈高~动脉管壁被扩张的程度也就愈高~因此主动脉和颈动脉脉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也就愈高。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心血管中枢后~通过副交感神经影响效应器官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壁上的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使动脉血压有所下降。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降压反射。 【答案】 C 4(【解析】 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结果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使动脉血压回升。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一般用血压计在大臂部~肱动脉处测量。 【答案】 A 2(【解析】 血压和体温等内环境稳态都具有一定规律的波动~清晨血压和体温都偏低~傍晚则偏高。心室收缩期的末期由于心室射血量的减少和主动脉的舒张~血压即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已经不是最高值了。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动脉血压回升。 【答案】 C 3(【解析】 蹲久了~突然站起来~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此时副交感兴奋、交感神经活动减弱都可导致血压降低。但是此时躯体大部分区域应该出现血管压力感受器作用降低。 【答案】 C 4(【解析】 当人产生愤怒~恐惧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 【答案】 C 5(【解析】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我国高血压病引起的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脑血管意外~如血管破裂~导致中风。 【答案】 B 6(【解析】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心脏收缩时搏出血液~对血管壁产生压力就是收缩压~因小动脉硬化、弹性降低~缓冲减小~压力就会在瞬间升高~所以收缩压升高。 心脏收缩结束后~开始舒张期~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是舒张压~正常情况下~血管收缩有力~维持较高压力以保证血液供应。由于大动脉弹性降低~不能充分有效的收缩~在心脏搏血的压力消失后~血液压力迅速降低~所以~舒张压降低。 【答案】 A 7(【解析】 在降压反射活动中~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心血管中枢后~通过副交感神经影响效应器官心脏和血管的活动。 【答案】 B 8(【解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在神经调节恢复正常即使血压降低过程中~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故?应该表示副交感神经。 【答案】 B (【解析】 日常饮食~如加碘食盐过量摄入或者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运动9 因素~体育锻炼太少也会使得血压升高从而患上高血压疾病。 【答案】 D 10(【解析】 血压主要针对主动脉即2、3而言,粥样硬化可能由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过低。图4是血压降低的变化。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神经和激素 (2)心血管中枢 心率?,心肌收缩力? 血管平滑肌舒张 (3)动脉血压愈高,动脉管壁被扩张的程度也就愈高,因此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也就愈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心血管中枢后,通过副交感神经影响效应器官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血管壁上的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使动脉血压有所下降。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则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结果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回升。 (4)胆固醇、甘油三酯 (5)负反馈调节 2((1)HDL (2)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3)HDL可以从动脉硬化块和动脉中移除多余的胆固醇并将其运送回肝脏使其可以被再利用,而LDL则是将胆固醇运送至动脉及至全身组织,所以过高水平的LDL会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4)主动脉管壁具显著的弹性,心室射血时可扩张,缓冲此时对血管壁突然增大的侧压,被扩张的动脉由于弹性而回缩,造成一定的舒张压,同时推动血液继续向外流。 第三章 遗 传 第1讲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 自主基础回顾 1(1 基因完全连锁 雄 雌 亲本型 重组型 基因不完全连锁 雌 雄 2(交换值(%),测交后代重组型/测交后代总数,F重组型配子/F配子总数,发生互换11 的初级性母细胞所占比例/2 10% 20% 3((1)大 小 (2)育种 (3)遗传病患儿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F都是红花长花粉。F自交获得200株F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aabb)个112 体为32株~根据题意~可设亲代红花长花粉豌豆基因型为A_B_~后代出现了双隐性性状白色圆花粉~所以亲代基因型只能是AaBb~而双隐性性状白花圆花粉(aabb)的得到~必须亲代雌雄配子都是ab~一般我们认为雌雄个体的交换值相同~故ab配子出现的概率也相同~都2设为x~则x,32/200~求出x,40%~则AB,ab,40%、Ab,aB,10%~则F中杂合的红2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Aabb,2×Ab×ab,8%。 【答案】 B 2(【解析】 AB交换值为2%~Ac交换值为10%~Bc交换值为12%~ABc在一条上~abC在另一条上~根据交换值越大越远~所以排列为B,A,c~b,a,C。 【答案】 B 3(【解析】 Ab交换值为5%×4,20%~注意雄果蝇完全连锁~雌果蝇存在交换~灰身长翅(A_B_),Ab×aB,AB×(Ab,aB),aB×Ab,0.4×0.5,0.1,0.4×0.5,50% 【答案】 C 4(【解析】 交换值为10%~则雌配子BV,bv,5%~Bv,bV,45%~基因为bbvv个体比例为0~说明雄果蝇基因型为Bv//bV~雄配子只有两种~且Bv,bV,50%~可知则后代表现为BV的比例为50%~具体见下表: BV 5% Bv 45% bV 45% bv 5% Bv 50% 2.5% 22.5% bV 50% 2.5% 22.5% 【答案】 C 5(【解析】 F的基因型为~交换值为12%~则F的配子中所占的11 1比例为12%×,6%~则F中纯种矮杆抗病比例为6%×6%,0.36% 22 【答案】 A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自由组合可产生?数目相等的四种配子 ~不完全连锁可产生?数目两两相等的四种配子~完全连锁可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可能出现?数目各不相等的四种配子。 【答案】 B 2(【解析】 Be和bE配子各占42%,25%~属于亲本型配子。故Be连锁、bE连锁。 【答案】 B 3(【解析】 根据性染色体的形态判断出该果蝇为雄性~完全连锁。 【答案】 B 4(【解析】 一般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越小~其互换的比率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题意~A和B交换值最大~为40%~所以AB的距离最远~B和C为20%~C和A为20%~故C点在AB中点位臵。 答案】 D 【 5(【解析】 互换为同源染色体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彼此间的交换~一次交换会产生2个重组的染色体。 【答案】 B 6(【解析】 基因连锁发生减数分裂时期~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答案】 D A7(【解析】 人类指甲髌骨综合症致病基因NP与I基因连锁~与性别无关~检测不应该检查胎儿的性别~患者后代中血型为A型或AB型的子女~大部分患指甲髌骨综合症~所A以应该进行血型检测。交换值18%的大小不等于距离就是18纳米~基因NP、基因I对应等BA位基因的遗传还遵循分离规律~如I、I、i之间。 【答案】 D 8(【解析】 aaBbEe、Aabbee去掉abe得到aEB?Aeb,1是基因A的位臵~则4为A~基因a在13或者16,b应该在3、6~B对应b则在15、18。所以对于a、b、B的位臵~只有C答案符合。 【答案】 C 9(【解析】 最简单的做法是~Ab连锁得出AB为重组型配子~即AB为两多两少中的少~不超过0.25~故答案为B。 【答案】 B 10(【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既有连锁与交换定律出现、又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体现~产生四多四少的8种配子:四多相等各为22%~四少相等(重组型)各为3%~交换值为重组型配子所占比例之和:4×3%,12%~则该生物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的比例约为24%。 【答案】 C 11(【解析】 亲本型:def?DEF×dEF?Def~故ef?EF~交换值:(6,4,5,6)/总数,10%。 【答案】 B 12(【解析】 由后代的比例观察可知~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之常见F数量比9?3?3?21~肯定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而双隐性性状红圆(ppll)的得到~必须亲代雌雄配子都2是pl~一般我们认为雌雄个体的交换值相同~故pl配子出现的概率也相同~都设为x~则x,18/(2109,1153,109,18)~求出pl配子出现的概率x远小于25%~则pl为重组型配子~亲本则应该为Pl连锁、pL连锁。 【答案】 D 13(【解析】 AB,ab,m/2~Ab,aB,(1,m)/2~则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体(AABB)出22,m/4。 现的概率为(m/2) 【答案】 A 14(【解析】 设矮秆易感染锈病为ab?ab~高秆抗锈病为AB?AB~F为AB?ab。两1对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是12%~则aB为6% ~aaBB为0.36%。然后10?0.36%,2778(注意~为了保证后代出现预期的数量~不遵循四舍五入法则~见到小数就入~取整数)。 【答案】 C AbaBABAb15(【解析】 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则X和X各占2.5%~由此得知X?X?aBabX?X,19?1?1?19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A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2)高 ?,3的基因型为AB?ab,她产生ab亲本型配子的概率高于aB重组型配子的概率 (3)(1,4m)/4 2((1)B,b (2) (3)1/4 4/25(16%) 3((1)三对基因连锁 (2)Wx/wx与C/c的交换率,(626,601,113,116)/6708,0.21705,21.7%; wx/Wx与Sh/sh的交换率 ,(626,601,4,2)/6708,0.18381,18.4%; Sh/sh与C/c的交换率,(113,116,4,2)/6708,0.03503,3.5%; 作图如: 第3题图 第2讲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 自主基础回顾 1(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镶嵌显性 并显性 2(同源染色体 2个以上 3(连续变异 多对等位基因 多基因 4(环境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果实重量范围从120克(aabbcc),210克(AABBCC)~说明一个显性基因的效应相当于90/6,15克。甲(AAbbcc)与乙杂交产生的F的果实重量介于135至165克之间~1 说明F的个体含有1,3个显性基因~而甲肯定提供一个A给后代~因此乙提供给后代的显1 性基因数介于0,2之间~即乙存在两种显性基因~而且乙不能是AA、BB或CC~否则乙不能产生显性基因个数为0的配子~由此推出乙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cc、AabbCc或aaBbCc。 【答案】 D 2(【解析】 已知某种动物毛色有3对等位基因控制~3对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且 颜色的深浅与显性基因有关~则表现型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有0、1、2、3、4、5、6共7种情况~故有7种表现型,设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B、C~则有AA、BB、CC、AB、AC、BC 6种组合表现出6种表现型。 【答案】 C 3(【解析】 根据验血结果推断此人血型为A型。 【答案】 D dldl4(【解析】 根据题意知~深紫色企鹅(P_)同浅紫色企鹅(PP)交配~后代出现的基因dllvlvlldm型为PP(深紫色)、PP(深紫色)P_、P_。若不确定基因为P~则后代全为深紫色,若为P~lvldlvl则1深紫色?1中紫色,若为P~则1(深紫色)?1(浅紫色)~若为P~则2P_(深紫色)?1PP(浅vlvl紫色)?1PP(很浅紫色)。由此推知~唯有C选项正确。 答案】 C 【BB5((1)若I或i位于X染色体上,则?和?的血型都为B型;若I或i位于Y染色体13 上,则?的血型不可能为B型 1 (2)? 第5题图 BHBH?减数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后期? IX、iY或IY、iX ?1/8 (3)羊膜穿刺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 【答案】 B 2(【解析】 金鱼草的三种花色属于一对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不属于数量性状。 【答案】 A 3(【解析】 母亲的血液能被A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血清所凝集~则母亲血型为A或AB~母亲的血清可以与父亲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则母亲不可能为AB~即为B~有抗A~父亲可能为A或AB~儿子的血液既不能与母亲的血清反应~也不能与A型标准血清反应~所以儿子为O型~则父亲的血型只能是A型 【答案】 A 4(【解析】 了一代(F)个体基因型1/4AA、2/4Aa、1/4aa~由于aa无生殖能力~只考1 虑AA、Aa产生后代~比例应变更为1/3AA、2/3Aa。在F个体自交得到的后代中~无生殖1 能力的个体aa概率为:2/3×1/4,1/6~则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5/6,F个体产生A、a配子的1 概率分别是2/3和1/3~可以自由交配情况下~F中无繁殖能力的个体占F总数的比例为221/3×1/3,1/9~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8/9。 【答案】 D 25(【解析】 纯合体18种~杂合体C,153种~基因型种数是18,153,171 18 【答案】 B ,,26(【解析】 ARh概率为1/8~间接计算:1,全不是ARh的概率,1,(1,1/8),15/64 【答案】 A 7(【解析】 豌豆的杂交群体中~紫花和白花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有4种和5种,亲本是AaBb和aaBb~杂交后代中紫花?白花,3?5,叶肉细胞中存在基因A和B~但基因A和基B不表达。 答案】 B 【AAB8(【解析】 I基因对i基因为完全显性,“I基因对I基因为并显性”在此图谱中无法表现,生出O型男孩概率为1/4。 【答案】 C 9(【解析】 按照大写字母(显性基因)的个数升序排列即可。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株高为数量性状。将最高和最矮的2个极端类型作为亲本10 杂交~F表现型的预期分布为正态分布。 2 【答案】 A 11(【解析】 F出现的9?3?3?1中每种纯合体占1/16~如aaBB,1/4aa×1/4BB~由2 代的红色花瓣植株F中红色花瓣植株与白色花瓣植株的分离比为15(9,3,3)?1~可知:F22 中纯合子占:3/15,1/5。 【答案】 C 2212(【解析】 翅色性状种类:C,5,11~基因型种类:C,5,15。 45 【答案】 C 13(【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B,AB,8~A,AB,7~AB,O,9~将等式两边相加~再利用A,B,AB,O,18~可知18,2AB,24~很快解出AB型血的人数为3人~其他便可快速得出了。 【答案】 C 14(【解析】 显性纯合和显性杂合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不同。 【答案】 D 15(【解析】 根据题意知株高为数量性状。 【答案】 C h16(【解析】 Cc×cc的后代中有25%为白化(cc)。 【答案】 A 17(【解析】 要对遗传规律中常见概率熟悉~以上各种概率都是各自概率组合的结果~要学会对其进行拆分~如1/2,1/2×1,1×1/2~则满足条件?有色玉米×aaccRR~后代中50%为有色玉米种子、?有色玉米×AAccrr~后代中50%为有色玉米种子皆有两情况~如?可知有色玉米为AACcR_或AaCCR_~显然由此出发解决问题可能性很多~不易快速到正确答案~而1/4,1/2×1/2~则满足条件?有色玉米×aaCCrr~后代中25%为有色玉米种子只有一种情况~即由?可知有色玉米只能为AaCCRr。所以本题答案只可能为C。 【答案】 C 二、综合题 1(B O AB A B 2((1)常 显 (2)1/16 (3)AB型、B型、A型、O型 (4)及时鉴定胎儿的血型(如是A或AB型,及时早期流产) 3((1)液泡 DDhh ddHH 9?7 (2)?中间产物(或酶2) ?ddHH或ddHh(或DDhh或Ddhh) ?酶2(或中间产物) ?DDhh或Ddhh(或ddHH或ddHh) ?ddhh (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4((1)?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b>b>b>b ?b>b>b>b (2)Bb 青毛?白13243124 4毛?褐毛,2?1?1 5((1)酶H、H基因 (2)基因突变 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BBBBBABAABB(3)HHII、HHIi、HhII、HhIi (4)HhII HHII hhII 6?3?3?4 (5)? 不会改变,因为咖啡或大豆制品经过高温制作,α?半乳糖苷酶被破坏(或者进入消化道,有活性的α?半乳糖苷酶会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吸收,血液中不可能有咖啡或大豆的α?半乳糖苷酶) (6)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 第四章 生物工程 第1讲 生物工程概述 自主基础回顾 1(生命科学 工程科学技术 清洁和低耗 人类伦理道德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3(微生物 4(体外DNA重组 多肽 蛋白质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细胞培养是很多技术~包括胚胎移植、花粉离体培养、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克隆技术等都涉及的。 答案】 C 【 2(【解析】 生物工程中的四个主要领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生物工程的发展。 【答案】 B 3(【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属于无性繁殖~只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细胞融合和动物胚胎移植都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细胞核移植中有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两种遗传性状。 【答案】 A 4(【解析】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现象。克隆动物主要通过核移植技术将母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受精卵中培育而来。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都能克服远缘物种杂交之间的障碍,形成愈伤组织是脱分化过程而不是再分化过程,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活体细胞如鸡胚细胞,在青霉菌体内获取青霉素属于发酵工程的实例。 【答案】 D 2(【解析】 PCR技术为扩增DNA。 【答案】 A 3(【解析】 ?属于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 C 4(【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细胞融合,转基因抗虫棉原理为基因重组,无籽番茄利用了生长素。 【答案】 B 5(【解析】 胚胎移植技术能够解决生殖问题而已~而其他答案都可以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如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等信息。 【答案】 A 6(【解析】 制备单克隆抗体所利用的生物工程技术不包括?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 【答案】 D 7(【解析】 啤酒为酵母菌,味精为谷氨酸棒状杆菌,胰岛素为大肠杆菌,酸奶为乳酸菌生产。 【答案】 C 8(【解析】 这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重组过程~常用工具为DNA连接酶和限制酶,变异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基因工程 微生物 微生物 (2)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3)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 基因重组 (4)发酵 降低血糖浓度 重组质粒 特异性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 2((1)?碱基互补配对 ?糖酵解酶的基因 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胰岛B细胞 食量、饮水、尿液 ?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 (2)???? (去核)卵细胞 胚胎干细胞 不同的促 显微注射法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 进分化的因子 ? 第2讲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自主基础回顾 1(细胞 细胞 (外植体 诱导去分化阶段 再分化阶段 2 3(愈伤组织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不是所有细胞都可以~必须是活的且有细胞核的细胞。 【答案】 A 2(【解析】 愈伤组织是一团没有特定结构和功能处于旺盛分裂状态的薄壁细胞~A错,由花粉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不能产生一代~B错,人工种子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的体细胞胚~包埋在由营养物质和保护物质等形成的包被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C错。 【答案】 D 3(【解析】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糖为培养物提供所需要的碳源~并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A错,细胞分裂素促进芽的形成~生长素促进根的形成~若两者的含量相等时~愈伤组织不发生分化~B对,试管苗可能的基因型为AB~Ab~aB~ab~C错,?过程为去分化~?、?过程为再分化~D错。 【答案】 B 4(【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条件、应用。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的生活能力较弱~微生物的生活能力较强~不灭菌处理容易导致组织培养失败。组织培养中激素种类和比例不同会导致愈伤组织产生不同的分化结果。培养成的试管苗需要经过处理之后才可以用于推广种植。要筛选出抗病突变体~就要制作对应的选择培养基。 【答案】 C 5(【解析】 ?叶肉细胞经脱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完整的植物细胞必须去除细胞壁以后才能融合。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组织培养应该是将离体的细胞或者器官培育成一个个体的过程。 【答案】 A 2(【解析】 外植体消毒的一般程序为自来水漂洗?消毒剂处理?无菌水反复冲洗?无菌滤纸吸干?用于接种。 【答案】 A 3(【解析】 利用的是细胞的全能性~不需要外源基因的导入。 【答案】 D 4(【解析】 生产单克隆抗体是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 D 5(【解析】 杂交水稻是将两个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交配~生产出同时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子代个体~其中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 A 【 6(【解析】 花药、胚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考查外植体的概念。 【答案】 A 7(【解析】 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 【答案】 C 8(【解析】 这种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后代性状彼此性状极相似。 答案】 A 【 9(【解析】 10%盐酸能够解离但是细胞会失活~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但是不损伤细胞膜等结构~细胞能够保持活性。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植物有五大类10 激素~其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长芽和生根长芽~此题中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出芽。 【答案】 B 11(【解析】 愈伤组织是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全能性较高。 【答案】 B 12(【解析】 由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同体细胞培养得到的植株~基因不同。 【答案】 D 13(【解析】 种子或幼苗本身就是一个幼体植物~无需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植株。 【答案】 D 14(【解析】 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时~细胞分裂分化需要核苷酸等营养物质~至于具体标记的是哪种~要看分布区域。若为尿嘧啶核苷酸~则是形成RNA所用~则还有细胞质基质、核糖体也有较多分布。 【答案】 C 15(【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时~一般选择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根据选项知~惟有C项符合。 【答案】 C 16(【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过程中。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遗传特性 快 遗传信息 (2)微生物 (3)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4)逐渐下降 先增加后下降 不能 (5)降低 2((1)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激素 全能性 (2)脱分化(去分化) 不同 愈伤组织未分化 (3)愈伤组织需在含有蔗糖(碳源)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光照的存在可导致愈伤组织的分化 3((1)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2)种皮及提供营养的胚乳或子叶 (3)单倍体 DT、Dt、dT、dt (4)C (5)使细胞恢复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6)若是由花粉(由三倍体植物的营养器官)发育而来的则不育,若是由茎尖、根尖等营养器官发育而来的则可育 4((1)外植体 (2)去分化(脱分化) (3)?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4)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分裂和分化 细胞分裂素 (5)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第3讲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自主基础回顾 1(无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 2(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 胚胎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 答案】 D 【 2(【解析】 心肌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疾病的治疗效果。 【答案】 C 3(【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基础的技术手段。 【答案】 A 4(【解析】 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时~必须保证无菌条件~确保培养成功。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细胞贴壁、接触抑制等特点~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成单个。 【答案】 A 2(【解析】 胚胎时期的细胞分化限度达到最大限度。 【答案】 B 3(【解析】 失去分裂能力的、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是不能进行培养的,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适于进行细胞培养。 【答案】 D 4(【解析】 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 D 5(【解析】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细胞悬液~继而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答案】 D 6(【解析】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可以生产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等~可以培养皮肤移植的材料~还可以检测有毒物质~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答案】 D 7(【解析】 细胞株是一些分裂能力较强的正常细胞~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而细胞系则是一些具有癌变特征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答案】 A 8(【解析】 原代培养是最初的细胞培养~即还没有分瓶培养前的细胞培养。 【答案】 B 9(【解析】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并能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 【答案】 B 10(【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过程~能准确识别细胞株与细胞系的异同~CO培养箱中CO的作用是维持培养pH相对稳定。 22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胰蛋白酶 (2)胰岛B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 , , , ,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4)能 细胞核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细胞核的全能性) 2((1)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 (3)种类和剂量 (4)向乙(或丁)组装置中放置肝脏小块 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具有解毒作用 3((1)相互接触 接触抑制 单层(或一层) 胰蛋白酶 (2)衰老甚至死亡 不死性 降低 减少 (3)由于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 (5)色;而由于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 (4)中冷冻(或超低温、液氮) 酶 新陈代谢 (6)抗原 第4讲 细胞融合和核移植技术 自主基础回顾 1(相互融合 杂交瘤细胞 单一 特异性 2(细胞核移植技术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植物细胞融合时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C错误。 【答案】 C (【解析】 注意是将体细胞核植入雌鱼去核的卵细胞中。 2 【答案】 C 3(【解析】 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合成纤维素等合成反应一般都需要耗能~线粒体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答案】 B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解析】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病毒诱导融合~聚乙二醇诱导融合~电激诱导融合。1 细胞培养不能使细胞融合。 【答案】 A 2(【解析】 氧气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是胯膜运输的自由扩散~没有膜的融合。 【答案】 C 3(【解析】 10代以内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B 4(【解析】 1过程注射的是抗原~使小鼠产生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A。 【答案】 D 5(【解析】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不同~基因工程产生的是自然界中原有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A项正确。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培养杂种植株的一项技术~动物细胞工程中克隆动物常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而制备单克隆抗体常利用动物融合技术~B项错误。用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因为茎尖的细胞刚分裂产生还未被病毒感染~C项正确。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为动物的转基因技术提供受体细胞等~D项正确。 【答案】 B 6(【解析】 紫外线照射常用于人工诱变育种~可诱发基因突变~而不能诱导细胞融合。 【答案】 C 7(【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为了打破种的界限~得到更加优良品种。 【答案】 C 8(【解析】 此题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考查了有关B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知识。C项选项的叙述有误~一是因为B淋巴细胞寿命短~它能够参与特异性免疫~但不一定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二是B淋巴细胞的免疫具有特异性~即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9(【解析】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两项细胞工程技术中~都包含有细胞融 合的过程。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对于诱导方法来说~除动物细胞的融合还可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外~其他的基本相同。植物体细胞杂交前需先去掉细胞壁~在完成细胞融合后~还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所以~它们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有差别的。植物细胞培养用的是固体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用的是液体培养基~其成分中还有动物血清~培养基成分有一定的差别。 【答案】 D 10(【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时~发生了以下三种情况:未发生融合的细胞(B淋巴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单个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必需的~因此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存活增殖。 【答案】 A 11(【解析】 A物种细胞为二倍体~2个染色体组,B物种为二倍体~2个染色体组。两者融合后~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为异源四倍体~基因型DdYyRr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酶解法 (2)PEG 诱导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4)远源杂交亲本的遗传特征 杂种植株获得双亲的遗传物质 (5)四 (6)可育 不能 因为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7)否 有性生殖的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1)控制大于800lx光照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特异性强、化学性质单一、灵敏度高 未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3((1)动物细胞培养 (2)选择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灭活的病毒 (5)在体外大量增殖 分泌特异性抗体 (6)骨髓 造血干 (7)主动运输 第5讲 酶工程 自主基础回顾 1(酶产品 2(酶的分离提纯 酶的固定 3(用物理、化学或酶法破碎细胞 改变pH或加入硫酸铵使酶蛋白沉淀 层析提纯酶蛋白 4(承载物 5(包埋法 载体结合法 知能综合提升 真题演练 1(【解析】 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和酶的应用等方面。 【答案】 D 2(【解析】 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性质不变~但是却会和产物混在一起不易分离。固定化酶技术既有利于酶与产物的分离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又能够使酶重复使用的效率提高~是很有价值的生物技术手段。但是洗衣粉不可以反复使用。 【答案】 A 3(【解析】 AB属于包埋法~D属于交联法。 【答案】 C 4(【解析】 大肠杆菌不含胰岛素基因~故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方可导入~基因工程中需要的工具如限制酶、连接酶来自于微生物酶工程~最后要通过大肠杆菌繁殖的发酵工程生产出大量的胰岛素产品。不涉及细胞工程。 【答案】 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析】 酶的固定化常用的方法包括载体结合法、包埋法和交联法三种。 【答案】 D 2(【解析】 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有利于酶与底物充分接触~利于反应的进行。 答案】 D 【 3(【解析】 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基因工程必需的工具酶是指限制酶和连接酶。 【答案】 C (【解析】 消化酶一般是在消化道等细胞外环境中起作用。 4 【答案】 C 5(【解析】 微生物个体小、相对表面积大~具有容易培养、繁殖速度快和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所以生产酶制剂所需要的酶大都来自微生物。 【答案】 C 6(【解析】 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 B 7(【解析】 酶的分离、提纯步骤依次为破碎细胞得到匀浆、过滤获取上清液、改变pH使酶沉淀、层析分离提纯、浓缩后将酶产品精制。 【答案】 C 8(【解析】 对该种微生物菌种进行诱变~不能合成酶?后~会使中间产物尽可能转变成为氨基酸甲。 【答案】 D 9(【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要看去除的污渍是什么。有的污渍如泥浆则不适合用加酶洗衣粉。 【答案】 A 10(【解析】 很明显强调的是加菠菜蛋白酶可以解决问题~而别的酶却无济于事~这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凝乳酶合成 可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有利于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重组 (2)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3)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4)酶工程 基因工程或转基因技术 改变pH或加入硫酸铵 层析法 (5)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2((1)高效性 (2)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 胃内强酸性,小肠内弱碱性,这些酶对pH的要求不同,这样制作充分发挥酶的催化作用,否则酶会失活 (3)脂肪酶和蛋白酶 (4)温水酶的活性高,沸水酶会失活,失去作用 (5)蛋白质 CRHHOOCNH2实验专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解析】 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答案】 D 2(【解析】 正确的检测试剂及结果见下表: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A 淀粉 碘液 蓝色 B 脂肪 苏丹? 橘红色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 核糖核酸 吡啰红 红色 【答案】 C 3(【解析】 若选别的答案~则实验课题不对应~本题仅测酶促反应的速率而已。 【答案】 B 4(【解析】 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臵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一定要压片方可镜检,检测蛋白质时~先加2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再摇匀并观察,检测葡萄糖~可加入适量班氏试剂后~摇匀并加热后方可观察到颜色变化。 【答案】 C 5(【解析】 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答案】 A 6(【解析】 实验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需要设臵对照~应该有一批不服用该综合维生素但是其他状况如本来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应该大致相同的人群最终健康状况作为对照~只有比较才能说明问题。 【答案】 C 7(【解析】 与酸混合或煮沸都使淀粉酶失活~蔗糖酶不分解淀粉。 【答案】 C 8(【解析】 本题看似复杂~只需找到关键信息~因为是甲的细胞核~雌雄都可育~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答案】 D 9(【解析】 单一变量~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B的甲花盆放在黑暗处改正方法单 一变量~但是对植物生长不适宜。 【答案】 A 10(【解析】 对照应该是没有抗生素~但是有细菌。以便看出使用某抗生素后细菌生长繁殖到底受何影响。 答案】 C 【 11(【解析】 土壤、沙土中可能含有元素X~这些都可能干扰实验结果。改变生长条件者为实验组~正常为对照。 【答案】 C 12(【解析】 不加干扰素~观察癌细胞生长状况为对照组~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法排除患者机体的自身免疫作用。 【答案】 C 13(【解析】 实验的目的是选育优良菌种~故需要的是变异多的群体~后代的变异力越高越有利于筛选。 【答案】 C (【解析】 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即为扩散速度最慢的叶绿素b~14 呈黄绿色。 【答案】 D 15(【解析】 A项~细胞数变少,C项~细胞液浓度要低于外界溶液浓度,D项~图示的层析结果应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答案】 B 16(【解析】 放射性葡萄糖分布不均匀不是受单侧光的影响~而是受到生长素的吸引~葡萄糖被运输过来了。 【答案】 D 17(【解析】 本题中温度不变~为无关变量~故无法得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 B 18(【解析】 应该把3号试管中3% HO溶液换成冷藏的3%HO溶液5mL~否则反2222应物达不到低温的目的。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顶芽部位产生的较高浓度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在A株去顶芽的切口上放一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 ?在B株去顶芽的切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侧芽的发育情况 (3)A株去顶芽后,其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明显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 B株去顶芽后,由于放置了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4)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侧芽生长 2((1)转基因棉花具有抗除草剂A且抗鳞翅目昆虫棉铃虫的特点 (2)?3 ?棉花植株的生长情况(株高或叶片黄化数量) 棉花叶片被噬咬成洞的程度(洞的数目或大小) ?b.在B区中种植转基因棉花,并喷洒除草剂A c(在C区中种植转基因棉花 ?记录表格 组别 处理方式 株高 cm 叶片黄 化数量 洞的数目 或大小 A区 种植普通棉花 B区 种植转基因棉花、喷洒除草剂A C区 种植转基因棉花 (3)在B区中种植的转基因棉花长势良好(株高正常或无黄叶或无死亡植株),C区中种植的转基因棉花的叶片上噬咬成洞的程度(洞的数目或大小)较A区轻(少或小) 3((1)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吸收瓶内的空气中的CO (2)2.2 4.84 2 4((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2)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放到上述两地区 (3)如图 第4题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选择F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若后代1 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5((1)B (2)平均值 第5题图 (3)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的幼虫较水底部捕食的幼虫数量多 结论:柳条鱼对水层表层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4)投放不同比例的两种幼虫做为柳条鱼的捕食对象 6((1)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感光的尖端被切除,同时左侧的生长素少,生长较慢,右侧的生长素多,生长较快,故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2)如图所示 第6题图 (3)第二步:甲组广口瓶用黑纸遮光,乙组广口瓶外黑纸的一侧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经常换水 预测情况? 单侧光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少,背光侧多;根对生长素敏感度高,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受到抑制,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较快,结果表现出背光生长弯曲 7((1)乙 (2)?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 ?温度和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 (3)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除了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还包括细胞外的分解 (4)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5)?等量的淀粉糊 等量的蒸馏水 ?碘液 班氏试剂 (6)?A无蓝色出现,B呈现蓝色;A出现砖红色沉淀,B1122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A与B颜色相同,均出现蓝色;A与B颜色相同,均无砖红色沉1122 淀出现(注:若假设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则实验现象对调。) 8((1)感受器 非条件反射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反射不能完成 (2)喜爱食物信号的刺激也可引起胃液的分泌 条件 (3)胃液的分泌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或胃液分泌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4)证明胃泌素对胃液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5)去除神经对胃液分泌的调节 (6)缺少对照实验组 9((1)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 (2)光照强度 种子的大小数量(必写)、温度、湿度等 (3)第一步: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六祖,每组30粒 第二步:在各光照培养箱(必写)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照培养条件,光照强度0、2000、4000、6000、8000、10000 lx(光照强度0 lx没有不给分) 第三步: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4) 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5)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根据题中所给的自然现象,合理就给分) 10(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大鼠若干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甲组每天饲喂普通饲料拌硝基呋喃类药物溶液,乙每天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其他条件均满足大鼠 如果两组大鼠的癌症发病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 第三步: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两年 ? 率相同,说明硝基呋喃类药物不会诱导大鼠致癌 ?如果甲组的癌症发病率大于乙组,说明硝基呋喃类药物会诱导大鼠致癌 11((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2) 时间(h) 组别 0 4 8 12 16 20 24 甲组鼠 乙组鼠 (3)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环境中 (4)?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5)BD AC(缺一不给分) (6)神经—体液(激素) (7)可行 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12((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消毒 幼嫩的组织与器官并有大量的来源 (3)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可能在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值大的缘故 (5)【假设】适宜浓度 培养基中无蔗糖 ?培养基中蔗的蔗糖培养基,能促进试管苗单株植株的鲜重 【实施】? 糖浓度的高低与试管苗单株鲜重的关系 0 1 2 3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 „„ 单株鲜重/mg 【结果与分析】a.逐渐减小 先增加后下降 b(降低 13((1) 植物名称 种植的基质 实验结果(有无氢气) 实验组 苜蓿苗 沙子 有 对照组,小麦苗, 沙子,无 土壤,无 (2)抗生素(杀真菌剂) 杀真菌剂(抗生素) 不予处理 (3)用抗生素处理的土壤种植苜蓿苗可以收集到氢气,用杀真菌剂和不予处理的土壤种植苜蓿苗均无法收集到氢气 (4) 菌株类型 平均胚根长度(mm) 根相对生长(%) 范围 均值 范围 均值 大肠杆菌,,8.0,,100.0 非氢氧化 细菌菌株,3—8,7.0,38—100,87.6 氢氧化 细菌菌株,12—33,21.6,150—413,270.2
本文档为【2013生物零距离书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6KB
软件:Word
页数:262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12-26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