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

举报
开通vip

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是他早期变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变奏曲短小精湛,创作手法独特,在贝多芬变奏曲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章以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作为研究对象,从贝多芬及作品的简介、曲式分析、音乐特征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音乐学分析。通过对作者贝多芬及作品简介的描述能够更深一步了解贝多芬和变奏曲的创作背景;在曲式分析中从曲式结构、旋律、调式调性、和声及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为音乐特征写作奠定了基...

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是他早期变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变奏曲短小精湛,创作手法独特,在贝多芬变奏曲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章以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作为研究对象,从贝多芬及作品的简介、曲式分析、音乐特征以及演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音乐学分析。通过对作者贝多芬及作品简介的描述能够更深一步了解贝多芬和变奏曲的创作背景;在曲式分析中从曲式结构、旋律、调式调性、和声及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为音乐特征写作奠定了基础;演奏技术分别从演奏速度、各变奏情感把握与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此提高对作品的准确理解,更好地服务于演奏。 关键词:贝多芬;G大调变奏曲;音乐学分析 i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Beethoven's "G Major Six Variation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variations in his early works, this variation is short and the creative approach is unique.This vari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Beethoven's Variations. The object of this article is Beethoven's "G Major Six Variations". Th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contains the introduction of Beethoven and his works, the musical analysis, the musical feat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The great understanding of Beethoven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variations can be ge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eethoven an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s works.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contains the musical structure, melody, modal tonality, harmony and rhythm of speed and other aspects.These analysis make the basis of musical features. The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technology contains the speed of perform, the grasp and join of variations of the emotion. The function of these analysis are to raise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and then, to serve the play better. Keywords: Beethoven; G Major Variations; Musicological Analysis ii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前 言 .................................................................................................... 1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 1 (一)贝多芬 ..................................................................................... 1 (二)作品简介.................................................................................. 2 二、曲式分析 ....................................................................................... 3 (一)主题来源.................................................................................. 3 (二)曲式结构.................................................................................. 3 三、音乐特征 ....................................................................................... 7 (一)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 7 (二)鲜明的节奏 .............................................................................. 8 (三)丰富的情感 .............................................................................. 9 四、演奏技术分析................................................................................ 9 (一)演奏速度 ................................................................................ 10 (二)各变奏情感把握与衔接 ............................................................. 11 结 语 ..................................................................................................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 14 1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 前 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的重要的地位,他的变奏曲创作在变奏曲的发展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G大调六首变奏曲》是贝多芬1795年以歌剧“美丽的磨坊女”中的二重唱“心中的欢乐已失去”为线索而创作的,这首变奏曲表现了贝多芬早期作品的一些创作特征,更能突出贝多芬早期变奏曲的特点。本文从作者及作品简介、曲式分析、音乐特征、及演奏技术等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以此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一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年),出生 ?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是集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为一身的一代大师,也是对音乐界有着非凡贡献的伟人。 他一生之中创作了“9部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 ?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 ? 赵彩娟:《贝多芬早期钢琴变奏曲--以作品65,70,73为例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1(06):5。 ? 向平才:《贝多芬》[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6。 1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自幼受家庭熏陶,很小就对音乐有着独特的兴趣,“他8岁就第一次公开登台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期间所接受学习的音乐教育一直是很杂乱没有系统的。他11岁时师从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内费学习音乐,这使贝多芬接触了许多德国古典艺术优秀范例,并为他以后通往创作德国民歌的道路奠定了基础。1819年,贝多芬双耳失聪,可是他依旧没有放弃音乐创作。贝多 ?芬1827年3月26日傍晚5点45分,逝世与维也纳,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磨难颇多,但是苦难与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打垮他,在孤独并失聪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创造出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巨作。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他不断地努力学习、发展创新,因而造就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特征,他不只对关注于钢琴曲的创作,也对艺术歌曲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并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一生给全人类带来了无数的音乐经典,为全人类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二)作曲简介 1.《美丽的磨坊女》 “美丽的磨坊女”是意大利作曲家乔瓦尼?帕伊谢洛创作的歌剧。原唱段歌 ?词诉说爱情的烦恼,叙述了磨坊学徒迷恋磨坊女的爱情悲剧。” 该歌剧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紧凑,富有人性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自然并富有韵律,充满了浪漫主义细致敏锐的感觉。风格具有抒情性、戏剧性。歌剧的旋律没有太多的变化音,情绪欢快、明朗。1790年在维也纳上演,并获得一致好评。 2.《G大调六首变奏曲》 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创作于1795年,是贝多芬在看完歌剧“美丽的磨坊女”后创作出的,贝多芬没有拘泥于原歌词,而是把曲子从原来的F大调移到了G大调。全曲基调抒情、明朗,是贝多芬变奏曲中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此变奏曲风格精巧、细致、抒情、明朗。而每个变奏都有着不同的情感,极具有歌唱性,变奏段落的感情一致,衔接连贯自然,乐曲旋律灵动优美。鲜明丰 ? 欧阳军:《贝多芬的故事》[J],《音乐生活》,2015(03):3。 ? 赵彩娟:《贝多芬早期钢琴变奏曲--以作品65,70,73为例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1(06):24。 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富的的情感使这首乐曲有着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这首乐曲篇幅不大,在创作手法上也很简洁,技巧不是很难,容易上手。贝多芬倾向于音乐形象的现实主义和标题性,这促使这首乐曲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容丰富。 二 、曲式分析 (一)主题来源 此乐曲是变奏曲式,主题是贝多芬根据乔瓦尼?帕伊谢洛的歌剧《美丽的磨坊女》中的二重唱“心中欢乐已失去”的主题而作。贝多芬选取了这首二重唱的主题创作了六首变奏曲。 该乐曲为6/8拍,开头主题为明亮的G大调,结构是再现单二部曲式,共20个小节,然后又依据这个主题继续发展了6个变奏乐段。 歌剧《美丽的磨坊女》与《G大调六首变奏曲》的主题旋律相同,主题部分都是G大调,都极具有歌唱性,曲式结构都是二部曲式;歌剧《美丽的磨坊女》主题在演唱上较为柔和平稳,主要叙述了青年磨工刚踏上流浪之旅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而《G大调六首变奏曲》中开头出现了“dolce”的记号,要求弹奏均匀柔和,所以它们在演唱与演奏的方式上相同。 《G大调六首变奏曲》是典型的装饰变奏类型,它把歌剧《美丽的磨坊女》的主题在基本曲式结构保留的前提下,保持了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的基本框架;因此在音乐风格上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与歌唱性。 (二)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如下: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变奏五 变奏六 尾声 A+B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G G G G g(c)g G G G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7 谱例1(主题) 3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主题(1-20):G大调,单二部曲式,6/8拍。 旋律抒情、连贯,具有歌唱性。前8小节为A乐段,结构是4+4(a+b)方整性结构,弱起进行,a乐句在属和弦上做开放结构,b乐句落在主音完满终止;后12小节为B乐段,结构是6+6(c+d)对称结构,弱起进行,c乐句是发展中段,分别出现了主题模进、下三度模进与变奏模进,d乐句为主题再现,最后完满落在主音上。 左手三连音方式平稳进行,右手大多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倚音,左手伴奏要弱,以此衬托右手细腻的旋律。开头出现“dolce”标记,因此弹奏力度上要均匀柔和,速度上较为平稳,不可过快。 和声由V-I,通过一次离调停留在主调的和弦属和弦上,经过短暂的休止后,在属和弦持续的基础上扩展了2小节,最后4小节为乐句的再现,最后完满落在主音。 谱例2(变奏一) 变奏一(21-40):G大调,为旋律装饰变奏,是再现二部曲式。 旋律流畅、有动感。前8小节为A乐段,结构是4+4方整性结构,强音起;后12小节为B乐段,结构是6+6结构对称结构,弱起进行。 左手为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音程,右手多以十六分音符为主, 4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左右手要相互配合,弹奏力度上开始弱起,速度与主题相比明显加快,旋律线条更加清晰明朗。 和声局部与主题一样,旋律线中保留了主题的骨干音,以主题的旋律音将该乐段旋律变成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低声部从主题出现时流动性强变为四分附点音符,经过简单的和声变换,来突出高声部的灵活动感。和声功能的使用也较简单,主要是T-D和D-T的和声进行。 谱例3(变奏二) 变奏二(41-60):G大调,是织体变奏,与变奏一形成鲜明对比。 旋律非常开阔,情绪舒展。前8小节是4+4方整性结构;后12小节是对称结构。 左手以十六分音符为主要节奏,右手出现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弦与音程,经变奏一发展音乐仍然在快速的情绪下发展。弹奏力度上在强拍次强拍上进行,速度上较快,后12小节旋律与之前相比变化较大,和声功能为V-I的进行。 谱例4(变奏三) 变奏三(61-80):G大调,装饰变奏,织体发声变化,乐曲更加更加开阔。 旋律诙谐、跳跃。前8小节为4+4方整性结构;后12小节为6+6对称结构。 左右手交替以琶音方式进行,与前一变奏相比速度上平缓许多,弹奏力度上不可过重,出现跳音的部分也不可以,开始弱起进行,在标注“sf”处也不可过强。和声节奏与骨干音不变,主要是V-I的进行。 5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谱例5(变奏四) 变奏四(81-100):转向g和声小调,并与c小调交替变化,由活泼动感转入了很柔美甚至有点忧郁的感觉,与前面各段形成鲜明对比。 旋律悠长、忧郁。曲式结构不变,在第5小节暂时离调到c小调;后面在10小节与12小节又出现两次短暂离调,最后落在g小调上完满终止。 左手在大多以音程、和弦为主,为右手伴奏,右手为主旋律。在弹奏速度上明显减慢,但不要过慢,各声部要清楚,在连音线的部分注意长的气息,弹奏力度上介于强弱之间。和声终止到I。 谱例6(变奏五) 变奏五(101-120):G大调,织体变奏手法。 旋律活泼、流畅。前8小节为A乐段,是4+4方整结构,旋律以跳音方式进行;后12小节为B乐段,是6+6对称结构。 右手旋律以级进三连音方式进行,左手在强拍、次强拍上强调旋律音,同时左手紧跟左手后面做快速音阶级进下行,在速度上较快,控制音符时值准确的弹奏,弱起进行,旋律轻快。和声落在主音G大调完满终止。 谱例7(变奏六) 6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变奏六(121-140):G大调,变奏装饰手法。 旋律动感明确,音色更加明亮。上下声部都为十六分音符共同进行,感情更为激进,和140小节并持续十六分音符不间断进入尾声。 尾声分为两部分,延续了变奏十六分音符的音型。 尾声一(141-152),该乐段前8小节为主题模式进展,现实旋律在左手上出现两小节,之后两小节左手转入高音声部模进。145-148小节是前4小节的装饰变奏,后8小节声部为8度叠加。149-152小节下方声部旋律,153-156小节上下声部对换,为完满终止收拢。 尾声二(157-167),仍以主题基础上进行发展。该乐段中全部低音均为主和弦连续。157-158小节形成两次副属-副主(D7/IV-S)的进行,产生向下属方向C大调的离调感。159-160为上行五度模进,回到主调。161-164小节为前4小节装饰变奏,以十六分音符装饰。而后是两次分裂、模进,最后回到主调完满终止。 三、音乐特征 (一)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歌唱性是贯穿整个钢琴演奏过程的灵魂,是演奏者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一条主线。贝多芬常用“歌唱性”的表现方法来进行演奏。 此变奏曲是6/8拍,主调为G大调,属于自然属性,是被广泛应用的调式。该乐曲从G大调转到g小调,最后又回归到G大调,全曲基调抒情、明朗,给人以较为稳定之感。 乐曲连贯流畅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戏剧性。乐曲中抒情、悠扬的歌唱性、时而欢快时而哀伤的情感使得每个变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乐曲篇幅较小,但由于调式调性变化和转调之间的连接过渡自然,使旋律听起来连贯自如,曲风动听。加上作品变奏总体的歌唱性、织体的细腻,节奏音型紧凑,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歌剧中磨坊姑娘与磨工之间的爱恋,使该乐曲歌唱性风格表达更为形象。 该变奏曲主题为G大调,旋律柔和、连贯、十分流畅,左右以三连音的方式平稳进行,右手为主旋律,整段主题力度没有太大变化,情绪上略有起伏。而该变奏曲是根据歌剧“美丽的磨坊女”为线索而创作,开头叙述青年磨工刚踏上流 7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浪之旅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乐思生动形象、丰富深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主题内容更加深刻。 该变奏曲篇幅不大,短小而精湛,旋律优美、明快,从而广受欢迎。整首乐曲乐思一致,体现了该乐曲旋律连贯、统一的音乐特征。 乐段主题旋律上较为平稳,十分流畅;变奏一中随着主题旋律音强弱的交替出现,使其旋律音更加有动感,一气呵成;变奏二简化了主题旋律,非常开阔,使该乐段旋律更加简明;变奏三旋律诙谐、跳跃,富有戏剧性;变奏四转为g小调,旋律一改之前的轻快活泼略带几分忧伤,有种自言自语的感觉,犹如情感的表白,旋律悠长、忧郁,与前面的变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变奏五又回到主调,采用跳音方式使得旋律更加活泼流畅,其中以十六分音符八度旋律音符连奏,营造了一种起伏不定的气氛,陪衬烘托了主人公的情感作用,突出了与前一变奏的的联系;变奏六的旋律动感明确,音色更加明亮,尾声旋律连贯感情细腻,最终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整首作品旋律自然、悠扬。体现了人物鲜明的艺术形象与丰富的乐曲情感,突出了乐曲的歌唱性 (二)鲜明的节奏 此变奏曲为6/8,节奏性强,有助于变奏的发展;变奏过程出现装饰变奏、织体变奏使其旋律变化较大,从而使每个变奏都有新鲜感。 此变奏曲中节奏类型较多,节奏速度不同,弹奏的力度也不同,正是因为节奏不同的变化,使得乐曲更加细腻,节奏更加鲜明。 例如:在主题中节奏大多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倚音,节奏进行较为平缓连贯;在第一变奏中大多为十六分音符、音程与和弦,节奏较为紧凑,速度上较快,使得旋律整体发生变化;在第五变奏中有发展成三连音的节奏,较为平稳进行,与之前形成对比;在第六变奏中左右手开始出现十六分音符,主题音调分别在左右手交替出现,节奏开阔,变化也较多;因此在该变奏曲中,不同节奏的变化,使得节奏更加鲜明。 整首乐曲节奏明快工整、对比变化,出现多种姿态,富有表现力,调式调性的转变使得这首乐曲的表现性发声了巨大的变化。不同速度的演奏,存在着不同的效果,所以应把握好节奏的控制,而力度控制的差异也决定了演奏者在乐曲审美表现力上的差异。 8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在乐曲中不同变奏,节奏不同。在主题中节奏大多为三连音与切分,变奏二中大多为音阶琶音,变奏三中为六分音符和十八分音符的节奏,变奏六上下声部为十六分音符共同进行。因此在这些变奏中不同节奏型的变化与发展使整首乐曲的节奏更加丰富,也更加鲜明。 (三)丰富的情感 该变奏曲是根据歌剧“美丽的磨坊女”为线索而创作,因此在乐曲每个变奏中都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整首变奏时而明快、时而柔美、时而忧郁,叙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流浪途中被磨坊主雇佣为工人,他爱上了主人的女儿,但他的爱情与忠诚并没有得到姑娘的反应,爱情上的失望使青年在悲哀和苦闷中,想投入到清澈的小河中,到水底中去寻找最后的安慰。 《G大调六首变奏曲》创作于1795年,是贝多芬早期的音乐作品,该作品短小而精湛,但是却彰显了贝多芬独特的艺术天赋。 此变奏曲主题以述说的方式展开,生动的刻画了青年磨工刚踏上流浪之旅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而内在情节剧情紧凑的发展,感情的的变化,一层层推进为后面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突出了主题鲜明的人物情感性。 变奏中大小调的转换将磨工忧郁和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变奏极富有抒情性,戏剧性和叙事性,使得该乐曲每个变奏中都极具有情感性。 该乐曲中每个变奏中独特的变奏手法充分突出了该变奏曲情感的与众不同,短小而精湛的篇幅体现了贝多芬早期独特的创作思想,每个不同的变奏体现了不同的情感,从旋律、曲式、和声以及节奏节拍上都有其情感的独特性,更突出了古典主义时期变奏曲的音乐风格与特征,而贝多芬的这首《G大调六首变奏曲》在创作中基于传统,而又依据歌剧为背景的创作前提,使得该乐曲风格具有鲜明的情感性。 四、演奏技术分析 该作品对比强烈、情感丰富,曲风优美、抒情,是贝多芬广受欢迎的变奏曲之一。 该变奏曲演奏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9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演奏速度:要求手指弹奏声音干净,灵活跑动,弹奏时手指不可生硬;2.各变奏情感把握与衔接:要求理解乐曲背景的前提下,熟悉每个变奏所表达的情感、节奏力度、调式调性色彩,从而达到弹奏时各变奏情感的把握与衔接。 (一)演奏速度 主题从弱拍开始进入,速度较为平稳,弹奏时把速度控制好,右手每个音符把时值弹准确,左手伴速度配合右手音符,要自然融合在旋律里。 谱例8(变奏一) 在变奏一速度上明显开始加快,需要掌握好前后速度的一致性,在跑动中应注意音符时值的掌握,弹奏时右手大多为十六分音符快速弹奏,左手大多为音程,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在弹奏速度上不应急于求成,应在慢练的基础上,逐步提升速度。 变奏二仍是速度上较快,左右手十六分音符交替出现,弹奏时把速度弹均匀,手指需要灵活跑动,弹到点上。 变奏三与之前相比较为平缓、连贯,左右手大多为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出现,不可太快也不可过慢。 谱例9(变奏四) 变奏四开始转调,速度上可减慢一些,与之前的变奏一、变奏二的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明快转向了忧郁,右手声部弹奏时要突出,速度上不可太快,弹奏要均匀连贯。 变奏五又回到主调,速度开始加快,主题音调在左手,右手为伴奏,弹奏时 10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要注意节奏速度上的控制,要清楚地弹出,右手要灵巧,在练习这一变奏时要注意音符时值弹奏的准确性,在慢速练习的基础上,逐步加快。 变奏六是全曲的最后一段,也是全曲的高潮,篇幅较长,在弹奏速度要平稳,不可太慢,左右手大多为十六分音符交替出现,弹奏需要连贯,右手与左手在弹奏速度上相互配合,最后在弱声中结束,逐渐放慢,使人回味无穷。 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能真正用感情去弹奏,弹奏时一定要有整体感,要一气呵成;一定要弄清拍号、节奏音型、速度缓急,用心体会和感受节奏的律动,这样才能把这首乐曲表现得更加生动、完美。 (二)各变奏的情感把握与衔接 主题从弱拍开始进入,旋律抒情、歌唱,左手的旋律要注意歌唱性,对手指控制力要求较高。触键部分尽量用指尖前端,三连音的弹奏要有连贯性,倚音要自然融合在旋律中,不可生硬;左手伴奏要弱,柔和、连贯。第二小节注意指法的转换。 变奏一旋律流畅,有动感,节奏较为紧凑,使得旋律整体上发生变化,力度上强弱交替,在手指的跑动中注意音乐的起伏变化,弹奏时声音要有颗粒感控制指尖的力度。 变奏二旋律非常开阔,情绪抒展,右手连线虽短,但在弹奏时还是要注意长的气息,把句子弹出来,左手指法的正确运用才有助于跑动,并注意左手的音量不要盖过右手。 变奏三旋律诙谐、跳跃。跳音弹奏时应有弹性,不可重。就是标有“sf”处也是如此,“sf”处之应适当加强。左右手大多为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出现,弹奏时要注意左右手音符的连贯性,和弦音的弹奏声音发出要整齐,不然弹奏效果会发闷,导致音乐整体听觉效果下降。 变奏四中开始转调,旋律悠长、忧郁。是此变奏曲的中间部分,与前后各段形成鲜明对比。在弹奏时应注意力度的控制,各声部要清楚,上声部要突出。第5、6、17、18小节注意长的气息。 变奏五又回到G大调,旋律欢快、活泼,弹奏时主题音调在左手,右手要灵巧均匀,要清楚地弹出,要做到“音段,气不断”。 变奏六中音响较为丰富,旋律连贯、动感明确,音色更加明亮,主题音调分别在左右手出现,弹奏时应注意音量与音色的对比。两手的大指都应控制音量, 11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右手应把隐伏的旋律弹出来,为了加强旋律线的歌唱性触键应柔和。八度部分注意手腕放松,把连线弹出来,结尾弱声结束,力度上逐渐减弱,给人一意犹未尽之感。 在弹奏该曲目时手指应当稍微绷紧,并且把指关节力量落实到到指尖,弹到“点”上,每个变奏根据情感的不同变化要注意指尖触键的力度和声音的变化富于弹性,弹奏时声音要有饱满,连奏的地方需要平稳而柔缓,要随着音乐表现变化,不能忽视连线断开的地方,要保持声音抒情的歌唱性,使乐句更加连贯如歌。弹奏和弦时应该轻柔下键,控制指尖力度,使声音整齐发出。虽然属于变奏,但在气息上要求连贯,做到“音段,气不断”。 在弹奏时要注意放松手腕与手臂,手掌关节不能凹下去,把架子撑好,小指要有力,弹到“点”上。左手有许多伴奏音型,应贴在键盘上,均匀、准确、轻巧弹奏,一定要把好位置,找好规律,加强技巧与熟练性的练习。 刚开始练习时,手指触键的时候要尽量的抬高,但是在弹奏音阶时,手指不可以抬得过高,否则会影响弹奏速度。在弹奏和弦音时,应该注意手指的力度,弹奏声音要整齐,不然弹奏出来的效果会发闷,导致音乐整体听觉效果下降。弹奏时要把握好节奏有速度,并把乐曲每一个变奏中节奏的律动有情感的表达出来。 结语 《G大调六首变奏曲》是贝多芬早期作品,短小而精湛,但是却彰显了贝多芬独特的艺术天赋。该乐曲不管是从创作思维还是技巧上都突破了原有的规则,在曲式结构、音乐风格及审美特征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为古老的变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作曲家们变奏曲的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该乐曲的学习演奏与分析,使我了解到了贝多芬变奏曲与众不同的魅力风格,也使我意识到认识和学习贝多芬变奏曲的重要性。在国内音乐学界对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研究的文章不多,该乐曲虽然篇幅较小,但其抒情的歌唱性与流动性使该作品广受欢迎,因此希望该乐曲能受到更多的音乐学习者与研究者的重视与研究。 1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陈跃红:《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哲理分析》[J],《中国音乐学》,1998(4):30-55。 [2]龙本裕造、张新林:《贝多芬的独创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4):60-90。 [3]但昭义:《钢琴变奏曲选(上)》[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15-22。 [4]赖朝师:《钢琴变奏曲主题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2):107-200。 [5]赖朝师:《贝多芬22首钢琴变奏曲主题研究》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3):97-187。 [6]蔡宇:《古典主义时期变奏曲的发展》[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55-80。 2006( [7]朱迪:《钢琴变奏曲艺术(一)》[J],《钢琴艺术》,2010(4):1-22。 [8]朱迪:《变奏曲的艺术(三)--贝多芬的钢琴变奏曲:传统与创新》[J],《钢琴艺术》,2010(12):43-45。 [9]赵彩娟:《浅谈贝多芬的钢琴变奏曲》[J] ,《现代交际》,2011(2):59。 [10]赵彩娟:《贝多芬早期钢琴变奏曲--以作品65,70,73为例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1(6):5-29。 [11]王尚斌:《浅谈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精神》[J],《音乐时空》,2013(7):11-25。 [12]张景易:《贝多芬(G大调钢琴变奏曲)(Wo070)曲式分析》[J],《音乐大观》,2013(9):118-120。 [13]吴旭东:《浅谈钢琴弹奏中力的运用与情绪的控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4(3):45-88。 [14]付佳:《浅析如何理解贝多芬音乐风格》[J],《北方音乐》,2015(1):3-22。 [15]欧阳军:《贝多芬的故事》[J],《音乐生活》,2015(3):132-150。 13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论文形成之际,也表示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短暂而又充实的求学历程,心中感慨万分。在回味收获喜悦的同时,更要感谢培养和教育我多年的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首先感谢我的XX导师,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细心的教导与培育,使我不论在专业的学习上还是个人修养方面都受益匪浅,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谦和的为人深深地影响着我。本文是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写作直到最后的定稿,期间修改完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 同时,要感谢我们的指导员李岩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支持与鼓励。感谢钢琴专业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对论文开题提纲提出的宝贵意见。 最后,要特别感谢音乐学院党组织、各级领导、各位老师对我大学四年的培养与教育,使自己圆满的完成了学业。更要感谢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学业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14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5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6
本文档为【本科毕业论文-贝多芬《G大调六首变奏曲》音乐学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2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