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条约

古代条约

举报
开通vip

古代条约古代条约 1、《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 2、《布连斯奇条约》:1727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东段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肯定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中段以西起沙宾达巴哈、东至额尔古纳河(这段边界目前大部分为蒙俄边界)为界。 近代条约 1、“穿鼻草约”:1840年12月,琦善与英军开始谈判,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赔偿烟价,割让岛屿或增开口岸,交还定海。琦善同意赔烟价600万元,...

古代条约
古代条约 1、《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 2、《布连斯奇条约》:1727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东段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肯定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中段以西起沙宾达巴哈、东至额尔古纳河(这段边界目前大部分为蒙俄边界)为界。 近代条约 1、“穿鼻草约”:1840年12月,琦善与英军开始谈判,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赔偿烟价,割让岛屿或增开口岸,交还定海。琦善同意赔烟价600万元,但增开口岸只应在广州之外再增设一处,不准寄居,应先交还定海后签约。义律决定进一步施加压力,迫使琦善完全屈服,攻占大角、沙角炮台。1841年1月20日,义律在澳门发表了一份公告,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包括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随后,英国侵略军强占了中国领土香港。同时,义律与琦善又进行了包括割让香港在内的所谓“穿鼻草约”谈判。但琦善已自身难保,不敢再谈签约事,谈判停止。 2、《广州和约》:1841年,清政府对英宣战后, 并无真正抗战的决心。道光皇帝派往广州主持军事的奕山、杨芳等官僚昏庸无能,在对英作战中一触即溃。1841年5月2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规定清军六天内撤至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一周年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匡商馆损失30万元。 3、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南京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 《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人及所属家眷在上述五地寄居,同时准许英国派驻领事等官。这些通商口岸的开放,不是平等互利的,它们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据点。(二)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香港从此沦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英国在那里设官治理,把它进一步变成了侵略中国的重要基地。(三)中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分口年付清。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就是说,中国海关无权自行确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必须与英国共同认定。这项规定,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五)废除“公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4、《虎门条约》1843年7月22日,英国强迫清政府补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并在香港公布。10月8日,双方又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是这一条约的一部分。通过《虎门条约》,英国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特权:     (一)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处理。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使他们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二)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中国在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人一体均沾”。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三)居住及租地权。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房居住。后来,外国侵略者利用这项特权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并逐渐发展为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特别区域。     另外,《虎门条约》中还附有《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都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进出口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海关税则》的签订,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5、《望厦条约》1844年7月3日,清政府被迫派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美国享有除割地、赔款以外的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特权,同时还新增了以下几项重要的侵略权益:(一)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条约规定美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各国人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政府不得过问。(二)进一步加强协定关税权。条约规定“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三)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四)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 6、《黄埔条约》1844年10月24日,清政府派耆英在广州附近的黄埔与拉萼尼签订了《黄埔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法国也取得了中英、中美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在《黄埔条约》中,法国还强迫清政府增加了一条:“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职例严拘重惩。”这实际上是它迫使清政府放弃对天主教禁令的开始。至1846年,法国获得了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利。基督教随后也取得了同样的权利。从此,传教成为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进行政治、经疥、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 7、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年8月6日,在沙俄的强迫下,伊犁将军奕山代表清政府与沙俄代表签订。沙俄攫取了在新疆设立领事、领事裁判权、通商免税、建立贸易圈等种种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特权。      8、租界: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后来,租界制度逐渐推广到其他通商口岸。最初,中国政府对租界内行政、司法还保有干预权,后来外国侵略者逐渐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9、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俄使普提雅廷诱逼清政府首先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攫取了沿海通商、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并且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订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为沙俄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埋下伏笔。 10、中美《天律条约》,1858年6月奕 与列卫廉签订,美国攫取了许多特权。 11、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6月,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分别签字。主要内容有: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1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8年11月,桂良等在上海又同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按价值 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 《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3、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10月,奕诉与英、法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又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了。 14、1858年5月28日,穆拉维约夫强迫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此后只准中、俄两国船只往来,别国不得航行。 15、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14日,奕䜣被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规定:(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惟“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二)中俄西部未定边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及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南至浩罕边界为界”。(三)俄国取得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张家口、喀什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不仅把《瑷珲条约》规定划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而且又为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条约还为沙俄扩大对华商品输出和进一步侵略新疆、蒙古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沙俄还把条约签订前一年由它单方面绘制的边界地图,当作条约附图强加给中国,清政府拒绝签字。 16、中俄《勘分东界约记》1861年6月,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勘分东界约记》。这次勘界,实际上权勘分了兴凯湖以南的陆界,并没有勘分乌苏里江和黑 龙江的水界,只是在这张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画了一条红线,表示两国以这两条江为界,它既不表明也不可能表明边界线在江中的确切位置。在勘界和立界牌中,俄方力图多占中国领土。勘界立牌后,又不断蚕食我方土地,搬移界牌,肆行侵占。 17、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10月7日,俄国巴布科夫和清朝明谊签订勘界议定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山口(今俄境)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据此,沙俄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计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者。它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一系列的勘界条约,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中美续增条约》(亦称《蒲安臣条约》)1868年,清政府派蒲安臣率领“中国代表团”赴欧美访问。该团成员有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毅,并有英、法各一人参加。到达美国后,蒲安臣竟擅自代表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亦称《蒲安臣条约》),承认美国享有掠夺华工以及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学校的权利。 19、《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简称《崇约》)1879年10月2日,崇厚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简称《崇约》)。条约规定:中国偿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00万卢布(合白银280万两);割让霍尔果斯何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将喀什噶尔及塔尔巴哈台两处边界作有利于俄国的修改;俄商在中国蒙古地方及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增辟两条由陆路到天津、汉口的通商线路;俄国在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古城(今奇台)、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增设领事。清政府不予批准。 20、中俄《伊犁条约》(当时称为《改订条约》,亦称《圣彼得堡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当时称为《改订条约》,亦称《圣彼得堡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中国虽然收回伊犁地区,取消了在《崇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城和松花江航船到伯都纳等条款,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两岸原属中国领土划归俄国所有。规定俄商只能到嘉峪关,免去到西安、汉口通商;允许于嘉峪关、吐鲁番两地增设领事,派驻军队,购置土地。俄商在新疆各城贸易,改“均不纳税”为“暂不纳税”。条约规定斋桑湖迤东一带中俄边界“有不妥之处”,要两国派员“勘改”;所有尚未安设界牌的中俄各段边界都要派员“勘定,定设界牌”,为沙俄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制造了依据。条约还规定伊犁居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国籍者,均听其便”,为沙俄劫迁大量中国各族居民造成借口。赔款增至900万卢布(合白银500万两)。这个条约和《崇约》相比,在界务和商务方面,中国争回了一部分主权,但它仍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根据条约规定而签订的中俄《伊犁界约》等几个边界议定书,沙俄共割占了中国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东南和阿克赛河源等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收回伊犁后,于1884 年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进一步加紧对中国西部地区的侵略,甚至违约侵占中国的帕米尔地区。 21、《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在1884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五个勘界子约之一,俄国将边界向南推进到乌孜别里山口;又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把我国帕米尔分为三部分:“一直往南”走向线以东的部分仍属中国;而“转向西南”走向线的西北部分被圈进了俄国的版图;两条走向线之间的三角地带则成了“ 22、《台事专条》(即中日《北京专约》)1874年10月,清政府接受英、美、法等国站在袒护日本立场上的“调停”,被迫与日本订立,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中国“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日本利用《北京专约》,1879年,日本以武力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23、《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1876年9月13日,李鸿章在烟台与威妥玛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除了“抚恤”、“赔款”、“惩凶”、“道歉”之外,还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规定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以及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烟台条约》中的这些不平等条款,在许多方面扩大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规定的特权。 24、《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与英国先后签订了《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以及进口货物五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英国侵略势力伸进了西藏。 25、《西贡条约》1862年6月,法国强迫越南阮氏王朝签订了《西贡条约》,将南圻变为殖民地。 26、《顺化条约》1883年8月,法国逼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此后,法国便把矛头指向中国。中法矛盾日趋尖锐。 27、《中法简明条约》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海军军官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同意对于法国与越南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不加过问;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中国军队自北越撤回边界。条约的签订,表明了清政府对法国侵略的妥协屈服。 28、《巴黎停战协定》 慈禧太后乘胜求和,于1885年4月4日授权金登干和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议定双方停战,法国解除对台湾的封锁,双方派代表在天津或北京议订条约细目。 29、《中法新约》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于正式签订《中法新约》。条约规定中法两国派员会同勘定中国和越南北圻的边界,中国以后需要修建铁路时应向法国“商办”,并同意在云南、广西、广东三省的中越边界开埠通商。法国势力从此侵入我国云南、广西,进一步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30、《江华条约》 1876年,日本海陆军开赴朝鲜,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获得了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权和在朝鲜沿海自由航行等侵略特权,从此全面向朝鲜渗透,并与清政府激烈争夺对朝鲜的宗主权。 31、《仁川条约》1882年,日本胁迫朝鲜政府签订了《仁川条约》,获得了在汉城的驻兵权。 32、《中日天津会议专条》1885年4月日本伊藤博文与清政府订立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今后若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相互知照。这样,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在朝鲜的地位,获得了同中国对等的权利,朝鲜被置于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之下,从而为日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埋下伏笔。 33、《日英通商航海条约》 1894年7月16日,英国和日本签订,规定英国取消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并提高英货进口的关税税率。显然,这是英国对日本侵华的重大支持。 34、《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主要内容是:(一)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五)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中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     《马关条约》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接近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三倍。这种巨额的勒索,远远超过了中国财政的承受能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利权作抵押大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人。至于《马关条约》中准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厂的规定,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不算“合法”,现在却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先后享有这项新的特权。他们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增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得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的通商通航,又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全部都向帝国主义开放。列强扩大商品倾销,掠夺中国的原料,《马关条约》不仅使中国失去了富庶的宝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而且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日本帝国主义势力通过甲午战争迅速地膨胀起来。它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增加了资本的积累,继续发展军需工业和与此相关的工业,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了侵略中国和亚洲的道路。 35、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896年6月3日,李鸿章和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夫签订了中饿《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密约的主要内容有:(一)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夏相援助。(二)战争期间,中国所有的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三)中国允许俄国遁过黑龙江、吉林两省修造一条铁路以达海参崴。该路的修筑和经营,由中国交与华俄道胜银行承办,其详细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由中国驻俄公使与华俄道胜银行商订。(四)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     表面上看来,《中俄密约》是中、俄两国共同防御日本的军事同盟。实际上,俄国的目的是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把自己的势力伸入我国东北地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36、《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又强迫清政府于1896年9月8日与华俄道胜银行订立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设立了名为中、俄合办实由俄国独揽大权的所谓“中国东省铁路公司”,负责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俄国在铁路沿线享有派驻警察、开采煤矿和兴办其他工矿企业的权利,实际上把这些地区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37、《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界条约》,主要内容是:(一)清政府将胶州湾租给德国,租期99年,在租期内胶州湾完全由德国管辖。(二)清政府允许德国在山东境内修筑两条铁路,一系由胶州湾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地以达济南及山东边境,另一条由胶州湾经沂州、莱芜以达济南。铁路沿线两旁各30华里以内的矿产,德商有权开采。(三)在山东境内举办任何事业,如需用外人、外资和外国器材时,德国享有优先承办权。通过这一条约,德国在“租借”的名义下,强占了胶州湾,并把山东省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 38、《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27日俄国同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并于5月7日订立《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一)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与俄国,租期25年,在租期内旅顺口和大连湾完全由俄国管辖。(二)租借地以北设一“中立区”,该地区内的行政由中国官吏主持,但界内的铁路、矿山和其他工商利权等,都不得让与他国。(三)允许中东铁路公司修筑一条支线,把中东铁路和旅顺口、大连湾连接起来,支线所经地区的铁路利权不得让与他国。俄国强租旅大后的第二年,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这样,不仅辽东半岛完全落入俄国手中,东北全境也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39、《广州湾租界条约》1899年11月6日法国正式和清政府签订,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 40、《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6月9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至此,连同香港本岛、南九龙半岛和昂船洲,便是今天的香港。 41、《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7月1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取得了威海卫海湾连同刘公岛和威海卫沿岸十里宽的地段的租借权。 42、“门户开放”美国政府于1899年9月至11月由国务卿海约翰出面,分别向英、俄、德、日、意、法等国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通牒。“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是:(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二)各国对运往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货物,均由中国政府按照中国现行夫税率征税。(三)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各口岸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当他国使用自己所修或所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费。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对列强开放。 43、《俄法洋款合同》1895年7月,《俄法洋款合同》签字,又称《四厘借款合同》。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性大借款的开端。“俄法洋款”的总额为4亿法郎,折银9800余万两,由四家俄国银行和六家法国银行分摊贷给。折扣九四点一二五,年息四厘,以海关收入为担保,分36年还清。俄法集团通过这笔借款,得以插手中国的海关管理。中国海关在1896年增加了俄、法人员名额,因此发生了俄、法两国与英国争夺中国海关控制权的严重矛盾。 44、《英德洋款合同》1896年3月,签订,又称《英德借款详细章程》)签字,借款总额为1600万英镑,折银9700余万两,由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分摊贷给,九四扣,年息五厘,以海关收入为担保,分36年还清。借款合同还规定,借款偿还期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充任,从而使英国获得了控制中国海关行政36年的保证。 45、《续借英德洋款合同》1898年3月签订,(又称《英德续借款合同》)签字,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折银1.12亿余两,仍由汇丰、德华两银行贷给,八三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还清,以苏州、淞沪、九江、浙东等处货厘及宜昌、鄂岸盐厘为担保。通过这笔借款,英国又获得控制上述各地常关45年的保证,此外还取得了一些地区的厘金抵押权。 46、《东南互保章程》在英国的策动和盛宣怀的积极串通下,1900年6月26日,刘、张授权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等宣布参加“东南互保”。闽浙总督许应骙于7月14日同俄、英、美等六国驻福州领事签订了《福建互保协定》,规定福建地方当局要“在其权限内采取一切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保护外国驻福建官员、商人及教士之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如有不良分子散布侵害外国人的谣言”,须“认真予以逮捕及惩罚”。东南督抚的这些行动,表面上与清政府的“宣战”有抵触,实际上同它的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一贯方针是一致的。所以,清政府接到他们实行“东南互保”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时,认为意见”正复相同”,同意他们的做法。     “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并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他们之间的互相勾结,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帝国主义集中兵力镇压义和团。 47、《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11个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加上年息四厘,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二千万两。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赔款。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都受帝国主义控制。(二)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中国人民不准在这个区域内居住,帝国主义各国可以在这里驻兵。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三)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12个战略要地(黄村、廊坊、杨村、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山海关、秦皇岛、天津),准许各国派兵驻守。这样,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四)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违者皆斩”。地方管辖区内如发生此类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是帝国主义要清政府更加唯命是从,进一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五)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以办理今后对帝国主义的交涉。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48、《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2年4月订立的《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军在一年半内分三期撤出。 49、《朴次茅斯条约》 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其中规定:两国除铁路警备队外,同时撤退在中国东三省的军队: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日俄故争结束。 50、《拉萨条约》1904年9 月,英国侵略者强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主要内容是:开江孜、噶大克、亚东三地为商埠,赔偿英国兵费50万镑,自印度至江孜、拉萨的炮台和山寨一律拆除,把西藏交为英国独占的势力范围。西藏军民坚决抵制《拉萨条约》,清政府也不敢在条约上签字。 51、《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日俄战后,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清政府除承认日本继承沙俄从中国所攫取的长春以南的全部利权外,还同意增开凤凰城、辽阳、铁岭、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瑷珲、满洲里等16处为商埠,在营口、安东、沈阳等地划定日本租界,并给予改建和经营安奉铁路及采伐鸭绿江右岸森林等权益。 52、《通商航行条约》1902至1903年,英、美、日三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新的《通商航行条约》,为外国资本家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53、《优待条例》:为实现改制目的,袁世凯主张给清帝及皇室以特殊“优待”,并搞了个《优待条例》,规定: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暂居皇宫,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保护,等等。1912年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竟正式通过了《优待条例》。 54、善后大借款为了筹集反革命战争经费,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指派赵秉钩等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谈判,把交涉经年未定的2500万英镑的所谓善后大借款的合同签订下来。扣除折扣、到期的借款和赔款,袁世凯实际能拿到手的不过760万英镑,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利为6785万英镑。尽管条件如此苛刻,袁世凯为了发动反革命内战的需要,不交国会审议,悍然签订了大借款合同。 55、“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奉令向袁世凯递交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号四条,中国政府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第二号七条,要求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第三号两条,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第四号一条,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第五号七条,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与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产的优先权。袁世凯为了复辟称帝,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中仅把原来的第五号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 56、《蓝辛石井协定》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与日本外务相石井菊次郎在华盛顿签订,规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利益”,日本再次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给了日本独占中国的有利条件。 57、“西原借款”1916年10月,寺内正毅继任总理大臣,挂出“日华亲善”的招牌,改变了对华方针:表面上“尊重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对中国内政“不加干涉”,实际上变相谋求日本利益。寺内内阁任内二年间,日本对华各项借款总额达3.86亿日元。其中,1917年1月至1918年9月,西原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经手八笔借款,合计1.45亿日元。③这些借款,通常被称为“西原借款”。段祺瑞通过各项借款,把中国的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 58、《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定。通过中日军事协定,日本取得了在我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我国东北与蒙古的特权。军事协定签订后,日本立即将其策划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阴谋付诸实施,日军七八万人开进东北,把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到东三省北部,迅速代替了沙俄在东三省的侵略地位。 59、第三次《日俄密约》1912年7 月签订,把我国内蒙分为东西两部分,俄国“承认”日本在东部内蒙的“特权利益”,日本支持沙俄对西部内蒙和外蒙的侵略。 60、《满蒙藏之主权五事》1912年8月13日,中国政府于对英、俄、日三国发表了关于《满蒙藏之主权五事》的声明,指出满蒙各地皆为中国领土,凡有关满蒙各地之条约,未经中国政府承认,不得私订;满蒙各地之矿产,无论何人不得私自抵押;中国政府在满蒙各地有自由行动之主权,外人不得干预;各国不得以护侨为名向中国增派军队;现蒙藏地方少数王公贵族反对中国政府的行动是非法的,外人不得主使挑拨。 61、“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1912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当局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宣称“蒙古对中国的过去关系已经终止”,俄国政府“扶助蒙古的自治”,并为其编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不准汉人“移居蒙地”;俄人在蒙古享有特权,其他外国人不得享有超于俄人之权利;不经俄国政府允许,蒙古不得与“中国或别国立约”。以后,又签订了有关铁路、矿山、电讯等条约,沙俄在外蒙古取得了广泛的特权。 62、《中俄声明》1913年11月,袁世凯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声明》,追认了“俄蒙协约”及其附件,“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声明虽然载明“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的宗主权”,外蒙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却规定中国政府不能在外蒙设治、驻军、移民。在中俄互换的照会中,还规定以后“凡关于外蒙古的政治、土地交涉事谊,中国允许和俄国政府协商,外蒙古亦得参与其事”,实际上承认了沙俄对外蒙古的控制。 63、《中俄蒙协约》1915年6月,中俄蒙恰克图会议签订了《中俄蒙协约》。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的“宗主权”,哲布尊丹巴取消“大皇帝”称号及“共戴”年号,由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用中华民国年历,兼用蒙古干支纪年。北京政府承认外蒙的“自治”和沙俄在外蒙的各种特权。 64、《满洲里界约》 1911年12月,在齐齐哈尔签订了中俄《满洲里界约》,两国疆界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与俄国的边界,虽基本上按照旧约《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但沿着这条边界线,沙俄又侵占了我国1400平方公里的领土。 65、《中俄会订呼伦贝尔协约》1915年11月,北京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会订呼伦贝尔协约》,承认呼伦贝尔为“特别区域”;规定非经俄国准许,中国军队不得进入该区;将来中国“敷设铁路,尽先与俄国借款”;承认沙俄与伪组织所签订的各项“合同”。 66、“西姆拉条约”1914年7月3日,英国勾结西藏地方“代表”私行签订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主要内容有:“承认外藏自治”,其“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西藏中央政府”在“内藏”“仍保留其已有之权”,中国不得驻兵藏境;“中国政府与西藏有争议时,由印度政府判决之”。中国政府拒绝接受和签字,并正式声明,凡英国同西藏地方当局本日或他日签订的条约或类似的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予承认。 67、“蒙藏条约”1913年,德尔智又以达赖“代表”身份赴库伦谈判,签订了以“西藏达赖喇嘛承认蒙古之自治权,蒙古政府承认西藏之自治与宗教领袖达赖喇嘛之独立”为主要内容的“蒙藏条约”。这一条约明显地暴露出沙俄妄图向西藏渗透的阴谋,甚至达赖集团也未承认。 《完》
本文档为【古代条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