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

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

举报
开通vip

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大女战神 1.中华民族第一个女战神: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所以说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创造了我们,又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淮南子》记载: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相传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

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
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大女战神 1.中华民族第一个女战神: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所以说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创造了我们,又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淮南子》记载: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相传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 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先打败了共工,又想办法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了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爲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所以说女娲是保佑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女战神。 2.中华民族第二个女战神:斗母星君: 又稱為斗母元君、斗姥元君、斗姆元君。其身形十分奇 特:四头三眼,六臂分持不同的法、兵器,以示廣大的神通。傳說斗母星君是混沌未開前的一股太虛無形陰氣,與一股太虛無形陽氣,即元始天王相結合後,誕育了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等九皇星[北斗星位於北方,傳說北斗九星七現二隱,代表人的一身九竅,七現在臉部,即雙眼、雙耳、兩鼻孔和一口,二隱則指尿道和肛門。人死,則九竅不暢,故而俗話說「北斗註死」]。斗母星君居大梵天宮,綜日月星辰,可說是斗極之母。因为斗母元君:“手执日月轮,惊陀二仙,钦崇广施,法力妙无穷,众生沐恩隆,鬼神失色,灾障潜消,保国家,佑民生,大智光中,„„”所以说斗母天尊,是保护民生的战神。 3.中华民族第三个女战神:九天玄女 又称“玄女”、“元女”,根据《诗经?商颂?玄鸟》的记载,它最先的形象是商人的始祖玄鸟,之后的《史记?殷本纪》中提到殷商的祖先是由其母吞食玄鸟蛋而出生,更理性的解释了商人崇拜玄鸟图腾的原因。宋《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完善女神传说,称她于黄帝与蚩尤大战受困时,受老师圣母元君派遣,下降黄帝之侧以行帮助,终于使黄帝击败蚩尤,玄女有功于社稷,便被尊奉为女神。后世因玄女辖制“中天、羡天、从天、昊天、苍天、廓天、咸天、上天、成天”九天,故称她“九天玄女”,女神在得到道教吸收接受专奉后崇拜甚广,宋以后多次出现在古典神怪小说中,著名的有《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女仙外史》,《薛仁贵征东》等等。但目前民间供奉九天玄女最专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女神本身拥有的兵法智慧,而多是祈求送子护生。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将数不胜数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 1.中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 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不仅善战,还掌管着祭祀与占卜的权力,连武丁都怕她三分。妇好此后,中国军中女将层出不穷。 1936年6月,人们在河南安阳商朝遗下的17000多块龟骨中,发现有200多块用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叫“妇好”的女 人的事迹。这一万多块龟板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在武丁一朝中,有个挥之不去的人物,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多次出现,她叫“妇好”。 人们开始破解这些甲骨文的秘密。有一条卜辞记载,“妇好先共人于庞”。它的含义是,在战争前,妇好先在一个叫做庞的地方征兵。“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这条卜辞中说,妇好领了3000兵马加入了国王万人的军队,一起去征伐远方的国家。这是甲骨文中的最大一次战争,战斗的一方商帝国动用了上万人的军队。这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2.3.西汉末年,先后出现了两个山东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迟昭平。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 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 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4.北朝,有众所周知的花木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 (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 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5.宋朝的穆桂英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 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曾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成为杨家将之一员。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亦有人认为杨宗保和穆氏真有其人,由年龄推断《宋史》记载有误。 穆桂英的主要功绩: 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6.隋朝初年,有排除障碍带领所辖八州归附隋朝的冼夫人。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 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 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7.在唐代,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组建一支部队,号称“娘子军”,为创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支部队军纪严明,作战英勇,得到了广泛拥护。今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就是因平阳公主的驻军而命名的。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 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南北朝在隋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 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有子柴哲威、柴令武~柴令武后娶唐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为妻。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 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 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再交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因为李渊当时虽然拿下了长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稳定长安后~李渊立刻掉头对付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曾参与。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有人说~李世民转战西北扫荡隋朝残余势力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首领~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们北联突厥~ 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平阳公主是以军礼下葬的。谥曰昭。 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8.宋朝,有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财物北归,梁红玉指挥宋军,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轻易越过长江南侵。她的名气,毫不逊于她的丈夫韩世忠。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 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9.前秦符登妻毛氏 符登妻毛氏,符登系前秦主符坚族孙,符坚死后,率前秦残余军队与姚苌继续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十。符登》 10.晋朝荀灌 晋平南将军、襄阳太守,都督江北诸军事,曹操重要谋士荀彧之后荀崧女荀灌,她自幼好骑射,在宛城被数万胡骑围困时,以十三岁稚龄,率十余死士突破重围,请来援军,解宛城围。(见《晋书。列女传》) 荀灌(303-,),西晋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 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 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 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中,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 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11. 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妓女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妓女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靠卖身为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难有妓女会得到后人的尊重~但也有极为罕见的特例~妓女照样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梁红玉的家世不详。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由于韩世忠在宋史中被称为南宋‚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只称其为‚梁氏‛而不提她的名字。梁红玉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还有纪念她的祠堂。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 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韩蕲王即韩世忠。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清乾隆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中国古代历来有官娼和私娼。官娼就是官家开办的妓院。也就是由国家管理~专门为政府官员和军人服务的官办‚三陪‛女郎。关于梁红玉的风尘出身~最流行的说法是:梁红玉生于北宋末年~因为姊妹较多~家境贫困。时淮安境内水田纵横~盛产蒲草~梁红玉少年时便和家人一起~编织蒲包卖钱度日。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楚州兵荒马乱~梁红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难民流徙京口~并沦落为娼家之女~做了‚营妓‛~也就是说军中艺人~以舞剑弹唱为生。做‚营妓‛的梁红玉~是否为‚娼‛~是否卖身~现在已无从考证了。 梁红玉与韩世忠相遇的过程颇有戏剧性。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宋史》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辛兴宗领兵截峒 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宋史〃韩世忠传》)相貌堂堂~英勇伟岸的韩世忠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欣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当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军汉配营妓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1129年~当时的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将在杭州的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并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但是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不顾儿子安危~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韩世忠平叛成功后~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这也是历史上~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 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但遭到各地汉人的反抗。无奈之下~金军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此时~担任浙西制臵使的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8000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10万金军。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两人经过周密部署~随即埋伏人马。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这一战打得金军溃不成军~但韩世忠没听梁红玉乘胜进击~逼敌就范的意见~麻痹大意~使得金军没有被全歼~而是突围而去。 战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后被封为咸安郡王~但是兵权却越来越小。为 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梁红玉则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她的儿子韩彦直也是一代名臣。 )韩世忠逝世。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 12.明朝,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是列入国家编制的“正牌”女将军。她自幼随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也曾亲率三千“白杆兵”北上镇守山海关。 清兵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战功卓着,累功至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据说,崇祯皇帝还写诗夸赞她:“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 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 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秦良玉是明末驰名巴蜀的巾帼英雄~执戈马上~纵横驰骋~一时声闻遐迩。《明史》将她入传~其述颇有传奇色彩:‚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远所惮。‛ 秦良玉乃四川忠州人(忠州出过战国时巴国‚断头将军‛巴蔓子和三国时不肯投降的老将严颜~此地忠义衍成风气~故名‚忠州‛)~自幼与兄弟比肩习武~兼读兵法。20岁之前即精于骑射。且胆智过人~又擅词翰~以娴雅仪度与善武知兵名于时~当时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极敬慕她~在秦良玉20岁时~两人结为伉俪。明末外警频频~为卫护桑梓~夫妻训练家乡子弟为戎旅~以备保家卫国之用。所部称‚白杆兵‛~士卒皆以白木为矛杆~柄设钩~尾结环。川蜀多山~军伍攀岩越壁~以矛上钩、环相衔~ 故而行军疾速~往往出其不意~百战不殆~威名远播。 不幸马千乘后被宦官诬陷~死于狱中~后秦良玉‚代领其职‛。时值女真崛起~屡兴边衅。明万历四十七年女真兴兵侵掠辽东~明军惨败~‚京师大震‛。朝廷急调劲旅~秦良玉奉诏督师北上~与清兵大战。此役中秦良玉之兄秦邦屏战死沙场~其弟秦民屏、爱子马祥麟皆受重伤~所部子弟兵殉国者极多。京师解危后~秦良玉便率部返回家乡。 崇祯三年~清兵入关~北京再次告警。崇祯急诏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日夜兼程北上~马未解鞍~立即与清兵激战~先后会同友军收复滦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由于秦良玉抗击外虏有功~崇祯皇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她‚三品服色‛及彩缎、羊、酒等物~还亲自写诗四首赐赠~以示褒彰。这即所谓‚平台赐诗‛的‚旷典‛。诗云:‚学就西川八陈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其二:‚蜀锦战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其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得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其四:‚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诗未必皆佳句~亦不免夸张~因为那时秦良玉已是半老之妇了~但于秦良玉飒爽英姿之描绘却也不无生动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秦良玉不仅名震巴蜀~也遗誉京华。她在保卫北京之役后~曾驻军于北京城内。因描绘却也不无生动之而留下了 一些遗迹。一些野史笔记如《藤阴杂记》、《宸垣识略》、《燕京访古录》等皆有记载~并说她勤王之后‚驻兵于宣武门外四川营。其遗址~川人乃筑会馆以祀之‛。 四川营现为北京胡同名~今位于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路北。胡同内有四川会馆~祠堂内中央原有一木龛~悬秦良玉戎装画像~牌位书‚明太保秦良玉之位‛。龛前还有楹联曰:‚出胜国垂三百年~在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客。起英魂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重哭海天涯。‛门外有横匾书曰:‚蜀女界伟人秦良玉驻兵遗址‛十二字。 13.明末姽婳将军林四娘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姽婳将军林四娘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人大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象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庶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祐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王朱常庶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 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衡王从林四娘身上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象将军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 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象模象样,衡王十分开心。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份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屈求全。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碎~于是个个磨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猝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城门开启处,城 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儿们~”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没料到这群浑身脂粉气的小娘儿们竟如此干练,一定是训练有素。贼军将领不得不谨慎起来,挥舞着黄旗,调遣兵马向娘子军压过来。贼兵毕竟人多势众又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阵猛烈的对阵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最后只剩下个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双长剑在手,左砍右挡,已砍倒了十几个贼兵。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林四娘双眼喷火,越战越勇,杀得贼兵不敢近身,几十个人把她的战马团团围住。贼将王自用见只剩下一个女将,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声劝降,喊道:“女壮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条生路~”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拔马又冲向敌群,横扫直荡,杀倒了一大片敌兵,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身于敌刀之下。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打跑了贼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娘子军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衡王抚尸悲 哭不已,后以盛礼葬在了王府后花园中。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14.唐赛儿,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 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唐赛儿(1399,?)~女~卒年不详~明代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西关,今滨州市蒲城乡,人。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分兵攻打宫州~日照、诸城、寿光、安丘、郎墨等州县~‚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朝廷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 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 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 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15.让倭寇闻风丧胆的瓦氏夫人 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出生于广西归顺州(今靖西县)土官之家,壮族。她从小攻读诗书,爱练武术,精通拳术,善于舞剑,懂兵法,有谋略,体强力壮,10余公斤的长矛在手轻如棍条。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她聪敏伶俐,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助人为乐,长大后嫁与广西田州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瓦氏”。 岑猛因起兵反明而被两广都御史姚嫫打败,逃至归顺州,被知州岑璋(岑花之父)所杀。岑猛之子邦彦也因岑猛 起兵反明而战死,留下年幼的孙儿岑芝。 年仅30岁的瓦氏夫人,一要亲自管理州事;一要精心抚育岑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岑芝出征海南,不幸战死,瓦氏又要精心抚育年幼的曾孙大寿和大禄。瓦氏处理州事,有条不紊,州内之事,“躬为规划,内外凛然”。她深明大义,招集流亡人口,发展农业生产,重视教育,安定社会秩序,各方面均有所成就,赢得了族人的爱戴和拥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古代称日本)寇侵犯我国江浙沿海地区,海滨数千里同时告急。明朝廷令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各路兵马前往江浙抗倭。张经曾总督两广军事,深知广西俍兵(壮族土官兵)勇敢善战,于是决定征调田州等地俍兵出征。 瓦氏以其曾孙大禄等年幼不能胜任军职,请求督府允许她亲自带兵出征,张经素知瓦氏精通武术,机智而有胆略,便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 瓦氏夫人怀着与敌决战,保国卫民的决心,率田州、南丹州、归顺州、东兰州和那地州等地俍兵总共6852人,战马450匹(主要是当地的德保矮马),此外,瓦氏夫人带有随从女兵40余名,勇将24名。为了训练士兵的同步配合瓦夫人就叫3人同穿板鞋长期训练终于练成了小鸳鸯阵的合击杀敌的战阵。 瓦氏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十月中旬左右离开田州 东下,先到广西梧州集体中后,从梧州出发,经广东、江西、安微和江苏等地,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初一到达苏州,并在城外枫桥扎营。 三月五日,瓦氏被派往松江,三月十二日到达江浙海防第一门户金山卫驻防,成为各路客军中首先到达抗倭前线的部队。瓦氏夫人率领的广西俍兵隶属总兵俞大猷指挥。她到江浙抗倭,在东起上海县,西至嘉兴府,南自金山卫,北至姑苏城的广阔战场上,参加了大小战斗10余次。其中比较着名的战斗是: 金山、金山卫之战。金山与金山卫比邻,金山卫南临大海,当年倭寇主要从这里登陆,进犯浙江、江苏一带,是御倭的一个主要战场。从这一仗起,瓦氏夫人的勇猛始为倭寇所畏服。明人谢肇制对瓦氏夫人赞扬说:“国朝土官妻瓦氏者,勇鸷善战。嘉靖末年倭患,常调其兵入援浙直(江苏),戎装介驷,舞戟如飞,倭寇畏之。” 漕泾镇之战。漕泾镇位于金山以东,属松江府华亭县所辖。这里南临大海,西为金山,东为倭寇老巢柘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受赵文华的派遗,瓦氏夫人率俍兵约1000人自金山逼近柘林,在漕泾镇遭敌伏击,伤亡很重。瓦氏手下的钟富、黄维等14位名将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瓦氏极为悲愤。 正值危急关头,她奋不顾身,披发舞刀,往来冲杀,浴 血奋战,终于杀出一条出路,胜利突围。这次战役的情况,在《明世宗实录》中有记载说:“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工部侍郎赵文华至松江祭海神。„„文华因谓俍兵果可用,厚犒之,激使进剿。至漕泾遇倭寇数百人,与战不胜。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俱死,兵众失亡甚众。”这一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主要是由于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赵文华强令进兵造成的恶果。 王江泾之战。王江泾位于嘉兴以北13.5公里,王江泾水路北通苏州、松江、常州,南达杭州、宁波、金山、绍兴、温州,是苏杭地区着名的丝绸之乡。嘉靖三十年(1551年)以后倭寇多次进犯王江泾,烧杀掳掠。嘉靖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总督张经亲自部署,指挥各路大军,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王江泾之战,取得了抗倭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 这次战斗的情况,《明通鉴》卷六一记载说:“时,柘林倭纠新倭四千余人突犯嘉兴,经遣参将卢镗俍、土等兵,水陆击之。„„贼回王江泾。永顺兵攻其前,参将汤克宽31舟师由中路蹴之,贼遂大败,斩首一千九百余级。”《金山倭变小志》载:“十九日,贼分兵二万余人突出金山独山,往嘉兴,俞大猷率瓦氏尾击。„„总督乃会同浙抚胡宗宪,追贼至王江泾。”进犯王江泾之敌在各路军的追堵合围下,最后在王江泾镇以南1.5公里的杜家村倭墩浜屯被歼,其尸体全部埋于此地,故倭墩浜又名“平倭墩”。 同时,在王江泾镇一个小山包上,竖起一块“大捷碑”,小山包取名“大捷山”,现在“大捷碑”、“大捷山”已不复存在,惟有“平倭墩”尚留有0.66米高的小土堆,据说这就是当年侵略者的葬身之地。王江泾之捷具有深远的意义。当时的边疆大使胡宗宪曾说:“自王江泾捷后,我兵始有生气”;“嘉兴、杭人始安枕;军民主客始知贼犹人也,非真若鬼神、雷电、虎豹然,不可向迩,浸人斗志;贼自是稍顾忌,逆气狂谋渐以亏肭,始可诱而图矣”。瓦氏夫人率领的壮族子弟兵参加了这一极富历史意义的战斗,并在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瓦氏夫人还参加了柘林之战,盛墩之战,嘉善、双溪桥之战,松江之战,昆山这战,陆泾坝之战,漕河泾之战等。在战斗中,瓦氏夫人使用双剑杀敌,神速如闪电,锐不可当,致使倭寇疲于奔命,死伤累累,倭寇闻风丧胆。俍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鼓舞着人民的斗志。“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明代江苏人吴殳为赞颂她的英勇和剑术的高超,曾写下《双刀歌》: 岛夷缘海作三窟~千万官军皆露骨。 石柱瓦氏女将军~数千战士授吴越。 纪律可比戚重熙~勇气虚江同奋发。 女将军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园月。 麾下健儿二十四~雁翎五十齐翁忽。 岛夷杀尽江海清~南纪至今推战伐。 天都侠少项元池~刀法女将手授之。 乙亥春杪遇湖上~霜髯伟干殊恢奇。 谓予长矛疏远利~彼已慎密须短器。 绥翠堂中说秘传~翔凤六月生双臂。 这首《双刀歌》是对瓦氏夫人骁勇善战的生动写照。在抗倭战争中,由于她英勇杀敌,战功卓着,曾得到嘉靖皇帝的奖赏。《明史》记载云:“(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妇瓦氏以俍兵应调至苏州剿倭,隶于总兵俞大猷麾下。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初瓦氏夫人终于率俍兵广西俍兵回师田州,不久病死,终年59岁,葬于今田阳县田州镇隆平村那豆屯东北面的岑氏墓地,占地面积860.2平方米,墓前有华表、石狗、石狮及墓碑,墓碑上刻有“明赐淑人岑门瓦氏之墓”。 瓦夫人率俍兵抗倭,驰骋千里,历时半载,时间虽不长,但战功卓着,充分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抵御外敌入侵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她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出身的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其抗倭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 16.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谢庄女子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传诵一时的英雄。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 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 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有两位蒙古女王公——西旗的奇仲芳和东旗的巴云英,都曾率领数百蒙古亲兵,开展抗日游击战,并受到了宋美龄的称赞。 蓬蓬乱世,名垂青史的中国女将,数不胜数。同样是巾帼女豪的秋瑾在诗中写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 上鸣!‛ 非常时期,女兵必出现在战场 在我国~有关女兵的最早记载~当属《尚书》。据载~早在周时~我国就有了‚娘子军‛。她们当时从事的一般都是后勤方面的工作——‚采集果实以佐军食~且缝纫之事亦令为之。战国时期的女兵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防守城池。《墨子〃备穴》记载:‚诸作备穴~五十人~男女各半。‛这里的五十人是一个单位~用来说明男女兵的比例~并不是说守城士兵仅五十人。 史料记载,古代中国既有女兵,也有女兵部队。战国初期,《墨子》载:“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诸男、女有守于城上者,什六弩、四兵。”可见,烽烟四起的战国,女兵的比例可不小。 女兵的另一项工作是运输锱重粮秣,即军需物资。这种制度从战国一直沿袭到秦代。秦代的徭役十分繁重,修筑骊 山墓、阿房宫、长城等,动用人口均达五十万以上,再加上对百越的战争,延续了七八年之久,动用了几十万的兵力。这就需要大规模征集妇女参军,以便让她们长年累月在深山密林中转运军需物资。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导致很多人在服兵役中死去。《汉书?伍被传》中记载:“丁男披甲,丁女传输,行者不还,往者莫返。” 在我国古代,不仅一般平民百姓家的女子要服兵役,就连一些达官贵人家的闺秀也要编入军中当兵。《史记?田单传》中就记载了田单让自己的妻女也参军的故事:“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建筑用具),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古代还有“女侦察兵”。《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乃库出女子二千入阳城东门。”窥探敌情竟然使用二千多女兵侦察队,其阵容不可谓不大。 顾颉刚在《女子当兵和服徭役》中说:“一部《左传》中记事不少,而绝未有壮女当兵之痕迹。”但他认为:“殆战国时屡发大规模之战争,丁男不足则以丁女继之„„必至全国动员而后已。”非常时期,女兵必出现在战场上。 汉朝初期,也有女兵,《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城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古代匈奴的妇女都是女战士。《资治通鉴》中记载,公元前36年汉朝军队讨伐西域的郅支单于,把匈奴军困于郅 支城内,匈奴军誓死抗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战情危机之时,匈奴女人也上战场。 太平军中的女兵部队有10万之众。湘军情报汇编《贼情汇纂》中称“贼素有女军”,并详细罗列了太平军女军的编制。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女兵编为40个军,一个军约有2500人。仅在天王府里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仅在危急时刻保护过天王的性命,最后也陪太平天国同归于尽。 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将领左宝贵战死,《点石斋画报》报道,其夫人发誓为夫君报仇,把金银首饰都捐献出来,招募士兵,组成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据说都是巾帼女性,“别称一军”,从甘肃开到北京,请求赴抗日前线。 当时媒体发出感叹:“若左夫人者,亦女中之奇杰欤。”但也有文字爆料,说左夫人招募的士兵都是陕西、甘肃两省之人,他们“多系耳戴铜环,衣服捆边,与女装差近”,说左夫人所带的其实绝大多数是男兵,但她的部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女兵。 那么,中国古代的女兵在军中通常做些什么?军中怎么管理女兵? 《墨子》载:“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战国时期的女兵,主要干的是挖战壕洞穴、守卫城池、挖土拆 房等等辅助工作。 太平军的女兵部队所从事的通常是军需生产,以及修理工事、搬运粮草、舂米、搓麻绳、埋死尸等工作。清朝人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记载, 1853年-1854年间,太平军进攻清军江南大营时,让女军派人挑着装满糠的大箩筐远远跟着。 一旦得手,太平军乘胜追击,女军就用糠填埋废弃营地的壕沟,而后用箩筐把战利品挑回去。定都天京后,时而也有广西籍太平军女军官出战,曾国藩对于这些“大脚蛮婆”深为忌惮。 “战争已加速了中国妇女的抬头与解放。”抗战期间,除了部队中的女军人之外,中国普通妇女的表现也极其出色。 1938年5月国民政府在牯岭召开全国妇女会议,设立妇女指导委员会,领导全国妇女的战时工作,组织妇女参加战地慰问团、担架队、游击队等组织,帮助破坏敌后的公路,切断交通,一起消灭侵略者。 战时长达240英里的川甘公路的修建,其中就有几千甘肃妇女的贡献,甘新公路的修建,也有当地妇女的贡献,当时所使用的工具都是极其简陋的铲锄和刀斧。妇女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设立了九个办事组为抗战服务,其制度之完备,不啻于一个规模庞大的“女兵阵营”。 中国古代要求女兵与男兵分开管理,禁止男、女兵相接触,所谓“慎使三军无相过”,男兵女兵混杂一起,会影响战斗力,这无疑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密切相关。 概而言之,我国传统思维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只有非常时期,女性才会出现在战场,战场上的中国女性博得了一个亮丽名字叫“巾帼英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女兵部队越来越受到政治家、军事家们的重视。
本文档为【我国古代史上19位女战神女将军 古代战场不让须眉的女兵们 组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8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