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举报
开通vip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胡春媛 (江苏教育学院 运河分院,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长篇小说《只爱陌生人》,讲述了一个美的疯狂迷恋者为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情欲而将美的对象摧残致死的故事,这部小说与德国20世纪伟大作家托马斯?曼创作的著名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有着许多紧密的关联,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美的极致所带来的死亡的故事,但是美的追求者对美的不同态度却让故事的结局大不相同。 关...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 胡春媛 (江苏教育学院 运河分院,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长篇小说《只爱陌生人》,讲述了一个美的疯狂迷恋者为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情欲而将美的对象摧残致死的故事,这部小说与德国20世纪伟大作家托马斯?曼创作的著名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有着许多紧密的关联,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美的极致所带来的死亡的故事,但是美的追求者对美的不同态度却让故事的结局大不相同。 关键词:美;迷恋;陌生人;慰藉;死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12-0126-02 《只爱陌生人》是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48— )创作的一部写作技巧高超娴熟、叙事方法客观理性的长篇小说,被评论界誉为一部“小型杰作”。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多与“人性阴暗面”、“伦理禁忌区”和“题材敏感带”联系紧密,这部小说也概莫能外。小说讲述了美的追求者为了日益膨胀的情欲而将美的对象摧残致死的故事。这部小说和许多经典文本有着高度的互文性或相关性,而其中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德国20世纪伟大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创作的著名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死于威尼斯》这部小说讲述了美的追求者对美的无限崇拜、最后为美而甘愿殒命的故事。 一、对纤弱娇柔之美的迷恋和追求 在《只爱陌生人》这部小说里,作者多次借文中人物提到科林的女性般的纤柔之美:“他的头发纤细得很不自然,像是婴儿的,纯然黑色,打着卷儿披散在他纤瘦、女性般的脖颈上。”?同时,玛丽在罗伯特家里看到科林穿上精致的女式睡衣之后,赞叹说“你看起来就像尊神一样”,“你看起来别提多可爱了”,“你不知道穿上这个你看起来有多棒。”?而科林在和情人玛丽以及其他人交往时,显出一种类似女性的忸怩、羞涩和犹豫。例如,与玛丽在阳台上消磨时光,反复梳洗打扮,迷路时和玛丽一样“唧唧歪歪”,对罗伯特的过分亲昵不敢公开拒绝、半推半就,到后来对罗伯特的试探性挑衅只是怒目而视却不还手,最后被罗伯特和卡罗琳控制谋杀。 在与玛丽和科林交谈时,罗伯特不止一次地情不自禁地抓住科林的胳膊,与他进行肢体接触,并且对他进行试探性的身体侵犯。而卡罗琳则提出把照片张贴在卧室日夜欣赏尽收眼底,编制各种计划。后来罗伯特“如有神助”地把科林和玛丽带回家去时,卡罗琳跑到两人睡觉的卧室欣赏科林的裸体长达半个小时,最后在谋杀科林之前把自己的献鲜抹到科林的嘴上,到最后和罗伯特的性欲得以宣泄而狂喜。这些都表明卡罗琳和罗伯特这对性变态、心理畸形的夫妇对科林的纤柔漂亮外表的垂涎三尺,他们为了追求这种令自己神魂颠倒、欲罢不能的美时无所不用其极、手段令人发指,他们变态的心理使他们对这种美的迷恋到了疯狂的地步。 《死于威尼斯》这部作品的美的追求者古斯塔夫?阿申巴赫也同样显示了对阴柔纤弱之美的渴望和痴迷。阿申巴赫在海边旅馆初见塔齐乌时便被小伙子的漂亮所打动:“他脸色白净,神态悠闲自如,蜂蜜色的一头卷发,加上那个下端略微下垂的鼻子,那张好看的小嘴巴,构成了一张可爱的,有着天使般纯洁表情的脸,不由得令人想起了希腊艺术鼎盛时期的雕塑珍品。他的那俊美的外貌,使他具有无与伦比的诱人魅力,致使阿申巴赫觉得自己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雕塑作品中,都没有见过这样完美无缺,白璧无瑕的稀世杰作。”?在每天偷窥塔齐乌的过程中,阿申巴赫不断在心中由衷发出赞叹:“简直太漂亮了~”在阿申巴赫眼中,塔齐乌就是降临人间的天使。同时,阿申巴赫也有点窃喜地发现小男孩脸色的苍白和身材的纤细,甚至很满足地想到了“他很可能活不到老年”。 塔齐乌拥有一种孩童般的纯洁和光彩夺目的俊美,这种美仿佛不属于人间,阿申巴赫心中多次用“天使”“天神”来赞美他,说明这种美的脆弱和虚幻。塔齐乌的惊世骇俗的美彻底击垮了阿申巴赫这位一直以来有着完美的自制能力的古典主义文学大师的心理防线,他的美貌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炙烤着这位老者饥渴的心,并让阿申巴赫在肉欲不能得到满足时只能丧失颜面地偷窥和尾随美的对象,最后在瘴气弥漫的威尼斯心力交瘁地死去。 二、来自陌生人的慰藉 《只爱陌生人》中出现了4个人物、两对男女。这两对男女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了久违的快感,感受到了莫大的慰藉。同性恋者罗伯特和深受其折磨而又从中得到满足的妻子卡罗琳,同时迷恋上了漂亮的游客科林,他们共同欣赏科林的照片,共同制定周密计划,共同找到了激情宣泄的缺口和目标,最后又在迷倒玛丽、让其做个旁观者的情况下一起对科林进行猥亵杀害。卡罗琳形容见到科林的第一张照片“永志不忘”,并且向玛丽诉说在卧室欣赏科林的照片时感到和自己丈夫罗伯特“重新又越来越亲近了”。在作品的最后一章里,这对一直沉溺在施虐和受虐快感的夫妻像猛兽扑食猎物那样张开血盆大口把自动送上口的科林贪婪地吞噬掉。 而另一对男女科林和玛丽,是情人关系,两人表面亲热,却内心日益疏离。两人每天在阳台交换梦境其实暗示了两人的同床异梦、貌合神离。他们甚至连做爱也失去了激情,成了一种例行公事。在酒吧里,科林和玛丽从最初的提防拘谨到后来的面对陌生人的彻底放松和失去警戒之心。在见到了卡罗琳随后的4天里,科林和玛丽又重新感受到了“那种巨大的、铺天盖地的快乐,那种尖锐的、几乎是痛苦的兴奋”,他们又找到了久违的激情。这一切与两人从陌生人那里的取得的刺激和新奇感有直接的关系,在神秘的陌生人罗伯特和卡罗琳身上他们产生了无尽的猜疑和遐想,而这一切又造成了两人的亲密和相依相偎。而在结尾,科林和玛丽已经觉察到了潜在的危险和恐怖,却在经过罗伯特的住处时鬼使神差地自动跳进危机四伏的陷阱,这不能不说是对陌生人隐私的窥探心理和冒险寻求刺激感所致。 《只爱陌生人》中,阿申巴赫对偶然发现的美少年塔齐乌一直是远远地观望或者是偷偷跟踪,他一直没有勇气缩小两人的距离,所以塔齐乌和阿申巴赫从根本上说还是属于一对不知根底的陌生人。 阿申巴赫虽已功成名就,但却感到文思枯竭、激情不再。在威尼斯海边旅馆看到塔齐乌的一刹那,他就被这位长着美妙绝伦的脸蛋的美少年所深深吸引,激情不断迸发,写出了一生中最优美典雅的文字。对已经衰老的阿申巴赫来讲,塔齐乌不啻一针强心剂,让他的心灵和身体对这种令人眼花目眩的美到了不能自持的地步。为了这个从未打过招呼的陌生人,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离开,却又很快回来;为了满足自己无法控制的情欲和渴望,他做出了丧失尊严的跟踪举动;为了能尽可能和美少年多呆一天,他冒着被传染瘟疫的危险,不动声色地继续呆在这座死亡肆虐的城市。阿申巴赫从塔齐乌身上,得到了许多自己虽然觉得不耻但却深深沉溺其中的东西,他徒劳地想唤回青春,他被这位美若天使的形体弄得神魂颠倒、寝食难安,这场经历正如这位老者迟来的一场初恋。 三、对美的对象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在《只爱陌生人》中,罗伯特和卡罗琳对美的对象科林的态度是暧昧的、充满性幻想和征服的欲望。初次见面,罗伯特就不断与科林进行肢体接触,或握住他的手、拽住他、把手搭在他肩上到最后抚弄他的头发。在科林和玛丽被骗至罗伯特家中后,卡罗琳为达到将两人挽留在家吃饭的目的不惜藏起两人的衣服,还偷窥科林的睡姿。更令人惊悚的是两人为了满足个人的无法按捺的情欲,不惜用锋利的剃刀割断科林的动脉然后猥亵尸体。 罗伯特和卡罗琳采取这种极端做法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罗伯特从孩提时代就十分崇拜大男子主义思想十足的父亲,却受到了自己一贯压制的姐姐们的无情嘲弄,从此他对女性有了一种深藏内心的憎恶和逃避。文中多次出现的女权主义者张贴的咄咄逼人的雷人标语也是 对此事件的影射,正如埃里克?泽穆尔所讲的那样:”女权主义通过降低男女间欲望的可能性,为同性恋立下一功,让男人远离女人,扩展同性恋的活动空间。”?在遇到卡罗琳后,罗伯特又意外查出自己的精子出了问题,他的男性沙文主义的大厦轰然倒塌。他开始折磨卡罗琳,而卡罗琳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受到的惩罚和侮辱竟然成为自己快感的源泉。这对心理畸形的夫妇在施虐与受虐的扭曲关系中意外发现了漂亮的科林,膨胀的欲望驱使他们把魔爪伸向了懵懂未知的科林。 《死于威尼斯》中的阿申巴赫对美的对象——塔齐乌所展示的惊人之美不时在心底发出“真是太漂亮了”的由衷赞叹,这位声名卓越的文学巨匠表现出对这种美的顶礼膜拜和无限尊崇。文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阿申巴赫用专家的眼光在冷静地玩味着,欣赏着,评论着。有时候艺术家在遇到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时,就会有这种异常激动的,抑制不住地完全拜倒、顶礼膜拜的心情。”?“一种微妙的敏感,或者是一种害怕,那种既有些敬重,又有些羞涩的所谓敬畏之感,涌上阿申巴赫的心头……”? 这位性格内敛保守的文学大师,深信只有美才是值得人类去崇拜去爱的,“美是那些感受到美的人通往精神的途径”,“美是我们感官能够感受得到,同时也能够承受得了的惟一的精神形式”。?这位众人交口称赞的作家,多年来一直过着清规戒律的生活,他力求尽善尽美,为了写作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欲望。在萌发旅游的念头时,阿申巴赫其实已经对过去刻板、枯燥的生活十分厌恶,他渴望卸去思想包袱,追求新鲜感和强烈的刺激。塔齐乌的美使阿申巴赫发现了自己一直苦苦寻觅的“烈火般燃烧的情绪”,这种激情让他如吸食毒品一样上瘾。但是他在冷静时又深受良心的谴责,感到自己对美少年的痴迷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是荒唐可笑的,但是这张情网却把他紧紧缚住,使他意乱情迷,陷入热恋之中。 《死于威尼斯》和《只爱陌生人》都讲述了一个美的极致所带来的死亡的故事,但是美的追求者对美的不同态度却让故事的结局大不相同。无论是为美而陨落还是让美凄然凋零,读起来都那么让人震撼,我们不能不借用托马斯?曼对《死于威尼斯》的自我评价来称赞这两部杰作:“《死于威尼斯》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结晶,这是一个结构,一个形象,从许许多多的晶面上放射出光辉。它蕴含着无数隐喻;当作品成型时,连作者本人也不禁为之目眩。” 注 释: ??[英]伊恩?麦克尤恩(只爱陌生人(外国文艺,2009,(6):28,29( ????[德]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294,297,299,311( ?[法]埃里克?泽穆尔(第一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 参考文献: 〔1〕[日]渡边淳一(男人这东西[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5〕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本文档为【美的极致带来的死亡——比较《只爱陌生人》与《死于威尼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5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