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绵阳市2010-2015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绵阳市2010-2015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绵阳市2010-2015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绵阳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 20 1 0— 2 0 1 5) 规划编制单位:绵阳市林业局 二 0 一 0 年三月 1 绵阳市 2010-2015 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2009 年 6 月 22~23 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 央林业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 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 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

绵阳市2010-2015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绵阳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 20 1 0— 2 0 1 5) 规划编制单位:绵阳市林业局 二 0 一 0 年三月 1 绵阳市 2010-2015 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2009 年 6 月 22~23 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 央林业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 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 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要大力 发展林业产业,把兴林和富民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改善生态 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加 快林业产业发展、提升林业综合实力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的意见》(川府发〔2009〕21 号)、四川省林业厅《关于推进 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产业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川林发 〔2009〕163 号)文件精神,有力抓好绵阳现代林业产业基地 建设和林业产业强县建设,推进绵阳林业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 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 林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跨越,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 业协调发展,根据绵阳林业优势产业、市场需求、资源状况、 产业基础和区域比较优势,制定《绵阳市 2010-2015 林业产业 发展规划》。 第一章 绵阳市林业现状、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围 2 一、林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绵阳市地处涪江的上、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 30°42 ′-33°26′,东经 103°45′—104°43′之间。全市地形呈 狭长带状,东西宽约 144 公里,南北长约 296 公里,幅员面积 20285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537.95 万人。东与广元市、南 充市连界,南与遂宁市、德阳市相连,西与阿坝藏族自治州接 界,北与甘肃省相邻。 2、地形、地貌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下降。市境内最高海 拔 5400 米,最低海拔 307.2 米。地貌以浅丘、深丘、山地、 中山、高山和极高山为主,东南部有少量的平坝地。西北部的 平武、北川、江油市和安县的部分地区主要是深丘、山地、中 山和高山,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平坝地主要分布在江油、 涪城、游仙、安县、三台、盐亭,人为活动频繁,环境承载能 力有限。 3、水系 涪江水系贯穿全境,主要河流有涪江、安昌河、黄羊河、 通口河、凯江、梓江、芙蓉溪等。涪江水系在我市的流域面积 19646 平方公里,整个市境内,河流溪沟纵横,是长江上游生 3 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生态区位重要性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级为“重要”。 4、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 16.4—17.3℃,平坝、丘陵高于山区,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8—1℃全市年平均降雨量 825.8—1417 亳米之间,平坝、浅丘年平均降雨量小于低山和 中山,年平均降雨量较少的是盐亭和三台两县。平坝、丘陵春 短,夏长,日照多,无霜期达 252—299 天;低、中山区冬长 夏较短,多云雾,无霜期 230—240 天;高山区冬长夏短,春 夏气候温和,无霜期 210—256 天。市境内水热条件较好,为 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z 植被分区 市境内的植被类型复杂,大体可分为东南平坝低丘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盐亭、三台、涪城、游仙、安县东南部、 江油东南部、梓潼),高丘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区(安县西 北部、江油西北部、北川东南部、平武东南部),西北部高山 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区(平武西北部、北川西北部),西北部山 地针叶林植被区(平武西北部、北川青片河和片口林区),西 北部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植被区(平武的泗耳、虎牙、黄羊、 4 木座、白马、王朗保护区)。 z 植物地理分区 市境内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分为东南丘陵、低 山阔叶林带,西北山地阔叶林带,西北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带, 西北高山灌丛、草甸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种类丰富,热 带、亚热带和温带的科、属多,特有种、单属种、少种的科、 属多,起源古老,孑遗植物种类多,裸子植物种类多。 全市植物种类繁多,已知全市有低等植物,菌类植物亚门 和地衣植物亚门的真菌纲、子囊衣纲中的 13 目、60 科 、149 属、497 种,高等植物(维管束植物)中的苔藓植物门、蕨类 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4门中的 9纲、66 目、260 科、1366 属、3972 种。药用植物有 2156 种,主要经济林木有 1088 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 48 种,其中珍稀树种 有珙桐、连香树、厚朴、杜仲、四川红杉、水杉、水青树等 39 种,占全省保护树种的 52%,占全国保护树种的 10.1%。 z 动物地理分区 全市动物资源种类多,己知有脊椎动物 5纲 32 目 109 科 791 种,有无脊椎动物 2门 6纲 33 目 241 科 1257 种。有国家 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豹、云豹、 藏羚等 78 种。 z 生物多样性保护 5 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众多特有物种 和珍稀物种,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是 大熊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的核心区和栖息地。全市 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12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个,省级 6个,县级 4个,总面积达 3301.04 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 积的 16.3%。 2、林业资源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118.06 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58.2%。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 92.56 万公顷,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 积的 78.4%;疏林地面积 2.04 万公顷,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的 1.7%;灌木林地面积 17.89 万公顷,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的 14.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2.13 万公顷,占全市林业用地 面积的 1.8%。活立木总蓄积 7720.77 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 蓄积 7467.95 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 96.7%;疏林蓄积 20.92 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 0.3%;散生木蓄积 3.1 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 153.4 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 2.0%。2009 年全市有林地覆盖率为 46.7%。 3、林业生态建设 全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以提 升国土绿化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工程和全民义务植树 两个重点,全市累计完成重点工程造林面积 340.26 万亩。其 6 中: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 206.91 万亩;退耕 还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任务 61.75 万亩,配套荒山造林 68.6 万亩、封山育林 3 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5000 万株,公路植树 绿化 3700 公里。全市七个丘区县(市、区)实现全面绿化, 两个山区县实现基本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8.8% 上升到 2009 年的 46.7%;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 显著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生态状况已由 “破坏大于治理”转为“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4、林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按照一手抓林业生态建设、一手抓林业产业发展, 推进林业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跨越的战略思路,初步建成 了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 一是林业产业经济持续增长。“十五”以来,我市林业 总产值连续10年保持15-20%的速度增长, 2009年达52亿元, 比 2001 年 6.8 亿元增长了 6.6 倍,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农民 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 742 元,占全省水平(435 元) 的 172%。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近年来,全市按照科学发 展的要求,积极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重功能,坚持一、二、三 产业并举,使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 提高。2009 年,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构成比为 7 4.1:3.9:2.0,较 2001 年的 8.5:1.1:0.4 有了明显改善。 三是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十五”以来,全 市结合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了以林竹资源为重点的工业原 料林基地建设。到 2009 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 215 余万亩,其中,木质原料林基地 179 万亩,竹质原料林基 地 35 万亩。 四是经济林基地形成规模。2009 年底,全市累计建设经济 林基地 135.7 余万亩,其中:特色干果林基地 45 万亩,木本 药材基地 30 万亩,其他经济林基地 60.7 万亩。 五是林产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 年底,全市有木竹 和林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中小企业 700 多家,年销售收入 20 亿元,涉及木竹材加工、茶叶、蚕茧、果品、苗木花卉、养殖、 森林食品、药业、制浆造纸等多个产业领域。其中年产值 3000 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 11 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 3 家;规模以 上省、市、县级龙头企业 39 家。人造板生产能力达到 61 万立 方米,木(竹)地板达到 80 万平方米,木(竹)家具达到 8200 万件(套),竹浆生产能力突破 10 万吨,果蔬与竹笋加工达到 4500 吨。林产加工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农 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林业 生态建设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保护和培育了生 8 态旅游资源,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农家乐”的兴起创造了 有利条件。全市有 7 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森林公园、12 个国 家级省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500 余家生态休闲农家乐,在严 格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森林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 1000 余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 10.6 亿元。全市优质旅游资源主要 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发潜力巨大。 七是林业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化。随着林业产业的发 展,我市林业产业区域化布局正逐步形成。以梓潼建丰木业、 北川建诚木业、安县建翔木业为龙头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以 豪意企业为重点的家具制造,涪城林产品贸易,山区县森林食 品业,王朗、雪宝顶生态旅游,城市近郊仙海、戈家庙、老农 山等观光休闲农家乐等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 二、林业产业发展应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前我市林业资源总量占全省第四位,但林业产值总量仅 占全省平均水平,资源优势还没有成为经济优势,存在一些制 约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问题 当前应研究和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问题,广大林农如 何象耕种农业那样经营林业产业,各级党政如何把林业产业发 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等; 9 (二)资源问题 就目前绵阳市加工业的发展来看,资源数量和质量与需求 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更没有将 商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问题 林业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加之 地震灾害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恢复,使发展林业产业 的基础条件更差; (四)龙头企业带动问题 现有企业数量、规模、效益都还比较差,龙头企业对林业 原料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五)投入问题 国家层面对林业产业扶持力度还小,社会融资不够,参与 林业产业开发的范围有待拓宽; (六)特色优质产品与市场需求问题 林产品精深加工领域还未引起龙头企业重视,林产品深度 开发成为薄弱环节;本地现有林产品在质量和品牌方面较差, 占领市场的特色优质林产品不多。 (七)科技支撑与技术问题 林业产业化经营缺乏科技支撑,林业实用性技术的研究滞 后。 10 三、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一)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 (川府发[2009]21 号)。 (二)省林业厅《关于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产业 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川林发[2009]163 号)。 (三)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推进林业产 业强县建设的通知》(川林发[2009]181 号)。 (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 526 号)。 (五)《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 导意见》(国发〔2008〕22 号)。 (六)《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川 府发电〔2008〕81 号)。 (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抗震救 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 (八)《四川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重建规划》(四川省林 业厅 2008 年 6 月)。 (九)《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实施规划》(2008—2012 年)。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是绵阳市 9个县市区,即:平武、北川、安县、 11 江油、梓潼、盐亭、涪城、游仙。 期限:2010-2012;2013-2015。 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绵阳“一核四带”产业 经济区的总体布局,紧扣全市林业四大优势产业,辐射带动六 相关产业,将林业产业发展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林业重 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集体林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相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强县建设相 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相结合,统筹城乡 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 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 农增收为目标、基地培育为基础、加工利用为带动、科技进步 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 质量、增加效益,加速构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市 场竞争力强、经济生态双赢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动林业资 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跨越。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突出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 的原则。 12 (二)坚持“一核四带”布局,突出各产业带主业特色 的原则。 (三)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四)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 (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原则。 (六)坚持项目打捆倾斜、多渠道融资、多种经济成分共 同发展的原则。 (七)坚持政府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农户自愿的原 则。 (八)坚持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并举的原则。 (九)坚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林业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市委市府关于“一核四带”产业布局,遵循我市林业 自然气候条件,形成绵阳市林业优势主导产业“一核四带”的 总体格局。 一核:即以绵阳科技城涪城区、游仙区为核心,重点建设 现代林业产业核心示范园,发展林产品深加工,建立林产品市 场和林产品营销中心; 四带: 绵安北产业带: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原料竹、木本药材 基地,开展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发展纸浆造纸业、生态旅游 13 业,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强县; 绵江平产业带: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基地建 设;发展制药、林化、木制品深加工,开发林业生态旅游; 绵三盐产业带:重点发展特色核桃、米枣、油橄榄,建设 工业原料林基地,开发特色家具和农用具; 绵游梓产业带: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水果、干果, 开展林产品深加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湿地旅游。 四、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到 2015 年,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全市培育建 成 2个省级林业产业强县、4个市级林业产业强县,突出 4大 优势主导产业,辐射带动 6大相关产业,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 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加工转化水 平、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有影响的国优、省优特色林产品,发 展生态旅游,夯实产业基础,形成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区域优 势明显,主导优势产业突出,竞争实力较强的林业产业体系, 林业产业综合实力挤进全省前三强,为建设较发达的林业产业 体系奠定基础。全市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 600 余万亩,林业 产业总产值达到 100 亿元以上,年均递增 10%以上;农民从林 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 1500 元以上。 (一)工业原料林(竹) 培育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 180.48 万亩。其中,新建 98.03 14 万亩,抚育改造 82.45 万亩。全市工业原料林基地总规模达到 305 万亩。 (二)特色经济林 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 122.98 万亩。其中,新建经济林基 地 65.23 万亩,低产林改造 57.75 万亩。全市经济林基地总规 模达到 258 万亩,基地建设良种率达到 80%。 (三)林业企业与专合组织 培育省、市级重点骨干企业 30 个,林产品企业达到 800 个;培育重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30 个,总数达到 60 个;提升 人造板生产能力达到 65 万立方米左右,竹浆生产能力达到 23 万吨,竹木地板生产能力达到 150 万平方米,森林蔬菜与食品 加工能力达到 20 万吨。 (四)生态旅游业 加大力度开发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 乡村生态旅游,建成一批功能齐全、特色浓郁、富有影响力、 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生态旅游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生态 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直接旅游年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五)核心示范园区 规划建立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发挥辐射 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基地建设整体水平。 1、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竹。在全市建设工业原料林竹示范 15 基地 5.5 万亩。 2、特色经济林。建设木本药材核心示范园 2 万亩、核桃 3万亩、板栗 1.5 万亩。 (六)省级、市级林业产业强县建设 规划培育建成省级林业产业强县 2个、市级林业产业强县 3个,市级产业示范乡镇 30 个。 (七)林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灾后重建,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和核心示范园区抓好基 础设施建设,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 林区道桥。修建与改造林区林区道路 1277公里, 桥梁 56 座;涵洞 222 座; 2、 输电线路。修建 670.6公里的输电线路,主要在安县、 北川、江油、梓潼省级、市级林业产业建设。 3、 森林防火。建立 2个林火气象站,新建瞭望台 20 座,新建大型固定宣传牌 10 座,新建小型固定宣传碑牌 100 座,消防池 6个,生物防火林带 1000 公里,购置扑火设备, 建设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系统。 4、 森林病虫害体系。建设市、县(市、区)、镇(乡) 三级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体系,完善相关设施设备。 5、 林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绵阳市本级和重点县市 建设林产品监测体系,完善设施设备。 16 6、 林木良种繁育与监测体系。改扩建林木良种繁育基 地 35000 亩,建设良种繁育监测中心 2处,配置监测仪器设备。 7、 林权交易平台及林业科技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在 市本级和安县、北川等重点县建立林权交易大厅,建立林业科 技培训中心、动植物检疫检验中心、林业产业示范中心。 五、林业产业基地重点建设项目 1、在绵阳市涪城、游仙、江油、三台、安县、梓潼、盐 亭 7县市区,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建工业原料林 31.46 万亩。 2、在绵阳市 9个县(市、区),大力改造低产低效商品林, 培育工业原料林 82.45 万亩。 3、结合地震灾区生态修复重建,大力实施工业原料林基 地建设,在北川、平武、江油、安县 4个县市,培育工业原料 林 36.70 万亩,竹林 2.70 万亩。 4、扶持龙头企业,提升林产品加工能力。以绵阳建丰林 产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麒翔林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人造 板工业原料林基地。以安县纸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浆纸工业 原料林(竹)基地。 5、建设林业示范园区。按照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区 域布局,重点建设 3 个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建设总规模 4.0 万亩,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即:建立绵 17 阳市涪城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示范园区,规模 1.0 万亩;安县 浆纸一体化示范园区,规模 1.0 万亩;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径级 用材林示范园区,规模 2.0 万亩。 第三章 林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一、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一)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以新建和改造相结合,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有效增加森林 资源供给,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为林产加工发展提 供优质、丰富的资源。到 2015 年,建成以浆纸原料林(竹)、 人造板原料林及大径级用材林绿色产业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 建设规模达到市内生产木(竹)需求量的 30%,加上现有森林资 源的采伐利用,木(竹)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建设工业原料林(竹) 基地 180.48 万亩,工业原料林(竹)保有量 295.17 万亩(详见 附表 1)。 2、阶段发展目标 至 2012 年:建设工业原料林(竹)基地 104.14 万亩,其中 新建 54.68 万亩,改造 49.46 万亩,工业原料林(竹)保有量达 251.82 万亩,初步形成林产一体化经营体系基础。基地建成 18 后,每年可提供木材 81.23 万立方米,竹材 50.59 万吨,可支 撑人造板生产能力 38.27 万立方米、浆纸;生产能力 16.86 万吨,提供珍贵大径材 12.34 万立方米。 至 2015 年:建设工业原料林(竹)基地 76.34 万亩,其中 新建 43.35 万亩,改造 32.99 万亩,工业原料林(竹)保有量达 295.17 万亩,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产一体化经营体系。基地建 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 94.34 万立方米,竹材 53.66 万吨,可 支撑人造板生产能力 43.45 万立方米、木浆生产能力 17.89 万吨,提供大径材 16.13 万立方米。 (二)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布局 根据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和资源结构,按照区域化、规模化、 产业化的原则,选择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较好,地势平缓,不 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商品林区、宜林地, 建设工业原料林(竹)基地。 1、按区域布局 (1)、盆地丘陵区 位于绵阳市南部,包括涪城、游仙、梓潼、三台、盐亭以 及江油市安县的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热量丰富,降 雨充沛,林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工业原料林(竹)经营水平较 高,是绵阳市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的重点地区。 新建以桉树、杨树、桤木、杂交竹为主的浆纸原料林(竹)、人 19 造板原料林基地46.73万亩,改造35.41万亩,工业原料林(竹) 有量达到 120.71 万亩。 (2)、盆周山地区 位于绵阳市北部,包括平武、北川以及安县、江油的部分 地区,森林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工业原料林(竹)发展历史悠 久,是绵阳市发展一般用材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贵用材林基 地的重点地区。新建以杉木、柳杉、桤木要、香椿、香樟、青 冈栎、光皮桦木、水青冈以及杂交竹为主的浆纸原料林(竹)、 人造板原料林及珍贵用材林基地51.30万亩,改造47.04万亩, 工业原料林(竹)保有量达到 174.46 万亩。 2、按培育目的布局 (1)、林板一体化工业原料林 涉及涪城、游仙、江油、梓潼、盐亭、三台及安县部分地 区。培育以巨桉、尾巨桉、杨树、杉木、柳杉为主的短周期工 业原料林;以柏木、马尾松、苦楝为主的一般工业原料林。到 2015 年,新建 66.24 万亩,改造 57.75 万亩,林板工业原料 林保有量达到 221.16 万亩。 (2)、纸浆一体化工业原料林 涉及安县、北川地区。培育以慈竹、杂交竹为主的纸浆工 业原料林。到 2015 年,新建 5.00 万亩,改造 15.10 万亩,浆 纸工业原料林保有量达到 26.20 万亩。 20 (3)、珍贵用材工业原料林 涉及平武、北川、江油、三台、梓潼及涪城地区。培育以 桦木、香椿、桤木为主的珍贵用材林。到 2015 年,新建 26.79 万亩,改造 9.6 万亩,珍贵用材工业原料林保有量 47.81 万亩。 (三)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重点项目 1、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2008 年~2015 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 长远生计,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扶持发展,在绵阳市 涪城、游仙、江油、三台、安县、梓潼、盐亭等 7县市区,实 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通过人工造林方式,新建工业原料 林 31.46 万亩。 2、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 2010 年~2015 年,为改善商品林林分结构,优化树(品) 种配置,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发挥森林最大经 济效益,在绵阳市 9个县市区,通过更替、抚育、复壮等技术 措施,大力改造低产低效商品林,培育工业原料林 82.45 万亩。 3、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 2008 年~2015 年,结合地震灾区生态修复重建,大力实 施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在北川、平武、江油、安县 4个县市, 通过人工造林方式,培育工业原料林 36.70 万亩,经济竹林 2.70 万亩。 21 4、核心示范基地建设 (1)、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工业原料林(竹)基地 以绵阳建丰林产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麒翔林产品有限公 司为项目建设龙头一体化人造板工业原料林基地,梓潼县发展 以桉树、桤木为主的木质原料林 19.60 万亩,安县发展 10.00 万亩。 以安县纸业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龙头的一体化浆纸工业 原料林(竹)基地,安县发展以杂交竹、慈竹为主的竹质原料林 15.0 万亩。 (2)、以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产业基地示范园区 按照绵阳市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建设区域布局,重点建设 3个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建设总规模 5.5 万亩,重点开展新品 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绵阳市涪城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示范园区,规模 1.0 万亩;安县浆纸一体化示范园区 1.0 万亩; 盐亭 1万亩;北川、江油、游仙各 0.5 万亩。 二、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与评价 绵阳市特色经济林以核桃、板栗、米枣、木本药材和水果 为主,随着“三大工程”相继实施和低效林改造全面展开,特 色经济林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面 22 积、产量、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截止 2009 年底,全市有各 类经济林果面积 135.7 万亩,总产量达 12 万吨,产值 4.1 亿 元。其中干果类面积 45 万亩,产值 2亿元;木本药材面积 30 万亩,产值 1亿元;其他经济林面积 60.7 万亩,产值 1.1 亿 元。经过近年来的新造林和低效林改造,盐亭、三台、平武、 游仙、涪城、梓潼发展了优质核桃;平武、北川发展了优质板 栗,北川、江油、安县、平武发展了五木药材,游仙、盐亭发 展了特色花椒,涪城、梓潼、江油三台发展了枇杷、杂柑、柚、 李、梨、油桃等特色水果,三台培育发展崭山米枣,规模示范 片达到 10 万余亩。崭山米枣获得部优产品称号,良种繁育使 用率达到 80%,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绵阳经济林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 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林果发展重点不够突出,没有拳头 产品和支柱产业;生产规模偏小,加工能力薄弱;;经营粗放, 缺乏精深加工,经济效益低,附加值不高;缺乏有特色的地方 优质特色品种。 (二)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思路与目标 1、发展思路 围绕一核四带经济区域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以低效林改 造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 心,以自然生态条件为依据,通过实施调整结构、品种改良、 23 优化布局、龙头企业带动和名牌推动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 形成以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为基础、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为带 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经济产业新格局,全面提高经济林产 业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增效,林农增收,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 协调发展。 2、发展目标 (1)总发展目标 以低效林改造为重点,结合现有经济林抚育改造,有效提 高经济林质量、产量和综合效益,为经济林加工和人们生活需 求提供优质、丰富经济林果产品。到 2015 年,培育建设干果、 木本药材绿色产业基地 122.98 万亩,其中核桃、板栗、米枣 为主的干果林 86.34 万亩,木本药材 36.64 万亩(详见附表 2-1)。 (2)阶段发展目标 2010 至 2012 年:改造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 73.28 万亩, 其中:新建 36.33 万亩,改造 37.05 万亩,保有量达 213.28 万亩; 2013 至 2015 年:改造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 49.81 万亩, 其中:新建 28.91 万亩,改造 20.9 万亩,保有量达 263.09 万亩。(详见附表 2-2)。 (三)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布局与重点项目 24 1、特色干果经济林基地区 以平武、北川、安县、三台、盐亭、涪城、游仙等为重点, 发展优质核桃、板栗、银杏、花椒等; 2、木本药材基地区 以北川、平武、安县、江油等县市为重点,大力发展辛夷、 黄柏、杜仲、厚朴、红豆杉等木本药材基地。 3、木本油料基地区 以三台、游仙为重点,建设油橄榄基地,发展木本粮油加 工。 4、森林蔬菜基地区 以平武、北川、安县、江油为重点,发展木耳、蕨菜、香 菇等森林蔬菜,开发林下产品加工业。 (四)建立特色经济林产业核心示范园区 根据绵阳市产业发展与辐射带动需要,特建立经济林果和 木本药材示范区。 1、建立核桃核心示范园区 在盐亭县建立低效林改造核心示范园 10000 亩、三台 1 万亩、梓潼 0.5 万亩、平武 0.5 万亩;在平武坝子乡建立板栗 核心示范园 0.5 万亩、北川 0.5 万亩。 2、建立木本药材核心示范园区 在北川建立辛夷与厚朴核心示范园 1万亩;在平武建立木 25 本药材示范园0.5万亩;在安县建立银杏核心示范园0.5万亩。 三、林产加工业发展规划 (一)林产品加工业与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评价 全市林产加工业工门类其全,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随着 竹浆纸、林板家具和特色林产品一体化推进,我市林产品加工 业发展迅猛,已经初具规模,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和加工能力均 得到大幅增加。据统计,2008 年,全市林产品加工企业 736 户,年产值 12.26 亿元。其中:人造板加工业企业 34 家,人 造板生产能力 57 万立方米/年;木竹地板企业 5户,木竹地板 生产能力达 32.6 万平方米/年,竹浆造纸企业 3户,竹浆生产 能力达 5.7 万吨/年,木竹家具生产企业 207 户,生产能力 136.2 万件(套),其中人造板生产能力位居全省第二位。详 情见表 1-1。 表 1-1 绵阳市林产加工业基本情况表 统计类别 企业数量 年设计生产能力(万 立方米、万平方米、 万吨、万件套) 年度实际生产量(万 立方、万平米、万吨、 万件套、只) 年产总值 (万元) 合计 737 122672.9 小计 725 98615.89 木竹材 加工 人造板 34 57 21.662 31375 26 木竹地板 5 32.6 20.925 7218 木竹家具 213 136.2 108.2 27927.6 包装、木装饰材料 6 2200 606 玩具、木工艺品 3 2 600 锯材加工 438 26.975 17.048 9035.69 竹浆造纸 3 5.7 2 20500 竹片加工 20 8.86 1.079 849 竹笋加工 3 770 504.6 林产化工 林药 3 10200 4000 19300 林果加工 3 4510 3362.5 2367 茶叶 3 5500 830 2000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 3 1300 390 但同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加工企业分散,重点不够突出 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木材加工企业相对分散,没有拳头产 品和支柱项目。 2、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形成规模加工能力 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数量不少,但加工规模普遍偏小,具有 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上企业 22 户, 占全市加工企业总数的 3%,缺少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林产加 工龙头企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非常突出。 3、加工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含量低 人造板生产所用设备参差不齐,产品加工主要以密集人工 劳力操作进行,技术含量,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成 27 本偏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4、经营粗放,效益不高 全市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大多数经营粗放,低水平重复, 加工能力不足,生产工艺水平不高,功能型产品少,产品附加 值低。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没有真正形成规模 效益。 (二)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思路与目标 1、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为指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农增收为目 标、基地培育为基础、加工利用为带动、科技进步为支撑、改 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高质量不断发 展壮大林业产业。 2、目标 根据全市森林资源供应状况和市场前景,结合投资来源与 生产能力,全市“2010-2015”期间总的发展目标是:大力推 进木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服务三 农,助农增收,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实现: (1)、木质人造板生产能力达到 65 万立方米。 (2)、纸浆年生产能力达到 23 万吨。 (3)、木竹地板年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平方米。 (4)、木竹家具、包装箱年生产能力达到 800 万件(套)。 28 (5)、林产品工业销售收入 30 亿元。 (三)建设重点及布局 2008 年-2015 年,进一步优化加工布局,调整产品结构, 在整合、巩固原有产能的基础上,以北边山区经济区为重点, 加快木竹工业原料林建设,新增木竹人造板生产能力 6.5 万立 方米,新增竹浆生产能力 17.3 万吨;以南边丘区经济区为重 点,新增木竹地板生产能力 67.4 万平方米,新增板式家具、 实木家具、竹(藤)编家具、包装箱、木竹工艺品、玩具生产 能力 663.8 万件(套)。相关县市区优势林产品加工能力布局 见附表 3。 四、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生态旅游建设基本思路 依托全市各类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在绵阳市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的框架下,以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森林公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 省级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为骨干,以特色乡村旅游和主题旅 游为重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严格保护,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管理,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 进全市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快速发展。 绵阳生态旅游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的原则;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29 分期实施开发的原则;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 原则;坚持和人文民俗旅游相结合的原则。 (二)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森林景观和天然湿地资源,以森林公 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要载体,以汶川地震灾区和城市近郊区乡 村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打造大熊猫、森林、 湿地和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到 2015 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 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林业生态旅游体系,全市林业生态旅游 人数突破 2000 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 20 亿元以上。 本着培育亮点,推动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景 点景区。2010-2015 年,建成生态旅游示范县 2个,示范镇乡 10 个、示范村 20 个、示范经营户 100 户。 (三)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布局与重点项目 针对 “5.12”特大地震给绵阳生态旅游造成的巨大危害, 科学评估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和市场前景,确定我市林业生 态旅游战略定位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大熊猫故乡——中国 林业生态旅游胜地、世界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川西北 地区林业生态旅游中心。重点建设王朗、雪宝顶、小寨子沟、 仙海区、七曲山、凤凰山、高山庙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湿地资源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农 家乐(林家乐),重组一批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全市 旅游配套的林业生态旅游精品线。 30 发展重点详见 2010-2015 年生态旅游业建设重点规划表 第四章 辐射带动的相关产业布局 一、茶叶。在平武、北川、安县、江油发展茶叶基地 10 万亩,培育茶叶加工骨干企业 2个,总数达到 4个。 二、森林蔬菜。以平武、北川、安县、江油为重点,发 展木耳、蕨菜、香菇等森林蔬菜 16 万亩,培育发展森林蔬菜 加工业 2户,加工能力达到 5万吨。 三、蚕桑。在全市 9个县市区发展优质蚕桑基地 20 万亩。 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在全市 9个县市区建野生动物驯 养繁殖基地 13 个,繁殖规模达到 10 万只以上。 五、生物质能源林。在平武、北川、安县、江油建立漆树、 麻疯树生物柴油林、粉葛林 1万亩,逐步发展辐射全市发展 3 万亩。 六、林木种苗与花卉。改造巩固全市中心骨干苗圃和良种 基地、采种基地建设,总规模达到 1.2 万亩;开展兰花、菊花、 银杏等名贵花卉和珍贵树木培育,森林花卉盆景生产规模达到 150 万盆(株)。 第五章 林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一、林产品市场流通的现状与评价 31 随着绵阳城市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产品流通体系也 在不断完善。市场是目前林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并初步形成 了流通框架体系。至 2009 年底全市经营林产品的市场共有 80 余处,其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有 20 家,零售为主的 70 家。年 交易金额约为 15 亿元左右。主要产品有家具、中纤板、指接 板、木工板、胶合板、刨花板、榉木板、竹木地板、装饰木条、 木板、土漆、木耳、蕨菜、香菇、花椒、核桃、板栗、白果以 及水果等。绵阳城区和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是林产品主销区, 但本地生产的林产品占商品流通量的比重仍比较小,相当部分 产自外地,通过林产品批发市场进入本市。 目前,绵阳市林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流 通规模小,渠道单一,目前仍以传统个体流通模式为主;二是 市场机能未能理顺,批发和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导致 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三是市场用地与城市功能发生矛 盾,很多市场设施简陋;四是管理环节薄弱,缺乏对林产品卫 生、检疫和安全等的有效监控。 二、林产品市场建设规划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 1、理清市场功能。合理安排规划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 尽量限制林产品批发与零售混合经营。 32 2、优化交易方式。积极发展林产品订单采购和销售方式; 大型林产品批发市场按国际惯例推行拍卖制;在社区市场推行 联采分销。 3、发展中介组织。积极鼓励发展大的林产品经销公司、 代理商、物流配送公司等林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扶持专业合作 社介入市场。 4、加强市场管理。制定林产品流通的管理标准、规则、 办法,建立市场开放管理信息与交易平台,配合有关部门实施 市场监管和宏观指导。 (二)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培育发展 4-8 个大型林产品经销代理公司, 建成 3-6 个林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带动全市林产品生产基地的 形成和发展;规划在绵阳市区形成 5个规范化的大型林产品批 发市场。林产品成品进超市达到 40%左右。100%的食用林产品 生产基地达到安全食品标准, 70%以上的食用林产品生产基地 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三、林产品市场建设空间布局与重点项目 空间布局: 根据绵阳市产业发展和市场实际,有针对性开发建设林产 品市场。规划建设林产品批发市场 10 个,其中绵阳城区 4个, 江油 2个、安县一个、北川 1个、三台 1个、梓潼 1个、盐亭 1个。 33 重点项目: 一是中密度纤维板,市场营销能力达到 30 万立方米; 二是高档家具营销批发零售,市场能力达到 100 万套 (件); 三是木竹地板批发零售,市场能力达到 100 万平方米; 四是装饰木材半成品,市场销售能力达到 10 万立方米; 五是绿色森林食品,市场销售能力达到 5万吨; 第六章 林产品龙头企业发展规划 一、林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与评价 绵阳市现有规模以上的林业龙头企业 43 户,其中过千万 的 30 户、过 5000 万元的 20 户、过亿元的 4户,龙头企业产 值达到 10 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 20%;有从业人员 2000 余人, 提供就业岗位 5000 余个,带动农户 30000 余人。主要类型有 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制药、造纸等。但目前龙头企业规模较 小,初加工多深加工少,拳头产品缺乏,带动作用还不强,发 展龙头企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林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一)发展思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 心,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优势特色产业,挖掘发展潜力,优 34 化资源配置,抢抓机遇,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力度,大力扶持 30 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我市林业优势主导产业, 提高林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突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 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作 用。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努力适应市 场主体多元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国际化。 2、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实行分类指导,明确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特色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 业布局。 3、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创新研 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和开发 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4、坚持龙头带动原则。积极建设与龙头企业关联的原料 基地,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 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形成。 5、坚持规模经营原则。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 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聚,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6、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保 护环境,节能降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5 三、建设目标和重点 到 2012 年,全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及 出口创汇年均分别增长 15%,直接带动农户数年均增长 20%左 右。其中13家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20% 以上、带动基地面积年均增长 30%以上。(详见绵阳市 2010-2015 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规划表) 四、林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解决对林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问题。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在资金融通、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 等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县级各金融机构要 把扶持林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对具备条件的重点 龙头企业,在授信额度内的信贷业务要简化办理流程,执行优 惠利率。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降低贷款 门槛,改变中小企业在融资格局中的弱势地位。 二是解决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 业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科技开发投入,不断开发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 量,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通过 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 36 三是帮助解决龙头企业创造产品品牌问题。要积极实施 品牌战略,做大品牌,做强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 林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加大企业标准、产品标准和生产技 术规程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推行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 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产品品牌,创建品牌龙头企 业。到 2015 年,力争龙头企业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达 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质量安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努 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四是研究解决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问题。林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要强化为农服务、与农民共同发展的观念,更好地发 挥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订 单合同,增强订单的有效性,提高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履约率。 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方式,逐步推行 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与基地农户 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获利、农民 增收、产业发展的多赢目标。 第七章 林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 一、林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评价 近年来,绵阳市积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 9 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工业原料林、经济林果、林产加工、 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2 个,基地面积达 37 到 10 余万亩,联接农户达到 50 余万人,联营收入达到 3亿元, 为林业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建设、农户培训、信息 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 困难,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 涵盖的范围较窄、实施的项目较少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林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 织要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林 业三大重点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尊重和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培育发展形式多样的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 新林业经营体制,实现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和林业产 业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1、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思路。兴办林业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不得侵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的土地承包权 和经营自主权。 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思路。要尊重农民的 选择,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互利互惠、自主兴办、自主 经营、民主管理。政府及职能部门不能干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 部事务,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为其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 等多种服务的宗旨,对内部成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参与市 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 38 3、坚持组织形式多样的思路,发展多领域、多层次、多 形式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在村社、乡镇、甚至县市区一 级组织兴办,也可以跨行政区域发展。可以是生产合作、供销 合作、中介服务、技术服务等非实体型组织,也可以是集服务、 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实体型组织。 4、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思路
本文档为【绵阳市2010-2015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29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3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5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2-09-05
浏览量: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