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越轨_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_犯罪现象的启示

_越轨_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_犯罪现象的启示

举报
开通vip

_越轨_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_犯罪现象的启示  《青年研究》  1999 年第 6 期   “越轨”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 预防违法、犯罪现象的启示 王在山 内容提要 : 关于越轨行为的社会标签理论 , 着重解析了越轨行为被有效界定的 过程和越轨行为本身的相对性。这一新颖的理论视角提醒我们在界定具体的违法、 犯罪行为时采取审慎态度。 在互动论的社会学家看来 , 越轨指的是那些背离了重要的社会规范和要求并因此受到了 许多人否定评价的行为。那些被多数人看作是越轨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就是他们被社 会打上了烙印 ———那种把“越轨者”与所谓“正常人”区...

_越轨_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_犯罪现象的启示
 《青年研究》  1999 年第 6 期   “越轨”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 预防违法、犯罪现象的启示 王在山 内容提要 : 关于越轨行为的社会标签理论 , 着重解析了越轨行为被有效界定的 过程和越轨行为本身的相对性。这一新颖的理论视角提醒我们在界定具体的违法、 犯罪行为时采取审慎态度。 在互动论的社会学家看来 , 越轨指的是那些背离了重要的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要求并因此受到了 许多人否定评价的行为。那些被多数人看作是越轨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 就是他们被社 会打上了烙印 ———那种把“越轨者”与所谓“正常人”区别开来的社会耻辱标记。 对越轨原因和形成过程的探讨由来已久 , 比如最早也是历史上影响最久远的“神鬼驱 使”说 , 十九世纪的生物学解释“体质变态”说 , 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心理缺陷”说和“挫 折 ———侵犯”说 , 美国犯罪学家萨塞兰在本世纪中期提出的“差异交往”说和社会学家默顿 阐述的“手段 ———目标”说。而新近出现的“社会标签论”的解释则别出心裁。在社会标签 论者看来 , 越轨形成的原因 , 既不在于生理学上的体质变态 , 也不是社会化失调所造成的心 理缺陷 , 更不是“魔鬼缠身”或“中邪”, 他人、尤其是重要的他人或群体对越轨者的否定 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越轨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 , 当一个人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之后 , 其他人便对他进行各种推断。可能会有 人认为他品行不端并歧视他。正如戈夫曼在《污记》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所说 : “在我们的头脑中 , 他从 一个正常而完美的人降到了一个有污点而不可信赖的人。”①另眼相看 , 歧视甚至谴责 , 进而 把他打入另册 , 成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人。贝克尔对此作了如下描述 : 社会群体通过制 定法规用在那些与该法规发生摩擦或相背离的具体人身上并称他们为“局外人”。②越轨者就 是指那个被有效地贴上了某种标签的人 ; 越轨行为是那种人们以“越轨”称之的行为。这 样 , 越轨不再被看作是某个行动的特性 , 也不是个人行为的特点 , 而被看作他人执行法规实 行制裁的结果。 关于贴“标签”的过程 , 莱默特曾经指出 : 每个人实际上都会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以 一种越轨的方式行事。这类行为中大部分是暂时的、出于好奇的、微不足道的或者是易于掩 饰的 , 这种大量存在而未被发现的越轨即所谓原初越轨。原初越轨是未被当局任何人认出 , 因而也未受惩罚的越轨。这种越轨是人人具有的。一个歌星或企业家向收税人隐瞒真实收 入 , 一个小孩偶尔受同伴怂恿在集市上偷了烧饼 , 某一中学生出于好奇看了次“三级片”, 一个年轻女子为偶尔为之的一次性行为接受一笔钱 , 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初发性越轨。这些 74 似乎不该发生的行为所引起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要么不经过任何专为处理越轨现象设立的社会机构而私 下解决 , 将这种越轨视为正常的偏离行为 , 看作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要么以管理的名义 , 通过控制的办法加以处置。③ 按照这种观点 , 初发性越轨或原始越轨与习惯性越轨的区分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大多 数违规行为而言 , 一般的反应是否定的、消极的、负面的 , 但是违规行为是暂时的。而在少 数情况下 , 反应会大不一样 , 有人会夸大甚至歪曲违规程度的范围 , 进而在越轨者的历史上 找出其“劣迹”, 以证明其本来就是一个越轨者。 简言之 , 初发性越轨可能不被人觉察 , 当事人不会认为自己越轨 , 也极少引起别人的看 法。但是 , 假若这些行为被某些重要的人 ———比如父母亲、朋友、雇主、校长、甚至警察和 法庭 ———发现并公布于众 , 情况就会发生急剧的变化。犯有过失的人 , 更确切地说是那些不 幸被发现的初始越轨者 , 就不得不面对证人 , 通过所谓的“贬黜仪式”而受到指挥、训斥、 责骂甚至惩罚。更重要的是 , 这个人被别人贴上了“越轨”这一标签 , 从而产生新的自我概 念 , 对别人的看法予以认同 , 并且开始做出相应的举止 , 表现为复发性越轨。这一标签的被 证实 , 又使越轨者向习惯性越轨发展。概言之 , 一旦某个正常人被打上了“越轨者”的耻辱 标记 , 他的个人经历就会发生意义重大的变化 , 他常常被迫使与其他越轨者为伍。结果是 , 本来目的是要消除越轨行为的那些惩戒和制裁措施 , 却起到了强化越轨行为的消极后果。正 如标签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塔尼鲍姆所说 : 决定一个严重的越轨发生的最终步骤不是当一个孩 子违犯法律的时候 , 而是当他或她陷入刑事司法程序网络之中的时候 , 官方的步骤使得一个 本来无意义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严重问题。换句话说 , 对“越轨”这一标签的施用 , 演变成了 一个默顿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④ 从严格意义上讲 , 越轨是指任何与公认的社会规范相背离 , 违背一个群体或组织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行为或社会期待的行为。严重的越轨形式就是违法和犯罪。互动论者对越轨形成过程的标签 论解释对我们理解和矫治越轨行为 , 减少违法、犯罪现象 (如青少年违法犯罪) 具有深刻的 启发意义。 标签论的独特视角使我们看到了越轨行为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些环节 , 它把越轨解 释为一些人成功地将另外一些人标定为越轨者的过程。在美国 , 对犯罪问题的一个实证研究 表明 ,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某种场合下作过某些会被判罚重金、收监下狱或既罚款又下狱 的非法活动。而假定性的证据表明 , 有些“百分之百”的真正越轨者 (这里指职业罪犯) 却 逃脱了任何公开的认定 , 还有许多被鉴定为越轨者的人却象那些未被鉴定为越轨者的含糊个 案⑤。因而 , 在某些情况下 , 被界定为违法者、罪犯可能纯属偶然。例如 , 政府要求公检法 部门加大惩处力度 (如众所周知的“严打”) , 警察和司法人员为了显示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 治安 , 贯彻执行了上级精神 , 有可能把那些初次越轨行为和模糊个案列入严厉打击的违法犯 罪范畴 , 将当事人逮捕和登记。从这样一种视角看 , 人们都可能是初发性越轨者 , 都是潜在 的违法、犯罪分子 , 只有那些被成功地贴上越轨者标签并受到官方制裁的人才变成习惯性的 复发性越轨者 , 才成为现实的违法分子和罪犯。而加标签确实是把初发性越轨者送进警察 局、法院、监狱和疯人院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 , 减轻越轨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整个社会文化 (包括那些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的组织和机构) 所提供的“社会化”环境在越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当亲戚朋友、左 邻右舍和同学老师都把一个孩子当成“窃贼”、“怪癖”、“朽木不可雕”来看待时 , 他也就极 易于成为真正的窃贼和怪癖等而自暴自弃了。因而 , 我们应当反思该怎样提供一个适宜青少 84 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化环境这一问题。而标签论对越轨行为的解释则启示我们 : 父母家长、亲 戚朋友、社区内的邻里、学校里的管理者和老师 , 都应当善待偶发的初次越轨者 , 在对他们 施行批评、评定、惩罚之前慎之又慎。随意性的斥责和处罚更容易使他们在违法犯罪道路上 越走越远。警察、法院、看守所、教养所、监狱和精神病院等组织 , 作为施加标签的官方机 构 , 除了慎重对待判罪量刑之外 , 应当在日常活动安排和价值观念上弱化对越轨者的消极性 暗示 , 减少有可能强化越轨者违法自我意识的仪式 , 更多地把他们当成可以改造的正常人而 不是毫无悔过自新能力的罪犯。如此 , 就必定有助于预防复发性、习惯性越轨者的大量出 现。对于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已被标定为越轨者的那部分人来说 , 客观地认识到他人看法对自 己行为的影响 , 学着锻炼和提高对贴“标签”过程的抵御能力 , 以实际行动向周围的群体和 机构证明自己不是习惯性越轨者 , 那么 , 改过自新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因素 共同合作 , 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矫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一理论解释还告诉人们 , 某些人和某些行为之所以被贴上“越轨”的标签 , 原因在于 拥有贴加标签权力的一方和无力反抗施加标签过程的另一方面存在着价值和利益上的冲突。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有较强的能力将确定越轨行为的规则施加于别人 , 也能够反抗别人对自 己的指挥以及诸如逮捕、定罪和监禁等社会制裁手段 , 而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则在这 方面处于弱势。一个导致环境污染的大公司的总经理和一个引发众多严重疾病的烟草商极少 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分子 , 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远远大于那些考试作弊者、自行车窃 贼和拦路抢劫者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 但往往是后者 , 而不是前者遭到贬斥和处罚。可以说 , 那些掌握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人们能够用绝对的定义来武断地解释某些实际上是相对的 问题 , 从而把某些弱势群体推向火坑。 注释 : ①克特·W·巴克主编 ,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 ,《社会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 第 211 页。 ②Becker , Howard S. The Outsiders , New York : Free Press , 1963 : 9. ③Lermert , Edwin M. Social Pathology. New York : Mc Graw - Hill , 1951. ④Merton , Robert K.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 : Free Press , 1968. ⑤克特·W·巴克主编 ,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 ,《社会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 第 217 页。 作者单位 :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预审系
本文档为【_越轨_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_犯罪现象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69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法学
上传时间:2012-09-05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