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绪 论 1、摄视觉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传授技能和文化,交流感情以及传递信息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每一个与生俱来并最早习得的一种交流、表达、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技能和本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众传播形式之一。 2、摄影技术诞生于1839年8 月19日,银版摄影术公布于市 。 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大火,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创办人罗杰·芬顿用摄影手段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些场面,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用摄影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3、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发展...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 绪 论 1、摄视觉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传授技能和文化,交流感情以及传递信息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每一个与生俱来并最早习得的一种交流、表达、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技能和本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众传播形式之一。 2、摄影技术诞生于1839年8 月19日,银版摄影术公布于市 。 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大火,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创办人罗杰·芬顿用摄影手段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些场面,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用摄影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3、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因素: 1)胶卷、胶片的感光度提高, 2)印刷术的不断改进,照相铜版的发明 , 3)小型照相机为摄影提供方便 , 4) 1902年诞生了通过无线电传送照片的光电传真系统,真正进入新闻摄影时代 。 4、摄影术发明的重要意义:自摄影术发明以来,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人类视觉传播活动的巨大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 5、世界最早的新闻摄影实践 :1) 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大火,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2)1842年5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率先用照片代替绘画 ,3) 1851年,美国波士顿市出版《画报客厅之友》,是最早刊登照片的周刊 ,4) 1855年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创办人罗杰·芬顿用摄影手段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些场面,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用摄影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 6、1952年布列松又将其摄影创作的理论做了总结,出版了《决定性的瞬间》,提倡抓拍。 7、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时代公司创立人亨利· 卢斯创办了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生活》画报 8、1956年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9、1978年10月《生活》复刊,标志着新闻摄影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0、1983年4月《今日美国》在美国创刊,全部采用彩色照片,数量多、篇幅大,摆出一副和电视竞争的新架势 11、电视狂潮过后,人们更加认识到照片的优势,照片提供的固定形象远比一闪即逝的电视图像能给人以深刻印象 12、戈公振在《图画周刊》上发表《导言》:世界愈进步,事愈繁琐;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必藉图画明之。 a胡伯洲: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 新闻照片。营业摄影的目的在于金钱,必须迎合顾客的心理;新闻摄影摄取的对象为临时发生的事故及与公众有关之种种事物,种种活动,真实性与时间性,二者有同样之重要 b林择苍:新闻摄影,最要之点,在于有新闻之价值,若缺此要素,则报馆必弃之而不用, 而摄影者受时间与金钱之损失亦无所取偿;新闻照片最重要之点,则在其能表现其当时新闻之紧要情形或动作,此即新闻之价值 c洛恽:一张新闻照片必须讲出一个故事、加重题目中一个显著的特征,丢去了其余的一切而得成功、应将与故事并无关系的事物排除于镜头之外 d曹用:盖新闻纸若连篇累牍,尽载足板文字……读之促使人厌倦。若使稍加插图,不惟可使版面调和,且是为新闻之注解,而使读者增加无限趣味 13、20年代--30年代新闻摄影理论观点 :1) 1923年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正规新闻教育机构——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成立,设置的课程中有“照相制版术” ;2) 1924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开过“报纸图画”课程,研究报纸插图的作用和地位,并注重画刊的编辑及图片的版面编排方法 。 14、1920年5月李大钊爱《新青年》中刊登了大量的有关南京、唐山、上海、北平、江苏、天津、浙江等地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其中《上海劳动状况》一文详细记载了上海工人的劳动与生活,配有29幅照片 。 15、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幅照片,署名“本报摄影部摄”,这被看成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沙飞以摄影记者身份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建立新闻摄影科,沙飞任科长,1942年的《晋察冀画报》也由他负责 16、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大发展,如《战斗在古长城上》、《白洋淀的雁领队》、《黎明的钟声》、《晓行》,第一批新闻摄影工作者:罗光达、石少华、沙飞、吴印咸、徐肖冰 17、1949年设立新闻摄影局 18、1950年~~1951年间,新闻摄影局和国内主要报刊建立了发稿关系,和国外通讯社建立了交换图片业务,出版了《人民日报》,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的画报 19、1952年成立新华社新闻摄影部 20、1959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新华社分社成立摄影部或组,形成新闻摄影的网络 21、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成立 22、1955年大学新闻系设立新闻摄影教研组织 23、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新闻摄影教研室,同时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业 24、1983年10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并在天津举行第一届中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 25、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因素 :1)1842年第一台传真机由贝恩发明,可通过电线来传送粗糙的照片 ;2)1888年格雷取得了自动电报专利,通过双线电路传送手写文字 ;3)1902年科恩研究出光电传真系统,通过无线电传照片 ;4)1924年RCA公司做到了可以在6分钟没横穿大西洋传照片 26、新闻摄影改革取得的11方面的成就 :1) 试图建立新闻摄影理论体系; 2) 开展全国性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活动 ; 3)新闻摄影记者的改革探索 ; 4)结束了长期以来关于摆拍和抓拍的争论,现场抓拍是新闻摄影的主要技法,并成为摄影记者自觉采用的主要技法 ; 5)确立了新闻摄影应是报纸、通讯社起飞的一翼的总的业务知道方针 ; 6) 确立了幅大量多的图片刊用原则 ; 7)试图建立新闻摄影独特的审美体系,重视新闻摄影美学研究 ;8) 新闻摄影教育不断发展 ; 9)新闻摄影专业报、刊的创办 ; 10)交流的广泛开展 ; 11) 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舞。 第一章 照相机 1. 针孔成像原理最早记录在战国时期的科学家、哲学家墨子所著的《墨经》中。 2. 针孔成像与镜头成像有三点差别: 1) 摄影感光需要一量的光线, 针孔大, 影像变虚, 针孔小, 无法获得充足光线; 2) 镜头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把镜头制成一个具有凸透镜效果的能聚光的光学透镜, 通过聚光, 获取摄影感光所需要的光线的量; 3) 照相机镜头能使得景物影像汇聚于焦点平面, 形成清晰影像。 3. 镜头的作用: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 也就是汇集来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都自发光体的光线, 并使被摄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潜影。 4. 光圈的作用:根据外界光线变化来调节通光孔大小 5. 物距:在镜头成像中, 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 称为物距; 像距:从镜头中心到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像距; 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等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6. 镜头焦距长短影响成像大小。距离相等时, 焦距长成像大, 焦距小成像小。 7. 共轭关系决定了定焦距镜头在不同距离拍摄时, 物距大,像距小, 影像也小;物距小, 像距大, 影像也大。 8. 镜头通光量与镜头通光口径的大小成正比。镜头感光能力=光束直径/镜头焦距。该公式说明数值越小, 孔径越大, 感光能力越强。 9. 相对口径用光圈系数来表示,也称f系数:f系数=焦距:相对口径。f系数的标法为:1.2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64  这种标法的特点有3点:1)数字大小与相对口径大小成反比。也就说,数字越大,其实际口径越小,通光量也就越少;反之则……; 2)每相邻两极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关一倍;3)每相应两极光圈系数之间是 倍的关系。 10. 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焦距长, 视角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11. 镜头的分类: 1)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镜头:镜头焦距与底片对角线基本相等,视角接近人眼的视角,大约在50度, 135相机底片画幅为24×36毫米, 对角线为43毫米,焦距在42-55毫米的均属标准镜头;120相机画幅为60×60毫米时, 其对角线为79.2毫米, 焦距在80毫米左右为标准镜头,其它画幅另行计算。 2)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的镜头,其视角大于人眼视角。 3) 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镜头, 其视角小于人眼视角。 12. 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对于动体摄影而言, 可用抓取动态、使动体在胶片上开成清晰的影像。 13.快门的作用: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对动体摄影而言,它还是用来 抓取动态、使动体在胶片上形成清晰影像的保证 14. 快门的标法为:1 2 4 8 15 30 60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实际速度为所标数字的倒数。相信两级快门速度的日光量相关一倍。“B”门或“T”门为慢门;“A”门为光圈优先;“S”快门为速度优先;“P”门为程序快门。 15.几种快门的分类: (1)机械快门 镜间快门:镜间快门(叶片式快门)位于镜头的中间, 光圈之前, 一般由3片至5片薄钢片组成, 可同时开合, 通过开合的快慢来控制曝光的时间。优点是:在使用任何一级快门速度时都能使整个胶片画面同时曝光,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不受闪光同步的限制,不会产生变形现象。缺点是:当使用大光圈、高速度的组合时,其实际通光量减少。 焦平快门:焦平快门(帘幕式快门)位于焦点平面的位置, 紧挨在感光片的前面。由不透光的帘布或金属帘片组成,通过帘片间裂口的大小变化来控制曝光的时间。优点是:一是可以达到较高的快门速度,二是因其快门速度高,可以用来抓拍极高速的动体的运动。缺点是:在使用高速快门时, 动体的影像会变形,而且动体运动速度越快, 影像变形的程度越重。 (2)电子快门:是利用电线路来控制快门速度。 (3)程序快门 16. 测距系统的作用:利用物像之间的共轭关系原理,通过调整镜头中心至感光片的距离来实现对焦,感光片所在位置即为焦点位置。 17. 测距方式的4种方式:1)连动测距式:虚实二影的重合或物体上下两截的接合作为对焦是否准确的判断依据,利用两孔进入的光线合二而一的原理 2)反光式:当镜箱伸缩调整距离时,磨砂玻璃上的影像会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 3)后部磨砂玻璃测距式:多为大型座机 4)自动测距式:电子视测系统、超声波系统、红外线测距系统、眼控自动测距 18. 取景器的三个作用:1)观察被摄景物;2)界定拍摄景物的范围;3)决定对景物的取舍和安排画面的布局。 19. 旁轴取景相机的视差问题P44。 20. 现代相机取景器的种类有4种:1)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被摄景物影像放射到磨砂玻璃上;2)单镜头反光平视取景器:45度角反光镜的上端装了五棱镜,使拍摄者可以平视测距取景框式平视取景器:常见的旁轴取景器;3)框式平视取景器;4)光学直透式取景器:看到的景物要比自然景物小,适合拍动体。 21. 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快门、取景器、测距器、胶片装置(把相机内的胶卷一张一张地依次卷动)、暗箱(镜头和机身的连接部分,通过镜头的光线和其他外界光线隔开)、机身(整个相机的支持体或者说是相机的躯壳) 22. 135相机的优点: 1) 体积较小,分量较轻, 便于携带; 2) 所有胶卷为画幅36mm×24mm的135底片, 常见的有24张、36张, 适合新闻摄影无暇换胶卷的特点; 3) 有多种可转换镜头, 符合新闻摄影的特点; 4) 有效口径大,感光力强, 对不同光线适应能力强; 5) 多采用焦平快门,最高快门速度可达数千分之一秒, 能满足新闻摄影拍摄高速动体的特殊需要。 缺点:一是焦平快门所带来的闪光同步速度的限制,在使用闪光灯时,不能达到很高的快门速度;二是在拍摄高速动体时,如所用的快门速度过高,会出现影像变形现象。 23. 120相机的优点: 1) 单镜头, 即用作取景、测距, 又用作拍摄, 所以没有视差现象; 2) 也有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拍摄需要; 3) 有可置换后背的特点; 缺点:机身和镜头体积都比较大,分量也重,携带不方便,此外,快门震动大。 24.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不同: 1) 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传统(化学方法)数码(数字方式) 2) 图像的呈现方式不同;传统(冲洗、印放) 数码(输入计算机) 3) 图像质量上的差异;传统高于数码 4) 传递方式不同;数码方便快捷、保真度高。 25. 影响数码相机和数码影像质量的因素:CCD辨析率、影像辨析率、色彩还原性、镜头质量、像质调节。 26. 数码相机的特点:综合性、多功能、成像质量高、操作简便 27. 数码相机的结构及其性能:F镜头接口;还采用了高灵敏度的2/3英寸140万像素的CCD,用来处理高分辨率的影像;还有模拟视频输出端口,有NTSC和PAL两种制式,通过电脑从电视或其他显示器上看到所拍摄的影像;直接向电脑传送影像数据,并可直接在专用纸上打印出图像 28. APS摄影系统(先进摄影系统):ASP胶片是一种比135还要小巧、表面涂有可以记录拍摄资料的磁性物质的感光片,磁性物质可以用来记录拍摄时的有关数据。现由日本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和美国柯达五家大公司联合研制而成。最大优越性在于操作简便,具有安全性, 冲印方便、便于携带。 29. 广角镜头的视角在70度至90度;超广角镜头的视角在100度至135度;视角超过135度的称鱼眼镜头。135相机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左右;广角镜头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超广角镜头焦距有17mm、14mm;鱼眼镜头焦距有9mm、7.5mm、(视角约为180度)。 30. 广角镜头优点:视角大、拍摄范围广, 可以在较近距离内拍摄大场面, 还能夸张究竟纵深感。缺点是拍摄时,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会有所夸张,变形也严重。 31. 135相机中焦距镜头有焦距为75mm、90mm、100mm、135mmR ;长焦距镜头有焦距为200mm、300mm的,望远(超长焦距)镜头有焦距为500mm、1000mm的。上述镜头的视角从30度至8度不65. 等。 32. 中焦的作用:拍摄人像, 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来拍摄人像, 故又称人像镜头 长焦的作用:一是用于远距离拍摄,另外在新闻摄影“偷拍”或抓拍时,和被拍摄对象可以保持较远距离,以免惊动被拍摄者,能抓取自然、生动的形象。 望远镜头的作用: 33. 变焦距镜头:镜头的焦距可根据拍摄需要, 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原理是在镜头中间装有一组能活动的镜片, 用变焦环来控制。一般就先调焦后变焦。 34.微距镜头:就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面设计的,可以拍出与原物大小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用于翻拍小物体或小影像,或拍局部细节。 35.TS镜头:可沿着与镜头轴线垂直的左右或上下移动,还可作360度的旋转,作用主要在于消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条的畸变。 36.EF镜头: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操作时声音轻微、对焦效能准确。 37. 照相机的基本使用常识: 1) 在使用前, 应详细阅读厂家提供的说明书; 2) 拍摄时遵循人平视的视觉特点; 3) 拍摄时应保持相机的稳定; 4) 需要精确对焦; 5) 镜头成像有近界线, 拍摄距离不宜过近; 6) 要关于利用各种附件为拍摄服务; 7) 有些相机取器与拍摄镜头是分开的, 拍摄时应注意取下镜头盖。 38. 照相机的维护: 1) 相机是一种精密仪器,结构复杂, 不易强烈的震动及挤、压、摔、碰; 2) 注意相机上严禁用手接触的部位; 3) 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高湿度; 4) 应防水; 5) 避免在直射阳光下打开后盖或镜头,也不能把镜头对着强光; 6) 停止使用时,不要上快门弦; 7) 在相机不用时,应将焦距调在∞; 8) 自动相机应常检查电力是否充足, 长期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第二章 摄影感光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1. 黑白感光片主要由:片基(是涂布乳和其他各层篺的支持体。无色透明、有韧性、耐撕裂、易展平、耐水);感光乳剂(主要成分是卤化银和明胶,现在的感光乳剂主要用的是溴化银和碘化银);其他物质 2. 彩色负片主要有9层组成:底层、防光晕层、感红乳剂层、隔层、感绿乳剂层、隔层、黄色滤色层、感蓝乳剂层、保护层。(利用“加色”原理) 3. 从感色性能上黑白感光片可分为: 最上层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短波片,感光度低, 宽容度小, 优点是颗粒细,解像力高, 反差大, 主要用于翻拍); 中间层(能感受蓝、紫、黄、绿光, 但不感受红光,用于特殊用途,现几乎没有生产); 下层(能感受全部七种可见光,可正确记录全部可见光谱,使被摄对你得到全面呈现)三种。 4. 彩色片有彩色负片(经感光及冲洗处理后, 得到的是彩色底片,再经印相、放大或扩印在彩色相纸上, 才能成为彩色照片,呈现出被摄景物的正常色彩)和彩色反转片(经拍摄、反转冲洗后得到的是和景物色彩相同的彩色正片,可直接用来观赏、放映幻灯或用于印刷制版)两种, 有日光型(适合在阳光下拍摄, 能使日光下的景物色彩得到正确记录,≈5500K色温, 如在灯光下使用,片子会偏红橙色)和灯光型(适合在火光、烛光及普通灯光下拍摄, 能正确记录灯光下景物的色彩, ≈3200K色温, 如在日光下使用,片子会偏蓝)之分。 5. 黑白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宽容度、颗粒性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力、灰雾度、感光特性曲线。 6. 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标定的及换算P90、选用原则(不能简单地认为感光度超高的胶片越好或感光度越低的胶片越不好,主要应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来决定选用哪种速度的感光片。感光度高的胶片, 能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拍摄, 但拍出的底片颗粒较粗;感光度低的胶片, 需要良好的照明和理想的光线, 拍出的底片则细腻且层次丰富。)。 7. 反差性是指画面中不同影像部分的明暗差别的程度。明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亮度差别程度大, 就叫反差大;反之, 就是反差小。底片影像的反差, 是因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有三个:景物本身的反差;胶片本身的反差性能;显影控制的影响, 包括配方的选择、显影时间、温度、搅动的方式等。 8. 宽容度表示感光片正确纪录景物反差的能力,越大越好。 9. 分析力是指胶片对景物细微部的分辨能力,也称分辨率, 越大越好。 10. 灰雾度:感光片在生产、拍摄、冲洗过程中,由于银盐颗粒的不稳定性,而使影像出现了的灰雾现象。 11. 感光特性曲线:只有曝光正确才正确记录景物影像的层次。显影对特性曲线的影响很大。 10. 感光片的选用应注意三点:感光度还是低的片子;要大反差的还是层次丰富的;颗粒性是要粗糙的还是要细腻的。 12. 彩色感光片的照相性能 1)彩色影像的颗粒性:由染料颗粒组成,颗粒的结构和形态比银颗粒复杂,它不只决定影像的颗粒性和分析力,同时还影响对光的吸收特性。越是靠近卤化银颗粒的部分染料浓度越大。是内密外疏的半透明体。影像的密度决定于观察或测量时所用光线的光谱性质。黑白影像的颗粒随着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彩色影像的颗粒度与放大倍率不存在这种正比关系。染料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它对光的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染料含量不变,染料颗粒的增大会导致遮盖效率的降低,也就会导致影像染料的利用率降低。显影控制技术控制银颗粒的增长,它的释放量与显影进行的程度成正比 。 2)彩色片感光度平衡:使下层乳剂的感光度高于中层乳剂的感光度,中层乳剂的感光度高于上层乳剂的感光度。造成感光度不平衡的原因除产生工艺问题外,还有保存、冲洗、印放不当。感光度不平衡的胶片会偏向同一色,所偏向的色调是感光较快的乳剂层所感色光的补色 3)彩色片的反差系数平衡:只有三层乳剂的反差系数平衡,才能保证画面色调的正确呈现, 因为三层乳剂的位置不同,必须做到靠近片基的下层乳剂的反差系数高于中层乳剂,中层乳剂的反差系数高于上层乳剂。三层乳剂中最大乳剂的反差系数与最小反差系数之差称为平衡反差系数,最理想的情况是差值为零 。 13、黑白相纸的照相性能 : 1)反差:按反差性能不同分为软性纸(1号相纸反差较弱,可获得丰富的层次,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强光部位的影纹)、中性纸(2号相纸)、硬性纸(3号4号相纸反差较强,能较好反映被摄景物阴暗部分的层次) 2)有效感光范围:取决于相纸本身的反差作用,软性相纸反差小,有效感光范围大。印放时的曝光控制和相纸冲洗时的显影控制均能对相纸的反差起控制和调节作用。 3)色调与纸面结构:有光纸、无光纸 。 纸基的要求:质地细、纯度高、稳定性好、耐水、耐热、耐干、不膨胀、不收缩、不变形 。 14.彩色相纸的照相性能:只有一种反差性能,彩色相纸的反差会因保存时间、条件的变化而降低,只对一定波长的茶褐色安全灯或低压钠灯不感光,而且感光度高于黑白相纸。 15.感光片的选用:高感光度的片子对于光线的适应能力强,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仍能利用自然光和现场光来拍摄,从而拍出自然亲切、富于自然光气氛和强烈现场气氛的图片。适合用来拍动体,尤其适宜用高速快门老捕捉高速动体的瞬间动作。低感光度片子对光线适应能力差,但颗粒细,适合用来表现质感细腻的景物 。 16.相纸的选用 :1)根据底片的反差来选择适当的相纸 ; 2)根据制成图片的用途来选择:印刷制版用光面纸,艺术品或广告选用适合被摄主体光泽和质感表现的相纸,以光泽见长的用光面纸来强化其光泽的表现,造成柔和的气氛用绒面纸、布纹纸、绢面纸。 第三章 曝光控制 1.正确曝光: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上 。 2.曝光过度:景物的明亮部位因银盐的堆积太厚会失去影纹,从底片上看明亮部位一团死黑,无法透过光线,印出的照片上,景物明亮部位因相纸没有感光而一片死白。 3.曝光不足:不能正确记录景物红暗的部位的影纹,整个底片银盐堆积较薄,透明性太强。 4.正确曝光理论:感光片所受到的曝光的量与两个因素有关,光照度和一定数量的光照度的胶片上停留的时间。E=I•t E表示曝光量;I代表照度,单位为勒克司(lx);t代表时间,单位为秒;曝光量为勒克司•秒。光圈来控制照度,用快门来控制一定数量的光照度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正确的曝光是通过光圈和快门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可以看出光照度和时间的量值可以互换,只要曝光量相同, 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是一致的。在光线亮度和感光片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光圈有变化,相应高速快门速度, 则感光的结果不变。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就叫做倒易律(原理即光圈、快门可以相互置换的理论依据)。 5.方法:在光线条件好、来自景物的光线强时,可以收缩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以获取适当的曝光量;在光线较弱、景物较暗时,则应开大光圈或放慢快门速度,获得正确的曝光量。 6. 曝光量与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和光线在底片上停留的时间(即快门控制)的乘积成正比。 7. 曝光不足不能正确纪录景物暗的部位的影纹;曝光过渡不能正确纪录景物明亮部位的影纹。 8. 在光线极亮的情况下作极短时间的曝光(快门速度高)或在光线极暗的情况下作极长时间的曝光(快门速度低),都会造成倒易律失效, 应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 9. 倒易率失效的原因。倒易率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 超出一定的范围,则倒易失效。原因是:感光片对光线的反应有一定的惰性。当曝光时间极短或光线极弱时,光线不能有效地穿入感光乳剂的内层, 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发生光化学效应,因而无法达到正确的曝光量。在具体拍摄时, 如遇上述极端的情况, 应考虑适当增加感光, 以获得的曝光量。 10. 影响感光的因素有4点: 1)感光片的感光度(首要因素,感光度是感光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标定); 2)光线变化(包括5点:光线的照射方向、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地域的变海拔每升高一千米,则应减少1/4级的曝光量); 3)景物本身的反射能力; 4)滤光镜的因数; 11 独立式测光表的测光方式有入射式、反射式和两用型、光点读数测光。 12. 各种测光方式的特点: A、独立式测光表: 1)反射光式测光表:测量来自景物的反射光量,适宜用于测量亮度较均匀的景物,给出的是平均亮度值,重点应是主体的主要部位; 2)入射光式测光表:测量光源的亮度,操作简便,不受被摄体色调深浅的影响; 3)入射光、反射光两用型测光表:测入射光时加上一个半球型的漫射体,测反射光时不用,既测入射光也测反射光,结合景物受光情况及景物本身表面结构特点、反光性能,综合考虑; 4)光点读数测光表:测量被摄景物部分区域的反射光,保证景物重要部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 B、内置测光(TTL)系统的测光方式有5种(优点缺点): 1)平均测光式(将取景范围内的景物亮度进行平均,不分主次。在景物亮度平均时或相关不大时,这种测光方式能保证曝光正确,如主体与背景间亮度差异太大, 则会使主体曝光出现误差。在顺光拍摄时, 曝光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因为整个景物受光均匀。但在侧光和逆光时,由于背景亮度增强,主体的一些部位或主要部位处在阴影中, 这时平均下来, 主体会曝光不足,应采取补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 2)重点测光式(对主体的主要部位进行测光, 保证不管在何种光线条件下或无论主体与背景亮度差异如何, 主体能获得正确曝光); 3)中央重点测光式(在取景器中央部位有一圆圈,但范围较大,能保证主体的正确曝光,但应注意取景的变化, 避免总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央的机械均衡式的构图); 4)矩阵测光式(又称分区测光式); 5)多点测光式。 13. 自动曝光模式有3种:光圈优先式――A;速度优先式――S;程序自动式――P。 10. 曝光补偿装置有3种:1)AE(自动曝光)锁定装置;2)曝光补偿钮;3)自动曝光概括装置(括弧曝光法)。 14. 曝光与黑白摄影的影调表现。曝光与彩色摄影的色彩再现。 15. 曝光: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 引起光化学效应,生成潜影,这就是摄影的感光, 也叫曝光。 16. 光源的照射方向(晴天自然光):顺光(指光线来自景物的正面情况下,景物被摄面全部受光, 受光面积大,光线照射均匀,利于质感的表现, 缺点是缺乏表现力)、侧光(来自景物侧面, 景物自然分受光面和阴影面,易于增加物体的立体感及三维的表现)、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背面)、顶光(光线照在被摄景物的顶端, 景物中凸出的部位有受光,凹处则为阴影)及晴天阴影(景物的照明光线是来自天空的反射光和周围景物的反射光, 不是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 17. 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中午;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左右(正午光线亮度的1/2);日出、日落时(正午光线亮度的1/10)。 18. 地域的变化:地理纬度每增加15度,应增半级至一级曝光量;海拔每升高1000米, 则应减少1/4级曝光量。 19.曝光与影调色调的关系 : 1)对于亮度差别不大、受光均匀的被摄景物,只要正确曝光,再经过正常的冲洗、印放处理,影调和色调都能很好的再现 ; 2)被摄景物明暗差别太大,超出了感光片宽容度所能允许的亮度,曝光的控制、曝光量的选择就直接影响影调的再现; 3)如果主体主要部位的影调得到正确呈现,曝光就是准确的,影调的再现就是恰当的 ; 4)对某些特殊景物进行曝光时,可采用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办法来对景物进行特殊表现 ; 5)确保基调色彩的正确是还原曝光控制基调色彩的景物亮度的重要依据 ; 6)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对正确曝光要求不同,彩色反转片允许误差不超过半级,彩色负片不超过一级 ; 7)负片中,曝光过度半级到一级比曝光不足半级到一级的色彩还原更好些;反转片中,曝光不足半级则比曝光过半级更能得到较好色彩再现 第四章   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摄影 1. 从光源的来看,可将其分为自然光(来自太阳和月亮、星星的光线以及广阔的苍穹反射来的阳光、月光和星光)和人造光(火光、灯光等)。 3. 特点与表现方法 顺光:光线来自景物正前方, 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 优点: 1)被摄景物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 采用平均测光的方法即能使被摄物体正确感光;2)利用顺光拍摄的景物最接近于其原型,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 3)利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片, 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 色彩鲜艳。 缺点: 从专业角度来讲, 顺光缺乏表现力, 拍出的片子多属于两维平面,缺乏三维空间感。 侧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 一侧受光,另一侧处在阴影之中,是最常采用的光线。 优点: 一是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二是有利于表现出被摄景物的清晰轮廓, 三是有利于和反差层次的表现。 缺点:是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及影纹。 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后方或后方。能生动强烈地表现出究竟深度感和立体感,但不利于对景物层次的表现。 4. 阴天摄影:是指乌云遮日,整个天空和地面景物都很暗淡的天气。阴天不宜拍摄人像, 因为光线平淡,拍出的人像也会因平淡而推动光彩和魅力。阴天拍彩色片, 会出现偏色,宜用鲜艳地色彩来装点画面, 增强画面的活力。 5. 雨天拍摄:光线变化复杂多变, 应不 断根据光线变化来调整曝光量,才能保证正确感光。 雨天有以下特点: 1)自然景物层次丰富,色彩浓淡有致; 2)景物影像朦胧,隐若现,生动而富于变化; 3)光线柔和,景物反差小; 4)增强环境的亮度,也能造成景物的倒影,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 雨天拍摄应注意: 1)正下雨时快门速度不宜过高,以免把雨凝结成水滴; 2)自然景物,应选择有远中近对比的景物来加强空间深度感; 3)彩色片应多摄取红、黄等艳丽的色彩; 4)应注意地面雨水的反射光对曝光的影响; 5)应注意好相机,镜头戴上遮光罩。 6. 雪景拍摄:一种是在下雪的天气里拍雪景, 雪景光线散漫而柔和,能见度较差。应找准曝光参照点, 选择深色背景,衬托雪花。一种是在雪过天晴之时拍雪景。洁白的雪反光律极高, 有雪覆盖的地方和没有雪的地方比起来, 反差往往极大, 需采用补光措施才能缩小反差, 得到适当的对比效果。 7. 雾景拍摄:有阴天时的雾, 晴天清晨的薄雾, 山区的云雾。雾能乱成柔和的光线效果,能隐去一些景物,而使另一些景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使前、中、背景在雾气中遥遥相对, 有强烈的空间深度感。应注意选择好前、中、背景的位置, 以加强空间深度感的表现。前景、中景应为深暗色调的景物, 才能形成强烈的远近对比。另外,亮丽的色彩能增强雾景画面的活力。可用滤光器来增强(雾镜)或减弱(黄、橙)雾感(绿滤光镜消除城市中的褐色雾)。 8. 日出、日落的特点: 1)光线变化极大, 日出、日落过程中的太阳亮度变化瞬息万变; 2)光谱成分以红为主; 3)伴有美丽的霞光和多彩的云景; 4)光线较柔和, 不刺目。 拍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曝光控制应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量, 最好是采用测光的方法来控制曝光。 2)太阳看上去不刺眼时, 可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如刺眼, 则可能在相机镜头表面产生反光, 会对整体画面效果起破坏作用。 3)为了造成空间深度感,应以选择适当的前景的办法来造成远、近对比,形成纵深感。 4)如欲表现太阳光芒四射的效果,则应采用小光圈,如采用f/16或f/11。 5)应注意霞光和彩云对日出日落景色的装点作用。 9. 夜景摄影: 夜间光线特点: 月光、火光、灯光的光线都较弱,而且不均匀。 方法:把相机固定在脚架上,用B门做长时间的曝光。 1)用长时间曝光使光源因自身的移动或因地球的转动而被拉成线条,产生特殊效果; 2)有意地减少一些曝光,使天空、地面景物发黑,保持夜晚的特殊气氛; 3)利用相机的二次曝光和多次曝光功能:(二次曝光月景:第一次按受光景物来控制曝光量,同时在画面中留出月亮的位置,第二次曝光时将月亮置于预留位置,按月亮本身亮度正确控制曝光;长时间多次感光拍摄街景;利用辅助光来加强照明效果) 10. 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1)光线柔和但照明不均匀。 2)光比差别大; 3)亮度变化大。 拍摄注意事项: 1)应有效地控制景物的反差, 常采用的办法是利用反光板来补阴影部位的光, 或者闪光灯作辅助光。 2)室内自然光的亮度与外界光线相比相关悬殊, 最好地测光在确定曝光量,无测光设备时,本着宁多勿少的曝光原则,使感光片获得充分的感光。 3)如拍摄静态景物时,应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利用慢门作长时间感光,以记录室内自然光的强烈现场气氛。 4)避免直射阳光透过门窗照射在被摄物体上。 第五章   人造光摄影 1. 从色温的角度看, 灯光型彩色片适于在3200K的色温条件下使用;日光型彩色片适于在5600K的色温条件下使用。灯光片在日光下使用会偏蓝(绿),日光片在灯光下使用会严重偏红。 2.各种灯光的特点 : 1)普通电灯光:钨丝灯泡:较多的红光成分。日光灯:较多的蓝色成分,接近日光的颜色。 2)摄影专用灯:散光灯:又称强光灯,灯泡由磨砂玻璃制成,光线为散射光性质,扩散而柔和,能发出较强光线,但使用寿命不长。含蓝光成分比普通灯泡多。聚光灯:光线因经过聚光镜会聚成为细的光束,发出的光集中而强烈,照明范围小,主要用作照明主体主要部位的光源。 3)新闻灯:碘钨灯,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发出的光亮度高,接近普通灯光的色温。 3. 灯光摄影所用灯光主要有4种: 主光(用来照亮景物的主体或景物重要部分的光线, 是日光控制的主要依据, 是灯光摄影最主要的光线。其作用是照亮被摄体的被摄面, 只有一个)、 辅助光(作用是照亮画面中的阴影部分,冲淡主光造成的投影, 从而使阴影部位也能出现影纹, 亮度低于主光)、 背景光(作用是把被摄对你和背景拉开或使主体与背景发生某种联系,以增强环境气氛, 亮度低于主光)、 装饰光(重点表现某一部位或对某一部位作细节描绘, 亮度不高, 照明范围较小)。 4. 影响灯光摄影感光的因素有5点:灯光的强度(取决于灯泡本身的瓦数的大小, 主要依据是主光灯的光线强度);灯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遵循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即距离增加至2倍时,光的亮度减弱1/4);灯光的颜色;被摄体的表面结构、色泽及其对光线的吸收、反射能力;拍摄环境对感光的影响。 5. 电子闪光灯的发光特点有3点:发光持续时间极短(瞬间光源可达1/1000秒以上);发光强度极强(非一般人造光源可以比拟);色温接近日光(约5500K)。 6. 闪光同步(连动):在快门完全打开的同时闪光灯闪光,使整个底片全部感光。焦平快门须使用同步档, 镜间快门任何一档均可同步。闪光指数越大, 闪光亮度越大。 7. 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主要因素有6点: 1)闪光灯的闪光能力――闪光指数(是指闪光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在闪光灯生产时就标定, 等于f系数*闪光距离); 2)胶片感光度(感光片速度提高一倍时, 缩小一级光圈;感光片速度减慢一倍时, 开大一级光圈); 3)闪光距离(是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其变化规律是“平方反比”); 4)闪光角度范围(可调整的依据是所用镜头的视角大小, 也就是镜头的焦距长短); 5)被摄物体的表面结构、反光能力; 6)被摄物所处环境的反光能力; 8. 闪光指数是指闪光灯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 9.手控电子闪光灯的优点: a、被摄景物具有不同寻常的反光特性时,可用手控曝光来修正曝光量,保证正确曝光; b、在闪光灯离开相机进行闪光时,可通过手控来获得正确感光量; c、在用一只灯进行多次闪光或采用多灯闪光照明时,可根据需要控制好感光量; d、当闪光灯被用于辅助照明时,可根据情况,手动控制好感光量; e、当被摄物体所处位置特殊或距离太远时,可用手动控制闪光保证主体受到适当光照; 10.电子闪光灯:具有自动曝光控制功能,自备测光元件的自动闪光灯可用于任何相机需要预先输入所用感光片的感光度,测光元件的朝向必须对着被摄景物,所给的光圈是个接近值,一般应按宁可开大的原则来选择与一定闪光距离相对应的光圈值 11. 单灯使用方法有4种: 1) 机位闪光法:技术上最简便的一种方法, 缺点:光线平淡, 缺乏层次和立体感;当主体背景较近时,会出现明显的投影。 2) 闪光灯远离相机闪光法:因灯光位置不同, 造成不同的光线效果。 3) 反射闪光法:又叫间接闪光法, 利用反光屏, 得到的光线较为柔和, 但反射过程会损失光线,应增加感光量。 4) 慢门闪光法:B门, 在夜晚或全黑的环境中,利用一盏灯来进行多角度闪光或多次闪光, 以造成多灯闪光效果。 12 .加纱法:避免闪光灯光线过硬, 加盖纱布, 可使光线柔和, 但要加大发光亮度,为幼儿摄影时, 可保护视网膜。 13. 多灯闪光法一是在拍摄大场面时用多灯平均照亮场内重要部位;二是用多灯布光获得理想的造型效果, 必须分清主光与辅助光的关系。 14. 辅助光的种类有4种:副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 15. 闪光摄影应注意4点: 1) 闪光灯滤光器的作用; 2) 克服“红眼效应”:(在在使电子闪光灯拍摄彩色片时,人物的眼睛瞳孔会变成红色或在瞳孔里出现红点,这种现象就叫“红眼效应”。) 一是不要直接从正面照射人物, 以避免直接反光, 二是请被拍摄对象先看一看明亮事物, 使瞳孔收缩; 3) 注意闪光摄影与显影处理; 4) 注意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时的摄影方法。 第六章  动体摄影 1. 拍摄动体确定快门速度的依据有4点: 1) 动体本身的运动速度;动体运动速度越快, 快门速度越高。 2) 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距离;距离越近, 快门速度越高, 因为相对速度快。 3) 所用镜头的焦距;焦距越近, 快门速度越高。 4) 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角度变化。动体运动方向和相机镜头形成的角度越大, 快门速度相应提高。 2.动态记录法的特点:根据动体的运动情况,选择高速快门,凝滞动体的瞬间动态 3.动态记录法拍摄要领及注意事项:仔细观察动体的运动状态,抓住典型的动作和神态,既抓住典型瞬间,注意焦点的选择和瞬间的选择 动感的表现方法常采用虚实对比(模糊表现动感法,使运动部位变模糊, 运动慢的部位保持清晰,快门不宜太高,必须使运动快的部位因移动而虚化)和动静对比的方法。 追随法(虚实对比):随动体的运动方向移动相机, 主体清晰、背景及相反方面的运动物体被拉成虚线、移动模糊的画面, 强化动体移动的速度感, 不能用高速快门,在采用长焦距镜头时, 可用三脚架来帮助保持相机的稳定。 方法: a、能拍出主体清晰、背景及相反方向运动的物体被拉成长虚线、移动模糊的画面:平行追随、纵向追随、弧形追随、圆形追随、斜向追随、变焦追随; b、相机随上身运动而整体运动,移动的方向是沿动体移动的方向; c、在移动中按下快门,不能因按快门而停止相机的移动; d、所用的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以1/60秒以下为宜,也不能过低,造成主体的模糊; e、不宜选用单一背景; f、用光上,宜用侧光或侧逆光,以使主体与背景间拉开距离,造成三维空间感,如采用的是手动调焦相机,则需缩小光圈,扩大景深,采用区域对焦法; 4. 闪光灯连闪拍摄法:利用闪光灯的高速频闪功能,可以将运动物体运动中的不同瞬间动感记录下来。 第七章 景深与超焦距 1. 景深:调焦过程中, 对焦物体前后形成了一个清晰区域, 这个清晰区域的范围就是景深范围, 这种现象叫景深现象。 2、制定景深的标准:(分散圈大小)25厘米左右的观察距离为明视距离,因为在距离物体25厘米至30厘米时,人眼的分辨能力最强。在25厘米左右的距离上观看照片,当分散圈直径不超过1/10毫米时,影像仍是清晰的,仍被作为清晰影像看待 3、形成景深现象的原因:在调焦过程中,尤其在使用长焦距镜头、采用大光圈拍摄特写性画面时会出现在对焦物体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域,不仅对焦物体清晰可见,清晰区域内其他事物也清晰可见,这个清晰区域的范围就是景深范围,这种现象就是景深现象。 4. 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有3点:1) 镜头焦距: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2) 光圈口径:光圈口径大、景深小;光圈口径小, 景深大(改变光圈大小是最常用也是最为方便的一种控制景深的方法)3) 拍摄距离(物距):物距大、景深大;物距小, 景深小。 5. 获得最大景深的方法:短焦距镜头+小光圈+远距离拍摄;   获得最小景深的方法:长焦距镜头+大光圈+近距离拍摄。 6. 超焦距:指当调焦在无限远+时, 从相机镜头到最近清晰物之间的距离。 7.自动景深表的特点:将相应的两组光圈系数刻在调焦环的近旁,在拍摄调焦时,随着对焦环的转动,采用各级光圈的景深范围能自动指示出来,两个相同的光圈值间的距离范围即为采用该光圈时的景深范围 自动景深表的用法: a、测定景深范围求光圈值; b、景深对焦法:前景深总是短于后景深,比例约为1︰2。将焦点对在全景深的1/3处,然后选择适当光圈,保障主体清晰; c、已知光圈求景深:靠调整拍摄距离来控制景深范围大小,需获得长景深就离被摄物体远些 7. 超焦距与景深是反比关系, 即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超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8. 决定超焦距的因素有2个:1)镜头焦距;2)光圈口径。 镜头焦距长、超焦距大;镜头焦距短、越焦距小; 光圈大、越焦距大;光圈小、越焦距小; 每相邻两级光圈之间的超焦距相差 倍。 9. 超焦距的确定方法。 由于超焦距和景深之间是反比关系,在拍摄中就可以采用控制超焦距的方法来扩大景深范围。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先选定光圈系数,查出景深近界限的方法 2) 先确定景深范围以确定景深近界限的方法P172 第八章 摄影滤光器 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90-760纳米, 根据波长不同, 其中包括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 白色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 2. 光与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人眼能看到的日光的组成部分 3. 光与色的关系: a、红色光的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色光的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 b、七种可见光均为单色光,阳光是七色光的混光; c、三棱镜之所以能把白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是因为各种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它们的折射角度大小不同; 4.光谱滤光镜的原理:一种由玻璃制成的色光过滤器,它能够有选择地吸收来自景物的一部分色光,而让另一部分色光通过。 5. 光谱滤光镜的滤光特点有两点:允许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允许与自身颜色接近的色光少量通过。 6、光学滤光镜原理:光线通过时改变其传播特性,使其产生折射或反射,产生特殊的光芒。 7、光学滤光镜的作用、特点:改变镜头的光学特性,一般为通用型。 8. 滤光镜的因数(每一种滤光镜上标有的加用该滤光镜后需要增加感光的倍数)主要取决于滤光镜本身的颜色、深浅和光源的性质。 影响滤光镜因数的因素及影响: a、滤光镜本身的颜色和色度的深浅,颜色较深,因数较大,颜色较浅,因数较小; b、不同感光性能的感光片,全色片的因数比分色片的因数要小; c、光源的性质:日出日落时含红橙黄光,用红、黄滤光器需曝光补偿量不多;中午含红绿蓝光,红、黄滤光器吸收掉绿、蓝光可达光线比例的2/3,橙红光1/3,需曝光补偿的量就多; d、被摄景物的颜色影响它的反光性能,当被摄景物颜色与所用滤光镜颜色相同时,大量的光线都能通过,需要曝光补偿的量就少; 9.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滤色镜后应增加曝光量,用滤色镜因数乘以使用滤色镜前所采用的快门速度的值,同时保持原光圈值是确定曝光补偿后日光组合的简单方法。如果不宜改变快门速度,可以根据倒易律原则相应改变光圈值。如果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滤光镜,其因数计算方法为滤光镜因数的乘积。 10. 黑白摄影中使用滤光镜的目的有5个:P179 1) 压低天空影调:用红、橙、黄滤光镜来吸收蓝紫短波光, 最常用的是黄滤光镜, 红色可以拍出“模拟夜景”效果; 2) 改变空气透视:为使空气透视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 3) 突出主体:是新闻摄影图片的重要表现法则之一,也是摄影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4) 利用光学透镜拍出特殊效果:光学透镜一般无色或灰色; 5) 提高翻拍效果:使字迹与图像更加清晰, 去除污斑或偏色。 11. 彩色滤光镜主要有4类(特点和效果):用来解决色温的问题 1) 胶片换型滤光镜:为方便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的灯/日光型在日/灯光下使用, 一种为琥珀色:供灯光片在日光下拍摄, 可将日光的色温降到3200-3400K,另一种是淡蓝色, 供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使用, 可将灯光色温升至5400-5600K; 2) 光线平衡滤光镜:作用是通过滤光镜使光线色温和感光片色温达到平衡; 3) 颜色补偿滤光镜:也叫色彩补偿滤光镜, 用CC代表,作用一是用以改变彩色片总的色彩效果。二是在印、彩色照片时用以校色; 4) 特殊效果滤光镜:主要有半色镜、双色镜。半色镜又称关彩色滤光镜, 一半有色一半 无色,双色镜是滤光镜成两种不同的颜色。 12. 黑白、彩色通用型滤光镜多为光学滤光镜, 不影响光的着色和光谱成分。用于提高拍摄质量的通用滤光镜有: 偏光镜(偏振镜):作用是防止偏振光,也就是非金属物体光滑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线,还能削弱天空的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所用偏光镜的因数来适当增加感光,另外还能消除自然风景中的蓝色雾霭,增强画面反差和影像清晰度。 UV镜(紫外线滤镜):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滤光镜,能吸收光谱中人眼看不到但对会起破坏作用的紫外线,能澄清雾气,提高远景及至整个影像的清晰度,还原色彩,防止偏色,还可用来保护镜头。 减光镜(灰镜):作用是等量得减阻各种色光,使到达感光片上的光线减弱,同降低感光片感光度的作用是一样的。 13. 黑白和彩色通用型特殊效果滤光镜: 柔光镜:对射入光线起折射作用,使景物光线变得柔和,拍成的影像也会呈现出特殊的柔和效果。作用一是使影像柔和,二是降低反差,三是使远景雾化成特殊的雾状效果。 星光镜:又叫光芒镜,使用所拍摄景物中的发光点放射出光芒,像是来自星星的闪光。有十字形星光镜、米字形、雪花形、可变十字镜。尤其在夜景摄影时能增强夜间灯火的表现力。 多影镜:多称多棱镜,有三棱镜、五棱镜、六棱镜等多种。能在一张感光片上拍出多个影像是。 中心清晰滤光镜:四周经过特殊处理,只有中心部位是正常的光学玻璃,能结成清晰的影像是,画面四周景物均模糊不清,又叫晕化镜。 第九章 彩色摄影的基本理论 1. 从摄影角度, 我们通常把日常叫做白光,这种白光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 2. 三原色与三补色。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等量相加可产生白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产生任何一种色光,在摄影中称红、绿、蓝三种色光为三源色。 3. 任何两种色光相加后若能产生白色光,这两种色光互称补色光。实验证明: 红色光(R)+青色光(C)=白色光; 绿色光(G)+品色光(M)=白色光; 蓝色光(B)+黄色光(Y)=白色光; 摄影中称青、品、黄三种色光为三补色。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 黄色光=白色光-蓝色光(减蓝)    品色光=白色光
本文档为【《新闻摄影》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38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5KB
软件:Word
页数:49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9-09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