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举报
开通vip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心理学研究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陈彭兰 (宜昌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罪犯自杀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监狱的安全稳定, ,从心理学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获取罪犯可能自杀 :的信息。建立罪犯自杀预警机帝j,并通过调查了解、分析。, 7确认,使监狱相关部门能够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罪犯, ,自杀给监狱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心理学罪犯自杀预防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jA 通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加 剧,生活节奏加...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心理学研究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陈彭兰 (宜昌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罪犯自杀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监狱的安全稳定, ,从心理学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获取罪犯可能自杀 :的信息。建立罪犯自杀预警机帝j,并通过调查了解、分析。, 7确认,使监狱相关部门能够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罪犯, ,自杀给监狱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心理学罪犯自杀预防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jA 通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加 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心里冲突明显增 多,由此带来了紧张、焦虑、恐惧、忧伤、抑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 题,当个体处于极端无助无望之际时便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罪犯由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无法顾及家人和亲人,当遇到一 个特殊的环境,罪犯认为只有死才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 会想尽办法实施自杀行为。罪犯的自杀一方面给家庭带来了 无限的痛苦,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到监狱的稳定,为了杜绝罪犯 自杀,很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了解罪犯自杀的心理原因,建立 罪犯自杀预警机制,减少罪犯自杀带来的不良影响。 l当前监狱罪犯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分析 当前,具有自杀危险罪犯成为监狱防范控管的重点,罪犯 自杀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从数量上呈上升趋势,给监管工作增 加了难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从当前罪犯自杀人群看,具 有以下显著特征。 1.1自杀高危人群的“三化’’特征 (1)想法普遍化:根据在犯群中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罪犯 在初次服刑期间基于不适应改造生活,因家庭变故和对前途 的悲观失望等原因,产生过厌世情绪和自杀想法。 (2)阶段前倾化:自杀案发时间集中在初入监的两年内, 表现出较明显的改造生活不适应的状态。 (3)年龄日趋年轻化:青年阶段是人生中从理想过渡到现 实的衔接时期,呈现出心理不稳定性的特征,是造成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 1.2自杀罪犯的心理特征 一般情况下,人都是不愿死的,在生死存亡面前,人总是 在思想上产生激烈的斗争,一旦自杀的念头占主导,就会导致 自杀的行为。而罪犯自杀共同的心理是:在这个世界上自己 最不幸、最痛苦,谁也帮助不了自己,唯一用死来解脱困苦。具 体心理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1)iA识上产生偏差:具有自杀危险的罪犯大多心胸狭窄, 看待问题时总是绝对化或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总是看到别 人不足的一面,表露出对民警和同改犯抱着深刻的敌对态度, 把自己同他人隔离开。封闭自己、逃避现实,从而在处理问题 时固执已见,听不进别人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在遇到困难时缺乏解决问题 的方式和技巧,对问题发生后果估计不足,缺乏判断力,没有 主见。经常自暴自弃,自怨自责,自伤自毁,同时行为具有冲 动性。 (2)情感的抑郁情绪和不稳定性:除精神病犯者外,大多 数自杀罪犯性格内向,抑郁、焦虑和内疚成为其情感的主要特 征,同时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平时经常有狂喜、大悲,有时做 事常人难以预料及难以接受。经常处于矛盾之中,表露出情 感脆弱,一点小挫折均难以接受,在排除困惑时,有时采取各 种方式来伤害自己。 (3)人际关系方面失调:自杀罪犯大多数性格孤僻,总是 以自我为中心,难以与同犯处好关系,经常与同犯之间发生矛 盾冲突,缺乏社会支持,对新的环境及新的人际关系感到不适, 常常感到无助,发展到最后就是自我封闭,甚至会产生社交焦 虑症。 (4)对负性刺激难以化解:由于自杀罪犯在认知方面偏差, 情感方面不稳定,人际关系的失调,这些内在心理素质方面的 缺陷,使其在复杂的监狱生活中,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心 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因此造成负性刺激频率增 大,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化解,一旦发生负性刺激事件必然产生 轻生念头。 2罪犯自杀的主要原因探析 罪犯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狱内现象,导致罪犯自杀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引起,而是个性心理、家庭、社会文 化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社会文化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上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长期发展中形 成了吃官司、迸大牢是为人不齿的事情,进一次牢门,终身是 罪人的文化,形成了许多对两劳人员有害的社会规则风俗习 惯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一个人一旦被劳动改造后就是受到家庭、社会甚至 自己的不同程度的歧视,不得不自我压抑,自我轻视、自我甚 至自我伤害,否观就会被看作异类。受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 制裁。这种状况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们对未来的生 活失去信心,感到绝望,企图通过自杀的方式使自己从痛苦中 获得解脱,这也就成为许多服刑人员自杀的深层次原因。 2.2家庭方面的原因分析 服刑人员自杀原因可能来自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一方面 服刑人员面临着来自家庭压力,许多罪犯入监受到家庭的歧 视和抛弃,父母与之断绝父子关系,配偶提出解除婚姻关系, 子女的冷淡漠然,亲友的疏远,许多服刑人员长期无人接见, 使这些服刑人员背负着沉重的心里包袱;另一方向家庭的变 故对服刑人员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 缺乏,不会正确运用合理的心理调节机制和缺乏适当的疏导 途经,这些服刑人员会选择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万方数据 E溢叠团: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一 一⋯l⋯。,,_⋯,。,⋯⋯ :,|√心理学研究 2.3心理健康原因分析 有很多人都受过强烈的刺激和挫折,但能很好的解决情 绪上的困扰,没有走上自杀的道路,这一点证明了导致人自杀 的因素重点不在外部诱因,而在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心理 动因,我国心理学专家认为,导致自杀往往不在于诱发形成自 杀动机的外界表面事件的大小,关键在于自杀者当时的身心 状况和个性特点,在于自杀者原有的心理定势和客观环境的 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所形成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调查显示,精神疾病和自杀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精神疾病 中又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危险。而这两种症状在他 们身上多有体现。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重性 精神疾病,它分以下几种类型:(1)心因性抑郁。患者精神受 到创伤,心理冲突长期处于胶着状态隐匿性抑郁,患者把真实 的抑郁隐藏起来,以诉说身体不适的方式来表露其不良的内 心体验:(2)内源性抑郁。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情感性疾病,以 抑郁和躁狂两种表现形式交替出现。患有以上三种抑郁症的 服刑人员曾长期面对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或长期经受情感的痛 苦体验。其主要症状为忧郁不决,消极悲观,烦躁不安,饮食 和睡眠状况极差,自我责备,身心感觉疲备不堪,对所有事情 都失去兴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异常 的改变,其思维活动、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都与周围环境明显 的不协调。此病多在青壮年发生,一部分人可在精神刨伤相 关因素的影响下急性发病,表现为思想混乱、胡言乱语、冲动 伤人和自杀;也有一部分人在没有明显透发原因的情况下缓 慢起病,最后出现行为的衰退及自杀。 3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由于人生的巨大挫折和落差,部分罪犯产生自杀心理和 倾向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也要看到,经过积极努力,罪 犯自杀事件是可以预防和遏制的。由于罪犯自杀需要一个过 程,需要一定的手段准备,需要特定的时间空间,有一些异常 的外在表现,这就为预防和控制罪犯自杀提供了可能。 3.1运用科学方法。及时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 身处监狱的特殊环境,罪犯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许多人 的心理会变得十分脆弱,甚至很小的事件就会击垮他们的精 神防线,使他们产生自杀念头,特别是性格内向、家庭关系复 杂、社会经历复杂的罪犯相对来说产生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因 此及时对罪犯进行有效的心理测试、心理诊断,及时了解每一 名罪犯的性格特征及人生经历,是预防罪犯自杀的前提条件。 充分运用COPA心理测量,对新入监罪犯进行自杀危险性排 查。以COPA心理测量量表中的“情绪稳定性”和“焦虑感”作 为排查罪犯自杀的基本因子项,“情绪稳定性”和“焦虑感”的 分值超过60分的,罪犯便具有了自杀的最基本心理特征。同 时对罪犯生活史、犯罪史和改造中的因素进行排查,确定其自 杀心理程度,完善罪犯改造心理档案,制定干预和防控措施, 建立预警机制。 3.2对出现自杀心理危机罪犯进行干顸手段与方法 (1)对于经医学诊断有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 心理治疗和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并落实 严密的监管措施,做到“三定二禁一严”: 三定:即监控定人、用药定期、咨询定向。监控定人即选 择一贯改造表现较好的罪犯为包夹人,不宜经常更换人选;用 药定期:即观查其服药后的症状分阶段控制药量;咨询定向: 安排专人定向对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与辅导。 二禁:绝对禁止单独活动,绝对禁止私藏锐器、绳索、药物 等违禁品。 一严:及时严肃处理其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即根据行为 主义矫治原理,对患者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勿以其患病为由 而忽视,应及时严肃处理,使其认识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必然 联系。 (2)对测试出有高焦虑人格特征的罪犯,可运用音乐治疗、 心理咨询、注意转移、扩大交往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 并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音乐治疗放松为主,目的是使其在改 变情绪的状态下,调整其对生命的认知;②心理咨询充分关注, 以倾听为主,表达咨方的关怀之情,对其言谈多接纳少评价, 以释放其内心压抑,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③转移注意兴趣为 主,民警可鼓励和安排其参加监内的兴趣小组,建议其做轻微 的运动,冻置适量的文字任务促使其抒发情感。在此我们推 荐练习书法的方式,可有效地稳定此类罪犯的心理,重建生活 目标:④扩大交往,建立支持体系,适当动员与高危个体同龄、 同乡或刑期相近的同改与其主动交往,以减轻孤独感、增加安 全感、产生归宿感。 (3)对自杀未遂的罪犯,可采取情境设置疗法进行矫治, 以消除其感觉痛苦、出现幻觉、自知力下降、反应迟滞等濒死 体验。 (4)在监内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在犯群中形成关 心自身心理健康、感知自身心理活动、调整自身情绪情感的氛 围,促进罪犯了解和接受心理咨询,调动罪犯自我完善、自我 改造的积极性,提高犯群应对困难的技巧。 众所周知,生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心理是一种不容 忽视的能量。在监内运用科学的教育、分析、干预等心理矫治 手段,挽救有自杀倾向罪犯的生命,使其逐步了解和掌控自身 心理能量,合理开发和利用生命资源,平稳地渡过刑期,最终 将其改造成为自觉守法的公民,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造工作中 去努力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l】狄小华.罪犯心理矫治导论.群众出版社,2004. 【2】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技术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罗大华.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万方数据 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 陈彭兰 作者单位: 宜昌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宜昌,443000 刊名: 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2010(29) 参考文献(3条) 1.狄小华 罪犯心理矫治导论 2004 2.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 2003 3.章恩友 罪犯心理矫治技术 20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dk201029079.aspx
本文档为【从心理学角度看罪犯自杀的预防与控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79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2-09-13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