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举报
开通vip

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绿树红墙、凉爽、愉快”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联系说话。 4.阅读诗歌,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联系说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歌曲录音.(2)了解乔羽。(3)制作...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绿树红墙、凉爽、愉快”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联系说话。 4.阅读诗歌,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联系说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歌曲录音.(2)了解乔羽。(3)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要求读三遍,画出生字词语。(2)搜集乔羽资料。(3)搜集儿童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唤醒体验,走进诗境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课余时间是每个学生最向往的时间,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总能和小伙伴一起尽情欢乐,享受快乐的时光。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课余时间都有哪些活动?谁先来试试。 2. 学生交流。 3.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课余活动真实丰富多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当时的快乐。有一位词作者也被同学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所吸引和感染,因此,他把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他就是乔羽爷爷。后来,由一位作曲家刘炽给这首诗歌谱了曲。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4. 多媒体播放歌曲录音《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欣赏。欣赏后请学生简单谈谈感受。 5. 这首歌歌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歌词。 6.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桨”。提醒学生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木”,书写时“木”的横要长,托住上部: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为什么“双桨”的“桨”下面是“木”? 预设:划船的桨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下面是“木”。 学生书写“桨”。 7.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课题。 8.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划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意图:新课伊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优美的歌曲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兴趣倍增。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 初步诵读,学习生字 1. 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 请学生自由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3) 再读课文,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划船? 2. 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拼读生字,交流如何识记生字的音和形。 3.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 课件出示词语(带生字的词语和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检查词语的朗读情况。 教师重点指导:三拼音——凉、爽 翘舌音——周 平舌音——洒 (2)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吗? 教师重点指导:“塔”右部上面是“”,下面是“合”,里面有短横;“周”同字框里是“土”“口”;“洒”右边是“西”。 (3) 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指出:“不读通课文不开讲。”课文读熟了,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字词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同时又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学生只有掌握了生字词,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二学段要培养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 再次诵读,感受诗悟 1. 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 “我们”是谁?是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我们”是少先队员,可以从书上的插图知道,还可以从文中的“红领巾”知道。 3.“我们”在哪里划船? 预设:在海里。 课件出示北海图片。教师告诉学生:北海,在北京市西城区,故宫和景山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国以北海为中心,有永安寺、濠濮涧、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名胜古迹。琼花岛耸立湖中,上面有35.9米高的藏式白塔,是北京的游览胜地。 4.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插图,思考从课文中还了解到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5.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北海公园景色很美。小朋友划船很愉快。小鱼儿听我们歌唱。风吹在脸上很凉爽。 预设:小船儿怎么推开波浪?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初读课文时,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针对文本质疑问难,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到北海景色优美,少先队员划船愉快。 2. 指导书写生字,请学生观察课后生字表,说说怎样写好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洒”“悄”“愉”“排”是左窄右宽;“塔”“墙”左小右大;“塔”右边的撇要穿插到“土”下;“竖心旁”的笔顺是“点、点、竖”;“土、车”作左偏旁时,最后一笔横改为提。 3. 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开火车朗读。齐读。 2.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我们”在北海划船,非常愉快。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遵循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 精读理解,感悟诗境 (一) 丰富表象,感受“秀美”。 1. 让我们也一起去北海看看少先队员们划船的情景吧。课件出示第1小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结合书本插图,想一想: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美景?美在哪? 2.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北海美景。 预设:我们在北海划船,小船儿推开波浪,向前驶去。 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 岸边绿树葱茏,枝繁叶茂,像给北海镶上了一道美丽的花边。 公园里有一座座房子,青瓦红墙,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 3.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识“拟人”手法。 (1) 小船儿没有手,怎么可以推开波浪呢?想一想,小船儿有了手,就像什么?(人) (2) 作者把小船儿当成人来写,再读读第一句,觉得小船儿更怎么样?(可爱、有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修辞、文体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从而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故意制造“冲突”,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推开”上,并通过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小船儿变得更可爱,“我们”更快乐,巧妙地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拟人的表达效果。 4.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指导朗读:北海的水是这样清澈,北海的景是这样美丽,我们在海面上划船,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能通过 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丽的画面中吗?自由练一练。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北海的水真清,美极了。白塔掩映在绿树丛中,美极了。读的真好,老师放佛看到了绿树红花。) 5. 品读第二句。 (1) 创设情境:同学们,让我们也进入他们的行列。坐上船,划起桨,让小船儿轻轻飘荡。这时,一阵风儿吹来,你觉得怎样? 预设:自由自在、舒服、凉爽、惬意、开心。。。。。。 (2)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二句。 6. 齐读第1小节。 (二) 品词析句,感受“喜悦”。 1. 课件出示第2小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放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想象情境。 预设:看到阳光洒在海面上,微风吹过,海面上波光粼粼。 看到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听到我们在唱歌,唱得很好听。 3. 指导学生品词析句。 (1) 朗读第一句话,发现有什么特点? (2) 作者把鱼儿当成人来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小结:把鱼儿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鱼儿自在、欢乐,也表现出了“我们”很快乐。 4. 此时在海面上划船,会有什么感受? 5. 练习朗读。 (三) 追问“幸福”,激发情感。 1. 课件出示第3小节,自由度第3小节,边度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做完功课,会玩些什么?怎样玩? 预设:在海面上划船,或者和小伙伴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3. 文中给小伙伴提出了什么问题? 4. 联系上文,说说“我们”的幸福生活体现在哪里? 预设学生回答:做完功课,可以尽情玩耍。 5. 讨论: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文中有没有回答? 预设:有两种回答。 文中有回答。去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文中没有回答。 (1) 出示课件: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说说红领巾指谁?“红领巾迎着太阳”中的“太阳”仅仅是指天空中的太阳吗?还指什么?(党、祖国) (2) 诗中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6. 练习朗读,读出快乐幸福的感情。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大话题“读了课文,你好像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展开。围绕大话题展开教学,使课堂教学线索简明、清晰。让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同时想象画面,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体的画面,并要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能更好地走进文本,体会意境,积累语言,提高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在品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将积淀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 诵读全文,领悟写法 1. 齐读全诗,边度变找找三节诗有什么共同点? 2. 学生交流。 预设:每节诗第二句相同,一共出现三次。 3.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第二句出现了三次是不是重复了,能不能删掉前两次?对比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预设:不能删掉。删掉后读起来不完整。 教师小结:是的。这在歌曲或诗歌中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反复。 4. 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老师读第1小节第一句,齐读第二句。女生读第2小节第一句,齐读第二句。男生读第3小节第一句,齐读第二句。大家边读边体会,每节反复出现这一句,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少先队员们生活得很开心。少先队员们划船很愉快。 5. 教师小结:在每节诗中出现“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通过三次反复,更表达了少先队员们愉快的心情。 6.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感受少先队员们的愉快、幸福。 7. 练习背诵:按板书自由练习背诵,齐背、同桌互背、指名试背。 8. 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录音,学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诗歌中“反复”手法的运用,体会一唱三叹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只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对比、朗读等语文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表达效果,了解特点,这是和《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契合的。在感悟文体特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学到这儿,我想每位同学心中也涌动着一种感激之情。或许是对父母的感激,或许是对老师的感激,或许是对小伙伴的感激,也可能和文中的小伙伴一样对我们祖国和人民的感激。那么,让我们用笔把自己的话写下来吧。也可以仿照这首歌词第2小节的写法,写一首诗。出示课件,老师给一些提示,大家试试看。
本文档为【让我们荡起双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4-18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