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 【标题】《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 【作者】于 源 【关键词】《三国演义》; 周瑜; 形象 【指导老师】李 胜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1] 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影响深远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浑身是胆的赵云、忠厚老实的鲁肃、老奸巨滑的司马懿„„”,[2](P32)但一提到周瑜,一般都认为他气量狭窄,嫉贤妒...

《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 【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 【作者】于 源 【关键词】《三国演义》; 周瑜; 形象 【指导老师】李 胜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1] 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影响深远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浑身是胆的赵云、忠厚老实的鲁肃、老奸巨滑的司马懿„„”,[2](P32)但一提到周瑜,一般都认为他气量狭窄,嫉贤妒能。理由是他不容诸葛亮,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多次想要杀害他,以及诸葛亮的三气周瑜。这些观点都是对周瑜形象的误解和歪曲,它完全改变了周瑜本来的形象。“《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 [3](P3) 这是历史上周瑜的形象。那么就从《三国演义》本身来谈,其实周瑜的形象是光彩照人的,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气量狭窄,嫉贤妒能。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东吴著名的青年军事将领。他少年得志,才华横溢,英姿勃发,豪放而又自信,深得孙氏兄弟的信任和肯定。 周瑜与孙策是昆仲之交。后来,孙策欲继父之志,以图大业。在前往江东的途中,与周瑜在历阳相遇。孙策见到周瑜非常高兴,便告之周瑜自己欲图大业而困难重重。周瑜马上就表示:“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业。”孙策听了之后,喜不自禁地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4](P118) 于是领兵协助孙策东征西讨,攻克秣陵、曲阿等多座城池,使孙策的实力迅速壮大,为创立江东孙吴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策在创业途中,由于求成之心甚切,后因病早逝。临终留下遗言曰:“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然后又唤妻乔夫人曰:“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4](P235) 言词之间流露出孙策对周瑜信任之深,依托之切~ 孙策死后,又辅佐其弟孙权屡建战功。然在前往西川途中,周瑜因箭疮复发而死,孙权哭道:“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4](P448) 孙权认为周瑜有王佐之才,而周瑜既死,日后自己就没有可以依赖的人。可见,孙权是非常器重周瑜的才华。能够得到两代君主的信任和肯定,那么周瑜的才华、谋略并非徒有虚名。 一、文韬武略 (一)文韬 作为东吴的最高统帅,周瑜不仅具有文韬,还具有武略。文韬表现在他过人的政治远见和善于用计。而他过人的政治远见则表现在: 第一,深知贤士人才是建国立业的基础。周瑜初次见到孙策时就说:“吾兄欲济大 事,亦知江东有二张乎,”[4](P118)随即举荐了张昭、张纮。他认为图大事,首先就是要识贤招贤。孙策去世后,孙权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当他问及周瑜以何策守父兄基业时,周瑜回答道:“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4](P236)后来吴国能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就正是与这种人才建国有关。 第二,具有很强的政治判断力。周瑜的政治判断力表现在他能识别各种人的身份,尤其是对蒋干说客身份和蔡氏兄弟奸细身份的识别。当他闻报同窗好友蒋干至,便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说客至矣”一句话就识破了蒋干此次之行的意图——作说客。同样,蔡中、蔡和被曹操派来作奸细时,周瑜秘密吩咐甘宁道:“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4](P371)可见,周瑜亦是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识破了蔡氏兄弟的奸细身份。 周瑜不仅能识小人,还能识贤人。鲁肃原来居住在曲阿时,曾对周瑜有相赠之恩。周瑜在与鲁肃的结交中,便知道鲁肃“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于是将鲁肃举荐给孙权。另外,对刘备的认识,也表现出他很强的政治判断力。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日渐强大,周瑜认为刘备“以枭雄之姿,有关、张、赵云之将,更兼诸葛用谋,必非久居人下者。”这从后面刘备建立蜀国来看,也确是如此。 第三,对战略形势能作出精辟、准确的分析。战前吴国所面临的是:刘备新败,曹操拥百万之众挥兵南下,攻克荆州,虎居江、汉。面对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一片混乱,大臣之中有的主降,有的主战,孙权疑惑不决。这时,惟有周瑜沉着冷静,他结合当时的局势,高瞻远瞩,分析了敌(曹)、我(吴)双方的形势。曹方的劣势:其一,“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其二,“曹操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篙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吴方的优势:“将军(孙权)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4](P354)听完周瑜对曹吴两方战略形势的精辟分析和主动请战,孙权矍然而起,拔除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孙权就此下定决心抗曹。这显示出周瑜在谋略上的远见和军事上的胆识,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形势,而且毫不畏惧曹操的百万之众,只请数千精兵击之。这就是周瑜的英雄本色。 周瑜智慧超群,不仅政治眼光敏锐,而且还善于用计。他抓住机遇,将计就计,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周瑜初涉疆场便用计活捉太史慈,后又用奇兵破王朗。“群英会蒋干中计”更是展示了周瑜的足智多谋。 蒋干作为江东名士,希望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向曹操投降。蒋干的来访也正好为周瑜提供了一个破曹的绝好条件之一。蒋干没来之前,他“心惊”,因为曹操有谙习水战、善练水兵的蔡瑁和张允。而蒋干的到来恰让周瑜由“惊”变“笑”。这笑字不仅体现出周瑜敏锐的目光,也体现出他善于抓住机遇的自信。他将计就计,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整衣冠”、“引数百从者”迎蒋干,然后又大张筵席。这在表面看来,是给同窗好友接风,而实质是为后面的蒋干中计作铺垫。席间,周瑜一边佯装大醉,一边极力炫耀东吴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壮的军士,足备的粮草”。宴饮结束之后,与蒋干同榻抵足而眠。没能完成使命的蒋干如何睡得着,于是便趁周瑜假寐之时盗得假书,接下来周瑜一系列成功的表演又使蒋干对假书的内容深信不疑,一步步走入陷阱,终使曹操被诈——杀掉蔡中、蔡和 两个得力水兵却又似哑巴吃黄连,明知中计却又说不出。读到这里,一个有智有谋的周瑜便跃然纸上,他的才智和谋划不能不令我们赞叹。 (二)武略 武略表现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上。周瑜一生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周瑜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才华:有勇有谋,英勇善战,调兵遣将动止有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在曹操困陶谦、灭张绣、除吕布、破袁绍、降刘琮、基本平定中原后欲铲除刘备而挥师南下的背景下拉开序幕的。刘备穷途末路,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投靠东吴,欲借东吴之力破曹。而曹操此时又企图凭借自己83万大军的强大兵力顺势一举吞并东吴,荡平天下。周瑜并没有被曹操的汹汹来势所吓倒,他力劝孙权破曹,自己统领精兵五万,运用火攻的战术,大破曹操于赤壁。毁灭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由周瑜总领策划、部署和亲自指挥的破曹大战巩固了吴国的地位,并终成帝业,决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同时也为他短暂的人生写下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周瑜的军事才华还表现在他对战略战术的运用和调兵遣将上。如何以五万兵士战胜曹操的百万大军呢,在战略战术上,周瑜想到了火攻。这一点,周瑜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诸葛亮入见周瑜,二人商议破曹之事,“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4](P370)如果说诸葛亮有智有谋,那么周瑜不可谓无智无谋。正是这一战术的运用,使得赤壁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体现出了周瑜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奇才。 对于调兵遣将的能力,周瑜更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在周瑜第一次调兵防御曹兵时,程咨说:“周瑜调兵,动止有法。”赤壁之战前,周瑜调兵攻打曹兵,老将程普对周瑜“调军有法,甚相敬服”。周瑜调度有方的能力还得到了刘备的认可。《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写道,刘备到东吴慰劳军士,在小舟上观看江东艨艟战舰,“旌旗甲兵,左右分布整齐,心中甚喜。”刘备对周瑜调兵遣将、行军列阵的能力感到满意,心中由“忧”变“喜”。 有过人的政治远见,有善于用计的智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这样的周瑜怎能说是智短才拙呢,我们应该还周瑜一个本来的形象——文韬武略。 二、忠君爱国 (一)忠君 对孙氏忠且义贯穿了周瑜的一生。从秣陵出发,周瑜协助孙策连克秣陵、曲阿等多座城池,开创江东基业,在多次战斗中屡建奇功。孙策去世后,辅佐孙权建立了江东基业。他为了孙氏的鸿图大业,一生勤勉拼搏,丝毫没有懈怠。 三江口曹操折兵,而后又被周瑜深窥水寨,心里非常恼火。他帐下谋士蒋干为帮曹操解决难题,就想说服周瑜来降曹操。然而蒋干人还未到,就已被周瑜识破了他此次之行的意图。周瑜在饮宴上执蒋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一番言词,慷慨豪爽,一方面表达出对自己少年得志,雄姿英发的人生颇为满意;更主要的是表达出了自己对孙氏的忠心。显得风流潇洒,颇有青年大将人生得 意的矜持。后蒋干对曹操说道:“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二)爱国 周瑜忠君爱国,他始终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曹操攻打刘备后,又举大兵南下,虎视着东吴。是降是战,孙权一时举棋不定。吴国太看见孙权为此被弄得寝食难安,就想到了孙策的临终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于是便告之孙权,孙权非常高兴,急忙遣使到鄱阳湖请周瑜议事。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听说曹操大军至汉上,就连夜赶回柴桑郡议军机大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在吴国陷入危难的关键时刻,周瑜没有逃避,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他一听说吴国正处困境就连夜赶回来议军机事,尽自己的全力解除吴国的危难。 周瑜为吴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夺南郡城的战役中,周瑜被毒箭射中,经医者敷药后,暂时保住了性命,但还需一段时间的静心调养,才能痊愈。周瑜时刻以吴国大业为先,在养病期间还要为军事操劳,他带病出征,可惜,天妒英才,由于金疮复发而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们正在为这位英才的早逝扼腕叹息时,这位英雄却喊出了“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4](P407)的豪言壮语,慷慨激昂,尽显英雄本色。为国家大业抛头颅洒热血,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不仅如此,临死时还作书与孙权:“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4](P448)临死还不忘吴国大业,不忘向孙权举荐鲁肃以自代。信中的肺腑之言正是周瑜对吴国大业的赤胆忠心。孙权看完遗书,感其(周瑜)忠烈及英年早逝,不禁哭道:“公谨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孙权把周瑜看作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可见,周瑜的才华和忠肝义胆非一般人可比。 三、雅量高致 周瑜不仅对上忠义,而且对下、朋友宽容。雅量高致,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身为东吴统帅,他少年得志。又得到两代君主重用,可谓意气风发。孙策临死前又特别交待:“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可见,周瑜在吴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从未因自己的功绩、地位而自傲。《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写到,周瑜从鄱阳湖马不停蹄地赶到柴桑,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柴桑,方才休息,就有张昭、顾雍等来访,把当前的形势叙说一番,以利害对比想让周瑜选择降曹,周瑜没有争辩,而是说:“吾亦欲降久矣。”接着,又有程普、黄盖等一班战将来见,陈述了东吴创业之不易,不能轻易放弃的看法,望周瑜劝孙权兴兵抗曹。周瑜说:“吾正欲与曹操决战,安肯投降,”又未几,诸葛瑾、吕范等一班儿文官相候,亦陈述了降战的利害。周瑜笑曰:“瑜自有主张,来日同在府下定议。”不一会儿,吕蒙、甘宁等一班儿来见。有要战者,有要降者,互相争论。瑜曰:“不必多言,来日都到府下公议。”他从容不迫,压住内心的火气,极有耐心地接待各派人物。从这中间所表现出来的耐性、忍劲和气度可以看出,周瑜的雅量是高致的。 周瑜高雅的气量、博大的胸怀还体现在他善待部下。在孙权决计破曹后,便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程普自恃为东吴老将,年长资深,以为周瑜不能当此大任,因而没有把周瑜放在眼里,“程普年长于瑜,今瑜爵居其上,心中不乐,是日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对此,周瑜心里很清楚,他以大局为重,按照早已部署好的方案调兵遣将。程普得知“周瑜调兵,动止有法”,是一个真将才后, 就亲诣向周瑜谢罪,周瑜“亦逊谢”。这使得程普非常钦佩周瑜非凡的气度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如此宽怀礼让、谦让服人的周瑜怎么能说是气量狭窄呢, 在与曹军对垒的过程中,周瑜还善于“集思广益”[5](P113)。赤壁之战能一举成功,这与周瑜的礼贤下士,博采众议是息息相关的。他首先采用了黄盖的苦肉计,后来又采用了庞统的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的抗曹过程中,又采用了吕蒙的计策。正是他这样善于集思广益、采纳众人意见的优点,使得他在整个的抗曹过程中大获全胜,而且也受部下爱戴。 同时,周瑜深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很注意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所以,在他每次调兵遣将的时候,总是出现老将奋勇争先、将士用命的局面。老将中的黄盖,不顾个人性命安危,自请行苦肉计,甘受皮肉之苦,以促成破曹大战的胜利。在与曹仁的决战中,大将甘宁被困于彝陵城中,吕蒙、程普都欲救甘宁被周瑜阻回,他亲自前往彝陵救甘宁。“大兵将至彝陵,周瑜问:‘谁可突围而入,以救甘宁,’周泰立马表示愿往。”[4](P405)这种将士用命、互相救助、扶持的局面正是与周瑜非凡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的。 四、举贤用能 周瑜识人荐贤,谦恭有方,他多次向东吴举荐人才。先荐张昭、张纮于孙策,后荐鲁肃于孙权。这些人一方面竭力辅佐东吴,一方面又效仿周瑜,他们也不断向东吴举荐人才,鲁肃荐诸葛瑾,张纮又荐顾雍。他们相互举荐,共事东吴,对东吴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东吴能够出现这种人才鼎盛的局面,周瑜功不可没。 周瑜举贤用能,即便是才智高过自己的诸葛亮,他也极力拉拢。在诸葛亮游说东吴联刘抗曹时期,周瑜结识了诸葛亮,发现诸葛亮是一个有谋略、有胆识、才华横溢的贤才。这时,他敬佩诸葛亮的才智。直到有一次与诸葛亮议事的时候,诸葛亮说出了吴侯的心事,他认为吴侯“心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将军(周瑜)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 周瑜又再次入见孙权,与孙权进行了一番交谈,发现孙权果然有此心事,他为了开解孙权再次分析了曹操兵力之虚实。周瑜辞别孙权后想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于是,便有了杀诸葛亮之心。但是一想到诸葛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他又不忍,就连夜请鲁肃来商量。鲁肃说出了不能杀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正效命东吴,可以让诸葛瑾去说服诸葛亮来同事东吴。周瑜听了之后,“善其言。”由此可见,周瑜是爱贤的。即使诸葛亮的才智比自己高,将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在东吴的地位,但只要他愿意效命东吴,周瑜马上就收回了杀亮之心。第二天便派诸葛瑾游说诸葛亮,周瑜确信诸葛亮不会为东吴所用,才决心杀亮以除江东之害。因此,周瑜并非是嫉其才而要杀诸葛亮,只是他们此时各为其主,各自所处的政治立场不同。虽然他们此时是破曹的盟友,但龙争虎斗的乱世之中是没有永远的朋友的。曹操一破,诸葛亮就成了东吴潜在的威胁。 鲁肃不赞成杀诸葛亮还说出了另一点原因——如今操贼未破,杀诸葛亮是自毁其盟友。从这一点看,鲁肃的政治远见是不及周瑜的。因为昔日刘备、诸葛亮与曹操作战,最后无计可施,“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弃夏口。”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诸葛亮就建议刘备投奔东吴孙权,一是可以容身,但更主要是为了“使南北相持,吾(诸葛亮)等于中取利。”刘备犹豫不决。诸葛亮再次向刘备分析了此举的好处——“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胜以取江南可也。”可见,从一开始,诸葛亮就不是诚心与东吴联盟,而是“于中取利”。所以周瑜要杀诸葛亮是在情理之中,而不能说周瑜气量狭窄,没有容人的雅量。 未破曹操前,周瑜多次定计想要杀诸葛亮。他这样做并非是鲁肃所说的那样是自毁 其盟友。因为周瑜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就已有了破曹的自信,并非是他得知有诸葛亮这个盟友后才决定破曹的。何以得知呢,周瑜在劝吴侯拒绝降曹操时,他通过对形势的分析,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写道,周瑜从鄱阳湖赶回柴桑,诸葛亮在鲁肃的安排下,欲试探诸葛亮是否真心联吴破曹,结果反被诸葛亮所诵的《铜雀台赋》激怒,便说道:“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曹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4](P353)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瑜最初从鄱阳湖起程的时候,便有了北伐曹操的决心,在那时,他还不知道会有刘备这个盟友,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刘备的联盟,他也会伐曹。为了让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在给孙权分析形势的时候,周瑜说出了曹操的两大弊端和孙权的一大优势。优势就是“将军以神武之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但他并没有说:我们有刘备这个盟友,吴刘联合抗曹,一定会大败曹操,在对战略形势的分析中,他只字不提联盟。可见他并没有认为吴刘联盟对此次的破曹大战有多么重要,因为他早已认定单凭吴国的势力就足以拒曹。所以,他亦不会认为杀诸葛亮是自毁其盟友。相反,他认为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掉他。于是,为了东吴的前途,周瑜便处处定计杀诸葛亮。 道号“凤雏先生”的庞统,因避乱而寓居江东,鲁肃曾将他举荐给周瑜,庞统还没有来得及与周瑜见面,周瑜就向他询问破曹之策。庞统献出了连环计,“周瑜深服其(庞统)论。”通过这次的献计,周瑜也了解到庞统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士,并非等闲之辈,后“多用其言”。庞统与诸葛亮同为贤士,他们都曾在周瑜面前展示出过人的才华。而周瑜并没有对庞统起杀害之心,一心只想除掉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庞统此时寓居江东,多次为周瑜献计献策,同是为东吴效命,他们是同事、是朋友,即使他的才华、谋略在周瑜之上,周瑜也不会想要杀掉他。而诸葛亮就不同,他们是敌人而不是朋友,所以,周瑜并非是气量狭窄,不容有贤之人,他欲杀诸葛亮乃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五、急躁易怒 周瑜把帮助孙氏建立鸿图大业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政治目标。为早日完成这个目标,他常常显得急躁,有些急于求成。一旦遇到挫折,他又容易发怒。 赤壁大战以东吴为主战场,调兵作战,马匹钱粮支援,皆是东吴供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赤壁大战后期,周瑜与曹操及南郡主力决战之时,诸葛亮却趁此计赚南郡、荆州等城池。得知赤壁大战的胜利果实被别人侵占之后,周瑜非常急躁,非常生气,他按奈不住心中的怒火,竟急得金疮迸裂。 周瑜自跟随孙策、孙权以来,忠心事主,事事以吴国大业为先。被毒箭射伤后,他本应在家休息,静养,但他却仍然夜以继日地为国事操劳,一想到南郡、荆州之地未夺还给东吴,他就夜夜寝食难安,竭力思计夺荆州之地。他欲用“美人计”夺刘备之志,然后图荆州之地。周瑜闻知刘备的甘夫人已死,就上书孙权,“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讨荆州换刘备。„„”[4](P426)这本是一个好计策,岂料吴国太从中作梗,使得此事弄假成真,孙权的妹妹嫁与刘备为妻,此计又落空。孙权未能把握这个良策,自知心中有愧,对不住周瑜的一片为国谋划之心,便急忙差人将事情的结果报于周瑜。周瑜得知计策落空,非常吃惊,他坐立不安,于是又向孙权献一计:将刘备软禁起来。为他与孙夫人大建宫室,多送好玩之物以丧其志,并分化其与关、张之情。不料,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在年终,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计策携夫人准备离开东吴时,孙权派兵追赶,周瑜亲自带兵追赶。刘备在逃离的途中,得到诸葛亮的接应而顺利逃出吴境,周瑜看到远去的刘备,想到自己的计策几番落空,吴国大业的绊脚石始终未 能铲除时,内心异常急躁,无法冷静,这一急,又急得金疮迸裂。第三次,他欲以“假途灭虢”之计夺回荆州。于是上书孙权,让鲁肃去讨还荆州。鲁肃领命前往荆州,正欲与刘备论理,却被诸葛亮的计策所蒙骗,以为刘备取得西川后就归还荆州于东吴。鲁肃将此告之周瑜,周瑜听了之后,非常着急,知道鲁肃中了诸葛亮之计,情急之下,又思得一计,要鲁肃去见刘备与诸葛亮,并对他们说:“孙、刘两家既结为亲,便是一家。若刘氏不忍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兵去取。取得西川时,以作嫁资,却把荆州交还东吴。”[4](P444)鲁肃认为此计不可行,因为西川取之非易。周瑜说道:“子敬真长者也。你道我真个去取西川与他,我只以此为名,实欲去取荆州,且教他不作准备。东吴军马收川,路过荆州,就问他索要钱粮,刘备必然出城劳军。那时乘势杀之,夺取荆州,„„”[4](P444)鲁肃听完后非常高兴,便再次前往荆州,与刘备、诸葛亮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东吴起兵替刘备收川。但军马经过,刘备要出城劳军。不料,此计又被诸葛亮识破。在荆州城门外,周瑜才得知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并且此时自己处境危险,心里十分焦急,难以镇静。这一急,又急得他箭疮复裂,三次箭疮复发对周瑜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三次定计夺荆州城的过程中,周瑜三次身处险境。如果他不急躁,冷静处事,对自己的处境冷静分析,想办法脱离险境,就不会使得自己三次箭疮复发。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了,再与刘、诸较量,最后孰胜孰赢,还很难说。但周瑜心浮气躁,易急易怒,这便成了他的弱点,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从十五回出场,到五十七回病逝。虽然在演义的舞台上表演的时间不长,但他的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识人才,分析天下大势,出谋用计,亲自部署、指挥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显示出他文韬武略;辅佐孙策、孙权两代而忠心不渝,夙兴未忘吴国大业,殚精竭虑,显示出他忠君爱国;对朋友、对部将宽怀礼让,显示出他高雅的气度;他先后举荐张昭、张纮、鲁肃于吴国,又极力拉拢诸葛亮,重用庞统等有贤之人,显示出他爱惜贤才。但人无完人,英雄也有缺陷。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急于建功立业,以酬知遇之恩。所以,常常显得急躁,尤其是在他的计策落空而需要他灵机应变的时刻,他总是不能镇定,而是急躁,以致急得金疮迸裂,使其身体一步步恶化,最后死于巴丘。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掩盖周瑜的光辉形象——文韬武略,忠君爱国,雅量高致,举贤用能。
本文档为【《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论--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