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举报
开通vip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 默认分类 2009-06-12 10:56:57 阅读215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 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 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 默认分类 2009-06-12 10:56:57 阅读215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 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 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2.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3.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 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 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 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 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 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5.赫钦斯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这种“永恒”的人性 服务。 6.课程设计的含义是指按一定“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 要素”进行规划与安排。 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 科内容。 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 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 (表 意)取向的三种。 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 领域”。 11.“生成性目标”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 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12.生态整合取向试图把课程的三大来源,即“学科内容”、学习者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兼收并蓄。 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 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课程与教学问题,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课程问题 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而课程问题的研究,也更注重( A ),以及实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 A.实施过程 B.教学 目标 C.教学成果 D.教学环境 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 D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3.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 A )的一个重要途经,是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 的最重要的载体。 A.目标 B.教学 C.内容 D.方法 4.( D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A.华生 B.罗杰斯 C.杜威 D.斯金纳 5.( B )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A. 冲突理论 B.互动理论 C.“结构一功能论” D.分析学派 6.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B )。 A.泰勒 B.斯坦豪斯 C.施瓦布 D.塔巴 7.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 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B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B ) A.课程的适应性 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C.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D.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9.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D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10.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重要含义:第一,课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 A );第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A.学生的行为 B.社会 C.教师的行为 D.学科结构 三、简答题 1、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 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它是预 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它与动态的教学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又与实践 的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过程都受某种理论的影响。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 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 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 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对于这几个 方面的地位与价值的不同理解,派生出不同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如课程研究领域里有影响的理论有学 科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教学研究中有影响的理论有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 义的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等。 3、简述心理学对儿童学生观的影响。 对儿童本性的看法有两种相对的立场,一种认为儿童期是迈向成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不完 美的、未发展完成的,需由成人严格控制、严格训练;另一种是以儿童自身为目的,认为儿童在成长初期 就具备潜在的完美的品质,随着儿童的发展,加上适当的环境,美好的品质便会展现出来,儿童的天性、 兴趣、人格理应受到尊重。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引发学生观的改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发展 的主体观。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的选择应该受到尊重。(2)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经验、改变经验,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成功的教育是保护个性的教育、快乐的教 育。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的课程与 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在培养目标上,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人真正成为自由独立、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 义,强调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适切性;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强调学生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自 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在课程、教学的评价上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 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师生之间、班级成员之间交往、影响的过程,因此教学的成败不 在于教学的专业知识、技巧,而在于人际关系、情感态度。教师应该以真诚、民主的态度与学生坦诚相见, 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 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注重 学生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但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有思想 性的倾向,实验基础不足,在实践中不易把握和操作。 5、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代课程设计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1.多种取向的综合。现今的课程设计多采取整合或综合的取向, 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生与社会二者的需求,以使设计出的课程能够发挥更全面的功能;2.课程内容选 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课程内容选择强调精选能反映学科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性,同时要 使科技新进展、新成果在课程内容中得到反映,以使学习者站在当代的最前沿,这就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时 代性; 3.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当代学习观正在向主动建构的学习观转变。学习活动的设计更让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索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发现 学习的意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课程评价从观念到技术正在 发生大的转变。在功能上由注重甄别选拔功能转向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与学的质量;在评价对象 上不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则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呈多元化态势,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 6.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和评价。 课程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强调教育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内容,重视学习者主动学习;二 是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环境和经验的重组上。 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有不同。过程模式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 断调适,以使学生发展。过程模式提出了很富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想,教育实践的变革应该是教师在教育过 程中进行;但缺乏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过程模式注重 内在价值活动准则或程序原则,这可视为更高层次更为抽象的目标,因此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并不是完全 对立的。 7.泰勒课程目标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在泰勒的课程设计中,目标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标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在 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泰勒认为 任何目标都应该包含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课程目标的叙写必须明确、清晰、可操作,课程目标要通过许 多不同的经验达成,泰勒在学习经验的组织方面提出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指标。 8.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及其设计的步骤。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期待的学生学习结果。它具有(1)导向功能即学生在了解教学目标后,要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及参与的热情;(2)控制功能,即可以不断收集反馈信息,采取 策略,限制教学活动偏差的积累,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控制的依据;(3)激励功能,教学目标要细致,具体,要近期可能实现;要难易适中,争取把目标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评价功能,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学评价更注重学生之间的比较。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包括(1)目标分解,即对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系统性有 再认识的过程。能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2)任务分析;即为了达到单元目标规定的必备的从属知 识、技能、能力、态度等以及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剖析具体的从属能力;(3)起点确定;即确定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教学目标的起点要与学习者的特征相适应;(4)目标表述,目标表述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具体、明 确行为目标的可观察性、发生条件和标准等;(5)类别化、层次化。即在目标表述之后把教学内容与目标 要求的认知层次一一对应。组成分层递进的目标与内容。 9.简述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 新课程目标主要有:(1)强调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2)增加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维度,对应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增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主体性 的体验和建构,这个新课程目标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结合,从课程改革 的指导思想到培养目标,到学科课程总目标再到学段目标,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层次 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目标体系。 论述题: 1、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有: (1)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 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用性和可信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确定研究课题,选择调查方法,选取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进行准备性调 查,修订调查工具和调整被试,进行正式调查,统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2)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 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搜集文献资料,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 (3)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主 动控制某些条件,重卢、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 究的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施实验方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4)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 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厂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看问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并得出 结论。 2、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任何时期、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 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 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 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课程的现实表现。其次,不同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及其自我经验、知识阅历 都会影响到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接受和理解等。再次,课堂的师生关系、同伴群体之间的交往方式都会影 响到课堂与教学。 3、论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 答、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在课程设计取向、体制、模式等 方面的特点,代表着现阶段我国课程设计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由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具体表现为增强 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2)在课程设计的体制、模式上注重吸取课程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主要表现为:(1)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 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3)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4、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答、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 初期的恢复与重建;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与发展;“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停滞甚至倒退;改革开放后的迅 速发展,直到1992年公布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修改各科教学大纲,以及2000年对义务教育大纲的修 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实行集中统一的课程计划与教学指导,表现在 全国共用一个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课 程结构中偏重学科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过多地依赖教材。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允许少数地方自行设计课程计划,鼓励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编写不同版 本的教材,开始尝试实行“一纲多本”。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 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次课程改革试图体现 一些新的理念,包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模式。 5、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 目前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真切体验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新含义: (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视野和中国 特色、全瞻社会与关爱个体。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具体目标形成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 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性目标。 6、试评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 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亚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倾向、价值 组织、价值体系的形成五个亚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 显反应、适应、创作等七个亚类。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保障体系,它以外显行为作为它 的统一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 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有利于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对于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地加以描述 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 但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层次过多、分类过细,其实教学过程并非如此刻板、机械,也不可能 面面俱到。对一些难以清楚地观察学习结果的行为,需要培养学生的直觉、灵感和创造性的学科,如文学、 艺术等较难适用
本文档为【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