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1】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农业工具的应用: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汉朝以后,鉄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梨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不断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②西汉赵过在西北推行代田法,是先进的播种方法;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也采用耕耙技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1】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农业工具的应用: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汉朝以后,鉄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梨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不断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②西汉赵过在西北推行代田法,是先进的播种方法;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也采用耕耙技术,到今天一直使用。④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地区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3、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技术: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同时改进灌溉工具,曹魏时期,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有了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他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考点2】理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形成:随着春秋战国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小农经济确立发展。    、、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小农经济的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  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脆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小农经济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1】识记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为代表,由官府垄断,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2、主要手工业部门:①冶铜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精美的青铜器主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②冶铁业: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时期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中国的冶铁技术在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③制瓷业:商朝时期,中国已经烧出原始瓷器;至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种类丰富,有青花瓷、珐琅瓷等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被人们视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④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西周时期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代品种繁多,,明清丝织品超过了前代,清代的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考点2】识记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①在小农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主要产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现。②唐朝的赋税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元朝时期,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③明朝以后,民间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1】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以前,市坊分开,政府对市有严格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2、宋朝时,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出现“草市”;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早市、夜市,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3、四大商业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4、古代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商业中心;5、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6、扬州、成都是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考点2】理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2.不以营利(经济)为主要目的,而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政治)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其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大于经济目的。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1】理解重农抑商政策1.目的: (1)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产生: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3.发展:(1)西汉至明清时期,一直采用重农抑商。 (2)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评价:(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积极作用是主要的。(2)到明清时期,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考点2】应用“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  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清代“闭关锁国” (1)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为维护统治。  (2)表现: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 (3)危害: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注: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 开辟新航路【考点1】理解开辟新航路背景  P23-241、 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 社会原因:最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增加,人们的渴望更加强烈3、 东方引诱:《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4、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路上商路,必须开辟新航路。5、 政治方面: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获得财富,以强地位6、 精神力量: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7、 客观因素: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指南针的应用等,为远航创造了必要条件。【考点2】识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王室 开辟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沿非西海岸)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欧洲到美洲(横渡大西洋) 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到亚洲 开辟到印度航路 1519年 麦哲伦 西班牙王室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 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考点3】应用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P2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个整体。②欧洲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③“商业革命”。促使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经营方式变化,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加速了西欧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始抢占殖民地,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⑥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第6课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考点1】识记世界市场的拓展1、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他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2、早期殖民掠夺的手段主要有抢掠欺诈屠杀居民贩卖黑奴等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3、殖民扩张的影响:①进步影响: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后果: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破坏和灾难③在西方殖民者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1】识记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P30-311.工业革命的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2.工业革命的条件:①雄厚的资本。 ②充足的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③ 生产技术的进步。④市场的扩大。(直接原因)3.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②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利用蒸汽机来推动交通运输工具引起革命:汽船和蒸汽机车。4.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不久,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考点2】理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P32-33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①生产领域: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②社会生活: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B.城市化进程加快。③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A.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④世界形势:A.对西方——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贸易中心。B.对东方——消极性:带来深重灾难。客观积极性: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进步。C.对世界——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加强了世界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世界经济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1】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P34-35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①欧美科学家孜孜不倦地科学探索,并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德国和美国在此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①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人类由此进人了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③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引人瞩目。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考点2】世界市场的发展 P36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发展①生产领域:新兴工业(电力、石油、汽车工业)产生,传统工业(纺织、钢铁、造船工业)发展。        生产结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②社会生活:工业化社会确立,环境污染严重。④世界形势: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确立(1)原因: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多个国家、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B.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C.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D.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3)结果: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注: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 科技含量 经验为主,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发生 由英国开始后推广到欧美各国 几乎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德、美突出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交通领域 汽船、蒸汽机车 汽车、飞机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确立。 生产组织 工厂 垄断组织注2: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1】理解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P40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②洋务运动;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表现: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考点2】洋务运动P40-411.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洋务派的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洋务运动的内容:⑴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⑵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⑶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⑷兴办近代教育。为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7.洋务运动的影响: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⑤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瓦解。⑥开近代教育的先河。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是:第三点【考点3】理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P42 见后表 第10课 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1】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P44【考点2】理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P44-45 阶段 时 间 原     因 影       响 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1.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的成分,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半封社会,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短 暂 春 天 一战期间  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扫除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及“实业救国”的观念,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地有力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客观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要原因) 1.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2.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上海发昌机械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1】识记第一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P50-5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⑴一化①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③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考点2】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P51⑵三改①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进行改造。②意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考点3】理解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北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2、主要内容:①关于矛盾的论述是正确的②主要人物是集中全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评价:对当前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的正确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考点4】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2、大跃进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公有化程度,都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经济出现混乱;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错误。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点1】伟大的历史转折  P541.背景:⑴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⑵“左”的错误继续存在,通过开展真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思想解放。2.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⑴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⑵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⑶经济路线: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⑷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4.意义: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考点2】理解农业生产责任制 P55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开始)⑴步骤:①1978年,在安徽、四川试点,②中央肯定后,全国推广。⑵内容:①经营体制的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行政机构的改革⑶意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它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考点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P56-57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进程:⑴目标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⑵目标确定: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理论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⑷实践建立: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朝着全面建设小康时候的新目标迈进。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1】识记经济特区的创办 P58-59经济特区1.设立:⑴1980年,我国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⑵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大经济特区。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意义:⑴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⑵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考点2】识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P59-60沿海经济开放区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 建立:1985年,国家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考点3】识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P61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标志: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1】理解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P65-66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2.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1)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  (2)社会风俗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注意: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鸦片战争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1】识记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2.经济危机的表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3.经济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破坏性大(大萧条)。(注: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1.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最主要原因)4.经济危机的影响: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考点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P85-861.内容——四项措施:⑴整顿财政金融体系⑵复兴工业(核心):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⑶调整农业政策: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⑷社会福利:加强救济,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未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考点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P873.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①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社会危机。 ③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⑤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_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应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88-90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四点表现: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体制)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社会阶层关系变化)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④美国出现“新经济”的新趋势(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⑴二战后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原因:经济危机教训,需要实行国家干预;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凯恩斯主义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局面,经济缓慢复苏。    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出“混合经济” 、、3.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发展:二战后开始建立;         20世纪60、70年代,日渐完备;         20世纪80年代,缩小规模,原因是财政不堪重负。4.第三产业(服务业)兴起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影响:是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以新技术改造一、二产业;拓展市场、改善资源,缓和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发生质变。5.“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定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考点1】理解战士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攻新生政权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影响:巩固了新生政权。【考点2】理解新经济政策 P95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年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⑴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方面,重要企业仍归国有,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⑶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⑷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7.结果:由于苏联领导人的认识问题,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1928年被终止。【考点3】识记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经济政策发生改变2、目的: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3、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4、内容:所有制方面: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5、特点: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6、作用: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7:弊端:农轻重的不均衡发展,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1】识记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2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又叫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的复兴,很老则转为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3二者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的绝对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考点1】欧洲联盟  P107过程:1.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西德六国在巴黎签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7年,六国在罗马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2.欧盟的建立与扩展(1)欧洲联盟的成立:①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②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济政治实体过渡。(2)欧洲联盟的进展:1999年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3.意义:(1)对欧洲: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升国际地位。(2)对世界:增强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政治新格局的形成。【考点2】识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P109(一)背景: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推动。  (二)成立:1989年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三)宗旨:1991年年,《汉城宣言》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四)中国加入:1991年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五)意义: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P111(一)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考点2】识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P112(一)由来: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年正式运作。(二)目的(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三)意义: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考点3】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P112-113(一)过程: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2.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3.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影响:1.对世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2.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利大于弊    (1)机遇: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挑战:我国弱势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带来压力和挑战。
本文档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64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2-09-26
浏览量: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