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姜小慧hustxiaohui@163.com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一、“自然辩证法”名称的由来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定名为“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作出的。恩格斯的未完成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书名不是恩格斯自己定的,但是他在逝世前不久把他有关这一著作的所有论文和札记分成四束时,把他最接近完成的六篇论文放在第三束内并冠以“自然辩证法”这一标题。...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姜小慧hustxiaohui@163.com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一、“自然辩证法”名称的由来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定名为“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作出的。恩格斯的未完成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书名不是恩格斯自己定的,但是他在逝世前不久把他有关这一著作的所有论文和札记分成四束时,把他最接近完成的六篇论文放在第三束内并冠以“自然辩证法”这一标题。由恩格斯编号的第一束中标有札记的十一张对折页上,每一张都写着标题:“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这一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资料来源《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和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这里的“自然”,既包括“天然自然”,也包括“人工自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和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因此,自然辩证法明显地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从哲学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的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还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角度来考察,同时,即使是对自然辩证法中许多命题如“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的阐述,也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角度来展开的,因此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性质,它不仅研究自然界,而且研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它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国内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认识。于光远等认为,自然辩证法的具体研究内容有五个方面:自然界辩证法,即辩证自然观;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即自然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辩证法,即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各部门的辩证法,即各门自然科学哲学;技术辩证法,即技术哲学或技术论。——资料来源《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资料来源黄顺基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辨证的研究范围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科学与科学方法论;技术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资料来源曾国屏、高亮华等主编《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就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资料来源陈凡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自然科学与哲学共同进展的产物从19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决定性的重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成就,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这就使得一方面,有了可能在这种接连而来的发现的纷乱状态中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它们条理化;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除了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辩证思维,已经没有其他出路。正是在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进程中,也是为了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以及人类文明史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它加以革命的改造,才在他们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858年,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提及自然科学理论中体现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1873年,恩格斯致信马克思提出对自然的辩证法的理论构想,是《自然辩证法》一书写作的起点。1873年5月——1883年3月,恩格斯写作了有关自然哲学的一系列手稿,包括“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自然科学和哲学”、“自然界的辩证法”、“认识自然的辩证法”、“物质的运动形式”、“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1885—1886年又作了个别补充,总共181篇论文和札记。(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等一系列重大发现,这在现代物理学领域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导致了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场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这些崭新成果,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崭新的贡献。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苏联在整理《马恩全集》的时候,为全面构成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理论体系,对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进行了总结整理,以《自然辩证法》为名于1925年以德文原文和俄文译文对照的形式出版。接着,《自然辩证法》的日文版(1929年)、中文版(1929年)、英文版(1939年)等多种文字的版本相继面世。这部著作的出版,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世界的广泛传播。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英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也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重要论著。这些研究突破了以往对科学技术的研究界限,形成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一些新的哲学社会学学科,表现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指导作用。20世纪现代科学革命及其带动的现代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为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充实了研究证据扩展了研究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夯实了学科基础,涌现了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新学科。(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就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辩证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更换着存在的形态,在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1】发展进程新中国建国初期,《自然辩证法》等著作,特别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就为人们广为学习,在第一个五年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6660148936_0期间,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被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介绍了苏联自然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发展远景规划,并通过召开全国范围的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国推广自然辩证法。随后许多省市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积极开展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从1961年起,招收了研究生。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1978年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自然辩证法第一次讲习会,进而创办了《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刊物。80年代中期,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震撼着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纷纷制定对策,各个领域的学者热烈地讨论,为自然辩证法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它把研究扩展到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等重大课题上,出现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热潮,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独特的学科、学会地位自然辩证法学会是中国科协直属一级学会。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是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国学科门类划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哲学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2】理论特色第一,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作为一个学科得到了真正发展,1979年,由孙小礼主持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的出版,标志着这门学科由分散研究进入到系统发展阶段。第二,提出了“人工自然”理论。在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之初,人工自然概念就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角。于光远先生曾于1961年提出了人工自然的概念。陈昌曙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要重视人工自然范畴,并对人工自然概念进行了界定,把“人工自然”定义为“经过人类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与‘天然自然’相区别的‘第二自然’”,还概括了人工自然的特点和演化规律。后来在1999年撰写的《技术哲学引论》一书中又系统地把人工自然范畴规定为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这是陈昌曙先生对我国技术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了人工自然范畴,对这一范畴的内涵、特征、演化规律以及人对人工自然所能施加的控制作了详尽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人工自然理论,成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又一理论特色。第三,突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育功能。由于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理论必修课。第四,提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领导下的科学哲学专业委员和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把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作为并列的分支学科展开研究,取得很大成绩。在已有的科学与技术二元论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成立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开始把工程哲学作为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并列的分支学科展开研究。提出并开展“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研究是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要理论突破。五、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3.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和成长有什么意义?阅读书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自然辩证法》,华中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主编,1975年版。黄顺基等,《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黄顺基等,《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编《自然辩证法走进新世纪》,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工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内涵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天然自然特点1)潜在性天然自然是科学认识的潜在对象和人化自然拓展的潜在领域。天然自然是无限的,它为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无限的问题,也为人化自然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2)无主体性天然自然生产是一种无主体生产,各种自然生产都必须由相互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参与,最后生成的物质结果是由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参与生成的。3)循环性天然自然生产具有循环性,在生产过程中,由分解生成的低级物质,又会不断参与到高级物质的正向生产之中,总体上形成了循环性生产。4)“形而上”性天然自然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上关于物质的研究等实质上是关于天然自然的研究。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4.生物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生物演化“人化自然”是对生物演化规律的认识,在生物演化状态下形成了生态系统。在生物演化状态下存在熵增熵减守恒定律。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是“人造自然”,是人类采取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人工自然形成的方向与天然自然演化的方向相反。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在初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天然生物的分散向集成转变,少量的几种动物和植物被训化和大量繁殖。在高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现为非自然选择的生物品种大量出现,生物可以通过基因被设计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现等。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时,石器得到利用,从铜和天然陨铁开始,开始了各种金属的“纯化”过程,同时地质圈的深度蕴藏物,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等也越来越多的引到地表。同时各种地表和地上资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3、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状态下模拟产生了核裂变和核聚变。另一种方式是在近地空间(包括月球、火星)创造出形成适宜人生存的环境等。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社会自然”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社会自然”具有普遍性、效益性结构性的特点。社会自然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化而拓展,其主要形态有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生态社会自然等。社会自然的形成过程标志对自然界利用的新的深度和广度,社会自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和信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1.农业社会自然生物圈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繁茂,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潜在基础的天然自然。从采集植物到栽培植物,人类也开始驯养动物。这些标志着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基础的人工自然的出现。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自然的出现。2.工业社会自然1)蒸汽动力的产业化。人们最初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动力只有人,随后则有风力、畜力和水力。对蒸汽动力产业而言,这都属于天然自然阶段。古希腊的希罗就曾发明了一种装置和“矿山之友”都属于人工自然阶段。1712年纽可门发明了活塞式的大气压蒸汽机。普遍应用的蒸汽动力机是由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出现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引起了工业革命,对蒸汽动力产业而言,这都属于社会自然阶段。2)核能的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认识到原子的结构,微观的原子世界对于人来说就是天然自然。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打开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在尚属于人化自然。只有当第一座核反应堆投入运行,核能才成为人们可以控制的人工自然物,这属于核能利用的人工自然阶段。3.信息社会自然信息社会自然是未来社会的雏形,其产生和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产业化密切相关。这里以电子计算机产业化说明信息社会自然形成。人类制造计算工具和发展计算技术由来已久。第一个采用电器元件来制造计算机的是法国工程师朱斯,他在194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通用机电式计算机。早期计算机存在着体积大、运算速度慢等缺点。对于电子计算机产业化而言,这是人工自然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晶体管和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明,以及软件系统的完善,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它的第五代,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影响到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电子计算机产业化而言,这是社会自然阶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5NTE2NTMy.html《万物始末(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NTM3NzA0.html《万物始末(下)》什么是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辩证法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什么是自然观按照历史角度,自然观的发展可分为古代朴素自然观,近现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当代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朴素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古代朴素自然观概述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和元气说等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西方古代自然观主要指人们关于自然本原、宇宙的结构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认识,不仅形成了许多学派,而且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自然观具有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和辩证性等特点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形成基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中国朴素自然观形成的基础农学、医学、天文、算术四大科学体系代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农学以农为本,以农立国。《齐民要术》,《农政全书》:这些农学著作突出了天时、地利、人力三者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时令、土壤、施肥、锄耕等都有十分细致的研究。医学《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天文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的连续性以及观测仪器的先进性,历法的精确度方面。算术古代中国数学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独具风格。尤其是算盘和珠算口诀,对朝鲜、日本、东南亚国家计算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算术书》、《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形成基础中国古代技术成就造纸术、丝织、制瓷、印刷、火药、指南针,制陶、冶炼等技术。《考工记》从公元5-15世纪,中国古代技术水平曾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与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元气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用以说明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阴阳学说其核心思想是,宇宙中存在两种基本因素,即“阴”和“阳”;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万事万物的结构和相关关系。阴阳学说根据阴阳学说,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及其性都可以划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事物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世界上得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中产生、变化、发展。阴阳学说具有辩证的思想,也具有很强非理性神秘主义的色彩。五行说五行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事物不仅具有相应的性质,划分为相应的类型,而且在这五类事物之间还存在着明确的相生相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天地万物就是在五行的相生相克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变化和发展的。五行说五行说认为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而且世界的表象具有多元性,对立元素通过过程可以相互贯通。五行说具有很强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特征,对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和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八卦说八卦产生与商周时期,八卦包括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gèn)、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在图形上它们是由阴阳二爻(yáo),组成的,这八卦再相互排列就可以产生出64卦,每卦有6爻,共384爻,以此来解释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八卦包含了由于阴阳排列的变化,导致万物变化,发展的思想。元气说元气说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朴素辩证自然观,是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占主流地位的观点,其核心是“万物皆生于气”。汉代以后,元气说已经成为比较著名的关于万物起源的理性学说。元气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设想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它聚则成有形之物,散则为弥漫之气。元气说元气说主要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阴阳二气得运动生成万物;气始终充斥于宇宙间,不生不灭;气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形式,感应作用就是由无形的气而产生的。元气说不仅是中国古代在自然哲学方面最著名的学说之一,也对科学研究有很强的影响,元气说在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西方的朴素自然观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峰在古希腊,因为真正具有科学形态的自然科学最早出现在这里;古希腊人建立了古代最完整、最具代表性、与科学联系最为密切、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朴素自然观。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在古希腊,数学成熟的最早,天文学和力学也高度发达,并延伸到其后的古罗马时代。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定律:世界之终极实在应该到数及其关系中去寻找,“数的和谐”思想开创了西方自然科学定量研究的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体现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欧几里得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方法作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把古代几何学知识构造成为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对古希腊科学以及后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天文学方面日心说:阿里斯塔克地心说:亚里士多德“同心球宇宙模型”;托勒密,用数学的方法发展了“地球中心说”日心说和地心说这两种宇宙体系都是系统的天文学说,也是西方长期的天文立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力学专著。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他把数学应用于物理学研究,以实验为依据,运用数学方法和逻辑推理,以定量的形式提出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还首先推导出密度、质量中心、力的平衡等基本概念,成为静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先驱,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阿基米德同时还是一位技术专家,他把物理学知识应用于技术研究,发明了螺旋提水器、滑车、起重机、投石炮等。古希腊自然观万物本原宇宙结构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万物本原“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元素。本原是什么,数量有多少,如何构成万物?古希腊哲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阿那克西米尼:气毕达哥拉斯:数赫拉克利特:火阿那克萨格哥拉:种子恩培多克勒:水、火、土、气德谟克利特:原子亚里士多德:”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动力因宇宙结构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的中心是一个火团,它是“世界的炉灶”,“宙斯居住之所”,“众神之母”;有十个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神圣天球围绕着这个中心。阿纳克萨哥拉: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扁平的,它悬挂在宇宙中,月亮、太阳和众星辰不断地从大地下经过并围绕着大地旋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同心球模型。大地是球型的,位于宇宙的中心,月亮、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恒星由近及远各处不同的距离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亚里士多德还解释了星体运动的原因。在恒星天层之外有一个原动天层。神是宇宙万物产生、运动、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神推动原动天层后,运动经过恒星天依次下传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泰勒斯神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赫拉克利特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就是事物运动的原因。恩培多克勒“爱”与“斗争”,四元素不断进行交替变化,因爱而聚合,因斗争而分离。阿纳克萨哥拉自主的理智是运动变化的原因,它主宰着万物,所有事物的生息或变化都是理智的安排。柏拉图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寓于造物主模仿理念创造自然界的过程之中,这是关于宇宙和事物变化根源的最高原则。朴素自然观的特点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辩证性朴素自然观的地位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的产生,标志者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束缚,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朴素自然观的地位古代朴素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找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重要贡献在于它们指出了自然界中的万物有一个独立于任何人、任何神的客观本原,而人类要想认识和理解自然事物必须在自然界本身寻找原因,从而为科学研究确定了研究对象。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科学研究确立了研究目标和研究传统。研究目标:建立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传统:经验传统和理性传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是自然的机械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它建立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之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是人类自然观巨大进步,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背景中世纪过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航海探险和文艺复兴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只有机械力学发展的比较成熟,人们对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研究得比较清楚。因而往往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甚至把人也说成是一架机器。另一方面,机械自然观的形成还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观察实验,解剖分析,归纳整理因此形成机械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过程从总得联系中抽取出来,抛开事物的广泛联系和发展过程,而孤立地、静止地考察事物;不把事物看成运动、发展、变化,而是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没有联系的东西。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基础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范围的贸易及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哥伦布、麦哲伦资本主义对财富、货币和市场的追求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也极大的改善并创造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及手段,从直观和猜测转变到观察和实验。天文学的发展: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伽利略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基础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天文学上万有引力,数学上微积分,光学上太阳光谱,物理学上三大运动定律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各种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可以还原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不能改变其质量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空间和时间就成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的独立实体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机械因果律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所谓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自然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种客观存在不仅在于人的肉体直观,更在于严密的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证实。整个世界的本原就是实证意义上的最小的物质微粒,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整个世界的基本图景是机器。整个世界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原则,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关系,人们可以根据它精确地预言运动的结果,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变现出来。(拉普拉斯)事物运动变化都是由物质原因和外部原因导致的。它认为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的绝对孤立和静止的存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局部解剖和定量实验等方法分析种种自然现象的细节和原因;用物质实体作为唯一实在和物体自身运动解释自然现象间的联系;用牛顿力学和机械运动作为运动的唯一形式解释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用机械决定论、因果决定论解释事物及其现象。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性(只承认必然性,不承认偶然性)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片面)不彻底性(依然带有神学的意味)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缺陷,是人类自然观的巨大进步,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科学背景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技术革命席卷世界,导致西方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求自觉地利用自然科学,并为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手段,使得近代自然科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在宏观领域内的理论综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世界的图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科学背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所以得以创立,是与当时人化自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分不开的:天体演化学说1755年,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地质渐变学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1833年出版的《地质学原理》中提出了地球缓慢进化说,即渐变论,给“灾变论”和“神创说”以致命的打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科学背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德国医生迈尔、英国啤酒商焦耳、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等12人通过各自的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旺明确指出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从而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所以得以创立,是与当时人工自然和社会自然的发展分不开的。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技术革命席卷世界,导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成为新的生产力代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哲学背景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康德关于空间与时间、物质与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黑格尔试图更广泛地运用自然科学已取得的成就,对自然的发展历史作重新描述,把在机械自然观指引下所发现的自然规律,用思辨的语言表述成有机的自然图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重新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结束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在德国的统治。但是在突破黑格尔哲学体系时,没有克服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的缺陷。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哲学背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单纯事物的集合体,并且明确地提出了辩证法的若干范畴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把矛盾作为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伟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史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两者统一起来,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以往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把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起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现代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一种形态;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新飞跃。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经过一定联系而构成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整体与部分有密切关系;系统具有层次结构。自然界以演化的形式发展着,自然界的图景是一个演化的图景。演化是事物的不可逆运动形态;演化包括进化和退化;演化具有突现性、混沌性、复杂性和循环性等特点;演化的机制主要表现在系统开放、远离平衡、非线性机制和随机涨落等方面。系统自然观形成的基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人化自然基础主要是: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创立的,它包括狭义相对论(1905年)和广义相对论(1915年)。他通过狭义相对论把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揭示了时空的性质、惯性质量的性质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量子力学主要是由海森堡(建立了矩阵力学)和薛定谔(建立了波动力学)共同创立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客体的实在性(量子实在),改变了物理实在的经典图景,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实在的理论。系统论是由贝塔朗菲创建的。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考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等关系,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法、系统模型法、系统决策法等。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是人工自然界的简称,它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技术创造的相对独立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工程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其中,采取是创造人工自然界的基础,加工是创造它的主导,控制是创造它的关键,保障是创造它的后盾。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其中,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完成了创建人工自然界的任务。人工自然界的创造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工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界的创造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积极贯彻新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和发展观,为创建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的目标而奋斗。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在发展的另一种形态,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生态自然观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生态自然观是在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资源、环境和人口等问题)的背景下并以生态学科学为基础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人化自然方面:生物圈是宇宙在几十亿年的历史中进化出来的有机系统,它把地球外的物质环境、地球上的无机物和生物种群协调为一个自我调节的和谐整体。每一种生命物种的适应和进化都对其他生命形式的适应和进化以及完善生物圈系统功能做出了贡献。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生存和发展,它们只能在共同维持系统存在、促进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生存和进化。随着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人类的各种活动给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过去,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生态系统被改变、被损害。现在,人类活动已开始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人工自然方面:由于人类活动使环境产生了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一方面,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起大范围的生态退化,另一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这些生命维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污染。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所发生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繁荣,而且也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危害。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之上。无限度的向自然索取,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是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新发现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且让我提醒大家关于人类不加限制的生育权利和无限制利用自然界(资源)的权利与人类后代子孙的需要之间以及千百万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权利之间的矛盾。”(ErnstMayr)“然而人类和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如果需要有一个光明前途,那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我们道德体系中的自私倾向以便对社会和对整个世界更加关心和爱护。”(ErnstMayr)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这种自然观要求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还要求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的原则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实行完全的变革。”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自然观是人类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和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基础它有助于重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与实现。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是建构生态主体的新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它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构建生态政治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1.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2.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5.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6.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参考书目: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陈凡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本文档为【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78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9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2-11-25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