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举报
开通vip

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 1) 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把汽车产业定位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的产业,汽车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十一五 规划中提出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国家积极鼓励自主品牌的自主 创新和发展, 比如: 吉利收购沃尔沃, 政府的资金支持力量不可忽视;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拟定的新公务员用车配备 标准规定,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 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450 亿元,...

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 1) 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把汽车产业定位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的产业,汽车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十一五 规划中提出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国家积极鼓励自主品牌的自主 创新和发展, 比如: 吉利收购沃尔沃, 政府的资金支持力量不可忽视;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拟定的新公务员用车配备 标准规定,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 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450 亿元, 补贴家电汽 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其中以旧换新补贴 额提高到 5000 元至 1.8 万元,汽车下乡延长一年,这些政策有效拉 动了深级市场的汽车消费。国家现在汽车工业振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把奇瑞列入了扶持对象。2010 年之后短期内国家整体调控将以扩大内需、促进人民消费为主,对汽车行业的支持与拉动仍将持续,奇瑞股份奇瑞销售公司主营的中低端车在未来5 年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 奇瑞股份麒麟销售公司主营的中高端车型受其国产化与技术日趋成熟化在未来 5 年将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奇瑞股份开瑞主要以微车为主,打拼 2、3、4 线市场,在五菱的强大攻势下抢占市场份额,压力相对较大,但仍会持续增长。 奇瑞股份国际公司主要针对海外市场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复苏, 2010 年之后也会有所佳绩。 所以在未来的 3-5 年仍是汽车行业的火爆年份。 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政府采购车辆中,自主品牌比例不得低于 50%,或许就是奇瑞高端品牌推广的一次契机。 2) 经济环境: 由于经济影响使外国企业推出新车的速度减慢让奇瑞有乘机进入主流汽车市场。 各国受金融海啸冲击严重,各企业通过减产分割自保,对于新车型的推出采取压后减少的策略,对于受冲击较少的中国汽车市场,就会感到对于新车型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奇瑞推出接近主流水平的新车。首先,能填补这个空白,而且国家通政策扶持国内汽车企业,奇瑞有了一 比较稳固的后方支持,能放手去干,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中国和各国频频发生外交冲突(日本汽车),使国人对国外品牌有抵触情绪,自主品牌如果在 这个时候能推出性能质量上接近或超过国外品牌车型的汽车, 会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心理优势。全球经济危机给全球汽车消费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世界各国汽车消 费纷纷下降,同时人民币汇率坚挺,和汽车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 影响我国汽车出口贸易,09 年汽车出口下降 46%。国家对道路交通 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大,以厦门为例,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 桥、成功大桥和即将全线通车的翔安隧道大大方便了道路行驶;全国 高速网络正在不断完善,去年开始自驾返乡过年已经成为春运一景。 3) 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人们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对于使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也成为了一种“潮流”。 该公司在安徽省,中央领导有三位政治局常委都是安徽人,去年神州 7 号飞船航天员落地后是用奇瑞的礼宾车。居民消费习惯保守, 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情况较少; 但攀比消费严重, 因此很多行业往往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国民的民族包容性强, 民族品牌意识不强烈甚至有些崇洋媚外,不利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 消费从原来的价格或品牌关注,逐步过渡到对质量、安全和使用费用 等。环保和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改变居民汽车消费理念,但不能改变汽 车消费观念。 4) 人口环境: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大多数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也会选择中低档汽车。所以,单从人口环境考虑,像奇瑞汽车这类中低档汽车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刚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大多数 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也会选择中低档汽车。 所以, 单从人口环境考虑, 像奇瑞汽车这类中低档汽车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 5)技术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知识经济正在超越传统的资金、 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和第一推动力,科技 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得到各个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十六 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中国市场消费规模大,高端品牌消费增长率大,因此受到各汽车厂商 关注,最新车型投放数量和速度均有很大提高;不少新车中国都是全 球同步投放,比如标致 408 全球首投中国市场,加快了国外市场的技 术投放速度。 企业经济效益回升, 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投入能力提高; 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同关注, 新能源汽车研发受到各国政策支持和各 厂家关注,掀起混合动力纯电动力等汽车研发热潮。 二、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市场分析 1)国内乘用车消费发展趋势: (1)从汽车总体市场看,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 1379.10 万辆和 1364.48 万辆, 比 上年增长 48.30%和 46.15%,产销首次达到世界第一。 (2)合资品牌依靠稳定的质量、先进的技术及流程管理优势等,在中高端消费 市 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从下列数据可以看出,10 万元以上均为合资品牌 所垄断。 10 年 3 月份中档汽车销量前十名,10 年 3 月份中高档汽车销量前十名 (3) 2009 年,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 457.7 万辆, 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44.3%强。 轿 车销售 747.31 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 221.73 万辆,占轿车市场的 29.7%,市场份额同比提高近 4 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近 5 个百分点。 (4)小排量汽车销量提升,消费结构得到优化;2009 年,1.6 升及以下排量乘 用车 销售 719.55 万辆,同比增长 71.3%;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69.7%,占汽车 销售市 场的 52.7%,同比提高了 8 个百分点。2009 年汽车销量同比增加 430.86万辆,其中,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加了 299.45 万辆,占 69.5%。 2)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全球汽车产业逐步转移从国内情况来看,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橡胶加工等,中国的产量 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成本上也有一定优势;一 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 竞争力。值得提出的是,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将进入高加工度制造业为重点的增 长阶段(在轻纺工业和重化工业为重点的 阶段以后)。从国外情况来看,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扩大、产业配套完善、劳 动力成本优势体现和国外经济发展放缓等,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汽车产业这种一 定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加工组装制造 业开始逐步向我国转移。 全球6+3格局被打破汽车是最讲究规模经济的产业。长期以来,全球汽 车行业形成了所谓的“6+3” 大格局,那就是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 雷诺-日产联盟“6 大”集团 及本田、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3 大”独立汽车 制造商;但随着市场细分和消 费偏好个性化不断发展,这种格局正在逐步被打 破,福特相继出售了路虎、沃尔 沃;悍马、马巴赫出售也不断传出新闻;中国 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正在深刻的 影响着这一格局。 雷诺-日产将与戴姆勒- 奔驰交叉持股 3%,宣布了又一产业联盟的诞生。目前, 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形成 了“7+2”的格局。它们包括:通用+上汽,福特+马自 达+长安,丰田+富 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 姆勒,菲亚特+克 莱斯勒+三菱;唯一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 中国力量的代表 上汽在全球汽车企业中的位置,升至第八位,已经成为一股影响 全局的力量。自主品牌超过合资品牌 以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从低端市场起步,经过近十年的不断 拓展逐步崛起,市场份额至 2009 年已超过合资 品牌。 3)国内消费的梯次转移 2009 年 1-7 月,内陆低保有量省市上牌量增速远远高于沿海高保有量省市, 三、四线城市上牌量增速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汽车消费呈现明显的梯次转移 特征。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汽车销量增速较低, 原因在于这些省市本身汽车保 有量水平较高, 而出口导向型经济恢复速度较慢, 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和信心均处 于低位;内陆省市汽车保有量较少,经济受金融 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在国家相关 汽车消费政策刺激下,汽车销量实现高增长,个别省市增速超过 50%。同时,排量结构上 1.6 以下排量正在成为市场主流,占 据 78%市场份额,其中 1.0-1.6 排量的汽车占比为 57.58%,市场规模估计在 700 万辆。 (二)战略群体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市场决 定性的势力,中国有望因而成为真正的汽车制造强国,十余家自主品牌整车制造 商毫无疑问须担此重任,而他们也正在新市场,新使命面前,做出新选择,各自 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以不同的战略方式力争成为世界汽车第四极。 1. 上汽战略联盟的稳重 上汽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 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德国大众、 美国 通 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 不断推动上海通用、 上海大众、 上汽通用 五 菱、 上汽依维柯、 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的后续发展, 取得了卓越成效; 另一方 面 通过集成全球资源, 加快技术创新, 全力推进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目前,已实现荣威 750、550 及名爵 MG 3-SW、MG 7、MG TF 等多款产品的成功上 市,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联手通用,借船出海”稳健的战略联盟方式 进行扩张,由此,深入推进 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 值得一提 的是其自主品牌方面并购国外品牌 MG,打造荣威中高端自主品牌,3 月 17 日,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上汽”)自主品牌南京浦口基地二期改 建工程宣布落成投产,这标志着上 汽自主品牌平台化战略布局基本完成。 2.吉利跨国并购的高调 2.吉利跨国并购的高调 2010 年 3 月 28 日, 吉利控股以 18 亿美元的巨额协议并购沃尔沃百分之百 股权, 吉利以并购国外品牌企业探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以 此实现产 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外向式发展。之前,2009 年 3 月 27 日,吉利 以逾 2.5 亿元港 币收购了一家名为“DSI”的自动变速器公司。抄底收购豪华车 技术,既有利于 缩短开发周期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节省开发成本提高中国汽车 生产企业的利润 率,也有利于迅速的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比如吉利的安全性 能品牌美誉度,同 时拥有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据悉,开发一款类似沃尔沃或 萨博同级别的轿车, 至少 48 个月、耗资不少于十几亿元;而打造沃尔沃这样量 级的品牌,需要多久就 更难以估算了。在市场国际化方面,奇瑞调整了 2015年销量目标,将国外市场销 量减半,转移到国内市场。 3.比亚迪山寨营销的爆发 3.比亚迪山寨营销的爆发 以每年 100%的增长率演绎着汽车界的“深圳速度” 的比亚迪汽车,2003 年 通过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市场,从零开始 到 2009 年,比亚迪汽 车全年共销售 44.85 万辆,连续 5 年实现销量的 100%增 长。聚焦主流车型 模仿开发,开展精准营销(精准产品目标客户) ,凭借自身电池核心技术的原有 优势,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力争让比亚迪 F6 纯电动汽车成为进入美国市 场的第一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自主研发新一代核心技术 (新能源动力)来 占据市场。比亚迪将 2010 年定为“品牌年”的比亚迪将携四 款新车出征,主 打 10 万元以上区间;目前比亚迪增给与上汽巨大的吸引力。目前经济的不利影响以 及各种汽车政策的相继出台和汽车技术的要求等又对上汽集团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SWOT 矩阵分析 一,优势(Strenghs) 1)技术优势。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等部分汽车核 心技术,相较于中外合资车企,对国际巨头的技术依赖性较小,具 有独立性,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在前几年的发展中, 有了一定的 技术积累,每年都推出了几款新车,提高了其影响力。 (2)价格优势。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 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欧美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 如此同时注重降低汽车油耗,效果显著。 (3)政策优势。奇瑞在政治上得到政府的高度支持,特别是 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的支持政策支持。 二、劣势(Weaknesses) (1)技术创新层面。相较于国际知名品牌,奇瑞由于在研发 投入不足 、技术积累的薄弱以及近两年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等原因, 创新不足。 (2)奇瑞产品层面。产品规划混乱,“歪瓜裂枣”一大片,浪 费极其严重。 由于奇瑞公司成立至今才十余年时间,在质量控制方面经验不够, 从而使得奇瑞汽车的质量普遍不高。(3)奇瑞营销层面。不懂市场需求,听不进消费者意见,高 端品牌瑞虎和东方之子的销售不畅。 国外销售经验不足,奇瑞汽 车进入国外市场到现在不过六年,而且还没有进入过像美国这样的 发达国家市场。 (4)成本控制层面。奇瑞公司的规模和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 提高,从而让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 (5)奇瑞人才层面。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大量中高级人才流失, 为竞争对手和合资企业培养人才。 (6)奇瑞品牌战略层面。方向定位模糊,理念思路迷茫 ,没 能很好的把握品牌内涵,品牌塑造和传播不利 (7)奇瑞管理层面。一言堂,拍脑袋决策,效率低下,管理 动荡。 (8)其他层面。对经销商培训不到位、经销商资金不足、重 销售轻服务现象严重、强化分网销售,其中强化分网销售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 三、机会(Opportunities) ) (1)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自主品牌和民企提供了 更多的空间,让这些企业有走出去的机会。国家在汽车业调整与振 兴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 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身为“四大四小”之一的奇瑞应借助 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区域性的兼并重组。 (2)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跃发展,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 走后发优势之路创造了很多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 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 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 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 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 (3)在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开发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 趋,而在这一全新领域,国际汽车巨头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汽车并不明 显, 甚至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奇瑞应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占领制高点。 (4)国人自信心的回规,他们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也 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威胁(Threats) ) (1)中国汽车的竞争白热化,有国际汽车巨头、中外合资车 企、民族品牌,其中前二者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 (2)相较于国外品牌汽车,国人对奇瑞等民族品牌的认可度较低。 (3)后起的民族品牌发展迅速,尤以吉利和比亚迪为代表, 前者完成对世界级豪华品牌的收购,实力大增,后者在股神巴菲特 的支持下大踏步前进,尤其是其再电动汽车方面的领先优势日益显 现。奇瑞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二 内部微观环境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1)进口品牌汽车、合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竞争者主要在价格和服务方面竞争; (3)竞争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品牌有 355 个, 其中自主品牌占 69%, 但是在 100 个轿车品牌 中,自主品牌只有 37 个。 主要汽车品牌—— 自主品牌: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红旗 进口品牌:奔驰、宝马、雷诺、福特、大众、奥迪、通用、丰田、标致、雪 铁龙 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奥迪) 、华晨宝马、广州本田、 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南京菲亚特、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 福特、长安铃木、上海通用、郑州日产、海南马自达 ①汽车新品增多 各类汽车新品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抢占着市场,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 从 1999~2003 年的 4 年间,我国轿车新车型由 6 个上升到了 50 多个,近几年, 每年都有 20—50 款新车投放市场。 ②自主品牌的进步 随着汽车市场的膨胀,具有强烈创业意识的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2003 年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等自主品牌在上海车展上悉数登台; 2005 年在同一舞台上,自主品牌更是反映出整体突破的强烈趋向,推出了 多概念车、发动机样机; 2006 年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及概念车的数量占到了参展总车数 的三分之一,且部分自主品牌已正式挺进中高端市场; 2006 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 214.67 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41.47%,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 98.28 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5.67%。 总的来说,上汽集团是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但与国外知名企业还有相当 大的差距。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1)规模经济限制新加入者进入汽车行业; (2)汽车生产对资金的要求很高,限制新加入者进入行业; (3) 汽车行业要求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 新加入者进入行业难度大; (4)汽车生产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也成为进入行业的壁垒。 3、替代品的威胁 、 (1)购车、保险、停车、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日益增加,使消费者转向使用公 共交通工具; (2) 政府和人民环保意识增强, 为减少尾气排放, 减少金属、 石油的使用量, 政府可能鼓励人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公共交通工具。 4、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1)国外零配件供应商纷纷在国内建厂,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2)供应商行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限; (3)生产商一般会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 (4)网络技术、物流的发展,使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双向选择空间增大; 上汽集团拥有紧密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与服务体系的支持,因此,上汽 集团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5、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 (1)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讨价还价的能 力; (2)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厂商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加大投入; (3)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主球质量好、油耗低、安全性高、舒适性强的汽车, 对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汽车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 通过五力模型的分析可知,上汽集团在国内是龙头企业,拥有规模、价值链 等优势, 处于有利的汽车产业竞争地位。 同时, 国外市场对其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内部宏观环境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基业常青的根本。上海大众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 时,适时地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梳理,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提炼出以“追 求卓越 永争第一”为核心价值观的卓越文化。 上海大众的卓越文化,源于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 追求。上海大众成功探索、创造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的模式,以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把“卓越”刻进 了企业的历史进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追求卓越更是上海大众坚定的 信念、前进的动力。2010 年, 在实现企业规模和造车实力双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基础上, 为了继续巩固并保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为下一个全新发展阶 段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大众进一步完善企业价值观体系,并 启动“卓越企业形象”战略。“卓越企业形象”的战略目标,就是明确历 史使命、立足未来发展,致力于打造企业在品牌、研发、技术、产品、市 场、销售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新的跨越。 2、企业资源 (1)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是支撑公司稳定增长的关键。 上海大众重视员工发展,并建立了完整的基于培养、考核和激励的员工综 合发展体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 上海大众“追求卓越 永争第一”的企业文化,渗透于工作、流程、人 才发展等各个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创新和员工积极参与的氛围,使 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多元化发展道路极大地鼓励了员工专注 于本职岗位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几年来,上海大众已培养了 300 多 名专家和特级、高级技能师。 上海大众始终秉持尊重每一个员工的理念, 始终与所有员工共同发展, 回报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科学系统的员工培养体系、多元化的员工发 展通道、和谐的工作环境氛围,上海大众形成了多方面的人才激励机制, 实现了较高的雇员承诺和人才吸引力,先后获得“2005 年中国大学生最佳 雇主”、“2006 年度最佳雇主奖”、“2007 年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 作的公司外资企业最佳雇主”、“ 2010 中国杰出雇主”等多个大奖。 (2)物力资源 拥有先进的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 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台 2000T 全封闭快 速成型多工位压机、大量采用的机械手、焊接机器人,双面镀锌钢板、自 动喷涂设备,自动化的生产线,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总装线以及先进的激光 在线检测设备。 同时还拥有功能完善、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中心 包括试制试验基地和试车场两大部分,基本满足了轿车车身自主开发的需 要,而且能够针对汽车底盘系统和关键零部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技 术中心配置了大量先进的整车开发和认可设备,如电磁相容性试验室、气 候模拟试验室、汽车声学试验室、台车碰撞试验系统、发动机耐久试验台 等,并形成了完整的样车和样件试制能力。集各种特殊试验路面于一体的 试车场,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为轿车的开发试验而建造的专业试验场,为新 车型的开发、试验、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财力资源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 上海大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经过各方多次追加投资, 总资产由9.8亿元人 公司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15亿元人民币; 民币增长到369.4亿元人民币。经过一、二、三期技术改造工程和资产收购,上 海大众目前形成了五大生产区域和一个技术开发中心的布局;截至2009年年末, 累计产销各类轿车518万辆,是国内保有量最大的轿车企业。鉴于上海大众在自 身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出色表现和巨大成功, 中德合资双方已于2002年提前续签 了延长合营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将合作期限延展至2030年。 3、组织结构 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 以工作流程为中心来构建组织结构, 公司的结构围绕有明确目标的几项 “核 心流程”建立起来的; 纵向管理层次简化,削减中层管理者,使企业的管理幅度增大,简化繁琐的 管理层次,取消一些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使企业指挥链条最短; 企业资源和权力下放于基层,顾客需求驱动。基层的员工与顾客直接接触, 使他们拥有部分决策权能够避免顾客反馈信息向上级传达过程中的失真与滞后, 大大改善服务质量,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真正做到“顾客满意”; 现代网络通讯手段。 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通过使用E-mail、 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信息化工具进行沟通,大大增加管理幅度与效率; 实行目标管理。在下放决策权给员工的同时实行目标管理,以团队作为基本 的工作单位,员工自主作出自己工作中的决策,并为之负责;把每一个员工都变 成了企业的主人。 三、市场营销能力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诉求,先后通过 ISO9001、 德国莱茵公司 ISO/TS16949 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多年来,以“零缺 陷”为目标的奇瑞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2006 年 7 月,第四届广州 国际车展,奇瑞以 14.4 万辆的半年度销售业绩进入全国四强,把广 州本田、 一汽丰田和北京现代这些增长同样强劲的日韩对手甩在了身 后,让众多的合资和外资汽车企业大跌眼镜。在“2006 年上半年汽车 品牌十强榜”上,奇瑞占两席,QQ 以 6.59 万辆的半年度业绩排名第 4 六,旗云以 5.34 万辆的半年度业绩排名第九,成为十强汽车企业唯 一的双料品牌企业。 2008 年实现整车销售 35.6 万辆, 出口产品 13.57 万辆,连续 8 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四、生产和研发能力 1997年3月18日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破土动工; 1998年3月28日, 轿车厂四大工艺厂房动工;1999年5月18日,首台SQR480发动机下线; 1999年12月18日,首台奇瑞轿车下线;2001年1月3日,上汽集团奇瑞 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3月,奇瑞轿车上国家目录;2001年6月18 日, 第1万辆奇瑞车下线; 2001年12月18日, 奇瑞年产销量突破3万辆。 至2003年3月,已全部完成一期至二期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30多万平 方米,现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前两 期工程都拥有各自的轿车生产四大工艺, 即冲压、 焊装、 涂装、 总装, 此外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2003年4月1日,奇瑞公司 三期工程也正式破土动工,四期、五期工程也在紧张地规划之中。奇 瑞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四种车型。2001 年3月,奇瑞(风云)轿车成功推向市场,短短两年时间,一款风云 5 轿车使奇瑞迅速成长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 强”之列;于2003年6月份推出的奇瑞QQ系列轿车和奇瑞东方之子系 列轿车再一次体现了奇瑞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QQ以时尚的外形、宽 大的空间、强劲的动力、精致的内饰引领中国微型轿车的新潮流 ; “东方之子”则成为进军公商务用车市场的利器, 与当年风云轿车一 样,它的上市,成为2003年汽车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同年8月 份,奇瑞又推出了奇瑞旗云系列轿车。也在当月,奇瑞月产销突破一 万辆,成功完成产品线布置,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4月15 日奇瑞第二十万辆轿车下线, 预示着这个汽车业的新锐成长为中国自 主品牌的支柱企业,成为中国主流轿车企业之一。作为一个后来者, 奇瑞神奇的推进速度和巨大的成功被业内人士称为“奇瑞现象” 。 现在奇瑞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 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几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奇瑞公司已 拥有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 和核心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 售、出口企业。 五、人力资源 奇瑞实施广纳贤才,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挖取海外高程技术人 员, 并通过与多家国际著名公司的合作, 培养着一批年轻的专业人员, 全力打造自己的汽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队伍。目前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工程研究院, 规划设计院、商用车研究工程院、商品改进部和博士后工作站)为代 6 表的专业组织,集聚着一大批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入才。 企业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困惑 伴随着奇瑞的快速发展,公司员工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仅在2003 年一年,企业人数就由4800多迅速增长到8000多人,而且员工的年龄 层次过于年轻化,平均年龄23.9岁,给人力资源业务的运作带来了巨 大的压力。由于人员增长过快,使奇瑞来不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做系统 性建设,而是频于事务性的管理;因为业务量过大,人事业务比较分 散,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既不能统一又缺乏共享环境,致使工 作效率低下,失误率较高;此外,由于参与管理的人员结构年轻,对 引进和借鉴的管理方法又缺乏使用经验, 这使许多工作达不到预想的 效果。以上种种问题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上的瓶颈,成为企业高 速发展的制约。 基于奇瑞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迫切的管理需要, 奇瑞高层希望在人 力资源管理及发展上找到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 通过在管理技术的咨 询和管理工具的构建来突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 实现企业的可 持续化发展。 奇瑞经过多方论证后, 最终选择了汉普公司为其提供了人力资源 管理咨询及实施服务。汉普公司通过多年积累的国内、国际咨询及系 统实施经验,从“管理”和“IT”两个层面入手,帮助奇瑞建立实施激励 性薪酬管理体系,实现了人力资源数据共享,优化了业务流程,打破 了人力资源管理瓶颈,为奇瑞汽车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奇瑞 HR 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 7 汉普顾问在对奇瑞汽车进行深入的调研之后, 发展奇瑞在发展过 程,人力资源管理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需求高速增长,大量的人员信息需要维护和管理。 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弱,更谈不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无法有力地支撑 企业的战略; 人事业务管理比较分散,手工管理与局部业务信息化管理并存。 除工资计算使用用友系统外,其它大多使用 excel 表格形式管理。人 力资源管理数据缺乏全面性和统一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于没有良好系统的支撑,存在着很多的低效的手工流程,比如 各类员工考勤及发薪期间不统一,有上发薪、下发薪,而且工资奖金 分不同时段发,这样工资员几乎全月都在奔忙于发薪; 由于没有良好系统的支撑,人力资源工作出错率高,比如在员工 离职时才发现给员工少上保险, 另外各项人力资源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不高; 住房公积金和税都是由财务部进行操作, 由于每月要进行多次工 资核算,每月也需要多资与财务的数据传递,增加了工作复杂性,而 且不利于薪酬数据的保密; 岗位职责与绩效管理结合不紧密,空缺岗位缺乏有效的管理。 根据上述情况,汉普咨询顾问认为,奇瑞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 统化的建设, 流程不科学、 不完整, 员工岗位职责与绩效管理不匹配, 同时缺乏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奇瑞急需实施完整的人力资源 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并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 8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处方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 处方” 处方 针对奇瑞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汉普顾问团队在经过深入调查和 分析后,汉普开出了“培训——流程优化——薪酬管理”的“处方”,目 的在于完善企业基础管理。 确定了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作为第一期的 实施范围: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时间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 管理者桌面。 奇瑞员工年轻,有活力,乐于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汉普公司首先 为奇瑞人员制定了完整的培训计划, 让奇瑞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主动的 参与业务流程的规划和自我设计。 汉普公司在大量现状调研分析的基 础上与奇瑞员工一同重新建设业务流程,强调流程责任,简化签字制 度,区分管理业务和日常业务,将管理业务提升,将日常业务下放, 使岗位清晰明确;最后,通过完善的薪酬激励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 作积极性。 在 BPR 阶段,收集了现状流程80多个。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业 务流程是否需要改变,本着以下原则:流程是否增值,看改进后的流 程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降低成本 等方面是否增值。通过流程优化的 ESIA 方法,梳理出关键业务流程 30多个,作为蓝图设计和系统实现的出发点。 在确定员工薪酬时,汉普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完善了企业 职务序列与岗位等级管理,二是个人的技能和岗位配置管理,三是个 人绩效。利用 SAP HR 的薪酬管理模型在薪酬结构上与之相对应的, 分别是岗位薪酬、技能薪酬、绩效薪酬。并且统一了不同类别员工的 9 考勤、考核和发薪期间,奖金随工资一并发放。在过去住房公积金和 税都是由财务部进行操作的, 也都并入到工资核算中与工资计算一同 完成。 奇瑞对薪酬保密要求很高, 高层对薪酬这部分有很多工资安全方 面的顾虑。经过论证,汉普为奇瑞 SAP HR 系统设计了分布式系统架 构,即人力资源组件与 SAP 大系统(实施了财务,销售等组件)的 硬件系统实施分离,通过 ALE 技术与大系统进行相关业务数据的集 成,包括工资结果过帐,在财务自动产生凭证,以及组织结构及人事 信息的同步等。确保了工薪数据的保密,并分散了系统负荷。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公司的“发动机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公司的 发动机” 发动机 实施之后, 奇瑞人力资源部门能够提供全面的权威的人力资源信 息,包括员工的新增、调动、晋升、薪资、辞职(辞退)相关基本信 息,使得公司决策层能对公司人力资源状况一目了然。同时,新的人 力资源管理体系也简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 项目主要获益表现在: 项目主要获益表现在: 数据共享,应用集成,提高了人力资源跨部门管理间的协同能力; 将管理业务提升,将日常业务下放到每个分支管理机构,减轻管理人 员的负担; 优化了业务流程,强调了流程责任。简化了签字制度,解放了管理人 员的手脚; 提高了工资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现在20分钟完成全公司8,000人的 工资核算,全部发薪相关的工作完成不超过3天。并且与财务,生产 10 等多个部门的业务集成充分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基础数据格式与分类管理统一、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提高了基础业务管理的目 的性。 奇瑞公司通过 SAP 人力资源系统的实施,固化现有的成果,一 方面,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的可塑 性;使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并通过优化管理 流程,提高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增进部门间的协同;提高人力资源 管理的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提升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流 失;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的各项关键指标实施分析和监控,并支持新的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了公司的发动机,为企业发展提 供了充足的动力。”奇瑞高层对奇瑞人力资源部门的变化做出了很高 的评价,从高层领导到业务部门一致认为项目实施达到了预定目标。 六、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理念:自主创新,世界一流,造福人类; 用户第一,品质至上,效益优先; 目标管理,规范流程,持续改进; 以人为本,诚信合作,勤俭廉洁。 企业文化方针:创新、敬业、诚信、勤俭、廉洁、和谐 企业精神:以“自立、自强、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小草房”精神 奇瑞人品质: 激钢铁般的意志;大海般的胸怀;冰山般的冷静;初 11 恋般的激情。 奇瑞两大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产品理念:更安全 更节能 更环保 质量方针:“顾客满意”是公司永恒的宗旨,向顾客提供“零缺陷”的产 品和周到的服务是公司每个员工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人才理念: 以人为本-----用真挚的情感留住人, 用精彩的事业吸引人, 用艰巨的工作锻炼人, 用有效的学习培养人, 用合理的制度激励人。 六个一工程 我给大家上一课 我为公司节约一分钱 我把效率提高一秒钟 我为公司献一策 我给大家露一手 我为他人做一件好事 12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 政治法律: 国家把汽车产业定位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的产业,汽车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十一五 规划中提出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国家积极鼓励自主品牌的自主 创新和发展, 比如: 吉利收购沃尔沃, 政府的资金支持力量不可忽视;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拟定的新公务员用车配备 标准规定,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 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450 亿元, 补贴家电汽 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其中以旧换新补贴 额提高到 5000 元至 1.8 万元,汽车下乡延长一年,这些政策有效拉 动了深级市场的汽车消费。 2 经济: 全球经济危机给全球汽车消费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世界各国汽车消 费纷纷下降,同时人民币汇率坚挺,和汽车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 影响我国汽车出口贸易,09 年汽车出口下降 46%。国家对道路交通 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大,以厦门为例,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 桥、成功大桥和即将全线通车的翔安隧道大大方便了道路行驶;全国 高速网络正在不断完善,去年开始自驾返乡过年已经成为春运一景。 3 社会文化: 1 居民消费习惯保守, 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情况较少; 但攀比消费严重, 因此很多行业往往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国民的民族包容性强, 民族品牌意识不强烈甚至有些崇洋媚外,不利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 消费从原来的价格或品牌关注,逐步过渡到对质量、安全和使用费用 等。环保和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改变居民汽车消费理念,但不能改变汽 车消费观念。 4 技术: 中国市场消费规模大,高端品牌消费增长率大,因此受到各汽车厂商 关注,最新车型投放数量和速度均有很大提高;不少新车中国都是全 球同步投放,比如标致 408 全球首投中国市场,加快了国外市场的技 术投放速度。 企业经济效益回升, 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投入能力提高; 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同关注, 新能源汽车研发受到各国政策支持和各 厂家关注,掀起混合动力纯电动力等汽车研发热潮。 5 人口环境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刚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大多数 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也会选择中低档汽车。 所以, 单从人口环境考虑, 像奇瑞汽车这类中低档汽车的市场还是比较大的。 (二) 1 供应商 随之国际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重视, 传统的汽油机很有可能在将来被替 换, 但这个日期很难说大概在 5 年之后吧 (2012 世界末日就除外了) , 2 微观环境因素分析 到那时奇瑞股份的三家国内销售公司、 国际公司可能都会对新的能源 系统进行全面销售(据说现在奇瑞现在在研究新能源的项目呢),至 于 5 年后奇瑞是否能研究的完全,是否能超越的了其他厂家,那就看 奇瑞的努力了。 2 企业内部 流程过长、工作推诿、员工福利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民 的生活资本将会越来越大,工资、工作环境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留人 能力,人员更新换代和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也将危机到这样的企业。 3 汽车产业的波动性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成长期, 而在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 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 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商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 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 这无疑增加了那些预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 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同时,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 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 也是未来政策制 定者和执行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奇瑞企业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 宏观环境分析(PEST) 1.政治法律 (1)国家把汽车产业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 产业,汽车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2)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国家积极鼓励自主品牌的 自主创新和发展,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政府的资金支持力量不可忽视;在十一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拟定的新公务用车配备标准规定, 各级政府和 公 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50%。 (3)2006 年国家取消了对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的限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 些调节性的税收政策(1.6 排量购置费优惠 25%),比如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 进了国内汽车消费的倾向小排量发展,抑制进口大排量汽车。 (4)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450 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 新和农机具购置,其中以旧换新补贴额提高到 5000 元至 1.8 万元,汽车下乡延 长一年,这些政策有效的拉动了深级市场的汽车消费。 (5)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由 13 个扩大到 20 个,5 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 车补 贴试点。。 (6)国家仍在征收汽车购置费、部分城市车辆使用限制政策等(比如上海的牌 照 拍卖和北京的单双号限制),影响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发展。 2.经济 2.经济 (1)全球经济危机给全球汽车消费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汽车消费纷 纷下降,同时人民币汇率坚挺,和汽车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影响我国汽车出 口贸易,09 年汽车出口下降 46%。 (2)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9 年实现 8%以上的 GDP 增长;09 年社会消 费品 零售总额增长了 15.5%,消费品零售总额 125343 亿元,汽车类增长 32.3%; 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和消费信心指数的提升 (09 年第四季度为 103.9, 环比增长 3.1 个点),汽车正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热点。 (3)国家对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大,以厦门为例,海沧大桥、集美大 桥、 杏林大桥、成功大道和即将全线通车的翔安隧道大大方便了道路行驶;全 国高速 网络正在不断完善,去年开始自驾返乡过年已经成为春运一景。 (4)汽车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9 年,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 共销 售汽车 1189.33 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 87%;5 家过百万的企业,上汽 集团汽车销量达到 270.55 万辆, 一汽、 东风、 长安和 北汽分别达到 194.46 万 辆、 189.77 万辆 、 186.98 万辆、 124.30 万辆。 上述 5 家企业 (集团) 2009 年 共销售汽车 966.05 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 71%,同比 提高 9 个百分点。从 乘用车市场看,2009 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 1038.38 万辆和 1033.13 万辆,比 上年同期增长 54.11%和 52.93%,这是我国乘用车年产销量首次超过 1000 万 辆。 3.社会文化 (1)居民消费习惯保守,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情况较少;但攀比消费严重,因 此很多行业往往是“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2)国民的民族包容性强,民族品牌意识不强烈,甚至有些崇洋媚外,不利于 国内自主品牌。 (3)汽车消费从原来的价格或品牌关注,逐步过渡到对质量、安全和使用费用 等。 (4)环保和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改变居民汽车消费理念,但不能改变汽车消费观 念。 4.技术 4.技术 (1)中国市场消费规模大,高端品牌消费增长率大,因此受到各汽车厂商关注, 最新车型投放数量和速度均有很大提高;不少新车中国都是全球同步投放,比如 标致 408 全球首投中国市场,加快了国内市场的技术投放速度。 (2) 企业经济效益回升,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投入能力提高;节能减排成为全 球共同关注,新能源汽车研发受到各国政策支持和各厂家关注,掀起混合动力纯 电动力等汽车研发热潮。2009 年,24 家汽车生产企业的 47 个型号的新能源汽 车产 品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并通过工业和 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发布。 (3)部分汽车技术仍未国外品牌所掌握控制;我们的汽车自重约比国外同类车 重 10%-20%,耗油高 10%-30%,汽车首次故障里程一般为 1 千 -2 千公里, 而国 外达到 1.5 万-2 万公里。此外,电器系统、供油系统和附件性能不稳定, 经济寿命一般为 10 万-15 万公里,只及国外同类车的一半。 (4)汽车的分动力技术、传动技术,包括车身技术、底盘技术、整车技术灯随着 科技技术的发展而层出不穷,比如汽车电子、汽车信息化;再比如发动机、变速 箱等;消费者区域了解并关心这些技术的应用。 (二)产业市场分析 1.国内乘用车消费发展趋势 1.国内乘用车消费发展趋势 从中国轿车消费市场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大体划分为几个阶段: 2000 年以前,轿车消费以政府和商务用车为主,销量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2000 年—2003 年,轿车消费开始步入家庭,开始经历第一轮消费浪潮; 2004 年—2005 年上半年, 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 轿车消费下滑, 进入低谷; 2005 年下半年—2008 年上半年,轿车消费经历第二轮消费浪潮; 2008 年下半年—2009 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轿车消费再次跌入低潮; 2009 年初至今,轿车消费掀起第三次浪潮,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2009 年汽车市场产销情况 (1)从汽车总体市场看,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 1379.10 万辆和 1364.48 万辆, 比 上年增长 48.30%和 46.15%,产销首次达到世界第一。 (2)合资品牌依靠稳定的质量、先进的技术及流程管理优势等,在中高端消费 市 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从下列数据可以看出,10 万元以上均为合资品牌 所垄断。 10 年 3 月份中档汽车销量前十名,10 年 3 月份中高档汽车销量前十名 (3) 2009 年,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 457.7 万辆, 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44.3%强。 轿 车销售 747.31 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 221.73 万辆,占轿车市场的 29.7%,市场份额同比提高近 4 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近 5 个百分点。 (4)小排量汽车销量提升,消费结构得到优化;2009 年,1.6 升及以下排量乘 用车 销售 719.55 万辆,同比增长 71.3%;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69.7%,占汽车 销售市 场的 52.7%,同比提高了 8 个百分点。2009 年汽车销量同比增加 430.86 万辆,其中,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加了 299.45 万辆,占 69.5%。 3.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3.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全球汽车产业逐步转移 从国内情况来看,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 产品、橡胶加工等,中国的产量 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成本上也有一定优势;一 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 竞争力。值得提出的是,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将进入高加工度制造业为重点的增 长阶段(在轻纺工业和重化工业为重点的 阶段以后)。从国外情况来看,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扩大、产业配套完善、劳 动力成本优势体现和国外经济发展放缓等,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汽车产业这种一 定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加工组装制造 业开始逐步向我国转移。 (2)全球6+3格局被打破汽车是最讲究规模经济的产业。长期以来,全球汽 车行业形成了所谓的“6+3” 大格局,那就是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 雷诺-日产联盟“6 大”集团 及本田、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3 大”独立汽车 制造商;但随着市场细分和消 费偏好个性化不断发展,这种格局正在逐步被打 破,福特相继出售了路虎、沃尔 沃;悍马、马巴赫出售也不断传出新闻;中国 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正在深刻的 影响着这一格局。 雷诺-日产将与戴姆勒- 奔驰交叉持股 3%,宣布了又一产业联盟的诞生。目前, 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形成 了“7+2”的格局。它们包括:通用+上汽,福特+马自 达+长安,丰田+富 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 姆勒,菲亚特+克 莱斯勒+三菱;唯一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 中国力量的代表 上汽在全球汽车企业中的位置,升至第八位,已经成为一股影响 全局的力量。 (3)自主品牌超过合资品牌 以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从低 端市场起步,经过近十年的不断 拓展逐步崛起,市场份额至 2009 年已超过合资 品牌。 (4)国内消费的梯次转移 2009 年 1-7 月,内陆低保有量省市上牌量增速远 远高于沿海高保有量省市, 三、四线城市上牌量增速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汽车消费呈现明显的梯次转移 特征。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汽车销量增速较低, 原因在于这些省市本身汽车保 有量水平较高, 而出口导向型经济恢复速度较慢, 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和信心均处 于低位;内陆省市汽车保有量较少,经济受金融 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在国家相关 汽车消费政策刺激下,汽车销量实现高增长, 个别省市增速超过 50%。同时,排量结构上 1.6 以下排量正在成为市场主流,占 据 78%市场份额,其中 1.0-1.6 排量的汽车占比为 57.58%,市场规模估计在 700 万辆。 (三)战略群体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市场决 定性的势力,中国有望因而成为真正的汽车制造强国,十余家自主品牌整车制造 商毫无疑问须担此重任,而他们也正在新市场,新使命面前,做出新选择,各自 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以不同的战略方式力争成为世界汽车第四极。 1. 上汽战略联盟的稳重 上汽集团坚持自主
本文档为【奇瑞汽车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1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8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2-12-07
浏览量: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