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举报
开通vip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 成因浅析 第8卷第9期(总第57期)新疆石油教育学院 蹦.8No.9C,enerdNo.57JOU呲OFP日o1日I^^印I不aLIN=sTrT1r兀三 OF)aNJIANG 2OO6年第3期 No.320o6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 —— 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摘要:元曲语言兼有通俗活泼与文采典雅 两方面因素,虽然不同的元曲作家对元曲语言的某 一 因素有所侧重,但事实上这两种因素密切结合, 使得元曲语言达到雅俗共赏...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 成因浅析 第8卷第9期(总第57期)新疆石油教育学院 蹦.8No.9C,enerdNo.57JOU呲OFP日o1日I^^印I不aLIN=sTrT1r兀三 OF)aNJIANG 2OO6年第3期 No.320o6 亦俗亦雅雅俗交融 —— 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摘要:元曲语言兼有通俗活泼与文采典雅 两方面因素,虽然不同的元曲作家对元曲语言的某 一 因素有所侧重,但事实上这两种因素密切结合, 使得元曲语言达到雅俗共赏的高度.笔者分别从 文学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一纵向角度,与元代社 会的特殊状况这一横向角度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 元曲雅俗交融的成因. 关键词:元曲语言风格成因 元代以前,中国古典诗词已达炉火纯青的高 度,后世难以望其项背.然而王国维先生云:"余谓 律诗与词,固莫胜于唐,宋,然此二者果为二代文学 中最佳之作否?尚属疑问.若元之文学,则固未有 高于其曲者也.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 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着于元曲.……然元曲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 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 有意境而已矣."[1J元曲的伟大艺术成就着实令人 赞叹.而语言是文学艺术的载体,理所当然,其语 言艺术的成功运用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元曲语 言以本色为正宗,针对后世戏曲语言骈俪,堆砌辞 藻的现象,历代学者一再强调元曲语言通俗活泼这 一 杰出特色.通俗活泼的语言确为元曲的健康发 展做了积极贡献,但元曲语言风格是否仅此而已? 在王国维先生真知灼见的启发下,笔者对元曲语言 风格做了一些思考: 一 ,通俗活泼 通俗活泼,正是元曲语言最显着的特征,而有 别于传统的诗词.元曲语言通俗活泼的特色,主要 归功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口语和俗语的运用. 关于元曲语言的这一现象,前人之述可谓备矣.王 国维先生云:"独元曲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 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 也."【J明孟称舜亦云:"或云元曲填词皆出词人手, 而宾白则演剧时伶人自为之,故多鄙俚,蹈袭语. 余谓元曲固不可及,其宾白妙出更不可及."3至于 元曲本色的成因所在,王国维先生认为:"固为元曲 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 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_4J毫无疑问, 文学作品的语言受思想内容的支配,但同时,文学 语言的成功使用,也能使作品的艺术升华.笔者以 为,元曲语言通俗活泼,势必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从文学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古代口 语和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面语不相一致,随着时代的变迁,书面语若 不吸收口语中的营养,就必然会僵化乃至消亡.文 学语言作为高级书面语,自然离不开对口语的提 炼.文学最初的创作就是民间集体行为,后来才逐 渐出现了文人创作.《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大多明 白如话;楚辞也多以民歌为基础创作而成;唐自居 易作诗必令老妪解得;北宋柳永,更是把大量俚俗 语写入词中,等等.可见,文学语言通俗是文学史 上的必然现象,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自然也顺应 这种规律而发展.正如清徐珂所言:"大抵今剧之 兴,本由乡鄙山歌樵唱,偶借事以传讴,妇孺皆知, 本无心于考古,固剧词自为一类,过雅转觉不 伦.''[5] ? 收稿日期:2o06.o3.1O 作者简介:何承湖(19r71一),女,江苏淮安人,2OO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职于江苏食品职业学院基础 部,讲师. 107 何承湖: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元曲的这一特色已臻极至,这除了文学语言的 这一发展规律的影响外,显然还有其社会现实方面 的因素.首先,元代是我国古代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的时期,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得以大大 的推进了.元曲大量吸收了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俗 歌俚曲,特别是金代的诸宫调,使得元曲的语言更 加丰富和通俗活泼.其次,元代大多数文人沦落在 社会底层,更有甚者混迹于勾栏瓦肆,自然对市民 等下层人民的语言非常熟悉.关汉卿就是其中杰 出的一个,其《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中,可见他 与这位天才女演员之间的亲密友谊.再次,元大城 市不断繁荣,市民阶层开始壮大,作为元曲主要样 式的杂剧,其接受群体不仅有传统文人,更多的是 市民等下层人民,他们的文化修养不比文人,这就 客观上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元曲大量使用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语言. 正如明王骥德所言:"白乐天作诗,必令老妪听之, 问日:'解否?'日:'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作 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入众耳,此即本色之说 也.''[6] 二,文采典雅 刘益国先生在其《元曲雅俗论》一文中指出: "元曲除了广泛地动用当时的方言俗语之外,还大 量地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文学语言……元曲所用的 语言,乃是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所说的'天下通 语',因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是雅俗兼备的."[] 元代以前,中国的诗词文赋已取得惊人的成就,元 曲的壮大与发展,与雅文学传统的积极影响是分不 开的. 元曲中有很多化用前人成旬,使事用典的地 方,但这种现象远不比诗文普遍.元曲受前代雅文 学影响的更深之处,是大量使用了诗词的意象.如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 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一连串 优美的意象,织就张生在得到莺莺音信后的开朗舒 畅的心情,景中见情,极妙的借鉴了诗家语的长处. 又如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隔纱窗日高花弄影, 听何处啭流莺.虚飘飘半世幽梦,困腾一枕春酲. 趁着那游丝儿恰飞过竹坞桃溪,随着这蝴蝶儿又来 到月榭风亭……"此曲写出了主人公无尽的愁思, 这就要归功于古典诗词创造的优美意象:"花弄 影","啭流莺","游丝","月榭风亭"等充满离情别 绪的令人惆怅的意象.由于元曲语言大量吸收了 古典诗词的意象,乃至诗味十足,因而王国维先生 108 云:"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意境而已 矣."[0]并且,元曲的语言极善于铺叙描摹,层出不 穷,极尽文采之能事,与赋有相通之处.如自朴《梧 桐雨》第四折,抒写唐玄宗的一缕哀思,缠绵悱恻, 万转千回,极尽铺排之能事,俨然是一首秋雨赋. 更有甚者,王大学士的套数《仙吕?点绛唇》,作品竟 然描绘出了一百个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这在诗词 中是罕见的,与赋倒是很相似.元曲的确有赋体铺 陈的特点.语言显得恣肆激荡,有繁富宏博之美. 元曲语言之所以文采典雅,其主要原因显然是 雅文学传统的积极影响.清人杨恩寿云:"诗词曲 界限愈严,本真愈失,"J此见解不失为精辟之论. 首先,元曲的格律和音乐性主要从古典诗词中移植 而来.元曲不仅散曲和唱词要合乐歌唱,完整地继 承了古典诗词的音律,就连宾白也要节奏鲜明,不 能不接受诗词韵律的影响.元好问由金人元,他的 名作《双调?骤雨打新荷》,既有曲的特征,又还保留 着词的韵律,词曲之间过度的痕迹非常明显.其 次,我国古代抒情性文学传统使得元曲语言自觉地 向诗词学习,抒情性使得元曲通俗的语言也焕发出 雅的光彩.如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由于主人公 潇洒出尘的情怀的浸润,曲中习见的语言也渗透了 雅的因素.再次,古典诗词以语言凝练而着称,如 唐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如 宋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 出."[10J元杂剧必须在有限的时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广阔的社会 生活,从而要求曲词宾白语约而意丰,口语与俗语 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强调元曲作家向古典诗词学 习,掌握文学语言的凝练性.最后,古典诗词文赋 创造了形象鲜明的意象,古代元杂剧作为舞台艺 术,其人物语言应形象直观,便于观众欣赏,因而必 须借助古典诗词文赋语言.至于散曲,它属于诗歌 体裁,与诗词更为接近,毋庸赘述.可见,元曲语言 从文学语言的各个方面,都继承了雅文学语言传统 的积极影响. 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曲作家们或附庸风 雅,或怀着以文学干预社会政治的情结,他们主动 的以曲"言志"和"缘情",因而与诗文创作有相似之 处.如《窦娥冤》中,关汉卿通过窦娥之口控诉黑暗 的社会:"地也,你不知好歹枉为地?天也,你错勘 贤愚枉做天!"令人想起杜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前者义正词严,后者义愤填膺,同有惊 天地,泣鬼神之妙.而且,"李杜诗篇万口传","凡 何承湖: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 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下层人民乐于接受和传 唱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因而元曲诗化,词化等特 征同样为他们所乐于欣赏. 三,雅俗交融 吴梅先生云:"至论文字,则只有本色一家,无 所谓词藻缤纷纂组缜密也.王实甫作《西厢》,以研 炼浓丽为能,此是词中异军,非曲家出色当行之 作."【llJ值得商榷.《西厢记》语言确以文采粲然, 典雅华美见长,然其曲词同样自然流畅,而无斧凿 痕,基本上都是活在市民等下层人民心中的语言. 即使其中的绮语,如第一本第一折"恰便似呖呖莺 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半 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这些词语可谓家 喻户晓,且伴随着戏剧的音乐性与舞台性,观众自 然心领神会.又如堪称曲中绝唱的第四本第三折, 除了一些广为流行的诗歌意象,大多还是曲味十 足,其[叨叨令],直是曲中最为本色之语.关于《西 厢记》的语言,吴国钦先生评道:"全剧语言秀丽华 美而流畅通晓,几乎达到只见天籁,不见人籁的境 界."【l2J实为公允之论.一味强调文学语言的俗, 只会引起艺术上的倒退. 王国维先生云:"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 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固当为元人第一."[13] 关汉卿艺术成就居元代之首,为今人公认,但关汉 卿语言艺术是否亦居元人之首,其语言艺术是否为 其创作成就的主要因素?尚属疑问.本文只考察 其语言是否排斥雅的因素.如《南吕?一枝花?赠朱 帘秀》,全篇意象连绵,可与温庭筠词相提并论;而 且曲中大肆铺排,"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 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三句,直 把朱帘秀高洁而凄凉的心境,与作者心心相印的纯 情揭示得深沉动人.即使以本色着称的《窦娥冤》, 《单刀会》等作品中,窦娥临刑前的唱词正是一首悲 愤的抒情诗,语言庄严凝重;关羽赴会后的唱词,境 界阔大,直追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他如康 进之《李逵负荆》,语言本色,而第一折[混江龙]和 [醉冲天]二曲,即意象飞动,情趣盎然.可见,以关 汉卿为代表的元曲本色派作家,他们的语言并不乏 文采典雅的因素. 明王骥德谈曲的语言时说道:"大抵纯用本色, 易觉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至本色之弊,易 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雅俗浅深之辨,介在 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H]如何"酌之"? 元曲作家们在语言俗与雅二因素的结合上,为我们 提供了典范.元曲对于原生态语言,总是适当地运 用雅的因素加以艺术化,达到了"如水着盐"的高 度,少而无味,多而溶化不尽.如白朴小令《仙吕?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本来白璧上的瑕疵,通过 杨妃为李白捧砚的典故的生发,竟然趣味盎然,令 人忍俊不禁.元曲语言不仅能使俗蕴藉,同样也使 雅做到了浅显.元曲中运用的成句,典故,诗词意 象,都是诗词文赋名篇中长期流传而为人们所熟知 的,早已融入了元代下层人民的生活中.所谓"李 杜诗篇万口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就 是明证.至于元曲语言铺陈的特点,并不像汉大赋 那样繁难僻涩而难以卒读,酣畅淋漓是其语言一贯 的美学追求.可见,元曲语言之所以自然,与元曲 作家们雅则浅显,俗则蕴藉的高超语言艺术是分不 开的. 综上所述,元曲语言兼有通俗自然与文采典雅 两方面因素,虽然不同的元曲作家对元曲语言的某 一 因素有所侧重,但事实上这两种因素密切结合, 水乳交融,使得元曲语言达到雅俗共赏的高度成 就,从而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典范.并且,其 俗与雅二因素及其水乳交融的形成,自有其文学语 言传统,社会现实中创作主客体与接受群体等各方 面的原因,并非只受作品内容与风格的支配.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O02第1版.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第1版. [3]隰市,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O02年第1版. [5]隰市,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第 1版. [6]隰市,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第 1版. [7]四川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3期1998年7月版. [8]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O02年第1版. [9]隰市,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第 1版. [10]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年新1版. [11]隰市,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第1版. [12]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1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O02年第1版. [14]隰市,吴毓华.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第1版. 责任编辑:叶子 109
本文档为【亦俗亦雅雅俗交融——元曲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1
浏览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