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

举报
开通vip

杭州西湖西湖景观格局,又称"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它由5个文物古迹"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及它们所构成的西湖水域的观赏和交通格局共同组成。其中:"两堤三岛"是公元9-19世纪期间通过多次西湖疏浚工程不断增添营造而成的人工产物,"景观格局"是指由"两堤三岛"共同构成的西湖景观堤岛格局--它既是呈现为西湖景观的一种整体布局设计特色,又因其交通路线的内在关系而具备了湖山观赏的游览格局。它以纵和横两条长堤、点状分布的三岛分隔出5片水域,共同构成景观框架。这种以堤岛分割和组织空间的方式,是中国景观设计中营...

杭州西湖
西湖景观格局,又称"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它由5个文物古迹"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及它们所构成的西湖水域的观赏和交通格局共同组成。其中:"两堤三岛"是公元9-19世纪期间通过多次西湖疏浚工程不断增添营造而成的人工产物,"景观格局"是指由"两堤三岛"共同构成的西湖景观堤岛格局--它既是呈现为西湖景观的一种整体布局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特色,又因其交通路线的内在关系而具备了湖山观赏的游览格局。它以纵和横两条长堤、点状分布的三岛分隔出5片水域,共同构成景观框架。这种以堤岛分割和组织空间的方式,是中国景观设计中营造适度的景观空间尺度的重要手法,并融合了中国江南特有的湖堤景观风貌,形成了西湖代表性的景观格局特征。湖中三岛象征了中国秦汉以降的"一池三山"的神话仙境形象,苏、白二堤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大文豪苏东坡、白居易所兴建,堤、岛格局成为西湖景观在中国和东亚影响和流传最为广泛的造园要素。 两堤--苏堤和白堤 苏堤是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5)。现堤全长2797米、宽30-40米,高出湖面0.4米左右。苏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的单孔半圆拱石桥。 白堤是西湖上东西向的长堤,与断桥相连。白堤西与孤山相连,距湖北岸约300米,距湖南岸约2000米,分湖面为北小南大的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20)。现堤全长987米,宽33米。 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小瀛洲位于湖中部偏南,距南岸约500米,由中心岛和圆环外堤构成基本框架,堤岛间围合为湖中湖,外堤通过十字交叉的南北和东西向交通与中心岛相连,形成了全岛"田"字形的整体格局。岛上亭阁掩映,花木葱茏,构成经典的水上园林景观,总面积约76824平方米。详见"三潭印月"描述。 湖心亭位于湖中部偏北,小瀛洲岛的正北方605米处,为圆形小岛,面积约为5032平方米。该景点清代的院落空间范围和格局基本保存,整个院落座西朝东,东南面建有临湖的观景亭轩,南面立有"虫二"太湖石碑一块,寓意"风月无边"。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自东向西分别为石碑坊、喜清阁、振鹭亭。东端的石碑坊为三间四柱式,额枋之间的栏板上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所题"湖心亭"三字;中部的"喜清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现为清代风格的歇山顶两层楼阁,方形平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西端的振鹭亭为沿用明代湖心亭建筑名称的滨水观景建筑,由两个方形攒尖顶敞亭套接而成。该岛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成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湖心平眺",景观的审美主题主要围绕白天观赏时水中亭岛给人的仙境飘渺审美感受,以及夜晚游赏时空旷平静的夜空和湖面引发的心性净化升华。 阮公墩位于西湖外湖中,湖心亭正西部196米处,为圆形小岛,面积约6253平方米。该岛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浙江巡抚阮元主持西湖疏浚工程,以湖中清出的淤泥堆筑而成。该岛的兴建,丰富了西湖水面景观,增添了水中三岛象征"一池三山"蓬莱仙境的文化内涵,同时标志着历经千年的西湖景观"两堤三岛"整体格局的最终形成。该岛现为生态岛,植被繁 茂,是野生鸟禽的栖息地,岛上建有竹质保护管理用房。 由此,西湖的山水与堤岛共同构成了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西湖景观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文化史迹等在上述格局框架之中错落分布,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山水优美、人文荟萃、内涵丰富的显著价值。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属于中国原创的景观设计类型"题名景观"早期作品,是已有千余年悠久历史的"题名景观"留存至今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文化意境最深厚、保存最集中、最完整,影响也十分广泛的杰出代表作,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重要的景观审美要素和文化内涵。它们包括创始于南宋(13世纪)、并持续演变至今的10个以中国古典诗词意境和山水画审美组合命名的景观单元:"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各景观单元由5个基本元素组成:①10个世纪以来世代传衍的由画家选择的特定观赏场所(视点)和视域范围;②作为观赏场所的标志物--18世纪皇帝题写的景名碑刻,以及为保护碑刻建造的碑亭;③10个世纪以来世代传衍的由诗人赋予的四字一组的景观名称"四字景目";④在特定经典和景观视域范围内与景观单元直接关联的文物古迹、特色植物和自然景象;⑤该景观单元在13世纪之后引发的文学艺术历史名作与相关历史人物故事,以及这些文艺作品与人物故事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精神与情感关联。 "西湖十景"系列题名景观设计了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段、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堤、岛、桥、园林、宅院、佛寺、水上园林、佛塔、亭、台、楼、阁等极为丰富的景观元素,并各有侧重地表现出或生动、或静谧、或隐逸、闲在、冷寂、禅境、仙境等审美主题。 "西湖十景"是在南宋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成熟期和鼎盛期创造的最重要的景观设计作品,它受北宋中国山水美学的理论影响,首创了以四季景物作为观赏特性的景观,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诗、画、景在审美和哲学层面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统一的重大特质。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重要的景观设计作品。是13世纪以来东方景观设计审美特征"诗情画意"的代表性作品。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题名景观",同时还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伴随着文化交流广泛传播到东亚各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景观设计经典作品。 古时候,天庭的银河边住着一条玉龙和一只金凤。它俩将银河边的一块璞玉磨成一颗璀璨的明珠。据说这颗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就百花盛开,五谷丰登。谁知,这颗明珠却被王母娘娘抢去锁进了深宫里。王母生日的那一天,天宫里摆下了蟠桃会,王母为了炫耀自己,就把那颗明珠拿出来给众神仙观赏。玉龙和金凤发现了明珠的珠光后,就赶到天庭去向王母娘娘索取。王母哪里肯依,在你争我夺间,明珠就掉到了人间。玉龙和金凤为了保护明珠,也就一前一后来到了人间。明珠掉落到杭州后,变成了一个美丽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因舍不得离开明珠,就各自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久地守护在西湖边上……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断桥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了,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提起杭州西湖,谁不为之心驰神往!人们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辉映的两颗明珠,正是有了西湖,才使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西湖奠定了杭州旅游的重要地位。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 公里,水面面积约5.66平方公理,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理,湖岸周长15公理。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泞处有2.8米,最浅处不到1米。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来杭州,游西湖,它将带您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人间天堂。 断桥残雪 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俶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断桥又名“断家桥”,位于白堤东端。这里风光旋倪,尤其冬日残雪消融时,从远处望来,石桥似断非断,飘浮在雪湖之中。断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民间神话《白蛇传》相传就发生在这里,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每当大雪之后,红日初照,桥阳面的积雪开始消融,而阴面还是铺玉砌玉,远处观桥,晶莹如玉带。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断桥残雪是西湖难得的景观,“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岛南湖面上有三座鼎足而立的葫芦形石塔,塔身周围有5个小圆孔,因塔内燃烛后映水如月遂为奇观。 小瀛洲呈“田”字状,外圈和内十字有岛桥相连,亭台轩榭,点缀其间,内部被岛桥自然分割成四个湖,中心绿洲的“竹径通幽”艺术墙充满诗情画意。岛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观赏三潭印月胜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塔内,灯光外透宛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三潭印月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 岛是明万历年间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岛外又筑有环表堤埂,堤岛之间由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曲桥相连,构成了一个湖中岛、岛中湖的胜似仙境的著名旅游胜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中秋之时,在塔中置灯烛,洞口蒙以薄纸,灯光外透,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恍惚迷离,说不尽的诗情画意。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木香榭、迎翠轩、花鸟厅等,最后是我心相印这亭。这些建筑错落布置,极尽巧思,一路游赏,意趣无穷。 苏堤春晓 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长堤,后世称苏堤,全长2.8公里,堤上建有六桥,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桥、锁澜桥、望 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沿堤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绿杨拂岸,艳桃灼灼,晓日照堤,春色如画,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苏堤春晓自南宋以来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早春四月,迎着熹微晨光,沿修长的湖堤漫步,但觉轻风徐来,十里垂柳飘忽。在轻烟薄雾中,灼灼红桃含露开放,宛若喷霞,景色着实娇媚迷人,而当春雨霏霏,透过袅娜柳丝眺望西湖,但见薄霭弥漫,渐远渐淡,景色更是奇幻诱人,被人称为“六桥烟柳”。苏堤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且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如诗若画的迷人风光,成了人们长年游玩的好地方。 曲院风荷 位于市区苏堤跨虹桥西北。曲院风荷在灵隐路洪春桥畔,据说南宋时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游杭时,官府在岳湖中栽种了荷花,康熙帝亲题:“曲院风荷”四字,并建亭立碑,虽已易地,但恢复了这一景点。1980年以后又逐渐扩建,现已建成曲院风荷公园。 公园拥有420多亩,“曲院风荷”仍以荷花为主景,全园分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区、郭望而却步6个景区。风荷景区内辟有栽种红莲、洒金莲、白莲等多种品种的荷池。池畔不家迎薰阁、风微亭等亭榭,于亭榭中赏荷,清香扑鼻,令人有“芙蕖万斛香”之感。当夏日风起,广阔的荷池令人瞩目,荷香沁有心脾。园内又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建有架空桦木小屋,供吊床、营帐、炊具租用,野餐野趣,其乐无穷。池和池之间筑小桥相连,便于游人流连观赏,可以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
本文档为【杭州西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6-14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