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成都”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改]

“智能成都”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改]

举报
开通vip

“智能成都”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改]“智能成都”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改] “智能成都”发展规划(2011-2020) (讨论稿) 智能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基于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通过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加有深度的计算~建立覆盖人、自然、社会的感知网络~动态感知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的各种需求~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互动、通信和控制~从而构建一个智能的生产、服务、生活体系~让城市中的每个人享受健康、平安、便捷、和谐的生活。智能城市建设是加速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高度...

“智能成都”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改]
“智能成都”发展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外历史纲要课件乒乓球课程纲要 (2011-2020)[改] “智能成都”发展规划(2011-2020) (讨论稿) 智能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基于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通过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加有深度的计算~建立覆盖人、自然、社会的感知网络~动态感知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的各种需求~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互动、通信和控制~从而构建一个智能的生产、服务、生活体系~让城市中的每个人享受健康、平安、便捷、和谐的生活。智能城市建设是加速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进我市建设以人为本、感知互联、融合创新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到2020年。 一、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发展态势 国际城市。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城市、智慧国家建设~较早开始了智能城市建设~并纷纷制订相关的发展战略。如~纽约将“更智能化城市”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发起了“新一代水资源管理计划”~在河道安装传感器以开展水资源监测和管理,东京通过“东 - 1 - 京无所不在计划”~在全市广泛采用ID识别技术进行物联网应用~方便居民获取便捷、个性化的资讯服务,新加坡提出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特别是通过埋在路上的传感器和红绿灯探头~使人们能像获取天气预报一样获得交通堵塞预报。 国内城市。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适应新技术革命浪潮~提出了建设智能城市的目标~把智能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启动了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北京提出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上海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力争在“十二五”初步形成智慧城市基本框架,宁波提出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以及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方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深圳把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破口,武汉提出用10年时间使武汉成为中部“智慧之都”,南京、贵阳等城市与IBM携手打造智慧城市。 ,二,我市的发展基础和问题 ,一,发展基础 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成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00亿元~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432.8亿元。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发 - 2 - 展步伐加快~服务业稳步发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预计2010年5:46.1:48.9~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15元~年均增长12.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42元~年均增长11.82%。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智能成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信息设施基础。近年来~成都通信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基本形成了从传输、交换、存储、灾备、公共计算到公共安全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体系~使成都作为国家西南地区通信枢纽的战略地位得到实质性加强。全市通信干线传输能力不断增强~无线城市建设快速启动~3G网络建设全面展开~主城区无线网络覆盖达100%,国际直达专用电路、同城网际交换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高性能计算中心项目的落成和运行~三大运营商、万国数据和相关金融企业在成都建立了行业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形成2000TB信息数据存储能力~汇聚西南、辐射西部、服务全国~沟通世界的国际通信传输能力全面提高~为“智能成都”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信息化应用基础。成都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较早开展了“数字成都”建设~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和示范工程~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城市管理、政府服务、智能交通、安全监管等应用 - 3 - 体系逐步完善~同时~成都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食品安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六大领域的示范应用~为更大范围开展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产业基础。成都是国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和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产业增加值对全市GDP贡献率保持在10,以上,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35,以上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成都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并向高端化发展~为“智能成都”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保障。 科技人才基础。成都是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中科院光电所等在光纤传感技术、MEMS传感技术、自组网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传感器核心芯片与RFID芯片设计、天线设计、应用软件、中间件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中电科技三十所在物联网信息安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电科技十所、二十九所、总参五十七所、九洲电子等在物联网技术军转民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63万~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 - 4 - 西部地区第一。丰富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为“智能成都”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智能城市建设尚未纳入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系统推进不够~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和跨领域的融合有待提高, 二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标准不一~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够, 三是技术支持还有差距~在智能城市建设关键技术~如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研发能力不强~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方面拥有姿势产权较少, 四是信息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提档升级~城乡信息化发展还不平衡。 ,三,发展机遇 “智能成都”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在要求。信息技术是目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技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本质上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核心思想的新型城市~它包含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四个基本要素~这就要求通过智能成都建设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提升现代化水平。 “智能成都”是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必然路径。随着我市 - 5 -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迫切需要解决伴随城市化而来的城乡差距加大、就业压力增大、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浪费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能成都~可以突破城乡地理界限~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互动融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信息化发展带来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总体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产业结构将加快调整~城镇化加速发展~统筹城乡加快推进~为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城市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间。 “智能成都”是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希望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服务~过上平安、便捷、富裕、健康的生活。建设智能成都~大力推进智能化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治安防护、家居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公正的重要举措。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战略~以服务经济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为根 - 6 - 本~着力建设融入国际网络的国家级通信枢纽~加快智能产业的聚集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快构建完善智能应用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智能城市。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能城市的整体合力。 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引进和培育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重点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的智能产业发展~作为“智能成都”的战略推进器~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能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础先行、创新引领。加快成都通信枢纽建设~促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为智能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军转民技保障; 术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 7 -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围绕我市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战略、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能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能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能城市建设整体工作。 三、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实现智能网络和感知体系无处不在~城市运行管理基本实现智能化~城市公用设施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智能化成为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主流模式~智能化工作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智能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基本建成以人为本、感知互联、融合创新的“智能成都”~实现“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到2015年~“智能成都”建设主要目标为: ——西部通信枢纽建设顺利完成~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显现~成为国内智能网络重要节点,中心城区高速网络接入无处不在~费用持续下降。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10兆比特~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70%左右。 ——智能化应用逐步展开~城市运行管理普遍采用智能手段~智能辅助决策和管理系统初步发挥作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境资源监控系统基本建成,区域智能医疗、教育服务平台作用 - 8 - 显著~全市通行电子健康档案,公共管理和服务主要通过网络提供,数字家庭设备开始普及~大中型社区提供公用信息设施~城乡居民无障碍共享信息资源和智能化公共服务。 ——物联网及相关智能化产业具有一定规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产生或引入一批国际级IT企业~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和优势企业~重点电子信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5%。 到2020年~ “智能成都”建设主要目标为: ——拥有国际一流的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无处不在~随处可用~成为国家级通信枢纽和国际通信网络的重要节点,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0%~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兆比特~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100%左右~建成无线城市。 ——智能产业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初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软件名城,物联网及相关智能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辐射带动全国并在国际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智能化信息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智能城市产业、智能城市管理、智能公用设施、智能城市生态、智能城市为重点的应用全面推进~智能化发展水平初步达到世界级水平~成为全球智能化 - 9 - 生活示范区。 四、发展重点 以“智能的成都~智慧的生活”战略目标为指引~以建设融入国际的通信枢纽、提供高效智能的政府服务、发展面向高端的产业支撑、优化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为发展引擎~逐步建立以智能城市产业、智能城市管理、智能公用设施、智能城市生态、智能城市为重点的智能城市框架。 ,一,加快推进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融入国际的通信枢纽。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成都通信枢纽承载能力和信息集散层位~形成覆盖西部、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通信网络体系和海量信息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融入国际的国家级通信枢纽。 实施宽带发展战略~建立有线、无线、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宽带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网络带宽~降低网络使用资费~宽带普及率显著提高~创造无所不在、按需使用的网络环境。以国家通信枢纽、亚太通信枢纽和国际通信枢纽的建设为方向~加快实施成都国际通信专用高速直达数字干线~提升国际通信传输能力。加快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全面开展“无线城市”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实现3G网络覆盖率全域城市100%~完成城市内学校、医院、机场、车 - 10 - 站及其他人口集中区的WiFi或WAP热点技术部署。 加快成都云计算中心扩容~构建基于统一技术保障的云传输、云交换、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和云服务的区域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支持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新药研制、气象分析、地质灾害预测、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仿真模拟等各行各业的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建立起存储设施、数字资源、超级计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强计算能力~为每个人提供充足的、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促进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端人才聚集和信息化推进~使成都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云计算和云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级的数据存储与灾备中心。 ,二,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 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成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1、发展现代制造业。在制造业领域~以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汽车、食品、制鞋及箱包皮具、家具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强化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的在 - 11 - 线监测预警和自动控制~促进节能减排。 2、发展现代农业。在农业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3S、RFID、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推广智能喷灌施肥、温度控制、病虫害监控处理等智能系统的应用。 3、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广RFID,电子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建设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金融、旅游、会展、商贸服务网络化、智能化。 4、创建软件名城。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为目标~以重点领域为突破~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业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服务业为规模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具有高度集聚效益和产业特色的信息产业群落。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突出发展信息安全、数字新媒体、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新型服务业态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重点发展面向通信、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不断提高IC设计企业服务能力,加快工业软件研发和产业化~为两化融合和传 - 12 - 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支持进行航空航天软件、光通讯和3G软件的研发和服务,重点促进“软件即服务”应用模式和业态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构建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和“全程安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支持数字动漫、网络游戏、音效制作、现代传媒、电子广告和网络运营等企业大力发展内容开发、数字生活、数字发行、网上营销、体验展示、竞技比赛和推广应用等业务~培育数字多媒体产业集群。 ,三,加快智能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1、智能城市管理 加快以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城市公用设施、食品药品/危险品监管、城市治安、应急指挥等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建立覆盖面广、响应迅速、智能化程度高的城市管理感知体系~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网络服务水平。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运用RFID、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对路桥、路牌广告、公共照明等公用设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快建设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形成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等多层面的防灾减灾与公共危机监测预报、快速响应和保障机制。基于射频识别,RFID,、 - 13 - 视频识别、跟踪定位及传感器组网等技术~建设针对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和其它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和自动识别报警等监督管理,以“天网”为平台~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治安管理网络~实现视频资源整合共享、综合应用和智能化应用。 2、智能城市设施 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建设智能电网、智能水网和智能气网~对管网进行智能监测和调度~实现供水、供电、供气调度自动化~提高管网监测和调度水平~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的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普及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等家用能源计量仪表~实现远程抄表、远程支付、远程控制~从而提高公用事业部门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监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公众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 3、智能城市生态 推进以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城市节能环保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深入应用~促进用能行业节能减排和提高环保监控能力~推动城市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实现。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促进企业能源系统的优化与合理利用~降低传统 - 14 - 企业的单位能耗。利用物联网、传感网~对温室气体排放、各种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建立环境资源监测监控体系。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工作生活智能化、网络化。利用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对水、能源、土地等资源进行监控和综合利用~并加强对灾害频发地区~尤其是地震重灾区地质情况的监控~建立智能监测和报警~有效避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4、智能城市生活 深入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在医疗、教育、日常家居等领域等应用~构建智能的社区和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提高每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 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融合医疗、保健等系统~实现市民健康“一卡通”~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推进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创新、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教育进社区~建设内容丰富的电子化学习平台。提高与居住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住宅、家居用品、家用电器、家庭医疗、社区与家庭安防监控等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 15 - 5、智能的政府服务 以服务性政府为建设为目标~建设智能的政府~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智能的数据动态采集体系~利用传感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动态采集城市建设、运行、管理状态数据的采集平台~建立起动态感知民众诉求的信息采集体系~建立起国民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监测体系~实现数据采集智能化,建立智能的政务业务处理体系~基于动态采集的数据~建立智能的调度系统~将采集到的公共服务需求或供给相关信息~按照职责分工、行政层级和管辖范围等智能化地交由单个或者多个职能部门分别办理~或者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加工生产新的公共信息,建立广泛信息发布平台~普惠民众。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动态发布服务信息~实现政府服务的个性化。持续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设~完善跨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促进网上政务大厅与行政审批服务平台、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 四,优化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 , 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提高智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建立成都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努力攻克智能城市发展核心技术~大力开展智能城市国际国内合作~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实现 - 16 -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紧密结合~推动智能成都发展。围绕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建立研发测试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知识库、专题标准库和“专利池”等公共创新服务体系,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快速集聚一批智能城市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研发机构和专家队伍~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鼓励企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智能城市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平台~推动信息、知识、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完善网络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平台建设~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网络版权保护及交易平台~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促进网络市场繁荣。建设知识产权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知识产权应用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智能成都”建设的统一领导 为“智能成都”建设~在成都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适应成都市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管理体制。试行政府CIO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设立部门信息化主管~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 17 - ,二,加强“智能成都”立法和标准化建设 加快“智能成都”相关信息化基础法规的立法工作~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执法监督。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开展“智能城市”标准体系规划研究~选择和遵循国家、国际、行业和专业领域的规范和标准~补充制定地方性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执行工作。 ,三,加强机制创新和产业扶持 加强投融资、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引进社会资金和技术力量~与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企业投资建设智能城市相关基础设施~政府采用租赁方式购买服务~鼓励项目管理外包和系统运维外包。 扶持民族软件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在“智能成都”项目采购过中~优先采用本地化软硬件产品和服务。支持建设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测试测评等各类研究基地~积极研发核心技术~并在“智能成都”建设中推广应用。 ,四,加强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 加强“智能成都”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引入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制~对项目立项和验收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公正性。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对项目范围、进度、质 - 18 - 量、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进行定期定向评估~采用内评估和外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责任目标考核和发展水平测评~把责任目标考核作为各部门下年度预算依据~把发展水平测评结果作为制订中长期规划的依据。 ,五,加强氛围营造和人才培养 加强“智能成都”宣传。对“智能成都”建设、应用、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 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交流工作~建立智能产业高级人才的引进、任用、培养和升迁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 19 -
本文档为【“智能成都”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