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举报
开通vip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第26卷第5期 2006年9月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Vo1.26No.5 AcademicForumofNandu(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Sep.2006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邹自振 (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 :林黛玉心境的不断变化,无一不体现在书中所咏和她所写所歌的诗词中,从摘要 《哭花阴》,《葬 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诗词中即可窥出...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第26卷第5期 2006年9月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Vo1.26No.5 AcademicForumofNandu(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Sep.2006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邹自振 (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 :林黛玉心境的不断变化,无一不体现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所咏和她所写所歌的诗词中,从摘要 《哭花阴》,《葬 花吟》,《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帕三绝》,《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诗词中即可窥出林黛玉的心理流程.无论是孤独,凄 恻还是无奈,我们都可以从黛玉诗词中感受到她短暂一生的"哀音". 关键词:林黛玉;诗词;心理流程;哀音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320(2006)05一(1047—04 《红楼梦》是一出凄美的悲剧."它的悲剧美在艺 术上表现出朦胧美,意境美和诗意美."|】书中无论是 典型人物塑造还是环境意境描写都带有诗意色彩,比 如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仅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 者,性格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新 意的美的典型.特别是她的多情多才,她与宝玉之间 的爱情,充满浓郁的诗意特征;而这样的浓郁诗意又 每每体现在黛玉的诗词创作中.黛玉的一生都在做 诗,诗是她的心灵凸现,是她生命所系,灵魂所归|2J. 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全身充满诗的灵性,是 黛玉的个性特征之一.而她的任性娇饰,孤标傲世, 敏感自尊的性格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对黛玉 而言,诗就是她青春生命的一部分.在小说前80回, 共录有黛玉诗作16首,除《世外仙源》,《杏帘在望》这 类奉命之作,以及《芦雪庵即景联句》的急就之章,她 的诗作丰富地表现着她对现实生活的情思.小说中 关于黛玉的诗词作品,主要出现在18回之后,这时黛 玉已是二进荣国府,她父母双亡,已处于寄人篱下的 地位.阴冷的环境,昏暗的前途,使黛玉一头扎进了 诗的世界,在诗中去寻找她的生命,表现她的抗争. 一 ,凄凄"哭花阴" 第26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黛玉往怡红院叩 门,因晴雯不知是谁,赌气未去开,正好宝钗在她之前 进入院中,黛玉误解,以为宝玉绝情,不觉伤感,便在 墙角花阴之下悲切呜咽,直惊得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 鸟栖鸦亦飞起远避,不忍再听,书中即插入对句《黛玉 哭花阴》:"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为 黛玉的哭泣,花为之神魂颠倒,默默伤感;鸟也从梦中 惊醒,弄得痴痴呆呆. 黛玉一到贾府,除了贾母,与她最亲近的就是宝 玉,行则不离,卧则同榻,一个是贾母的嫡外孙女,一 个是贾母的宝贝孙子,备受贾母的宠爱.宝玉的姨妈 携女儿薛宝钗来到贾府,薛姨妈向宝玉母亲王夫人言 说金玉姻缘的事,薛宝钗向宝玉出示金锁,黛玉即流 露出排他性的嫉妒之意(见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 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如今黛玉以为因为宝钗而 使自己被,r头关在门外,更是"千般滋味,万般感受" 涌上心头.在以上两句诗中,曹雪芹不仅将花,鸟拟 人化,写它们也富于同情心,且将它们也描画得像弱 女子黛玉一样可怜可爱. 在《黛玉哭花阴》对句之后,小说又插入四句《哭 花阴诗》以渲染气氛,表示对黛玉的怜惜:"颦儿才貌 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闱.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 地鸟惊飞." 在大观园的众女儿中,黛玉的才貌是最出众的, 可她的身世也是够悲苦的.在黛玉短暂的一生中,她 一 刻也不曾忘记自己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寄人 篱下,孤苦伶仃的遭遇,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 烙印.在贾府,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但在精神上, 她却时时感到压抑和痛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 剑严相逼",一种无家可归,无所依傍,无可摆脱的深 刻的孤独感,像沉重的阴云,始终笼罩在黛玉的心头. 她的眼泪,她的伤感,她的内在孤独的生命体验,既 来自她无依无靠,孤立无援的人生经历,也来自她与 生存环境的格格不入|3J.在这四句诗里,作者赞颂了 黛玉的才华容貌和她对宝玉的深情厚意,同情其寄居 贾府受到的冷遇,更以此"哭花阴"细节作引,为下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做铺垫. 二,幽幽"葬花吟" 黛玉"哭花阴"之时,恰值暮春落花时节.黛玉不 觉移情于落花,提篮荷锄,前去葬花,吟出一首抒发自 己内心抑郁已久的情感之作——《葬花吟》.《葬花 吟》出现在小说第27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充满 生命激睛的哀歌,是黛玉第一首长歌行.这时宝黛的 感情,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已从两小无猜的兄妹情 谊,发展到相互爱慕中试探与倾诉的新阶段.《葬花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邹自振(1949一),男,福建省福州市人,教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 48?南都学坛2006年第5期 吟》是彻底的"言志"诗,是黛玉性格与生命的折射. 在这"言志"诗里,黛玉的心境仍然是沿袭了《哭花阴》 的哀伤凄侧,但更多了一种抑塞不平之气.诗中既有 浓重的伤感和悲观,又有激越的控诉和抗议.她明确 表示,决不屈服于污浊的残酷压力,要永远保持那孤 标傲世的洁白品格.可以说,黛玉借《葬花吟》发出了 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 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 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 花来复去……" 好一个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林妹妹!眼看满园 落花随风逝去,独自一人背着香囊,担着花锄,来到那 无人之处.时值芒种时节,凡这日人们都要祭花神, 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更兴这 风俗,不仅将园中装饰得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将自 己打扮得桃羞李让,燕妒莺惭.偏偏这其中出了个格 格不入的黛玉,竟有那么多怅惘及感伤.她俨然知道 自己无法挽回落红飘飞的结局:曾几何时,鲜花时艳 于枝头,吐露芬芳,可这种美丽多么短暂,转眼间败落 凋零随风逝去,再难寻觅.粉色的春天一过,就是绿 色的夏,然后就是枯黄的秋,苍白的冬,这和闺中女儿 的命运多么相似!黛玉怎能不有感于肺腑,有叹于口 中呢?除了黛玉,谁还会有如此忧思?于是,山坡之 上,落花之中,多了这么一位悲悲切切的绝代佳人. 手捧落花,愁上心头,不禁泪落两胁,呜咽的声音,让 宿鸟栖鸦也不愿再听. "花谢花飞飞满天",黛玉试图打开自己尘封已久 的心,她要将自己的哀怨愁情,一吐为快. "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知道自己的这一回答将 是否定的.世事碌碌,谁有清闲?唯有黛玉才会如此 痴傻去可怜那落英残花.这也正道出了自己孤苦伶 仃的身世,残花落英与自己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虽然世态 炎凉,黛玉却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与尊严. " 一 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落花 的命运,也是黛玉悲苦生活的写照,冷酷的环境让她 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煎熬.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多么 无奈的叹息,"自古红颜多薄命",也许黛玉早就明 白了.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 处有香丘?"黛玉只是一味的哀怨吗?不,她心中也有 希冀,她渴望一个好的归宿,如同她手中葬下的落花.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就算死也 要干干净净,黛玉竞如此坦然,甚至面带笑容,倒叫人 心酸.偌大一个大观园,只有唯一一个知己,岂不令 人心痛!自己孤高一世,却换来世人的鄙笑.没有人 理解她的痛苦,自己只能自伤,自怜. " 一 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的内 心早已做了坚毅果断的决定——没有爱,毋宁死.若 黛玉的爱情失败了,她唯有去死.因为爱情就是她的 生命. 黛玉只知恋爱,不知其他."林黛玉似乎不知道 除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 不到恋爱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她把全部 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 切,从这里面酿造出她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嗜好, 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幽美的诗歌;此后,就在这里面 消灭了她自己."L4j以恋爱为生命的黛玉最终失去了 爱情,真可谓"更有情痴抱恨长". 黛玉惜花怜人,为落花倾洒着悲戚的泪水,把红 颜会老的青春少女,写成红消香断的落地桃花,情切 切,意绵绵,香软的词句中寄托着不尽的情思,对花与 人的命运进行了形象的阐释,对美的存在与消亡进行 了哲学的思考.《葬花吟》不就是林黛玉悲剧命运寓 情于景的诗意写照吗?葬花,也就寓意着埋葬自己的 青春!然而,《葬花吟》虽然充满了凄楚悲哀的色调, 但也并非只是缠绵悱恻,抒发自己满腔的哀怨,她已 开始体验贵族之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而有了愤 懑的情绪.总之,一首《葬花吟》黛玉淋漓尽致地写尽 了自己的哀婉悲愁,伤感凄凉…… 三,深深"题帕"情 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 哥"中黛玉所撰的《题帕三绝句》写于宝黛爱情生活心 意初通时期.这三首诗,第一首是泪,第二首是泪,第 三首仍是泪.这是黛玉用心血和泪水向宝玉倾诉出 潜压内心许久的肺腑之言,知己之音!情调虽过于凄 怆,伤感虽过于浓重,但这凄怆中有颤抖的呼喊,伤感 中有不可忍受的抗争.在诗中,黛玉进一步深化了自 己在《葬花吟》中的叛逆性格;如果说在《葬花吟》里黛 玉为自身的青春,爱情,命运而悲泣,那么《题帕三绝 句》中的黛玉的"泪"但是为知己而流,为共性之人而 流.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 挞",宝玉突遭父亲贾政毒打,黛玉"满面泪光",宝玉 "心下记挂",遣送两条旧帕,黛玉心有灵犀,一时"余 意缠绵",遂以深情笔触写下着名诗篇《题帕三绝句》. 对将爱情深藏内心的双方来说,最大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莫过 于在期待和不安中尽可能想方设法了解对方的心情 了,宝黛二人正所谓"人居两处,情发一心".虽然有 时会产生误解以至闹翻,但仍然是彼此相思.黛玉对 爱情的全部理想就寄托在这《题帕三绝》中. 黛玉追求的爱情是最崇高的两心相依.宝玉赠 旧帕,对于黛玉便是一个承诺,黛玉感到了塌实和安 全.所以在黛玉的眼中,绢帕是那样的非同寻常.自 此以后,黛玉在爱情的心境上可以说是走得比较祥和 的.她与宝玉消除了猜疑,误会,争吵,讥讽,而增加 了相互理解,信任与尊重.以至在后来小说第49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薛宝琴的出现,"极美丽,极聪 明"的宝琴一进贾府就受到贾母的特别优待,甚至有 把她给宝玉做媳妇的打算,就连一向大度有涵养的宝 钗都对此感到心理不平衡.可黛玉却出乎意料的平 静,没有惊慌没有不安,就是因为这看似朴素却意味 深K的绢帕. "眼空蓄泪_}}4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 2006年第5期邹自振: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49? 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黛玉是极重感情的,她决 不会忘记宝玉前世的赠水之恩(神瑛侍者对绛珠仙子 有甘露之惠,灌溉之情,小说隐括黛玉和宝玉爱情中 以眼泪酬答知己的性格特征),也不会忽略宝玉今世 的赠帕之情,她要把前世蓄积的所有眼泪,都毫不保 留地回赠给宝玉!这么生动的场面不仅仅是令黛玉 自己伤悲,也令我们伤悲,叫所有看过《红楼梦》的人 伤悲!因为这种伤悲不仅是来源于现在,而是来源于 过去;不只是来源于黛玉的今后,而是来源于黛玉的 前世(绛珠仙子为偿灌溉之情,随神瑛下凡,将一生所 有的眼泪报答给他),"刻骨铭心"也是刻"古"铭 "今"的.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H无心镇H闲.枕上袖边 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黛玉的今生就是为还泪而 来的,她不为名利而奔波,不因人世间的勾心斗角而 算计,而是为了实现她前世的诺言和誓约.在她今生 的生命中,眼泪成了她生命中最主要的内容,手帕则 可以证明黛玉的一切感情,所以黛玉把这三首泣泪之 诗写在手帕上,就能够记载任何东西都无法载动的情 感!就好像薛宝钗的"芳龄永继"一定要刻在"金"上, 贾宝玉的"仙寿恒昌"一定要刻在玉上一样,黛玉的泪 一 定是要写在手帕上的.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 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黛玉用"湘江"比恰自己的 住处"潇湘馆",而用"旧迹"来表明此时她的芳魂和诗 魂已经进入了自己生命的未来,"潇湘馆"当然也就成 为"旧迹"了.黛玉前瞻自己"魂断潇湘"之后,进入她 的来世,回忆着自己的"湘江旧迹",那眼泪呀,也是 "彩线难收"的!也不知道潇湘馆门前的"千竿竹"是 否依然青翠挺拔,它们是否还记得自己原来的主人 —— 林妹妹,也不知道潇湘馆中自己眼泪的香痕还依 旧存在?黛玉在诗中尽情地描述着自己在红尘凡问 的泣泪过程.那香痕,那翠竹,那曾经记载着一生喜 怒哀愁的潇湘馆,都成了自己情感的见证,这幽美和 哀婉的画面一直把自己的情感延续到了未来,延续到 了来世,延续到了生命的深处!潇湘馆中的每一件物 品都记载着黛玉的记忆,同时,也感动了所有的《红楼 梦》读者. 黛玉用《题帕三绝》表达了自己穿越时空的情感, 我们只有打破时空的局限,用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更 长的生命体验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其包含的全部意蕴 和深刻内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但这真挚爱情有力见证的《题帕三绝》,这令黛玉对爱 情最终安心的绢帕,最终还是落了个焚绢焚稿(第97 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结局.黛玉的绢帕,令黛 玉肝肠万断,令宝玉牵肠挂肚,也让所有《红楼梦》的 读者回肠荡气 四,离离"风雨夕" 通读黛玉的主要诗词,我们会发现总有一些表现 伤悼身世之感的作品.《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与J-述 《葬花吟》的抑寒之气和傲世态度相比,显得更加苦闷 和颓伤.再拿《题帕三绝》与之相比较,如果说在《题 帕三绝》中黛玉是以"泪"诉情,以"泪"显性,那么《秋 窗风雨夕》中的黛玉则以"秋"进一步融情,以"秋"进 一 步表性.黛玉这时的心境已从以往的身世之感转 向对未来命运的不尽担忧. 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 词",钗黛"互剖金兰语"后,不觉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黛玉病卧潇湘馆,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 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 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 词日《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 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 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 挑泪烛……"《秋窗风雨夕》意境悲凉感人,低吟着黛 玉一阵悲秋苦痛的心声.孤独,颓伤,凄凉,自是诗人 压抑的诗情抒发,诗中的景物,意象无不充溢着她的 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在敏感的 黛玉看来,秋天本已让她魂销肠断,淫靡的秋雨更加 重了她心中的凄凉,双亲都已过世,在这凄风苦雨之 夜,没有任何亲人与她做伴,许多年来,黛玉度过了一 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独自咀嚼着深重的孤独.黛玉把 思绪拉到她的生活世界之外,寻找着没有风雨只有温 暖的秋窗小院,为疲惫的心灵寻得一块暂时歇息的净 土;然而,她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在空灵的世界里, 处处都是风雨,家家秋院都是风雨肆虐,哪里有什么 温暖可寻呢?这两句诗写尽了黛玉在风雨之夜的凄 凉孤独,使全诗罩上了一层浓郁的悲剧气氛. 在"风雨夕"中,黛玉的孤苦颓伤无不充斥其间, 真乃催人泪下!这是久病缠身的林黛玉精神上更加 压抑的诗性渲泄.诗中的事物,情景无一不与她特有 的意趣,心绪相构相系.秋,正是她悲美风采的诗意 写照[7]! 五,萧萧"桃花行" 黛玉的诗,到了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 云偶填柳絮词"中的《桃花行》和《唐多令?柳絮》,更加 悲哀忧伤.黛玉在这两首诗词中虽仍表现出对自由 幸福的向往,但她已自感身如桃花柳絮,飘零无倚, "谁舍谁收",已预感到未来悲剧的结局,情调更加低 沉.到了70回后,这种悲伤的色调则更浓了.这时 的她觉得自己已经接近"泪尽天亡".她由胭脂想到 桃花,再想到眼泪,以悲剧感情浸润美好色彩,唱出这 首哀婉的性灵之歌. 多愁善感,纤细哀婉是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她的 《桃花行》就笼罩着这种氛围.诗的末尾写道:"胭脂 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 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 尽,寂寞帘拢空月痕."在这首《桃花行》里,黛玉并非 发出一般风花雪月,儿女之情的吟哦,而是通过灿烂 桃花与久病少女的映照和对比,艺术地描绘了自己身 处窒息之境中喷发出来的以绝望等待希望的挣扎和 反抗! ? 50?南都学坛2006年第5期 重建桃花社后,湘云,探春,宝玉,黛玉,宝琴,宝 钗6人填了5首(探春,宝玉合填一首)"柳絮词",黛 玉填了一首《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 团团,逐对成毡.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竞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与《桃花行》一样,黛玉 这首缠绵凄恻的词,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 深切哀愁,而且也有着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 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全词语多双关,作者借柳絮 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 在《桃花行》和《唐多令》的伤春意绪中,黛玉折射 出自己特有的精神气质.她用灵魂留住生命底层中 的痛楚,不安,对其进行它物(桃花,柳絮)的外化,并 残酷熬煎自己的灵魂_8J.她的生命中没有晴空,没有 朗照,在苍茫的暮色中,她心灵弥漫着月色的余辉,孤 身一人在迷茫中"泪尽天亡"! 纵观林黛玉的自创诗词,均具有"这一个"的艺术 特色.象征性的诗句总是诗意般地展现其悲剧性格. 怨不得宝玉一看《桃花行》,"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 并猜"自然是潇湘子稿",并断言只有"林妹妹曾经离 丧,作此哀音".确实如此,无论《葬花吟》,还是《题帕 三绝句》,它们都是以其内在的独特情韵真实展现了 林黛玉的高洁心灵和悲剧性格.最后又像她在《葬花 吟》中所写的那样:"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知".80回以后,小说写黛玉日夜盼宝玉出狱归来, 泪流从秋至春,以至泪尽夭亡,宝玉归来看到的是潇 湘馆人去室空,"蛛丝结满雕梁"!黛玉的死,具有震 憾人心的悲剧的美,同时又具有浓郁凄沧的诗意的 美,她的一生谱写了一首首既幽美又悲壮的诗篇! 黛玉诗中极能体现她的"个中性情"的,还有很多 诗词.比如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的《咏白海棠》 和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的《咏菊》,《问菊》和《菊 梦》等.其《咏白海棠》末4句写道:"月窟仙人缝缟 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 已昏."此数句,不正抒发着黛玉难以倾诉的哀愁的 "情"吗?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大观 [参考 [1]邹自振.红楼梦发凡[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l984. [3]涂瀛.林黛玉赞[A].红楼梦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是黛玉诗词在前80回的最后 出现.其"冷月葬花魂"的诗句,境界虽佳,然而格调 却太悲凉了.不过,在林黛玉如花的短暂生命中,岂 有比"冷月葬花魂"更好的结局适合她凄美洁白的灵 魂吗?这一句"冷月葬花魂",如杜鹃啼血,哀猿啸泪, 是她以诗词为生命形式的绝妙写照. 诗,是林黛玉青春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作家曹雪 芹塑造林黛玉艺术形象的极重要手段.从林黛玉"自 己"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窥见了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傲 自尊,洁白不屈,悲凉凄婉而又激越热烈的精神世界 和性格特征.诗,使林黛玉具有了诗人的禀性与气 质;诗,使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充分诗意化;诗,使林黛 玉这个悲剧性的艺术形象具有了荡气回肠的感染力 和永远辉煌的生命力. 在林黛玉的生活里,诗给了她孤寂灵魂的最大安 慰.读诗写诗已成为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态度.古 典诗词以其深沉,凄冷的韵味熔铸其风神秀骨,使林 黛玉超凡脱俗的叛逆之性和多愁善感的哀婉之态始 终荡漾出一种清冷雅丽的特殊韵味,在l2钗群钗中 隐射一种凛凛之美. 黛玉既是一个使人激动的高贵诗人,又是一个让 人钦佩的悲剧人物."悲"和"美"的精神气质经由诗 词在她身上显现出流光溢彩,身处困境使她拥有了对 悲剧命运和时世静观,内省,盘诘的可能.她的诗词 均来自内心敏感而独特的体味,这所有的体味既有客 观自下而上之环境的逼迫,又有着天性的敏感与体 认.生活的凄苦,青春的易逝,知音的难觅,命运的坎 坷,均融人那精美独秀的诗词,赋于孤标撼人的风骨, 凄美的象月下的旷野,幽幽中散出彻骨的寒意.林黛 玉以其超凡脱俗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才思赢得了读 者的垂怜和认可.在那时那个"不可救药"的颓伤末 世里,她是一颗夜暮里的新星,虽微小而单薄,但其迷 人的光泽,已使秋江月夜,波光熠熠,渔火稀微,萤流 鸟宿……阅读林黛玉其人,解读林黛玉其诗,她骨子 里所焕发的,她诗词中所浸透的精神气质或风采将永 远留在人间! 文献]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85. [5]周思源.黛钗诗词差异论[J].红楼梦学刊,1992,(4). [6]吕启祥.花的精魂,诗的化身[J].红楼梦学刊,1988,(3). [责任编辑:王志尧] I'o1.o.k;atI,illDaiyu'SPsychologicalProcessfromHerVerses Z0UZi—zhen (ChineseLanguage&LiteratureDepartmentofMinjiang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TheconstantchangesinDaiyu'Spsychologicalclimateareallembodiedintheverse swrittenbyherselfand praisedinthebook.ThisthesisistogetaglimpseofLinDaiyu'Spsychologicalprocessfromsu chversesas"Weepfor Flowers","OdetoburialofFlowers","InscribetheHandkerchiefwithThreeVerses","SadAutumnStorm''and"Beautiful PeachBlossom". Nomatterwhetheritislonely,sadorwithoutchoice,the"SadSound''ofLinDaiyu'sshoalifeca nbefeltfrom herverses. Keywords:LinDaiyu;verses;psychologicalprocess;sadsound
本文档为【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