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45

【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45

举报
开通vip

【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45【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45 ICS XXX(中国标准文献分类) 备案号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 XXXX—20XX 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caustic soda Equipment (草稿)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发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AQ/T XXXX—20XX 目 次 1 ...

【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45
【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45 ICS XXX(中国标准文献分类) 备案号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 XXXX—20XX 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caustic soda Equipment (草稿)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发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AQ/T XXXX—20XX 目 次 1 范围 ........................................................................................................................................................ 1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 ............................................................................................................................ 2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2 3.2 缩略语 ................................................................................................................................................. 4 4 烧碱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及风险程度(危险源)分析 ........................................................................ 5 4.1 烧碱装置组成 ..................................................................................................................................... 5 4.2 危险化学品分类 ................................................................................................................................. 5 4.3 生产类别 ............................................................................................................................................. 5 4.4 过程危险源分析 ................................................................................................................................. 6 4.5 重大危险源分析 ................................................................................................................................. 6 5 工艺安全设计 ........................................................................................................................................ 7 5.1 原盐储运及一次盐水 ......................................................................................................................... 7 5.2 二次盐水,电解,淡盐水脱氯 ......................................................................................................... 7 8 5.4 事故氯气处理 ..................................................................................................................................... 5.5 氢气处理 ............................................................................................................................................. 8 5.6 液氯 ..................................................................................................................................................... 9 5.7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 10 5.8 蒸发及固碱 ....................................................................................................................................... 10 6 总平面布置安全设计 .......................................................................................................................... 11 6.1 厂址选择 ........................................................................................................................................... 11 6.2 总平面布置 ....................................................................................................................................... 12 6.4 厂区道路 ........................................................................................................................................... 13 7 建(构)筑物安全设计 ...................................................................................................................... 13 7.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 13 7.2 建(构)筑物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 14 7.3 建(构)筑物防腐蚀设计 ............................................................................................................... 15 7.4 建(构)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 ....................................................................................................... 17 7.5 建(构)筑物装修防火设计 ........................................................................................................... 17 8 自动控制安全设计 ................................................................................................................................ 17 8.1 一般规定 ........................................................................................................................................... 17 8.2 过程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Q/T XXXX—20XX 8.3 安全仪表系统(SIS或ES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主要联锁回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 仪表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7 仪表供电、供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8 仪表接地、防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电气安全设计 ...................................................................................................................................... 21 9.1 供、配电系统 ................................................................................................................................... 21 9.2 环境特征 ........................................................................................................................................... 22 9.3 安全照明设计 ................................................................................................................................... 23 9.4 防雷、接地设计 ............................................................................................................................... 24 9.5 整流所 ............................................................................................................................................... 24 10 电信安全设计 .................................................................................................................................... 25 1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25 10.2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 25 10.3 其他系统的设计 ............................................................................................................................. 25 1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备安全设计 .................................................................................................................................... 25 11.1 结构安全设计 ................................................................................................................................. 25 11.2 材料选择 ......................................................................................................................................... 26 12 设备和管道布置的安全设计 ............................................................................................................ 27 12.1 设备布置 ......................................................................................................................................... 27 12.2 管道布置 ......................................................................................................................................... 28 13 管道材料安全设计 ............................................................................................................................ 29 14 消防安全设计 .................................................................................................................................... 31 14.1 一般规定 ......................................................................................................................................... 31 14.2 消防用水量 ..................................................................................................................................... 31 14.3 消防设施 ......................................................................................................................................... 31 14.4 消防排水 ......................................................................................................................................... 32 1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安全设计 ........................................................................................................ 33 15.1 采暖 ................................................................................................................................................. 33 15.2 通风与空气调节 ............................................................................................................................. 34 16 个体防护及应急救援设施设计 ........................................................................................................ 35 16.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 35 16.2 应急救援设施 ................................................................................................................................. 37 AQ/T XXXX—20XX 16.3 安全警示标志 ................................................................................................................................. 38 附 录 ........................................................................................................................................................ 39 本规范用词说明 ........................................................................................................................................ 40 AQ/T XXXX—20XX 前 言 本规范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关于下达2012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12]42号)提出,和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关于编制《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的通知”(中石化勘设协字[2012]108号的要求,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委托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修订。(此段内容纳入编制说明中) 本规范组成内容共有16章。其主要技术内容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碱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及风险程度(危险源)分析,工艺安全设计,总平面布置安全设计,建(构)筑烧 物安全设计,自动控制安全设计,电气安全设计,电信安全设计,设备安全设计,设备及管道布置安全设计,管道材料安全设计,消防安全设计,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安全设计,个体防护及应急救援设施设计等。(此段内容纳入编制说明中)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主编单位: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化学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氯碱协会会员——国内大中型氯碱企业和代表 (立项起草单位为: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请确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玉侠、程鹏、唐瑾 AQ/T XXXX—20XX 引 言 在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安全设计的先进理念,总结了国内外烧碱行业的生产实践和安全设计的经验,旨在规范和提高烧碱行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和安全设计的责任与质量,从源头堵截或减少烧碱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此段内容纳入引言) 本规范的制定,从设计安全入手,立足于生产安全,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适宜、可靠的安全措施与对策,将烧碱项目的安全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此段内容纳入引言) 烧碱装置的安全设计,应遵循本质安全的原则。应采用:削减、缓解、替代、簡化等手段或方法,通过局部改用旡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途径或方法,从设计源头上消除或削减不安全危险源的产生与存在。 本标准的制定,应从设计安全入手,并立足于生产的安全。应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切实采用适宜、可靠的安全措施与对策,将烧碱装置的安全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 AQ/T XXXX—20XX 1 范围 为了防止和减少烧碱装置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离子膜法烧碱装置的安全设计,鼓励外资、中外合资和引进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同时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惯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安全设计卫生要求应贯彻在各专业设计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减少、削弱危险,实现安全生产。工程设计的各项设施应符合国家和专业有关安全卫生标准规范。 烧碱化工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设施必须遵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以保证生产安全和适度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条文说明 本规范适用于离子膜法生产氯碱产品的装置安全设计,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工艺隔膜法生产氯碱产品的装置安全设计。 本标准不适用于利用氯、碱产品或其中间体生产其下游产品如:VCM/PVC、„„等生产装置的安全设计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XG1-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493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HG/T20675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GB 5048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GB50650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65 《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 HG/T20666 — 1 — AQ/T XXXX—20XX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15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0004 《压力容器》 GB150.1~150.4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 《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定》 HG/T20696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0001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713 《乘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GB24511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GB9948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8163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GB6479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4976 《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 GBZ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3 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物料或化学品。 3.1.2 新建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为新建项目: (1)新设立的企业建设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或者现有企业有生产、储存活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的项目。 (2)新设立的企业建设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设施),或者现有企业建设与现有生产活动不同的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设施)的项目。 3.1.3 改建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为改建项目: (1)企业对在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在原址更新技术、工艺、主要装置(设施)、危险化学品种类的项目。 (2)企业对在役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设施),在原址更 新技术、工艺、主要装置(设施)的项目。 3.1.4 扩建项目 — 2 — AQ/T XXXX—20XX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为扩建项目: (1)企业建设与现有技术、工艺、主要装置(设施)、危险化学品品种相同,但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相对独立的项目。 (2)企业建设与现有技术、工艺、主要装置(设施)相同,但生产装置(设施)相对独立的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 3.1.5 安全设施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控制和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采用的设备、设施、装备及其他技术措施等的总称。 3.1.6 作业场所 可能使从业人员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任何作业活动场所,包括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操作、处置、储存、搬运、运输、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或者处理等的场所。 3.1.7 本质安全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削减、缓解、替代、简化等手段,使工艺过程及其装备具有内在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 3.1.8 危险源识别 根据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设备、设施、工艺流程、装置布置等情况,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1.9 过程安全 防止对安全、环境或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害物质或能量的意外释放。 3.1.10 安全完整性 安全仪表系统在规定时段内,在所有规定条件下满足执行要求的仪表安全功能的平均概率。 3.1.11 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 响应来自过程及其相关设备、其它仪表或控制系统及操作员的输入信号、按过程控制方式运行,产生输出信号维持过程及其相关设备运行的系统,但它不执行任何具有被声明安全完整性等级大于和等于1的仪表安全功能。 3.1.12 安全仪表系统System instrumented system 实现一个或几个安全仪表功能的仪表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由测量仪表、逻辑控制器、最终元件及相关软件等组成。 3.1.13 安全仪表功能Safety instrumented function 用一个或多个测量仪表、逻辑控制器、最终元件及相关软件等实现的仪表安全保护功能或仪表安全控制功能,防止减少危险事件发生或保持过程安全状态。 3.1.14 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 确定安全仪表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等级(SIL1~SIL4)。SIL4是安全完整性高等级,SIL1是安全完整性低等级。 3.1.15 冗余Redundancy 采用二个或多个部件或系统分别执行同一个功能,并且互为备用切换。 — 3 — AQ/T XXXX—20XX 3.1.16 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控制功能分散、操作和管理集中,采用分组网络结构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 3.1.17 故障安全 Fail Safe 安全仪表系统发生故障时,使被控制过程转入预定安全状态。 3.2 缩略语 PCS Process control system 过程控制系统 SIS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安全仪表系统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分散控制系统 UPS Uninterruptable Power Supply 不间断电源 ESD Emergency Shutdown System 紧急停车系统 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 — 4 — 4 烧碱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及风险程度(危险源)分析 4.1 烧碱装置组成 4.1.1 烧碱装置主要包括原盐储运、一次盐水(含卤水处理)、二次盐水、电解、淡盐水脱氯、氯气处理、废氯气处理、氢气处理、氯化氢合成及盐酸、液氯、蒸发、固碱、罐区、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4.2 危险化学品分类 .2.1 依照《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的规定,烧4 碱生产装置工艺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汇总于表4.2.1 烧碱装置危险化学品分类 .2.1 表4 火灾 重点监管的 序号 物 质 危规号 危险性类别 毒性 危险性 危险化学品 1 21001 —— 氢 第2.1类易燃气体 甲类 是 2 22022 —— —— 氯化氢 第2.2类不燃气体 中毒 — 5 — 3 22005 —— —— —— 氮气 第2.2类不燃气体 4 23002 —— 氯气/液氯 第2.3类有毒气体 高毒 是 5 81013 —— —— 盐酸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 6 81007 —— —— 硫酸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 7 82001 —— —— —— 氢氧化钠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8 83501 —— —— —— 次氯酸钠 第8.3类其他腐蚀品 9 —— —— 氯化钡 第6.1类毒害品 高毒 4.3 生产类别 4.3.1 烧碱装置的电解、氢气处理、氯化氢合成及盐酸工序生产类别为甲类;氯气处理、废氯气处理、液氯工序生产类别为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各装置生产类别详见表4.3.1 烧碱装置生产类别 表4.3.1 序建、构筑物 生产类别 物 质 备 注 号 1 原盐储运 戊类 原盐 2 戊类 一次盐水(含卤水盐酸、烧碱、盐水、碳酸钠、亚 序建、构筑物 生产类别 物 质 备 注 号 处理) 硫酸钠、三氯化铁,氯化钡、次 氯酸钠 3 二次盐水 戊类 盐酸、烧碱、盐水、亚硫酸钠 4 电解 甲类 氢气、氯气、盐水、烧碱、盐酸 盐水、亚硫酸钠、氯气、盐酸、5 淡盐水脱氯 乙类 烧碱 6 氯气处理 乙类 氯气、硫酸 7 废氯气处理 乙类 氯气、烧碱、次氯酸钠 8 氢气处理 甲类 氢气 9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甲类 氢气、氯气、氯化氢、盐酸 10 液氯 乙类 氯气、液氯 11 蒸发 丁类 烧碱 烧碱、导热熔盐、重油、天然气、12 固碱 丁类 煤气 13 罐区 戊类 烧碱、盐酸、次氯酸钠、硫酸 — 6 — 条文说明 固碱工序对热源作条文说明,当熔盐炉的热源不是重油,而是天然气或氢气或煤制气时,有爆炸危险性。 4.4 过程危险源分析 4.4.1 采用《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推荐的过程危险源分析方法或其他适用的方法,开展烧碱项目工艺过程危险源分析,说明过程危险源分析的情况和主要结论 4.4.2 根据国内外同类装置(设施)曾发生的事故案例和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合建设项目曾开展过的过程危险源分析,分析辨识可能导致项目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主要事件,说明其后果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4.5 重大危险源分析 4.5.1 烧碱装置应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现行版本进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安监总局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要求进行分级,并按照AQ系列标准及安监总局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求进行自动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 5 工艺安全设计 5.1 原盐储运及一次盐水(含卤水处理) 5.1.1 使用固体盐或卤水作为原料时,粗盐水中总铵指标大于4mg/l和无机铵指标大于1 mg/l时,应增加除铵设施。 5.1.2 化盐后的粗盐水,宜设计碱度(PH值)分析仪,自动调节加烧碱量。 5.1.3 盐酸罐的放空口宜设置正负水封或其他尾气吸收措施。 5.1.4 盐水除硝宜采用物理法除去盐水中的硫酸根离子,不宜采用添加化学助剂法。 .1.5 一次盐水出口应设计ORP检测仪表,监控盐水中的氯含量,设计亚硫酸钠加入管线,避免含5 氯盐水进入二次盐水。 5.2 二次盐水,电解,淡盐水脱氯 .2.1 树脂塔再生使用的化学品管线,应有流量指示,累积仪表或计量槽。 5 5.2.2 盐酸管线应设置两个自动切断阀,两个自动切断阀之间设自动放空切断阀。 5.2.3 应设计供每台电解槽的盐水流量调节和碱液流量调节,并设计高低流量偏差报警和低低流量联锁;应设计供每台电解槽的盐酸流量调节,并设计高低流量偏差报警;宜设计加入供碱总管的纯水流量调节,并设计高低流量偏差报警。盐水流量、盐酸流量、纯水流量宜与电解槽电流进行串级 — 7 — 调节。 5.2.4 宜设计每台电解槽出口的氢气压力监测高低报警和高高联锁,氯气压力监测高低报警和高高联锁,氢气和氯气差压监测高低报警和高高低低联锁。 5.2.5 应设计湿氯气总管压力调节,高低报警和高高联锁;当电解槽常压操作时,应设置氯气正压和负压水封,当电解槽带压操作时,宜设置氯气正压水封槽;应设计湿氢气总管压力调节,高低报警和高高联锁;氢气和氯气差压调节,高低报警和高高低低联锁,当电解槽常压操作时,应设计氢气正压水封槽,当电解槽带压操作时,宜设计氢气正压水封槽。 5.2.6 宜设计每台电解槽出口的碱液温度监测和高报警。 5.2.9 宜设计供电解槽的盐水高位槽和碱液高位槽,并设计低液位报警和低低液位联锁。液位低低联锁时高位槽内的残留量,应分别满足填充满所有电解槽的阳极室和阴极室。 5.2.10 应设计阳极液受槽和阴极液受槽的液位调节,液位高低报警和高高低低联锁。 5.2.11 宜设计阳极液受槽的淡盐水浓度测量和高低报警;宜设计阴极液受槽碱液密度监测和高低报警。 5.2.12 宜设计每台电解槽出口的淡盐水酸度(PH值)监测高低报警。 5.2.13 应设计供每台电解槽的电流监测,设高报警和高高联锁。 5.2.14 应设计每台电解槽的电压监测。并设计电压偏差监测,设高低报警和高高低低联锁。 5.2.16 应设计用于停车后自每台电解槽阴极侧末端置换氢气的氮气管线。氮气管线应进行压力调节,减压后的管线宜设置正水封。 5.2.17 阴极液受槽的顶部应设计氮气管线,用于稀释和置换碱液中分离出来的氢气。 5.2.18 工艺氢气管线,放空氢气管线,其初始端应设计氮气置换管线,放空口末端应设计阻火器,阻火器下游蒸汽灭火管线,冬季寒冷地区应安装伴热设施。 5.2.21 应设计在每台电解槽的进出盐水管道和碱液进口管道上的牺牲电极。 5.2.22 电解界区的氯气总管上应设置紧急事故排放管线至事故氯气处理吸收装置; 5.3 氯气处理 5.3.1 氯气总管宜设计氯气正压液封槽和负压液封槽。 5.3.2 湿氯气最终冷却器,应设计温度自动调节,氯气温度低报警联锁关闭冷冻水;应设计氯气差压指示和高报警,及高高联锁关闭冷冻水。冷却器出口氯水管线应设计视镜供巡检检查氯水流动状态。 5.3.3 氯气洗涤塔和干燥塔,应设计塔顶氯气出口温度检测和报警,循环液冷却温度检测和报警,塔液位检测和报警。填料洗涤塔和干燥塔宜设置循环液流量计 5.3.4 新鲜浓硫酸槽放空管口宜设计水分干燥过滤器。 5.3.5 氯压机宜采用透平压缩机压缩干氯气,氯压机系统应设计氯气入口压力自动调节,防喘振监测和保护,轴振动监测和保护,轴位移的检测和保护;级间氯气冷却器的冷却水出口应直接泄压至无压回水池,并设计在线检测氯气泄漏仪。 6 级间氯气冷却器的管程应走循环水,管程应作防腐处理 5.3. — 8 — 5.3.7 氯压机出口管线应设计超压自动调节阀。 5.3.8 氯压机故障时,应联锁停止向电解槽供电。 5.3.9 当采用钛材鼓风机进行湿氯气增压输送时,应在风机入口管线上设置增湿措施 5.4 废氯气处理 5.4.1 烧碱装置应设置废氯气处理系统,设计能力应满足开车氯气及各单元事故状态时排放的氯气的吸收能力。 5.4.2 吸收装置的循环液宜设计在线氧化还原电位分析仪检测仪表。 5.4.3 宜设置碱液高位槽。碱液循环泵停止时,碱液高位槽出口管线上的切断阀自动打开,碱液靠位差直接向塔内喷淋。 5.4.4 事故风机宜采用变频控制,压力信号宜来自一级吸收塔上游管线的最远端的压力。 5.4.5 次氯酸钠区域的地沟不得与酸性区域的地沟直接相连。 5.4.6 废氯气处理装置废气排放口宜配备有害气体监测探头等自动监控泄氯设施。 5.5 氢气处理 5.5.1 电解来的氢气管线应设计用于开车、停车以及超压时的自动放空调节阀。设计若没有采用氢气气柜,宜设计氢气正压水封槽。 5.5.2 氢气冷却塔,应设计塔顶氢气出口温度检测和报警,循环液冷却温度检测和报警,塔液位检测和报警。 5.5.3 氢压机出口管线应设计超压自动调节阀。 5.5.4 氢气排空管线应设计氮气连续吹出及蒸气间断灭火管线。氢气排空管线宜设计放空水封槽,放空末端应设计阻火器。冬季寒冷地区应安装伴热设施。 5.5.5 氢气系统应设计用于开车和停车的氮气间断置换管线。 5.6 液氯 5.6.1 宜选用制冷压缩机组直接液化氯气生产液氯工艺。制冷剂应不与氯气发生反应进而腐蚀液化器。液氯生产应采用无氨液化等先进工艺,淘汰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 .6.2 当选用冷冻水或循环水作为冷源,进行液化氯气时,液化器内氯气压力应高于液化器内冷源5 压力,冷源应走管程,管程应进行防腐处理,液化器的冷源出口管线应直接泄压至无压回收槽,并设计在线检测氯气泄漏仪。冷源进口应设计遥控切断阀。 5.6.3 每台液化器应有氮气或干燥空气置换管线,以及废气排放管线。 5.6.4 每台液氯贮槽的进口和出口管线,应设计双阀,液氯贮槽液氯出口双阀之间应设紧急切断阀。至少有一台最大的液氯贮槽保持空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每台液氯贮槽应设计安全阀,安全阀前应设计爆破片,爆破片和安全阀之间应设计压力指示。每台液氯贮槽应有氮气或干燥空气置换管线,以及废气排放管线。每台液氯贮槽应设计压力和液位的就地及远传指示。 5.6.5 液氯贮槽应采用封闭厂房,进出封闭厂房的门槛高于室内地面300~500mm。在厂房内配置固 — 9 — 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应设计风机将封闭厂房内事故时泄漏的氯气输送至事故氯气吸收系统。液氯贮槽厂房内严禁设计水(等液体如碱)喷淋系统。 5.6.6 液氯作业场所或密闭厂房可以将意外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处理,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事故应急相应的事故氯吸收装置。 5.6.7 液氯包装应采用机械泵充装工艺,机械泵宜采用变频技术,严禁采用气化器液氯包装工艺。液氯的充装压力严禁超过1.1MPa。 5.6.8 液氯钢瓶充装应采用自动充装系统。应设计液氯钢瓶充装秤和复秤,以及至少两台起重行车。当采用1吨钢瓶规格时,秤的称量范围应不小于3吨,称量误差应不大于1公斤,起重行车能力应不小于3吨,采用双制动装置。严禁使用叉车装卸钢瓶。 5.6.9 液氯钢瓶充装时,应设计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和封闭处置室,用于处置泄漏的钢瓶。处置室应使用吸风管将泄漏的氯气输送至废氯气吸收系统。 5.6.10 液氯采用槽车充装时,设计应符合: (1)液氯装车应采用装车鹤管等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 (2)在充装管道上宜采用质量流量计进行计量。 (3)有紧急切断装置和紧急停车装置。 (4)有对泄漏的氯气进行紧急处理的装置,如负压抽吸装置等。 5.6.11 当气化氯作为下游原料时,液氯气化宜采用全气化工艺;气化器宜选用蒙乃尔合金材质。气化热源宜采用温度不大于121?的低压蒸汽。气化压力自动调节液氯进料阀,气化压力高高时联 锁关闭液氯进料阀和蒸汽阀;气化温度自动调节蒸汽进料阀,气化温度高高时联锁关闭蒸汽进料阀。汽化器应设计安全阀,安全阀前应设计爆破片,爆破片和安全阀之间应设计压力指示。(条文解释,气化热源也可用热水) 5.6.12 液氯系统应设置液氯取样口。 5.6.13 液氯储槽和包装区域必须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5.6.14 液氯储槽液位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 5.7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7.1 氯气处理来的氯气以及液化尾气,应分别经减压调节阀进入氯气缓冲罐。氯气缓冲罐压力低5 低和高高时,联锁停合成炉。缓冲罐出来的氯气总管的末端,应设计用于超压排放兼氯气提纯的自动调节阀。 5.7.2 氢气处理来的氢气,应经减压调节阀进入氢气缓冲罐。氢气缓冲罐压力低低和高高时,联锁停合成炉。缓冲罐出来的氢气总管的末端,应设计用于超压排放兼氢气提纯的自动调节阀。 5.7.3 进每台合成炉的氢气、氯气管线上应设计流量测量和调节阀,以及联锁切断阀。氯气总管和氢气总管始端应设计温度测量,氯气流量和氢气流量应分别和缓冲罐压力及总管温度形成补偿回路。每台合成炉的氢气切断阀与合成炉之间的管线上应设计氮气吹扫管线,氮气管线上应设计流量计和限流孔板以及联锁开关阀。 — 10 — 5.7.4 调节阀和切断阀下游进合成炉前的氯气及氢气管路上应设计压力指示计和阻火器。 5.7.5 合成炉应设置爆破片。采用副产蒸汽的合成炉时,副产蒸汽的合成炉炉体、闪蒸罐及蒸汽分配台上均应设置安全阀。 5.7.6 合成炉宜设置火焰摄像仪和火焰探测器,并远传至中控室进行监视和联锁停合成炉。 5.7.7 合成炉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应采用下部进水,上部出水,停车时,保证夹套内应是满水,以防温度过高,损坏炉体;并且冷却水的流量、压力、温度信号须进DCS。 5.7.8 合成炉出口氯化氢的温度,压力应设计DCS监控。氯化氢气体作为装置下游原料时, 应设计氯化氢超压调节阀,泄放的氯化氢至氯化氢吸收系统,吸收系统应连续供应吸收水。 5.7.9 盐酸槽顶部应设计氮气管线,连续置换盐酸中释放出的氢气。各盐酸罐的放空口汇总后宜设置独立的填料塔尾气吸收系统。氯化氢被纯水吸收后,不凝气体排空。 5.7.10 氯化氢合成工序应与下游工序互相设置安全声光报警设施。发生异常时,上下游应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5.7.11 合成炉中部防爆膜外侧应安装防护罩,防止相邻防爆膜爆破时互相造成破裂。 5.8 蒸发及固碱 5.8.1 用于烧碱液蒸发器的蒸汽管线应设计反馈碱液温度的自动调节阀,并在调节阀下游设计蒸汽超压安全阀。 5.8.2 应设计蔗糖水溶液计量泵和管线,添加至固碱单元进料烧碱液中,作为还原剂消除氯酸盐。 5.8.3 最终降膜浓缩器的烧碱液侧,应设计用于停车期间的吹入蒸汽管线,吹出设备内的烧碱液,防止空气腐蚀浓缩器,并防止设备和熔融碱管道降温过快产生应力破坏。严禁蒸汽管线中的冷凝液夹带进入最终降膜浓缩器。 5.8.4 熔融碱密封罐应设计安全溢流口,溢流的熔融碱经管道流入安全桶内。密封罐还应设计氮气保护管线和蒸汽吹出管线。 5.8.5 片碱机运行信号应与与进料调节阀联锁,片碱机故障时,联锁关闭浓缩器进料调节阀。应设计事故桶,收集片碱机事故时从托盘溢流口排出的熔融碱,以及正常停车时托盘倾倒出的熔融碱。 5.8.6 熔盐加热器应设计温度保护。并联加热炉管上,每一路均应设计熔盐温度指示和超温联锁停燃烧器。熔盐加热器的并联加热炉管上,每一路均应设计熔盐温度指示和超温联锁停燃烧器。加热器熔盐总管上,应设计熔盐温度指示和超温联锁停燃烧器及低温停熔盐泵。 5.8.7 熔盐罐应设计氮气保护管线,连续通氮气,防止熔盐中的亚硝酸钠被空气氧化导致熔盐的熔点抬升。氮气的含氧量应小于0.025% wt。熔盐罐装应设计低温开关,熔盐的温度未达到最低可操作温度时,联锁防止熔盐泵启动。 5.8.8 采用氢气、天然气、煤制气作为融盐炉热源时,炉前的自动控制阀上游应设计双开关阀及用于点火测漏使用的氮气开关阀组,双开关阀下游管线应设计用于停炉的氮气吹扫开关阀。 .8.9 片碱机停机清洗水须配置热水管线,严禁采用冷水清洗片碱机弧形锅,以防弧形锅变形; 5 — 11 — 6 总平面布置安全设计 6.1 厂址选择 6.1.1 厂址宜位于城镇或居住区的全年最小风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1.2 厂址应避开易形成逆温层及全年静风频率的影响。 6.1.3 不应在下列地段或地区选择厂址 (1)地震断层及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 (2)工程地质严重不良地段; (3)重要矿床分布地段及采矿陷落(错动)区; (4)对飞机起降、电台通信、电视传播、雷达导航和天文、气象、地震观测以及军事设施等有影响的地区; (5)易受洪水危害或防洪工程量很大的地区; (6)爆破危险区范围内; (7)大型尾矿库及废料场(库)的坝下方; (8)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影响区; (9)不能确保安全的水库,在库坝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10)全年静风频率超过60%的地区; (11)受海啸或湖涌危害的地区。 6.2 总平面布置 6.2.1 工厂总平面应根据工艺流程及单元的生产特点、毒性类别和火灾危险性,并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 6.2.2 厂前区以及化验室、控制室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布置于工艺装置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 6.2.3 工艺装置内部设备、建筑物区的设置应用道路将装置分割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设备、建筑物区; 6.2.4 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宜布置在同一地平面上;当受地形限制时,应将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等布置在较高的地平面上;工艺设备、装置储罐等宜布置在较低的地平面上。 6.2.5 原盐堆场、液氯区、罐区、固碱仓库等宜相对集中并靠近相关装置和运输线路布置,并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且应符合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的规定。 6.2.6 总变电所的布置原则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时应布置在厂区边缘。 (3)宜位于地势较高地段, (4)宜布置在工艺装置及仓储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和有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5)室外总变电所的最外构架边缘与电解、氯气处理、液氯、氯化氢合成单元之间的距离应大— 12 — 于25m; (6)避免布置在强烈振动源附近。 6.2.7 装置变电所宜布置在液氯、氯气处理、氯化氢合成单元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且不宜贴邻布置。 6.2.8 液氯储罐、实瓶库及灌装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及地势较低的开阔地带; (2)应远离厂区人流主干道、易燃和易爆的生产、储存和人员集中场所; (3)地上液氯储罐的地坪应低于周围地面0.3~0.5m,或在储罐周围做高出地坪0.3~0.5m的围堰; 6.2.9 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2)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 (3)厂区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 6.2.10 烧碱装置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执行。 AQ/T XXXX—20XX 6.3 厂区道路 6.3.1 厂内道路宜设置环形道路,当出现尽头时,其终端应设置回车场,回车场面积应根据所通行的车辆回转要求确定。 6.3.2 工厂人流、货流出入口应分开设置;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宜位于不同方位。 6.3.3 货流运输道路宜布置在厂区边缘,运输方便的安全地带,避免运输车辆进入装置内部。 6.3.4 厂区内经常运输液氯的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6%。 6.3.5 工艺装置区外应设置环形消防道路,道路宽度不小于6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 6.3.6 工艺装置区内消防道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置内应设贯通式道路,道路应有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且两个出入口宜位于不同方位。当装置外两侧消防道路间距不大于120m时,装置内可不设贯通式道路; (2)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7 建(构)筑物安全设计 7.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7.1.1 烧碱装置的电解、氢气处理及氢气压缩、盐酸及氯化氢合成工序生产类别为甲类;氯气处理及氯气压缩、废氯气处理、淡盐水脱氯、氯气液化、氯气包装、氯气汽化工序生产类别为乙类,典型装置的特性详表7.1.1 烧碱装置危险建、构筑物一览表 表7.1.1 常用结生产 耐火序号 建、构筑物 备 注 构形式 类别 等级 排架 甲类(电电解部分危险性物质为氢气,电解厂房需要设结构 解) 二 1 电解(含整流) 置天窗或通风屋脊等通风设施 ,与整流部分采框架 丙类(整二 用防火、防护墙分隔,防火分区为两个 结构 流) 框架 危险性物质为氯气,没有爆炸危险性,有毒,2 淡盐水脱氯 乙类 二 结构 有腐蚀,宜采用敞开式结构 框架 危险性物质为氯气,没有爆炸危险性,有毒,3 氯气处理 乙类 二 结构 有腐蚀,宜采用敞开式结构 框架 危险性物质为氯气,没有爆炸危险性,有毒,4 废氯气处理 乙类 二 结构 有腐蚀,宜采用敞开式结构 框架 5 氢气处理 甲类 二 危险性物质为氢气,宜采用敞开式结构 结构 氯化氢合成及框架 危险性物质为氢气,宜采用敞开式结构。处于6 甲类 二 盐酸 结构 有爆炸危险的氯化氢合成及盐酸分操作控制室 — 13 — AQ/T XXXX—20XX 与合成炉场地之间应采用防火、防爆墙分隔, 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分操作控制室不应直接 位于有腐蚀性液体作用的楼层下,也不应与有 腐蚀性生产厂房直接相通 危险性物质为氯气,没有爆炸危险性,有毒,框架 7 液氯 乙类 二 有腐蚀,宜采用敞开式结构(液氯厂房应采用结构 封闭式结构) 注:厂房的耐火等级最低要求为二级,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级耐火等级。 7.1.2 厂房建筑的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表3.2.1和表3.2.2的规定的要求。 7.1.4 生产类别、耐火等级、层数、防火分区面积等应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3.1的规定的要求;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2 建(构)筑物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7.2.1 建(构)筑物安全疏散口的数量及间距应满足 (1)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2)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2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2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3)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甲、乙、丙类房间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面积小于 2等于100m的房间可只设1个。 条文解释:此条文要求来自于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7.1和3.7.2条规定;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5.2.25条规定。 7.2.2 疏散距离应满足,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下表 烧碱装置疏散距离表 表7.2.2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生产类别 耐火等级 单层厂房 多层厂房 高层厂房 地下室、半地下室 30.0 25.0 甲 一、二级 不允许 不允许 75.0 50.0 30.0 乙 一、二级 不允许 80.0 60.0 40.0 30.0 丙 一、二级 — 14 — AQ/T XXXX—20XX 条文解释:此条文要求来自于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7.4规定的要求。 7.2.3 厂房建筑的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 条文解释:在烧碱装置里仅有电解厂房有防火墙分隔防火分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3.1条注解1规定甲类厂房的防火分区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 7.2.4 有爆炸危险的甲类厂房泄压面积应满足要求,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的表3.6.3所示,氢气的C值应该不低于0.25;泄压设施可采用轻质屋面、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 7.3 建(构)筑物防腐蚀设计 7.3.1 建(构)筑物防腐蚀设计应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规定要求。 7.3.2 烧碱装置腐蚀介质:气态腐蚀主要是Q2(氯气浓度?1mg/m3)氯气和Q4氯化氢的腐蚀;液态腐蚀主要是酸腐蚀Y1硫酸和盐酸,碱腐蚀Y7 NaOH 20%和稀碱液, Y16 NaCl PH=8,Y12 NaCLO 10wt,次氯酸钠;固态腐蚀为G2 钾和钠的氯化物。 7.3.3 烧碱装置建、构筑物腐蚀特征详表7.3.3 建、构筑物腐蚀特征表 表7.3.3 序号 建、构筑物 腐蚀特征 1 原盐堆场 固态盐腐蚀(当受潮宜溶时会有腐蚀) 盐水腐蚀NaCl PH=8、盐泥腐蚀、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腐蚀和烧碱的2 一次盐水 强碱性腐蚀 3 二次盐水 液态腐蚀:29~32%烧碱、18%盐酸、盐水 气态腐蚀:氯气、高纯盐酸的强酸性腐蚀、离子膜烧碱的强碱性腐蚀和4 电解 含氯淡盐水的强氧化性腐蚀 气态腐蚀:氯气和78%稀硫酸,98%浓硫酸,氯水(氯气在水里的饱和5 氯气处理 溶液,成酸性,对碳刚等材质腐蚀特别严重) 6 废氯气处理 2~10wt,次氯酸钠(强氧化性,液体呈碱性)、稀碱液、15% NaOH 7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氯气、氯化氢气态腐蚀和31%盐酸 8 液氯 氯气气态腐蚀和液态腐蚀 9 蒸发 32%液碱、50%液碱 硫酸罐区:75~98% 浓硫酸;硫酸卸车:98% 浓硫酸;盐酸罐区:31% 10 罐区 盐酸;烧碱罐区:32%烧碱,50%烧碱;次氯酸钠罐区:10%次氯酸钠 条文解释:由于工艺流程不同各装置布置和名称都会有变化,请根据具体工程具体确定腐蚀特征。 7.3.4 烧碱装置建筑防腐蚀除规范要求外其他措施 (1)厂房的落水管应采用玻璃钢制品或UPVC制品。 (2)厂房的门窗应采用耐腐蚀的塑料窗和木门。 — 15 — AQ/T XXXX—20XX (3)有腐蚀性液体滴漏的部位,地面应设耐腐蚀地漏---硬聚氯乙烯地漏、玻璃钢地漏或陶瓷地漏等。其下水管道应尽量采用耐酸陶管,不应采用铸铁管。 (4)防腐材料选用原则:对于烧碱浓度大于30%的应采用耐酸砖;酸碱共同作用的宜选用环氧和乙烯基酯类材料;对于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大于5%的宜采用乙烯基酯类材料;高浓度酸和使用温度较高的酸宜选用钾水玻璃类材料,如盐酸浓度大于30%宜选用酚醛类和乙烯基酯类材料。 (5)烧碱装置中接触酸、碱的生产装置的建、构筑物,对其地坪、平台、墙体、柱、梁及顶,均需按相应的规定实施防腐蚀处理;防腐蚀涂料或防腐蚀材料,应选用耐酸、碱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材料,使用年限宜为5,10年。 条文解释:参考08J333 第158~159页材料特性进行选用。 (5)装置墙、柱、梁及顶刷防腐涂料:应选用耐酸性能优良的涂料,使用年限宜为5~10年。 7.3.5 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结构混凝土强度满足表6.3.5 结构混凝土强度 表7.3.5 腐蚀性等级 项 目 强 中 弱 C40 C35 C30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 3340 320 300 最小水泥用量(kg/m) 0.40 0.45 0.50 最大水灰比 0.08 0.10 0.10 最大氯离子含量(水泥用量百分比) 条文解释:此条文要求来自于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表4.2.3要求; 7.3.6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满足表6.3.6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表7.3.6 构件类别 强腐蚀 中、弱腐蚀 35 30 板、墙等面形构件 40 35 梁、柱等条形构件 50 50 基 础 50 50 地下室外墙及底板 条文解释:此条文要求来自于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表4.2.5要求; 7.3.7 当采用钢结构时,钢铁基层的除锈等级应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第5.2.4条要求,除锈标准应不低于Sa2级,不宜维修的重要构件的除锈等级不应低于Sa2?级,并涂刷防腐蚀涂料。 — 16 — AQ/T XXXX—20XX 7.4 建(构)筑物结构形式的选择 7.4.1 由于烧碱装置气态腐蚀性比较强,环境相对湿度大于75%的地区或部位,不宜采用钢结构和承重砖砌体结构,结构形式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 7.4.2 在腐蚀环境下,不应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的屋架和吊车梁;不应采用以压型钢板为模板兼配筋的混凝土组合结构。 条文解释:此条文要求来自于《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第4.4节,此种考虑原因是当腐蚀性介质进入钢与混凝土间隙时,对钢结构的腐蚀很难处理。 7.4.3 电解厂房应采用门窗、轻质屋面或轻质墙面进行泄爆,同时设置防止氢气气体聚集的构造措施,坡屋面时设置屋脊气窗、平屋面时每梁格中心设置换气气窗。 7.4.4 冬季较为寒冷地区采用轻质屋面设计的,要做好屋面绝热保温设计,或增加融雪、融冰设施,以免形成大量冰凌、冰挂安全隐患。 7.5 建(构)筑物装修防火设计 烧碱厂房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如下规定: 7.5.1 甲、乙类厂房各部位装修材料应为A级; 7.5.2 丙类地下厂房顶棚、墙面、地面应为A级、隔断不应低于B1级;丙类高层厂房地面应为A级、墙面和地面不应低于B1级、隔断不应低于B2级;丙类多层厂房和单层厂房顶棚和墙面不应低于B1级、地面和隔断不应低于B2级。 条文解释:此条文要求来自于GB50222(2001年修订)《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表4.0.1规定的要求。 8 自动控制安全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烧碱装置的控制室应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外、无火灾危险的区域内。当与其它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合用一个控制室时,控制室应采用抗爆结构设计;当单一的烧碱装置(包括辅助装置)设置一个控制室时,控制室建筑物应采用相应的抗爆结构设计措施,如面向工艺装置一侧的墙采用防爆墙等。 8.1.2 烧碱装置应设置独立的过程控制系统(DCS)和安全仪表系统(SIS)系统来完成过程操作、控制、报警、联锁、管理和安全停车。 8.1.3 烧碱装置应设置有毒气体(氯气)和可燃气体(氢气)检测报警装置。 8.1.4 烧碱装置内的仪表外壳应满足抗氯气腐蚀的要求,与工艺介质接触的仪表材质应满足工艺介质的要求,并且不低于仪表所在管道或设备的材质。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仪表、设备应符合危险区域防爆等级的要求,本安型仪表不应低于ExiaIICT1,隔爆型仪表不应低于ExdIICT1。现场仪表的防护等级一般采用IP65。 8.1.5 根据现场情况和仪表要求采取保温、伴热、遮阳、防酸雨、空调等措施保证仪表正常工作。 — 17 — AQ/T XXXX—20XX 8.2 过程控制系统 8.2.1 过程控制系统应当是成熟的、经过实际应用检验的系统。系统应安全可靠、便于扩展、满足烧碱生产过程控制、检测和管理的需要。 8.2.2 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电源单元和通讯单元均应采用冗余结构。重要的控制回路和重要检测点的I/O卡应冗余配置。控制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时,至少配置一对冗余的服务器。 8.2.3 过程控制系统应能根据用户或设备的身份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限,保证网络信息资源不被非授权用户使用,并应根据访问授权关系,对访问控制进行限制。 8.2.4 所有人机界面的数据接口均应设置操作访问权限措施。 8.2.5 过程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通过“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或“欧洲统一认证(CE认证)”。 8.2.6 机柜内的直流电源装置应按1:1冗余配置。 8.3 安全仪表系统(SIS) 8.3.1 烧碱装置应设置一套安全仪表系统(SIS)来执行装置的安全联锁。安全仪表系统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8.3.2 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宜按SIL2来设计,其逻辑控制器应与过程控制系统分开。安全仪表系统应设计成故障安全型。 8.3.3 安全仪表系统宜设置操作员站,在操作员站失效时,安全仪表系统的逻辑处理功能不受影响。操作员站功能不应修改安全仪表系统的编程软件。 8.3.4 系统应设工程师站及事件顺序记录站。工程师站和事件顺序记录站可共用,并设不同级别的权限密码保护。 8.3.5 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设置的维护和操作旁路开关宜采用通讯方式与安全仪表系统连接。过程控制系统中联锁输出应采用硬连接与安全仪表系统连接。 8.3.6 紧急停车按钮、重要的信号报警应安装在系统的辅助操作台上,采用硬线与安全仪表系统(SIS)连接,信号报警器应具有区别第一报警功能。 .3.7 所有进入安全仪表系统(SIS)的信号应采用通讯方式送入过程控制系统(DCS)进行显示。 8 8.3.8 与安全仪表系统(SIS)相关的现场仪表宜通过相应的SIL等级认证。 8.4 主要联锁回路 8.4.1 烧碱装置中的以下参数应进入安全仪表系统(SIS)执行安全联锁保护: 电解槽整流器停 淡盐水槽液位 HH 碱液槽液位 HH 氯气总管压力 HH 氢气总管压力 HH 氢气总管与氯气总管压差 HH — 18 — AQ/T XXXX—20XX 氢气总管与氯气总管压差 LL 紧急停车按钮 仪表空气压力 LL 氢气压缩机停 氯气压缩机停 电解槽接地故障 进电解槽阴极精盐水流量 LL 进电解槽阳极碱液流量 LL 整流器电流 HH 纯水流量 LL 8.4.2 盐酸合成炉工段要根据不同炉型,下列参数宜进入安全仪表系统(SIS)进行安全联锁保护: 进合成炉氯气总管压力 LL 进合成炉氢气总管压力 LL 进合成炉氢气流量 HH 进合成炉氢气流量 LL 进合成炉氯气流量 HH 进合成炉氯气流量 LL 进合成炉氢气/氯气流量比值 HH 进合成炉氢气/氯气流量比值 LL 汽包液位 LL 汽包液位 HH 进合成炉循环水流量 LL 8.4.3 下列参数宜进入安全仪表系统(SIS)进行安全联锁保护: 液氯储槽液位 HH 液氯气化压力 HH 8.5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 8.5.1 离子膜烧碱装置应设置有毒气体(氯气)和可燃气体(氢气)检测报警,不设置氯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可燃、有毒气体检测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的规定。 8.5.2 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可独立设置,也可与过程控制系统合并设计,合并设计时I/O卡件应独立设置。除过程操作站上显示报警外,可设置一个专用的操作站用于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和显示。 8.5.3 现场报警器的设置宜根据设备及建筑物的布置、释放源的理化性质和现场空气流动特点及当地政府的相关规定综合确定。 8.5.4 可燃或有毒气体检测器一般要安装在建筑物内压缩机、泵、反应器及储槽等容易泄漏的设备及周围气体易滞留的地方。 8.5.5 氯气检测器宜选用电化学式,量程宜为0~10ppm,一级报警值宜为1ppm,二级报警值宜为3ppm。 — 19 — AQ/T XXXX—20XX 8.5.6 氢气检测器宜选用催化燃烧式,量程宜为0~100%LEL,一级报警值宜为25%LEL,二级报警值宜为50%LEL。 8.6 仪表选型 8.6.1 电解槽周围的测量仪表应满足电解厂房内的电磁干扰环境。进电解槽阴极液(碱液)的流量计不应选用钽材,宜选用哈氏合金C材质。测量阳极液(盐水)的流量计材质宜选用钽材。 8.6.2 温度大于85?碱液的仪表材质不宜选用不锈钢,宜选用哈氏合金C、钢衬PTFE或镍材。 8.6.3 测量盐水的仪表材质宜选用钛材或钢衬PTFE。 8.6.4 测量干氯气的仪表材质禁用钛材,可选用钽材或钢衬PTFE,湿氯气可选用钛材。 8.6.5 氯气、液氯的控制阀、开关阀应采用波纹管密封或双填料密封。 8.6.6 当出电解槽的氯气总管和氢气总管调节阀关闭时,在总管调节阀之前没有排放出口时,总管调节阀不得完全关断,应留有10%~15%的死区。 8.6.7 测量氯气和液氯介质仪表的垫片宜选用金属缠绕垫或改性聚四氟乙烯垫, 严禁使用橡胶垫。 8.6.8 测量氯气、液氯的压力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填充介质应选用惰性油,禁止选用硅油。 8.6.9 液氯储罐的液位测量宜选用外测式液位计,并同时设置另一种不同原理的液位检测。 8.6.10 PH或OPR检测器应选用抗氯离子中毒的产品。 8.6.11 现场仪表故障时,输出应趋于安全状态,当仪表气源故障时,调节阀、开关阀应位于安全位置。 8.6.12 电解槽区域的电缆应采用高温屏蔽阻燃电缆,穿管应采用非金属材料。 8.6.13 当氯化氢气体去下游工段与乙炔气混合生产VCM时,可在氯化氢气体总管设置氯化氢气体中游离氯分析仪,并把分析仪报警信号送至VCM工段。。 8.7 仪表供电、供气 8.7.1 过程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现场仪表由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容量应能保持控制系统和仪表正常工作至少30分钟时间。UPS应具有故障报警和保护功能。 8.7.2 DCS控制站和SIS控制站应冗余供电,至少采用一路UPS,一路市电供电。 8.7.3 仪表气源应配置备用贮罐,容量为:从700KPaG降到400KPaG 至少20分钟。 8.8 仪表接地、防雷 8.8.1 仪表接地采用等电位接地方式。过程控制系统侧设有仪表信号接地、本安接地(如果有)和保护接地汇流条,三种接地汇流条分别接至仪表总接地板上,总接地板与电气的接地网络相连接。 8.8.2 现场盘、仪表电缆桥架、仪表设备、仪表接线箱等的仪表保护接地在现场与电气接地网连接;仪表的信号接地应在仪表控制系统侧接地。 8.8.3 非金属材料桥架应在桥架底层设置导体并在桥架两端设置接地柱,以便与全厂接地网相连,防止在危险区域静电积累引起危险。 8.8.4 根据所在区域的年平均雷爆日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程度,采取必要的防雷设计。 自动控制安全设计条文说明 — 20 — AQ/T XXXX—20XX 8.1.1 控制室采用抗爆设计是现行规范的要求和控制室设计的趋势,但在工程实践中仍有许多中小型化工装置的控制室没有采用抗爆设计,这一现状既符合工程需要也满足安全的要求,同时也兼顾了工程造价,方便了运行管理,所以本规定仍保留“控制室建筑物应采用相应的抗爆结构设计措施”的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 8.3.1 安全仪表系统(SIS)也称为紧急停车系统(ESD)、安全停车系统(SSD)、安全联锁系统(SIS)或安全保护系统(SPS),所以烧碱装置设置安全仪表系统(SIS)或紧急停车系统(ESD)是一样的,只是称谓不同,但设计均要符合《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8.3.2 烧碱装置的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按SIL2来设计是根据工程实践确定的,按SIL2设计能满足烧碱装置的安全要求。 8.4.1 氢气压缩机停车参与全装置联锁是按没有氢气气柜来设计的。 8.5.1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D0001中规定:氯化氢极度致害浓度:吸入Lc50<200ppm,经皮LD50<100ppm,经口LD50<25ppm。《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定》HG/T20698中规定车间空气氯化氢容许浓度5ppm。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把氯化氢列入有毒气体,但是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文关于《高毒物品目录》中没有列入氯化氢,所以本规定中氯化氢气体不设置有毒气体检测。 8.5.3 烧碱装置一般不设装置内现场报警器,但有些地方政府要求现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带报警灯,所以设计时宜考虑地方政府的规定和要求选用检测器带报警灯或现场设置声光报警。 9 电气安全设计 9.1 供、配电系统 9.1.1 用电负荷应根据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对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的要求进行负荷分级。烧碱装置的用电负荷分级不应低于: (1)下列负荷应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1)电解系统的阴、阳极液循环泵、精盐水供给泵、脱氯淡盐水泵、纯水泵、电解槽油压单元(如有) )废氯气处理装置的碱液循环泵、引风机、供应废氯气处理工段的循环水或冷冻水泵 2 3)仪表空气空压机 4)极化整流装置(如有) 5)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与排烟风机等。 6)DCS系统及仪表用电。 7)事故照明及疏散照明。 8)工艺要求的其他重要负荷。 (2)生产装置除上述负荷外均为二级负荷。 (3)厂前区、辅助设施等为三级负荷。 — 21 — AQ/T XXXX—20XX 编制说明:依据GB50052中电力负荷的分级原则,将装置中特别重要负荷及一级负荷(如消防负荷)统一归并为特别重要负荷,原因如下:1)装置中特别重要负荷及一级负荷的台数和容量在整个装置中的比重都不是很大,合并设计后不会对应急电源系统的配置产生大的影响;2)由于特别重要负荷由独立于正常供电电源的应急电源供电,系统中不再有一级负荷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对主工作电源的要求,按二级负荷配置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现行电网的现状。 9.1.2 供电电源的要求 (1)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应急供电母线与正常工作电源母线间应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切换时间应满足负荷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的要求。 (2)根据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的要求,烧碱装置可选择下列电源作为应急电源: 1)带有自动投入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的馈电线路。 2)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可快速(?15s)自起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应能在30s内供电。其容量应满足装置中所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要求及电动机的起动要求。 3)DCS系统应采用UPS或蓄电池供电。 4)事故照明及疏散照明可采用带蓄电池组的应急灯具。 (3)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应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9.1.3 宜采取如下措施,使整流设备所产生的谐波电压、谐波电流在公共连接点上满足国标关于公用电网谐波电压限值和谐波电流允许值的要求: (1)整流变压器采用有载调压,调压范围宜为70%~105%,以避免各种工况下可控硅处于深控状态。 (2)提高整流单机组的整流脉冲数。 (3)当同一供电母线上接有多台整流机组时,应采用移相技术,使同一供电母线上所有的整流机组形成等效多相的接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4)设置滤波器。 9.2 环境特征 9.2.1 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 (1)烧碱装置可能形成爆炸的气体混合物及存在场所: 表9.2.1 存在场所 介质名称 级别组别 危险区域划分原则 设备选型原则 IICT1 GB50058 电解 氢气 见8.2.1.2 IICT1 GB50058 GB50058 氢气处理 氢气 IICT1 GB50058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氢气 见8.2.1.2 GB50058 GB50058 固碱 见注1 见8.2.1.2 注1:固碱工段可能存在的危险介质取决于熔盐炉的燃料,通常有重油、天然气、氢气、煤制气等 — 22 — AQ/T XXXX—20XX (2)爆炸危险环境的一般规定、区域划分及范围、电气装置的要求等除本规范特殊规定外均应遵循GB50058的要求: 1)电解厂房电解槽顶部1m以上空间应划为2区爆炸危险区域; 2)固碱熔盐炉采用易燃物为燃料时,应遵循GB50058的要求,但其明火点周围1.5m球形空间可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9.2.2 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场所的定义、区域划分及电气装置的要求应遵循GB50058的规定。 9.2.3 腐蚀危险环境 (1)烧碱装置化学腐蚀性物质存在场所及区域划分: 表9.2.3 存在场所 腐蚀介质 释放严酷度分级 腐蚀环境划分 原盐储运 食盐 3级(经常存在) 2类(强腐蚀环境) 一次盐水 食盐水 2级(有时滴漏) 1类(中等腐蚀环境) 二次盐水 食盐水 2级(有时滴漏) 1类(中等腐蚀环境) 电解 食盐水、氢氧化钠、氯气 2级(有时存在) 1类(中等腐蚀环境) 淡盐水脱氯 食盐水 2级(有时滴漏) 1类(中等腐蚀环境) (废)氯气处理 氯气 2级(偶能闻到) 1类(中等腐蚀环境)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氯气、氯化氢气体、盐酸 2级(有时存在) 1类(中等腐蚀环境) 液氯 氯气 2级(偶能闻到) 1类(中等腐蚀环境) 蒸发 氢氧化钠 2级(有时滴漏) 1类(中等腐蚀环境) 固碱 碱雾(氢氧化钠) 1级 0类(轻腐蚀环境) 烧碱,盐酸,次氯酸钠,浓罐区 2级(有时滴漏) 1类(中等腐蚀环境) 硫酸、废硫酸 注:腐蚀环境的划分可结合工艺专业提供的腐蚀性物质释放浓度,结合地区最湿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及释放点通风情况调整,当相对湿度较低且通风情况良好时可适当降低防腐等级;反之则应提高防腐等级。 (2)腐蚀环境内的电力设计应遵循HG/T20666的规定。 9.3 安全照明设计 9.3.1 安全照度标准、灯具选型及照明配电等除满足GB50034的一般规定外,尚应根据爆炸、火灾、腐蚀等不同环境特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9.3.2 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室、消防泵房、整流所及工艺装置中应急用电设备的操作区域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各建筑物主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处应设置疏散照明。备用照明及疏散照明宜采用应急灯,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 23 — AQ/T XXXX—20XX 9.4 防雷、接地设计 9.4.1 防雷设计 (1)应依据GB50057的防雷分类原则对装置内各建构筑物进行防雷分类,且不得低于如下规定: 1)易燃易爆建构筑物、整流所应按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 2)DCS控制室、装置总变配电所宜按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 (2)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除本规范特殊规定外均应遵循GB50057和GB50650的要求: 1)屋面应优先采用接闪带作为防直击雷措施; 2)凸出屋面的壁厚符合直接接地要求的金属设备、所有的金属管道、放散口及金属构件均应和屋面接闪器相连; 3)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视其分布的不同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 数量较少,凸出屋面的高度较低时宜局部装设避雷针保护,并应和屋面避雷装置相连; , 当屋面遍布且凸出屋面的高度较高时(如氯化氢合成框架)应协同布置专业进行防雷安全性评估,确定采用避雷针或增设屋面;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宜采用增设屋面方案。 9.4.2 接地设计 (1)交流电气装置应按规定接地,其接地范围及实施方案应符合GB50065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所有工艺生产设备及其管线应按规定做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的范围及实施方案应符合HG/T20675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装置内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包括DCS系统、火警系统、通讯系统)及电气工作接地应共用一个接地系统,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9.5 整流所 9.5.1 整流变压器和整流柜宜采用紧凑式户内或半敞开式户内布置;当符合下列条件时,整流柜可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但其布置应充分考虑所对应整流变压器的相对位置尽可能地缩短阀侧母线长度并使各相母线布置均匀对称: (1)整流变压器采用室外式; (2)地处寒冷地区一般的保温措施无法保证停车后整流柜和纯水冷却器冷却水路的安全。 9.5.2 整流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安全间距、储油设施、消防配置等防火要求等同于一般动力变压器的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5.3 整流所内冷却油路管沟、冷却水路管沟、配电线路管沟应相互隔离,冷却水路管沟应设置排水措施。 9.5.4 直流母线穿越楼板、墙体、护栏时,其四周0.5m的净距内的钢构件不得构成闭合磁路,母线夹具的设计不得形成闭合磁路。 9.5.5 当整流柜采用绝缘安装时,应设置绝缘监视装置,动作时作用于信号。 — 24 — AQ/T XXXX—20XX 整流变压器一次侧断路器及直流刀开关与整流柜间应设置安全联锁装置,仅当整流系统无故障且电流给定为零时,变压器一次侧断路器方可允许合闸;仅当整流脉冲确认已封锁,且整流柜直流输出为零时,直流刀开关方可允许操作。 编制原则:1)根据烧碱装置的特点,对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中的一些原则性条款进行细化,增加规范执行的可操作性以避免因主观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规范执行的偏差;2)明确安全设计在各个节点上的具体规定,但对现行标准中已规定的内容不做赘述。 10 电信安全设计 1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1.1 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并应设专用报警电话。 10.1.2 生产装置区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并使用声光报警器作为警报设施。生产装置区内的火灾报警系统设备应根据环境特征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 10.1.3 公用及辅助生产设施和装置内重要设施的火灾危险场所应根据环境特征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线型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并使用声光报警器作为警报设施。 10.2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10.2.1 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排除烧碱装置的事故隐患,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在烧碱装置内应设置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10.2.2 应根据工艺流程、生产操作和管理等要求进行系统配置,在有重大危险源的场所都应设置摄像机,并确保在控制室进行实时有效监控。摄像监控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应根据环境特征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 10.3 其他系统的设计 10.3.1 为了保证烧碱装置的安全生产,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其他系统的设计,如: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扩音对讲系统,广播系统等。 11 设备安全设计 11.1 结构安全设计 11.1.1 在本装置内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压力容器》(GB150.1~150.4),《管壳式换热器》(GB151)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1.1.2 玻璃钢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玻璃钢化工设备设计规定》(HG/T20696)。对非金属压力容器还应符合《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 规程》(TSGR0001)的要求。 11.1.3 在本装置内的玻璃钢 (FRP) 设备必须设置地脚螺栓,一般不得少于4个, 间距一般按 不小于 1800~2000 (弧长) 。 — 25 — AQ/T XXXX—20XX 11.1.4 聚氯乙烯 (硬PVC) 外包玻璃钢(FRP) 加强设备,其玻璃钢(FRP)的厚度应不小于10mm,玻璃钢最外保护层中树脂的含量应大于70%,同时在树脂中加入UV-9型紫外线吸收剂,以防止光氧化,使得保护层老化,该层厚度应不小于1mm.对于安装在寒冷地区的室外非金属设备应充分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1.1.5 碳钢(CS)设备,内涂玻璃鳞片防腐涂层厚度一般为:0.5~1.0mm,(不小于0.5mm),主要设备涂层厚度:1~2mm,(不小于1.0mm) 11.1.6 在本装置内所选用的管法兰,宜以HG-T20592/ HG-T20615,为首选, 压力等级应不小于1.0 MPa~2.5MPa / 2.0MPa. (特殊的法兰除外) 11.1.7 公称直径小于等于DN40的接管法兰应优选带颈对焊法兰。(非金属设备除外) 11.1.8 在本装置内压力容器介质为:易燃易爆或毒性为中度以下时法兰压力等级应不小于1.6 MPa。 11.1.9 在本装置内压力容器介质为:毒性为极度或高度时法兰压力等级应不小于2.5 MPa/2.0MPa。(非金属设备除外) 11.1.10 接管公称直径小于50mm 时应采用加强管补强结构,大于50mm 时应当采用补强圈结构,或加强管结构。 11.1.11 在本装置内垫片一般优选:PTFE(聚四氟乙烯板),对:毒性为: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优选:金属缠绕垫,当条件允许时应选带内外环的金属缠绕垫。 11.1.12 当设计温度低于-20?时的低温压力容器,选30CrMoA、35CrMoA材质的螺柱,螺柱应进行该温度下的低温冲击试验,合格指标按GB150.2中表14的规定。 11.1.13 腐蚀裕度,除做防腐处理的设备外,一般碳钢及低碳钢设备不得不小于2mm 不锈钢不得小于0.5mm ,液氯储罐设备不得小于3mm. 11.1.14 除特殊规定外,大罐固定顶形式按如下原则确定:公称直径小于等于5米时,用锥顶。公称直径大于5米时,用拱顶,拱顶半径为~1.2倍 罐内径。 11.1.15 公称直径小于3600mm时设吊耳,公称直径大于等于3600mm不用设置吊耳。 11.1.16 除非金属设备,所有设备均需设置静电接地板,材质原则上采用304不锈钢。公称直径大于4000mm或公称容积大于50m3的设备应设置2处以上静电接地板。 11.2 材料选择 11.2.1 在本装置内压力容器材料:碳钢和低合金钢受压元件用板材应按GB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选用,原则上,碳钢选用Q245R或Q345R;不锈钢按GB24511《乘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选用。 一般钢管采用GB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6Mn钢管采用GB6479《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不锈钢钢管采用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低温容器选用的钢材应按GB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的规定。 11.2.2 各种工况下碱系统:容器、换热器的设备材质的选用: 1(液碱浓度小于等于32%、工作温度小于等于45?,可选用碳钢及低合金钢 — 26 — AQ/T XXXX—20XX 2(液碱浓度为32%~50%、工作温度小于等于40?,可选用304不锈钢或304/16MnR(复合板)或316,316L 不锈钢. 3(液碱浓度为32%~50%、工作温度为40~85?,可选用316或316L。 4(液碱浓度为32%~50%、工作温度大于85?,可选用镍或镍-钢(复合板)或310S 5(液碱浓度大于50%、工作温度为85~200?,可选用镍-钢(复合板);工作温度大于200?,可选用镍或镍基合金。 11.2.3 各种工况下液氯系统:容器、换热器的设备材质的选用: 1主体材料的选用。接触干氯气和液氯介质的设备一般可选用碳钢或低合钢,对于设计温度小于-20?的液氯贮槽等接触液氯介质的设备,必须选用低温碳钢或低合金钢。 2 介质为干氯气和液氯时不得使用钛或钛合金材料。 11.2.4 各种工况下氢气系统:容器、换热器的设备材质的选用: 1 接触氢气的设备一般可选:碳钢或低合金钢; 11.2.5 各种工况下电解系统(电解系统除外):容器、换热器的设备材质的选用: 1 接触阳极液系统的设备一般可选:钛或钛-钢复合板,也可用钢衬胶设备或乙烯基玻璃钢(FRP)设备。 2 接触阴极液系统的设备一般可选:不锈钢材料:304L,316L,310S,镍。同时本系统设备也可采用非金属材料:FRP(乙烯基玻璃钢)CPVC塑料+FRP(玻璃钢),PVC塑料+FRP(玻璃钢)。PPH,PPH+FRP(乙烯基玻璃钢) 12 设备和管道布置的安全设计 12.1 设备布置 设备布置一般规定 设备布置应根据烧碱装置生产大流程,并结合各生产单元的工艺流程和上下游生产单元之间物流介质的流向以及互相衔接状况进行,应做到烧碱装置生产流程顺畅、减少折返与迂回。 12.1.1 化盐池、盐泥池、药剂配置池或配置槽等地下池、槽应设置护栏、盖板、车挡及警示标志等。 12.1.2 电解厂房内不应设置操作室和机柜间。 12.1.3 洗眼器及冲淋设施应布置在酸、碱操作区域附近,其周围不应有障碍物。 12.1.4 电解单元与氯气处理、氢气处理单元在总平面布置上宜成“U”型”、“N”型或 “Z”型布置,使电解单元产出的氯气,氢气总管形成自然补偿。 12.1.5 在寒冷地区氯氢洗涤及冷却设施宜与电解单元合为一体布置。 12.1.6 氢气处理,氢气压缩,氯化氢合成及盐酸工段宜采用敞开布置,在寒冷地区封闭布置时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应设置气窗或排气孔;顶部平面应平整,防止氢气在顶部积聚;并设置固定式的氢气检测报警仪,应设计强制通风设施。 12.1.7 液氯贮罐20m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 27 — AQ/T XXXX—20XX 12.1.8 酸碱储罐周围应设置围堰,围堰高度应不低于300mm. 围堰及内侧地面应做防腐 12.1.9 次氯酸钠严禁与酸性储罐布置在同一罐区,次氯酸钠溶液的排放地沟,可以与中性或碱性地沟合并,严禁与酸性地沟合并。 12.1.10 烧碱装置中设置有氢气柜或氢气罐,应按照GB4962《氢气使用安全规程》6.4和6.5的所有条款的规定执行安全设施的设计。 12.2 管道布置 管线布置一般规定 管线布置可根据管道内介质的性质、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施工、检修等因素综合确定。原则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管道,应采用地上敷设;且不应穿越与其无关的建、构筑物、生产装置、辅助生产及仓储设施等。 以上规定在本烧碱装置中,完全适用于氯气管道、氢气管道、硫酸管道、烧碱管道以及氯化氢管道、盐酸管道、次氯酸钠管道、含氯淡盐水管道等。 12.2.1 电解产出的湿氯气与湿氢气及废氯气管道布置应设置坡度,如管道无法避免液袋,必须设置排净措施。尤其是湿氯气、湿氢气总管在外管架上突然升高,总管的最低处应设计排液水封。 12.2.2 电解送往氯气处理的氯气管道若采用非金属材料与采用薄壁金属时,氯气管道需要考虑管道应力补偿,避免由于温度变化破坏管道,造成氯气泄漏事故。 12.2.3 氢气放空管道的放空点标高要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5.5.11条,并加灭火的蒸汽与氮气管线(与工艺一致)。 12.2.4 在电解槽槽头,液氯包装区、汽化区、液氯储罐区应设置抽泄漏氯气的管道并送至氯气吸收装置,且管道端部应配置可移动的软管。 12.2.5 各单元置换管道的布置应保证氯气、氢气管线置换时不存在盲区。 12.2.6 事故氯风机进口的所有管道不应存在液袋。 12.2.7 事故氯吸收塔至碱液循环储罐间管线应设置液封。 12.2.8 液氯储罐的进出管道严禁出现盲端,以避免三氯化氮积聚。 12.2.9 熔盐管线布置应坡向熔盐储罐,保证停车后管线内的熔盐全部流回储罐,以防止熔盐固化堵塞管道。 12.2.10 蒸汽管道安全阀泄放口要背向人行通道和检修通道,尽量不要朝向附近的设备或建筑物。 12.2.11 烧碱装置中所有属于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腐蚀性及毒性的介质管道,除使用该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外,均不得采用建筑物支撑式敷设。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GB5048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表7.3.4的规定。 12.2.12 氢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其支架应为非燃烧体。架空管道不应与电缆、导电线路、高温管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氢气管道与其他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管道共架敷设时,氢气管道应与上述管道之间,宜用公用工程管道隔开,或保持不小于250mm的净距离。分层敷设时,氢气管道应位于上方。 12.2.13 氢气管道应避免穿过地沟、下水道等,如果必须穿过时,应设置套管。氢气管道不得穿过生活设施、办公室、配电室、仪表控制室、楼梯间和其他不使用氢气的房间,不宜穿过吊顶、技术(夹) — 28 — AQ/T XXXX—20XX 层。氢气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套管的管段不应有焊缝,氢气管道穿越处孔洞应用阻燃材料封堵。 12.2.14 在氢气管道与其相连的装置、设备之间应安装止回阀,界区间阀门应设置有效隔离措施,防止来自装置、设备的外部火焰回火至氢气系统。每台用氢设备的支管上应设置阻火器。 11.2.15 熔融碱排尽管线设计要尽可能的短、不宜使用弯头,防止熔融碱排尽过程管道变形造成碱液喷溅伤人或损坏设备。 13 管道材料安全设计 13.0.1 盐水系统 盐水系统管道材料宜采用钢衬橡胶或钢衬低钙镁橡胶、钢衬塑或钢衬PTFE、CPVC、钢骨架PE、,含氯盐水宜采用钛材或钢衬PTFE。在电解槽区域,应同时采用局部牺牲阳极的措施。 13.0.2 碱系统 浓度小于30%,温度低于50?,宜选用碳钢材料;浓度30~50% ,温度低于50?,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304或304L材料; 浓度30~50% ,温度50?~90?, 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316或316L材料; 浓度大于50%,温度高于90?,宜选用镍材。 13.0.3 氢气系统 氢气宜采用碳钢材料;含碱液湿氢气宜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氢气管道元件的选用应符合GB50177《氢气站设计规范》。 13.0.4 氯气及液氯系统 干氯气宜采用碳钢材料,严禁采用钛材。 湿氯气宜选用钛材、FRP/PVC、CPVC、钢衬PTFE或乙烯基树脂玻璃钢等管材。湿氯气不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氯水宜选用FRP/PVC、CPVC、钢衬PTFE或乙烯基树脂玻璃钢等管材。 液氯宜选用碳钢或低温碳钢材料。 干氯气和液氯按照GB5044是高度危害介质,阀门宜选用波纹管密封闸阀或截止阀,当选用球阀或蝶阀时,阀门应采用低泄漏结构。 13.0.5 硫酸系统 浓硫酸(93%及以上)宜选用碳钢材料,浓硫酸阀门的内件宜选用不锈钢SS316或20合金钢材质。硫酸浓度在93%~78%时,宜选用钢衬PTFE,硫酸浓度低于78%时,宜选用钢衬PTFE、FRP/PVC、CPVC。含湿氯气的浓硫酸(93%及以上)应选用钢衬PTFE。 13.0.6 盐酸系统 盐酸应采用非金属材料或非金属衬里材料,宜选用乙烯基树脂玻璃钢、FRP/PVC、CPVC、钢衬PTFE或钢衬塑。 管道材料安全设计条文说明 — 29 — AQ/T XXXX—20XX 13.0.1 盐水系统 2+2+-82+离子膜制碱工艺对盐水精制要求Ca,Mg含量控制在2x10之下,盐水精制的目的是去除Ca,2+3+2-Mg,Fe与SO等离子,因此盐水系统的管道材料的选择要耐盐水腐蚀和渗透、耐盐酸、次氯酸和4 2+2+3+氯酸盐等腐蚀,还要避免Ca,Mg,Fe等离子的带入,因此宜采用钢衬橡胶、钢衬低钙镁橡胶或钢衬塑、钢衬PTFE 、CPVC管道和阀门。另外,在电解槽区域,杂散电流会对管道材料包括法兰、螺栓产生电化学腐蚀,应同时采用局部牺牲阳极的措施。 13.0.2 碱系统 烧碱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当浓度大于30%,温度超过140?时,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大于1.5mm/a, 腐蚀严重,并有发生应力腐蚀的可能性,而镍材对高温、高浓度烧碱具有很强的耐蚀性。 13.0.4 氯气及液氯系统 常温干氯气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小,当氯气中含水量小于0.015,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小于0.04mm/a,因此干氯气宜采用碳钢材料。 ,氯中含水>0.015,时,湿氯会与金属铁起反应并很快被腐蚀且有氢气逸出。不锈钢在含Cl高于0.015,时,氯离子会破坏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而产生孔蚀或应力腐蚀破裂,因此不能用于湿氯气。 钛具有优良的耐湿氯性能,但钛不可用于干燥氯气,即使是0?以下的干燥氯气,也会与钛发生激烈反应,生成TiCl,接着分解为TiCl,并会伴随腐蚀产生着火危险。 42 氯气会渗透且与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起反应,表面会生成一层黄色的油糊状的腐蚀生成物 “氯奶油”。在90?的湿氯气中,天然硬橡胶衬里会腐蚀生成物淡黄色糊状;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钢的腐蚀生成物淡黄色糊状,但厚度薄而稍硬,硬PVC在60?以下的氯气中,会被湿氯渗透,在90,100?的湿氯气中,表面生成薄而稍硬的黄色生成物。在氯气系统中,聚丙烯的腐蚀速率大于硬PVC,聚乙烯优于聚丙烯,但逊于硬PVC。湿氯气管材应选用钛材、FRP/PVC、CPVC、钢衬PTFE或乙烯基树脂玻璃钢。 氯水的腐蚀与湿氯相似,但随含水的增多而减弱,管材宜选用FRP/PVC、CPVC、钢衬PTFE或乙烯基树脂玻璃钢。 液氯对碳钢腐蚀性很小,管材宜选用碳钢或低温碳钢。 干氯气和液氯按照GB5044是高度危害介质,宜选用波纹管密封的闸阀或截止阀, 波纹管材质宜选用不锈钢SS316L,但对空气潮湿地区,以防止湿空气进入后产生氯离子腐蚀,波纹管材质应选用哈氏合金C。当选用球阀或蝶阀时,阀门应采用低泄漏结构。阀门低泄漏的要求为阀门主要泄漏点填料函处的泄漏量应低于500ppm,其阀杆的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Ra0.4,0.8微米,且不能有径向划痕。填料函的粗糙度应控制在最大Ra3.2微米,以保证一个良好的密封性能。 13.0.5 硫酸系统 硫酸(HSO),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腐蚀随着浓度和温度变化有所不同。 24 13.0.6 盐酸系统 — 30 — AQ/T XXXX—20XX 盐酸是一种非氧化性酸,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碳钢的腐蚀速度也增大,普通不锈钢,即使在1,浓度的盐酸中,也会发生孔蚀,因此盐酸应采用非金属材料或非金属衬里材料,由于PP材料在游离氯的环境下,其寿命有限,因此应尽量不选用PP材料。 14 消防安全设计 14.1 一般规定 14.1.1 消防给水系统必须与烧碱装置的设计同时进行。消防用水应符合工厂用水规划,消防水源应有可靠保证。 14.1.2 消防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构筑物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特性和火灾危险性等综合因素进行。 4.1.3 烧碱装置的消防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1 14.2 消防用水量 14.2.1 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处数和相应处的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14.2.2 厂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处数应按表14.2.2确定。 厂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处数 表14.2.2 2厂区占地面积(m) 同一时间内火灾处数 ?1000,000 1处:厂区消防用水量最大处 >1000,000 2处:一处为厂区消防用水量最大处,另一处为厂区辅助生产设施 14.2.3 厂房、仓库、储罐以及民用建筑等的消防用水量宜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计算确定。 14.3 消防设施 14.3.1 消防供水 1 采用低压室外消防给水时,室外消火栓栓口处的水压从室外设计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MPa. 2 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的管道,当其他用水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应能保证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 3 消防给水管道应环状布置。环状管道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条;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消火栓和水炮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4 消防给水管道应保持充水状态;在寒冷地区,应有防冻措施。 5 消防给水管道的管径应经计算确定。 【条文说明:管网设计应能满足最不利点的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因消防水泵为间断运行,可适当提高水泵扬程减少管径】 14.3.2 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等 — 31 — AQ/T XXXX—20XX 1 烧碱装置应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寒冷地区设置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2 建筑物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应配直流-水雾两用枪。 3 消防竖管 敞开或半敞开布置的甲、乙类框架,高出其所处地面15米时,应设置半固定式消防竖管,寒冷地区应采用干式消防竖管。 【条文说明:消防竖管可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要求设计:消防竖管宜沿梯子敷设,按各层需要设置带阀门的管牙接口;平台面积小于或等于50m2时,管径不宜小于80mm;大于50m2时,管径不宜小于100mm;构架平台长度大于25m时,宜在另一侧梯子处增设消防给水竖管,且消防给水竖管的间距不宜大于50m。】 14.3.3 消防水池(罐)和泵房 1 工厂水源直接供给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水压和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要求时,应建消防水池(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池(罐)的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当发生火灾能保证向水池(罐)连续补水时,其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充水量; 2)水池(罐)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 3)当消防水池(罐)与生活或生产水池(罐)合建时,应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措施; 4)寒冷地区应设防冻措施; 5)消防水池(罐)应设液位检测、高低液位报警及自动补水设施。 14.3.4 其他消防设施 1 灭火器的配置执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2 中央控制室需要设置自动灭火设施的,可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有人值守的房间不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14.4 消防排水 14.4.1 消防时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液体的场所,消防排水不可散排。 【条文说明:松花江污染事故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编制了《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2006]10号和《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其中发生事故时罐区或装置的消防废水必须收集至事故池(罐),不可散排。不可散排。烧碱装置发生火灾事故时,消防废水可能含有酸、碱、氯等污染物,必须有组织排放,并收集至事故废水池(罐)。】 14.4.2 酸、碱、储罐区排水管线必须设置切换阀门,且应设置在罐区围堰之外。 【条文说明:酸、碱、液氯属污染性物料,其储罐区排水分为初期雨水(及冲洗废水)、后期净雨水和事故废水,除后期净雨水外,通常具有污染。因此,罐区排水管线必须设置阀门,以便通过切换实现清污分流,同时在事故时关闭阀门,防止泄漏物料外排】 — 32 — AQ/T XXXX—20XX 14.4.3 事故池(罐)有效容积应大于等于最大着火点的消防排水量、泄漏物料量及消防期间降雨量之和。着火点设置围堰时,消防废水池(罐)有效容积可不计入泄漏物料量。 【条文说明:事故废水池(罐)的总有效容积 V总,(V1+V2-V3)max +V4+V5 其中V1指“发生事故时的物料泄漏量”,V2指“事故期间的消防废水量”,V3指“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至其他储存设施的物料量”。(V1+V2-V3)max指“烧碱装置的不同装置(罐组)区分别计算后的最大值“。V4指“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V5指“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废收集的降雨量”。 一般围堰的容积已经考虑了泄漏物料量,因此设置有围堰时,事故废水池(罐)有效容积可不计入泄漏物料量。 降雨量V5=qF,其中q指“降雨强度,按平均日降雨强度计(mm/d)”,F指“事故发生时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 14.4.4 事故废水管线宜与雨排水管线分开设置,重力流事故废水管道不应按满流计算,设计充满度宜低于0.9,管顶应平接,泄水能力应大于消防废水的最大瞬时流量。 【条文说明:由13.4.2条文说明可知,F越大则V5也越大,事故废水池的有效容积也越大,投资将增加。将事故废水管线宜与雨排水管线分开设置,可避免事故期间其它非事故装置区的雨水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另外,重力流事故废水管道泄水能力需满足最大排水量要求,避免排水检查井溢流废水渗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 14.4.5 事故废水管道材质应耐酸碱腐蚀,排水检查井内壁应防腐。 【条文说明:烧碱装置排水常具有腐蚀性,故有此规定。】 14.4.6 消防废水池最高液位宜低于重力流进水管管顶。 【条文说明:消防废水池最高液位过高,将降低重力流事故废水管线的水力坡降,泄水能力下降,导致排水检查井溢流。】 1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安全设计 15.1 采暖 15.1.1 对于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生产厂房和仓库,当所散发的可燃气体及粉尘,有可能同采暖系统的设备和管道热表面接触时,采暖热媒的温度不应高于上述物质引燃温度值的80%(以?计),且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10?。 15.1.2 对于不放散可燃气体及粉尘的生产厂房和仓库,采暖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50?,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30?。 15.1.3 对于采用高于100?介质作为热媒的散热器采暖系统,应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基础上采用防护措施,防止接触烫伤。 15.1.4 配电间、机柜间、DCS控制室等仪表电气用房严禁采用热水或蒸汽散热器采暖系统,且不应布置热水或蒸汽采暖管道。 — 33 — AQ/T XXXX—20XX 15.2 通风与空气调节 15.2.1 对于空气中含有氯气、氯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厂房和含有氢气等甲、乙类厂房以及含有甲、乙类物质的其它厂房中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15.2.2 对于空气中含有氢气、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易燃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场所,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系统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且其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系统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系统的排风管道正压段不应穿过其它房间。 15.2.3 空气中含有氢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通风设备的防爆等级应根据所排气体的危险等级选型。当送风干管上设置了止回阀门,且送风机和止回阀门设置在非防爆区时,可采用非防爆型的送风设备。 15.2.4 液氯储槽厂房通风系统,应设有隔绝室内室外空气连通的电动风阀。 15.2.5 对于全面排风系统,用于排除氢气和空气混和物时,吸风口上缘距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用于排除氯气和空气混和物时,吸风口下缘距地板间距不大于0.3m;对于液氯储槽厂房,吸风口下缘不应低于门槛高度。 15.2.6 设置在爆炸危险场所的非防爆用电设备所在房间(如氯化氢合成及盐酸的操作室等)或直接安装在爆炸危险车间内的正压型电气设备应设计正压通风: 1 正压通风的正压值应为30~50Pa。 2 为正压室及正压型电气设备送风的采气口应设在爆炸危险区以外,距防爆区边界至少l米。进风应是清洁的。 3 正压送风系统应设置备用风机,且所有风机应能自动切换。 4 正压室不应设置可开启的外窗以及与室外直接相通的外门,应设计门斗或门廊。内、外门均应为密闭型的,并应保证两道门不同时开启,同时门斗或门廊内应保持不低于10Pa的正压。与爆炸危险装置相临的墙上不应设置可开启窗。室内管线穿孔应密封,管沟应填塞密实。 5 正压通风系统应与正压室内电气设备联锁。电气设备运行前必须先通风,待室内正压值稳定后方可投入运行。正压通风设备必须待其他电气设备完全关闭后方可关闭。 正压室内应设正压指示仪表和失压报警装置,且与正压通风系统联锁。当室内正压值低于25Pa6 持续1分钟后,应发出报警信号,并使备用通风机自动投入运行。 15.2.6 排出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风管内这些物质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50%计算。 15.2.7 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混合物通风设备和风管,均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包括法兰跨接),且不应采用容易积聚静电的绝缘材料制作。 — 34 — AQ/T XXXX—20XX 16 个体防护及应急救援设施设计 16.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16.1.1 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与工作岗位危险性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且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烧碱装置或烧碱厂应为车间操作人员选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见表16.1.1。其他岗位如修理工、电工、叉车操作工等,工厂依照国家规范进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条文说明:表16.1.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定所选用的劳动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为参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选取,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单元重复项按142号文给出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个人防护用品选用。 — 35 —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定 表16.1.1 单元名称 必须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建议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原盐储运 安全帽、安全鞋、劳动防护手套、棉布工作服 一次盐水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酸碱服、防腐蚀液护目镜 二次盐水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酸碱服、防腐蚀液护目镜 电解 安全帽、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淡盐水脱氯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静电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氯气处理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静电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耳塞 耳罩 — 36 — 废氯气处理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静电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耳塞 耳罩 氢气处理 安全帽、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耳塞 耳罩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安全帽、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液氯 安全帽、安全鞋、防化学品手套、防静电服、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耳塞 耳罩、劳动护肤剂 蒸发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碱服、防腐蚀液护目镜 固碱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碱服、防腐蚀液护目镜 如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应配备防静 电鞋、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 罐区 安全帽、耐酸碱鞋、耐酸碱手套、防碱服、防腐蚀液护目镜 其他生产及管理人员 安全帽、安全鞋、劳动防护手套、棉布工作服、耳塞 AQ/T XXXX—20XX 16.2 应急救援设施 16.2.1 烧碱装置或烧碱厂在消防站、卫生站或气防站及各装置区应设置与各单元危险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设施,烧碱装置各场所应配置的应急救援设施见表16.2.1。车间内应设置防毒器具存放柜,防毒器具应存放在柜内并铅封存放,设置明显标志,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应急救援设施配置要求 表16.2.1 单元名称 应急救援设施 重型防护服2套以上,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2套以上,防火防毒服2套以消防站 上,防静电服2套以上,橡胶手套 紧急救援站/有毒气体防氧气甁、氧气袋,2%~4%碳酸氢钠溶液(配雾化器),生理盐水,内置正压自护站 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2套以上,橡胶手套 电解 现场事故应急箱配备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2套以上,不应少于每班工人数 氯气处理 现场事故应急箱配备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2套以上,不应少于每班工人数 事故氯气处理 现场事故应急箱配备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2套以上,不应少于每班工人数 液氯 现场事故应急箱配备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2套以上,不应少于每班工人数 氯化氢合成及盐酸 现场事故应急箱配备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2套以上,不应少于每班工人数 条文说明:表16.2.1应急救援设置配置要求是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对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应配备的应急救援设施的要求。 16.2.2 烧碱装置或烧碱厂应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按不少于劳动定员的1%配备,并对急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条文说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1建议应急救援人员人数根据具体情况按劳动定员0.1%~5%。 216.2.3 烧碱装置或烧碱厂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其使用面积不低于30m。气体防护作业车应有专用车库,车库大门应面向道路,车库前场地应采用混凝土或沥青地面,并应有不小于2%的坡度坡向道路,车库门的方位设置应便于车辆使出。烧碱装置或烧碱厂的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的应急救援装备可参考表16.2.2。 有毒气体防护站应急救援装备配置 表16.2.2 装备名称 数 量 备 注 5 氧气甁、氧气袋 5 2%,4%碳酸氢钠溶液(配雾化器) 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 2套以上 便携式氯气检测报警仪 2台以上 — 37 — AQ/T XXXX—20XX 装备名称 数 量 备 注 便携式氢气检测报警仪 2台以上 生理盐水 按需要 万能校验器 2,3台 空气或氧气充装泵 1,2台 根据技术防护人员及 空气呼吸器 驾驶员人数确定 过滤式防毒面具 每人1套 橡胶手套 每人1套 设有声光报警器,备有空气呼 吸器、苏生器、安全帽、安全 带、全身防毒衣、防酸碱胶皮气体防护作业(救护)车 1辆 衣裤、绝缘棒、绝缘靴、手套、 被褥、担架、防爆照明等抢救 用的器具。 事故警铃 1支 生产高度电话 1部 电话 2部 录音电话 1部 对讲机 2对 2 急救箱 条文说明:按照GBZ 1,气防站的使用面积: 16.2.4 烧碱装置或烧碱厂有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生产场所应设置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洗眼器、冲淋器应设置在有可能发生酸、碱泄漏造成灼伤的设备、管道附近。 条文说明:源自《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1-2010。 16.3 安全警示标志 16.3.1 烧碱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的编写应符合《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编制规范》。 — 38 — AQ/T XXXX—20XX 附 录 暂略 — 39 — AQ/T XXXX—20XX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40 —
本文档为【【精品】烧碱装置安全设计规范&#46;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4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9KB
软件:Word
页数:6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