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举报
开通vip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公开课教案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刘胜武 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注意感悟古诗中蕴涵的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古诗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古诗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之中,优秀的古代诗歌更是那耀眼的篇章。这学期古典诗词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重,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我们高兴的品读了许多脍炙人口而又耐人寻味的诗歌,它们或寓理于景...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公开课教案 感悟古诗中的哲理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刘胜武 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注意感悟古诗中蕴涵的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古诗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古诗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之中,优秀的古代诗歌更是那耀眼的篇章。这学期古典诗词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重,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我们高兴的品读了许多脍炙人口而又耐人寻味的诗歌,它们或寓理于景,或借物抒情,或怀故明志,或伤时吟咏,读着这感人至深的诗篇,沉浸在这诗情画意之中,既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更能得到切实的人生教益。 我们在欣赏那些优美而凝练的诗句的同时,既会为诗中盎然的情趣所陶醉,更会为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而折服。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诗句的含义显得更加丰富,我们也可以结合现实的生活,进一步合理的联想和推理,赋予这些诗句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原意只是关涉到对个人命运的忧伤,现在却能用它来形容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局面的盎然生机,“春蚕到死丝方尽”原意是写儿女情长的缠绵,现却用来比喻对事业呕心沥血的赤诚和殚精竭虑的执著。 二、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后面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思考: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你能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2(诗人到底爱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3(末句的“霜”字改成“枫”字如何,“红”字仅是表示一种颜色吗,是否另有深意, 4(在诗人眼里“霜叶”为什么比“二月花”更有魅力, 5(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表达怎样的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联系现实生活,对最后一句我们还可以赋予什么新的意义, 师生交流。 讲解要点: 1(这两句写了远山石径、白云人家,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蜿蜒延伸到大山深处,在那白云缭绕之处,山林掩映之间,住着几户人家,这样的情景的确能使人产生美丽的遐想,在当时的社会,能有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所在也的确让人神往。 2(但这样的景致,并非诗人的最爱,而更让诗人感到惊喜的是夕阳晚照下的山林,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一片灿然。 3、4(一个“霜”字,点明了枫叶光彩的原因,正是风雨严霜的洗礼,才有如此的风采。读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想到了“饱经风霜”这个成语的含义呢, 这里的“红”也不能只看成一种颜色,二月的花娇艳欲滴,芳香扑鼻,应该说二者相比,会有更多的人喜爱二月的花,而诗人之所以持这样的见解,恐怕是认为“霜叶”比“二月花”更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更能显示出价值和意义。 5(诗人一反常人悲秋的俗套,通过对霜叶、秋色的赞美,体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6(联系现实生活,那些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人,用霜叶的品格、精神,去象征他们不是非常贴切吗,他们拼搏奋斗的人生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吗, 板书:《山行》:在艰难困苦中奋进的人生更有意义。 三、读下面两首诗,感悟其中的哲理 蝉 题西林壁 虞世南 苏轼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生谈感悟。 讲解要点: 《蝉》中,诗人独特的感受里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这里强调的是人格的魅力,人格的美。 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德高望重,事出有因。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实实在在。当然生活中也有心怀叵测、蝇营狗苟之辈,投机钻营、追名逐利之徒;但正直之人是羞于与此等人为伍的。苍蝇去的地方,蜜蜂是不去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一个品格低下,为人所不齿的人,即使有点聪明机灵,最终也是难成大事,难有一个好的结局的。 《题西林壁》一诗是作者游遍庐山全景,对庐山全貌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所写的题咏。作者是经过了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之后,在胸中凝聚了局部的诸认识之后才对庐山全貌有了深刻的印象,并悟出"身在山中",即处于某一局部反而不识其真面目的事理。 这首诗形象的告诉我们辩证看问题的重要方法,那就是全面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看人、看事、看社会都是如此。 板书:《蝉》:人要志存高远,追求高品格,高境界。 《题西林壁》:看人论事要全面、辩证,不能以偏概全。 四、重点感悟下面两首诗中划线的句子 放言五首之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过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酬乐天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谈感悟。 讲解要点: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两句诗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道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它启示我们看人看事不能只看现象,更要看其本质,闪光了未必都是金子,丑恶的东西披上美丽的外衣,虚假的东西罩上耀眼的光环,这并不鲜见。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有些人见利忘义,不择手段,貌似正人君子,实是心怀叵测,因而分辨美丑善恶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自己,做人做事则要务实求本,不慕浮华虚荣,不求表面风光。也可能有人靠投机取巧,哗众取宠,风光一时,但毫无疑问,最终注定要现形出丑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但认为沉舟侧畔定会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仍有万木皆春,显示其身处逆境,达观而不消沉的信念。 这两诗因形象生动,又寓含深刻的哲理,人们多赋予其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感悟此诗句还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着眼于“万木春”“千帆过”,就能认识到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绝不会因困难、挫折而止步不前,以四化大业为例,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尽管也有失误、波折,但总的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如果从“病树”“沉船”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板书:《放言五首》:莫让假象迷住眼睛,看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酬乐天》: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五、读下面三首诗,进行比较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这首诗体现了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敏锐触角和非凡气度,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而真正的男子汉是不怕失败,而能忍辱负重,病败雄心在。诗句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包羞忍耻,不肯总结教训,惋惜其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如何面对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中奋起,这首诗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 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 李清照虽是婉约一宗,但这首诗却是“巾帼不让须眉”,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夺人。她 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英雄无悔,本色不该,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这首诗的见解,也有可取之处: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六、结束语: 富有哲理的诗句,脍炙人口,发人深思,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能得到深刻的启迪。常思常悟,就能成为人生路上催人奋进,激人向上的精神食粮,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它就能给我们以鼓舞和激励,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 七、课后 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 :读下面这首诗,看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并由此展开议论,写一篇文章。 泾溪 杜荀鹤 泾溪不险人兢慎,终岁部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八、板书设计 哲理概述 《山行》:在艰难困苦中奋进,人生更有意义。 《蝉》:人要志存高远,追求高品格,高境界。 《题西林壁》:看人记事要全面、辩证,不能以偏概全。 《放言五首》:莫让假象迷住眼睛。 《酬乐天》: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本文档为【感悟古诗中的哲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