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举报
开通vip

【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 略 兰州大学掌报(社会科掌版)第37卷第2:~I/2009年3月 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37No.2/March,2009 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刘文江,2 (1.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内容摘要:顾颉刚先生是当代史学大师,也是兰州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中的着名教授之一...

【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 略 兰州大学掌报(社会科掌版)第37卷第2:~I/2009年3月 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37No.2/March,2009 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 刘文江,2 (1.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内容摘要:顾颉刚先生是当代史学大师,也是兰州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中的着名教授之一.顾颉刚 先生先后被聘为甘肃学院特约讲座以及国立兰州大学教授.在1948年担任历史系主任,教授期 间,为"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主任何日章先生编印的《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作序,并为新 建的昆仑堂写下碑记以志纪念. 关键词:顾颉刚;《上游集》;《图书馆概况序》;《昆仑堂碑记》 中图分类号:K82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04(2009)02.0015—05 顾颉刚先生(1893--1980),江苏苏州人,是我 国20世纪着名的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顾颉刚一生 行踪遍及天下,先后在多所大学执教.1954年以后, 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工作直 至病逝.顾先生于1937--1938年和1948年先后两度 来西北考察教育并讲学,更在1948年6—12月间在 兰州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并亲执教鞭,开讲《中国 上古史研究》课程【1]034,是时顾先生刚刚当选中央 研究院人文组院士,学术声望正隆,除兰大学子之 外,甘肃省在外游学而放暑假省亲的学生以及社会 各界均来听讲,一时蔚为金城盛事[2]027. 关于这一段史实,除了王树民[3]3,李得贤【]等与 顾先生关系密切的前辈学者之外,兰州大学汪受宽, 王希隆两位教授都撰文对此加以研究,介绍[5_6J.兰 州大学(社会科学版)也在1999年90周年校庆 专刊上,刊载了图书馆朱渝对顾颉刚先生为当时的 图书馆——积石堂落成所作的一篇碑记《积石堂记》 的介绍【].文章说,这篇碑记,得之于图书馆旧藏档 案,经满达人先生指点,得以连缀成文.其实,除了 这篇《国立兰州大学积石堂碑记》以外,另有《国立 兰州大学图书馆概况序》以及《国立兰州大学昆仑堂 碑记》二篇专为兰大所作.三篇均见于1949年4月 由上海合众图书馆油印的《上游集》中. 关于《积石堂记》,前述的几位先生都有所记述, 至于原文,也可以参看《兰州大学》(社会科学 版)所出的90周年校庆专辑,这里不再赘述.这里 重点谈一谈《图书馆概况序》和《昆仑堂碑记》. 顾先生两度来西北,所作文字大都收在《西北 考察日记》《浪口村随笔》《上游集》三书中.中国边 疆史地中心在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 分别翻印出版过《西北考察日记》;辽宁教育出版社 的《新世纪万有文库?近世文化书系》1998年也曾 收入《浪口村随笔》一书.而《上游集》至今未见再 版.据《上游集?序》作者自言,此书由当时上海合 众图书馆顾廷龙先生主持油印出版,行世不过百部. 因此,60年后的今天更是难觅芳踪了.笔者因就学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因为兰州大学百年校 庆的缘故,特别访问了该院图书馆"顾颉刚文库",得 以看到这部难得一见的《上游集》,在这里向读者介 绍这两篇文章. 《图书馆概况序》是1948年11月12日顾先生为 当时的图书馆主任何日章编印的《国立兰州大学图 书馆概况》所作的序文.文中叙顾先生自己1937年 九,十月间来兰州考察西北教育,到甘肃学院(兰 州大学自1932--1946年间办学的名称)图书馆访书, 仅见两三万册.而11年后重来,发现在学校同仁的 努力之下,各类图书杂志已增富颇多?. 收稿日期:2009—01—15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口头传统与文学经典研究" 作者简介:刘文江(1973一),男,甘肃靖远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 研究. ?《兰州大学校史1909—1989》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三篇文章,但仅见其名,没有记 述具体内容.参陆润林主编《兰州大学校史 1909--0989》,91.95页. ?根据《兰卅l大学校史1909—1989》第91页记载,全校到1948年共有图书11 万册. 16兰州大掌掌报(社会科掌版)2009第2期 图书馆概况序 当民国二十六年之秋,颉刚衔命抵皋兰,考察西北教 育,甘肃学院院长朱君闻之,聘主讲座,遂出入院中者匝 月.其时日机西来施炸,甘肃省立图书馆暨五泉图书馆所 藏,悉闻置南山洞穴中,不可得见,所得读之公家书惟学 院而已.院中藏书两三万册,略敷搜寻,而学校风潮忽起, 庭院阒其无人,辄独键户诵焉.前岁学院改大学,辛树帜 先生长校,聘颉刚主史系,人事牵缠,至今夏始得来,进 萃英门,观三山堂,气象高伟,大异于曩所见.入图书馆, 则中外图书杂志充塞老屋数十椽,如登群玉之峰,为宝气 所震慑.询主事者谁,则前河南省立图书馆长兼博物馆长 何日章先生,二十年前之旧识,夙服其开创之才者也.以 辛校长之旁搜远绍,何主任之勇猛精进,两关必合,仅仅 二年之力,轶出他人数十载之功,其魄力之沉雄何可及哉! 校长自述其采书之方针日:"杂志为一代学术之总汇,故 全世界学术性之杂志务求其全.线装书以清代刊本为最 精,近五十年之着述与今人呼吸相通,故亦必求其备."颉 刚署中讲学,有所索几必得,益信其言之诚,而其启发学 徒,俾识现代水准,兴迈进之思,其有功于后学宁有极耶! 西北自唐而后,国都远徙,迄今千年矣.魁士既不至,当 地人亦少外游,文化日臻于枯涸.追念汉唐之世,西域之 道大通,河西四郡为国家门庭,文物积累,至今尚有敦煌 画壁写经艳称于世,以昔抚今,唯有长叹.然剥极则复, 复兴西北之声已籍甚于人口,一旦国家安定,交通大启, 地不爱宝,工业兴而人文起,汉唐之盛固不难睹也.兰州 为西北钤键,大学储才以待用,得辛校长之安排措置,其 有裨于他日恢弘之业所不待言.图书馆者,又教学之根蓑 也.今既穰穰满家,新得之本不克启箱,乃更筑积石堂为 新馆,期为五十万册之藏,陇士何幸,得此文宗.昔左文襄 公文武兼秉,开府此间,请于中枢,与陕西分场试士,陇 中文学,彼实振之.今大学所在地即当时之试院,图书馆 即至公堂,积石堂基址即阅卷各房科,而左辛--J2-并为湘 人,先贤后贤,若合符节,宜为永传之嘉话.日章主任编 印《图书馆概况》既成,属书数语,爰述所怀以塞其意,且 祝校务与馆务之日有进,奠将来伟业之基焉.[.】 颉刚先生熟稔史事,甘省自唐以后,中国的政 治中心由关陇东迁,而兼气候干旱,经济文化渐趋 衰落.近代以来地震,兵祸,绵延不断,人才匮乏. 然而教育是一国之根本,而图书又是文物典章,历 史人情的物化载体,是教育体系中师生获得知识的 另一条渠道.要办好一所现代大学,必须要有丰富 的图书资料以供师生教学研究之用.而在当时甘省 这样一个边陲之地,教育文化均不发达,既缺乏优 ?本文作于兰州,时1948年11月26日. 良的师资,又没有充足的图书资料.辛树帜先生长 校之后,明确两路办学方向,一是延聘名师;二是增 加图书资料,尤以杂志为主.这一办学思路两三年 后已卓有成效.当时的学生中有一句顺口溜:'【辛校 长办学有三宝,图书,仪器,顾颉老."【9】说的就是这 一 史实.辛树帜校长与顾颉刚先生的交往,实在也 是值得一书.两人相识于1927年.时辛校长自德国 留学回国,出任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而顾颉 刚先生出任该校史学系教授兼主任,双方由傅斯年 引见而相识.《顾颉刚年谱》记载:是年10月19日, 傅斯年与辛树帜来,"余于今日始识树帜,中大生物 系主任也.渠在德留学时,始读予辨古史文,曾大 骂予,后乃侵对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同情,遂为五十年来不变之好 友."[】145辛树帜校长以科学家身份兼治《尚书?禹 贡》【1o],因此双方不仅是私人情谊,同时更是学术 唱和.这在当时乃是科学与人文交通的一段佳话. 甘肃学院改国立兰州大学之后,国民政府任命 辛树帜为校长.辛校长就任之初,除上述两路办学 方向之外,另在今萃英门校址新建现代馆堂以供教 学之用.取饮水思源之意,用西北的名山为这些建 筑物命名,如贺兰堂,昆仑堂,积石堂之属.私下揣 度辛校长办学之理念,兰大固已改为国立,但因为 所处西北之特殊情况,一方面要以天下为己任,承 当国立大学培养"国用之才"的任务;另一方面,兰 大也要立足西北,立足本省,"学于斯者念之哉!"以 教育回馈社会.这也是当时先进的西式大学教育理 念.几十年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兰州大学新建一 分部,重以五岳,命名其教学办公楼,也是上述理念 的承续.而目前兰州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雄厚传 统,以及针对西部"天地生人"的学科特色优势,岂不 同样也是这一理念的实践么? 昆仑堂碑记 中原之地,弥望平畴,可以通沟洫,画井田,其民治 生有常度,是以朴质而无玄想.自虎牢函谷而西,乃有高 原.自太白六盘而西,乃有峻岭.迤通至于西倾,祁连之 境,拔海率在五千公尺上,行其地者步益高,气益促,似 将直上于天扪星摘斗者然,是以古代神话多萃集于西北. 日墨山者,玉膏汤汤,黄帝是食者也.日槐江之山者,是 生琅歼,天帝之平圃也.日昆仑之丘者,河,洋,赤,黑四 水之所出,天帝之下都也.又西日玉山,西王母所居,其 状如豹尾虎齿而善啸者也.其在古籍,《西山经》记之详 矣.而《淮南》之书则称述帝之下都尤瑰玮,曰:"昆仑虚 刘文江.顾顿刚关于"圜立兰州大掌"的两篇序记述略17 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 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 琅歼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 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 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 风,樊桐在昆仑阎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 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 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 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馀波 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 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 仑之丘,或上倍之,是为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 之,是谓县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 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其说如此.是昆仑者,下属地 而上通天,神与人以此而往来,诚能立大决心,前进而不 已,不第超脱生死,且直与造物者比肩而游焉.昆仑四隅 之水,河则流于东海,赤,弱,洋水流于南海,依增城以远 望,莽莽苍苍,目穷乎万里,谓非天地间至壮之观耶!《汉 书?地理志》于金城郡临羌下日:"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 石室,西有弱水昆仑山祠."临羌于今为青海西宁,是古人 所谓昆仑与西王母者必在西宁之西无疑也.青海康藏于全 世界为最高原,大江,黄河于全世界为最长川,山川之壮 阔若是,凭依之高迈若是,居者行者感发遐思,以为俄顷 之间即将对越上帝,此实一发而不能自禁之宗教热诚,不 当斥为无稽之揣测者矣. 汉武帝即位之初,匈奴破月氏,以其王头为饮器,月 氏遁于西荒,怨匈奴甚,武帝欲舍其力以击匈奴,遣张骞 为行人,得游大宛,康居,大夏诸国,归而述其事,汉人由 是始知有西域.黄河源者,《禹贡》所未详,骞至于阗,观 其地多玉石,与墨山,玉山若相符,又于阗之西,水皆西流 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与旧传河水之贯渤海也亦 近似,遽谓自盐泽而下,河水潜行地中,至积石而出,为中 国河,得河源矣.遂出所采玉石,为天子道之;武帝大喜, 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衡以今日之地理智识,则 骞所谓河源者,新疆之塔里木河,入于罗布淖尔而止,故 无术潜出于积石;惟一经张骞之武断,再经汉武之锡名, 二千余年来,于阗南山乃确定为昆仑而不可移,此犹"秉 烛尚明",非其朔义也.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国民政府置国立大学于兰州,任 命辛树帜先生为校长,西北人士欢忻相告,甘肃省参议会 及省政府决议划兰市西北萃英门内予城全区为校址.其地 旧为贡院,清季左文襄公总督陕甘时所创建,广可二百四 十亩.在昔子城未建,其北为海家滩子,滨河而洼.树帜 先生既至,以为现代之大学必具有现代之规模设备,乃可 使莘莘学子吐纳当世之空气,以接受世界学术之水准,既 竭其力以充实图书仪器,又于曩所谓海家滩子者建筑三 堂,冠以西北之名山,日贺兰,祁连,天山,大启学者崇高 之心胸,而累土以填其西隅,建台日中山堂,临于体育场, 以会集全校师生.然堂既眍隘,而风雨之来又不可抗拒, 实不通于合大众,于是定议并台与场建大礼堂.贺兰,祁 连诸堂皆课室,以实验室之夥也,课室又不足,并议于礼 堂左右及前部增筑之.兴工于三十七年九月.堂之状若飞 机,张其左右翼,机身为大礼堂,居其后,长三十九公尺, 宽十九公尺,高八公尺,面积七百四十平公方,设座容千 八百人,直立可二千余人.前楼二层,长九十公尺,宽十 五公尺有半,高十公尺,中部三层,高十四公尺,以楼上 下面积合计之,得三千六百平公方,中置课堂二十七,凡 容六十人者十七,八十人者八,百六十人者二,又办公室 十二,凡小者十,大者二.是堂也,匪特于斯校为巨构,亦 今陇中诸县市所莫与京者矣.以西北之山无大于昆仑者, 名之日昆仑堂.以昆仑之在青海境也,奠基之礼乞青海省 政府马主席子香为之,并书以颜其额.主席公子少香军长, 名将也,驻军平凉,往来经兰州,辄游于校,与诸师生班 荆道故,承请于主席,赠以大木百章,备栋梁材,工是以 得完.又以工事之巨与地之早寒也,两营造厂分主之,抹 之陕陕,筑之登登,或解木,或椎基,或畚土,或驱车,工 作者日以三百人为律,自朝至暮不少怠,迄十一月终而外 部悉成.明年春暖,继修内部,轮焉奂焉,弦歌成集,大学 之规模立矣.而校长又拟筑工学院于西郊,筑附属中学于 上西园,筑教职员宿舍于北山之麓,则工事犹未竞也. 夫以今日强邻眈视于外,战祸暴兴于内,商辍于市, 妇叹于室,士不能恒其业,民生其侥幸之心,主持一机关 者竭蹶支撑,形格势禁,虽有善者,冀一时之苟全己耳,即 不然,作一隅之粉饰已耳,谁复发大愿,起大信,以赴大 事者.树帜先生立大任重,不避讥谤,以导于先,校中同 人齐一心志,忍饥耐寒,以随于后,用能当兹物价日高校 款益竭之际,而此弘伟之目标卒底于成.然则是堂也,一 砖一木之间固皆涂有血汗涕淡在焉.后之人登于斯,观其 堂皇而博大,幸毋误谓为物力充盈之显示,当知此实为一 篇可歌可泣之史诗也.诸生来学于斯,诵书听讲,集会游 艺,陶陶以乐,愿辄顾念此缔造之辛劳而有以自振奋也. 昔周公之戒成王日:"君子所其无逸",又日:"先知稼穑之 艰难",学于斯者念之哉!当知屋宇可得而毁,唯此为之于 不可为之日之精神则永永不可磨灭者尔. 工事之兴与其成,实赖众力之擎举.辅助校长相度地 宜,规划局势者,董爽秋,段子美,李镜湖,向郁阶,水天 同,乔树民,陈祖炳,王德基诸先生也.为请于子香主席 贤乔梓而得其厚锡者,杨质夫,吴均,李得贤三先生也.设 计建筑者,钱青选先生也.绘制图样者刘郁文,郭祖培,上 官宗责三先生也.调度经费者,刘宗鹤,牛得林,何日章, 张鸿欣四先生也.督进材料者,吴鸿业,刘希成,吴达实 三先生也.常川驻窑厂负发砖责者,李祖恒,段永祺二先 生也.包筑大楼者,裕盛营造厂马式玉先生也;其大礼堂, 则源利营造厂徐文彪先生也.监督工事者,焦信之,张绍 先,龚才相三先生也.是皆不可以不记.民国三十七年十 一 月二十六日行奠基礼,颉刚幸得观焉,退为斯记以彰其 盛,并述古人之想象以兴其情.方今子香主席主青海军政 十余年,政肃刑清,百废俱举,入其境,林木蔚然,道路坦 18兰州大学掌报(社会科掌版)2009第2期 然,夏屋巍然,《山经》,《淮南所述之神话不难渐化为事 实.数十年后,天帝之旋室,县圃与其珠玉瑶碧之树其悉 移于人间乎? 而斯校也,穷究科学,精思眇虑乎天人之间,从事乎 控制自然之业,宜于人者则顺之,其不宜者则戡之,用日 以利,生日以厚,是则岂特登昆仑之最高峰者为神,其个 人之成功为足颂,固广之于天下而无不被其泽,将衍其颂 声于无穷也.树帜先生之大愿大信必至于是而后具足,此 固后学者必当负荷之重责,其勉之哉!其勉之哉! 爰系之以辞日:皋兰之阴兮白塔之阳,黄流浩荡兮撼 我墙.天山祁连兮从其旁,五岳俯首兮若羔羊.昆仑三成 兮入混茫,擎天柱兮此可当,移嘉名兮颜我堂,文章华国 兮何煌煌.弦歌作兮乐未央,秀士来兮趋相将.奋前进兮 毋自怔,秉信心兮终有庆.瑶之圃兮远飘香,沙棠琅珂兮列 千行,天上芬华兮莫长望,待君力兮植之于~DA-![].. 《昆仑堂碑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昆仑"之 溯源,从中国神话中的"昆仑"系统人手,阐发西北 的重要性,并以此引申在兰州建立国立大学的必要 性. 抗战爆发前后,日本人提出所谓"中国本部"的 概念【11】,妄图把我国边疆地区列为次要地区,以麻 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为吞并东北之后进一步在 当时的热河与察哈尔地区发动侵略行为做铺垫,蒙 骗国人认为只是失去了次要区域.顾颉刚先生和当 时的一些学界同仁愤而发起边疆学会,研究边疆的 地理人文,历史民族,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另一方面,顾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开辟的"疑 古"史学,细致地区分了神话和历史的关系;在他的 晚年,他又提出了"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将 中国上古神话体系化了.所以,"昆仑"神话与西北, 既是现实写作的需要,也是学术上的兴趣.因而作 起这篇文章来,更是情感深厚,气韵秀伟. 接着,顾先生在文章中叙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 使西域,得以游大宛,康居,大夏等西域诸国,至于 阗以当地之多玉石而与《山海经》所载相映证,推测 说"河水"(黄河)"自盐泽而下,潜行地中,至积石 而出."武帝因此命名新疆之于阗南山为昆仑山的史 实,来追溯河水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关系,同时 穷溯古人究河水之源的探究精神.进而一转,因兰 州大学萃英门校址即位于黄河之滨,正可以承接这 段文化余脉,以现代之"智识",于此地探索"天人之 际,古今之变",可谓得其所哉! 第二部分叙昆仑堂的形状大小及主事的各色人 物.顾先生写到:在兰州大学转设为国立之后,"西 北人士欢忻相告",而当时"甘肃省参议会及省政府 决议划兰市西北萃英门内子城全区为校址.其地旧 为贡院,清季左文襄公总督陕甘时所创建,广可二 百四十亩."辛树帜校长长校之后,多方奔走呼吁, 将原居此地的众多单位迁走,方才可以联翩修成积 石堂,昆仑堂,天山堂等现代建筑物. 最后部分效楚辞之"乱辞",作歌勖勉诸位师生. 顾先生前后三文所述"甘肃贡院"的历史沿革, 其实对整个甘肃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朝建立之 后,甘肃与陕西合省.清代虽然在康熙六年建立甘 肃省,但一直未能与陕西分闱,分场,只是在陕西西 安设立考点.因此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甘肃学 子若想在科举中有所作为,必须千里迢迢赴陕西赶 考.这是造成明清两代甘肃的科举人物稀少的原因 之一,也是近古时代甘肃文化不甚发达的重要因素. 而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之后,条陈光绪帝,建立甘 肃贡院,以使甘省学子有一个仕进之地.也因此在 以后清朝废科举,兴学堂的历史背景中,为本省能 够Jlb~,N设立甘肃法政学堂,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 即是兰州大学的肇始.所以顾先生的三篇碑记均提 及此事,并用他绵远的历史眼光反复深凿出这一大 学在甘肃,乃至西北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要在经济条件落后的西北地区办起一 座现代的国立大学,其艰辛亦是令人感慨的.加之 当时正处新旧政权更迭之际,物价飞涨.国立兰州 大学1946年初成立之际,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10亿 法币的开办经费f12】75,但是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 出现了天文数字般的通货膨胀;学校方面于是争分 夺秒,到东部地区购置图书仪器,在校内也是辛苦 耕耘,抢建校舍礼堂;到1948年七八月间,兰州一 石米竞要法币4000万元【2】31,条件愈发艰苦.虽然 如此,在辛树帜校长的主持之下,一大批知名教授, 如文中所提到的董,段,李,向,水,乔,陈,王诸 先生,不避危困,来到兰大,为学校日后的教育科研 事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顾颉刚先生亦如是. 来校之后,他辛勤备课,虽已五十六岁,但每日上课 两小时,讲授古籍之源流和古史问题,大受学生欢 迎,辛校长亦敬若上宾.半年下来,利用学校丰富的 图书资料,积稿二十万言,拟编为《古史钥》[】33; 在与家人的信中,他甚而说自己是"留学",意指欲 留此地而为学问之道."我吐了三十年的丝,现在可 以借这机会织成帛了.这是我十七年来求之不得的, 现在竞得到了,如何忍得放弃.我在此地多留一天, 我的学问就多织了一点."【】230-234可见教与学之欢 洽.也可观当时兰大师生不畏险阻,倾心向学的景 况,正是"唯此为之于不可为之日之精神则永永不可 刘文江.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19 磨灭者尔"!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顾先生的期望,其勉励诸位 师生努力探索人文,自然之业,"成一家之言",而可 以使天下被其泽,不负国立大学之使命.最后以骚 体为颂诗而结句. 顾先生在《浪口村随笔》中说,明季名臣杨继盛 流谪临洮时在当地开书院,办教育,虽为时不过一 载,但当地人于四百年之后的民国,仍然隆重祭祀 这位开启文化风气的历史人物【13】,以外人度之似不 可解.然而以顾颉刚先生于兰大初成且又时局艰危 之时来此执教之经历衡之,仿佛又可解释.正所谓: 以斯人而有斯文,以斯人而遇斯地也! 参考文献 [1J顾潮.顾颉刚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fM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树民.顾颉刚先生甘青之行的轶事『G]//王煦华.顾颉刚先生学行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212-216. [4】李得贤.顾颉刚先生与西北[G】//王煦华.顾颉刚先生学行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226-232. [5】汪受宽.顾颉刚先生1937--1938年在甘肃【G】//王煦华.顾颉刚先生学行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232.241. [6]王希隆,李景铭.顾颉刚与兰州大学fJ1.兰州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6):49.53. 【7】朱渝.顾颉刚与兰州大学图书馆『J].兰州大学:社会科学版,1999(3):33.37. 【8】顾颉刚.上游集fM】.上海:上海合众图书馆.油印本,1949. [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辛树帜[c]//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综合卷一.北 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 社,1996:117. [10】辛树帜.《禹贡》新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 [11]王煦华.抗战期间的顾颉刚先生【G】//王煦华.顾颉刚先生学行录.北京:中华书 局,2006:298. 【121陆润林.兰州大学校史l909—1989[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13】顾颉刚.浪口村随笔[M1.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43-244. AnAccountofTwoPrefacesaboutNationalLanzhouUniversityby GuJie-gang LIUWen-jiang? (1.SchoolofLiterature,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 2.GraduateSchool,China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Abstract:GuJie— gangisthemasterofhistoryinmodernChinaandoneofthemostdistinguishedprofessorsinthe centenaryhistoryofLanzhouUniversity.GuJie— gangWasappointedspeciallecturerofGansuCollegeandprofessor ofNationalLanzhouUniversityconsecutively.In1949whenheWaschairmanandprofessorofdepartmentofHistory, GuJie— gangwroteaprefacetoIntroductiontotheLibraryofNationalLanzhouUniversitycompiledbyHe-zhang. directoroftheLibraryofNationalLanzhouUniversity.Healsocomposedaninscriptioninhonorofthenewlybuilt KunluntangBuilding.ThesetwoprefacesareagoodaccountofthespiritsoftheteachersofLanzhouUniversityto goaheadinspiteofalldifficultiesaswellasaninspirationforthemtopressonandcarryOilscien tificresearches. Keywords:GuJie~gang;ShangYou;IntroductiontotheLibraryofNationalLanzhouUniver sity;Inscriptionin . { HonourofKunluntangBuilding (责任编辑:寇甲)
本文档为【【doc】顾颉刚关于“国立兰州大学”的两篇序记述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07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