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举报
开通vip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李琼嘉 杨思颖 杨菲 刘又华 黄隆源 (法学专业2001级本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 这就使农村成为历史的重要载体,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发明 创造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发生、发明和延续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 和他们赖以生活的土地。在新的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论是城市 还是农村,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中国原来的影子。正因为这样,能 保留传统生活...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 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李琼嘉 杨思颖 杨菲 刘又华 黄隆源 (法学专业2001级本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 这就使农村成为历史的重要载体,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发明 创造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发生、发明和延续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 和他们赖以生活的土地。在新的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论是城市 还是农村,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中国原来的影子。正因为这样,能 保留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地方就显得难能可贵。2003年1 ?灵山县大芦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文化深厚。 407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月21日至2月5日,我们调查的大芦村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地方, 它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群和数量众多、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丰富的楹联。 一、大芦村自然地理概况及劳氏家族的历史变迁 (一)大芦村地理位置概况 在采访中,大芦村村民劳德佚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宫里举行了一个非常盛大的筵会——蟠桃会, 各路天兵天将纷纷云集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内饮美酒品仙桃赏莺 歌燕舞,景象好不热闹。而此时太上老君的府上,由于贪玩的牧 童忘了关门,一只神牛偷偷的从天界下到了人间。神牛游过了烟 波浩渺的大海,翻过了白雪皑皑的高山,走过了荒无生机的沙漠, 终于来到了一个树木葱笼,溪水潺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地 方,于是畅游其中乐而忘返。等太上老君赴筵回去后不见神牛便 派牧童四处寻找,牧童下到人间发现神牛正在嬉水玩乐,任凭怎 样招唤也不肯再返天界。神牛说:“天界虽好,但太过于寂寞,倒 不如这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我愿留在这里为此地的人民 造福。”牧童听后只好返回并向太上老君汇报,太上老君按照天条 将神牛永久打下人间,但念及神牛以前的贡献,又将那个地方点 化成壤肥苗壮,鱼鲜果香的村庄,村口的池塘为神牛浸水休息之 地。从此这个地方便被称为“眠牛地”。 这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地方自然环 境条件的优越,而这个令神牛乐而不返的“眠牛地”就是我们此 次调查的对象——广西灵山县大芦村。 大芦村位于灵山县城东部8公里处。村内地形起伏平缓,地势平坦,村周围零星分布的土丘虽不高但显得玲珑秀丽,与村中 的池塘古树古建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清代横州诗人吴必启曾 这样描述大芦村的风光:“宅绕清溪耸秀峰,松林鹤友晚烟笼。小 楼掩路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红。”大芦村就是在这样美好而又严 酷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楹联文化。 408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大芦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 o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1.7C,极端最低气温 oo是1月-0.2C,最高气温是7月38.2C,无霜期在350天以上,年均降雨量164.9毫米,多集中在4-9月,受洪涝、寒潮和台风 影响小,农作物一年可以三熟甚至四熟。土壤母岩结构主要是花 岗岩,由花岗岩和砂岩等发育形成的赤红壤,土壤深厚、疏松、 肥沃、湿润,适宜种植水稻、柑桔、荔枝、龙眼等各种作物。 (二)劳氏家族的迁徙及大芦村历史的开始 大芦村现有总人口4368人,约818户,辖1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耕地面积约3360亩,其中水田1460亩,坡地和果园1900亩,村内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838人,教师28人。村民皆从事农业生产,水稻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 自产的瓜果,人均年收入3200元左右。?大芦村多以劳姓为主, 而其祖先劳氏就是大芦村的创始人。 据当地族谱的记载和口碑资料,大芦村氏原在山东即墨劳山, 依山而得“劳”姓。自隋朝入中原寓居山阴。南北朝时期,下居 松江,后宦游齐、鲁、荆、豫、浙、闽、赣、川、粤等地。宋朝 金兵南侵,南迁落户南雄州,各县的子孙为南海世祖。其中雷岗 村劳利举一脉,在宋朝末至元朝初,辗转灵山——钦州——灵山, 后植根于檀圩一带,为灵山劳氏祖先。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县儒学庠生劳经迁居大芦村,成为大芦劳氏的始祖。 二、大芦村楹联的分类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文言世界最后的风景——楹联 要研究大芦村的楹联文化,就要弄清中国古代楹联的起源和 发展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灵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山县志》,251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版。 409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早在先秦时代的西周到春秋中期(前11世纪-前476)就已 出现了对联的萌芽。《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 我心。”《东山?幽风》中的“伊威在室,蟏蛸在户。”《诗经》中 的这些对偶就是对联的雏形。 《诗经》中的对偶特别多,如“南山烈烈,飘风发发”一类 的。到了秦汉时代,五言诗里面多有自然率真的偶句。再到后来, 出现了六朝的骈文,雕琢骈辞丽句成为文士们刻意营求的风气, 这是因为对偶的修辞受容量的限制,终要发展为对仗的艺术。以 五言诗的形式而辅以骈文的骈丽追求,楹联就是在这时正式成为 具有独立意义的文体的。 隋唐时期律诗的兴盛,为楹联文体的进一步成熟提供了丰富 的营养。近体诗诗律的诞生使得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对仗在声韵方 面有严格规范,在意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霞浦县志》记 载唐乾符年间的陈蓬所题居室门联: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 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 此联的风格恰如五七言律诗的截断,意境也较南朝时有了极 大的提高。这一段时间内唐诗的发展经历了杜甫“运古于律”、别 制拗格的过程,一下子由体式的遵循升华到神味的创造,也对此 后楹联格律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代虽属乱世,却恰是楹联文体盛极一时的黄金时代。五代 后蜀国君孟昶(919-965)喜好楹联,曾在两块长方形桃木板上 刻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悬挂于寝室门旁,被后世传为 佳话。 宋元楹联的特点是已成为民俗风情,为市井街巷广泛采取。 元时的章回小说,已经普遍以联语为回目,足见楹联之深入人心。 明代楹联的发达和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有密切的关系。据说梁 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 410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 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 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人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 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 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 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当时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 作用。 白话小说的盛行刺激了白话联的成熟,而明时的主流文体如 性灵小品的兴起则使得楹联的散文化程度大大提升。楹联散文化 的趋向在体式上表现为长联体式的完备,如徐渭曾作过140字的 长联。 总之,对联自《诗经》萌芽,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又由诗、词、曲为其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到了清代,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已 成为必然趋势。 (二)规模宏大的大芦村明清古建筑群 大芦劳氏祖先自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迁至大芦村后,创业守承,建立了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东明堂、 蟠龙塘、陈卓园、富春园和沙梨园九个群落,以及劳克中公祠堂, 其中三达堂,劳氏祖居镬耳楼、双庆堂三个院落均为东南朝向, 平衡紧靠,组成一个民居区,三个院落之间有内门相通。东园为 一个院落,坐东向西,自成一个民居区。两个民居区几近相望, 中间有数个池塘相隔。建筑总面积达二十二万平方米。 大芦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主体 部分居中,各有五座(即五地),每座三间,地势由头座而下依次 递低。头座正中为一间神厅,其余各座中间为过厅(俗称二厅、 三厅、四厅、前厅),两侧为厢房。由神厅至前厅为整体建筑物的 411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皆成对称结构。建筑材料有土砖、火砖、 木材、陶瓦、石块等,装饰讲究,梁柱、斗拱、檐沿、墙头、柱 础、屏风、门窗等有许多精美的艺术装饰。此外,厅门、堂内及 楼房等处还悬挂牌匾多块,有诰封匾、贺赠匾、科名匾、家训匾 等。大芦村古建筑群,规模之宏大,气势之恢宏,功能之齐全, 保护之完好,生态环境之优良,规模水平之高,民俗文化积淀之 丰富,为环北部湾地区所罕见。1999年灵山县人民政府定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芦村古建筑群,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而 楹联文化在其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果将大芦村的古建筑看做一 幅风景画,那么那些挂于门楹、楹柱上的楹联绝对是其中的点睛 之笔。 本次调查我们共搜集到新老楹联共173副,这其中有自明、清以来延用了数百年、位置相对固定的古联。 楹联是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它 还可以融书法、雕刻的技巧为一体,美化建筑的形象,给人们以 美的享受。 1.镬耳楼 这是大芦村劳氏家族的发祥地,即祖屋,又名“四美堂”。其 建筑布局按国字型建造,由前门楼、主屋、辅屋、斗底屋、廊屋 和围墙构成,二五布局,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始建,崇祯十四年(1641)于前门楼和主屋第二进营造镬耳状封火墙,至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完成这一群落的整体建设。 镬耳楼具有浓烈的宗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气息,这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不 无关系。该楼的始建者劳经,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为 县儒学庠生,大芦劳氏第四代世祖劳弦于明朝崇祯年间(1636) 考选拨贡,由国子监毕业后,授内阁中书舍人,不久升用兵部职 方司主政(官拜三品),并准请朝廷封赠三代祖先,将祖屋第四进 412 ?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除在建筑结构上体现了宗法的严谨,从其悬挂的楹联亦能看“官厅”和前门楼的封火墙建成镬耳把手形,镬耳楼由此得名。出当时家教森严,如: 祖屋四座檐柱对联:天叙五伦惟孝友于兄弟, 家传一忍以能保我子孙。 祖屋四座顶梁对联:知稼穑之艰难克勤克俭, 守高曾其规矩不愆不忘。 祖屋四座屏门对联:好把格言训子弟, 须寻生计去饥寒。 祖屋四座川柱对等:勤与俭治家上策, 和而忍处世良规。 等等。 2.三达堂、双庆堂 三达堂是大芦村劳氏老二房发祥地,原名“灰沙地院”,清朝 康熙三十三年(1694)至五十八年(1719)建造,占地4400平方米。清乾隆十一年(1746)大芦村劳氏开基200周年之际,老二房以孙子辈首发三支,对应当时由老长房居住的祖屋称谓“四美 堂”,取达德、达材、达智之义为居所起堂号“三达堂”,寓意“三 俊”。而双庆堂为大芦劳氏第十代的劳常福、劳常佑兄弟俩亲建于 清朝道光六年(1826),寓意“兄发弟泰,才行并关”,门户自成 体系,而有过道相通,占地总面积约2900平方米。房屋高广、宽敞、明亮,注重居所的实用性和舒适感。眷饰、檐饰、和椅、床 榻、器具精工雕绘,讲究气派和排场。 ? 由于三达堂与双庆堂在建筑风格上均追求优雅与精致,于是 张挂于堂内的楹联就较其他几个群落要雅气许多,如: ?劳德新:《大芦村情况简介》。 ?劳德新:《大芦村情况简介》。 413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三达堂四座水柱外侧对联:堂上椿萱辉旭日, 阶前兰桂长春风。 三达堂五座第一进大门对联:春深松柏当庭秀, 日暖芝兰入室香。 三达堂横门及大院届门对联:门前琪树双环翠, 户外方塘一监清。 等等。 3.东园别墅 东园别墅由大芦劳氏第八代孙劳自荣建于清朝乾隆十二年 (1737),占地面积7750平方米。简朴光华的前门楼,宽广的院 落,三位一体的老四座、新四座、桂香堂及其附属建筑,匠心独 运,整体布局尤如迷宫,局部设置典雅别致,装饰工艺精湛,气 氛祥和,是古代因地制宜营造法式和书香世家的综合体现。与前 面介绍的镬耳楼一样,东园别墅的建筑风格也与其屋主劳自荣性 情廉介、器量宽宏、崇尚实行追求脱俗的性格相呼应,如: 上书房对联:涵养功深心似镜,揣摩历久笔生花。 下书房对联:鱼跃鸢飞皆性道,水流花放是文章。 二座对联:东壁书有典有则,园庭诲是训是行。 老四座上书房对联:东天天才可济世,园地地富能兴家。 别墅的主人劳自荣自幼英敏,以诗文见长,虚龄20岁即创建犹如迷宫似的“东园别墅”。 等等。 除此之外,在东园别墅内张挂的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是嘉庆皇帝的御师冯敏昌创作并亲笔书赠给 劳自荣的。劳自荣59岁任修职佐郎(辅助编纂、撰写史书的文官) 时,与老乡冯敏昌在京城相会认识,并结成忘年之交。于是冯敏 昌便书写此联赠予劳自荣。劳自荣对冯敏昌的墨宝珍惜有加,带 回家后,填其真迹在木板上,雕刻制作成凸金字匾,作为故居第 414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五座的顶梁对。可惜世事难频迁,此匾的原物已无踪迹,但劳氏 后人为纪念冯敏昌与其祖先劳氏的深厚友谊,将此副对联复制张 挂于群落之中作为治家之道的格言。 (三)大芦村楹联的概况及分类研究 大芦村楹联的内容繁多复杂,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生活?祖籍联可分为大门对和顶梁等多方面。据颜成才先生的研究,大芦村的楹联,从内容上可分 对两种;春联可分为福禄寿喜联,平安吉祥联,迎春接福联,心为祖籍联、春联和其他联三大部分。 愿祈望联,孝悌报国联,安居乐业、勤俭持家联,劝学长志、修 身养性、乐善好施联和天伦礼仪、和睦相处联8种;其他类分为堂室联、祝寿联和挽联等。 1.祖籍联。祖籍联又分为大门对和顶梁对。 (1)大门对 镬耳楼的大门对联:武阳世泽,江左家风。 双庆堂大门对联:书田种粟,心地栽兰。 东园别墅大门对联:东来紫气,园茁兰芽。 劳克中公祠对联:兰畹留香远,松江衍派长。 东明堂大门对联:东依象岭,明向龙塘。 (2)顶梁对。大芦村的顶梁对多是写家族祖先的功德和勋劳 的。如: 镬耳楼太公座顶梁对联: 祖有德宗有功惟烈惟光永保衣冠联后裔, 左为昭右为穆以飨以袍长承俎豆振前徽。 镬耳楼太公座顶梁对联: 神之格思无远弗届,道则高矣日监在兹。 ?本文对楹联的分类和部分内容等,参考了颜成才的《楹联宝典》一书, 该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出版。 415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镬耳楼大门及对联。 镬耳楼旁屋神座顶梁对联: 祀事孔明以介景福,仁新惟宝追配前人。 2.春联。如: (1)福禄寿喜的春联 镬耳楼对联:绿水青山依旧色,黄童白叟拜新年。 东园别墅对联:东头日月恩光照,园地乾坤喜气多。 (2)平安吉祥春联 东明堂对联:国富千山秀,家和万事兴。 镬耳楼对联:日月天开新气运,笙歌人醉太平春。 此联为镬耳楼的对联 这些对联虽然没有特别精辟的比喻,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 但却反映出大芦村人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过上了幸 福的日子,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3)迎春接福的春联 416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镬耳楼对联:和气盈门迎瑞气,春光满眼映文光。 劳克中公祠对联:春光咽大地,喜气到人间。 此联为劳克中公祠的对联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节的来临预示着春天的开始,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大芦村人,将美好的心愿寄托给了同样美好的 季节。 (4)心愿祈望的春联 在镬耳楼、双庆堂均有此联: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5)孝悌报国的春联:簪缨世胄,孝友家风。 这幅对联的意思是:穿戴要整齐,继承前辈的绅士风度;要 孝悌父母兄长,发扬祖辈良好家风。 三达堂对联: 忠厚传家安且吉,和平处世炽而昌。 (6)安居乐业、勤俭持家的春联 镬耳楼对联:好把格言训子弟,须寻生计去饥寒。 此处的“格言”,是指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治家格言》;“生计” 是谋生的办法。 (7)劝学长志、修身养性、乐善好施的春联 读书乐为善最乐,创业难守成尤难。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这些都是镬耳楼的对联。这些对联意在鼓励后学者勤奋学习, 切莫浪费光阴,要注意学习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争取能成为有用之材。 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十分。 倚西北为鸿模北阙殊恩沾世德, 挹南东之秀气东兰旧址发书香。 以上两联是东园别墅的春联。其大意也是鼓励读书人把书本 当作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提高个人的情操,并按古人的法则来为 417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人处世。 (8)天伦礼仪、和睦相处的对联 天叙五伦惟孝友于兄弟,家传一忍以能保我子孙。 兄弟和其中最乐,子孙贤此外何求? 这两联均为三达堂的对联。它们反映了劳氏家族重视优良传 统伦理道德,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提倡和谐的人 际关系。这种思想,对当今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 积极的意义。 3.其他 (1)堂室联 以下为三达堂对联: 槐柿播优声翠竹碧梧根并茂, 坛堂盈瑞气长庚宝婺耀同明。 镬耳楼对联: 阶下芝兰迎旭日,庭前桃李蔼春风。 (2)祝寿联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寿联反映了大芦村人尊老的传统,该村老人众多,生活悠 闲,长寿者众,令人羡慕。 (3)挽联 除灵而后家声远,释服于今气象新。 除了楹联以外,大芦村古建筑群的门上、厅堂和门楼上,至 今还悬挂着匾额17块。其中镬耳楼四块,三达堂7块,东园别墅6块。大致可分为居室标记匾、诰封匾、题赠匾、御赐匾四类, 均是清朝时期的文物。这些大小不一的金字牌匾,单从其所处位 置,也能大概分出题赠人的身份、地位的差异。“万岁爷”提的御 赐匾,高悬厅堂,以炫耀家世名望。两广总督、巡抚、布政使、 学政使等政要的贺匾,布置在前门楼和祖屋第一进及“官厅”这 418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些显眼的地方,装璜门楣。 大芦劳氏第四代世祖劳弦,于明朝崇祯年间考选拔贡,由国 子监毕业后,授内阁中书舍人,不久升用兵部职方司主政。其父 母、妻子也获得朝廷封赠。镬耳楼因而悬挂“奉天诰命”的牌匾。 明、清两代,大芦村劳氏呈请朝廷恩封,准赠的有78人,考授文武生员的有102人,出仕做官的有47人。朝廷封典的命令:五品 以上的称之为“诰封”,六品以下的称之为“敕封”。大芦村古建 筑群,过去受朝廷封赠的匾额有36块,现存12块。过去有“奉天诰命”5块,现仅存1块,其余皆是“奉天敕命”。 大芦村古宅的匾额依附于建筑物,充分体现了其艺术装饰及 文化价值。 三、大芦村楹联文化的成因 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灵山县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灵山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挥军南下,统一岭南地区,灵山县归属秦为象郡所辖。西汉元鼎 六年(前111),设合浦郡合浦县,灵山县地属合浦郡合浦县。南 朝梁普通四年(523)灵山一带属安州,即今天的钦州。《隋书?地 理志》云:“梁置安州,开皇十八年改曰钦州”。正因为灵山历史 悠久,开拓较早,劳氏祖先才会在宋末元初迁至钦州,最后植根 于檀圩一带。这样才有了产生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前提。大芦村产 生楹联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钦州灵山一带自古以来就重教 兴学,加上被贬的官员文人在当地传播中原汉文化,所以促进了 大芦村文化的发展。 历史上钦灵一带书院有32所之多,代表性的有钦州的东坡书 院、铜鱼书院、灵山的西灵书院、浦北的归德书院、福江书院等。 培养了大批人才。唐至清共出贡生191人,举人72人,进士14人。其中大芦村劳氏子弟有国、府、县学生76人,府、县武人 419 ?清代,被誉为“南海明珠”、“岭南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三子”之一的冯敏昌就与大芦村有不解之缘,并在该村留下了墨11人,其中32人出仕为官。迹“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四、大芦村楹联文化的重要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孔孟之道,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孔子、孟子 等人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荀子等人的继承和发展, 成为春秋战国时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到汉武帝时代,儒学被 推上独尊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达数千年。楹联也是儒家思想 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大芦村中的楹联:“孝悌为人生根本,言行乃君子枢机”就有很浓的儒家思想,与孔子所说的“孝悌也者,其 为仁之本欤!”相一致。 大芦村的传统建筑具岭南特色。建筑皆建于丘陵之上,依地 势而建,参差错落。建筑布局严谨,构图巧妙,每个院落分主体 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主体建筑居中,有五座(即五进),每座三间, 地势由头座而下,依次递低。头座正中为一间神厅。其余各座中 间为过厅(俗称二厅、三厅、四厅、前厅),两侧为厢房。由神厅至前厅为整体建筑物的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皆成对称结构。座 与座之间,中部为天井,两侧为耳房,这不仅利于采光,而且形 成一个四水归堂寄托聚财观念的格局。附属建筑部分,由两旁及 后背连成一个凹形的廊屋,前面有堡墙及堡门。两侧廊屋与主体 之间各有一条甬道,并有横门相通,神厅后背及大门前各一个长 方形围院。屋顶结构主体部分为硬山顶,廊屋为悬山顶。个别过 厅内有柱架或设有内檐。建筑材料多用土砖,火砖,木材,陶瓦, 石块等,人们在檐房、斗拱、柱础、屏风、门窗等构件的雕刻上 十分讲究,内容也非常丰富。 ?广西钦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钦州文史》(第九辑),57页,广 西钦州市江东印刷厂2002年。 420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大芦古村传统建筑群的厅门,堂内和楼房等处悬挂的牌匾均 是清朝时期所遗留。这些牌匾雕刻手法不同,尺寸大小不一,但 皆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既充分体现了古代装饰艺术 和文物的价值,又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从侧面反映了 大芦村历代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兴旺的景象。。 大芦村的楹联内容除了以修身、养性、持家、报国为主,蕴 含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另一种文化形态 ——宗教信仰。 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 两种关系,是人对这两种关系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态度和处理方式。它在一 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制约了社 会繁荣和历史发展。我们在调查大芦村的过程中,发现9个古建筑群落中都有神座。如祖屋镬耳楼太公座神柱上的对联为:“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嘱后裔继志述事无忘忠孝初心。”又如镬耳楼神座神对:“神所凭依惟在德,人之对越本乎诚。”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传统农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便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 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 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从总体上说,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 的崇拜是最为突出的。 ?这一意识形态在大芦村的对联中也有所反 映,且尤其以对祖先崇拜、祭祀为主。如:“祖有德宗有功惟烈惟 光永保衣冠联后裔,左为昭右为穆以飨以祀长承俎豆振前徽。”(祖屋太公座顶梁,双庆堂头座顶梁亦有)“每思前辈寻常语,愿读人 间未见书。”(祖屋旁屋二座);“藉神恩阜物与人,凭祖德光前裕 后。”(蟠龙塘头座)等等。 (二)艺术欣赏价值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18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421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大芦村传统建筑群民俗文化底蕴丰厚,建筑装饰讲究。无论 是从其书法还是雕刻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雕刻技法, 有高浮雕,平面阴线刻,剔底起突及笔绘等尤为突出。在书房, 柱础,斗拱,檐饰,门窗,脊饰,的石刻,木雕等构图精美,也 体现了其雕刻的巧妙。同时也给游客美的享受。 大芦村建筑多依山而建,层层叠落,房屋前面是数口宽阔而 相连的池塘,临水是树龄三,五百年的荔枝树。古树婆娑,婀娜 多姿,犹如摆放在青砖绿瓦古建筑前的一座座盆景,环境极为秀 美。古村周围是一片片田园,稻浪起伏;稍远处则是圆丘小岭环 围,各种果树竞展风姿。整个古村的风貌显得优美、和谐,极具 典型的荔乡田园特色,因此大芦村也具有了一定的自然风光观赏 价值。 (三)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大芦村传统建筑布局严谨,构图巧妙,功能合理,木构架榫 衔接,梁柱檩椽组成框架;抗震性好,空间上主次分明,内外有别,进出有序。这些居民,即可以作为研究古代营造法式的实物资料, 还可以从中研究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民间艺术、风土习俗等, 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大芦古村9个传统建筑院落的占地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 有些院落尚未正式对外开放。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 仍有近万名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从大芦村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结 构来看,其完整保留的大型封建家族建筑院落,丰富的楹联和牌 匾文化,加上优美的荔乡田园风光的生态旅游,对长期生活在喧 嚣都市里的人们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灵山距南宁市2个半小时的 车程,交通非常方便,在南宁大旅游的推动下,大芦村必将对南 宁和周围市县的游客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对外省和外国的游 客,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大芦古村的旅游客源市场 潜力是非常大的。 422 五、大芦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大芦村所属的灵山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它日照充足,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很适合水果的生长,所以灵山已成 ?春节时村中老人正在书写楹联,为后学者提供示范。(此照片由 陈秀南提供) 为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而大芦村是灵山地区最早 种植水果的地区之一,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改革开 放以后,因为政府的正确引导,加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大芦 村已提前步入了小康之列,成为灵山经济较发达的几个村子之一。 但是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在村民的腰包一天一天鼓起来的同时, 精神文明生活却仍止步不前,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从教 育水平来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只占村中人口比重很小的一部分, 且大多数青壮年都不愿留在村里。大芦村目前还没有中学, 68% 423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只有9.7%的学生继续高中学业。 说明了即是村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许多父母更希望子女外出 打工赚钱而不是读书。 从平时人们的娱乐生活来看,该村六合彩盛行,村中缺少健 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村中的年轻人对楹联的了解也不多,会书写 楹联的只有少数一些人,而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老人。能创作楹 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成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芦村这样有着深厚历史文 化传统的村子里面,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正确引导村民 的文化生活,如何加强大芦村村民的公民道德建设,都是我们面 临的巨大难题。我们认为,任何文化传统都是历史形成的。传统 一经形成,它就有巨大的惰性和惯力。我们既不能一味的选择传 统,但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而只能在传统的制约下谋求发展和 前进,求得不断发展。这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就是要寻求发 展,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我们今天的国体和政体,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文化传统 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 继承发展传统的楹联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传统楹联文化的基 础上创建大芦村的先进文化。 六、与楹联文化并存的大芦村独特的风俗 大芦村除了拥有保留至今的明清时期的古宅及楹联,还有一 些独特的习俗、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中元节,岭南一带叫“鬼节”。 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是七月十四日。据《大藏经》中的深 化传说“目连救母”的故事所缘起,因而中元节亦称“目连节”。 说的是七月十四日前一日,大开鬼门关,倘有去世满百日之家, 多在旬内焚冥钱、烧纸衣、烧纸船致祭以飧死者。富裕之家,更 424 ?这一天几乎家家户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户都要宰鸭、榨米粉,而独大芦全村皆食素,吃茄瓜粥,以示不延佛道打斋醮以超度亡魂,名曰:“目连斋”。忘祖训。这一习俗是从明朝大芦劳氏第四代祖劳弦传下来的。劳 弦曾任兵部职方司主政,相传在其任职期满后回归故里,七月十 四日那天正好坐船经过洞庭湖,不料中途乌云密布,水色呈黑, 即刻湖上狂风骇浪,天水难辨。劳弦跪在船上,心中默念祖宗恩 德,祈求祖上保佑。不久,竟然风平浪静,劳弦为答谢祖先显灵 相救,就想找些东西拜谢,无奈船上大多数物品在之前的惊涛中 已被抛入骇浪,最后只找到了两只茄瓜和一小撮米。劳弦心想东 西虽简陋但只要心诚则可,遂煮了一碗茄瓜粥,望天朝拜。为了 表示不忘祖上保佑之恩,劳弦回家后,嘱咐劳氏子孙务必农历七 月十四日煮茄瓜粥吃。 在大芦村,最热闹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八的庙节,又叫“岭 头节”或“跳岭头”,这是灵山县内的一个民间节日,有带面具的 祭祀性民间舞蹈。每年农历八、九月间是其活动的时节,有固定 的演出点和日期,称为“岭头”,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 届时,各村各屯开塘捕鱼,家家户户宰鸭杀鸡,设筵祭祖敬神, 同时还请“蜂头队”(师公)到村边岭上舞祭驱鬼。蜂头队戴着面 具,表演“抛偈”(舞蹈)和“唱格”(歌舞),一些地方还兼有武 术和“斗法”(民间魔术)表演。“跳岭头”歌舞过程均有音乐伴 奏。“蜂头队”边跳边舞边唱,其音乐多以短小精悍的乐段构成。 如《唱丰年》就是由上下乐句构成的乐段,每乐句六小节(均为 四二拍子),音列为6123,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周而复始。 ? “跳岭头”习俗的历史在明朝嘉靖年间已有记载,明代嘉靖年 间《钦州志》说:钦州人“八月中秋假祭报,扮鬼神于岭头跳舞, ?灵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山县志》,165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灵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山县志》,178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25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谓之跳岭头。男女聚观,唱歌互答,因而淫乐,遂假夫妻,父母 兄弟恬不为怪”。清道光年间《钦州志》也说:是期,“延巫者着 花衣裙,戴鬼脸壳击两头鼓,狂歌跳于神前,村男妇于坛戏歌, 互相唱和,名曰跳岭头,曰不如此则年不丰稔”。 “跳岭头”的历史应该比志书记载的要早得多,它有一个孕育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志书的记载应在它比较成熟的时候, 而在成熟之前可能还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萌芽和发展阶段。 表演内容多数是祈祷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驱邪捉鬼等。表演时,艺人头带面具,身穿戏服,手执刀斧。表演程 式有开坛、点 将、跳三师、跳 四帅、走大江、 咏古,最后是捉 蛤精。乐器有象 鼓、高边锣、马 锣。白天演出开 坛、点将,晚上 演出跳三师、跳 四帅、走大江、 咏古等,到翌日 晨捉蛤精结束。 这个节日来客 特别多,因为有 “跳岭头”看, 所以来客中牵 男带女,老老幼 幼,非常热闹。 而且也食物很 ?祭祀舞蹈“跳岭头”。 426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多,水果有柚子、沙梨、柿子等,点心有榨米粉、炊卷粉,菜肴 有鸡、鸭、鹅,但以牛肉为主。解放前,几户或十几户人往往联 ?合剥一头牛,然后按份数分肉。 ?“蜂头队”(师公)的道具和乐器。 庙节这天除了看民族舞蹈等表演外,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宴请 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品茶尝果,吃这个节日最具代表性的小吃 “牛红生”,一般在饮酒、吃饭前吃的。它的主料有:牛肉、牛百 叶、牛肚等切成丝,牛红(血)切成方块,分量较多,配料有一 些绿豆芽、南粉、金菜等,然后把不同的原料放进开水镬内来烹 制,看准火候,待牛红煮到九成熟时,马上舀入一个钵中,上席 时牛红刚刚熟,再撒上炒过研碎的花生,吃起来真是味道浓郁而 鲜美,脆滑可口,使人颊齿留香,回味无穷!据大芦村民介绍, 当傍晚亲朋友好友相聚之时,村子里人声鼎沸,水泄不通。而在 ?灵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山县志》,179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27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这一天,无论认识与否只要你进到一户人家,定能得到热情招待。 七、大芦村楹联文化的保护和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2001年11月23日的《南方周末》中曾发 表题为《即将到来的文化生态变革》的文章,其中说道:“今后,?而某个地区、某个城市的文化优势,主要不靠历史遗产,也不靠今要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地处西部的大芦村来说,还应紧跟西部大天的作家作品,更不靠哪个领导的热心,而主要靠文化产业。”开发的步伐,将楹联这一文化遗产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 要充分挖掘大芦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保护大芦村明清大型 家族建筑院落为重点,科学合理的制定古村保护和利用规划,促 进大芦村和灵山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这是大芦村楹 联文化保护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对其进行保 护性开发的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保护原则。以主要建筑院落为主线,将古村内的传统 建筑保护串联起来保护。同时,以外部环境作为依托,形成点, 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2.保持古村原有风貌和特色的原则。应尽可能不改变其原状, 只对近年随意改建、添建的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和局部改造。 3.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将村内镬耳楼,东园 别墅,三达堂,双庆堂等主要建筑院落作为重点对象加以保护, 其他的古建筑院落则作为一般的保护对象。 4.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保护像结合的原则。既要保护历史文 化建筑、生态环境和农业器具、生活用具等有形文化,又要保护 民俗风情及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无形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5.保护和旅游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大芦村传统建筑文化 和楹联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以保护促进旅游,以旅游 加强保护,使古村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 ?余秋雨:《即将到来的文化生态变革》,《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3日。 428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楹联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结 束 语 “每思前辈寻常语,愿读人间未见书”。我们小组抱着一种自 我锻炼、不断学习的心态投入调查和报告写作之中的。短短十几 天的调查和小小的一篇调查报告很难将大芦村及其楹联文化说清 楚、道明白。看似平常的楹联,它的价值和教育意义,却不可低 估。它融会了诗、词、曲的精髓,以精练的字句或写景抒情或告 诫子孙。大芦村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它涵盖了楹联、建筑、舞蹈、 书法、雕刻、风土人情等,延绵了明清几百年的历史。因此,我 们这次调查只是看到了大芦村冰山的一角,但是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关心大芦村。 (本文获广西师范大学第五届“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学术和创 业计划竞赛活动社会调查报告类二等奖,作者为广西师大漓江学 院法学专业2001级本科生,指导教师为广西师大历史系廖国一。) 429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中国画扇第一镇”旅游资源调查与 可持续开发研究 钟声宇(历史教育专业2001级本科) 2003年7月,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区团委“实现宏伟蓝图、 奉献青春智慧”的号召,成功组织了一次以“漓江流域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笔者通过对阳 朔县福利镇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拟从福利的旅游资源调查入手, 分析福利旅游发展滞后的原因,对如何可持续开发福利旅游资源 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能为福利旅游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 之力。 一、福利镇区域地理概况 福利镇位于桂林市阳朔县城东部8公里处,距离中国旅游中心 城市——桂林市区70公里,东与平乐县沙子镇、福兴乡交界,南 与本县普益乡相邻,西与阳朔镇接壤,北和恭城县西岭乡以及本 县的兴坪镇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陆路方面,桂林至 广州公路区内段20163线横穿东西,从阳朔县城乘汽车至福利镇仅 需要10分钟;水路航运方面,福利镇是珠江水系的古码头,现为 漓江重要的水运码头之一。阳朔县城沿江至福利约4公里,沿途风景秀丽,颇具江南水乡特色,与漓江上游水域的“黄金水道”并 称,素有“钻石水道”的美誉。 福利镇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全镇土地面积为222.8平方公里,内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3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46890人。福利西北部主要呈山地地貌,约占全镇面积的1/3,其余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为52868亩。福利镇属于亚热带气候,适宜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盛产沙田柚、板栗、柿子、 430
本文档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5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6
浏览量: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