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奴性_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诠释

奴性_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诠释

举报
开通vip

奴性_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诠释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奴性的由来众说纷纭,但奴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封建专 政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类的开始。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们 对雷电、风雨、疾病等许多自然现象以及对种族、群体偏离的 惩罚等...

奴性_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诠释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 论理 奴性的由来众说纷纭,但奴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封建专 政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类的开始。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们 对雷电、风雨、疾病等许多自然现象以及对种族、群体偏离的 惩罚等许多现象既不能理解又无法摆脱,因而会产生恐惧心 理,寻找安全的强烈本能反应。这种力量主宰着自己,只有用 屈服、顺从等方式,才能生存。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 奴性是一种生存意识的萌芽,是在主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自觉认识和思考世界的结果。鉴于以往对奴性的文化内涵的 研究极少,文章结合古籍,在文化心理学的框架下对奴性的 研究做初步的阐述。 一、奴性的内涵 奴性,在近代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实 际奴性是一个包含很多内容的研究领域,既是一种心理状态 也是人们的心理习俗中非成逻辑体系的知识体系。但从文化 心理学来看,应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消极自谦,是中国文化 框架下的心理表征,反映的是一种自我评估低于他人或外在 标准不一致状态。 从本质上,奴性可以理解为通过低调的自我呈现,规避 权威、自由,以顺服强的内外控制过程。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结 构里, 由于强固的家庭血缘、宗法等级关系和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影 响,形成并积淀起稳定的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文化心理结构, 这种东方心理结构特别强调静态的、安息的、消极的、依赖 的、苟安的、保守的社会心理层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 展, 奴性进而逐渐凝聚成为中国古代的民族性格。中国古代 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民族的文化心态与传统的思维行为 模式,中国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与伦理道德等,都彰显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在传统 的儒道思想中都注重自我反省及追求自我适应,强调自我在 别人面前的表现。因此,奴性它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的 一种心理结构。 二、奴性的表现 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文化本身会对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形 成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文化的最根本的性质体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在于文化是价值追求的导向,第二在于文化是创造生 成的过程。文化的这两方面的根本性质正是根源于人的心理[1]。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奴性表现于人性和人格两个方面。在人性 方面,在自我评估的研究中,许多研究发现东亚人更倾向于 对自己做较低的评价。如,日本人在诸多人格特质的自评中 存在消极错觉和存在以下效应[2]。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奴性 思想的根源既有思想潜意识,也有文化背景的原因。在有关 自我表露的研究中,东亚人倾向抑制自我表露。如,日本人不 喜欢直接表达反对意见,存在明显的消极反馈抑制,而在有 人提问时被动的自我表露更有利于其人际焦虑的降低和自尊的 提高[3]。在人格方面,文化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特质不具有跨文 化的普遍性,在中国这样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行为更多地 受到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4]。奴性是长期的文化、伦理、观念的 渗透,形成的一种民族性格,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表 现。例如千百年来那些忍辱负重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和媚上欺下 的走狗形象。 三、奴性的分类 在现有的文献里,参考自谦的分类[5],笔者认为,奴性主 要包括两个要素:外在的工具性,指对权力、地位、财富的追 求;内在的忠诚性,指对国家、民族、亲情和礼仪的坦诚以待, 是发乎情和止于礼的表现。从古代的从纲常到近代的从文化 伦理到今天的从正义的、亲情的、爱情的、命运的、成人社会 的、世俗的,都能显现出奴性意识。从内在动机来看,是一种 奴性: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诠释 张 灵,姚本先 (安徽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奴性可以理解为通过低调的自我呈现,规避权威、自由,以顺服强的内外控制过程。它是文化背景、个体特征和情境 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由利益和情感共同驱动的。奴性主要出于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低自尊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奴性不 能简单地理解为国民的劣根性,它是一种符合文化期待的自我生存的方式。 关键词:奴性;文化背景;利益驱动;情感驱动;适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9: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 27—0226—02 作者简介:张灵(1982-),女,安徽临泉人,安徽师范大学 2008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姚本先(1963-),男,安 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心理学。 226 Ke Xu e F a Z h a n g ☆ 科 学 发 展 ☆ 对安全、稳定、群体认同。奴性的工具性和忠诚性反映了它既 受利益驱动也受情感驱动的双重性。可根据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表现来看新时期奴性的运作模式:(1 )“表象式”:指表面上 的顺从,并非真正的屈服于什么。从心理机制来看类似从众 心态;(2)“尊崇式”:忠诚性高,而工具性低,如对长辈或自己 尊敬的人物的顺从,其心理机制类似于同化或光环效应;(3) “求安稳式”:此时的自我表现是真实的,既可以逃避对另类 的恐惧,又可安稳的生存。“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4)“迂回 式”:为了某种利益而委曲求全,其“工具性高”。这些方式均 体现了奴性存在的意义。“奴性”特征、生成等问题,但由于诸 多方面(包括文化环境、历史记忆、个人的精力、知识结构等) 的限定,仍然有待推进。 四、奴性的动机 根据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奴性 的动机可分为:(1)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 求,使人不自觉地去顺从于周围环境和现实社会的条件。(2)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 死亡等的需求。人类为了能从生理上和心理上获得安全,潜 意识的对环境和权威等的顺从;(3)交往需求:包括对友谊、 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目前有一种很好的论据认为这是 有生物基础[6];(4)低自尊的需求:通过降低自尊获得群体、社 会的认可;(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 现,或是发挥潜能。通过对一定环境的顺从,让自己获得自我 实现的机会[7]。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 人。这五种需求中体现了奴性有很强的工具性。从另一个角 度,在中国文化中奴性思想也可称为消极自谦,二者没有有 本质的冲突,而是可以合二为一的。谦虚中存在依赖、奴性、虚 伪等心理品质[8]。日本人的“自谦”的动机包括显示自己高明, 期待赞许性回应,维持人际和谐,提供交流[9]。总之,奴性的 动机从心理机制分析,目的是寻求心理安慰以实现自我的 价值,也是多数人规避风险,明哲保身的一种自我提升的过 程。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心理安慰功能,可以降低人们的心 理失调程度,减轻心理焦虑,成为人们适应社会,求生存的一 种途径。 五、奴性的作用 李大钊援引西方哲人的言论为“调和”定义:“准四子之 言(斯宾塞、穆勒、莫烈氏、古里天森),试为调和之语诂一定 义焉;调和云者,即各人于其一群之中,因其执性所近,对于政 治或学术,择一得半之位,认定保守或进步为其确切不移之信 念;同时复认定此等信念;宜为并存,匪可来尽,正如车有两 轮,鸟有两翼,而相牵相挽以驰驭世界于进化之轨道也”[10]。 笔者认为奴性作为人格的一个方面,它的存在是一种符合文 化期待的自我生存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其积极意义。它可以 为体验到心里痛苦的个体提供一种防御机制来应对心理上 的不适感。Kat ayama发现,日本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取决予 是否被他人接纳,折中主义的自我认识更有利于他们精神健 康[11]。在中国的佛、儒、道思想文化中都包含着奴性文化,如美 国易学家安东尼,在对《周易》的研究中,提出了完善人格的养 成途径:读易、习易、化易[12]。荣格也认为,《易经》“是地道的中国 思维方式的表现”[13]。文化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表现在对人们潜 在假设的影响上,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但对奴性的作用尚需系 统的评估,如果只是表面的一味顺从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六、小结 中国古代对人性的思考,孔子提出“中性”说,认为人性本 无善恶,只是由于受后天的影响而不同,即“性相近 ,习相远 也”,以及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论”。这种看似矛盾 的探讨使人们意识到认识人的本性的艰巨性。为什么奴性经 历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而没有消除?从心理根源上来分析, 中国传统奴性观念萌芽于人类社会的开始, 产生在于于官 府幕僚,根植于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土壤中,使得奴性的服 从意识根深蒂固,只要人不能做到全知全能,就不可能完全 没有奴性行为和意识;它也是人类适应机制不可分割的组成 部分,没有这种机制,人类将无法生存。人受自然和社会的奴 役,在传统的儒道思想和专制集权的统治下,奴性的形成和 存在有其存在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管理。但在近代 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张扬了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过分放 大了主体的尺度,弱化和忽视了客体的尺度和规定性,把自 然看作具有彻底奴性的奴隶,扭曲了主客体的辩证关系,也 歪曲了价值的内涵。纵观历史和世界,奴性是全球性的,是一 种文化心态。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化”的主导者 却建构了一个完全没有“全球视野”和“全球眼光”的关于东 方世界“民族劣根性”的意识形态,这个悖论值得所有东方人 深思。奴性作为多重动态文化系统应将成为心理学领域理解 中国人自我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葛鲁嘉,陈若莉.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1 999,(5):81 - 87. [2]Toyama M,Sakurai S.Posi t ive i llusions in Japanese st udent s.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1 , 72 (4):329- 335. [3]Kumano M.Volunt ary and elici t ed Self - Disclosure: A Compari son in Universi t y st udent s.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Educat ional Psychology,2002,50(4):456- 464. [4]杨慧芳,郭永玉,钟年.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 探新,2007,1 (27):3- 7. [5]胡金生.传统和现代视野中的自谦[J].心理学探新,2007,3(27): 19- 21 . [6]R·A·巴伦,D·伯恩 著.黄敏儿,王飞雪等译.社会心理学(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5. [7]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546—548. [8]姚本先.对谦虚的社会心理思考[J].社会,1 988,(7):1 2- 13. [9]Yoshida A,Ura M,Kurokawa M.Self - derogat ive present at ion in Japan: An examinat ion f rom t he viewpoint of receivers’ react ions.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4,20(2):144—151 . [10]李大钊文集(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84:503. [11 ]Kat ayama S.Cult ure views of Self and Psychology Process.The Japanes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4,10(3):153- 167. [12]赵继明.安东尼及其《周易》心理学研究[J].周易研究 ,1 998, (3):40- 46. [13]彭贤.荣格与《易经》[J].周易研究,2003,(2):1 9- 27. (责任编辑 / 肖莉虹) W e n H u a Y a n J i u ☆ 文 化 研 究 ☆ 227
本文档为【奴性_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诠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93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2-23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