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举报
开通vip

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11.5】文)。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 (7)项目公司和总承包安全管理要求 (8)项目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文件 (9)**********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

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 、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11.5】文)。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4)《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JTJ B01-2003)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JTG/T F50-2011)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 (7)项目公司和总承包安全管理要求 (8)项目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文件 (9)**********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1.1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高速公路*****段****合同段内的各单位工程。***双洞双向分离式隧道、***双连拱隧道。***大桥(水上桩)、***1#、2#桥有高墩、上系梁相对困难外,余均属较容易施工,安全风险较小的工艺,易于控制管理。互通A匝道跨主线30+45+30预应力砼现浇箱梁桥不同类型结构物。本合同段详细工程量见下表; **合同段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单位工程名称 结构形式 难易度 1 ☆ 2 ☆ 3 4 5 ≈∏ 6 7 5m墩 8 9 10 11 12 ∏ 13 ∏ 注:≈为水上桩  ∏为高墩 1.1.2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合同段内的各单位工程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本合同段内的**座桥梁、*条隧道、路基及其所属**道涵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1.1.3评估目的 对*****合同段内的各单位工程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本合同段内的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施工中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1.1.4 评估办法 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1.1.5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评估专家组均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 序号 姓 名 职称 专业 1 路桥 2 路桥 3 路桥 4 路桥 5 路桥 6 路桥 7 路桥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区域 2.2 设计标准 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100km/h,一般互通1处,互通收费站1处。 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桥涵、隧道工程等的施工及缺陷修复。 2.3 隧道工程概况 2.3.1 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隧址内范围出露地由老到新奥陶系文昌组、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上更新统马兰组地层;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如下: 奥陶系上统的文昌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岩性变化相对较小,节理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性质一般。 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上更新统马兰组地层岩性,残坡积层分布于坡麓,岩性多为混碎石亚粘土,厚度不均,分布不联系;上更新统马兰组地层主要为棕黄色、灰黄色粘性土,下部为砾石层,夹砂质充填,砾石强风化-弱风化状,次棱角状,含铁锰质结核。工程性质较差。 (2)、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 围岩级别 Ⅲ Ⅳ Ⅴ 总长(m) 左线围岩长度(m) 767.4 844.6 131 1743 所占比列 44.03% 48.45% 7.52% 右线围岩长度(m) 814 805 63 1682 所占比列 48.39% 47.86% 3.75% (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本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隧道出口洞口地层为浅埋灰黄色碎石土段。 隧道出洞口为斜坡地貌,坡度25~35°左右,表部覆盖灰黄色粘性土角砾,厚约2.4米,冲沟处较厚。下伏奥陶系文昌组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 呈数厘米至数米厚的韵律交互组成。强风化层,褐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岩体破碎,岩质软;中风化层,青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呈柱状,岩体破碎~较完整;微风化层,岩石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充填,岩体完整性一般, (4)、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江南台隆东段,以下庄-油溪口断裂为界,北部为苏庄台拱,南部处在钱塘江台褶带内。区内构造发育,以褶皱和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主要为华埠-新登复式向斜,轴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区域断裂构造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影响工程的区域深大断裂有球川-萧山深断裂、开化-淳安大断裂、下庄-石柱大断裂以及安-温州大断裂。 隧址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VI度区,抗震设防烈度值为7度。 (5)、水文地质特征 隧址区内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水量中等~较丰富,地表为冲沟。雨季汇水量较大,隧道施工时裂隙张开发展,会有淋水和渗水现象。 3、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3.1 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地质G =(a+b+c) 围岩 情况 a 1.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 3-4 根据设计 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 2.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 2 3.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上、40%以下 1 4.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 0 瓦斯 含量b 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 2-3 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 1 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0 富水 情况 c 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2-3 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1 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 0 开挖断面 A 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 4 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 3 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2 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 1 隧道全长 L 1.特长(3000m以上) 4 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 3 3.中(大于500m、小于1000) 2 4.短(小于500m) 1 洞口形式 S 1.竖井 3 2.斜井 2 3.水平洞 1 洞口特征 C 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2 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 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 注:1.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2.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 险 等 级 计 算 分 值 R 等级Ⅵ(极高风险) 22分及以上 等级Ⅲ(高度风险) 14-21分 等级Ⅱ(中度风险) 7-13分 等级Ⅰ(低度风险) 0-6分 (3)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中心值 概率等级描述 概率等级 >0.3 1 很可能 4 0.03~0.3 0.1 可能 3 0.003~0.03 0.01 偶然 2 <0. 003 0.001 不太可能 1 注:①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4)、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特 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后果等级 4 3 2 1 人员伤亡数量(人) ≥30或≤100 10≤F<30或 50≤SI<100 3≤F<10或10≤SI<50 F<3或SI<10 注:F=死亡人数 (含失踪)  SI=重伤  (5)、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后果等级 1 2 3 4 经济损失  (万元) Z<10 10≤Z<50 50≤Z<500 Z≥500 (6)、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 概率等级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1 2 3 4 很可能 4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可能 3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偶然 2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不太可能 1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7)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图) (8)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P 等级描述 等级 P≥14分以上 等级Ⅳ级(很可能) 4 6≤P<14分 等级Ⅲ级(可能) 3 3≤P<6分 等级Ⅱ级(偶然) 2 P<3分 等级Ⅰ级(不太可能) 1 3.2 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 接受准则 处理措施 低度 可忽略 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中度 可接受 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高度 不期望 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极高 不可接受 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并加强监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3.3 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4、风险评估 4.1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4.2 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根据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计图纸对高树坞隧道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隧道洞口边坡陡立,岩石破碎,垂直节理发育,受雨水冲刷易形成溜滑,边坡稳定性差。 (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洞口V级浅埋段。 (3)二衬施工属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 (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4.3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分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  类 分值 说  明 地  质 G=(a+b+c) 围岩情况a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 2 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 瓦斯含量b 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0 富水情况c 无涌水突泥可能发生的地质 0 开挖断面A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 2 隧道全长L 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 3 洞口形式S 水平洞 1 洞口特征C 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 便道、地形综合考虑 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G(A+L+S+C) 隧道R=G(A+L+S+C)=2×(2+3+1+1)=14,14≤10≤21,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 4.4 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风险源 判断依据 1 坍 塌 本隧道Ⅴ级围岩浅埋黄土段 2 触 电 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害 3 火工品 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人员伤害 4 高空坠落 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害 5 机械伤害 操作失误,造成人员伤害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表: 隧道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单位作业内容 潜在的事故类型 致险因子 受伤害人员类型 伤害程度 不安全  状态 不安全  行为 备注 洞口 工程 坍塌 地质因素 作业人员本身 死亡 变形较大等 违规作业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洞身 开挖 坍塌 地质因素 作业人员本身 死亡 变形较大等 违规作业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  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机械伤害 作业场所内设备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重伤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设备带 “病”运转等 洞身 衬砌 触电 人员活动作业能力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未经许可开 动、关停等 (电气)未接地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洞内运输 机械伤害 作业场所内设备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重伤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设备带 “病”运转等 4.5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法。 (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总包企业资质 A 特级 1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有资质 0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历史事故情况 C 未发生过事故 0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作业人员经验 D 经验丰富 0 从特殊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E 符合规定 0 三类人员持证在岗 安全投入 F 符合规定 0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 G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1 专项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H 可操作性强 0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  明 围岩级别A Ⅴ、Ⅵ级 4 根据围岩节理发育情况 Ⅳ级 3 Ⅲ级 2 断层破碎情况B 不存在断层 1 围岩稳定性差,围岩破碎 渗水状态C 干-滴渗 0.9 渗水状态考虑天气影响 地质符合性D 工程地质条件                    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1 施工方法 59运动场围网施工方法集群跨越通信施工方法真石漆的施工方法水磨石地坪施工方法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E 施工方法完全适合            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0 施工步距 F=a+b a V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上、120m以下 2 二衬距掌子面的距离影响隧道稳定性 b   一次性仰拱开挖    长度在8m以下 1 隧道施工区段评估指标分值:P=R(C×A+B+D+E+F) V级P=0.8×(0.9×4+1+1+0+2+1)=6.88,6≤R<14,属于3级(可能)。 Ⅳ级P=0.8×(0.9×3+1+1+0+2+1)=6.16,6≤R<14,属于3级(可能)。 Ⅲ级P=0.8×(0.9×2+0+1+0+2+1)=4.64,3≤R<6,属于2级(偶然)。 (3)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V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6.88, 6≤R<14,属于Ⅲ级(可能)。Ⅳ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6.16, 6≤R<14,属于Ⅲ级(可能)。 Ⅲ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4.64, 3≤P<6,属于Ⅱ级(偶然)。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 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序号 施工区段 坍塌 大变形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1 V级施工区段 可能 一般 中度 可能 一般 中度 2 Ⅳ级施工区段 可能 一般 中度 可能 一般 中度 3 Ⅲ级施工区段 偶然 一般 中度 偶然 一般 中度 5、风险对策措施 经过隧道风险评估,高树坞隧道总体风险评估为高度风险,其中V、Ⅳ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发生等级可能。Ⅲ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发生等级偶然。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5.1 坍塌风险等级归类 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知: 隧道风险被评定为“中度”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的施工区段为:V级施工区段、Ⅳ级施工区段。 5.2 风险处理对策 (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中度风险是可接受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 中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现场演练。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 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演技术及时修正参数。编制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认真实施监控量测,通过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分析,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衬。 (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超前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 5.3 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 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衬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 (1)洞口排水 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 5.4 洞口浅埋黄土段及软弱围岩防护技术措施 (1)隧道出口处于黄土层浅埋段,为保证隧道安全施工,隧道出口开挖采用三台阶五步弧形导洞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即将隧道开挖断面分成上、中、下三个台阶,并按上、中、下的顺序分别开挖,分别施做相应的初期支护,最后再开挖仰拱,封闭成环。 (2)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每台阶每循环进尺不超过0.6m(每榀工字钢间距),开挖后及时施做初期支护,每天对隧道拱顶及地表下沉进行观测,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量测指导施工,及时调整台阶长度,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 (4)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 (5)严格控制掌子面、仰拱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筑。 5.5 其它技术措施   (1)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2)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3)做好隧道防坍塌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 6、隧道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我标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差,黄土隧道Ⅴ浅埋易坍塌、大变形等施工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高空坠物风险、人员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坍塌风险,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高树坞隧道,初始风险为Ⅱ级(中度)风险,为可接受风险。但还是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可将风险降至最低区域。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7.桥梁风险评估 7.1*****大桥概况 7.2地层岩性 本合同按地层由老至新逐一描述: (1) 奥陶系; 线路区夲系地层发育,全线均有分布,呈条带状,为浅海相含钙质的细碎屑岩沉积、含碳硅质岩沉积。本合同主要有下统的印诸埠组和上统的长坞组、文昌组。 印诸埠组(O1y):为一套浅海相含钙质细碎屑岩沉积,可分三段。第一段岩性为深灰色中—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夹含灰岩透镜体钙质泥岩,底部夹薄层泥灰岩;由下往上含灰岩透镜体钙质泥岩夹层增多,夹层中透镜体变小,含量增高;地层中具微层理、水平层理。第二段主要为灰—青灰色中—薄层状含粉砂质泥岩、含粉砂质钙质泥岩、钙质泥岩,偶夹薄层状灰岩透镜体钙质泥岩,具微层理、水平层理发育。第三段岩性为青灰色—深灰色中—薄层状钙质泥岩、含粉砂质钙质泥岩,夹含小灰岩透镜体钙质泥岩;发育水平层理。 长坞组(O3C):为一套类复理石沉积,与下伏黄泥岗组呈整合接触,可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以灰—青灰色中—薄层泥岩、含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粉砂细砂岩、细粒岩屑砂岩;底部为含钙质泥岩、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下部为泥岩、含粉砂质泥岩、条带状粉砂岩交互组成韵律,单个韵律厚20-30厘米,以泥岩为主;上部为薄-中层状细粒岩屑砂岩、粉砂细砂岩、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交互组成韵律。第二段为灰—青灰中—薄层状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中部岩石含钙质,为钙质泥岩、钙质页岩,局部夹透镜状、薄层状泥质灰岩;上部为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由下往上,粉砂质含量增高,粉砂岩增厚,见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构造。 文昌组(O3w):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沉积,与下伏长坞组呈整合接触。可分两个岩性段。第一段岩性为深灰色—灰黄绿色粉砂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交互组成韵律;下部韵律中粉砂细砂岩较厚,呈厚层一块状;往上,粉砂泥质岩、泥岩增厚;具水平层理。第二段为深灰—灰黄绿色厚层一块细粒岩碎屑岩、粉砂岩、泥岩交互互成韵律。 (2)志留系:主要为志留系下统志留系霞乡组。 (3)第四系:区域内第四系分布于河流两侧,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于山间凹地。主要有:残破积层:分布于坡麓,岩性多为混碎石亚粘土,厚度不均匀,分布不联系。上更新统:主要分布于山麓前缘、山前或山间谷口洪积扇、坡积裙等,多为洪积、坡积成因,岩性一般为棕黄色、灰黄色粘性土,下部为砾石层,夹砂质充填,砾石强风化—弱风化状,次棱角状,含铁锰质结核。 全新统:分布河流、溪流河床、河漫滩及阶地,以冲积成因为主,表部为含砂粘性土,下部为细砂、砾石层等,具二元结构。另外,局部由于崩塌、滑坡等原因有堆积崩坡积体、滑坡体,多为粉质粘土、碎石土或全~强风化基岩。 7.3地质构造 本工程所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江南台隆东段,以下庄-油溪口断裂为界,北部为苏庄台拱,南部处在钱塘台褶带内。区内构造发育,以褶皱和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主要为华埠-新等复式向斜,轴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区域断裂构造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影响工程的区域深大断裂有球川-萧山深断裂、开化-淳安大断裂、下庄-石柱大断裂以及淳安-温州大断裂。 影响本区段的褶皱主要为:寺坞陵-王母尖复式向斜,断裂主要以北西向的淩湖-下茨口断裂、池淮-华埠断裂和北东向的星口-开化断裂。 7.4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本段地震动峰值历史上地震活动少,震级很弱,属少震、弱震区。地震活动具有强度低、震级小、频度稀等特点。历史记载工发生两次地震:1815年10月在梅城镇发生3.5级地震、1852年5月在寿昌镇发生4.75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域内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区,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项目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7.5.自然地理特征 7.5.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大桥桥址位于冲湖积平原,**镇方向桥墩位于斜坡坡脚处,拟建桥梁跨越***,河道宽阔,地势平坦,洪水时水量大,满溢范围较大。场地浅部为灰褐色填土、粉质粘土,下为灰黄色卵石,稍密~中密,厚约1-5m,下伏基岩为泥岩,中风化基岩埋深多小于12m,局部中风化面起伏,埋深达16.3m。 7.5.2 工程地质及气象特征 本桥位为较宽阔的马金溪冲洪积平原,并跨越***,地势较为开阔,河道宽约200m,水位变化大,雨季过水面积大。上部分布冲洪积粉质粘土、卵漂石等,厚2~7m不等。下伏奥陶系泥岩,岩面较平稳,岩质较硬,完整性一般较好,局部较破碎。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由于线路长,加之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特征东西部、山区和盆地各不相同。降水量的分布由山区向盆地递减,山区内多年平均1804.92毫米,蒸发量1424.76毫米,月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302.3毫米),最少的是12月(51.5毫米)。月极端最多650.0毫米,月极端最少0.0毫米。全年风向最多为东北偏东风,以二月到七月中旬为雨季,优以五到六月及七月上旬更集中。从七月下旬到次年一月为旱季,八月至十月期间偶尔受台风影响,有暴雨,往往出现秋旱。历年平均气温为17.4℃,最热月是七月,历年平均气温达28.9℃,最冷月是1月,历年平均气温5.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4℃。有霜期一般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历年下雪最长天数17天。 7.6********大桥 7.6.1总体风险评估 在开工前根据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 桥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得分 建设规模 (AI) 100米≦L≦1000米或LK≦40米 1-2 1 地质条件 (A2)       地质条件较好,        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0-1 1 气候环境条件(A3)       气候条件良好,          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0-1 0.5 地形地貌条件(A4) 山岭区:一般区域 0-3 1 桥位特征 (A5) 陆地:跨河及公路桥 3-6 3 施工工艺成熟度(A6) 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0-1 0.5 根据公式桥梁总体风险值R: R=A1+A2+A3+A4+A5+A6=7  (为中度风险) 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1 表1 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风险等级 计算分值R 等级Ⅳ(极高风险) 14分及以上 等级Ⅲ(高度风险) 9~13分 等级Ⅱ(中度风险) 5~8分 等级Ⅰ(低度风险) 0~4分 根据总体风险划分标准,总体风险等级Ⅲ级,需要对其做专项风险评估。   7.7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与隧道类同,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省略 为方便风险评估,先将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到分项工程,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表(表2) 表2 ***大桥 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表 序号 施工作业活动 1 基坑施工 2 灌注桩施工 3 钢筋工程施工 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5 墩柱施工 6 盖梁施工 7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上部结构施工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内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形成本桥梁的风险源普查清单(表3) 表3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风险源 判断依据 1 管理不当 专家咨询 2 施工工人 小组讨论 3 材料规格 相关人员调查 4 安全设施 专家咨询 5 操作不当 相关人员调查 6 作业不当 小组讨论 7 物体打击 专家咨询 8 作业环境 小组讨论 7.8 风险分析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致险因子分析应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实施,并采用鱼刺图法进行分析。 图2 鱼刺图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 分析致险因子时应找到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结合以往施工中发生的典型事故得出如下事故类型对照表(表4)和风险源风险分析表(表5) 表4  桥梁施工事故类型对照表       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 物体 打击 高处 坠落 触电 起重伤害 机械 伤害 车辆 伤害 中毒 窒息 坍塌 容器爆炸 机械钻孔      灌注桩 ☆ ☆ ☆ ☆ ☆ ☆ 墩柱施工 ☆ ☆ ☆ ☆ ☆ ☆ 模板,支架 和拱架安装 与拆除 ☆ ☆ ☆ ☆ ☆ 钢筋工程作业 ☆ ☆ ☆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 ☆ ☆ ☆ ☆ ☆ 临时设施(龙门架)拆安 ☆ ☆ ☆ 架桥机 安装作业 ☆ ☆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施工 ☆ ☆ ☆ ☆ 表5  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施工作业内容 潜在事故内容 致险 因子 受伤害人类 型 伤害 程度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备注 人工挖孔灌注桩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坍塌 作业 环境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重伤 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中毒窒息 作业 环境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死亡 ☆ 墩柱施工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坍塌 作业 环境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重伤、 死亡 ☆ ☆ 起重伤害 作业 不当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死亡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 容器爆炸 作业 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触电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死亡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机械伤害 操作 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模板、支架和拱架安装与拆除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坍塌 施工 人员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轻、  重伤、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临时设施(塔吊,龙门架)拆除 坍塌 施工 人员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轻、重伤、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起重伤害 作业 不当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死亡 ☆ 坍塌 施工 人员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重伤、 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机械伤害 操作 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施工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机械伤害 操作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起重伤害 作业 不当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死亡 ☆ 7.9 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风险估测方法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安全管理方案、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等因素确定。评估小组通过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本桥梁进行了风险估测,形成了风险估测汇总表(表6)。 表6  风险估测汇总表 编号 风险源 风险估测 作业内容 潜在事 故类型 严重程度 可能性 风险 大小 人员 伤亡 经济 损失 1 人工挖孔灌注桩 坍塌 一般 一般 偶然 中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高处坠落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中毒窒息 一般 一般 不太可能 低度 2 墩柱施工 坍塌 重大 重大 偶然 高度 物体打击 较大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高处坠落 较大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起重伤害 较大 一般 偶然 中度 3 模板,支架和拱架安装与拆除 高处坠落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坍塌 重大 重大 偶然 高度 4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 容器爆炸 重大 较大 不太可能 中度 触电 一般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机械伤害 一般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5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 高处坠落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起重伤害 较大 较大 偶然 中度 坍塌 重大 重大 可能 高度 物体打击 较大 较大 可能 高度 机械伤害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6 临时设施(塔吊,龙门架)拆除 坍塌 重大 较大 偶然 高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偶然 中度 高处坠落 一般 一般 偶然 中度 7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上部结构施工 高处坠落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起重伤害 较大 较大 偶然 中度 物体打击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机械伤害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8.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重大风险源估测按《指南》推荐的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测。其中事故可能性取决于物的状态引起的事故可能性与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起的风险抵销的耦合。 事故可能性的等级分为四级,如表7所示: 表7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中心值 概率等级描绘 概率等级 ﹥0.3 1 很可能 4 0.03~0.3 0.1 可能 3 0.003~0.03 0.01 偶然 2 ﹤0.003 0.001 不太可能 1 事故严重程度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根据人员伤亡类别或直接经济损失其等级可以分为四级,见表8、表9: 表8  按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等级 1 2 3 4 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人员 伤亡 死亡(失踪)﹤3或重伤﹤10 3≤死亡(失踪)﹤10或10≤重伤﹤50 10≤死亡(失踪)﹤30或50≤重伤﹤100 死亡(失踪)≥30或重伤≥50 表9  按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1 2 3 4 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经济损失(万元) Z<10 10≤Z<50 50≤Z<500 Z≥500 专项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见表10: 表10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重等级程度 可能性等级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1 2 3 4 很可能 4 高度Ⅲ 高度Ⅲ 极高Ⅳ 极高Ⅳ 可能 3 中度Ⅱ 高度Ⅲ 高度Ⅲ 极高Ⅳ 偶然 2 中度Ⅱ 中度Ⅱ 高度Ⅲ 高度Ⅲ 不太可能 1 低度Ⅰ 中度Ⅱ 中度Ⅱ 高度Ⅲ 8.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桥梁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事故严重程度的估测采用专家调查法,事故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标体系法。 8.1.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见表11: 表1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总承包企业资质A 三级 3 二级 2 一级 1 特级 0 0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无资质 1 有资质 0 0 历史事故情况C 发生过重大事故 3 发生过较大的事故 2 发生过一般事故 1 未发生过事故 0 0 作业人员经验D 无经验 2 经验不足 1 经验丰富 0 0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E 不足 2 基本符合规定 1 符合规定 0 0 安全投入F 不足 2 基本符合规定 1 1 符合规定 0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 不符合合同要求 2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1 1 符合合同要求 0 专项施工方案H 可操作性较差 2 可操作性一般 1 可操作性较强 0 0 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公式:M =A+B+C+D+E+F+G+H=2 因为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能引起风险的抵消,所以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M找出与之对应的折减系数γ,见表12: 表12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 计算分值(M) 折减系数γ ﹥12 1.2 9≤M≤12 1.1 6≤M≤8 1 3≤M≤5 0.9 0≤M≤2 0.8 得出本项目的安全管理折减系数γ=0.8 8.1.2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3: 表13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1 桩长 L≥15米 4~6 4 2 地形条件 山岭区 2~3 2 3 土石条件 二类条件(粘性土,密实砂性土等) 0 0 4 地质条件 施工区域地质条件较好 0~1 0 5 地下水 地下水深层分布,施工基本不可能穿越 0~1 1 6 有毒有害气体 无有毒有害气体分布 0 0 7 地下构造物 无地下构筑物分布 0 0 合计(R) 7 根据公式人工挖孔桩事故可能性分值P=γ×R=5.6,结果四舍五入取整6,参照表14得出本桥梁人工挖孔桩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为3级。 表14  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标准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p)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 p≥14 很可能 4 6≤p﹤14 可能 3 3≤p﹤6 偶然 2 P<3 不太可能 1 8.1.3 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5: 表15  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1 墩柱高度 10米≤H﹤30米, 1~3 1 2 气候环境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                                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1~3 1 3 施工方法 支架模板法 1~3 2 4 临时结构设计 采用专业设计方案 0~1 0 合计(R) 4 根据公式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分值P=γ×R=3.2,结果四舍五入取整3,参照表14《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标准等级标准》得出本桥梁墩柱施工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为2级。 8.1.4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7: 表17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1 支架规模 H≥8米,搭设跨度18米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15KN/m2 4~6 4 2 地形及基础岩土条件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存在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0~1 0 3 气候环境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                          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1~3 1 4 支架设计 采用专业设计方案 0~1 0 5 交通状况 跨线公路 3~6 4 合计(R) 9 根据公式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可能性分值P=γ×R=7.2,结果四舍五入取整7,参照表14《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标准等级标准》得出本桥梁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为3级。 8.1.5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级,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本桥具体施工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并形成重大风险源等级汇总表(表19)。 表19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 重大风险源 事故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评定理由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人工挖孔桩 坍塌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墩柱施工 坍塌 2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模板、支架 安装与拆除坍塌 2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钢筋工程 触电 4 1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高处坠落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坍塌 3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物体打击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塔吊、龙门    吊拆除、坍塌 2 3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上部结构施工 高处坠落 3 2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上部结构施工 物体打击 3 2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9、风险控制 9.1 一般风险源控制 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要求来制定。一般风险源应对的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简明扼要,明确安全防护、安全警示、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9.2 重大风险源控制 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并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项目施工过程中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各种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决策风险等不稳定因素,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针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编制了相对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并举办了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其措施如下: 表20 人工挖孔桩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以及中毒窒息事故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1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根据桩的直径、桩深、土质、现场环境等状况进行混凝土护壁结构的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 2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对现场环境进行调查,掌握以下情况: (1)地下管线位置、埋深和现况; (2)地下构筑物(人防、化粪池、渗水池、古坟墓等)的位置、埋深和现况; (3)施工现场周围物建(构)筑屋、交通、地表排水、振动源等情况; (4)高压电气影响范围 3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工程项目经理部的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承担施工的专业分包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程序、安全技术要求、现况地下管线和设施情况、周围环境和现场防护要求等。 4 人工挖孔作业前,专业分包负责人必须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归档备案。 5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物质准备情况,确认符合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材料充足,能保证正常的、不间断的施工。 (2) 施工所需的工具设备(辘轳、绳索、挂钩、料斗、模板、软梯、空压机和通风管、低压变压器、手把灯等)必须完好、有效。 (3) 系入孔内的料斗应由柔性材料制作。 6 当土层中有水时,必须采取措施疏干后方可施工。 7 人工挖孔桩必须采用混凝土护壁;首节护壁应高于地面20cm;相邻护壁节间应用锚筋相连。护壁强度达5Mpa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施工中必须按施工设计要求的层深,挖一层土方施做一层护壁,严禁超要求开挖、后补做护壁的冒险作业。 8 人工挖孔作业过程中应满足下列要求: (1)每孔必须两人配合施工,轮换作业。孔下人员连续作业不得超过2h,孔口作业人员必须监护孔内人员的安全。 (2)孔下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桩孔周围2m范围内必须设护栏和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3m内不得行驶或停放机动车。 (4)严禁孔口上作业人员离开岗位,每次装卸土、料时间不得超过1min。 (5)土方应随挖随运,暂不运的土应堆在孔口1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m。孔口1m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材料。 (6)料斗装土、料不得过满。 (7)孔口上作业人员必须按孔内人员指令操作辘轳。向孔内传送工具不得大于50cm,严禁超挖。 (8)作业人员上下井孔必须走软梯。 (9)暂停作业时,孔口必须设围挡和按安全标志或用盖板盖牢,阴暗时和夜间应设警示灯。 9 施工中孔口需要垫板时,垫板两端搭放长度不得小于1m,垫板宽度不得小于30cm,板厚不得小于5cn。孔径大于1m时,孔口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并扣牢保险钩,安全带必须有牢固的固定点。 10 料斗和吊索具应具有轻、柔软性能,并有防坠装置。(卡环自锁) 11 孔内照明必须使用36V(含)以下安全电压。 12 人工挖孔作业中,应检测孔内空气质量,确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孔内空气中氧气浓度应符合现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指南》(GB8958)的有关要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本《指南》附录N的有管要求。 ⑵现场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器。 ⑶开孔后,每班作业前必须打孔盖通风,经检测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在要求范围内并记录,方可下孔作业;检测合格后未立即进入孔内作业时,应在进入作业前重新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并记录。⑷孔深超过5m后,作业中应强制通风。 13 施工现场应配有急救用品(氧气等)。遇塌孔、地下水涌出、有害气体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孔内处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严禁擅自处理、冒险作业。 14 两桩净距小于5m时,不得同时施工,且一孔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5Mpa后,另一孔方可开挖。 15 雨天及夜间不得进行人工挖孔施工。 16 人工挖孔过程中,必须设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控,掌握各桩孔的安全状况,消除隐患,保持安全施工。 17 挖孔施工中遇岩石爆破时,孔口应覆盖防护,爆破施工应符合有关安全作业要求。 18 人工挖孔施工过程中,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必须设围挡和安全标志、警示灯,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表21 支架法现浇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说 明:支架法施工的风险防控重点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 1 施工前,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施工工艺 和现行的有关要求对支架进行施工专项安全设计,并制定安装,拆除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 2 使用材料满足下列要求:材质应符合现有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具有资质企业生产,具有合格证,并经验收确认质量合格;不得有裂纹,变形和腐蚀等缺陷。 3 立柱应置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 4 支架的立柱应置于平整、坚实的地基上,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扩散压力;支架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 5 支架较高时,设二组钢质揽风绳,揽绳直径不小于φ10,且对称≥45°设置固定牢固。 6 跨越公路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制定模板,支架支设方案和交通疏导方案并经交通部门批准。 (2)模板,支架的净高,跨度应依据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并设相应的防撞和安全标志。 (3)位于路面上的钢管四周和路面边缘的支架靠路一侧必须设防护桩和安全标志,夜间设警示灯。(4)安装时有专人疏导交通。(5)施工期间设专人随时检查支架和防护设施,确保符合方案要求。 7 支架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立杆应竖直,2m高度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5cm;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应进行校正。立杆的纵向最大高度1.7m,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2.0m,(2)钢管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新钢管应有质量合格证、质量检查报告;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分层、硬弯和深的划道;③焊接钢管尺寸(mm) 外径48壁厚3.5~0.5,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须采取加固措施。 6 钢管安装完成后,应对节点和支撑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7 钢管应安装施工设计要求方法,程序拆除;严禁使用机械牵引,推倒的方法拆除 8 拆除前,应先清理施工现场,划定作业区,设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拆除工作必须有作业组长指挥,作业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并随时保持道路清洁和交通顺畅。 9 拆除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上下多层交叉作业。 10 拆除支架时,必须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必要时对未拆除部分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11 施工中对不良气候因素进行密切监控,并对支架立柱基础沉降做好监控。 表22 墩柱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说明   墩柱施工的风险防控重点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 1 采用支架模板法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现行的有关要求对支架进行专项安全设计,并要求安装,拆除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 2 墩柱施工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作业前应检查所有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必须安全可靠,严禁无防护作业。 (3)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严禁人员随起吊物一同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以防落下伤人,上下大型零件时,应采用可靠的起吊机具。 (4)施工中应经常与当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遇有雷雨、六级(含)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并将作业平台上的设备、工具、材料等固定牢固,人员撤离。 (5)脚手架必须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6)支立模板要按工序操作。当一块或几块模板单独竖立和竖立较大模板时,应设立临时支撑,上下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脚手架和工作台。整体模板合拢后,应及时用拉杆斜撑固定牢靠,模板支撑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 (7)拆除模板作业时,应按顺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或悬挂的模板,严禁硬砸或用机械大面积拉倒。在起吊模板前,应先检查连接螺杆是否全部卸掉,确认无连接后方可起吊。 (8)浇注和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模板及其支撑。 (9)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便携式照明应采用36V(含)以下的安全电压。固定照明灯具距平台不得低于2.5m。 (10)拆除脚手架必须按专项方案要求进行。 10、评估结论 本桥梁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如下(表23): 表23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 重大风险源 事故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评定理由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人工挖孔桩 坍塌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墩柱施工 坍塌 2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模板、支架安装与拆除坍塌 2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钢筋工程 触电 4 1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高处坠落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坍塌 3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物体打击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塔吊、龙门吊拆除坍塌 2 3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上部结构施工高处坠落 3 2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上部结构施工物体打击 3 2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本桥梁重大风险源只存在Ⅲ级重大风险源,存在的部位为人工挖孔桩、墩柱、模版、支架安装与拆除、钢筋、满堂脚手架、塔吊、龙门吊和上部结构施工。主要存在的事故为坍塌、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本次风险源分析评估,经过了评估小组严格的讨论和分析,咨询了桥梁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上满足了要求。
本文档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9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