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举报
开通vip

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第一讲 1.知识点1:《诗经》:以《氓》为中心 2.知识点2:《庄子》:以《庖丁解牛》为中心 3.知识点3:《楚辞》:以《哀郢》为中心 4.知识点4:《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文人诗:分别以《有所思》、《行行重行行》为讲授重点 5.知识点5:曹操、阮籍、陶渊明:分别以《短歌行》、《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归园田居》 为讲授重点 6.知识点6:李白: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讲授重点 7.知识点7:杜甫: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第一讲 1.知识点1:《诗经》:以《氓》为中心 2.知识点2:《庄子》:以《庖丁解牛》为中心 3.知识点3:《楚辞》:以《哀郢》为中心 4.知识点4:《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文人诗:分别以《有所思》、《行行重行行》为讲授重点 5.知识点5:曹操、阮籍、陶渊明:分别以《短歌行》、《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归园田居》 为讲授重点 6.知识点6:李白: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讲授重点 7.知识点7:杜甫: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讲授重点 8.知识点8:韩孟诗派:以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为讲授重点 9.知识点9: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以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为讲授重点 10.知识点10:苏轼:以《前赤壁赋》为讲授重点 11.知识点11: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以《雨中登……》为讲授重点 12.知识点12: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讲授重点 13.知识点13:元代散曲: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讲授重点 14.知识点14:晚明小品文:以张岱《柳敬亭说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为讲授重点 15.知识点15:清代小说:以介绍蒲松龄《聊斋志异》为重点 1.例题1: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几家?今天我们读的是哪一派的传本? 《诗经》又称为《毛诗》,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鲁、齐、韩、毛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鲁人申培公传《鲁诗》,齐人辕固生传《齐诗》,燕人韩婴传《韩诗》,赵人毛亨、毛苌传《毛诗》,鲁、齐、韩三家诗都先后失传,只存有《韩诗外传》。我们今天读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毛亨作诗注,叫做《毛诗故训传》,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 2.例题2:“六诗”或“六艺”指的是什么? 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六诗”或“六艺”。《诗经》里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部分来编排的。“风”就是土调的意思。“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赋即铺陈直叙,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即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笔况,使它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或更能暴露其本质;兴即起兴或发端,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之景起头,然后再引出所要歌咏的事。赋、比、兴三者交相为用,互为补充,构成《诗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3.例题3:《氓》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的? 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1.用女主人公与氓的对比。 对比的焦点是双方对对方的不同态度,两个人物的真假、善恶、美丑,正是在这对比中显示出彼此的强烈反差。 2.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对比。 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互相映照,揭露其虚伪凶狠的本质。 女主人公则以她被休弃为界,也有着明显的转折变化,她由单纯、天真、热诚而略带几分软弱,转变为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 心系天下求学人Page 1 of 8 专业专注周到细致 4. 例题4:《庄子》秉承了谁的思想? 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异,但在核心学说“道”的认识上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老庄所谓的“道”,简单说可以归纳两点,一是指宇宙的本源,即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宇宙万物产生于“道”;二是指自然客观规律。关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由于庄子在阐述中,从自然层面扩大到社会生活层面,致使这一思想出现了片面化和消极的倾向。我们常说的“老庄哲学”这概念,无形之中就打上了这烙印,往往忽略了“老庄哲学”最本质的内核,对宇宙与自然的唯物认识。 5. 例题5:《庄子》在语言上的特色如何?你能否举例加以说明。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木开、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風得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而像《逍遥游》末段的文字,就是抒情诗了。 6. 例题6: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7. 例题7: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至于《渔父》、《大招》,王逸“疑不能明”,持两可的态度;还有《招魂》一篇,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明确说为屈原所作,却被王逸归在宋玉名下。在楚辞的研究史上,除了《离骚》、《天问》、《九章》的部分篇章之外,其他诸篇的作者问题都引起过争论。现在看来,《大招》是对《招魂》的模拟;《远游》中有浓重的求仙色彩,甚至采用了后世之典故,显然出自汉人之手;《卜居》、《渔父》是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而作。基本可以肯定,这些都不是屈原的作品。此外,《九章》中部分诗篇,如《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也曾遭到质疑。在证据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还是肯定《九章》皆为屈原所作更为适宜。这样,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正是这23篇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8. 例题8:屈原诗歌中“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9. 例题9:什么是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 10. 例题10:比兴手法在《行行重行行》中的运用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眷恋故里,何况人昵?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I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11. 例题11:建安风骨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以五言诗为主,以风骨遒劲著称,内容充实,感情丰沛,被后人尊为典范,这就是文学史上常说的“建安风骨”。 12. 例题12:曹操乐府的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馀首,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写的是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歌如实地描写了义军由聚而散的情形,对袁绍等人各怀私心、畏葸不前之态进行了揭露和批评。诗末六句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深表关怀和同情,其中也体现了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欲救民于水火的胸怀和抱负。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古诗归》卷七)。 13. 例题13:阮籍的代表作《夜中不能寐》抒情的基本特点 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惟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显然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此诗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的总纲。 14. 例题14:陶渊明诗的题材分类;陶诗情、景、理是如何统一的。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 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作品。 15. 例题15: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表现在哪里?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后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 16. 例题16:李白歌行体诗歌有着怎样的特点。 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诸如《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 李白的歌行作品,抒情的意味极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17. 例题17:“诗史”的义涵是什么?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从杜诗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是在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因此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18. 例题18:以《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为例,说说杜甫诗中仁民爱物、推己及人的精神。 写到家并抒发感慨.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咷大哭,这实在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天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用《礼记·檀弓》记孔子的话:“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舍”字有割舍放弃的意思,说我能够勉强达观自遣,但邻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象自己这样,总算很苦的了。是否顶苦呢?倒也未必。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役的,尚且狼狈得如此,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自必远远过于此。弱者填沟壑,强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打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之来已迫眉睫, 自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与终南山齐高,与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那知过不了几日,渔阳鼙鼓已揭天而来了,方知诗人的真知灼见啊!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觉中已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全诗,极其神妙。结尾最难,必须结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诗。他思想的方式无非“推己及人”,并没有什么神秘。结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从万民的哀乐,到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真,都会应验的。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秋之殷鉴矣。 19. 例题19: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主张有哪些?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20. 例题20: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有哪些?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人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 21. 例题21: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 22. 例题22:以《前赤壁赋》为例,说说苏轼辞赋的特点。 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发抒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得心灵净化的境界。 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 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然而,作为全赋重心的主客对答部分,如果没有前两段为之创造环境气氛,培养情绪,那么,主客对答的感情宣泄和哲理发挥,就不能产生出色的效果,乃至缺乏基础了。 23. 例题23:黄庭坚诗论中的“点铁成金”说; 黄庭坚诗论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内容是“点铁成金”之说。唐诗的成就登峰造极,唐诗的题材和意境也几乎无所不包,修辞手段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对于想要另辟新境的宋代诗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如何摆脱这个窘境呢?对策之一是回避唐诗,一意求新,但是实际操作非常困难,尤其是在诗歌语言方面。黄庭坚则提出了另外一种对策: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的借鉴。他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人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庭坚在创作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点铁成金”的方法,从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24. 例题24:“山谷体”的内涵是什么?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山谷体” 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当然,“山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25. 例题25:江西诗派 什么是江西诗派,它是如何形成的? 26. 例题26: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辛弃疾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尽是集许多怨事,全与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宋陈模《怀古录》卷中),章法独特绝妙。《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模仿汉赋中《解嘲》、《答客难》的宾主问答体,让人与酒杯对话,已是别出心裁;而词中的议论,纵横奔放,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幽默感,馀味无穷。用《天问》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连用七个问句以探询月中奥秘,奇特浪漫,理趣盎然。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 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吸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经史散文中的语言,他信手拈来,皆如己出。 27. 例题27:辛弃疾如何拓展了词的心灵世界? 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35岁时写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英雄的生命等闲虚度的失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交织于胸。 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萌生出退隐之念,但英雄无功的羞愧感和执著的进取心促使他放弃了隐退的念头。欲进不能,欲退不忍,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此词充分表现出 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28. 例题28:辛派词人 29. 例题29:曲状元”马致远的曲 马致远是元代创作最丰的散曲作家之一,今存小令115首、套数22篇,总计一百三十多首。 元代传统文人积极进取与超脱放旷重叠交织的悲剧性人格,在马致远的散曲创作中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关汉卿散曲浓厚的市俗情趣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则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他的套数擅长把透辟的哲理、深沉的意境、奔放的情感、旷达的胸怀熔于一炉,语言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对仗则工稳妥帖,被视为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小令亦写得俊逸疏宕,别具情致。 30. 例题30:散曲的艺术个性、表现手法。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传统的抒情文学诗、词的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庄雅工整,精骛细腻,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在我国古代抒情性文学的创作中,尽管存在着各种风格争奇斗妍各逞风骚的情况,但含蓄蕴藉始终是抒情性文学审美取向的主流,这一点在诗、词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散曲在审美取向上当然也不排斥含蓄蕴藉一格,这在小令一体中表现得还比较突出,但从总体上说,它崇尚的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与诗、词大异其趣。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31. 例题31:晚明小品文的创作风格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顾名思义,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舂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晚明文人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描写自然美景与反映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 32. 例题32:张岱在《柳敬亭说书》中如何刻画柳敬亭的说书艺术? 柳敬亭乃明末一位奇人,本姓曹,名逢春,因罪逃亡改姓名;从此.精研说书技艺,造诣极高,明亡后更借以抒发亡国之痛,动人心魄。本文专写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本领,可谓以奇笔传奇人。 此文有三善。第一是剪裁得当,计一当十。全篇不到三百字,却有声有色,不觉其短。作者将概略勾勒与具体描画相结合,虚实相同,遂臻墨妙。其次是下字考究,铸语洗练。仿此文中的话说,则又口角波俏,行文流利。要写有个性的人,须有个性化的文字,方为上乘。作者深知个中三昧。此文写说书高手,语言也力求活泼生动,绘声绘色。文中多用短句,尤其四字结构的短句,又适当注意短长相间,读来上口悦耳,于无形中为其人传神写照,作用不小。第三即闲中著色,陪衬绝妙。其文主旨本在赞美柳敬亭的艺术风采与魅力,却不讳言其 “貌奇丑”,而且从头到尾,对此大加渲染,直呼“柳麻子”,形容他“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随随便便),土木形骸”。这一陪衬,使得此文更为摇曳多姿。 33. 例题33:《聊斋志异》的文体特点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就文体来说,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的这种情况。 34. 例题34:“狐鬼世界”的内涵 《聊斋志异》谈鬼说狐,却最贴近社会人生。在大部分的篇章里,与狐鬼花妖发生交往的是书生、文人,发生的事情与书生、文人的生活境遇休戚相关,即便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也没有超出他们的目光心灵所关注的社会领域,从这里也就表现了一种既宽广而又集中的独具的视角。联系作者蒲松龄一生的境遇和他言志抒情的诗篇,则不难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由他个人的生恬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就这一点来说,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像他作诗填词一样是言志抒情的。《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大半生中陆续写出来的。由于境遇的不尽一样,关心的事情有所变化,写作态度、旨趣也有抒忧愤、寓劝惩、寄闲情、写谐趣、记见闻之别,所以近五百篇作品内容颇复杂,思想境界也极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可以说是崇高与庸俗并存。即便如此,《聊斋志异》的狐鬼世界所展示的社会内容,作者寄托其中的幽思、憧憬,也大大地超迈前出之文言小说而独步千古了。 第二讲 (注:本课程的考前辅导课件无第二讲) 文本资源 (注:文本资源的内容同以上考前辅导课件第一讲)
本文档为【福师12秋《中国古代文学》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1-20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