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

举报
开通vip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 中国象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 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今天,中国象棋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不仅成为培养 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六师附小及时认识到在小学开展象棋活动,进行“棋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制定了“长棋艺,促棋品”的校 训,把“棋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其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 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 中国象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 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今天,中国象棋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不仅成为培养 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六师附小及时认识到在小学开展象棋活动,进行“棋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制定了“长棋艺,促棋品”的校 训,把“棋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其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 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课题所讲的“象棋文化”是指人们在象棋活动中创造的一系列相关的器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包括棋具、比赛规则、棋艺、棋品)“象棋文化教育”是指以象棋文化为内容的教育。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人格性特点。它不是单纯的技艺传授,而是对人格的陶冶。二是综合性特点。它不单靠象棋课,而是 靠各学科的渗透,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家庭社会教育的配合。三是活动性特点。它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光靠老师讲授是学不会象棋的。本文就小学“棋文化”教育的依据、内容、方法、途径、原则及效果等展开 论述,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规律,以期得到象棋界,其他专家学者,特别是教育界象棋文化教育同仁 的指正。 一、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依据 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概括地说,有以下五方面的依据。 1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符合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的学习与教育的实践之中,以改进目前学校教育不 尽人意的地方。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更加突现出学校教育的现状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巨大落差。现实促使 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将目光转向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中发现教育改革所需要的依 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相继提出“脑的十年”研究计划,通过研究,科学家可以用动态的、无损伤的方式,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被试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以揭示脑的高级功能的奥妙。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解释与谨慎应用将成为素质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依据。象棋活 动向来被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以象棋教育为切入点,把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小学教育是本课 题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2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符合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被认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学者约瑟夫?奈 ( Joseph Nye )在《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一书和相关的论文中,提出了区分“硬权力”与“软权力” 的主张。所谓权力,就是运用文化的力量来左右他人的意识,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与利用经济和军事的硬 权力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国在使用软权力方面是不遗余力的。据统计,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新闻, 90% 以 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栏目有 60 — 70% 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所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 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象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比赛规则与搏弈技 艺,而且形成了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的象棋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与发扬,有助于中华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特 色,取得文化上的比较优势。这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依据。 3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符合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 2001 年 6 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总 体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开展象棋文化教育,就是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推动学校的课程 改革。 4 、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符合浦东新区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浦东新区的小学象棋文化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象棋活动仅仅是兴趣类活动,没有普及,当然更谈不上“棋文化”教育。 ?学生学棋中的随意性,无毅力,无耐心。首先小学生学棋时间上无法得到保证;其次表现在“无毅力”, 输赢无所谓及碰到困难就不学了,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很多学生因缺少耐心而中途就停止了一盘棋 的搏杀。 ?以单纯地传授技艺为主,“文化教育”功能没有发挥。教师只注重象棋技艺的传授,不注意同时传授象棋 文化知识,也不注意对学生进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更不注重在象棋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人品的 教育。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鉴于以上原因而提出的,旨在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象棋文化教育。寻找符合小学生 特点的象棋文化教育规律,揭示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特点,为小学的象棋文化教育提供一些科学性的 依据、方法、原则等,为各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提供有益的经验及借鉴。 本课题所研究的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象棋“棋艺”和“棋品”的培养。 (一) 小学生象棋“棋艺”的培养 1 、小学生象棋“棋艺”的主要内容 “棋艺”是指象棋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根据小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学校自编了《象棋》校本教材(附)。主要分三个阶段: (1) 低年级(一年级)入门阶段。主要教会学生“棋子的 走法和吃子的方法”、“胜、负、和的判定”、“对局规则”、“棋子的价值”。 (2) 中年级(二、三年级)初级阶段。主要教会学生“常见的杀法”、“简单的残局、开局”、“游戏局、排局”。 (3) 高年级(四、五年级)中级阶段。主要教会学生“较复杂的残局、开局”、“中局浅介”、“布局飞刀”等。 2 、小学生象棋“棋艺”的训练过程 象棋千变万化,自古无重局,易学而难精。要想学好并精通象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台下十年,台上一显”,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对于小学生来说,训练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在训练过 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个结合: 1 、读谱和实战相结合 学习棋谱是提高象棋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学生不生搬硬套,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它的缺点,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吸收和运用。实战对局是提高棋艺的主要手段。学习棋谱是为了实战,只有 通过实战才能加深对棋书、棋谱上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只有多进行实战,才会有直接的经验与体会, 才不会“纸上谈兵”。 2 、复盘和拆棋相结合 对局以后进行认真的“复盘”与“拆棋”,是提高棋艺的两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复盘”要求学生把下完的棋从 头到尾重新走一遍,以检查得失和优劣。“复盘”时需要“记棋”,这是一种基本技术,无论是拆解对局或研究开、中、残局,都必须能做到“记棋”。“拆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练习,因为总结经验和研究新战术都要通过“拆棋”来进行。 3 、计算与判断相结合 象棋实战的胜负主要是由象棋计算能力和象棋判断能力决定的,二者既有联系又各自存在。象棋计算能力 要求学生具有计算的广度、深度、准确度和速度。在实战中,战略计划、战术手段的实施,均要靠计算, 若计算能力不高、不准确,一切都会成为空谈。计算与判断能力的提高需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并不断 提高。 ( 二 ) 小学生象棋“棋品”的培养 包括三方面内容: 1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通过校本教材《象棋文化》的传授,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象棋,了解象棋、理解象棋的文化内涵。从而培 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在对弈时感到弈趣盎然,达到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 化的目的。 2 、高尚人格的培养 许多老棋手待人接物谦和有礼,提携后进不遗余力,他们的人品棋品真是无可挑剔。教师在教授“棋人棋事” (《象棋文化》中的一个章节)时,要教育学生学习象棋大师对象棋的执着追求,学习故事中人物的正直、 忠烈,学习前辈的做人之道。 3 、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每一次的象棋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困境时迎接挑战的勇气;在紧张激烈搏杀时,需头脑冷静,沉 着应战;在棋局优势在望时,须不骄不躁坚持到底;在棋势相持不下时,要有一种必胜的信念,经过一局 棋的战斗,让学生有一种深刻的体会,从中可以领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 实现象棋文化教育的课程化 为使象棋文化教育能全面、扎实地开展,我们将象棋活动 引入课堂,每班每周一节象棋课,并且进行相关的课程建设,实现象棋文化教育课程化。 1 、编印了《象棋》教材(全一册) 该教材由特级大师胡荣华担任顾问,我校专职象棋教练国家大师董旭彬与葛维蒲大师共同撰稿,这本教材 符合少年儿童的发展特点,完全按照课时的安排,将似乎不可分割的象棋知识体系均匀地打散、分解。这 种编法突破了以往“棋书”几乎一成不变的“定式”,大胆创新。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材引领下,掌握中国 象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每个学生投入象棋活动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2 、编印《象棋文化》教材(全一册) 该教材的编写也得到了象棋界多位大师的鼎力相助,胡荣华、单霞丽、欧阳琦琳、万春林等都为本书题了 词,并且在上海辞书出版社杨柏伟老师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并找到了鲜为人知的图片资料, 力求将象棋文化这门高深的学问编成通俗易懂的讲义。 该书从“象棋的起源、历史、发展”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并配有大量的直观图片。该书还选编 了近二十位名人与象棋的故事,其中有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革命前辈;有文天祥、 林则徐等民族英雄;有郑板桥、张恨水等文人雅士;还有李端环同志的“谈棋论道”。内容相当丰富,同时从不同的时代反映出这些棋手高尚的人格。 该书还介绍了与棋有关的棋联棋语,名人语录等内容,最后还有《百局象棋谱》。 这本教材不仅在象棋课中使用,也渗透到其它学科中。 3 、建立象棋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 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象棋教学的评价操作系统和方法。 学生评价 [ 根据“教学大纲”(附)制定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认知 期末书面考查——象棋基础知识 技能 平时实践对弈——象棋运动技能 情感 期末小组互评——棋风、棋品 (二) 开展象棋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1 、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象棋氛围 象棋进入课堂后,学校在教学大楼的最醒目处开辟了 10 几米长的“象棋走廊”,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版面,不仅有长期的固定栏目,还有“每月一局”、“每月棋讯”、“名人故事”、“棋与人生”等栏目,同时校门口的光荣榜还及时发布最新消息,发扬学生在象棋活动中的突出成绩。以此来不断地吸引学生关心,参与象棋 活动,同时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象棋文化的内涵。 2 、开展各类活动,激活象棋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确定每年十月为象棋节,在象棋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主题为“我与象棋”的系列活动;有小报、征文、演讲等比赛;我们还收看了胡荣华大师的纪录片并请他到校讲座与师生面对面亲密接触。 双周二是我校固定的《象棋小乐园》节目,全校师生通过闭路电视收看学校象棋组自己录制的有关“棋赛报道”、“对局欣赏”、“棋闻逸事”等节目,得到了师生的热烈响应。每星期二~三次的象棋兴趣班、提高班活 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为选拔象棋苗子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的《月报》上有我们的象棋专栏。 每年举办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上海市象棋等级赛、洋泾街 道“六师附小杯”社区比赛;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棋类比赛,上海市少年儿童锦标赛、分龄赛,上海市中小 学生象棋比赛等。 3 、争章活动,塑造“儒雅、大度”小棋士 少年队大队部提出了“学大师、长棋艺、促棋品、齐争章”的口号,在全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争象棋章的活动。分年级、分要求、有指导,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学间互为榜样,人人参与争当“儒雅、大 度”小棋士。 四、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途径 象棋文化教育的途径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 (一) 学校教育是象棋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象棋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当然也 应该在学校,学校象棋文化教育又包括课堂教育及课外活动。 1 、课堂教育要做到课程化。象棋进入课堂一到五年级每 周一节;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 2 、课外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通过开展各级各类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象棋兴趣,提高学生的象棋技能, 发展学生的象棋特长;组织市、区各级象棋比赛;举行象棋节,征文、故事比赛等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棋艺的娴熟性,应变性及全面性,促进学生“棋品”的形成。 (二) 家庭教育是象棋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象棋文化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 象棋文化教育中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 1 、亲子活动。与孩子对弈,在对弈中培养孩子良好下棋习惯。 2 、鼓励参赛。关心、支持孩子参加各级各类象棋活动。 3 、营造氛围。共同阅读有关象棋文化的书籍,提高孩子的“文化意识”。 (三) 社区教育是象棋文化教育的辅助途径 社区的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象棋文化教育中我 们要重视与社区的配合。 1 、在社区中进行象棋文化方面的宣传。 2 、举办暑期象棋培训班、兴趣班等。 3 、开展象棋讲座及举行由社区居民参与的象棋比赛。 五、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效果 ( 一 ) 通过象棋文化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 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它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 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 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 时每走一步,都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要分析、 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 用,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 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者,能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因为与对方下棋,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 ” 都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 这样,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在学校长期的系统的规范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棋中启智”,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下来,我们不难发现,相对而言,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他们的思维活跃, 课堂反应快,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学习上大 都较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灵活性、创造性较少,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 ( 二 ) 通过象棋文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象棋文化教育不仅对促进儿童智力素质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还能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和坚 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弈棋过程中的胜负,更强化了学生的好胜心、进取心,强化了他们的目标感和成功欲。学生们以积极的态 度对待学校的各项活动,为了取得尽量好的成绩,他们付出十分的努力。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他们主动 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争取成功。每一次的班级间比赛,总是你追我赶;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能积 极地参与。最能反映队员主动性与进取心的争章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 100% ,得章率超过 95% 。 方寸棋盘中的拼杀必有胜败,棋盘上的胜负增加了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使学 生逐渐学会了“韧”和“耐”,具备了“败不馁,胜不骄”的心理素质,象棋文化教育成为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 载体。 ( 三 ) 通过象棋文化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品德,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在象棋文化教育中,教师联系自己的学科,对学生渗透祖国悠久文化传统的教育,学生领略了祖国文化的 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学到了名家棋手的人品修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了,行为 规范了,学习气氛浓厚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象棋文化教育实践证明,象棋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心理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均有作用,通过象棋文化教育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 棋类教学是我学校的一项特色项目。通过学习象棋,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 因为下棋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一局棋从开局到终局,自始至终伴随着弈棋者对棋局形势的分析、判断、 谋划、推理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不过,更使我感到兴奋的是下棋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养 成,培养了学生的信心、恒心、耐心。学生为了赢棋竭尽全力,积极思考,从而整体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下面谈谈本人在象棋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推动他更积极地深入学习、探索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某一件事物越有兴趣,越能激发他们的大脑 产生优势兴奋,使其注意力集中,记忆增强,思维敏锐,容易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树立信心。 上象棋课时,我首先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合理的教学手段感染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我以主教材为主体,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把抽象战术变成“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轻松榆快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从 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到了本领,又增加了象棋课的趣 味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使学生有了学象棋的信心。如把“将”比作皇帝,把“将”的位置比作“皇帝的 九宫”。这样的比喻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克服了教学的重点,带动了难点。其次运用活动促进兴 趣。“好动厌静,好胜逞强”是学生的特点之一。一年级的孩子有强烈的表演欲,他们好奇、好玩、好胜。 如果整堂课都是由老师在讲、在表演,时间长了,再生动的课孩子也会觉得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 讲得辛苦,孩子们听得更辛苦。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操作,亲身演示。一方面可为孩子架起 形象的认识桥梁,帮助孩子学习或巩固知识,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 上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改变孩子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 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 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孩子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创设情境,让孩子自己操作,亲身演示, 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促使孩子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象棋课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地使孩子在学习象棋的过程中“活起来”、参与进来,才能长久地保持他们对象棋的兴趣,才能树立起学生下棋的信心。 我们一年级学生坚持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学象棋,并且有学校聘请的象棋老师给学生上象棋指导课,周 三中午进行象棋训练。学生非常喜欢上象棋课。不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我们也毫 不放松,坚持训练。训练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集体上课,由教师讲解开局的原则,各种布局方法、 单个战术手段、战术的组合、实用残局、实战对局。二、对弈,从实战出发,对弈时按比赛规则严格要求, 落棋无悔,。棋局结束后做好整理工作,总结一盘棋的成败得失。三、解题,一般是实战残局题。课外鼓 励学生在培训班、社区服务中心寻找对手进行对弈。每天布置一个家庭作业,与家长走一盘象棋,切磋棋 艺。长期下来,学生都已习惯,如果一天不下棋,总感觉没完成作业似的。家长反映,通过学走象棋后, 孩子不但下棋有恒心,而且做什么事都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达到目标是它的主要特征,因此,良好的意志品质中就包含了 耐心,需要人们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品质、毅力。下棋是修身养性的乐事,何来挫折磨练呢?其实, 对于小学生来讲,要正正经经下好棋,面临相当多的考验。首先是时间问题,儿童阶段,孩子大多活泼好 动,下五六分钟棋几乎是人人能做到的,但要练上几十分钟,逐个琢磨,则是没几个孩子做得来。其次是 内容相对枯燥,开局的原理、中局的战术、学棋谱等,虽说孩子有基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老师也会调动 其积极性来教学,但对孩子来讲内容总是有些枯燥,缺乏耐心。还有,孩子要能面对顺逆胜负,棋盘小天 地中,跃马行车的快感来源于最终结局的胜负,孩子心中也把胜负结果看得最重。事实上,两军交战,也 总要问个输赢,如何看待失败,承受挫折是学生面对的最大考验。在象棋教学训练中,很多指导老师都认 为,年龄小的孩子都静不下心,觉得下棋枯燥,主要是因为孩子小,耐心不够。 根据学生以上的特点,我每节课总是化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解,三分之二的时间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比 赛规则严格要求,公平对弈,落子无悔,并且做好记录。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施加一定压力,刺激他 们固有的好奇心、好胜心,寻找棋乐,坚持下好每一步、每一盘棋,上好每一节训练课,不断提高自己的 棋艺,不断提高自己的忍耐力。教育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笑看顺逆输赢,顺时步步为营,不掉以轻心,逆 时退将一步,海阔天空,柳暗花明;赢是新起点,不骄傲,向更高目标迈进,输亦是新起点,不气馁,发 现不足,寻找对策,超越自我。同时恰当适时的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多样的赛事锻炼,让学生拥有了很 强的耐挫力。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棋手,输棋是常有的事。一名出色的棋手,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的磨练后才走向成功的,其实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所以说,下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总之,通过象棋教学,学生的棋艺有了提高,通过训练,学生的信心、恒心、耐心得到了培养,学生 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棋如人生,下棋的风格和人的个性是相通的,没有好的素质,不可能把棋艺提高 到更高水平上去。反过来,良好的棋风则能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以象棋教育为抓手,将为它的培养增加紧合力。 [摘要]开展棋类教学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备强大的教育 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四大才艺之 一,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魅力。棋——思维的艺术,智慧的体操, 集科学性、竞技性、艺术性于一身,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具备强大的教育功能。 2006年5月,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2+1”计划,决定 参与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组,并选择《棋类教学对促进德育的研究》这 一子课题开展教育科研。 开展棋类教学,既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对开发学 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 过课题研究,探索学校棋类教学与德育结合的有效途径,使其互相促进,形成良 性循环。 一、开展棋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思维方 式及意志品质(如耐力、毅力、勇气等)。我们经常听闻一些高等学府的同学因 遭遇挫折而轻生的悲剧,不能不说这与他(她)们的意志力薄弱和对挫折的看法 上存在偏差有关。 然而,经过长期的棋局磨练,能培养良好的意志能力,能培养出不骄不躁的 “大将风度”。孩子经常赢棋,可以培养其自信心,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显然是 有利的。相反,经常输棋,亦非坏事,这样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塑造孩子坚韧 不拔的性格。 二、开展棋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下棋的时候,人要坐下来,心要静下来,神要稳下来,才能冷静思考,沉着 应战。下棋是对性情的磨练和陶冶。通过下棋,学生不仅可以克服浮躁好动的习 惯,而且可以使他们养成稳重冷静的性格,从而做事从容,不慌不忙。 三、开展棋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步多解”的演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则是创造力 的核心。开展棋类教学,这显然对学生今后从事任何职业,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 进作用,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不会钻牛角尖,因为他们认识到通往罗马的大道不 止是一条。所以说,“玩棋”不会“丧志”,相反,而是会玩出道理来,玩得使自己 更加聪明,还有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棋类活动中增强了创新能力。 四、开展棋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下象棋,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判断性,所以非常讲究步骤的绵密和谨严。象棋 在于“封杀”,因此,又非常讲究棋子的效益。落子前可以想入非非,寻求多种答 案,但落子时就得寻求最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而这方案就在于弈者对棋的判断能力上,该进 则进,该退则退,该吃则吃,而且每步棋都有着延续性。高手下棋之所以给人一 气呵成之感,就在于他们想着数步甚至数十步棋的发展变化。这样,通过棋类训 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五、开展棋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拉丁文中,“教育”(paideia)也等同于“玩耍”(paidia)。从这层意义上讲,棋类教育可以说是“玩”的教育。它可以使学生摆脱因学习内容枯燥、单一而 困苦的境地,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下棋,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独立性和变通性。例如,象棋中的中炮开局,就有数十种选择,有“中炮对 反宫马”、“中炮对顺炮”、“中炮对屏风马”等。让学生在玩耍中自然应招,许多下法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虽然下法有些“无理”,但毕竟是孩子独立思考的结果,避免了孩子早背棋谱,养成惰性的习气。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理解棋局, 即便是一步“坏棋”,教师也应鼓励孩子大胆实践,而不横加干涉。这样,孩子学 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通过近两年的棋类教学科研,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棋冶情,以棋益智,以棋会友,以棋育人”的教育氛围,大部分学生对中国象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 时间,爱好相同者凑在一起互相切磋。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对“闲 时生非”起到了抑制作用,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礼貌待人、学习动力等方面也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我们认识到学生通过下棋,不仅开发智力,增强 记忆力,还促进了德育。 (2008-02-22 08:58:30) 分类:学校棋类教学研究论文 标签:棋类 校本课程 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 上图:多维棋地面棋盘 程宏伟 高敏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 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而在这其间,校本课程的开发作 为课程管理的一个方面,已越来越凸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特点。然何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际 上是相对于国家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决策的主 体。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 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校将 棋类课程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突破口,力求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之其中、使棋类课程的开发成为我校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 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是一所有着近二十年棋类活动历史 的“三棋特色学校”,迄今为止曾荣获市级以上团体冠军26个,亚军35个,学生个人获奖人次在200人以上, 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另外,我校还拥有一支在棋类教学上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队伍,中国象棋队主教练 季瑾曾获省女子象棋冠军;围棋队主教练李伟峰刻苦自砺已达业余三段;国际象棋队主教练王辉自学成才,教 徒有方。不仅如此,社会上一批酷爱下棋的人士都纷纷鼎力相助,倾囊相授,“爱棋、学棋、乐棋”已在我校 乃至整个长安镇蔚然成风。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棋类课程的开发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兴趣需要,符合本校的传统特色,更重要的一点, 它符合了时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符合了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符合了个人自身发展的要求。 通过研究,我们觉得至少有以下这几方面给予了棋类课程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及现代教学论的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当前,持续不断的技术革命,使 人们认识到现行的课程结构单一,学科间缺乏联系与整合,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 发展的新内容。同时,现代化教学论也认为,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决不能只限于传授知识,“要帮助每一 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这才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 各种课外活动,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而在下棋的过程中,那种步步为营的 慎密思维,高瞻远瞩的巧妙构想,都必须依靠智力各个基本要素共同协作才能得以完成的,因而我们认为开设 棋类课程是学生发展智力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社会依据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由原先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过渡,个人要适应社会,同样必须 具备这些基本的能力即“竞争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仅靠学科课程的培养是 不够的。在弈棋的过程中,它让人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理智,在隐忍中去发现“胜机”;在平衡中去求得 最后的胜利;它让人要保持一种雍容大度,不贪不乱,不欺不惧,而这些正是现代成功人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因此学生在下棋的过程中除了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外,也为其今后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打下坚 实的基础。 教育需发展,科研是先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宏观上讲是一埸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的大变革,从微 观上讲它同时也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将棋类作为课程来研究,无疑是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的。 (1)课程的目标 棋类课程的开设要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宗旨,体现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根 本要求,让学生能从该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展智力,锻炼思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出色的心理品质。 (2)课程的内容: 棋类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力水平,因而在设置上更应有一定的针对 性与实践性。我们本着由易而难,自浅入深的原则对现行的三项棋(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逐一进行了 分析,发现中国象棋本身普及较广,加之它的棋子设置、功能较易学习和掌握,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 而国际象棋它对弈者的智力要求较高,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与逻辑判断能力;至于围棋更较前二者 深奥,它没有具体的棋子设定与功能,它更注重习者的抽象思维与数理计算,初学起来亦觉枯燥,因而后两种 棋更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具体安排如下)(见表) 棋类年级 基本内容 目标 项目 了解棋盘、棋子的基本设置及功能学习中低年级 中国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锻炼学生国象棋的基本杀法了解中国象棋的基本(一、二) 象棋 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 开局 了解棋盘、棋子的基本设置及功能学习国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初步的创中年级 国际际象棋的基本杀法了解国际象棋的基本造力锻炼学生遇事果敢、胜不骄败不馁的心(三、四) 象棋 开局 理品质 了解围棋棋盘、棋子及基本规则学习围棋高年级 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围棋 的基本着法(序盘、中局、收官)欣赏名(五、六)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家名局 (3)课程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棋类课程,因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 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A、重过程轻结果。 把棋类活动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摈绝了以往只注意学生学棋的结果,只关注学生在比赛中是否获奖的传统观念,将目光 放在了学生习棋的过程中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将评价标准重点放在习棋的过 程中,我们为每一位学生都设立了一个形成性的资料库,旨在通过这一方法考察每一位学生在习棋过程中智力 水平、能力、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 B、重棋德轻棋艺 陈毅元帅说过:“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弈棋是一项高雅的智力活动。在下棋的过程中同样也能反映个 人的德行与境界,能昭示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与处世能力。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习棋过程中有的雍容大 度,不计胜负;有的看重得失,斤斤计较;也有的学生胸襟狭小,悔棋耍赖„„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要求教师 在教学中不仅要能传授必要的技艺,但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培养,让学生知晓棋德与棋艺并 重。 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给教师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它要求教师不但会“教书”,还要会 “编书”。因而在开设棋类课程的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尝试编纂相应的棋类教材,走一条借鉴学习 —— 自主设计的课程开发之路。先让教师从借鉴使用一些优秀的棋类教学用书、软件入手并逐步进行自主设计开发, 结合本校、本地区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聘请专家监督审阅,最终完成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棋类课程教材。 同时,我们也看到,赋予了教师“课程权”这本身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教材的 编写不但可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丰富学科知识。但是要让教师从原先 的依赖型(现成的教材、教案、参考资料)转变成自主型也不是一个一挥而就的简单过程。因而我们要求教师 走民主决策,共同参与的道路,从实践研究中逐步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完善棋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校学生喜爱并接受了这一新的课程,同时这一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日益匮乏的业余生活,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讲,它还让学生在浓郁的棋文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棋品、棋德的熏陶。为此,校大队部针 对队员们“爱下棋,学下棋”的特点,每月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如“我与棋缘”征文活动;“棋娱、 棋趣、棋谜”故事会;“学习与下棋”辩论大赛等,各类活动缤纷互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棋韵”。 综上所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模式,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为其增添了绚 丽的色彩。 (2008-02-22 09:01:22) 分类:学校棋类教学研究论文 标签:教育 棋类 国际象棋 中国象棋 围棋 上图:多维棋地面棋盘 作者:?董小荣 江门市景贤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开展围棋、中国象棋教学活动,每年都要 在学生中间组织进行中国象棋和围棋的比赛,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上 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学校又把国际象棋的推广普及作为学校特色教育加 以开展和实施,打造特色品牌,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学生竞技水平 普及是指让学生在棋类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懂得基本的围棋、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知识,掌握象棋、中国象棋和围棋的一些基本技能,让 学生达到“认识下棋,喜爱下棋,初步掌握和学会下棋”这一目的。我们在 七八年级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开设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课程,每 周一节,试验班每周两节。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到毕业时,全校有80%以上 的学生在学校学会了至少一种棋法。在普及的基础上,我们还从中选拔一些 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棋队的训练。为此学校聘请江门棋院围棋、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教练到我校任教,使这部分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棋类知识,掌握更为 高深的棋技,并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强化训练,使这一批人得以进一步的提 高,能够代表学校去参加区、市、省级的棋类比赛。 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棋类教学质量 1.科研引路,以研促教 我校本着边实践,边探索的进取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2006 年3月,我们将国际象棋教学进行了课题立项,承担了“全国中小学棋类教 学试验课题”中“国际象棋对初中生非智力影响的试验研究”子课题,旨在 从科研的高度出发,进行国际象棋课堂教学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出 一条行之有效的国际象棋教学路子。我们制定试验方案,成立课题试验工作 领导小组,组建试验工作小组。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国际象棋教练作为研究人员;每学期课题试验组制定 研究计划,按计划开展研究;加强学习研究,指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 备课、上课、撰写备课教案,每月开展教学研讨,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2.开展本校培训,增强师资力量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棋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我们积极开 展棋类全员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体育老师和试验班的班主任还要增加培训,聘请棋院教练授课,做到时间、 地点、人员保证,组织教师学习棋类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了解课题研究的 最新动态。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教师人人会下棋,人人能指导学生下棋。工会 还经常组织教师举行棋类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竞技水平。目前,我校培养棋 类骨干教师10多名。 3.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棋类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编写一 部适合初中教学使用的棋类教材,我们学校依靠自己的优越条件和教学实践, 积极开发棋类的校本课程。现在,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校本教材基 本确定并准备出版。棋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和对培养 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都有帮助。 营造棋类教育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活动是青少年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丰富、健康、愉悦的文化活 动所形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可以陶冶他 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美感,并在实践活动中占领学生课外活动的阵地,发 展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各方面的能力。长期以来,我校以“三棋”教育为 办学特色,努力营造棋类校园文化氛围。如:我们在校园里修建了许多上面 刻有棋盘的石桌,活动课或放学后,教师、学生都可以摆开阵势,互相厮杀 一番。近年来,学校还投入数万元建立“三棋”合一的棋室,购置了大量的 器具和定时钟,配备了电脑棋类软件供学生在里面进行训练。学校建立“蓬 莱”棋社,由校领导任社长,由老师和各班的优秀棋手一起组成。棋社每年 在各年级都开展棋类的比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棋艺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 生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还加强“三棋”的宣传,通过宣传栏、 黑板报、手抄报等介绍棋类的有关知识和学校棋类活动的开展情况。此外, 还通过象棋讲座、有奖残局解答,开展棋艺交流,丰富校园棋类文化氛围。 时至今日,我校已逐步发展成为具备一定影响的地方象棋试验基地,较 好地发挥了试验学校对地区象棋发展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对今后棋类教学的思考 1. 在今后的实验中,拟开展如下活动: (1)学校课题组联合学校体育组让“三棋”活动进入校运会,学校把棋 类比赛个人名次按一定的分值计入班级校运会团体总分来排名。 (2)利用试验基地资源与经验,举办“景贤杯”中小学生象棋、围棋和 国际象棋邀请赛,带动地区棋类活动的开展,促进地区棋类水平的提高。 2. 我们的认识: (1)一般学校缺乏专业棋类教师,从而制约学校棋类水平的提高。为了 使棋类教学试验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需要联合当地棋院的力 量,实行“内引外联”才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2)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把时间投入下棋 有一定的疑虑,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棋类活动的开展有一些影响,这就 要学校在学生和家长中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统一认识。 (2008-02-22 09:04:10) 分类:学校棋类教学研究论文 标签:教育 育儿 交叉点 幼儿 棋子 多维棋——鱼贯而行棋 小年龄段儿童棋教学,重在兴趣培养;要尽快缩短距离,掌握课时节奏, 概念表达清楚,讲话清晰风趣,时刻关注孩子,表扬鼓励为主;同时,作业 应简单、量少,多与家长沟通,及时记录课后感想。 幼儿到低年级棋教学,对很多教棋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孩子小, 理解慢,事情多,家长要求高。对此,谈一些多维棋授课方法。 一、重在兴趣培养 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兴趣是第一位的。没 有兴趣,就无法学下去,更谈不上学好。 二、尽快缩短距离 前几节,课前、课中点名,尽快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孩子刚到时,主 动热情跟他们打招呼、问好。课前、课间、课后尽量多和孩子交谈,并告诉他们你是很爱他们的,愿和他们做朋友。同时,做一些亲近行为,如抱抱、 摸摸脸、拍拍背、做做游戏等。课后主动跟他们道别,告诉他们,你今天跟 他们在一起很愉快。 三、掌握课时节奏 以每周两次课,每次一小时为例。每课主题内容不超过30分钟,当有孩子提出上厕所或要喝水时,说明孩子已经坐不住了,应尽快结束讲课,让孩 子休息2~3分钟。休息后,组织孩子下棋。下棋前需讲明要求,克服一些不 良行为,如炒子、用子敲棋盘、说话等。当下棋有点乱时,马上收棋,用几 分钟时间在大盘上跟孩子下棋,边下棋边提出问题并进行讲解。最后,说一下上节课的作业完成情况,留新作业。 两次课讲一个内容(重点内容讲三次课)。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及时 调整内容。尽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个别学得慢的孩子,要抽时间给他 补课,使其尽快跟上。 四、概念表达清楚 定义、棋理,用简单准确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达清晰完整。不要急于 求成。 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用一些小动物来比喻。如,兔 子过桥棋,棋子就是小兔子,小兔子要会跳,棋盘上的这些交叉点就是小兔 子的落脚点,小黑线就是行进的公路,如果把公路堵上了,小兔子还能前进 吗? 五、讲话清晰风趣 讲课时,发音要准确,语速要慢,要掌握好讲话的节奏,问题要表达清 楚完整。面带微笑,表情丰富一些,配以一些肢体语言。时刻注意自己的言 行,做孩子们的表率。 六、时刻注意孩子 课前,跟每一个刚进来的孩子打招呼、相互问候。课中,注意每个孩子 的听课情况: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听得明白;哪些孩子已回答过问题,哪 些孩子没举过手;哪个孩子在玩棋子,哪个孩子在说话等等。留作业时,应 让每个孩子听清楚,并记住。课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跟他们道别。认真观 察孩子们的情况,了解他们的习惯、脾气和性格。你对他们了解得越深,他 们就越喜欢你。 七、表扬鼓励为主 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要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对上台回答问题 的每一个孩子加以表扬,使他们觉得上台回答问题是老师的一种奖励。对答 对问题的孩子说 “真聪明”、“你真棒”;对答错问题的孩子,首先要予以 表扬“真勇敢”、“想法很好”等,然后再说“还不是最好的”、“还有更 好的下法”等等,不能马上予以否定,更不能批评。在家长面前多表扬孩子, 千万不要使用讥讽、嘲笑、有辱人格等过激语言。 八、作业简单、量少 难题留在上课时当例题讲。留的作业,应尽量简单,能起到把所讲内容复习一遍的作用就可以了,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做对。题量为5~10道为宜。留作业时,要讲明作业要求,该提示的应说清楚。 九、多与家长沟通 发现孩子有问题,需家长配合时,马上与家长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找 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家长面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提一些好的、建设性的 意见,对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要予以指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十、课后感想记录 课后,作笔记。记下你这节课的收获、感想和问题,作一下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以便 以后改进。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确实很难。我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关键在“心”。做一名教师更是如此。爱心、耐心、用心、关心、真心、诚心、责任心 „„总之,孩子们应放在你心里、心上。有一些围棋教师自认为已经很上心了, 也非常辛苦,但看看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到位,因你没有 把孩子放在心上。只有做到有“心”,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 (2008-10-15 14:23:27) 庞士让 内容提要 本文在指明学校开设棋类课程和讲求教学艺术的意义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和高度,着 重从改变观念即认识论、改进做法即方法论、改善环境即条件论三个方面,对棋类课程的教学艺 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关 键 词 棋类课程 教学艺术 改变观念 改进做法改善环境 棋类进学校,开设为课程,无论是对棋类本身,还是对学校和学生、以至对整个民族和国家,都 是好事和幸事。包括围棋、国际象棋、象棋在内的棋类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都要讲求教学艺 术。不仅如此,又因棋类课程的课时安排甚少,重在实践操作,并多被确定为特色课,所以较之别的课程更要讲求教学艺术。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如能自觉地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来组织和引 导教学活动,就定会有益于胜任愉快地克尽天职,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就定会有益于学生获得 舒心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就定会有益于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校园。 一 改变观念 没有认识上的坚定性,就没有实践上的坚定性。对待棋类课程的教学艺术问题,同样如此。观念 一新思路新,观念一新天地新。当前,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亟须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重点确立新的棋德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 (一)、棋德观。在棋类课程中,最易被师生轻视、忽视的不是棋艺,而是棋德;最难体现教学艺 术的也不是棋艺,而是棋德。惟其如此,我们才要首先树立新的棋德观。这样的棋德观,内涵主 要有四点。其一,棋德居首位。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棋类课程,也是这样。这是棋德在棋类课 程中的定位,也是在其他棋类活动和运动中的定位。换言之,棋之为道,品德为尊。其二,棋德 是灵魂。这是棋德的定性。棋德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棋艺的水平与提高。对棋手来说,棋德是 灵魂,棋艺是外现。古今顶尖高手,高就高在既棋艺高超,更棋德高尚;而那些无德、缺德、丧德的棋手很难有、或很难继续有大的作为。其三,棋德即人德。棋德体现人德。棋如其人,主要 指棋德、棋风是棋手的道德和作风的集中表现。在棋类课程中,突出棋德教育,能促使学生逐步 领悟到“人生如棋步步高”、“世事如棋局局新”,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变应变,与时俱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四,棋德促师德。对棋类课程的教师来说,棋德既是师 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师德的重要促进因素。 (二)、教师观。教师,包括棋类课程的教师,是“师”、是“家”、不是“匠”。“师”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指多功能的艺术家。教师不是什么“教书匠”;说到“匠”,还需“匠心独具”或“匠心独运” 呢!就艺术家而言,教师不是一般的艺术家,而是集教育、教学、宣传、语言、表演等诸多功能 于一身的艺术家;单就表演艺术而言,教师也是集改编、导演、主演于一身的多功能的艺术家, 能够在时空有限、道具很少的情况下编导、演出声情并茂、威武雄壮的活剧。身为教师,当然要“好 为人师”,这里的“好”,是喜欢、钟爱、珍惜自己崇高的职业和光荣的称号;更应该“为人好师”, 这里的“好”,主要指师德高尚,业务精通,风格自成,屡有建树,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 样的“好师”,自然是优秀的艺术家。棋类教学是个性化很强的综合艺术,教师更应成为这样的艺术 家。 (三)、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是教育对象,也是服务对象;是教育的 接受者,也是教师的“挑战者”,学棋的学生尤其如此。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还应明确,学生是自己 的棋友、“忘年之交”和真正“知音”,教棋实际上也是在以棋会友。在棋类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内 因;学生,不仅是教学艺术美的欣赏者、审查者、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而且是教学艺术美的参 与者、合作者。一句话,棋类课程的教学艺术美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心血结晶。 (四)、课堂观。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地和阵地。课堂,是讲堂,是学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 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棋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 意、行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此处的“互动”,非但指师生互动,也包括学生互动。棋类课程的课堂 教学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搞好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对于棋类课程的教师,不单 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著的艺术追求。 棋类课程的教师讲究不讲究,深钻不深钻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讲究了,深钻了,教师青春 常在,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春意盎然。反之,学生觉得如坐针毡,形同受罪,就会产生厌学、弃 学情绪,有的就只好昏昏欲睡或伏案入梦了。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不正是对缺失 艺术性的教学的无声批评和无奈抗议吗?此时此刻,首先该被唤醒和唤起的,不是理当得到、却 未得到优质服务的学生,而是不自觉地起了催眠作用的教师的艺术良知、反躬自问和改弦更张。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昌明,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曲折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健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改革日益 深入的新的形势,新世纪中小学生新的特点;国际上棋类运动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的棋类活动 日益扩展,开设棋类课程的学校日渐增多;——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必须 增强时代的使命感、现实的危机感和讲求教学艺术的紧迫感,从而改变观念,勇于实践,苦练内 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 改进做法 棋类课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就得改进做法。科学而又切实可行、行 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是使教学进入艺术境界、到达艺术彼岸的桥和船。回顾过去,立足当前,着 眼未来,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要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整体设计。棋类教学,从整个课程的教学到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 体。只有搞好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才有可能防止教师有意无意地“肢解”教材,把原本完整的、浑然一体的教学内容弄得支离破碎;才 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整体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艺 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要坚持棋类课程的大目标,不可见木不见林,不可因小而失大; 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在整体设计中,要力求突出三个字: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下棋千古无重局。久闻芝兰不觉香。 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过多重复使用。重复过多使人生厌,会造成雷同,而“雷同就成为八股”(毛泽东 语)。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棋类课程的教学艺术,同样要经常推陈出新,立异标新,常讲常新, 使学生越学越爱学,总有新鲜感。巧,包括设置悬念,引入佳境;环环紧扣,首尾相接;步步递 进,推向高潮;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跌宕起伏,张弛相间;预留“空白”,便于教师临场发挥,利于学生展开想象;有时让人初听似在意料之外,细思则在情理之中。精,如导言则片言居要,先 声夺人;议论则要言不烦,恰中肯綮;板书则简明扼要,醒目易记;结语则画龙点睛,总揽全课。 总之,要执简驭繁,以少胜多,用精炼求精彩,用减轻学生负担来提高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 整体设计中,教师也要注意设计好自我形象,让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可学,进尔尊其师,信其 言,行其道。 (二)、活跃教学气氛。如果说整体设计是艺术构思的话,那么教学活动就是一种艺术实践了。教 学活动,就要有“活”有“动”,就应是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系统。生龙活虎的中小学生,渴望生动活 泼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最怕“鸦雀无声”。棋类教学,育人为本;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 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朴素的辩证法,怎么能让 21 世纪的中小学生成为泥塑木雕、秦陵兵俑,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 烦躁、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教得传神,学得才会有神,而不会走神儿。如何使课堂气 氛活跃起来呢?其运作办法,主要有四个。一是以理服人。教师要用自己服膺的科学的真理、正 理、信仰、理论,去说服学生、折服学生。如,有理有据地说明“国运盛,棋运盛”的规律,即国运决定棋运、棋运体现国运;讲清下棋与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学棋中,感悟人生、把握人生;辨 析棋德与棋艺的关系,指出棋德是灵魂和精神支柱,棋艺是技巧和外在表现,追求德艺并进、德 艺双馨。以理服人,需先服己;自己信服,别人才信才服。教师不要指望学生相信自己并不相信 的道理。学生对教师的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既很敏感,也很反感。以理服人,还要注意浅进、 深入、浅出。二是以情感人。“感人心者,其先乎情”。教师要用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 社会主义和喜爱棋类教学的一片真情、激情、深情,感染学生、感化学生、陶冶学生;以情换情, 以情唤情,引领学生也逐步进入角色,使其正确的、健康的情感获得及时的表达、宣泄和释放。 如,满怀深情地列举“爱国棋人”谢侠逊等人的典型事例,国际象棋中国学派、中国著名棋手谢军等 人的独特建树和优异成绩,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爱棋之情。同时也要注意,有情不可 “忘情”, 而要把握“度”,讲“分寸”,谨防过犹不及,因为我们的教学决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教学的艺术化决 不等于戏剧化或漫画化。三是用色彩提示人。教师要根据棋类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可能,适当选择 和调整服装和粉笔、教具等相关物品的颜色,以表示爱憎、肯否、对比、强调等意蕴。四是用“位 移”影响人。教师在教学中的站位,要依照讲授内容及其进展而适时变化和移动;有时在讲台的中 心点,有时在讲台的左边或右边的“黄金分割点”,有时走下讲台,有时站在学生中间,以造成或严 肃庄重、或诙谐幽默、或亲近和蔼的印象和气氛。不能“整堂一点站到底,占住中心不离位”。原因 在于,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既需强化精心育人的责任感,又需淡化“我是教你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优 越感”。以上这些办法,会不会使课堂乱呢?会不会使教学乱呢?不会。相反,只会出现生动活泼、 团结民主、活而不乱、井然有序的和谐气氛。 (三)、讲究语言技巧。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艺术主要是语言艺术。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的教学 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无声语言,主要有整洁端庄的服装语、 表情达意的目光语、亲切自然的微笑语和得体适度的手势语。完整地说,学生上课学棋是先看后 听讲、边看边听讲和先看后动手、边看边动手的。他们“看”到的,就是教师的无声语言。所以,为 人师表,也要珍重外表。在教学中,教师的外表就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这外表,除教师的仪 表外,还有面部表情和站姿、步态、手势等等。这些无声语言,正因其无声,正因其直观,对师 生双方沟通感情、交流信息、增进了解、缩短距离,都有着不容低估的作用。赏心悦目的无声语 言,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有声语言的有力配合。只有两者“珠联璧合”, 学生才会“乐见喜闻”,也才更能强化教学的艺术效果。有声语言专指口头语言。言为心声。在教学 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尽量达致准确、鲜明、生动,悦耳动听;有适当的速度和密度,足够的 韵味和余味,优美的语感和节奏感,力求妙语如珠、妙趣横生,宛若一支深含哲理性、富有穿透 力、给人以耳福享受的奏鸣曲。“人间万事出艰辛”(江泽民诗)。掌握语言技巧,特别是掌握有声 语言的技巧,非下苦功夫不可。这就要求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吃透教材,谙熟教案,因能离开 教案而高于教案;尽量“背讲”,不要照本宣科,把讲课变成念教案,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学 好、讲好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不要讲方言土语或满足于讲“醋溜普通话”的水准;按时下课,绝不拖堂,拖堂不得人心,是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变相补课,说重一点是教学中的责任事故;像作 诗填词一样地“炼字”、“炼句”,努力讲得言简意明。在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还应尽量减少乃至 消灭“嗯”、“啊”、“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和病语。须知,发生这类现象,无疑是教师思路的中 断、才华的不济,是对最宝贵的黄金时间的多倍浪费,而无端地浪费学生的时间是无异于浪费学 生的生命的。 (四)、激励学生参与。棋类课程的教学更能昭示我们: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和“家 天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 和激励学生参与,是棋类教学的题中固有之义。况且,教学艺术原本就是师生合作共创的艺术。 激发兴趣,鼓励进步,寓教于乐,更能使学生体味“乐在棋中”、“棋乐无穷”。激励学生参与的措施,大体有四条。首先,热爱学生是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人类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教师爱国的集中体现是热爱学生,教师为人民服务的首要表现是为学生服务。教师,在课堂上完全 属于学生,心中只有学生,洒向学生都是爱。教师爱学生,是爱全体学生,而不只是棋艺相对较 高、有望参赛得奖的个别学生。人们传为美谈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说透了就是爱的效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爱学生,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爱,都会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 都会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创造教学艺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理解学生是前提。理解 高于了解,理解包含谅解。对,理解是双向的;但,理解大多是有先后的。理解,总是首先来自高水平的一方。显然,只能要求教师首先理解学生。正像爱国必先知国一样,教心必先知心,知 深才能爱切。相反,教师不去或未能理解学生,就会对他们不是爱不起来,就是爱不下去,教学 也会无的放矢。为着理解学生,教师要在课前课后深入学生,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倾听呼声, 替他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树立“我欲教好棋,功夫在棋外”的理念;教师要学会“换位思维”,在备课时就将学生也“设计”在内,设身处地估计他们会怎么想、能怎么想,然 后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应怎么想、去怎么想;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耳聪目敏,时时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坐姿和听取学生的发言、提问等多种途径,搜集、捕捉、分析他们的信息反馈, 随机制宜,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善处突发事件,提升自己以变应变、驾驭教学的能力。 再次,启发学生是关键。“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就是一种启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优 点是教师表扬出来的,学生的特长是教师激励出来的。由此,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一定要倡导、 启迪学生敢于和善于求异思维,真心实意地肯定、赞扬学生的“再发现”或新发现,使他们体味“发现”的喜悦,增强其再去发现的信心。教师一定要欢迎、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挑刺揭短。要知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提不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能提出问题,就 是大好事。如果自己被学生问住了,则应感到高兴:“好!我教的学生今天就能问住我了,我的学 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如果有学生下了一子、走了一步比自己更好的棋,甚至赢了自己一局, 则应感到欣慰:“很好!我教的学生今天就开始超过我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我的骄 傲!”如果学生指出了自己教学中的错棋、失误和问题,则应表示感谢:“太好了,多亏你纠正了我的一个缺点!”所有这些,恰恰展示了作为艺术家的人民教师海纳百川、甘为人梯、闻过则喜的胸 怀气度。学生对教师挑刺揭短,是一种爱护,是一种尊敬。教师要欢迎挑刺,否则,难道要学生 说你的“红肿之处,艳若桃花”吗?教师决不能护短,因为护短比短更短,而且使短更短。最后,教 给学法是重点。“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从长远的 观点看问题,棋类教学的教正是为了不教。因之,教给学生适合其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学习方 法、思考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可惜,现在许多关于棋类的书籍,讲技法多,讲学法、想法少。 其实,善将金针度于人,教给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思考方法,乃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高明之 处。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对于学生,一定要经常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教给听课方法、动手方法及 自学方法,更要教给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因为会想才能会学。教给学法的主旨,在于逐渐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习惯和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 三 改善环境 改善环境,以营造优美的艺术氛围,是实现棋类课程教学全过程艺术化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因素。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唯物论;人也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这是辩证唯物论。环境包括软环境和 硬环境。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其所能,优化软环境,美化硬环境,这是“两手抓”,这会使教学中的师生双方感到优美舒心。 软环境,首要的是人的心境。师生的良好心境是棋类课程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在上课的始初 阶段,最为明显。棋类课程教师的心境是一个幅射源。教师心情愉快,利于做到开讲便能“投入”,并能很快带领学生“入境”。故而不管上课之前,教师有什么烦恼与不快,都应将其尽快忘却,以免 影响教学。这是因为,教师脸上的“阴云”,会使教学蒙上阴影;教师的苦笑或强颜欢笑,也会对创 设棋类教学的艺术氛围自设心理障碍和带来负面暗示。当然,学校的体制和学校的领导,要为师 生保持心情愉快,调动他们教好、学好棋类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力提供制度安排。 改善环境,自然离不开 “硬件”的改善和完备。棋类课程,成本低,收效大,既易于开设,又影响 恒久,是一本万利、功德无量的事情。目前,仍有一些学校存在着棋类教学“软件”不“硬”、“硬件”不足的现象。就后者论,在弘扬不花钱也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艰苦创业精神的同时,各校也要 适当增加经费,添置设备,用电脑等先进手段来增强棋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艺术性。在此, 棋类课程教师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除搞好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境外,还要将现有棋具等设备 的功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即使因陋就简,也要尽心竭力,营造和改进棋类教学的艺术环境。 今后,最重要的是,从政府做起,从立法做起,加快步伐,实行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增加教育 投入。要改变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较差,部分学校开设棋类课程有 心无力的现状;棋类课程教师的地位理论上尊荣、实际上低下,职称和待遇问题尚未得到合理解 决的局面。这是促使更多学校开设棋类课程、更多棋类课程教师讲求教学艺术的根本保证和长远 之计。 以上论述的三个部分,更新观念属于认识论,改进做法属于方法论,改善环境属于条件论。棋类 课程的教学艺术,要求虽高但并非高不可攀,难度很大更需迎难而上。我们的棋类课程教师,要 志存高远,勤修棋德,深钻棋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棋艺水平,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 多功能的艺术家,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 四有”新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2008-08-28 21:07:18) 一、 学下棋有什么用? “ ” “”? ------“ ” 二、 开棋类课=比赛拿奖? 三、 师资问题如何解决? 四、 如何让学生有更加多机会练习下棋的机会? QQQQ “” “”——(2008-08-19 13:38:20) 纹枰对弈,情趣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面对瞬息万变的棋 局,既可陶冶性情,又能活跃大脑。列宁说:“下棋是人类智慧的体操”,下棋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积极地锻 炼少儿思维的条理化,有助于少儿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然而,在棋类教学过程中,教法不当,导致一些学 习棋类的优秀学生没有被激发起兴趣,得不到真正的知识,对棋类也产生了厌烦,抵触的情绪。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 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棋类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棋类 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系统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这样教和学就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棋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棋类教学而 言、对学生的学棋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棋类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双赢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棋类课堂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为引,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而传统的棋类教学大多奉行“传、授、解”的教学方式,即“传”—传给学生棋理、棋德等;“授”—授给学生棋类知识;“解”—解学生一些疑难问题。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最后以成绩论等级,而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学生的大 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 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棋类课堂令人厌烦,他们对棋类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棋态度和 被动的学棋策略。例如:在教授国际象棋初级课程中“单后杀王”这一课,如果按照原来的上课方法,就会出现老师 上来讲“单后杀王”的方法,而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可以,但是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根本不能达到目的,而只能使他们对棋类活动产生厌烦,甚至是抵触,原来12种杀王方法能够运用到对弈上的不到三种,有学生甚至 那“后”当“车”使,这时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对棋类的兴趣。就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棋类,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棋的兴趣。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棋类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棋类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棋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 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 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棋类的兴趣,是棋类学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棋类活动伴随中华民族 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传乘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是世界上古老的但仍在 大规模使用益智游戏。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涵中华民族的睿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21世纪人才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棋类教学教育我们的后人, 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别的科目是难以取代的。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 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 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 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棋类学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只能依靠 激发兴趣这一策略。棋类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棋类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 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我们 今天的棋类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智慧型的学生。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其 实也是在我们的棋类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我们必须在棋类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 认识的机会。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棋类作为学习的引擎,而不是把棋类当成学习的负担。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 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棋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棋类学习和棋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 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 (2008-07-22 16:59:29) ?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业已得到 各所学校的认同与社会各界的认可。为了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国家教育机关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各级教育机构可以因地制宜地开 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体系。中国象棋 作为一种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瑰宝,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 可以无需争辩地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来完成提升学生素质这一教育目标。 根据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的《关于要求在 学校开展棋类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们不难发现,棋类活动课程化,将成为 未来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如何能将棋类教学活动与素质教育进行无缝焊接, 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选择中国象棋进入课堂的理由 中国象棋比之其他棋类,特点十分突出:首先,中国象棋民族性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中国象棋的棋盘,还是它的棋子,无不表现着民族 文化的特点。从书法角度来看,中国象棋凡是有字的地方,或草或篆,或隶 或楷,有的古朴重拙,有的轻灵飘逸,这一点是其他棋类难以比拟的。从中 国象棋文化内蕴来看,各类棋谱或者揭理,或者示典,每一局名称背后都有 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行棋之后,人们可以尽享收获知识的乐趣。从思维方 式上来讲,中国象棋在对弈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思维上的归纳与演绎, 综合与具体,总结与前瞻,各种思维方法的撞击与互补,可以有效地提升人 们的思维能力。 其次,中国象棋实践性强。学会了一种知识与技能,势必想与他人切磋 与交流,而这一点也更好地表现出了中国象棋的优势所在。因为中国象棋群 众性基础十分广泛,有人统计,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会下中国象棋的,如果我们在学校里学会了下棋,根本无需担心走出校园以后“英雄无用武之 地”。 第三,中国象棋德育目标符合社会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 既有交流与合作,又有竞争与挑战。社会要求人们时刻要面对着各类生存环 境,而中国象棋的特点恰恰符合这种流动性的生存方式要求。中国象棋技战 术中无不体现出这种慎密的流动,棋战伊始,双方斗智斗勇,输攻墨守;弈 局结束,二人指点江山,把手言欢。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就是今天我们极 其需要的一种社会心态。 二、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 (一)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关系 素质,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或素养。教育,则是培养造就人的一项实践 活动,它将依照国家的既定方针,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要从受教育者的本质入手,培养造就具有一 定素质和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求的一代新人。而素质 教育的目的,应是以培养造就这样的一代新人作为终极目标。 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是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中国象棋 又是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育载体。它正如语文、数学等其他教学科 目一样,都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服务的。 (二)素质教育目标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建设要真正地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江主席的报告再次吹响了全面推行素质教 育的号角。从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 义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的。 那么,21世纪社会素质教育目标又是什么呢?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是 质和量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已为国民所共识而被定为科教兴国的战略决 策。21世纪的人才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需要具备有更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交往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 质,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需 求和培养,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确定了具体的内涵和外延,也为21 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 (三)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目标的承接 1.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春秋时期 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过一句话:“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犹贤乎己。”这里的“博弈”经专家考证,指的就是中国象棋与围棋。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先哲对中国象棋与围棋所包含的 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已经了然于胸了。实际上,孔子用这句话劝勉世人,要他 们对社会负起责任,切不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人有别于动物,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人具有社会属性。人在与社会的 融合过程中,思想道德素养历来都是居于第一位的。在中国象棋这种游戏的 思想中,我们会发现棋子之间和谐统一,任何一个棋子无不为整个棋局负责。 单列出来,可能有的棋子能力突出,有的棋子能力平庸,但无论能力如何, 它们都要为整个棋局服务。在中国象棋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种对社会负责 的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另外,在学生弈棋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地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比如 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面对胜利,如何尊重对手,如何反躬自省等。在中国象 棋教学中,我们可以非常方便找到教学案例,将隐性素质目标显性化,对学 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直观的雕塑。 陈毅元帅说:“棋虽小道,品德惟尊”,就是这个道理。 2.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未来社会 充满着挑战与机遇。当我们面对挑战时,要从容而冷静地应对;当我们面对 机遇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我们才有可能把握 住未来的方向,不被挑战所吓倒,不被机遇的突然降临而冲昏了头脑。在中 国象棋的竞技过程中,每一位棋手都会时时面对挑战与机遇,对成功的渴望 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中国象棋教学中,我们的教育目 标不能仅仅着眼于提高学生技术水平,而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教育载体,努 力地培养学生对局面判断能力,让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挑战还是机遇,如 何静心地去应对和把握。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世事如棋”,并不是让他们把 世界看成虚无,而是通过棋战,锻炼出坚强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变幻莫测的世 界。 3.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可以非常显性地培育学生交往素质。在学生弈棋 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与对手之间的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棋如 其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棋战过程中,棋手的个性几乎是毫无保留地 显现出来。这样,作为教育者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意识地 修正以符合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让他们理解张扬个性与嚣张跋扈的本质区 别;要让他们明白冷静谦恭绝不等于唯唯诺诺。在棋战中,无论失败与胜利, 自信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自信却不可自大,在社会上也一样。 4.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美的存在。中国象棋可 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从古至今,中国象棋 以其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为社会各阶层所折服。在贾题韬的《象棋指归》 中,对中国象棋内蕴美感有一段贴切的描术:吾尝玩其风格,车如长城,如 飘风;炮如春雷,如冷雹;马如名花,如游龙;士、相分飞,似惊寒之雁阵; 兵不畏死,如凿路之五丁;将守深宫,高风细柳。试比物兴志而神会其别致, 将醰醰有味于桔中之乐,而怡然于可歌、可舞、可惊、可喜之别一天地也。 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自唐宋之始,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无论是陈元靓的《事 林广记》,还是徐芝的《适情雅趣》,每一招每一步无不体现出智慧的流动, 每一图每一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都是精美的艺术构思。如果说在学习 前人作品的过程是对美的一种鉴赏,一种感受,那么学生对弈过程则是他们 创造美的过程:凝眸处,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酝酿;挥手时,美则在学生指 上实现。由此可见,中国象棋作为一种艺术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 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育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中国象棋可以充分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正如前文所述,中国象棋漂 过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经过前辈先贤的智慧与心血地浸润,它可当之无愧 登上艺术的殿堂。如果深入地研究中国象棋谱,我们会发现棋谱中所蕴藏着 的文化精魂,而不仅是名称上的文化包装。这一点在《适情雅趣》及《韬略 元机》的著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在中国象棋教学过程中,可以尽情地 用棋盘上各种棋子模拟古代战争。比如我们讲解《炮打两狼关》时,宋辽之 战的历史知识可以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也许我们只需讲讲当时的战 争背景,具体到战争场面,学生将会完全依靠自己的想像能力而演绎出来, 这种跨越时空的知识传递,如果依靠传统教学手法,将会流于说教。而且, 这段知识的掌握与内化绝不会比中国象棋教学效果更好一点。当然类似这种包含历史知识的棋局比比皆是,如《孙庞斗智》、《马蹀胭脂》、《马跃檀溪》 等等。除此之外,中国象棋也饱含着哲理文化,像这样的棋局四大名谱中占 了三个,《带子入朝》、《千里独行》、《蚯蚓降龙》无不体现出弱小与强大的抗 争的哲学辨证思想。 中国象棋的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感悟的过程,其实 也是引导学生对社会、对世界的一个思辨过程。 6.中国象棋与其他素质教育目标的藕合关系。中国象棋教学不但要强调 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交往素质、审美素质、文化素质,而且还 要强调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及其他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有关这方面的论 述较多,于此不再赘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教育阵线上,中国象棋这一教育载体,无疑是教育 者手中行之有效的教鞭,我们只有充分领会中国象棋的本质,充分发掘中国 象棋的内涵,脚踏实地,开动脑筋,才能把中国象棋课程化教学与素质教育 目标进行无缝焊接,才能为未来的社会输送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008-07-22 16:58:38) 分类:学校棋类教学研究论文 标签:象棋 低年级 走法 行棋 残局 杂谈 爱在中国行 作者:任瑞良 “象棋是智慧的体操”。列宁的这句话道出了棋类活动在育人功能上的 作用。2002年起,学校把中国象棋教学列为校本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 国象棋教学,把象棋特色项目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相结合。 组建象棋学校代表队,进行系统的象棋训练,激发了不少师生的兴趣和爱好。 多年的实践表明:象棋是一种集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竞技性于 一体的智力运动,它不仅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 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年的小学一二年级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表明:在象棋教学过程中,只 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定会事半功倍。 一、培养兴趣 激发欲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镇中心小学,小朋友们在上小学前大多不会下 棋,基本没有象棋基础。因此,要想让孩子们学会下棋,必须从培养孩子们 学棋的兴趣入手,让他们觉得下棋得有趣,才能让他们喜欢象棋,乐于学棋。 1.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象棋的起源,通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让 他们了解象棋的有关知识。当今棋坛上的风云人物胡荣华14岁勇夺全国象棋 冠军的故事,更是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庞,露出了也想 当个小棋王的欲望。 2.不管是游戏还是比赛,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胜欲望。根据这个特点, 在讲解兵、将的走子吃子方法和简单的规则以后,先从单兵擒王开始,安排 同桌的同学对局,反复练习,让他们通过对局,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滋 味。要尽可能多地请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获胜的过程,满足小同学们 的表现欲望。从而激学生学棋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二、一子一学 精讲多练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把整盘棋排好,再讲解每个棋子的走子(吃子) 方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会记住了这个子走法,忘了那个子的走 法,再加上每周才上一节象棋课,等到下一节象棋课上的时候,上节课的内 容记住的少,忘记的多。这样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这是事倍功半的做 法。还会使学生学不会,不想学。应该一子一学,学的内容少,学生容易掌 握。 1.整个棋盘上只放一个子,专门讲解这个子的走法和吃子方法,讲解的 语言要准确精练,边讲边演示。 2.要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小棋盘上反复练习这个子走法和吃子 方法,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 3.每组委派相对学得好的同学一名,让每个学生过关验收,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4.最后还要尽量多请同学到大挂盘前演示,并且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学会分析 培养习惯 学棋初期,学会分析双方形势,至关重要,这是以后学好象棋的基础。 低年级同学学残局,在已掌握一些简单的杀法以后,往往随手就走棋,去“将” 对方,结果往往是该赢的赢不到,该和的和不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老师 不能回避,应该利用这种情况,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开始培养思维能力和良 好的行棋习惯。 1.放低标准,放手让学生走棋,等出问题了,再让他本人或其他同学换 个方法来走棋。由于都是学得简单的残局,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 2.找出同学出错的原因,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走棋以前多想想,如果我 走这着,对方会有哪些应着?如果我那样走,对方会有哪些应着? 3.看到残局后,先不动棋,同桌的同学一个当红方,一个当黑方,先说 说解题的方法,也可先让同学们各自发表意见,讨论讨论,有了正确解题的 方案后再行棋检验。 小学低年级,是学象棋打基础的阶段,一些下棋最基本的素质和良好的 习惯,必须要养成。这对以后的学习相当有益。课堂上的教学不是老师的灌 输,而是老师的善于引导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只要注重这三个 要点,学生学棋也是轻松而快乐的,在快乐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 了学生的素质,达到了在小学开展棋类教学的目的。 (2008-04-03 16:49:50) 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都希望孩子能够轻松学习,成绩出色。孩子们个个 希望自己聪明绝顶,学习优秀。很多现代教育工作者都曾经苦苦探索可以帮 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的秘方。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许多有意义 而重要的发现,终于明白:学校开设中国象棋课程如同为学生们找到了一根 启智魔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国象棋活动的开展则是一项收效大、影响 持久的得力工具。 一、中国象棋的产生及本质 天和四年即公元569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象戏,象戏是象棋 的前身。从中国象棋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扎根于中国社会广大民众之中,是我们古老的文化瑰宝。中国象棋是体育性、 艺术性、科学性的结合体。中国象棋活动是一门高深、微妙、复杂的艺术, 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还有诸多的教育功能,能 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多项能力。在许多智力活动中,中国象棋是其中最为 出色的一项。它的科学成分同体育结合,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非常好的影响。 它的特点就是一对一的智力性体育竞技,它起到了其他途径几乎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它不仅作为人们培养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而且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会成为文化生活和科学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的大脑是人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需要像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有 锻炼的方法(比如:增加心肺功能的锻炼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练习长跑、游泳 等等)。人们称中国象棋活动是思维体育,它和每项体育项目(如篮球、拳击、 游泳等)着重锻炼身体的某一部分一样,中国象棋着重锻炼大脑。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象棋的运动功能,使学生适当地发展想 象力和逻辑思维,训练大脑的灵活性,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中国象棋活动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都 要动脑筋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不仅要考虑每一个点、每一条战线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战况”,还要考虑 全盘整体因素,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 其次,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战略战术的运用, 特别是下“盲棋”,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在下棋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否则就赢不了对方,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个人学习、做事效率 高低的先决条件。 再者,能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下中国象棋能培养 学生快速处理信息、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对 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有时间限制,故要求棋手快速处 理信息。而每盘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 的,这就需要棋手对每一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随机应变。 开展中国象棋活动在培养智力方面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能够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学生都爱竞争,他 们都非常看重第一,都喜欢争第一。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必须脚踏实地有条不紊地学习,把你的想象力、你的水平、你的控制力、发展到最佳境界。 你还要能正确估计你自己和对手,正确认识双方的力量和存在的问题,估计 对方的实力过高,使自己胆怯;估计过低会被对方杀得片甲不留。胆小者需 要提高自信,自大者需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谨慎行事。要敢于面对成功 与失败,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泰然处之, 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总之,下中国象棋有助于学生的 智力开发,是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良好教具,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 二、中国象棋中的“人道” 棋虽小道,但是却可以通过下棋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象棋对弈,看似双 方棋子你来我往,其实是对弈者之间思维的交锋,每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的品性莫过于看他在游戏时的表现。一个人的品性平日 里往往加以掩饰,但是在游戏之中却常常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这就是常 言说的“棋如其人”吧。 中国象棋,看似平淡无奇的32个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将人生的哲理浓缩到了尺许棋枰之中,将社会生活中五花八门的竞争形式抽象出来, 以两军对垒的方式,在棋盘上凝炼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大自然的规律是优胜 劣汰,适者生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也是竞争。竞争需要 智慧,需要公平,需要规则……这些象棋都有。乐在棋中,理在棋中,让你自己慢慢感觉,慢慢品味,慢慢体察……当然,提倡竞争并不是象棋的本意,我认为祖先发明象棋的原意,就是让人通过下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 “和”的目的。这可能是祖先发明象棋而留给我们最大的馈赠吧。一个“和”字, 包含无穷含义,阴阳,动静,去留,人世的一切都是致力于到达“和”的境界, 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体悟自然真谛的理趣。这也是先贤所向往的生活态度。 从这点上来说,棋道即人道也。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而又高雅的文化。下象棋是一项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活动。象棋是力量的角逐,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让人惊心动魄; 象棋是智慧的较量,用兵布阵,谁有锦囊妙计,使人捉摸不定;象棋是美丽 的展示,刚柔兼具,谁更技高一筹,令人赏心悦目,多受启迪。追求卓越, 挑战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竞技体育精神的体现,更是人文精神的升华。我们认为,育特长是手段,创特色是途径, 扬人性是目标。通过中国象棋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们初步形成了“以棋冶情、 以棋益智、以棋会友、以棋育人”的学校教育氛围,使广大学生充分领略了棋类之道:艺术与科学相融,智慧与灵性相启,意志和品格兼顾,塑造了学生 高尚的棋品棋德,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复杂、有趣、多变的棋类世 界,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其智能和心理受到的锻炼更是难以用语 言评价的。象棋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聪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象棋活动中学会 了做人。 三、象棋要与时俱进 我国的象棋教育工作,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展了。目前许多省市的 棋院、棋校、少年宫都有象棋培训班,但普及规模、学制规范、教材编写、 师资培训等各方面仍待改进,特别是关于象棋教育的重要性,需要象棋界与 教育界取得共识。象棋教育是什么?它是象棋的传播。象棋的表现形式多为 智力竞技,而它的灵魂却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象棋的与时俱进,首先,体 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但要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 还要根据新近出现的新的布局变化进行教学。第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课堂上让电脑与中国象棋相结合,是时代的 必然趋势。因为,信息技术走入象棋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收到了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走入象棋课堂,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合理运用信 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可以为课堂排疑解难,可以 为孩子攀登象棋的高峰提供台阶。这种效果,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显然是难以 企及的。信息技术走入象棋课堂,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孩子们可以轻点鼠标,演习自己喜欢的棋局。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课 堂的延伸,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四、象棋在我校绽放光彩 近几年,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中国象棋活动的 开展,已经把象棋活动进入课堂,并顺利成为全国中小学象棋课题实验基地。自从中国象棋进入我校之后,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首先,对象棋教 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并积极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培训。为了使“象棋”这一校 本课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我校还编写了一本符合我校实际的象棋校本课程。 其次,在全校各个年级开设象棋课程,并且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希望杯”班 级象棋对抗赛,旨在提高全校学生的象棋素质,并且调动了每个班级,每个 学生的学棋兴趣,评出个人奖和团体奖。再次,我校在普及象棋教学的基础 上,还注意对尖子生的培训,然后参加省级、市级和区级的象棋比赛。由于 我校在象棋普及教学中采用了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加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和教师的严格训练,我校的象棋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 2005年和2006 年两届的河北省“捷安特杯”中国象棋精英赛少年儿童组的比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在2005—2007年连续三届的唐山市“海华杯”中国象棋精英赛的比赛中,荣获团体第一、三、四名的好成 绩。 实践表明:中国象棋活动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它是发展学生素质, 尤其是发展创造性素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活动。 中国象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下决心开展此项研究,并 把它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展棋类活动的益处多多,我们希望全社会 都来关心和支持此项活动的普及和开展,借助于宣传、舆论工具,真正让广 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让师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此活动的意义。它的确能 挖掘学生身心发展潜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助于提 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过我们的不懈努 力,中国象棋一定会在新时代中绽放异彩。 作者:冯素英 (2008-03-27 06:18:30) 【摘要】象棋作为一门课程,我们必须思考四个问题:目标、教材、师资、教法。 目标是我们开设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教材是目标的具体化,师资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必要 条件,教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象棋 课堂教学 校本课程 普及课 2004年,我校将中国象棋列为校本课程,把它从课外引入课内,对全校一千多个 学生进行普及。两年多过去了,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也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首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象棋,作为一门课程,我们必须思考四个问题:目标、教材、师资、教法。目标是 我们开设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教材是目标的具体化,师资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必要条件,教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目标问题 将象棋作为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我们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以象棋活动为切入点, 把它作为一个载体,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确立“学棋艺以发展思维,正棋风以培养品行”的指导思想,结合东圃小学的校训——“走好每一步”,在全校普及象棋活动, 把棋艺学习与德育培养有机结合。因此,我们的立足点是普及象棋,促进棋艺与品德双 丰收。 2.教材问题 象棋书籍很多,但适合小学生入门的很少。一开始,我们使用市面上现成教材,一 边教学,一边补充,一段时间后,觉得问题很多。后来,我们自编教材,虽然还是有不 少问题,但较多地结合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很大改善。现在,我们是不断 教学,不断反思,不断补充,象棋教材也就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3.师资问题 开展象棋特色课,必然要考虑到师资问题,是由本校老师上还是聘请专职象棋教 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不少学校开展棋类活动,特别是作为特色进行创建, 都与棋院、棋协等单位合作,然后外聘棋类教练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解决了技术 上的问题。但是,这些专职的教练很少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尖子生 当然不是问题,但要面对全班四五十人,甚至有的对象棋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学生,还要 驾驭课堂,渗透德育,这就较为困难。因此,经过权衡,我们觉得入门普及还是本校老 师合适。 4.教法问题 象棋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面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这不同于棋院、少年宫的教学 模式。我们从2004年开始尝试,遇到不少困难,最终发现象棋课可从文化课教学中的 启发式教学、小组教学等模式完全迁移过来,只要老师有一定的象棋基础,能驾驭课堂, 就能上好象棋普及课。我们主张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可用“看、 想、说、练”四个字来总结我们的象棋课,看:老师创设情景,出示问题(棋局),让学 生观察;想: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破局;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理想 的答案,可以小组讨论;练:进行适当的练习。 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1.象棋普及课有难度 在一年级中普及象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难。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连自己的名字 都写不好,也没认得几个字,象棋限制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不容易入门。那么,如何 进行一年级学生的象棋启蒙呢?答案在于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就成 功了。我们的方法是根据孩子喜欢看卡通片习惯,利用象棋课或午休时间播放《学象棋》(卡通版)的VCD,学生对主人公“嘀嘀、哒哒”很感兴趣。通过看卡通,学象棋,掌握一些基本走法和规则,学起来不枯燥,学生非常喜欢。 2.如何控制课堂纪律 上过棋类普及课的老师都知道,课堂纪律很难控制。一个教学班近50人,就算每 一个学生都轻轻地拿、放棋子,全班加起来的声音也不小!万一有学生不小心,整副棋 子都掉在地上,噼噼啪啪的声音就此起彼伏,甚至有的小学生马上趴在地上到处找棋子。 学生控制能力又较弱,下起棋来,忘乎所以。后来,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学 生前半节课的时间不用棋子,甚至不准把象棋拿出来,只需把眼睛盯在大屏幕上,老师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者让学生上来在电脑上操作,在学习棋艺的同时,又进行 品德的培养,当你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讲完,再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 这样,课堂纪律就比较好控制。 3.学生水平悬殊太大 学生水平悬殊太大,这也是困扰我们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象棋课中,两极分化的情 况十分严重,有的学生水平很高,有的什么也不懂。老师的教学设计,高水平的学生觉 得太浅,不想听;初学者却觉得难,想不出来。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 是把同年级的象棋课统一排在同一时间,如三、四年级的象棋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第一 节,然后将每班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在象棋室由水平高的老师进行授课,其余的学生再 由八位不同的老师进行任教。低年级和高年级也同样处理。也有老师将班上的象棋小高 手发挥起来,作为助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教师下不过学生 我校的象棋普及课全部由本校老师担任,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个别学生的象棋水平 己经超越了任课的老师。当初有老师觉得尴尬,这还能上象棋课吗?这需要老师摆正心 态,此时,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驾驭课堂。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 必不如师。”学生的水平超越老师,正说明该老师教学的成功!是一件好事,也可以促进 老师学习棋艺。更重要的是每班的这几个尖子生可以成为上课的好帮手,做小老师,无 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棋艺的积极性,又辅助了老师的教学,可谓一举两得。 5.怎样控制教学的“度” 象棋课究竟要上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多老师关心的问题。我校举行过广州市天河区 的象棋校本开放日,也承办过天河区学校特色创建的交流活动,在这两个大型活动中, 也有外校的领导、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我们上的是普及课,关键是普及,目的是激发学 生的兴趣,做法是“适可而止,宜浅不宜深”,较高水平的学生留给象棋队训练或者送到棋院等单位集训。 6.如何看待普及与提高 特色活动要有生命力,单有普及显然不行,还需提高,要有收获的果实,学生要体 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一手抓普及,另一手抓训练比赛。我们从全校1000名学生 中挑出一部分有潜质的学生由水平高的老师负责训练,也送出一些学生到棋院进行培 训,这些学生然后参加广州市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棋文化” 学校普及棋类教学的特点就是把棋类教学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 透德育、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像古今象棋知识、棋诗棋联、象棋谚语、象棋哲理、棋 德等等都可作为渗透的内容。对学校而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大于棋艺水平的提高。 同时我们也反对两个极端:一是只传授象棋知识,忽视学生棋品的培养;二是乱攀“亲戚”, 牵强附会,刻意渗透“棋文化”。 四、象棋软件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软件的确能派上很好的用场,使用得当,可以提高效率,减 轻负担。一些象棋软件做得非常好,如“象棋演播室”、“象棋桥”可以代替大棋盘(我校原来有26套教学用的大棋盘、大棋子,现在基本上不用,这也有赖于我们有先进的电 教设备);“楚汉棋缘”、“奇兵”、“棋隐”、“棋天大圣”等可以对弈。当然,老师使用最多的还是演示,因此,除了PowerPoint外,演示象棋软件推荐使用“象棋桥”,它比“象棋 演播室”好用得多。 五、设想 虽然自2001年,国家就开始倡议开展“三棋”进课堂的活动,不过,多数棋类活动的学校还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真正将“三棋”进入课堂的学校不多,由本校教师上 棋类普及课的学校少之又少。因此,“三棋”的课堂教学几乎是空白,希望能有更多的在 职教师加入棋类教学的行列,共同探讨棋类课堂教学,为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服务。 作者:郭志忠 “”(2008-03-25 08:15:59) 【摘要】中国象棋的起源,从它的名字,可以从中窥探出源头与来历。象棋是从无 到有,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根据社会发展创造 的,是融入八卦的卦象而正式命名的。 【关键词】象棋 起源 探究 棋盘石 北周象戏 宝应象戏 中国象棋,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人民智慧的产物,更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关 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从它的名字,相信可以从 中窥探出源头与来历。 一、象棋起源的学说 在我国古代,据说象棋最早由舜为了教他弟弟发明的,因为他的弟弟叫象,故名象 棋。也有人认为象棋的名称,来源于战国时期屈原弟子的著作《楚辞?招魂》“菎蔽象棋,有六博些”一句。或来源于刘向《说苑》中所载孟尝君“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之说。但笔者则倾心认为,——北周武帝制《象经》,有日月星辰的象,象棋名称由此而来。从这 点出发,又可从唐代宝应象戏的演变上得以佐证。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方学家切列考夫院士也曾著文提出,象棋是由《易经》中阴阳八卦原理创造发明的。可见,中国象 棋之“象”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探 秘,发展了阴阳数理、五行八卦之学说,在大众身上根深蒂固。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 象棋得以应运而生,当然合乎逻辑。 二、从古棋盘石探究象棋的起源 在百岁棋王谢侠逊的故乡(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南面有一名叫“薛岙”的村子,村里有一块古棋盘石,长宽各51公分,高11公分,四边刻着云头纹。相传是宋 朝薛昌荣(公元1076~1131年)所有。上世纪60年代,因棋盘格路不明,有位周氏村 民想改成现制棋盘,但格路不够,沿着原线刻了几条线路后,就没有再刻下去了。笔者 沿着原有的老线路用粉笔勾划出原图,四面各有5公分的余地,经研究应是宝应象戏,但村民中已没人能下这种棋了。 在研究这个棋盘石时,我们又发现村中一种失传40多年的棋戏,名曰“旋螺运”,也叫“连环”。这种棋戏,借取古棋盘中间五格,再用木炭四边画圆,外圈叫“大运”,内圈叫“小运”,用石子、篾片或木块作子,有的干脆刻地为棋盘,泥团作子。规则是:每 方棋子12只,各摆在己方棋盘最下边两条线上。中间一格为界,每着走一格,依次而 下,吃子时走几格不限,但必须先竖,再绕大运或小运一圈以上,并且前方无子堵塞。 四边角尖中棋子如没有走出则不能吃,反则可吃,无子可动时则必须走出。笔者根据象 棋史料和《中国象棋史》(张如安著),发现这正是北周象戏的遗存。 据史传,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69年制《象经》成集百官讲解,唐初《象经》失 传,仅留王褒《象经序》、庚信《象戏赋》和《进象经赋表》三篇遗文,后人围绕着北 周象戏的真实形状从明朝至今难下定论。王褒“象经序”如下:一曰天文,以观其象天,日月星是也;二曰地理,以法其形地,水木金土是也;三曰阴阳,以顺其本,阳数为先, 本于天,阴数为先,本于地是也;四曰时令,以正其序,东方之色青,其余三色,例皆 如之是也;五曰算数,以通其变,俯仰则为天地日月星,变通则为水火金木土是也;六曰律吕,以宣其气,在子取未,在午取丑是也;七曰八卦,以定其位,至震取兑,至离 取坎是也。八曰忠孝,以惇其教,出则尽忠,入则尽孝是也;九曰君臣,以事其礼,不 可以贵凌贱,直而为曲,不可以卑畏尊,隐而无犯是也;十曰文武,以成其务,武论七 德,文表四教是也;十一曰礼仪,以制其则,居上不骄,为下尽敬,进退有度可法是也; 十二曰观德,以考其行,定而后求,义而后取,时然后言,乐然后笑是也。或升进以报 德,义以迁善;或黜退出贬过,事在惩恶;或以沉审为贵,正其瞻视;或以徇齐为功, 明其纠察。得失表于隆替,在贱必申;怠敬彰于勤沮,处尊思屈;片言崇于拱璧,一德 逾于华衰。 我们再读东汉边韶《塞赋》(汉恒帝,公元146~167年前后):“始作塞者,其明哲乎。故其用物也约,其为乐也大。犹土鼓块枹,空桑之瑟,质朴之化,上古所耽也。 然本其规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棋有十二,律吕极也;人操厥半,六爻 列也;赤白色者,分阴阳也;乍亡乍存,像日月也;行必正直,合道中也;趋隅方折, 礼之容也,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则复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则塞 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则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 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矣;览其成败,为法式焉。”文中的“犹士鼓块枹”、“空桑 之瑟”、“趋隅方折”正是对旋螺运中大、小运的描述,其他文字,结合前面两文可以做出 相近解释。北周象戏,正是吸收早期塞戏的特点和格五(《后汉书?梁冀传》:至五格即不得行,故谓之格五)的点,融入塞赋的阴阳、月令、易象而成的。从而证明,李松福先 生在“象棋史话”所讲的:读了汉边韶的《塞赋》,再读北周王褒《象经序》两者有很多相 似的地方,说明周武帝的象戏源于西汉的塞戏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周武帝对塞戏进行了 改造,增加了大量的八卦理论和棋子数量,其真正目的是塞赋里“考之古今,王霸备矣,览其成败,为法式焉”,增强群臣的军略修养,才有“制象经,成集百僚讲解”的盛事。 从北周象戏的格局窥探象棋最初的雏形,其时代艺术价值和群文修养昭然若是。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北周象戏到唐代宝应象戏,象棋始终秉承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 慧和力量,始终以阴阳数理和时代人文精神作其核心,不断向纵深处发展和演变。 宝应象戏是根据唐牛僧孺(公元779~847年)撰写的传奇小说“玄怪录”里的一则故事,大意是:汝南人岑顺家贫,住在外族吕氏山宅中,夜间梦见天那军和金象军交战, 有军师进曰: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王曰:“善。”于是鼓之,两军俱有一马斜去三尺止,又鼓之,各有一步卒横行一尺。又 鼓之,车进。如是,鼓渐急,而各出物包,矢石乱交。须臾之间,天那军大败奔溃,杀 伤涂地,王单马南驰,数百人投西南隅,仅而免焉。醒后,面色憔悴。后来家人从床下 挖出一座古墓,内有甲胄数百,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时间是宝应元 年(762年),后人称宝应象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象戏中已有:王、上将、天马、辎车、军师、六甲、(兵卒) 六子,结合薛岙棋盘石的格路,研究各位棋史专家的多种说法,参考国际象棋和日本将 棋的阵法,草拟薛岙象棋(宝应象棋)的复原图。早期象棋作为战争模拟应有它的规律: 大将横刀立马(天马斜飞度三止即到上将边)于阵前,步卒严阵以待,王居阵后,左有 军师指挥,右有天马护驾,(王单马南驰)两边辎车直冲,扰乱敌方阵角,这不正是古 代战场的阵形吗?从北周象戏以教人数理到宝应象戏的模拟战争,象棋的发展,从其精 神实质上析释,可以说向前迈出一大步,变为更贴切大众的精神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 此发展规律和时代变迁乃至人性心理上好博个性分不开,也为以后宋朝象棋真正的定格 奠下精神基石。 关于古代博棋,如北周象戏、宝应象戏、八八象棋之间的异同点。 (1)棋盘:塞戏(四道交正)、北周象戏(丹局直正)、薛岙象棋(51×51公分)、八八象棋(宋初织锦),均是正方形。 (2)河界:六博(两头当中名为水)、格五(中间一格为界)、北周象戏(中间一格 为界)、薛岙象棋(中间一格为界),都是透过河界。 (3)九宫和将的出现:六博(一枭五散)、北周象戏(马丽千金之马,符明六甲之符, 二只座子和九宫的出现),武则天自创大胜局,后来梦中(局中有子旋被打“将”)宝应象棋的王和将。 (4)格数:格五(5格×5格)、北周象戏(5格×5格)、薛岙象棋(6格×7格)、八八象棋(8格×8格),据推测,薛岙象棋融入八卦的六十四卦后,改造成六十四格象 棋,即八八象棋,创造“象”这一子力,后来由于炮的大量使用又一次面临变革,先后有“七国象戏”、“广象戏”、“三象戏”、“大象戏”,现制象棋最终在北宋末南宋初定型。 近日,笔者又获悉从温州市泰顺县山区也发现类似古棋盘石,可见瓯越山区,自古 以清幽罕至著称,古代隐士逸客之流多隐居于此,博弈为乐,因山区偏远,古棋盘石得 以保存下来,其艺术及人文价值期待有关专家学者前来挖掘采撷,使其不至堙没。 象棋是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根 据社会发展创造的,是融入八卦的卦象而正式命名的。外国学者所谓,中国无象而印度 有象,所以象棋是印度发明的这种学说也该寿终正寝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万物,八卦变化无穷,象棋变化 也无穷尽!也许这正是象棋的奥秘之所在。 作者:杨昌平洪成巨 (2008-03-21 15:49:55) ? 城关镇中学三年级九班被评为优秀班级,各项目成绩综合评比均是年级段前三名。 这消息成了我校的特大新闻,师生反响极为强烈。二年多的时间一个普通班级怎么就变 成了优秀班呢?这还得从棋类活动说起。 2003年我任一年级九班班主任。这是一个普通班,也就是“差班”,学习成绩差, 纪律涣散,“名人”荟萃,是学校的“老大难”单位。据任课老师讲,开始的时候根本上不 成课,上课说话、听音乐、打牌的,什么都有,上课成了各科老师头疼的事。为管好本 班我煞费苦心,但效果甚微。有一回上语文课,我发现有两个学生在下象棋。于是,我 停止讲课走过去,一个学生竟然说:“老师,别讲了!我们下棋好不好?”我强忍住火走 上讲台说“喜欢下棋的举手”,下面全都举起了手。我愕然。课后,我一直想,能否利用 学生这一兴趣带动班级其它工作,或是安排合适时间组织学生上棋类课。我把这想法向 领导作了汇报,领导表示同意做个实验。我就把下午第四节定为棋类课,同时制订了若 干制度:1.下棋过程中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2.不允许在上其它课时下棋,违纪三次停本人下棋两周。3.对表现好棋艺进步快的学生实行奖励等等。两个月后,任课老 师反映一年级九班的纪律有明显好转。我想这可能是棋类活动发挥了作用。我就抓住这 点把棋类课每周又增添了两节,并邀请了棋类专职教师进行授课指导。这种做法当时受 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可他们对这个差班也没有多好的方法,就让我再实验一个阶段。我 利用这一机会,在棋上大做文章,从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化,让班级学生接受正规的下棋 辅导。我们先后与商丘市棋协、开封实验中学、济南二十五中等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并邀请棋类专家讲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部交流。 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学生很快提高了象棋水平,并在市、县级各种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文化课考试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来的差班不再差了,从原来的下中国象棋也发展到 了下国际象棋、围棋。学校领导看到这喜人的变化,在师生大会上表扬了一年级九班, 并号召在全校二十四个班中开设棋类课。棋类活动进课堂并在城关镇中学得到了普及。 学校还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下棋水平,派老师到棋类开展较好的学校参观学 习,由专职教练对在“三棋”活动中涌现出的“三棋”苗子加以指导。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棋类活动,如:棋王争霸赛、我和“三棋”演讲比赛、友谊赛等。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三位一体的棋类立体活动网,学校棋类教学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此学 校专门派一名懂业务,擅长管理的副校长分管棋类教学,并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使 棋类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秉承“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 以“三棋”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自从开展棋类教学以来,班级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一大批优秀小棋手和学习标兵崭露头角。原来学校出名的差班变为了优秀班级,原来管 不了的学生变成了守纪模范,这些变化都源于棋类教学。 列宁称象棋为“人类智慧的体操。”苏霍姆林斯基说:“下棋使思维条理化,促进思想集中而且主要是增强记忆力”。棋类活动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学到棋艺, 而且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下棋让学生学会了做人,表现如下几点:一、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培养了学生的全局观和人品。下棋过程中要有全 局观念,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坏全局利益,如:弈棋中的弃子看似局部受损,实际上是全局受益等。每一个棋子都有不同的功效,因此在对弈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在班级 集体教育中,教育学生班级如同一盘棋,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只要时刻 为班集体为学校着想,发挥各自优势,班集体就会有生气。棋类教学除注重学生棋艺外 还能培养学生的棋品,如:落子无悔、观棋不语、遵守棋规、避免争吵等,让学生在不 断提高棋艺的同时提高棋品和人品。 在近三年的棋类教育中,班级取得了非常注目的成绩,棋类教学在学校也得到了普 及和提高,并形成了“以棋冶情”、“以棋益智”、“以棋会友”、“以棋育人”的教育氛围。 近几年参加省、市、县的各种棋类比赛有180人次获奖,并向省围棋队输送了五名小棋手。2006年被评为商丘市棋类实验学校。同时学校还拟编了棋类校本教材,要求学生 毕业时至少学会下一种棋,且要达到一定水平。城关镇中学以棋促教的教育模式已被领 导和师生认可和接受,并在全县中小学中逐步推广普及。
本文档为【小学象棋文化教育的探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7-10-28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