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固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

固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

举报
开通vip

固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固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 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 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二.基本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 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 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 的分离,并...

固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
固膜分离实验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超滤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 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 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二.基本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 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 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 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 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 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 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 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微滤膜 的孔径范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 直径不大于0.1μm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 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 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 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1微滤与超滤 微滤过程中,被膜所截留的通常是颗粒性杂质,可将沉积在膜表明上的颗粒层视为滤饼 层,则其实质与常规过滤过程近似。本实验中,以含颗粒的混浊液或悬浮液,经压差推动通 过微滤膜组件,改变不同的料液流量,观察透过液测清液情况。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该理论认为, 膜表面具有无数个微孔, 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决定因数;但 对另一些情况,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截留作用。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 剂分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大,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却仍具有明显的分 离效果。由此可见,膜的孔径大小和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将分别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 2.2膜性能的表征 一般而言,膜组件的性能可用截留率(r)、透过液通量(j)和溶质浓缩倍数(n)来表 示。 r?式中, r,截流率;c0?cp ?100%(1—1)c0 c0,原料液的浓度,kmol/m3; cp,透过液的浓度,kmol/m3。对于不同溶质成分,在膜的正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截留率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 工业上选择膜组件的基本参数之一。j?式中, j,透过液通量,l/(m2?h) vp (1—2) s?t vp,透过液的体积,l; s ,膜面积,m2; t ,分离时间,h。 其中,q?vpt ,即透过液的体积流量,在把透过液作为产品侧的某些膜分离过程中(如污水净化、海水淡化等),该值用来表征膜组件的工作能力。一般膜组件出厂,均有纯水 通量这个参数,即用日常自来水(显然钙离子、镁离子等成为溶质成分)通过膜组件而得出 的透过液通量。 n?式中, n—溶质浓缩倍数;cr (1—3) cp cr,浓缩液的浓度,kmol/m3; cp ,透过液的浓度,kmol/m3。该值比较了浓缩液和透过液的分离程度,在某些以获取浓缩液为产品的膜分离过程中(如 大分子提纯、生物酶浓缩等),是重要的表征参数。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本装置中的超滤孔径可分离分子量5万级别的大分子,医药科研上常用于截留大分子蛋 白质或生物酶。作为演示实验,可选用90ml聚乙二醇加适量水配成的水溶液作为料液进行实 验。 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超滤膜分离 以自来水为原料,考察料液通过超滤膜后,膜的渗透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并考察操 作压力和膜表面流速对渗透通量的影响。操作步骤如下: (1) 放出超滤组件中的保护 液。 (2) 用去离子水清洗加热60度后清洗超滤组件2~3次,时间30分钟。 (3) 在原料液储槽中加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后,打开低压料液泵回流阀和低压料液泵出 口 阀,打开超滤料液进口阀、超滤清液出口阀和浓液出口阀,则整个超滤单元回路已畅通。 (4) 启动泵至稳定运转后,通过泵出口阀门和超滤馏液出口阀门调节所需要的流量和 压 力,待稳定后每隔10分钟测量一定实验时间内的渗透液体积,做好记录(共6次)。 (5) 调节膜后的压力为0.03mpa,稳定后,测量渗透液的体积,,做好记录。 (6) 依次增加膜后的压力分别为0.04 mpa,0.06 mpa,0.08 mpa, 分别测量渗透液的 体 积,做好记录。 (7) 利用用去离子水清洗超滤组件2~3次,时间30分钟。 (8) 加入保护液甲醛溶液于超滤膜组件中,然后密闭系统,避免保护液的损失。 注 意事项 1( 每个单元分离过程前,均应用清水彻底清洗该段回路,方可进行料液实验。 2( 整 个单元操作结束后,先用清水洗完管路,之后在保护液储槽中配置0.5-1,浓度 的甲醛溶液,经保护液泵逐个将保护液打入各膜组件中,使膜组件浸泡在保护液中。 3. 对于长期使用的膜组件,其吸附杂质较多,或者浓差极化明显,则膜分离性能显著 下降。对于预滤和微滤组件 ,采取更换新内芯的手段;对于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组件, 一般先采取反清洗手段。若反清洗后膜组件仍无法回复分离性能(如基本的截留率显著下降), 则表面膜组件使用寿命已到尽头,需更换新内芯。 五(数据处理与讨论 膜前压力p1=0.12mpa,膜后压力p2=0.04mpa,压力差?p=0.08mpa膜面积0.1/m2 膜前压力p1=0.14mpa,膜后压力p2=0.06mpa,压力差?p=0.08mpa 膜面积0.1/m2 篇二:膜分离实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院 (部): 化学与化学工程姓名:xx 学 号: 200811218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化工0808 同组人员:课程名称: 专业实验 实验名称: 微滤 分离实验 实验日期: 2011.10.17批阅日期: 成 绩: 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微滤膜分离的主要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3(通过微滤膜分离的实验的操作,学会微滤膜过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提高实 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 膜分离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常规的膜分离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 的选择性透过膜作为分离介质,在浓度差、压力差或电位差等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 溶质或溶剂选择性地透过膜而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通常原料一侧称为膜上游,透 过一侧称为膜下游。膜分离法可以用于液-固(液体中的超细微粒)分离、液-液分离、气- 气分离以及膜反应分离耦合和集成分离技术等方面。其中液-液分离包括水溶液体系、非水溶 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微粒的液相体系的分离。不同的膜分离过程所使用的膜不同, 而相应的推动力也不同。目前已经工业化的膜分离过程包括微滤(mf)、反渗透(ro)、纳滤 (nf)、超滤(uf)、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和渗透汽化(pv)等,而膜蒸 馏(md)、膜基萃取、膜基吸收、液膜、膜反应器和无机膜的应用等则是目前膜分离技术研究 的热点。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紧凑、工作环境安全、节约能量和化学试剂等优点, 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膜分离方法自出现后不久就很快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得到大规模的商 业应用。目前除海水、苦 咸水的大规模淡化以及纯水、超纯水的生产外,膜分离技术还在食 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工程、石油、化学工业、环保工程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表 1 各种膜分离方法的分离范围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依靠膜的这种多孔过滤材料的拦截性能。用压力做推动力。微滤膜 分离的的分离范围为0.1——10,主要用于颗粒物的去处、除菌、澄清、除浊、有用物质的 回收等。下图为微滤膜分离的分离过程原理: 微滤膜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微滤膜分离流程过程比较简单,料液通过微滤泵,进入膜分离单元,料液在膜的表面被 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透过液,一部分是截留物,通常来讲,透过液为所需要的产品。 图2 超滤膜分离实验装置流程图 1-料液储罐 2-给料泵 3-保护液储槽1 4-转子流量计5-微滤膜组件 6-转子流量计 7-透过液储槽 四、实验步骤 1.先配置三氯化铁料液,方法如下: 取三氯化铁物料约两克,溶解于1000ml的水中,待完全溶解后用预先配置好的氢氧化钠 溶液滴定至出现棕红色为止,将溶液转移至料液储槽中,并补充水分至储槽的三分之二容积 处,备用。 2.将滤液设备的电源线与220v的交流电源线接上。 3.检查所有的阀门,保证阀门1,阀门2,阀门3,阀门4为打开状态(必须注意到这一 点,否则容易损坏泵),其他阀门均为关闭状态。 4.在原料罐中放入待处理的料液,按下泵开按钮,启动微滤泵。 5.通过调节阀门3,改变系统压力与流量,浓缩液的流量通过流量计计量。 6.过滤后的 产品,通过流量计计量后进入产品罐。 7.当过滤完成时,将调节阀3打开到最大,按下泵停止按钮,关闭微滤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与处理如下:表2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 数据处理示例: vst 48/100020/3600 压力取样体积vs 2 (kg/cm) (ml) 1.4 1.7 2.0 2.3 2.8 48 61 71.5 66 81 取样时间t(s) 20 19.88 19.31 15.25 15.34取样流量vh (l/h) 8.64 11.05 13.33 15.58 19.01取样流量:vh? ??8.64l/h 以压力为纵坐标,流量为横坐标,作图如下:结果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压力逐渐升高,流量也逐渐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压力 与流量成直线关系。篇三:膜分离实验报告院(系) 生化系 年级10级 专业制药工程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 专业实验 实验日期 2013年5 月 日 实验地点 3l216指导老师 胡建明、周群 贵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微滤、超滤及纳滤系统的结构及基本操作。 (2).了解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操作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对脱盐效果的 影响。 (3).学会测量水渗透通量和水渗透系数;测定纯水渗透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变化关系; 测定盐的脱除率与操作压力的变化关系。 二、 实验原理 膜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的薄膜来选择过滤进料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 (1).脱盐率(截留率)r表示膜脱除(截留)盐的性能cf:被分离的主体溶液浓度cp:透过液浓度 (2).分离系统 三、 实验装置与设备材料纳滤、超滤、反渗透膜选用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的tw、nf型膜,采用不锈钢压力容器。 实验装置为湘潭祺润公司和胡大实验仪器长生产。 四、 实验步骤 1、 试机接上220v电源,启动观察判断泵的转向是否正常 2、 开机准备 检查所有阀门是否正常。 3、 向原水中加入足够量的硫酸钠的水溶液,浓度为0.5g/l左右。 4、 启动水泵,缓慢将操作压力升至指定值以保护膜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5、 通过调节水回收率,实现在不同操作压力下工作,记录各个操作压力下的出水电导 率和流量。 6、 实验完毕,按停机按钮,最后关闭电源。 五、 数据记录与整理 见下图篇四: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膜分离工艺的原理、设备及流程。 2.掌握ro、nf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二、实验原理 1.反渗透(ro)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1-1nm之间。反渗透技术是利用高压液体的高压作用,克服渗透膜 的渗透压,使溶液中水分子逆方向渗透过渗透膜到达离子浓度较低的一端,从而达到去除溶 液中大部分离子的目的。 为了防止被截留下来的其他离子越积越多而堵塞ro膜,往往采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反渗 透,即在进行反渗透的同时,利用一股液体流连续冲刷膜表面的截留物,以保持反渗透膜表 面始终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因此,反渗透设备的出水有两股,一股为透过液(淡水),一股为 截留液(浓水)。 实验采用nacl、mgso4溶液进行实验,用在线电导仪测定进水、“淡水”和“浓水”的电 导率变化,表示反渗透膜的处理效果。 图1 反渗透(ro)示意图 2.纳滤(nf)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纳滤技术是从反渗透中派生出来的一种 膜分离技术,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一般认为,纳滤膜存在纳米级的细孔, 可以截留95%的最小分子约为1nm的物质。 纳滤膜的特点在于:较低的渗透压和较高的膜通透性,因此,可以节能;通过纳滤膜的 渗透作用,可以去除多价的离子,保留部分低价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离子。 为了防止被截留下来的其他离子越积越多而堵塞nf膜,同样采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纳滤, 即在进行纳滤的同时,利用一股液体流连续冲刷膜表面的截留物,以保持纳滤膜表面始终具 有良好的通透性。因此,纳滤设备的出水也有两股,一股为透过液(淡水),一股为截留液(浓 水)。 实验采用nacl、mgso4溶液进行实验,用在线电导仪测定进水、“淡水”和“浓水”的电 篇二: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 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二.基本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 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 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微滤膜的孔径范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直径不大于0.1μm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1微滤与超滤 微滤过程中,被膜所截留的通常是颗粒性杂质,可将沉积在膜表明上的颗粒层视为滤饼层,则其实质与常规过滤过程近似。本实验中,以含颗粒的混浊液或悬浮液,经压差推动通过微滤膜组件,改变不同的料液流量,观察透过液测清液情况。 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该理论认为,膜表面具有无数个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决定因数;但对另一些情况,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却 起到了决定性的截留作用。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剂分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大,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却仍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由此可见,膜的孔径大小和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将分别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 2.2膜性能的表征 一般而言,膜组件的性能可用截留率(R)、透过液通量(J)和溶质浓缩倍数(N)来表示。 R?式中, R,截流率; c0?cP ?100%(1—1) c0 c0,原料液的浓度,kmol/m3; cP,透过液的浓度,kmol/m3。 对于不同溶质成分,在膜的正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截留率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工业上选择膜组件的基本参数之一。 J?式中, J,透过液通量,L/(m2?h) VP (1—2) S?t VP,透过液的体积,L; S ,膜面积,m2; t ,分离时间,h。 其中,Q? Vpt ,即透过液的体积流量,在把透过液作为产品侧的某些膜分离过程中(如 污水净化、海水淡化等),该值用来表征膜组件的工作能力。一般膜组件出厂,均有纯水通量这个参数,即用日常自来水(显然钙离子、镁离子等成为溶质成分)通过膜组件而得出的透过液通量。 N?式中, N—溶质浓缩倍数; cR (1—3) cP cR,浓缩液的浓度,kmol/m3; cP ,透过液的浓度,kmol/m3。 该值比较了浓缩液和透过液的分离程度,在某些以获取浓缩液为产品的膜分离过程中(如大分子提纯、生物酶浓缩等),是重要的表征参数。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 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 本装置中的超滤孔径可分离分子量5万级别的大分子,医药科研上常用于截留大分子蛋白质或生物酶。作为演示实验,可选用90ml聚乙二醇加适量水配成的水溶液作为料液进行实验。 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超滤膜分离 以自来水为原料,考察料液通过超滤膜后,膜的渗透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并考察操作压力和膜表面流速对渗透通量的影响。操作步骤如下: (1) 放出超滤组件中的保护液。 (2) 用去离子水清洗加热60度后清洗超滤组件2~3次,时间30分钟。 (3) 在原料液储槽中加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后,打开低压料液泵回流阀和低压料液泵出口 阀,打开超滤料液进口阀、超滤清液出口阀和浓液出口阀,则整个超滤单元回路已畅通。 (4) 启动泵至稳定运转后,通过泵出口阀门和超滤馏液出口阀门调节所需要的流量和压 力,待稳定后每隔10分钟测量一定实验时间内的渗透液体积,做好记录(共6次)。 (5) 调节膜后的压力为0.03MPa,稳定后,测量渗透液的体积,,做好记录。 (6) 依次增加膜后的压力分别为0.04 MPa,0.06 MPa,0.08 MPa,分别测量渗透液的体 积,做好记录。 (7) 利用用去离子水清洗超滤组件2~3次,时间30分钟。 (8) 加入保护液甲醛溶液于超滤膜组件中,然后密闭系统,避免保护液的损失。 注意事项 1( 每个单元分离过程前,均应用清水彻底清洗该段回路,方可 进行料液实验。 2( 整个单元操作结束后,先用清水洗完管路,之后在保护液储槽中配置0.5-1,浓度 的甲醛溶液,经保护液泵逐个将保护液打入各膜组件中,使膜组件浸泡在保护液中。 3. 对于长期使用的膜组件,其吸附杂质较多,或者浓差极化明显,则膜分离性能显著 下降。对于预滤和微滤组件 ,采取更换新内芯的手段;对于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组件,一般先采取反清洗手段。若反清洗后膜组件仍无法回复分离性能(如基本的截留率显著下降),则表面膜组件使用寿命已到尽头,需更换新内芯。 五(数据处理与讨论 膜前压力P1=0.12MPa,膜后压力P2=0.04MPa,压力差?P=0.08Mpa膜面积0.1/m2 膜前压力P1=0.14MPa,膜后压力P2=0.06MPa,压力差?P=0.08MPa 膜面积0.1/m2 篇三: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二、分离机理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 Fick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W及溶质通过速率FS方程。 1、 透水速率 Fw? DwcwVM(?p???) RT? 2 ?A(?p???) ' 式中 Fw?透水速率,g/cm?s; Dw?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cm?s;cw?水在膜中的浓度,g/cm; VM?水的偏摩尔体积,cm/mol;?p?膜两侧的压力差,atm;???膜两 侧的渗透压差,atm;R?气体常数;T?温度,K; 3 3 2 ??膜的有效厚度,cm; A?膜的水渗透系数(= ’ DwcwVMRT? ),g/cm?s?at。 2 2、溶质透过速率 Fs? DsKs?c ? ? DsKs(c2?c3) ? ?B?c?B(c2?c3) 式中 Ds?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cm/s;Ks?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2 B?溶质渗透系数;?c?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 所示。 取假设条件: (1)径向混合均匀; (2)?A?BXA,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NA?NB,XA3?1,B组分优先通过; (4)DAM/K??,同XA1或K无关; U0LE (5)PeB???,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 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 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 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由连续性方程: 和总流率方程: 可推出 dudx ? Vw[l?r(c1?c3)] h (1) 式中,h为装填系数。对于圆管h=R/2,R为管半径。 Vw? A?Pc r? ?AlP 由溶质A的连续性方程 ?cA?t ?divcA??PA ' 可推出 ?1dx ?c3Vwh (2) 实际工作中更关心的是回收率,??1? u0 ,因此需要将式(1)和式(2)转化为?, c1的方程。 d?dx ?? dx ?? hVdx ?[1?r(c1?c3)] (3) ?dc1dx ??c1 dx ? c3Vwhdx ??dc1dx ?c1 dx ? c3Vwh ?dc1dx? ??(c1?c3) ? dc1dxc1?c3d? ? (4) 1??dx 由流率方程可推出c1与c3的关系,为 c1?c3{1? 1rc3?? exp[ 1 ]}??????(5) ?(rc3??) ?? D/LDAM/K? 式中 ?? DAM/K?V 0M 式(3),(4)为非线性方程,一般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求得数值 解。但当r=0时,则化为线性微分方程,可求得解析解。 三、实验设备、流程和仪器 1. 主要设备: 中空纤维超滤组件如图所示。 中空纤维超滤器示意图 组件技术指标: 截留分子量:6000;膜材料:聚砜;流量范围:10~50L/h;操作压力:0.2Mpa; 适用温度:5~30?;膜面积:0.50.5m2;组件外型尺寸:ф50×640mm; pH:1~14; 材质:全不锈钢(1Cr18Ni9Ti);装置外型尺寸:长×宽×高=960×500X1800mm; 泵:磁力泵(严禁空转)电压:380V,50Hz;精滤器滤芯:材质为聚砜,精度5~10μ,阻力增大,可以反吹。 2. 工艺流程 C1-储槽 C2-产品储槽C3-储液灌F1、F2、-C2和C1的排液阀 F3、F4-C1 和C2的出口阀 F7、F8-组件1和2的入口阀F9-排液阀 F10-保护液阀 F11、F14-组件1和2出口调节阀 F11-组件串联阀 F15-浓缩液取样阀 F16-浓缩液循环阀 F17-排放阀 P-压力表 L-玻璃转子流量计 P0-液体输送泵 工艺流程图 3. 主要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用于分析聚乙二醇浓度。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方法 将预先配制的聚乙二醇料液在0.04MPa压力和室温下,进行不同流量的超过滤实验(实验点由指导老师指定);30分钟时,取分析样品。取样方法:从料液贮罐1中用移液管取5ml浓缩液入50ml容量瓶中,与此同时在透过液出口端用100ml烧杯接取透过 液~50ml,然后用移液管从烧杯中取10ml放入另一容量瓶中。两容量瓶的样品进行比色测定聚乙二醇的浓度。烧杯中剩余透过液和贮罐10中透过液全部倾入贮槽1中,混匀。然后进行下一个流量实验。 2.操作步骤 (1)722型分光光度计通电预热20分钟以上。 (2)放出超滤组件中的保护液。为防止中空纤维膜被微生物侵蚀而损伤,不工作期间,在超滤组件内加入保护液。在实验前,须将保护液放净。 (3)清洗超滤组件。为洗去残余的保护液,用自来水清洗2~3次,然后放净清洗液。 (4)检查实验系统阀门开关状态。使系统各部门的阀门处于正常运转的“开”或“关”状态。 (5)将配制的聚乙二醇料液加入料液槽1中计量,记录聚乙二醇的体积。用移液管取料液5ml放入容量瓶(50ml)中,以测定原料液的初始浓度。 (6)泵内注液。在启动泵之前,须向泵内注满原料液。、 (7)启动泵2稳定运转20分钟后,按“实验方法”进行条件实验,做好记录。数据取足即可停泵。 (8)清洗超滤组件。待超滤组件中的聚乙二醇溶液放净以后,用自来水代替原料液,在较
本文档为【固膜分离实验报告,超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2-17
浏览量: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