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题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题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举报
开通vip

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题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题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 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 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 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

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题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 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 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 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登:升职 A.登景泰二年进士 (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 ( )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B.??? C.??? D.??? 【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到筛选信息的区域,运用排除法,做出判断。?是说他恪尽职守,敢于劝谏。?属于马文升劝说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向皇帝请求下令。排除??,故选B。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是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此处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1)“班列”:位次。“耆硕”:“耆”,泛指年老;“硕”,大,引申为年高望重。“推心”:用真心待人。(2)“非事”:无事。“语”:在这里作动词,谈、说。“辄”:总是。“颦蹙”:皱眉头。 答案:(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附【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作风果断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核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饥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后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同“砺”。廉隅,棱角,比喻端方的行为、品性),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二、(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 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 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 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 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 【解题指南】对多义实词,一方面依靠积累,另一方面需要置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语法分析、语意代入、字形推测、联想迁移。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可以用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李揆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所以“代”解释为“世世”或“世代”是正确的。B项,可以用联想迁移法,学过的《张衡传》中就有“衡少善属文”的例子,不难判断“属”译为“撰写”是正确的。C项,可以用语意代入法,“昧”的后面对应的是“求贤之意”,如把“昧”解释为“冒犯”讲不通,应理解为“违背”。D项,可以用语意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经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恣”解释为“任意”字通句顺,合情合理。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B.??? C.??? D.???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明确题干要求?通读各组信息?择优确定最佳?排除无关选项 【解析】选A。?是李揆规劝皇帝不要用羽林军取代金吾卫军巡夜,并被皇帝采纳,这是说明李揆的远见卓识。?是李揆遇赦酌情移至歙州做刺史。?是因元载而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解题指南】分析判断的前提是理解领会,只有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本文传主为“李揆”,传记从两个层面切入,前半部分侧重“扬善”,对李揆的好学善文、为国选材、政治远见予以褒奖,后半部分侧重“贬恶”,对李揆的官场争斗、屡遭贬黜给予客观评述。本题的做题步骤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相关内容在开头部分,文中“少聪敏好学”“美声上闻”“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等信息可做参考,此选项正确。B项,内容指向李揆奏请废止羽林军一事,此选项也没有问题。C项,涉及与吕的争权夺利,原文说“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意思是吕地位名望比不上李揆,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超出李揆;“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李揆担心吕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复原职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密令官员到吕管辖区域内捏造其过失。由此看来,选项所说“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于文无据。D项,相关内容在文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文: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文: 【解题指南】文言翻译遵循先理解后翻译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应按照五字方针:换(转换为现代汉语词汇)、增(补充省略成分)、调(调整倒装句式)、留(保留名词术语或古今一致的说法)、减(翻译不出的虚词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第(1)句注意“滞”“冗”“竟”“引”等实词。第(2)句注意“牧守”“稍”等实词,以及“其”“则”“故”“盖”“焉”等虚词的用法。 答案:(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附【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后来定居于郑州,世代都是豪门大族。李揆年少时聪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元末年,考取进士,献文章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给朝廷,皇帝下诏令派中书品评其文章,提升为右拾遗。乾元初,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经认为主管选拔士人,大多不考察实际能力,只是严格考试风纪,索要士人的书策,实际上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经书典籍都在这里,请他们任意搜寻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所属的地方捏造吕的过失。吕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长史同正员,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遇赦酌情移至歙州做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担任入蕃会盟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三、(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 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公曰:“此饥民求食尔,(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 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 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 C.多格不行 格:搁置 (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 【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确的一项。(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几种方法: ?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夫子将焉适?”“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可推断为“到”的意思。 ?从读音入手。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或至涂而反。”“涂”与“途”读音相同,“途”是“涂”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从成语入手。学生对成语的意思比较熟悉,借助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犹矢之中的。”其中的“的”可以根据“有的放矢”中“的”的意思推断为“箭靶的中心”。 ?从结构位置入手。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词组和句子结构整齐(相似),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实词的含义。例如:“选置师傅,铨简秀士。”这两句结构整齐、对称,“选置”是“选拔”的意思,可以推断“铨简”也是“选拔”的意思。 ?从语法入手。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借助语法,可以迅速地推断出实词的含义。例如:“诸人咸以君方乐广”中的“方”字后面跟了宾语,显然不能再作名词,应该理解为名词作动词,“比拟”。 【解析】选A。具体分析如下: 选具体分析 结 论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项 本项中的“著”为动词,意思是“表述、写成”,不是“显著”的意解释不A 思。“著令”的意思是“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正确 解释正B 本项中的“释”为动词,同“涣然冰释”的“释”,意思是“消除” 确 本项中的“格”为动词,同“格明诏,当弃市”的“格”,意思是“搁解释正C 置” 确 本项中的“阴”为副词,同“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解释正D 意思是“暗中,暗地里” 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 )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不宜以小故置之 ?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公执以为不可 ?公为之亦自若也 A.??? B.??? C.??? D.??? 【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正直”的意思是“公正坦率”。 【解析】选B。?是说王尧臣要求朝廷彻查阎文应嫌疑,体现其不畏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权势,公正无私,符合题意。??是说王尧臣认为朝廷对犯小错误的韩丞相、范仲淹的处置较重,体现了王尧臣的实事求是,不逢迎投合当权者的品行,符合题意。?是侧面强调王尧臣的才干,无关正直与否,不符合题意。?是说明王尧臣不为利益所动,公事公办,符合题意。?是体现了王尧臣在诋毁面前镇定自若的神态,无关正直与否,不符合题意。据此,????符合题意,由此判断B项正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解题指南】(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比对选项,排除错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常常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放在同一个题目中考查。做这类题目要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物、时、地、事、理六要素回归原文。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选B。因为根据原文“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可知,任福战死是因为其“违节度”,不是韩丞相指挥失当,所以B项中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的表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 【解题指南】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一致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第二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在翻译时,要注意下面几个点:“荒政”是指救济饥荒的法令;“恤”是体恤的意思;“论”是论处的意思。第(2)句在翻译时,要注意下面几个点:“遇”是对待的意思;“矫饰”是虚假掩饰的意思;“称”是称誉的意思。 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附【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予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等官职。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出现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打开富民的粮仓(掠夺粮食),有的官吏认为按照法律应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郭皇后被废,宦官阎文应与此有很大干系,等皇后生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天下的怀疑。只是最终没有这样做,这样自此在阎文应当权时,再也没有人敢指手画脚了,后来阎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予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路兵马所在的山川的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二十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刚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因为作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德行的楷模,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不听从节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加重惩罚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当权,请求朝廷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国事。建议下到了主管财赋的三司,张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身边的人也经常说他的坏话。皇上对这一切都置之不理,而王尧臣也泰然自若。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一定会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在皇上面前,陈述了很多与天下利害攸关的大事,等到这些事情施行时,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地位尊贵权势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表达了宗庙至重,国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王尧臣的去世非常伤感,等到王尧臣发丧时,就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定谥号为“文安”。 四、(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看松庵记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宋 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 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 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 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 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九节筇(qiónɡ):一种竹杖。?唶(jiè):赞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之可茹 茹:吃 (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 【解析】选B。“秀”解释为“秀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D。 具体分析 结论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趁着 不同 B项,介词,在;介词,比 不同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不同 D项,同为连词,竟 相同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 ?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嘉树帖帖地上如荠 ?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日歌吟万松间 ?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 B.??? C.??? D.??? 【解析】选C。?是说薜萝,?是说嘉树,?是说章三益。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解析】选B。“弹琴、下棋、喝酒”都是在环中亭。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译文: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 译文: 【解析】(1)关键点:“尝”“树”“帅”“之”“盖”“植”“自见”。(2)关键点:“其”“凌”“是故”“若斯”。 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附【译文】 龙泉有很多大山,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诸多大山更为幽深,有座大山四面奋然而高耸起来,中间凹下,形状像箕筐,人们于是称它为“匡山”。山上有很多枝叶像虬髯一样的松树,满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鲜的翠针映照着人,如同被洗过一样。松树上攀附的薜萝纷披弥漫,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横向衍生成几十丈长,叶子嫩绿可以吃。松根上寄生的茯苓,有的很大如同斗器,其中杂生着黄精、前胡及牡鞠等植物,采下可吃。 我的朋友章三益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在山里新盖起了一座庵庐。庵庐西南方若干步远,有两个深潭,蛟龙潜藏在水里。水面上云气精华向上腾涌而起,顷刻间就覆盖了山谷,它的颜色是那种纯白色,就像大海一样苍茫而无边无际,大风从东面吹来,云气就会消散,章君因此建起了一座烟云万顷亭。庵庐的东北方若干步远,山更加高峻,峰峦更加峭拔尖耸,那种气势如同想与霄汉连在一起。向南可看到闽中几百里远,嘉树贴在地上如同荠菜,于是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庐的正南方又是若干步远,地面明净阔远清爽干净,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各座山峰,都摆出秀丽的情形争相竞斗,让人喜爱玩赏忘记了疲倦,再加上在这里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带着酒具来喝酒,没有什么不适宜的,于是章君又因此盖了一座环中亭。 章君读书的闲暇,经常披着鹤翅一样的大衣,拄着竹杖,先后游历三座亭子。回来就坐在庵庐里,回望虬松,看到它们如同元夫、巨人一样在左右作揖。章君注视很久,精神凝定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仿佛同古代的豪杰在千年之前互相交谈。章君心情大好,起身穿起谢灵运当年一样的木鞋,每天在万棵松树间歌啸行吟,木屐的声音铿锵有力合中节拍,同歌声互相应和。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发出轻微的如同笙箫一样的声音来互相娱乐。章君赞叹道:“这就是我观赏松树的乐趣啊。”于是他用“看松”二字来命名他的庵庐。 龙泉当地的士人,听闻此事质疑道:“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如今竟然用‘看松’来命名自己的庵庐,就如同隐居者做的那样,他是打算鄙弃世俗的扰攘而不想去亲近呢,还是认为那些世俗之人不值得交往,而只能从松树那里取得他期待的品质呢?”金华的宋濂私下认为不是这样。在所有植物之中,秉承坚贞刚直的气度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我曾经深深地思考过,天地之气刚刚舒展,根中蕴藏、收敛的,没有不在这一个季节奋起振作舒展开花(繁茂)来显示自己的美丽的。等到那秋高气清的时节,霜露已经降下,那么都会枯黄陨落而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处世,与松树为伍,就是卓然屹立来自立品格;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刚直坚贞自然会把持好,不被他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但当初的想法也不曾同松树的品格相背离。糊涂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说章君忘记尘世,就质疑他的行为举止,可不可以呢? 五、(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会李沆、宋、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 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 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 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 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选C。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即取此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解析】选C。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把/因为;B项,作为/被;C项,表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是广东卷2013年的一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个小变化,也可看成是对前几年主观断句题的继承与创新。可根据句意正确断句,正确标点如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一般需要从全文着眼,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这类试题在设计错误项时迷惑性往往很强,这就要求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采用浏览、跳读的阅读方式,而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识别选项的正误;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读懂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依原文“俟秋成,当仍旧法”可知,张咏“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与之是不相符的。A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结尾处。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这三项均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无误。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译文: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译文: 【解析】本小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办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掌握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兼顾词法、句法要求,由于文言文的翻译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 答案:?(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 ?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 答案:?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 附【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 六、(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 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 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 【解题指南】做这类题目,可以把实词代入语境中进行词义的推断。推断词义有如下方法:?根据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如B项,及:等到。?根据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如A项中“然”是动词“愿”的宾语,结合上下文,应该是代词“这样”。?根据对偶、排比、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来推断词义。 【解析】选C。“疾满百日当解禄”,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解释为“制度、规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 ) ?在邺下名为清白 ?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B.??? C.??? D.??? 【解题指南】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不是写的这个人,?能不能体现该种精神。如不是,即可排除。做这类题目,可用排除法,先找出最不能体现该精神的一句,即可排除两项,然后再找出最能体现该精神的一句,一般就可选出。 【解析】选D。?体现的是其名声行为清正;?体现的是其做事圆滑世故;?体现的是李丰对待子弟与外甥的亲疏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解题指南】分析概括题是综合性很强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人、事、主旨、情感、技巧等的准确理解。考查方式多是选“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就为考生提供了解答的捷径和技巧,即把握命题人在“设误”上的典型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事不清,张冠李戴;?时事颠倒,前后杂糅;?歪曲概念,混淆是非;?以偏概全,因果失实;?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解析】选A。“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不当,应为“已经远远传播到了吴越一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 【解题指南】文言文翻译尽可能直译,辅以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语句通顺。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翻译的重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要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解析】(1)重点关注:“所在”为名词性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短语;左右:身边的侍从、臣子;以丰对:用“李丰”来回答。(2)重点关注:尚:选中;外:名词作状语,表面上;惮:害怕。(3)重点关注:谘问:征询意见;谁可补者:主谓倒装,应为“可补者谁”。 答案:(1)明帝问身边的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的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附【译文】 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起初,明帝做太子,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李丰也热衷文学。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身边的臣子“安国”在哪里,身边的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再请假,像这样很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扶风两个郡,然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 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热如汤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这其中的意思是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等到宣王下令诛杀曹爽,停车在宫门前,把事情告诉李丰,李丰很害怕,马上昏厥,脚站在地上抬不起来。 等到嘉平四年宣王归天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知道这虽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自以为跟皇帝联亲,想着可以依附皇帝,因而接受没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二年,皇帝常常单独召见他跟他交谈,不了解自己说什么。景王知道他非议自己,请他谈,他不说实话,就杀了他。这个事情做得很隐秘。 李丰做官前后经历了两个皇帝,不为自己的家庭生计考虑,只是仰靠俸禄生活。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能侵占朝廷财物,有时得到朝廷赏赐的钱财布匹,就拿来施舍给亲戚族人;皇帝赏赐的宫女、仆人,李丰都把他们给了外甥们。等到死后,朝廷登记他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 七、(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 ?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 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 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踦:同“崎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 【解题指南】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 ?成语推断法:在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更加顺畅。 ?迁移运用法: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陌生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找到相关依据,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力求融会贯通。 ?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判断“由”是“出自”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介词,于是,就/介词,依靠 错误 B 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错误 C 副词,于是/副词,竟 错误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 D 正确 “所„„的情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可知,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属无中生有。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句,注意关键词“捐”“区区”“且”;第(2)句,注意关键词“故”“使”;第(3)句,注意关键词“无足”“令”。 答案:(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附【译文】 第一篇: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金印,封他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你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众人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第二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八、(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 ?《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 ?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 ?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 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 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 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 ?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 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胜国:前朝。?劣:仅仅,才。?磬折:弯腰。?较然:明显的样子。?吊:悲伤。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 C.亦阳慑为殆 慑:害怕 (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 【解题指南】对多义实词,一方面依靠积累,一方面需要置入语境、观照搭配,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语法分析、语义代入、字形推测、联想迁移。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可以用语义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适逢带路人的火把熄灭了”,所以“会”解释为“适逢”是正确的。B项,可以用联想迁移法,《鸿门宴》中就有“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的例子,不难判断“意”译为“料想”是正确的。C项,可以用语义代入法,整句话的意思是“也假装害怕表现出筋疲力尽的样子”,“慑”解释为“害怕”是正确的。D项,可以用语义代入法,后文说“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点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汲取类似教训,而这句话的意思是“私下里担心子孙后代来到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这里的人可能不了解情况”,“虞”解释为“欺骗”不合情理,应为“担忧”的意思。 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 ) ?是中极暗 ?烟郁勃满洞中 ?心骇乱恐甚 ?如是,仅里所 ?有泣者,恚者,诟者 ?喜幸生手其额者 A.??? B.??? C.??? D.???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明确题干要求通读各组信息择优确定最佳排除无关选项 【解析】选D。???都是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写龙洞黑暗,?写洞内浓烟弥漫,?写短短里许却危机重重。???都是通过写人的反应来侧面烘托龙洞艰险。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解题指南】分析判断的前提是理解领会,只有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才能准确判断。然后审读每一个选项,排查易错点,进而回归原文,查找证据,确定正误。本题的做题步骤是: 疏通全文审读选项查找证据明确正误 【解析】选C。A项,相关内容在开头部分,文中“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等信息可做参考,此选项正确。B项,原文“则其前隘”以及对出洞后人物各色情态的描写可做参考,此选项正确。C项,原文说“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举酒酌穴者”句中“酌”为使动用法,即“让那些进入洞内的人饮酒”,而不是选项所说“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D项,相关内容在文尾,“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两句话可做参考,证明此选项正确。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 译文: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文: 【解题指南】文言翻译遵循先理解后翻译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应按照五字方针:换(转换为现代汉语词汇)、增(补充省略成分)、调(调整倒装句式)、留(保留名词术语或古今一致的说法)、减(翻译不出的虚词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第(1)句注意“初”“若”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步”等实词。第(2)句注意“白”的翻译,以及“下”的活用,还要在“为”后面补充出宾语,“遂”前面补充出主语。 答案:(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附【译文】 历下有很多名山胜水,龙洞是更为突出的胜景。龙洞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外,旧名叫禹登山。按照《九域志》记载,大禹治水来到这里,所以这样说。山中有潭,经常浮出云气,大旱时祈祷就会下雨,前朝封那里的神灵为灵惠公。潭水前,层层山峰在云中耸立,分别叫锦屏、独秀、三秀,信奉佛教的人分散居住在这里。从锦屏山到佛刹山,巉岩环绕,飞鸟也只能飞到半山腰。靠着山有龛屋,幽深广阔可容纳十几人,四周镌刻着很多佛像。乱世纷争,逃避战乱的人很多来到这里。有上下两个山洞,下面的地处偏僻,蜿蜒向东,叫龙洞,就是这个洞穴,看上去很深的样子。 我私下里想要和同行数人一起入洞观看。有人说洞内极其黑暗,没有烛火不能前往,我就立即派遣仆人点燃成捆的茭在前面带路。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不多久,只能低头行走;又不多久,弯下了腰;又不多久,只能跪着走;又不多久,匍匐而行;又不多久,所有人只能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适逢带路人的火把熄灭了,浓烟弥漫洞中。想要后退,不容转身;继续前进,前方愈加狭隘,又加上浓烟,于是,大家闭着嘴,压着鼻子,屏住呼吸。内心惊恐万分,自以为命丧于此,不会再出去了。我大声呼喊让大家快走,大家因为烟的缘故,没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人出声答复我,我内心更加害怕。我正好在前面,突然看到些许光亮,猜测洞穴到了尽头,于是极尽全力奋身而出,像鱼一样纵身飞出,才摆脱束缚出来。像这样,仅有一里左右。会合之后,有哭的,愤怒的,大骂的,相互讥讽的,顿足后悔的,提肩喘息的,欣喜高兴额手称庆的,摘掉帽子光着脑袋详细叙述其狼狈遭遇的。只有带路的小孩年幼,形体瘦小,率先而出,好像没经受苦楚,见大家都困顿,也假装害怕表现出筋疲力尽的样子。那些在洞外宴饮的人,就举起酒杯让那些进入洞内的人饮酒,每人两杯。即使是平时不喝酒的,也要让他洒酒于地,这叫作定心饮。 我于是默默想起,以前韩文公登上华山,爬到极顶,被阻不能返回,呼号数日。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曾经怀疑这件事未必有。从今天这件事来看,那么韩文公的哭喊并非无中生有。唉,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古圣先贤的教训很清楚啊,而我们这些人为了玩乐,使父母遗留给我们的躯体几乎被埋没陨灭而不被上天垂怜同情。这作为教训,直到死也不能忘记啊!我私下里担心子孙后代来到这里的人可能不了解情况,误入洞穴,所以记下这件事来告诫他们。入洞游玩的人有七人,某人官至某某;洞外坐着宴饮的人有四个,某人官至某某,总共十一人。延祐年八月。 九、(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 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 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 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 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 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 【解析】选B。诬:欺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B。B项,助词,表停顿。A项,连词,表并列;副词,将要。C项,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D项,代词,做“与”的宾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解析】选C。由第三段可知“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并非“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是“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需抓名词、动词、形容词,看标志性词语。 答案: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译文: (2)奚重而不更也?(3分) 译文: 【解析】(1)句考查了状语后置“密于法”,关键词“胜”“患”。(2)句考查关键词“奚”“重”“更”的翻译。 答案:(1)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2)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附【译文】 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曾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人,去加强对太守和县令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不贤官吏)。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一个接一个地被外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每回举荐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查,推究他那才干品行确能胜任的人,也一直没有见到过。举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暗暗估计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也一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直没有见到过。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之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别广博的人请教,从他那里询问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骗,还是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呢? 假使天子大臣担心天下的弊病,就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法律条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难道今天离开古代时日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方法吗?古人有学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归于天下,施教的详尽到这样(细致)。士人有圣人的学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人,那么都能成为人才而且是良才,所以古代的贤人多。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都适宜,难道仅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务)的长官吗?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遵守法律并且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如今,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广(圣人之道)并且在乡里在天下施教,那么就无路了。人愚笨,就(更)愚笨了!可以通过教育使他贤能的,最后谁来教他呢?所以如今的贤人少。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经常不足,难道仅仅是太守县令(人选不足)吗?因此对人才的索求没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细密,然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头都是出于这吧。唉!为什么(情况)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苏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我向南城的县令了解,县令说:“丁君辅佐我(才这样太平)。”(我)又向南城的邑人了解,邑人没有不乐意称道丁琰的。现在(丁琰)到淮阴做县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荐举用他。对于县令(这一职位而言),得到人才了。使丁君像以往那样推广这颗爱民勤政的心,能在这里(南城)受到信任,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吗? 请求我写文章的人很多,(我)推拒不想给他们写。唯独丁琰去赴官登程,没有求我写文章,但是我乐于写出自己曾经的观点来送给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励他,并且勉励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十、(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 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 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根据上文“曹公方定河北”推断,这里的“次”应该是“次一等、下一个、第二个”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我聊以忘忧耳”中的“以”,连词,以便,用来。表目的。“如惠语以让单于”中的“以”,介词,用。表方式。C项“乃以上客礼之”中的“乃”,副词,于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副词,竟,却。D项“《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中的“之”,指示代词,这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之”,人称代词,他。 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第一段文字和第二段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段话,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而第一段说的是诸葛亮先去找刘备,所以这是属于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说法,所以选B。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子并进行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诀窍就是“语感+理解+标志”。一是要理解句子含意,这是断句的基础;二是要借助文言句式的特点;三是要借助某些虚词或标志。“详”的意思为详细的史料,“务”为虚词,此处应断开,“周悉”,详细地知道,上一句结束,所以断开。“傍摭遗逸”,编选一些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趣闻轶事。摭(zhí):拾取,摘取的意思。是搜集旧闻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应该断开。“而”表转折,是虚词,应该断开。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 译文: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译文: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译文: 【解析】(1)本题考查省略句式,所以要补出“刘备”,实词“旧”,旧交。“以其年少”中的虚词“以”,因为。 (2)本题考查省略句式,所以要补出“曹操”,虚词“而”要翻译出递进关系,“以”,凭借。“得无„„乎”固定句式,恐怕„„吧。 (3)本题考查实词“乖背”,背离。“是”,这。“良”,确实。 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附【译文】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中)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到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北上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结毦这样吗!”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有英明的策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亲自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很奇怪的了。 之前陛下下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多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史实大多精审而正确,实在是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有的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有的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是错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应该存疑之处和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做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十一、(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 ?姚敬恒,皆拔起孤露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 ?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 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 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 ?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敬恒对曰:“游魂不( 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孤露:父亡无所荫庇。?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时:通“伺”。?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 【解析】选A。面对母亲的愠怒和指斥,敬恒“皇恐”万分,“愿得改行”,结合语境可知,“长跪谢”中的“谢”应解释为“道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C。 分组 词语 具体分析 结论 前句:目的连词,“用来”或“来” A 以 不同 后句:介词,“因为” 前句:动词,“做”或“从事” B 为 不同 后句:介词,“替”或“给” 前句:副词,“于是”或“就” C 乃 相同 后句:副词,“于是”或“就”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前句:转折关系连词,“却” D 而 不同 后句:并列关系连词,不译 3.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 【解析】选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敬恒“名声未彰”与“商贾”的身份无关,而是因为其“但事躬行,不著书”。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本文主要选取姚敬恒的几个典型事件,借助对其言行的叙述,表现其品行和见识,与《烛之武退秦师》完全凭借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不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 译文: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分) 译文: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分) 译文: 【解题指南】(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积累是基础,记住典型例句,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可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偏义等内容分类整理。 紧扣具体语境是关键,多义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一。因此,判别其义项,要在明了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其上下文做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 (2)理解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首先,要考虑意义,意义不同翻译一定不同;其次,要联系学过的例句体会用法;最后,在平时学习中要归纳整理,才能熟练迁移运用。 (3)史传类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文言翻译注意三点: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切记要把要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重要句子的能力。(1)抓住“躬行”“鼎足”和“顾”等重要词语,并准确补出介词“与”后面省略的宾语。(2)抓住“贸丝”“下劣”和“愠”等重要词语。(3)重点解释连词“而”和固定结构“无乃„„欤”。 答案:(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 (3)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附【译文】 《李二曲集》中另外辑录前代讲学的各位士人,有的出于农工商贾之中,共编为一卷,用来勉励后学之人。以我最近所听到的一些事情来看,近来应潜斋的高才弟子有叫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的,都没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靠父亲的荫庇,成为儒学大师。凌嘉印、沈文则的名声尤其高,记载于沈端恪公为他们作的传记里,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 姚敬恒,讳字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家,是杭州的大姓。姚敬恒年少时死了父亲,他母亲有贤德,姚敬恒不去应考科举,隐藏在市井之中,曾经经营小生意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来养家。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说:“你怎么能做这种恶行呢?我没什么指望了。”姚敬恒非常恐慌,长跪在地上向母亲道歉,请求改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朗诵《大学》一遍,应潜斋先生非常喜欢他。他一言一行,都服从老师的教诲,淡然自我领悟,凡事一定要从厚道出发。沈甸华先生去世,应潜斋两天不吃饭,姚敬恒问道:“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应潜斋长叹道:“是因为没办法为他办丧事啊。”姚敬恒说:“请让我为先生做这件事。”殡葬都是他亲手安排。应潜斋先生不肯轻易接受他人财物,只有姚敬恒送的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不义之财啊。”然而姚敬恒也不敢拿出更多,每次等到他钱物匮乏时才给他,至死不变。应潜斋死后,姚敬恒办丧事时执礼如同古代的老师弟子。姚江黄晦木先生对别人很少有可意的,唯独看见姚敬恒,答应收他为徒,说:“他是独行传中那些节操高尚,不随俗沉浮的人物啊。” 姚敬恒曾经到福建一带游学,福建总督姚公盛情宴请他,询问他平定台湾的事情。姚敬恒回答道:“郑成功没多久就会平定台湾。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是福建民力枯竭,您怎么来保护它?”福建总督肃然点头。然而因为学习学问的缘故,他经营的生意没什么增加收益,再加上经常施舍,渐渐入不敷出,因此家道中落。 晚年因为不真实的罪名被关押在牢狱,宪使进入牢狱看囚犯,姚敬恒正在朗诵《大学》,宪使对他很吃惊,进入他的牢室,看见他几案上都是程、张的书籍,喊他跟他一块坐下说话,很是吃惊,当天就释放了他。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而死。他生平做事,只在亲为,不写书,因此了解他的人很少。我在把志文附在了《潜斋墓表》中之后,又捡拾他的一些轶事为他作传,来跟凌嘉印、沈文则的传文相配,暂且等待以后有李二曲这样的人。可惜的是寻访他母亲的姓氏,竟然没有得到。 十二、(一)(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 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 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 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 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 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觌(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既要结合语境,又要学会推断文言实词意思的方法,还要调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基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础知识。在判断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文本大意,还要联系字形特点、课本知识、语法结构等,以此作为理解词义的突破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项,“籍”应作动词,联系《鸿门宴》中“籍吏民”,“籍”是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登记造册”,结合本句语境,解释正确。B项,“典”,作动词,解释为“主管,掌管”代入语句语意贯通,解释正确。C项,“预”,结合语境,是潘美要祝贺曹彬,而不是参与这个活动,所以解释为“参与,加入”不合语境,应考虑其常见的意思“预先”,较为妥当。D项,“仍”,解释为“于是,又”,结合前文的语境,在答应授官的基础上,又给钱,所以解释是正确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更主要的是能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判断其意义和用法,判断的基础是理解句意。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虚词含义的能力。D项,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前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代词,代曹彬。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为“把”“拿”“用”。B项,两句中的“所”,均为代词,加动词变为名词性词组;C项,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B. C. D.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每一句的重点词语,解释符合句意,且连贯畅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翻译)的能力。B项中“近名”的理解应该是“追求好的名声”之意,并非“得到好的名声”。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常见的设置干扰方法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时间错乱等。还要注意有对关键实词曲解的情况,也就是细节上的问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与分析能力。D项中“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5.文中第5段写到“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第5段的内容。特别注意“既闻此语”“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题是2013年的新题型,主要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大意,只要说出两人笑的原因即可,不必逐字翻译。 答案:?“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附【译文】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曹彬出生周岁时,他的父母把各种玩具排放在席子上,看他取什么。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过一会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儿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顾,人们都感到惊异。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私下相见之礼,一点也不接受馈送。吴越人乘轻舟追送给他,以至再四,曹彬还是不接受。过一会儿说:“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是为了追求好的名声。”于是接受下来回来登记,全部送给官府。 当初,太祖管领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没有公事从不登门,群居宴会,也很少参与,从此被器重。建隆二年,从平阳被召回朝,太祖对他说:“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还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交结呢?” 开宝七年,朝廷讨伐江南。长期的围城中,曹彬常常缓攻,希望李煜能归降。城即将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疾不处理事务,诸将都来探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石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就会自动痊愈。”诸将答应下来。第二天,病情稍微好转。再过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到军营请罪,曹彬安慰他,用贵宾礼接待他,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曹彬只派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有不测,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不能果断,既然已经投降,一定不会自杀。”李煜的君臣,最终赖以保全。 当初,曹彬统领军队,太祖皇帝对他说:“等攻克李煜后,任命你为使相。”副帅潘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说:“不是这样,这次行动,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谋略,才能成功,我又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极品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啊。”潘美说:“怎么说呢?”曹彬说:“太原没有平定啊。”回朝后,献俘虏。太祖皇帝对他说:“本来要授任你为使相,但是刘继元没有攻灭,暂且稍微等待一些时候。”听见这句话后,潘美偷看着曹彬微笑。太祖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情回答。太祖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钱二十万。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做使相,好官也不过多得些钱罢了。” 咸平二年,生病。真宗亲自看望,亲手替他和药,又赐他白金万两。六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真宗亲自痛哭致祭。 (二)(2013?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 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论?修本》) 【解题指南】文言断句的六种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在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通过虚词“也”可断开5处,再根据句子的骈偶原则,“获福”与“得祸”处也应断开,“故”为“因此”的意思,表明“故”后为下一句话,应断开,“循福之所自来”与“防祸之所由至”结构相同,二者中间断开。 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附【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做好事的人得福,做坏事的人得祸;到乱世之秋,做好事的人不得福,做坏事的人也受不到惩处,这是改变的命运。有智慧的人不因为改变的命运就怀疑正常的道义,所以沿袭福分自来的方法,防止灾祸的到来。遇不遇太平之时不在于我,能够守住自己的志节罢了。 十三、(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 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 ?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 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 ?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 ?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 ?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锦衣:锦衣卫官员。?肩舆:轿子。?妓:歌舞女艺人。?茆茨:茅草屋。?罄折:谦恭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 B.工丹青 工:主管 (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工:擅长。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选C。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送亲的/路人;B项,送亲的/路上见而谈笑的人;C项,送亲的/迎亲的;D项,迎亲的/路人。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解析】选B。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气词“也”排除A项与D项,“以偿”为“我久逋之文债”的谓语,应在“以偿”前断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译文: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译文: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要注意翻译出判断句式,补出省略的谓语,重点词“备谙”要翻译正确。(2)要注意“苦”要翻译出意动用法,“旦昼”要翻译正确,“以”翻译成“用来”。(3)注意“唯”“或然”“须”的翻译。 答案:(1)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在江北居住,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对灯烛的花费感到苦恼,都在白天送亲迎亲,(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附【译文】 某年春天的二月,我任京城锦衣卫官员。周君拿出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察看他脸上表情,好像很喜欢的样子。他向我请求说:“您一定要为我记述它。”他反复多次提出请求,于是我就把图放在装头巾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的小箱子里带回去。 把那幅图带回来已接近年终了,我还不知道这图的详细情况。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在江北居住,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绘画。他到我家,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我说:“你懂得图画,如同我懂得书一样,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是农家嫁女,没有能力准备轿子,就用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走,看重自己的女儿,不让她自己驾驭牛。这就是你问的骑牛的事了。”(我又问:)“可是又有一个老人拿着伞来保护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结婚的仪式应当在黄昏举行。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农家对灯烛的花费感到苦恼,都在白天送亲迎亲,(就)用伞来遮蔽阳光,这也是看重她。一个老妇人挨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随着,这是父母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一个老妇人在门边望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带着弟弟,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所有容貌神色都好像哭泣流泪的,是为离别而伤悲。牛的前面有四个人在演奏乐曲,这四人是做迎接导引的人。路边有两只驴,按照顺序行走,骑驴的人,是乡村的歌女。在那驴后面跟随并夹着古筝琵琶的人,是乡村歌女的两个仆人。加上那个大腿坐在小车边沿的,是驾车人。他们全部是路上偶然遇到而回头斜着眼看热闹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点点路,将又经过一片树林,两个小孩跳跃着去报告。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用胳膊抱着一个小孩,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妇人的衣裳走着。田里有两个农夫,锄完地,刚停下来。这些都是看见那送亲的事而说说笑笑的人。”“距离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繁盛的树林。竹篱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茅草屋,好像是新娘子的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礼服,留有胡须,谦恭地站着,这是谁呢?”他回答说:“这是她的丈夫。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站着在这里等候,将迎接新娘进门。有两个妇人朝前询问,这是妯娌们。将去犒劳那新娘子的父母,并且迎接他们。两人提着酒器,一人拿着酒壶,这是迎接犒劳的必须得用的东西。一个女仆跟在他们后面,是预备使唤的。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地跟随着,其中大的小孩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好像是说新娘子快到了。一个老妇人在门边站着张望,她是分辨传来的消息并根据它来做迎亲礼节紧急之事的人。” 我听完这些,开玩笑地说:“你确实是乡下人啊,了解乡村的情况是真实的,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给这幅图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华先生笑着说:“这是佛家所说的借一枝草化作一丈六尺黄金色的佛身,有什么不可以呢?”当时天气寒冷,我一边和跟随游玩的人谈话,一边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写下记文。 十四、(一)(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 “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 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 【解析】选C。本题重点考查对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能力。“浼”是“请托、请求”之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 ) ?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方读书,略不答 ?因令彻去坐椅 ?及出,愧赧无人色 ?且戒内人备酒馔 A.??? B.??? C.??? D.??? 【解析】选B。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人物的全面解读能力。?句指他的弟兄们在他的影响下有所成就,并非廉希宪举止;?句指刘整遇到廉希宪冷淡对待出门后的表现,也不是廉希宪举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解析】选D。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精准概括、提炼的能力。“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 译文: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 译文: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 译文: 【解题指南】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解析】(1)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亿”,反问句式“岂„„耶”和程度副词“差”。“亿”可以翻译为“猜想、推测”,“岂„„耶”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差”可以翻译成“稍微”。(2)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展拜”这个词语和“予”。“展拜”可以翻译成“展身拜倒”,“予”可以翻译成“给予,授予”。(3)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副词“肃”、动词“执礼”及动词活用为名词的“居止”,同时还要根据上下文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副词“肃”可以翻译成“恭敬地”,动词“执礼”可以翻译成“对待„„的礼节”,动词活用为名词的“居止”可以翻译成“居住的地方、住的地方”。 答案:(1)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弓稍微软了点。 (2)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附【译文】 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族人。廉希宪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刚好他父亲孝懿公廉访使任命下来,孝懿公高兴地说:“这孩子一定能光耀我们的门楣,我听说古代用官职名来授予姓氏,大概是上天将要给我们的宗族用廉这个姓氏吧!我就听从上天的安排吧。”于是整个宗族都听从了他以廉为姓氏的建议。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廉希宪身材魁梧,举止不同寻常。十九岁,到北边去侍奉父亲觐见皇上,进而进入宫廷侍奉世祖,皇上因为看他多智谋,有威严的仪容,讨论问题看得深远,给他恩惠照顾他非同一般。 各位贵臣上前比射箭,一位贵臣望着廉希宪,拿出三支箭,好像是要给他,廉希宪说:“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弓稍微软了点。”贵人借给他一柄有力的弓,廉希宪三发连中,各位贵人惊叹赞服说:“真是文武全才啊,是有用的书生。” 建国之初,被授予平章政事一职。主持政务那天,中书右丞刘整因为刚刚归顺做了都元帅,带领很多骑马的随从,登门求见。廉希宪的弟兄们共十个人,后来都做到一品官。他的弟弟蓟国公廉希贡还没有做官,为他通报。廉希宪此时正在读书,没有回答。蓟公出来,刘整又进入请求见面。于是令人撤去坐椅,自己坐在中间,让刘整进入。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说一句话。刘整请求退去,(廉希宪)对刘整说:“这里是我的私人宅院,你要有什么话,明天前往我的政事堂。”刘整出来以后,羞愧得变了脸色。 不一会,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馆里的读书人,饥寒交迫,非常狼狈,衣帽破败,衣袖中揣着自己写的诗稿求见廉希宪,廉希宪的弟兄们都笑话这些人。蓟公又为他们通报,廉希宪急忙让人铺设坐椅,又告诉家人准备酒菜。出来到大门外,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书生们只是说困顿,请求回去。第二天廉希宪就向皇上进言,皇上都答应了他的请求。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这天夜里,兄弟们问到:“今天刘元帅,皇上非常倚重他,你反而看不起他;江南穷秀才,你却对他们以礼相待到这种地步。我们不能没有疑惑啊。”廉希宪说:“我是国家大臣,一言一行一颦一动,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刘整虽然地位高,但他是卖国的反叛臣子,所以要折磨羞辱他,让他知道君臣的恩义重大。像这几十个不得志的读书人,都是诵读孔子经义的人,在宋朝,没能坐上朝堂,没能参与宴会,为什么被羁留在这里?何况当今国家起于北方,礼法微薄。我要是再不尊崇读书人,那么儒家经义将被扫地出门了。”廉希宪像这样提携读书人,是对儒家教义有大功之人啊。 (二)(2013?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解题指南】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2)虚词断句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且、惟、斯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 ?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也等。 ?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3)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4)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是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是被动句式。 ?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是固定句式。 (5)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6)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解析】断句短文表现的是希宪公的孝心,主语一定要扣住,因为常常省略。这些句子,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悲伤程度,另一方面表现了旁人(诸相)面对他的忧伤,都不忍心劝阻他。关注名词如“三日”“血”“墓所”“例”和虚词“既”“欲”及其他一些动词。另外,这段话四六句居多,可试着划分。 答案: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附【译文】 希宪公的母亲去世,他率领家族亲戚举行古代的丧礼,多日不吃不喝,一痛哭就吐血,被人搀扶才能站起来。母亲已经下葬,(希宪公)在母亲的坟墓旁边修了一座房屋,住在里面守丧。诸位臣相认为居父母之丧没有先例,想尽全力起用他,一起来到他的墓庐,听到他痛苦的号哭声,竟然不忍心说出他们的想法。 十五、(2013?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伐。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 遂:于是 (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 【解题指南】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对于文言虚词,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以及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遏:截断。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 B.??? C.??? D.??? 【解题指南】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重在记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答题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看对象是否错位。命题人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表现对象的错位。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第二,看描写(表达)方式是否误导。表达方式多样,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混编到选项之中,易造成错误判断。第三,看内涵主旨是否清楚。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但有时比较隐晦,需要进一步揣摩。第四,看过程是否混乱。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过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并且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命题人有时会故意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导致事件的过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答题思维。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非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均要排除。?说的是在卢循反叛占据广州时,派使者结交杜瑗,杜瑗将来人斩首,表现的是他忠于朝廷;?说的是杜慧度率领文武将士六千多人抗拒卢循的军队只是客观陈述,不能表明才干;?说的是卢循被箭射中掉入水中淹死,只是从侧面表现。排除含??的选项,即可断定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解题指南】做好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巧提要素。这类题一般考查故事的叙述要素,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有明确选项中叙事要素的习惯。第二,细审语境。细读原文,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委等叙事要素。第三,认真比对。认真比对题目选项与原文的异同,进而做出选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错,“只管”于文无据,修饰不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 【解题指南】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在做翻译题时,做好以下几点。(1)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2)重要实、虚词,一定要有翻译的意识,如“为”“所”“之”;其他的也要予以重视,翻译时要坚持“直译”的原则,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比如一些常见的词语,“循”“由是”“乃”等。 答案:(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 附【译文】 杜慧度,是交阯人。祖籍京兆。他曾祖父杜元,做宁浦太守,于是迁居交阯。他父亲杜瑗,字道言,在州府做官,做过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当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武威严有权力,威震交阯地区。李逊听说刺史滕遯之要到,便分派他的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不让他上任。杜瑗聚集兵众杀掉李逊,交阯境内得以安宁。他被任命为龙骧将军。滕遯之在交阯十几年,和林邑国之间多次互相攻击。滕遯之将回到北方,林邑王范胡达攻克日南、九德、九真三郡,于是围攻州城。当时滕遯之已走远了,杜瑗和他的第三个儿子杜玄之竭尽全力防守,设谋划策,经多次交战,大败敌人。连战皆捷,所以范胡达逃回林邑。朝廷于是任用杜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反叛占据广州,派使者结交他,杜瑗将来人斩首。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去世。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开始当州的主簿,流民督护,接着升官九真太守。杜瑗去世,府州官吏们认为交州与外国相邻,不应空缺刺史,共同推举杜慧度代管交州府中事务,杜慧度坚决辞让不接受。义熙七年,朝廷命他当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还未抵达,当年春天,卢循袭占合浦郡,直接向交州进发。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将士六千多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人抗拒卢循的军队,活捉卢循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其残余还有三千多人,而且都是久经战斗的老兵。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杜慧度把宗族的私有财产拿出来作为赏赐部众的费用。杜慧度亲自攀上高船,与卢循的部队交战。当两军相遇时,他施放火箭和鸡尾火炬,步兵则在两岸猛烈射击敌人,卢循的舰船都燃烧起来,卢军一下子就溃散了,卢循被箭射中掉入水中淹死。杜军将卢循和他的父亲卢嘏,以及卢循的两个儿子斩首。他们的脑袋被送到京城。杜慧度被封龙编县侯,享受一千户租税待遇。高祖刘裕登位做皇帝,杜慧度进号辅国将军。当年,杜慧度率领文武将士一万多人南征林邑国,杀死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而宋军前前后后被林邑国掠走的人财却都归还了。林邑国王请求投降,并且输送牲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于是放过林邑国。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俭约朴素,会弹琴,很喜欢读《庄子》《老子》。在州内他禁止不合礼仪的祭祀,广修学校,每当荒年之际人们没有饭吃,便用个人的俸禄赈济人民。治理政事细致严密,好像治家一样,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去世,享年五十。 十六、(一)(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 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 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 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 ( B.造诣益邃 邃:精深 ( C.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 ( D.勒为一书 勒:镌刻 (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勒”解释为“编纂、编成”,结合后文中“名曰《通鉴前编》”可以推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 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一个的意思是“他的”,作定语;后一个的意思是“他”,作宾语。B项,前一个相当于连词“而”,不译;后一个为介词,用。C项,都为连词,并且。D项,前为代词,这;后为结构助词,的。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译文: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译文: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翻译此题,要学会通过分析它的对称结构来推敲。如“独处”与“物接”陈述的状态相反;同样,后面的“俨然”和“盎然和怿”也相反。“俨然”为“严肃庄重的样子”,可以推出“盎然和怿”为“热情洋溢和乐喜悦的样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不怿”,也可以得知“怿”为“高兴、喜悦”。(2)翻译此题,首先需要把握住句子构成的多处因果关系。“训释”是为了“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是作者在前面叙述基础上对金履祥编写的书籍的评价。其次需要把句子放到文本中,考查语境意义,如“凡”是文中前面“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的概括性说明,所以应该翻译为“凡是”,“辄”是对所引用书本的处理状况的陈述,所以翻译为“于是、就”或者“总是”。“裁”是对“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中“裁”(裁:裁剪)的引申。“儒先”就是“先儒。” 答案:(1)平时单独居住,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2)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 4.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审读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学”“为人”,为学是指做学问,为人指的是节操品格。一一对应原文,然后用现代文的方式概括出来。“为学”有如下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的内容:第一段叙述读书情况体现“敏而好学”。第三段“训迪后学,谆切无倦”体现“诲人不倦”品性。第四段编纂《通鉴前编》中“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体现“严谨治学”;“多儒先所未发”体现“敢于创新”。“为人”体现如下:第二段“进牵制捣虚之策”展示“忧国而献良策”品格。第三段救助故人之子,故人之子显贵后的举动体现“助人而不居功”品格。第五段“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体现“立志为本,知行合一”品格。 答案: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 附【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是婺城兰溪人。从小聪敏睿智,父亲和兄长才教他读一点书,他立即就能够记住背诵。等到稍微长大一些,更加自我鞭策鼓励。等到成年,知道崇尚濂洛学说,拜同郡的王柏为老师,接着又登上何基的门(拜何基为老师)。何基是跟随黄榦学习的,而黄榦则是朱熹学说的传承者。从那以后学问更加系统严密,学问造诣更精深。 当时宋朝的国事已经不可以作为(宋朝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金履祥于是断绝进取的想法。然而凭借他自己的治理国家的本领,也不忍心立刻忘掉这个世界(超然于世外)。恰逢元军围攻襄樊一天比一天急迫,宋人白白看着却不敢救助,金履祥于是进献牵制捣虚的策略,请求用重兵由水路直趋燕州、蓟州,那么围攻襄樊的军队,将会自然地散去。并且详尽叙述船舶所行走的(路线),总共经过的州郡县邑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的数目),以及需要到达的大河岛屿,(行军路线的)难易和远近,清清楚楚言之有据可以实行。宋朝朝廷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进献海运的便利,他们献言中所经过的水路,与金履祥先前的上书相比,没有咫尺的差别,然后人们佩服金履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精确。 德祐初年,准备举用他担任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推辞不就任。宋朝将要灭亡的时候,所在的地方盗贼纷起,金履祥独自居住在金华山中。平时单独居住,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教导启迪晚辈学生,言辞恳切毫不倦怠,而对于名分道义尤其竭诚。有故人的儿子因为事情犯罪,母子分别成为奴隶,(母子)互相不通音讯(长达)十年,金履祥倾尽自己的钱财去营救,最终赎出使他们母子得以团聚;故人的儿子后来显贵,金履祥始终不说自己的功劳,互相见面只是问候辛苦罢了。 金履祥曾经说司马光作的《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写的《外纪》,用来记录以前的事情,不以儒家的学说作为依据,反而相信诸子百家的说法,这与圣人的言论相谬,不足以用来作为传给(后世)的信史。于是凭借《尚书》为主,再下涉及《诗经》《礼记》《春秋》,广泛地采纳旧史和诸子的言论,按照年表记事(的方法编纂史书),上自唐尧开始,一直到《通鉴》之前,编成一本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 当初,金履祥已经拜王柏为老师,首先请教做学问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首先立志,并且列举先儒的言论:平时居处要怀有恭敬之心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安定自己的本心,志气显现在做事的表面,恭敬蕴藏在做事之中,这就是做学问的大方法。等到拜何基为老师,何基对他说:“会之多次谈论贤者的贤能,天理和人欲的区别,便应当从今开始。”会之,就是王柏。当时谈论的人认为何基的清廉耿介淳朴很像尹和静,王柏的高明刚正像谢上蔡,金履祥却能够亲自得到这两个人的(教诲),而且把他们的品德充实到自己的内心。 金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年去世。元统初年,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把他的书搬移到学校,在乡学旁边为金履祥建立祠堂。至正中年,赐予谥号文安。 (二)(2013?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通过阅读可发现,“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和“不亦泰而不骄乎”,“又谁怨”和“又焉贪”分别对称,由此可以确定应该在这几句话的前后断开。由此“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欲仁而得仁”已经自然断开。“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中前面两个“无”引领的内容又构成对称关系,所以在前后都应该断句。 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附【译文】 做人民能够得到利益的事情而使他们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恩惠而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可以役使老百姓的时候去役使,谁会怨恨呢?想得仁便得到了仁,又有什么贪心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从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 十七、(一)(2013?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 ?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 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 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机:吉凶之兆。?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 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则: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 )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 B.??? C.??? D.???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三点: (1)明确题意:读透题目包含的信息和限制; (2)准确解读:句不离境,要在语境中对句子进行准确解读; (3)巧妙排除:优先排除“最不是”的信息,灵活地扫清障碍。 【解析】选C。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出古人看作宝物的东西与常人不同;?是指出天地的无所不能和毫无所求;?是指出越有智慧的人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这三句都不能表现“以不受为宝”,排除它们,所以选C。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鱼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以下三点: (1)巧提要素:本题一般会考查到文章的叙述要素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等议论要素,做好本题首先要有明确选项中叙事要素和议论要素的习惯; (2)细读语境:细读原文,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委等叙事要素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议论要素; (3)认真比对:认真比对两者的异同,进而做出选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文为古代议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一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四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二、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译文: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译文: 【解题指南】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步骤: 通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 【解析】?句关键词语有“以”“所以”,并注意判断句式;?句关键词语有“得而”“其”“惟”等。 答案:?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附【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常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相信预兆。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平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向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划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脸而把它收下。”子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二) (2013?重庆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依据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 (2)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修辞手法、特殊句式等; (3)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拿不准的部分); (4)通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矣”“岂”“乎”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附【译文】 这一年大饥,讨饭的接连不断。县里没有房子来供讨饭的居住,乞丐们往往在寒冬严寒冒着霜雪,冻饿而死的人互相堆在道路上,州县如果能够给几间房子来让他们安居下来,难道不比建造亭子水榭扩大园囿来做没有益处的观赏之景更好吗?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本文档为【2015届高考语文高考分类题库:2013年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5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7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