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举报
开通vip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谈修养》 朱光潜 朱老先生这位20世纪的美学大家,一直很仰慕他的大名,再一看这书名比较熟悉,而且感觉逼格很高的样子,所以就打算看看。虽然这本书完成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来看,依然不过时,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精华,这就是大家的作品,完全和现在的作品不在一个档次。 这本书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高屋建瓴,语言朴实,不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看待事物,让人在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时能学习极具实用性的知识。作者不是一个光喊口号的爱国者,他是一个真真正正、脚踏实地、实...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谈修养》 朱光潜 朱老先生这位20世纪的美学大家,一直很仰慕他的大名,再一看这书名比较熟悉,而且感觉逼格很高的样子,所以就打算看看。虽然这本书完成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来看,依然不过时,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精华,这就是大家的作品,完全和现在的作品不在一个档次。 这本书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高屋建瓴,语言朴实,不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看待事物,让人在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时能学习极具实用性的知识。作者不是一个光喊口号的爱国者,他是一个真真正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深爱着这片热土,爱这热土上的人民,爱这热土上的国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浓的爱意,也感受到对遭遇苦难的同情和未来美好的希冀。 懒,万恶之源,这个存在于人性中的熵,存在于人本位中国的每一个人身上,我们要保持对其高度的敏感,才能将个人的修养提高,从而改善社会风气。懒,无处不在,哪里都有它存在的痕迹,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多加思考,在与懒做斗争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不要轻易就范。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大家都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时候,我 1 们不像其他人那样懒得去思考,稍微动一动我们的脑袋,根据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好好思考下我们应该何去何从。这已经就很了不起了,也就踏上了与懒做斗争的道理,长此以往,你的个人修养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从而感染到周围的人,慢慢扩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不定你在一不小心之间已经改良了社会风气,改变 了世界。 这是一本适合年轻人看的书,这是一本适合真正爱国者去看的书,这也是一本适合心中有大爱的人看的书。 篇二:谈修养 读后感 《谈修养》读后感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其中的“谈读书”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 文中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选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 2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 在读到“谈冷静”这一章节时,我也有许多感触。 文中说“一件事常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头脑不冷静的人处之,便如置身五里雾中,觉得需要处理的是一团乱丝,处处是纠纷困难。一个冷静的人常是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张皇失措。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风格向来当作一种美德来欣赏赞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班级由于学生众多,性格各异,在教学中, 总会遇到个别学生行为怪异,言行让老师和学生无法接受,不时惹得我们勃然大怒,但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发怒后,除了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影响了教师形象之外,对学生 3 有何教育意义呢,不仅没有,有时甚至因我们的发怒,反而伤害了学生的心,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业绩,老师只有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才会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有的老师就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的想一想,他们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不犯错误,老师教书育人从何谈起,就因为学生容易犯错误,老师能有效的帮助他纠正错误,才体现出老师工作的重要性。 从《谈修养》中我还读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传千古,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同样,在工作中,一个和谐的集体,不是仅仅只靠一个人就能创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优点、缺点,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工作和生活都会很愉快的。 篇三: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 4 佩。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回想着自己从识字开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学,知识更是增长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笔多好,却吝啬得从不给父亲写一封信,小时候经常见面,大了就只靠这电话来沟通,几乎都不用写信,就连朋友都只是发发E-mail,很少抓笔写字。现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滥,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刚刚写好的日志删除,在生活里很多时候都在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从不敢轻易地让别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现代的世态炎凉比以前严重了吗,还是人的意识发展得太快,社会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让父母知道,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 5 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我们的父亲很普通,但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 篇四:读谈修养有感 读《谈修养》有感 在思修课上,老师PPT中出现的节选自《谈处群》中的一句话非常吸引我,这种吸引也成为了我读《谈修养》的驱动力。读完这本书,收获颇丰。 6 在本书开篇,第一章《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青年学生“大半被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的困于职业,正当工作、人事应付消磨着他们的光阴,所学不坚实又没有时间和环境继续做研究,终身只在忙糊口,生命就这样平平凡凡的溜过去。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曾高悬着要改造社会的理想,当投身社会之后,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最后,理想消亡,意志向事实投降,他们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经历过这样的“追求”、“彷徨”和“堕落”,最终过着平凡而暗淡的人生,所以作者呼吁青年们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下艰苦卓绝的工夫、作脚踏实地的准备,只有这样才不会再踏上平庸的路。 “大家都好像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人类最珍贵的清醒的理性”,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人生理想,需要青年们的觉悟,彻底的觉悟~ 青年们不仅需要慢慢去摸索实现人生的道路,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良社会。“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走哪一条路,青年都必定要立志做现代的中国人,要认识到当前的时代,认识到国家民族当前的地位,认识到个人 7 对于国家民族的关系。有了这些基本的认识,再加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去实行,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走上光明的大道。 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这就要求青年们不光要有觉悟,也要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 在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之后,是若干个独立的篇章,详细地阐述着人生的道理。读书时,感觉并不是在触碰冰冷又教条的大道理,而是好像有一位老者在自己面前娓娓道来那些他对青年的希冀,分享着他对人生的感悟,讲述着来自西方或是古代中国的故事。 在《谈立志》中,我读到“有志者事竟成”包含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达目的之决心。如果只起念头而没有目的方法和决心,很容易就变成了“狂妄”。 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我读到:“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征服困难,就是选择了一条抵抗力最大的路,放弃了懒惰,放弃了苟且因循敷衍。真正的勇敢就是认清了一条路径上抵抗力最大而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在《谈青年的心理病态》中,我读到了青年人感到压迫、 8 寂寞、空虚,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是没有自信,缺乏勇气和不肯努力,更了解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有勇气对自己负责,不要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不要总推诿责任给环境;要实事求是,要接受当前事实而谋应付,不要逃避事实又逃避责任;要明了心病须自治。 在《谈处群》中,我看到处群的艰难,因为聪明人的不愿意出头,因为乌合之众的结党营私。而要去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用教育去改善国民风纪,塑造民族性格;用政治去整顿社会秩序,改变社会状况。 在《谈恻隐之心》中,我了解到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它并非起源于自私的动机,它是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人有恻隐之心是因为人是人。恻隐之心往往也在一转念,而这一转念,也许就是野蛮与文化、善与恶、福与祸、生存与死灭的差别。所以恻隐之心是人不可苟且的一转念。 在《谈羞耻之心》中,我懂得了,当我们发现了欠缺,以自己为耻,不甘受这欠缺的限 制时,我们就会拿出非常的力量,成就非常的事业。当我们对人有羞耻之心,才能嫉恶如仇,才能努力去消除世间罪孽过恶。 读完这本书,我发觉“冷静”是一种如此迷人的性格。人在冷静时静默观察,处处触机生悟。而不能冷静则是整个性格修养上的欠缺,心境不够冲和豁达,头脑不够清醒。冷静是 9 理智的前提。学问是理智的事,所以没有冷静的态度不能做学问。 在做学问方面,冷静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在做学问时,要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只想着学知识所能得到的出路。一个人如果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他会发现自己的心蕴含万象,澄明通达,时时有寄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绝不会干枯,他也绝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说到底,做学问是为生活。 要做学问,必然离不开读书。读书不在多而在精在专在彻底。要会读书,读好书。读书明理,读书也让人自省,让人保持冷静。要时时检点自己,别让感情与欲望恣意孤行。 书里的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从信仰到性格再到生活,吸引人一读再读。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学习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或许它们会在未来某天派上用场。我也愿意响应那些感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改善我们的社会。最大的收获在于,我记住了“此身,此时,此地”。想到曾经读到过《哈姆雷特》里的话“好事通常是不能持久的,它盛极之后,必将衰亡。所以,我们此时欲做之事,就应立刻去做。”去行动吧,趁这一时兴起。 篇五:朱光潜《谈修养》 读后感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0 ——《谈修养》有感 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本简单190多页的小册子,充满作者对于本民族本国家青年的,殷切教诲与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时代间,中国青年的问题与出路。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问题故在。然,今日无亡国灭种的危险罢了。 全书由关于若干个小主题的文章汇集的,看似散笔、逻辑性又十足。书中的道理娓娓道来,让人不经意地读进心里去,而这些道理或许自己本来就知道,只是有些没做到,有些做到了。在这里只是对颇有感悟的几点谈谈想法。 关于朱先生成此书的时间,序中提到是在四十年代,故先生在书中提到的某些有关时局和百姓生活现状的内容,今天看来有点于实不符了。比如谈到民族生命力时,书中提到学生饭食多为白饭青菜,缺乏营养,至于生理毛病引起心理毛病。关于这一点,我认为现今国内大多食堂还是已经有所提高,起码不至于让学生“黄皮刮瘦”。但问题倒也还是存在,比如仍存在安全隐患,还有饭价问题等。关于读书。 先生书中提到:“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1 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话,以此警醒曾经采蜜式读书的我。 采蜜式读书,也就是全凭兴趣去读书,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好坏。但是很容易产生读而不专的现象。书中所言“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一语惊醒梦中人。人最可怕的是难以自知,读书也如此。认为读的很多,懂得很多,但却腹中无物比没读书的人还要显得没有修养。因为其缺少最起码的踏实,认真。倘若一个人踏实认真,而另一个读书万卷却只夸夸奇谈。我还是仍会选择前者作为朋友。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这句话还是能够体现出朱先生对于“只按兴趣读书的”一种不太赞许的态度的。 另外有关恻隐之心,我倒是比较赞同罗素的看法。现今怀有恻隐之心的人的确太少了。别说去帮助不认识的陌生人,即使是周边的人,拒绝伸以援手或直接躲开的现象也不是没有。某个社会事件发生了,微博、新闻到处见跟风的人。这些人或言辞激慨,或持道中庸,但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事情原委的,是真正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事件的,是怀抱一个恻隐之心去评论的,或许像作者说的,不乏人其实是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凑热闹”。 而我自诩也是做不到作者所说的“悲天悯人”的境界的。毕 12 竟这是恻隐之心的最高境界。胸怀天下,悲济苍生很高大,让人瞩目。这样的人,我想应该也是“圣人”级别吧。我对这种人是由衷的崇敬~ 我真正觉得看了这本书竟然升起幸福之感的,是一些儒释道三家见解相左的问题,以老先生的见解作参考,觉得特别靠谱。 比如道家认为:儒家讲以德报怨,那以何报德,所以要“以直报怨”。佛家更远,简直就无(来自: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怒无怨的,什么心都不起,始终清静。我自己觉得只能做到“以直报怨”,所以看到朱老先生也持这个观点时,简直高兴。 还比如佛家讲痛苦皆因“我执”,如果去掉“我执”,就离苦得乐了;道家跟这个差不多,“无为”,不执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没有差别心;只有儒家,一整套礼义仁智信,全然入世的。调和三家,“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说起来简单,怎么才能做到呢, 朱老先生认为:无“我”便无主见,无人格;执“我”便是持成见,逞意气。——恰如电光闪过脑门,心里直说对啊对啊。 去我执,是一回事,但不能去得连我都没有了,因为人若未出家,没有主见哪成呢, 13 14
本文档为【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