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支点——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

试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支点——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

举报
开通vip

试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支点——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于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应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突出区域特色为中心营造制度环境和进行制度安排。观念创新是区域创新的灵魂,加快培育创新观念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对创新的高度重视是从上世纪90...

试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支点——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技术创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观念创新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于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应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突出区域特色为中心营造制度环境和进行制度安排。观念创新是区域创新的灵魂,加快培育创新观念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对创新的高度重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对此,******有过这样的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中国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所谓区域创新能力。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3中,课题组负责人柳卸林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等。要造就这些方面的创新能力的体系,构筑区域创新的平台,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筑牢如下三个支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 1.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 马克思被人们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他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英国经济学家<创新经济学的作者弗里曼把技术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引入一种产品(或工艺)所包括的技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的过程。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把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或工艺的全过程,包括:研究过程(形成新的思想和发明);新产品开发、试制和生产过程(商业化)。或者说技术创新是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狭义的范畴,即它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且也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技术创新不仅是研究与开发的结合,更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结合;技术 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发明创造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促进新市场的开拓,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将技术创新或科技创新定义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并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1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尽管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机构在知识创造中起着重要的源泉作用,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主体。因此,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核心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都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要素,但不可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因此,各地政府,要注重为企业的创新创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促进产学研的合作,让企业自己承担创新的决策的风险”。 首先,企业是创新政策制定和创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也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以区域创新战略为指导,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地同区域内科研机构合作创新,从而提高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企业根据区域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宏观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的实践情况和自身所处的竞争局面,自主地选择并实施与本企业的实力以及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内部组织或是以课题支持科研机构进行而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其次,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不断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使企业具备创新的自主决策权,能够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和责任,并全额获取技术创新的收益。要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这些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和各种技术服务,进行技术扩散,带动整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企业在注重自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市场的创新,善于从科研机构等引进外部创新成果,加大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力度,实现技术创新的效益,同时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获取和传递机制。1 2 3 4 下 一页 1.2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应加强引导和支持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避免会受到所在区域条件的限制,会出现某种创新资源的相对缺乏、创新基础设施不完备、创新环境有待于完善的情况。所以,作为区域技术创新在发展的目标上有别于国家技术创新,其不可能把赶超当今所有科技前端发展作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过去,一些地方政府沿用计划管理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在经济发展中“唱主角”,为加快本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习惯于用行政手段争取项目、兴办企业、抢占市场,缺乏对本地区技术创新的规划设计和科学论证,往往忽视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的现实状况,致使一些匆忙上马的项目很快就因缺乏创新能力、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而难以为继。事实上,技术创新既包括开辟新的技术创新领域,也包括对传统企业的高新技术化,即用现代新兴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其竞争力。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是经多年建设的工业基地,有一批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能够通过注入资金和技术使之重现生机和活力。但往往因为地方政府缺乏创新思路,大量可利用的创新资源被闲鼹和浪费。在区域技术创新中,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十分必要。 2.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 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创造新的制度安排获得追加利益的活动。 2.1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 区域创新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成果、信息等等,但是,拥有创新要素,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区域创新,而只是具备了创新的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创新资源都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合理配置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从其实质上看,区域创新是诸多创新要素不断被激活、被重组、被整合的过程。一个开放有序、高效运转的市场体系,既能为创新提供需求的刺激,又能为创新活动提供要素支持。企业能否成为创新的主体,还要看市场制度是否健全,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调节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完善市场制度,应该做到:第一,建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市场的行为准则,必须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 留下来的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各种限制和壁垒,如行政垄断、地区市场分割等,地方政府间应加强合作,消除区域间制度壁垒,打破区域间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间创新资源的整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市场发挥激励创新的强大作用。第二,区域市场制度除了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则,还应该结合本地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特点,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场制度。比如,宗教信仰盛行的地区,可以利用宗教节日开展市场活动,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的流通;第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总是希望市场也最大化,能够将技术及其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以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最大利润。 2.2加强创新主体的产权建设。抓好企业内部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首先是要做到产权清晰,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权利、义务、责任明确。通过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创新塑造良好的微观基础。确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产权,并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机制,主要是建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年薪制和持股制,让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放宽技术成果所占股份比例限制,如地处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出台了两个70%的产权安排(技术成果出资人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将非政策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人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活力得到极大激发,木但重大科技成果如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碳/碳复合新材料”等不断产生,而且形成了院士、教授创办高科技企业的热潮。. 2.3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要明确知识产权产出要求、权益归属,及时申请专利和以技术秘密形式予以保护。大力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并使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或生产者自觉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对于知识产权的专利,政府部门可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要加速专利审批速度,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侵权诉讼的周期。改进有关规定,提高职务发明人受益比例。 [摘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 [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 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 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产业?,并批评了?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意识形态?研究范式. 1994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文化产业?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 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直到1997年情况才为之一变. 1997年7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①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专家组?,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年和2001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宣布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 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1)(P53). 表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上存在分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 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 二、?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 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管中窥豹?:以英国作为典型,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Domain:www.007ckf.com more:hgs2w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将?文化产业?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以2004年为例(图1),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①(GVA)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臵;其次是制造业,其GVA占全部GVA的比重超过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 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但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1 2004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另一方面,从1997~2006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还需待以时日. 资料来源:2009年1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 报》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图3来自于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GDP 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及图4),作为审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3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2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2得出与图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其余国家都在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但表2也同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 图4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4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例最大,在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3%~4%之间,只有新西兰最低,仅1.7%。图4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更不是?支柱产业?!表2 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 三、?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 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从?影视出版?、?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涉及的机构越多,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博物馆、图书 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 [摘要]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 [关键词]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经济拉动 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GDP季度增幅依次为10.6%、10.4%、9.9%、9%,到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幅剧减至6.1%,二季度稍好,也仅7.1%,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P3)、?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 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 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产业?,并批评了?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意识形态?研究范式. 1994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文化产业?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 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直到1997年情况才为之一变. 1997年7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①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创意产业专家组?,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年和2001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宣布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 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1)(P53). 表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上存在分歧,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 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 二、?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 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管中窥豹?:以英国作为典型,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将?文化产业?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以2004年为例(图1),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①(GVA)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臵;其次是制造业,其GVA占全部GVA的比重超过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 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但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1 2004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另一方面,从1997~2006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还需待以时日. 资料来源:2009年1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报》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 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图3来自于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GDP 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及图4),作为审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3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2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2得出与图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其余国家都在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但表2也同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 图4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4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例最大,在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3%~4%之间,只有新西兰最低,仅1.7%。图4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更不是?支柱产业?!表2 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 三、?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 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从?影视出版?、?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涉及的机构越多,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从学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 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
本文档为【试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支点——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9-04-17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