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

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

举报
开通vip

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null建筑抗震设计、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建筑抗震设计、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魏利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结构技术总监 总工程师 68730730-8500 13601216245 QQ 1504860802  weilj@sunlay.cn*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本讲涉及到以下几个章节 第九章: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 第十五章: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第十六章 地基与基础*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第十五章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p330~404 第十五章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

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
null建筑抗震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建筑抗震设计、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魏利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结构技术总监 总工程师 68730730-8500 13601216245 QQ 1504860802  weilj@sunlay.cn*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本讲涉及到以下几个章节 第九章: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 第十五章: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第十六章 地基与基础*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第十五章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p330~404 第十五章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p330~404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地震知识地震知识*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比如北京地区就给出了分界线各4公里范围比如北京地区就给出了分界线各4公里范围交流 沟通 分享***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交流 沟通 分享***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再看一个对比再看一个对比**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汶川2008.5.12(8级)汶川2008.5.12(8级)**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海地2010.1.12(7.3级)海地2010.1.12(7.3级)**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2010.2智利地震(8.8级)2010.2智利地震(8.8级)**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 第一节 :概述 地震:由于地下岩层构造状态突然破裂、或由于局部岩层塌落、火山喷发、核爆炸等原因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引起地面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就叫做“地震”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指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构造状态突然发生破裂引起的地震。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国际通用用符号“M”表示,一般称为里氏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注: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差30倍*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烈度I0 :指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面影响的强弱程度。 尽管一次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不同,地震烈度也就不同。 震级与烈度大致关系 在一般震源深度(约15~20KM)的情况下,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粗略估算方法:震级减1后乘1.5即为震中烈度。 I0≌(M-1)X1.5;M=1+2/3I0 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县的8级特大地震,相当于设防烈度为11度。实测最大加速度峰值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达0.9g,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地震强烈波动时间长达100s,为地震史上少见。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震级与震中烈度I0的关系震级与震中烈度I0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2.国际上常用的地震烈度对照表2.国际上常用的地震烈度对照表*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抗震设防及其指导思想抗震设防及其指导思想抗震设防 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 指导思想 预防为主 减轻结构震害 避免人员伤亡 减少经济损失 使地震时不可缺少的紧急活动得以维持和进行 趋势 使用寿命期内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抗规》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强规) 3.1.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4 防灾救灾建筑 4 防灾救灾建筑 4.0.3 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即“甲类” 2 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即“乙”类 4.0.4 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即“乙”类 4.0.5 2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和县及县级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即“乙”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4.0.6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即“甲类” 2不属于1款的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即“乙”类 4.0.7 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即“乙”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5 基础设施建筑5 基础设施建筑5.1.3 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1.4 排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污水干管(含合流),主要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进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以及城市排涝泵站、城镇主干道立交处的雨水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5.1.5 燃气建筑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县及县级市的主要燃气厂的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1.6 热力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镇的主要热力厂主厂房、调度楼、中继泵站及相应的主要设施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5.2 电力建筑 5.2 电力建筑 5.2.3 电力调度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国家和区域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 5.2.4 火力发电厂(含核电厂的常规岛)、变电所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1 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或规划容量为8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和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供电的重要电力设施的主厂房、电气综合楼、网控楼、调度通信楼、配电装置楼、烟囱、烟道、碎煤机室、输煤转运站和输煤栈桥、燃油和燃气机组电厂的燃料供应设施。 2 330kV及以上的变电所和220kV及以下枢纽变电所的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就地继电器室;330kV及以上的换流站工程中的主控通信楼、阀厅和就地继电器室。 3 供应2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镇集中供热的热电站的主要发配电控制室及其供电、供热设施。 4 不应中断通信设施的通信调度建筑。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5.3 交通运输建筑 5.3 交通运输建筑 5.3.3 铁路建筑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铁路)、客货共线Ⅰ、Ⅱ级干线和货运专线的铁路枢纽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特大型站和最高聚集人数很多的大型站的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3.4 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公路监控室,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3.5 水运建筑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水运通信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国家重要客运站,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的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5.3.6 空运建筑中,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的航空站楼、大型机库,以及通信、供电、供热、供水、供气、供油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航管楼的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 5.3.7 城镇交通设施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处于交通枢纽的其余桥梁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枢纽建筑及其供电、通风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5.4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 5.4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 5.4.2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应根据其在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地位和保证信息网络通畅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供水建筑,应与主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当特殊设防类的供电、供水建筑为单独建筑时,可划为重点设防类。 5.4.3 邮电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国家卫星通信地球站,国际海缆登陆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省中心及省中心以上通信枢纽楼、长途传输一级干线枢纽站、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本地网通枢纽楼及通信生产楼、应急通信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大区中心和省中心的邮政枢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5.4.4 广播电视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国家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当混凝土结构塔的高度大于250m或钢结构塔的高度大于300m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国家级、省级的其余发射塔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国家级卫星地球站上行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国家级、省级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和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的主体建筑,发射总功率不小于200kW的中波和短波广播发射台、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监测台与节目传送台的机房建筑和天线支承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 6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6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6.0.3 体育建筑中,规模分级为特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观众席容量很多的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含游泳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4 文化娱乐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娱乐中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5 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当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6.0.6 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7 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8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6.0.6 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7 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6.0.8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6.0.9 科学实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具有高放射性物品以及剧毒的生物制品、化学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6.0.10 电子信息中心的建筑中,省部级编制和贮存重要信息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国家级信息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6.0.11 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 6.0.12 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美国芝加哥螺旋塔公寓美国芝加哥螺旋塔公寓“芝加哥螺旋塔”共有150层,高610米,原定于2012年完工。建成之后,它将是北美最高的建筑物。此整座大厦呈螺旋上升形状,每层楼旋转2度,并且随着大厦楼层的升高,楼层的宽度则随高度递减,整座大厦外形如同一把锥形的长剑 芝加哥螺旋塔的基高比率接近1比10,使之成为世界上最苗条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8 仓库类建筑 8.0.1 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的仓库类建筑。 8.0.2 仓库类建筑,应根据其存放物品的经济价值和地震破坏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8.0.3 仓库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存高、中放射性物质或剧毒物品的仓库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2一般的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可划为适度设防类。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特别说明特别说明1.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但注意下部区段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2.区段是指由抗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 3.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建筑不同类别与抗震设防标准建筑不同类别与抗震设防标准*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二) 我国抗震设防目标是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进行修理可继续使用;即小震(多遇地震)不坏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结构的损坏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即中震(基本烈度)可修,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即大震(罕遇地震)不倒 4.当建筑有使用功能上或其他的专门要求时,可按高于上述一般情况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性能设计。*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我国抗震设计的“三个水准”,通过二个阶段来实现的问题我国抗震设计的“三个水准”,通过二个阶段来实现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思想为, “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两阶段设计步骤。 第一水准,“小震不坏”即当建筑遭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为62.3%,重现期50年)烈度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多遇地震、常遇地震、众值烈度、小震是同一个概念); 第二水准,“基本地震可修”即当建筑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重现期475年)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设计地震、基本烈度、偶遇地震、中震是同一个概念);中震比小震地震力增大2.75~2.875倍; 第三水准,“大震不倒”,即当建筑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为2~3%,重现1641~2475年)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罕遇地震、罕遇烈度、大震是同一个概念);大震要比小震地震力增大4.38~6.75倍*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 多遇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相互间的关系 多遇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相互间的关系一般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约为1.55度,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当基本烈度为8度时,其众值烈度(多遇地震、小震)烈度约为6.45度,而罕遇烈度(罕遇地震、大震)烈度约为9度。 如图所示。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两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说明: 第一阶段为弹性分析,包括截面设计和变形计算; 大部分建筑的第二阶段设计主要由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证。*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请大家注意:我们在设计时反倒没有验算”设计地震“下的内力和变形,而是通过计算与其对应的”小震“和”大震“的情况下的内力和变形。但是小震和大震的地震动参数取值是根据设计地震取值的。 比如,8度设防,第一阶段验算用的是6.45度的地震动参数,第二阶段验算用的是9度的地震动参数,实际上并没有计算设防烈度下的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三:抗震设计标准三:抗震设计标准《 抗规》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强规) 注意:设计使用年限≤5年的临时建筑可以不考虑抗震设计 《抗规》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强规) 《抗规》1.0.5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及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构造措施。 2) “抗震构造措施”只是抗震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根据抗震概念的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细部构造,如构件最小尺寸、高厚比、轴压比、长细比、板件宽厚比、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和配筋,钢筋锚固、最小直径、间距、钢筋搭接,混凝土保护层,最小配筋率等。 “抗震措施”涵盖了“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四、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重中之重把握好 “ 概念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结构工程师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重要环节,结构工程师对特定的建筑空间应能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设计,并处理好结构与结构、结构与构件和构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好细部构造的做法. 概念设计是一种设计的思路,可以认为是定性的设计 ,概念设计不以精确的力学分析,生搬硬套的规范条文为依据,而是由工程师对工程进行概括的分析,制定设计目标,采取相应措施,概念设计的概念包括安全度的概念、力学的概念、材料的概念、荷载的概念、抗震的概念,施工的概念、使用的概念等等。概念设计要求我们融合这些概念,并贯穿到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构件布置、计算简图抽象、计算结果分析处理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一).场地选择方面及地基基础(一).场地选择方面及地基基础 《抗规》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 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强规)*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3.4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2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3 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根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相应措施。 或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3.5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山区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2 边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要求;其稳定性验算时,有关的摩擦角应按设防烈度的高低相应修正。 3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二)建筑形体及构件平布置的规则性 (二)建筑形体及构件平布置的规则性 3.4.1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强规)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4.2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不规则建筑的抗震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2.《北京技术细则》5.9.2条在高规的基础上增加了几种凹凸不规则平面类型,见附图(2),不规则限值同高规表4.3.3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一般要求重叠部分大于20%;细腰收进尺寸小于50%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平面太狭长凹入太多凸出太细*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相对有效宽度太小(<50%)相对开洞面积太大(>30%)绝对有效宽度太小 (总宽<5m或单侧<2m)*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合并 分离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主体结构 合理定义弹性板 关注有效质量系数 弱连系楼盖 主体结构独立工作复核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通过楼面调整消除凹凸不规则或楼板不连续,基本方法有以下两种: 合法:增设楼板(拉板、拉梁或阳台板、空调设备平台板) 分法:设缝分割为若干规则子结构,低矮的弱连廊采用滑支座等*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合并:拉板,拉梁等 但注意:即使在设置了拉梁(板)但该拉梁不足以使两侧板的位移符合刚度无限大的假定,也只能作为局部弹性楼板计算,则仍然属于凹凸不规则,该连梁只能作为凹凸不规则的加强措施,不能作为楼板开洞处理*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分离:设抗震缝,滑动铰支抗震缝防震缝或滑动铰支连廊*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三)结构体系(三)结构体系3.5.1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强规)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3.5.3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2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 3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5.4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约束砌体、配筋砌体等。 2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受力钢筋、箍筋的设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钢筋破坏。 3 预应力混凝土的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4 钢结构构件的尺寸应合理控制,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5 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5.5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 3.5.6装配式单层厂房的各种抗震支撑系统,应保证地震时厂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四)非结构构件 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强规) 3.7.2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3.7.3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枸的破坏。 (强规) 3.7.5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避免地震时脱落伤人。 3.7.6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座和连接,应符合地震时使用功能的要求,且不应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五)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五)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注:采取隔震的建筑已经不再要求超限审查。 目前世界现状; 日本有3000多栋建筑采用了隔震技术,最高50层 中国有1000多栋建筑采用了隔震技术,最高18层 (其中有:北京三里河国家七部委办公楼;北京301医院;北京通州四惠城铁上的通惠家园住宅;昆明国际机场;新疆38栋住宅等 美国有:300多栋,但美国在已有建筑下后作隔震的建筑较多 造价情况:大约每平米增加100——300元/m2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工程范例工程范例北京银泰大楼63层H=265m,是我国首座采用了73个液体粘滞阻尼器的超高层建筑,目的是要求建筑的脉动风加速度在100年一遇大风下能满足规范舒适度的要求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北京盘古大观45层H=191m,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安装了100个液体粘滞阻尼器,解决工程抗震及抗风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台北101大楼 概 况: 2003建成,地下5层,地上101层,总高508米, 结构形式: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 抗震设计: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抗风设计:基本风压:0.85kN/m2(n=100) 为了满足在风作用下舒适度的要求,在顶部设置了一个钟摆式调频质 量阻尼器660t. 采取“以动制动”方法。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调 频 阻 尼 器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调 频 阻 尼 器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上海环球中心101层H=492m,     主体承重结构由型钢砼巨型柱、钢筋砼核心筒、巨型斜撑、外伸桁架、带状桁架等组成 ,在国内的高层建筑中首次采用了TMD主动控制技术(调频质量阻尼器)800t,大大缓解了强风和地震作用带来的楼层振动。TMD阻尼器的阻尼比仅仅0.5%,远小于砼和钢结构的阻尼比。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上海中心632m 128层上海中心632m 128层巨型框架+核心筒+钢外伸臂 巨型柱:5.3mx3.7m 调频质量阻尼器,准备在顶部加1200t 的TMD调频质量阻尼器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屈曲支撑工程范例屈曲支撑工程范例人民日报社办公楼 地上2B/F32层,主屋面H=150m(最高处180);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体体系结构,共用890根屈曲约束支撑。是国内第一幢全面采用屈曲约束支撑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高层钢结构建筑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抗规》设计使用注意事项***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六)结构材料与施工(六)结构材料与施工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强规) 3.9.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强规)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奉实测值不应小于9%。*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 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 85;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9.3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选用HPB300级热轧钢筋。 2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其他构件,9度时不宜超过C60,8度时不宜超过C70。 3 钢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及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当有可靠依据时,尚可采用其他钢种和钢号。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强规) 3.9.5采用焊接连接的钢结构,当接头的焊接拘束度较大、钢板厚度不小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方向的拉力时,钢板厚度方向截面收缩率不应小于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关于215级规定的容许值。 3.9.6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强规) 3.9.7混凝土墙体、框架柱的水平施工缝,应采取措施加强混凝土的结合性能。对于抗震等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的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五 场地、地基与基础五 场地、地基与基础(一)场地 震害表明,不同场地上的建筑物震害差异很大。主要因素:场地土坚硬或密实度及场地覆盖层厚度。土愈软、覆盖层愈厚,震害越严重。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4.1.4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翦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二) 天然地基和基础 4.2.1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 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 -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砌体房屋; 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 4)基础荷载与3)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 注:软弱黏性土层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100和120kPa的土层。*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六、 地震作用5.1.1(强规)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O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二) 地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要素 1.地震烈度的大小、烈度增大一度,地震作用增大2~3倍。 2.建筑结构本身的刚度,刚度越大地震作 用越大。即结构自振周期越长,地震作用越小。 3.结构阻尼的大小。结构的阻尼越小,地震作用越大。 4.场地的特征周期,场地特征周期越大,地震作用越大 5.建筑物本身的质量,质量越大,地震作用越大。*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5.1.6 (强规) 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但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2 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第3.7.6条: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7.6的限。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阻尼比宜取0.01~0.02。 明确了阻尼比取值,对混凝土结构取0.02,对混合结构根据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取0.01~0.02。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二、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三、多、高层钢结构房屋 四、单层工业厂房 五、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六、土、木、石结构房屋 七、混合结构设计 八、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九、非结构构件 十、地下建筑*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一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一)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破坏特点 先看一组地震破坏照片*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一) 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 砌体结构是由砖或砌块砌筑而成,材料呈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较低,所以抗震性能较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率较高,破坏的主要部位是墙身和构件间连接处,主要破坏特点表现为: 1.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平行的墙体是主要承担地震作用的构件,这时墙体将因主拉应力强度不足而发生剪切破坏,出现45度对角线裂缝。在地震反复作用下造成X形交叉裂缝。*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2.墙体转角处及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 由于墙体转角处或连接处、刚度大、应力集中,易破坏。*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3.楼盖的破坏 砌体结构中有相当多的预制楼板,当楼板搁置及拉结不可靠时,地震时极易拉托,引起楼盖坍塌,并引起墙体倒塌。*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二)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1.房屋高度的限制(强规)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三)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震害表明,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适当设置构造柱及圈梁 使之共同工作,可以达到:增强砌体结构的延性和变形能力,且可提高砌体的抗侧能力及整体性,从而保证砌体结构房屋在大震下,裂而不倒。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砖砌体结构中的应用,根据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和大量试验研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即:①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②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③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须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槎外露即可。即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柱的施工顺序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增加了不规则平面的外墙对应转角(凸角)处设置构造柱的要求;楼梯斜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增加四根构造柱,与在楼梯间四角设置的构造柱合计有八根构造柱,再与《抗规》7.3.8条规定的楼层半高的钢筋混凝土带等可组成应急疏散安全岛。*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本次修订,在2008年局部修订的基础上作下列修改: ①文字修改,明确适用于各类砖砌体,包括蒸压砖、烧结砖和混凝土砖。 ②对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明确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 ③调整了6度设防时7层砖房的构造柱设置要求。 ④提高了隔15m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的要求,调整至12m;同时增加了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的要求。间隔12m和楼梯间相对的内外墙交接处的要求二者取一。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⑤增加了较大洞口的说明。对于内外墙交接处的外墙小墙段,其两端存在较大洞口时,在内外墙交接处按规定设置构造柱,考虑到施工时难以在一个不大的墙段内设置三根构造柱,墙段两端可不再设置构造柱,但小墙段的墙体需要加强,如拉结钢筋网片通长设置,间距加密。 ⑥原规定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构造柱间距4m,中间只剩下2m无拉结筋。为加强下部楼层墙体的抗震性能,本次修订将下部楼层构造柱间的拉结筋贯通,拉结筋与φ4钢筋在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提高抗倒塌能力。**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本次修订,在2008年局部修订的基础上,提高了6~8度时预制板相互拉结的要求,同时取消了独立砖柱的做法。在装配式楼板伸入墙(梁)内长度的规定中,明确了硬架支模的做法(硬架支模的施工方法是:先架设梁或圈梁的模板,再将预制楼板支承在具有一定刚度的硬支架上,然后浇筑梁或圈梁、现浇叠合层等的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说明:历次地震震害表明,楼梯间由于比较空旷常常破坏严重,必须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本条在2008年局部修订时改为强制性条文。本次修订增加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的要求。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地震中受到较大的地震作用,因此在构造措施上也需要特别加强。*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坡屋顶与平屋顶相比,震害有明显差别。硬山搁檩的做法不利于抗震。屋架的支撑应保证屋架的纵向稳定。出入口处要加强屋盖构件的连接和锚固,以防脱落伤人。 7.3.10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说明:砌体结构中的过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本次修订,明确不能采用砖过梁,不论是配筋砌体还是无筋砌体过梁。*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四) 多层 砌块 房屋 抗震 构造 措施*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 (五)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7.5.9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柱、混凝土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 过渡层砌体块材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的等级不应低于Ml0,砌块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的等级不应低于Mbl0。*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二:多、高层RC砼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RC砼结构常用结构体系墙板柱-抗震墙*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青岛世茂国际中心(2012年)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2010年北京某工程2010年北京某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q u V M H u=f(H4) M=f(H2) V=f(H)*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点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变形特点荷载分配剪力分布*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强度问题——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 2 刚度问题——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水平 位移验算 3 稳定问题——结构稳定与抗倾覆验算 4 延性问题——抗震结构的延性要求 5 经验问题——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要求*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与要求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与要求1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 原则: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减少扭转 宜:简单、规则、对称、均匀;避免过大内收和外伸(凹角处应力集中); 质心于刚心宜接近 平面不规则结构:类型、内力计算调整、构造措施 2 高层建筑结构立面布置 高宽比H/B限值 宜:沿高度之刚度、强度、质量分布均匀、连续;避免薄弱层 立面不规则结构:类型、内力计算调整、构造措施 3 抗震缝设置*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二 多、高层RC砼结构设计二 多、高层RC砼结构设计(一)一般规定 适用高度规定(抗规)*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高规》规定《高规》规定定稿中已取消*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高规》高宽比《高规》高宽比本次修订将A级高度与B级高度的适用高宽比限值进行了合并处理,不再强调“最大高宽比”概念;将筒中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宽比限值分开规定,适当提高了筒中筒结构的适用高宽比。*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6.1.2(强规)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6.1.2(强规)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null第3.9.4条: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9.4确定。(没变化) *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体系与基础*4.抗震缝的设置4.抗震缝的设置6.1.4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置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lOO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 3)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lOOmm; 4)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
本文档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结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554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建造师考试
上传时间:2013-04-09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