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预设与翻译的误读

文化预设与翻译的误读

举报
开通vip

文化预设与翻译的误读 2(X) 7 年 5 月 第34 卷第 3 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f Sh ~ Norm al U n iv e rs ity (S吠:ial Sc ie n e e Ed iti o n ) May V ol . 34 2的7 N o 文 化 预 设 与 翻译 的误 读 夏 锡 华 (江汉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武汉 43 (X) 56 ) 摘 要 :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 , 以及理解的历史性, 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 在翻译过 程中译者对源语文...

文化预设与翻译的误读
2(X) 7 年 5 月 第34 卷第 3 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 al Of Sh ~ Norm al U n iv e rs ity (S吠:ial Sc ie n e e Ed iti o n ) May V ol . 34 2的7 N o 文 化 预 设 与 翻译 的误 读 夏 锡 华 (江汉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武汉 43 (X) 56 ) 摘 要 :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 , 以及理解的历史性, 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 在翻译过 程中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的茫然无觉会导致无意误读 。 有意误读则是译语文化预设与源语文预设碰撞后所产 生的扭曲与变形。 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误读不仅是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所做的个人选择 , 同时也是译者所处时代 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 , 因而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的侧影。 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语文化预设所做出的不 同选择记录了两种文化从冲撞 、 矛盾 、 抵触到相互理解 、 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葬重 、 相互融合的交流过程。 因此 , 误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性 , 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 目的出发 ,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 , 正确 评价译文 ,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t 。 关健词 : 文化预设 ; 翻译 ; 误读 ; 翻译批评 中圈分类号 : 113 巧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 1一9 57 《2 (X) 7 )03 刁 140 刁3 在翻译实践的起始 , 人们就意识到翻译应尽可 能准确 、 忠实地传达原文 , 然而误读 、 误译的情况 在不同的时代比比皆是 , 以至于日本学者河盛好藏 断言“没有误译的译文是根本不存在的” [ 1〕。 在引 起翻译误读 、 误译的诸种因素中 , 文化预设应特别 引起注意 , 因为误读 、 误译的发生 “往往不是由于 词语表达而造成的 , 而是对原文理解不当 , 因错误的 文化预设所致”〔2 〕(凡 )。 那么什么是文化预设 ? 它 又是怎样导致译者对原文的误读与误译 ? 对于翻译 中的误读与误译 , 翻译批评者应持何种态度? 本文 将就这些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展开讨论 。 一 、文化预设与无意误读 文化预设 , 是指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 潜在假设形式而存在的信念和观点 。 它是沉积于原 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 , 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 、 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 。 〔3〕(P133一 143 ) 在创作中 , 原文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来为传达信息而创造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的 。 原文 读者与作者一般具有共同的文化预设 , 因此原文读 者既能按作者所期望的那样 , 透过词汇的表面形式 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 , 同时又能领会到文章 含蓄而深邃的风格 。 然而译语读者甚至译者只能按 照自己的文化预设去理解源语文化信息。 由于文化 差异的存在 , 目的语文化给予译者的经验可能使他 不理解 , 甚至使他可能曲解源语文化传来的信息 , 因 为他从自己母语习得的文化经验并不跟原语文化重 合 , 不重合的部分有可能造成翻译的陷阱。 对源语 文化预设茫然无觉的译者 , 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 例如 , 有一本由 sc ott Th ro w 写的英文小说叫 Pre su m ed Iun oc eni , 书名是由法律术语 Pre su m Pti on of in n oc en c e “无罪推定”稍加变化而来的 , 正确的翻译 应该是《推定无罪者》, 意思是说某人品质恶劣干了 种种伤天害理之事 , 却钻了法律的空子 , 逍遥法外 , 那他没有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 只好诉诸于道德谴责。 这个书名 , 时 事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译作《假设的无辜者》。 这 个译名从字面上看似乎不错 , 实际上也算是一种无 意误读引起的误译 , 因为它失掉了蕴涵的法律术语 这层意思和批判意义 。 由于 “无罪推定 ”原则在西 方国家的刑事诉讼中是一条家喻户晓的基本准则 , 其精神作为人权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 收稿 日期 :2 (X拓 一11 刁8 作者简介 :夏锡华 (1% 1一) , 男 , 山东安丘人 ,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14 0 一 因此西方读者对书名的理解不会出现偏差 。 而译者 读到 Pre su m ed Inn oc en t 却不能联想到“无罪推定” , 就是因为母语给他的文化经验里头没有 “无罪推 定”这个概念 , 因而出现《假设的无辜者》这样的译 法 , 也就不奇怪了 。 原文中文化预设的存在表明 , 翻译不仅仅只是 语言转换活动 , 它更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 因此作 为一名译者 ,他就不仅要有双语能力 , 而且还要有奈 达所说的双文化能力【2 1(Pl ro )。 对于一个译者来 说 , 最糟糕的是对原文中的文化预设毫不察觉 , 想当 然以母语传授的文化经验去解读原文 。 为了尽可能 减少无意误读的机会 , 译者应加强对源语文化的研 究和学习 , 提高对源语文化预设的敏感度 , 同时有必 要对自己头脑中的文化预设保持充分的意识 。 [ 3〕 (P133一 14 3 ) 二 、文化预设与有意误读 由于译者认识能力的局限而造成的无意误读是 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 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的发 展 、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深人 , 无意误 读与误译会被发现 、被纠正 。 对翻译研究者而言 , 更 值得深思和关注的是由文化预设的差异而导致的有 意误读与误译 , 因为它不仅是译者个人的选择 , 也是 译者所处时代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 , 因而它也 是一个时代选择的侧影 。 翻译正如勒费维尔(玫介ve re )所言 , 并非在两种 语言的真空中进行的 。 【4 〕(P14 )它 自始至终都是受 着各种权力话语左右和操控的行为 。 不同的民族有 着不同的历史 , 不同的文化 , 不同的审美观 , 不同的 意识形态 。 在翻译活动中 , 目的语文化与源语文化 之间必然会有所冲突 , 译者在处理两种文化冲突时 , 总要在两种权力话语的争斗中做出选择 , 但更多的 是会受到目的语文化权力话语所操控 ,所左右 , 不知 不觉进人其中 ,使译文有意叛逆原文 , 从而表现出目 的语文化的印迹 。 [ 5 〕(咫 12 ) 例如 :严复虽然在《天演论 . 译例言》中 , 开宗明 义地提出“信”为译事之要义 ,但他译《天演论》却偏 采用 “不尽信” 地达旨办法 , 其 目的就在于 “ 取便发 挥 ” 。 赫氏原书题为《进化与伦理》(Ev ol ut ion an d Et hi cs ) , 原作者将两者并谈 , 是因为若将 “ 物竞天 择 , 适者生存” 的进化理论用于整个生物界 , 包括人 类 , 就可能导致残酷的弱肉强食 , 因而赫氏认为人类 社会不能光讲进化 , 还要讲伦理 。 但严复更赞成斯 宾塞的自然进化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观点 , 认为 “ 天 行人治 , 同归天演” , 故在译名中略去了原书名中很 重要的文化预设词 “伦理 ” , 而取用在汉字文化圈中 有特殊文化涵义的“天 ”字 , 旨在向国人发出由于积 贫积弱而有亡国灭种危险的警告 。 但是严复是很有 眼光的 ,斯宾塞那种任天为治 、 弱肉强食的思想 , 是 面临侵略威胁的中国人民包括严复断乎不能接受 的 , 因此他从赫氏的人类不能被动接受自然进化论 的论说中大力挖掘“与天争胜 ”的思想 。 简言之 , 通 过进化论的译介 , 即告诉国人有 “不适者亡 ” 的危 险 , 又号召国人奋发图强 、 自强保种 。 〔6 〕(P 13 1) 这 种“实非正法 ”的达旨 ,有意地对原文本中的文化内 涵词加以取舍 、改造 , 是很有意义的文化 “ 误读 ” 与 “误译” 。 严复的有意误读是很有意义的翻译文化现象。 即是说 , 他在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两者的张力之间 , 既 要力求保持原有的文化传统 , 又要在此一文化传统 所规约的社会文化体系内引人异质文化因素 。 因 此 , 他们对源语文化的异质因素所做的有意选择 , 就 明显表现出了源语文化的相异性与目的语文化身份 认同间的剧烈交锋 ,两者显然是不断谈判 、 争论 , 而 最终达到某种程度的妥协 。 通过斗争和妥协 , 异质 文化因素得以移植到目的语文化中 , 从而达到了通 过翻译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社会的发展 , 文化交流的深 人 , 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权力话语会发生力量 的变化 。 因此 ,在不同时期 , 目的语文化对译者的制 约与操控会有所不同 , 并影响到译者对异质文化的 态度。 译者所持的对异质文化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译 者对原文本的异质文化因素的择取 。 透过法国著名 小说《红与黑》在不同时期的译本 , 可 以看出 , 许多 高质量的名著的复译本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 出了对异质文化的尊重 。 这种尊重使得翻译中的有 意误读减少 , 从而更好地促进 了交流 , 也为相互认 识 , 相互理解减少了冲突 , 给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融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三 、误读的评价 从以上论述可知文化预设应引起译者的特别注 意 , 因为它会系统地影响到译者对源语文化信息的 解读和阐释 。 无论是无意误读还是有意误读 , 都要 以失落或是歪曲文化信息为其代价 。 原文信息在译 文中的失落和歪曲是翻译之不忠 , 因而往往被视为 翻译之大忌 。 然而翻译是一种历史行为 , 不管泽者 的双语水平多么高 , 驾驭两种文化的能力多么强 , 翻 译态度多么认真 , 他仍然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整体 认识能力的局限 , 以及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两种权 一 1 4 1 一 力话语的操控 , 因而 “译本对原作的忠实永远是相 对的 ,而不忠实才是绝对的” [ 7只咫37 )。 可见 , 误读 与误译是翻译中的客观事实。 既然如此 , 我们应该 正视这一事实 , 给它一个合理存在的时间和空间 。 误读不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 还有其存在的历 史性 。 迩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人 是历史的存在 , 有其无法摆脱的历史特殊性和历史 局限性 。 [S J(咫 10 )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 局限 , 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它 。 从这个意义上 来讲 ,对文本的理解无疑也是历史性的 , 因而误读也 是历史性的误读 。 如在西方思想被通过翻译介绍到 中国的过程中 , 很多蕴含着西方深刻思想内涵与承 载着西方文化传统的词汇经历了较为漫长而又复杂 的历史性误读过程 。 例如现代汉语 “个人主义 ”一 词 , 是英语 “ in divid u al ism ”经由日语的 “ 汉字”译法 (Koj in sh u gi ) , 在汉语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语对 等词 。 [ 9 ] (P2 25 )然而在汉文化中 , 这个 “ in d iv id u al - is m ”的对等词 “个人主义 ”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含义 , 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作为“集体主义 ”的对立词 , 带 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 改革开放以后 , 随着中西文化 交流的深人 , 以及中西文化的进一步沟通 , 人们对 “ in d iv id u al ism ”在西方文化中的蕴藏的思想内涵有 了更正确的理解 。 “个人主义 ”也不再作为“集体主 义 ”的对立面受到社会的批判和谴责。 这说明历史 性的误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在译者与作者 , 译语文 化与源语文化的重新对话中得以发现并加以纠正 。 因文化预设的差异引起的误读一方面导致源语文化 信息的失落与歪曲 , 另一方面 ,它也给了译者更大的 创造空间 ,使得“创造性判逆 ”成为可能 。 综上所述 , 由于文化预设的不同一性以及理解 的客体与主体的历史性 , 翻译的误读不可避免 (, 译 者应积极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努力提高双语语 言能力 , 丰富双语文化知识 , 以尽量避免由无意误读 引起的错译 、 乱译。 对于由于受制于整体认识能力 的局限而造成的无意误读和对于在特定的历史时代 译者对源语文化所做的有意误读 , 翻译批评者则应 肯定它存在的合理性 。 译者所做的有意选择不仅是 译者个人的选择 , 这种选择也是译者所处的时代两 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 , 因此它也是那个时代的选 择的侧影 。 不同时代的译者所做的不同选择记录了 操不同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从冲撞 、 矛盾 、 抵触到相 互理解 、 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尊重 、 相互沟通 、 相 互融合的交流过程 。 翻译就是在一次次的“误读 ” 中逼近翻译之 “忠实” , 文化就是在一次次的误读中 得以“认同” 、并达成文化之 “沟通 ” , 促进文化之“融 合” 。 翻译批评者应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 , 以科 学而客观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 , 正确评价译文 , 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量 。 参考文献 : 【lJ 河盛好藏 . 正确对待误译【J] . 中国翻译 , 198 6 . (3) . 【2 ] N ida , E u罗n e A . 肠 n , 哪 , Cult u re an d Tran . lati o n · shan gh ‘ : shan gh ai F o re ign 腼gu age Ed u c ati on p re ss , 199 3 . 〔3 ] 柯平 . Cu iru ral Pre s u p户拍itio n an d Misre a di雌. META , 1999 (l) . 〔4 〕此fe ve re , A n dre . T ran slat io可H ioto ry/ Cul姗 : A 与urc e Boo k . 肠 n don an d N e w Yo rk : R 。。ded g e , 199 2 . 【5] 吕俊 . 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M ] .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 2 (X) 1 . 【6〕王克非 . 翻译文化史论【M」. 上海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 2(X X) . 【7 ] 谢天振 . 译介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99 9 . [s」Ga ds 即ar , H G . Tru th and M e th ed . N e w Yo rk : Th e Co n。- ”u m Pu bli动ing Co , , 197 5 . 〔9] 刘禾 . 跨文化的语言研究问题【A ] .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 〔C〕.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加 1 . Cul tu ral P丫es叩p o siti o n an d 扮E su n d ers 加n山n g in T r a nS la ti o n X IA 兀 一hu a (& 人。。1 of Fo re ign 坛耳g以呀“ , 加昭人助 £加‘优rs匆 , w以必。 , 角功己1 4 3005 6 , ch ‘Iuz ) Abst rac t : Mis u nd e rs tan di 明 15 in e vitab le du e to th e di价re n t e ul tu ral pre s u p即s iti o n s in sou rc e te x t an d in ta rg et tex t , as we llas the histo ri e al u n d e rs tan d i n g of th e so u rc e te x t . Th e i, o ra n e e Of th e ~ e e u ltural pre s u ppo sition m 叮 in du ee u n in te n ded 而s u n d e r- sta nd ing i n tran slati o n . Int e n d ed 而s u n d e rs tan din g ari se s fio m th e c o祖 ie ts of th e so眠e eul tu ral P姗uPpe siti o n s an d tar ge t eul tu司 pre s u p娜itio ns . It 15 a rgU ed th at in te n d ed m isu n de rs tan din g 15 n ot o ul y th e tn m s lator ‘ow n spe c ial 。h o ie e , b u t al so th e p耐u e t of th e stru gg l e be tw e e n so u rc e e u ltu re an d taj rg e t e u ltu re in a 详试ic ul ar h istori e al e o n te x t . Th e re fo re , it 15 th e 化flec ti o n Of th e e hoi e e Of the his t叼 . D iv e rs itie s Of the c ho ie e s Of th e sam e so二e eult 山司 p比s u p衅itio n m ad e by tran sla to o in diffe 二nt ti m es rec ord th e Proc es s o fe u ltu ral eom m u n ie a tio n fro m th at Of th e e o胡ie ts , c las hes to mu tu al u n ds rs 加Ln di雌 , m u tu al 场~ n g to m utu al re s pe C t an d m u tu al m e ltin g . It 15 Po i n ted ou t th a t 而 su n d e rs tan din g 15 rat io n al an d histori e al . It 15 su脚s ted th at we tak e a sc ien tifi e 即 in t of v ie w of m is - u n ders tan di n g in tran s lati o n 5 0 as to e val u at e th e ta 飞e t text o bj ec 石vel y . o uly i n th is W a y e ou ld the 甲al ity of tran slat io n e ri tie ism be im - pro ve d . K e y wo r ds : e u ltural p re su p po sitio n ; tran slati o n ; m isu n de。切旧d in g ; tran s lat io n e ri tie is m 14 2
本文档为【文化预设与翻译的误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51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7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4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