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绪论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_高飞

0绪论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_高飞

举报
开通vip

0绪论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_高飞 2007 年 1 月 第 9 卷 第 1 期 国际论坛 International Forum Jan. , 2007 Vol. 9 No. 1 理论探讨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高 飞 [摘要] 如何区分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关系是外交学发展中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在国际关系学发展兴盛的今天, 外 交是否有成学的必要,以及能否成学, 是外交学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从成为/ 学科0的必要条件、中国外交学发展的现状、外交 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探讨中国外交学发展的主要...

0绪论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_高飞
2007 年 1 月 第 9 卷 第 1 期 国际论坛 International Forum Jan. , 2007 Vol. 9 No. 1 理论探讨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高 飞 [摘要] 如何区分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关系是外交学发展中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在国际关系学发展兴盛的今天, 外 交是否有成学的必要,以及能否成学, 是外交学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从成为/ 学科0的必要条件、中国外交学发展的现状、外交 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探讨中国外交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和任务。 [关键词] 外交;外交学; 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55( 2007) 01-0032-36 近年来, 外交学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经 有几十家高校开设了外交学课程, 甚至设立了外交学 专业。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会议已成功举办四届, 规 模和影响也日趋扩大。中国外交学学科的迅速成长与 国家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在教育部学科序列中将外交 学与国际关系列为了平等的二级学科,这不仅具有典 型的中国特色, 也彰显了国家对外交学研究的青睐。 然而,如何区分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关系是外 交学发展中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在国际关系学发 展兴盛的今天, 外交是否有成学的必要, 以及能否成 学,是外交学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从成为/ 学 科0的必要条件、中国外交学发展的现状、外交学与国 际关系学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探讨中国外交学发展 的主要问题和任务, 以期对中国外交学研究的健康发 展有所裨益。 中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外交学研究极为重视。早在 1930年代, 中 国就已出版了杨振先的5外交学原理6、刘达仁的5外交 科学概论6等现代外交学研究著作。1949年 11月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 更是明确指出了中国外交研究的任务 ) ) ) /我们应当 把外交学中国化0。112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外交研究已 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从作品来看, 1960年代有 李其泰 (台湾)的5外交学6, 1990 年代以后又先后出版了杨公 素的5外交理论与实践6、鲁毅等编的5外交学概论6、裴 默农的5周恩来外交学 6、黄金祺的5概说外交6、金正昆 的5现代外交学概论6、姜安的5外交谱系与外交逻辑6, 以及5西方外交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史6等外交学专著; 翻译了一系列 国外外交学方面的著作, 如周启朋编译的5国外外交 学6和5首脑外交6、赵怀普等译的5现代外交6等;此外, 在中国外交史研究方面, 中国更是一直处在国际领先 水平。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说我国的外交研 究已经成/学0了。 在研究内容方面,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外交学与国 际关系学界限模糊不清。这一方面是由于外交学的研 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许多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造 成的;另一方面国际关系学, 特别是美国国际关系学研 究的强势地位也与这一后果存在必然联系。 外交学的学术传统源自欧洲, 黎塞留、卡利埃、威 克福、萨道义、尼克尔森, 这些外交学领域的思想家和 实践者都来自于欧洲。虽然从实践经验上来看, 欧洲 学者掌握着近代以来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外交史料, 但 是显然欧洲人并不擅长进行外交研究方面的理论总 #32# 结。从他们的作品中就可以略见一斑, 例如,卡利埃的 5与君主谈判的艺术6、威克福的5大使及其职能6、萨道 义的5外交实践指南6, 都注重实践而非理论。其他一 些外交著作, 从内容上看同样也只重视外交工作的操 作性特点,忽视理论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122理论研究在欧洲的软弱, 客观上造成了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成了美国的天 下。正因为如此,斯坦利 #霍夫曼给自己 70年代中期 的一篇文章不无讽刺地加上了5国际关系: 美国的社会 科学6的标题,以警示他的欧洲读者。这也反映了欧洲 人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偏重对细节的描写而非理论的 研究。虽然一批英国学者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 对国 际关系学界欧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做出了贡献, 但是, 欧 洲学者自己也承认, /同美国比较起来,有些时候我们 看起来好像的确不在同一起跑线上。0132 欧洲外交研究的弱势地位和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 强势地位同时影响了我国。人们习惯性地接受了美国 的看法/外交就是国际关系0,或者说/外交是国际关系 的一部分0。虽然这与国家学科体系的划分矛盾(外交 学与国际关系学为平等的二级学科) , 但是人们似乎并 没有进一步探讨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学究竟应该是一种 怎样的关系, 而这对于外交学学科建设来说却十分重 要。不理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外交显然不能成/学0。 外交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 英文中的/ Subject0 和/ Discipline0都可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学 科的意思,前者以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区分,后者以 研究方法的相异分野。外交能否成学关键也是要看这 样两个方面, 而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更是外交能 否/成学0的前提和条件。 1. 研究对象 外交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不同之处可以通过 研究对象的不同体现出来。外交专注研究的是行为,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是状态; 前者关注的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后者关注的是体系。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著作都体现了国际关系、国际 政治研究对/体系0的重视。肯尼思 #沃尔兹在5人、国 家与战争6一书中认为, 在人、国家与国际体系的结构 中,国际体系是前两者发挥作用的前提和背景。随后, 他又在5国际政治理论6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国际体系 结构的思想。142可见,在肯尼思 #沃尔兹看来, 系统结 构应该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与肯尼思 #沃尔兹相 似,中国学者同样重视体系结构(格局)在国际关系研 究中的基础地位。梁守德在5国际政治学概论6中认 为, /完整地说, 国际政治是(国际)行为体间相互作用 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主要 表现为体系, 也包括其结构 ) ) ) 格局和秩序,是国际政 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的总和。国际 政治中的众多关系和现象,不仅包含在总和之中, 而且 始终围绕体系、格局和秩序运转。0/ 它表明, 国际政治 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层次: ( 1)国际政治体系; ( 2)国际 政治格局; ( 3)国际政治秩序。0并明确指出, /国际政治 学以国际社会的政治体系、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为主 要研究对象, ,0152李少军则在5国际政治学概论6中 明确把/国际政治0 ( International Politi cs)作为国外学 术界比较常用的/国际关系0 ( International Relat ions) 的同义语加以讨论, 并对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的流行观 点做了描述, /国际关系是研究-谁. ( who)在-什么时 间. ( when)得到了-什么. ( what)和-如何. ( how)得到 的0。他认为, 这一界定虽然/对我们理解国际关系有 很大的帮助,但这个界定似乎也可以很容易地用到其 他学科。0因此,认为/国际关系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 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 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科学。0162 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研究对体系的重视相较而 言,外交学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关注的是行为。贝里 奇( Berridge)认为,外交是主权国家之间通过在国内和 国外的外交官员, 后者既可能是他们国家的外交部门 也可能是外交官, 进行的行为活动。172按照这种定义, 外交的狭义研究对象即是行为( conduct)。他认为,外 交显然不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将它定义为政治 学的一个子领域更有说服力。在外交本质研究方面, 德马格艾斯( Jose Calvet De Magalhaes)在5外交的纯概 念6一书中对/对外政策的工具0做了区分,把对外政策 的工具分为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见表一) , 为我们更 易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把握外交的本质 ) ) ) 国家 的行为提供了很大帮助。他认为, 外交经常出现在战 争、武装冲突或者其他一些特别形式的暴力活动中,虽 然人们还是常常不愿放弃/外交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0 观念,但事实上, 正是外交与暴力行为之间界限的模糊 不清这一特点,是当代外交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使 外交的内容得以大大扩展, 诸如/金元外交0、/石油外 交0、/资源外交0、/核外交0等使今天的外交已经超越 了狭义的外交含义。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英国5现代 外交6一书的作者巴斯顿。 #33# 5国际论坛6 2007 年第 1 期 表一182 广义外交 和平的方式 双边或多边联系(直接谈判、 外交* 、调停) 单边行动(宣传、侦察、经济 政治干涉) 暴力的方式 (威慑、武力威胁、经济制裁、 军事施压、战争) * 这里的外交是狭义外交, 即由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 或人, 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处理国际关系或贯彻国家 对外政策的活动。 中国学者同样对外交的研究对象作了分析。中国 的5辞海6中将外交定义为: /外交是国家为实行其对外 政策, 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 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 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外交是国 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0在5现代汉语词典6 (修订本)里, 外交被解释为: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 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 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0在5中国大百科全 书6里,外交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 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0。192陈乐民在5西方外交思 想史6中认为, /所谓外交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集 团同外界打交道时的政治,办外交时依据的政策便是 -外交政策. ,即-对外政策. ( Foreign Policy) , 一般来说 是政府行为。01102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 外交的本质就是国际 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行为, 其过 程包括外交决策、外交政策实施、效果总结等三部分。 这种行为过程的结果构成了国际社会的管理机制, 也 构成了外交学研究的全部内容(见表二)。如果说国际 关系是硬件的话, 那么外交则是这种国际关系得以运 行的软件,其在功能上与国际关系既区别又联系, 相辅 相成。理顺了外交与国际关系在研究对象方面的不 同,我们说/外交成学0是完全可能的。 表二 外交的过程及外交学的主要内容 过程 研究领域 主要内容 外交决策 对外交环境的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与历 史 外交思想与理论 外交制度的演进与 外交理论的发展 对外交政策的研究 外交决策与对外政 策分析 政策实施 对外交政策实施过 程的研究 一般外交(由外交官 完成的日常谈判与 交往等) 危机处理 对外交方式、方法 的研究 单边、双边、多边外 交; 首脑外交、职业 外交; 预防外交、公 共外交、强制外交 外交内容的研究 军事、经济、政治、文 化、宗教等 对外交业务的研究 外交礼仪、外交文 件、外交语言等 效果总结 和评估 对外交历史或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的研究 外交通史、国别外交 史、外交家传记等 2. 研究的视角 在研究视角方面, 国际关系研究的出发点主要是 体系,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客观性; 外交研 究则偏重于从国家的层面分析/行为0, 其研究对象具 有明显的主观性。陈乐民就曾指出, 国际政治偏指国 际关系中体现出的政治, / 国际0政治是客观存在, 而不 是一国政府的行为。一国政府针对国际政治的现状和 趋势所做出的回应才是/外交0。1112 国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客观性。在某一特 定的历史时段内,国际体系、格局和机制都有一定的稳 定性,它们是国际关系中的客观存在, 并不以人们的意 志为转移。 与国际关系的客观性特点不同, 国家对外政策目 标(外交的目标)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点。国家对外政 策目标是依据本国国家利益的判断期求国际社会实现 #34#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某种原则或某种预期。例如 19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 不结盟政策(相信不结盟运动能够使其免于卷入集团 对抗,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 1950年代以来欧洲联合 的政策(认为欧洲为避免多年的冲突, 并在二战后两极 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拥有自己的地位, 必须走向联合) , 中国自 1950年代开始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0(认 为只有通过这项政策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并为 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不论国际环 境如何,各国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政策方面具有明显的 主观性特点, 这与站在第三者立场上看待和研究国际 关系是根本不同的。 表三 国际关系分析层次及理论分类1122 分析 层次 主要理论 应 用 理 论 国际 行为 角色 及其 行为 层次 国家利益理论、硬国力理论、软国力理 论、外交决策理论、国家对外战略理论、 外交学、外交行为学及跨国公司行为学、 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行为学、非国家行 为体行为学 边际 关系 研究 层次 复合相互依存理论、国际冲突理论、国际 合作理论、地缘政治理论、地缘经济理 论、沟通理论、影响理论、博弈理论、国际 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关系伦理学 问题 领域 研究 层次 将一个领域从别的领域分离出来, 从而 进一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 表明什么 与什么相关联, 以及这些联系是如何建 立的。 国际 体系 研究 层次 国际体系理论、国际格局理论、国际社会 理论、均势理论、国际机制理论、国际制 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一体化理论、全 球化理论 基 本 理 论 比较表(二)和表(三) , 我们不能否认, 国际关系和 外交研究存在许多交叉之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 之间可以互相代替。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双方的特点有 很大的不同(参见表四) , 这也表明在研究中把外交等 同于国际关系或者国际关系的一个分支并不恰当。 表四 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比较 外交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 研究对象 国家或国际行为主体的行为 国际关系的状态与 运行机制 研究重点 外交制度 国际关系体系 近代的历 史起点 1450 年米兰公 爵向佛罗伦萨派 出常驻使节。 1648年威斯特法利 亚条约的签订 研究的视 角 以主权国家或相 应的国际行为主 体的行为为研究 出发点 可分为体系、国家、 决策者三个层次; 体 系层次决定其他两 个层次 研究对象 的特点 具有主观性 具有客观性 外交如何成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 和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指出, 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一门 学科,其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 而在于它的分析方 法。1132外交能否成学也是如此。 研究分析方法的薄弱是今天外交学研究中的一个 普遍问题。我们熟悉的5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6、尼克尔 森的5外交学6、巴斯顿的5现代外交6等作品都具有外交 的/指南0、/手册0之嫌,重点明显放在了/外交官的业务 与技术0方面,这不仅大大缩小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外交是 主权国家的行为这一外交的本质和研究范畴,而且强化 了外交的操作层面,限制了外交的学理化。 尽管近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发端不同, 但是两者 的发展却是相互呼应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 签订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形成, 这同时也/称 得上开始了经典的欧洲外交的时代0。1142 1815年维也 纳条约的签订,既标志了欧洲新国家关系的形成, 又是 外交制度化的一大进步(一些重要的外交问题如/位 次0在维也纳大会上得到了制度化)。1919年国际关系 体系在战后进入了现代阶段, 对于外交来说则是开始 了/新外交0的时代。 在研究领域同样如此, 马基雅维利的5君主论6、威 克尔福特的5大使及其职能6、卡利埃尔的5与君主谈判 的艺术6等优秀的外交作品表明, 在 16 ) 17 世纪, 外交 研究一度丝毫不逊色于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然而, 相比于二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突飞猛进, 虽然 60 #35# 5国际论坛6 2007 年第 1 期 年代5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6、5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6、 5维也纳条约法公约6先后生效, 外交的制度化工作取 得了重大进展, 但是从研究角度看,以主权国家行为为 研究对象的外交学的理论化进程显然处在停滞状态。 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外交研究方面的应用 也未取得多大进展,好像行为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 自由制度主义等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和外交研究 毫不相干。总之,外交若想成学, 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有 所突破是其必由之路。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外交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外交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面临以下几项具体任务: 首先,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外交学的研 究对象决定了它的视野不会局限在一个国家内部, 同 时外交学也不是中国的独创,因此了解国外外交学的 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外交学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国 内有学者因此认为, /中国的外交学目前尚处在介绍国 外研究成果, 借鉴外来概念和研究方法讨论问题阶 段0, 1152因此必须把翻译国外成果视为第一要务。继 1950年代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尼科尔森的5外交 学6、198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5萨道义外交实践 指南6、1990年代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5国外外交 学6之后, 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收集国外外交学最新 研究成果翻译出版的5外交学译丛6体现了此类工作中 的新进展。 其次,充分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丰硕成果,并将其 运用于外交学的理论建设。尽管前面我们提到外交学 与国际关系学的学术分野,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两者 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将国际关系学中的理论和研 究方法,发展运用于外交学理论, 将是外交学理论化的 捷径。 第三,总结丰富的中国古代外交遗产, 探索有中国 特色的外交学理论。冷战以后, 国际局势的动荡和中 国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学人认识到西方国际关系 理论的局限性。中国历史文化悠久, 给我们留下了丰 富的外交研究资源。发掘和研究古代的外交遗产, 对 于我们总结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外交范式,研究和探索 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对当代中国外交案例进行理论总结,研究中 国外交的新发展。近年来, 中国的外交实践取得了很 大发展,中国外交所表现出来的新形象已经引起了国 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而外交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进入了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未来国际 秩序的重建。对当代中国外交案例进行总结, 并从中 升华出中国外交的理论, 对于未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和 世界和平都将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外交学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外交研究领域中来,我们有 理由相信,中国外交学研究/成学0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注释] 112 周恩来:5周恩来外交文选61M2,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 版,第 1 页。 122 如,黎塞留的5政治遗书6 ; 尼克尔森的5外交学6 ; 巴斯顿的 5现代外交6等。 132 Knud Er ik J«r gensen, / Modern European Diplomacy: A Re- search Agenda0 , J ournal of In ternational Relati on s and Devel op- ment , Volume 2, No. 1 ( March 1999) . 142 肯尼思# 沃尔兹:5国际政治理论61M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版社, 1992 年版。 152 梁守德、洪银娴:5国际政治学概论61M2,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 ) 8 页。 162 李少军:5国际政治学概论61M2,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版,第 8 页, 第 13 页,第 14 页。 172 G. R. Berridge, Alan James, A Dicti onary of Diplomacy ,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182 本表根据 Jose Calvet De Magalhaes, The Pure Concept of Di- pl omacy , Greenwood Press, New York, 1988, pp. 11-13. 作者 做了部分修改。 192 5中国大百科全书61M2, 政治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 1992 年版, 第 366 页。1999 年光盘版,条目/ 外交0。 1102 1112 陈乐民主编:5西方外交思想史61M2,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 页。 1122 参见金应忠、倪世雄:5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61M2,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 ) 7 页。 1132 参见加里# S # 贝克尔:5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61M2,王业 宇、陈琪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3 年,第 7 页。 1142 戈尔# 布思编:5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61M2, 杨立义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年,第 6 页。 1152 王福春、张学斌编:5西方外交思想史61M2,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2 年版,第 2 页。 作者简介:高飞,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 100037) 收稿日期: 2006-09-07 修改日期: 2006-11-08 #36#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t ion and control of Japan by the army of the allies, and arrangement of the peace conference about Japan, etc. The reasons for this divergence were many, but the clash between Australiaps ambit ion as a victor state and its strategy of regional safety, and Amerciaps status as a great state and i ts global strategy of hegemony, was mainly responsible f or disagreement about the policies to Japa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T heoret ical Probe 26 Const r uct ing C hinaps Diplom at ic Phi lo sophy against the B ackg round o f th e Rising of C hina by Zhang Zhizhou With the ri sing of China, i t is hi gh time to consid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iplomati c philosophy, taking into account of Chinaps history and tradition and adopting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an appreach towards the fu- ture. The new phil osophy should be f undamental in diplomatic concept, sy stematic in world outlook and stable in terms of time span. The article stresses that / going beyond Western thining0 is the requirement f or construc- ting the new phi losophy and sets forth systemati call y a structural f ramework for the new phi losophy on the ba- sis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culture. 32 Th e Cur r ent S tate o f Diplom at ic St ud y and the M ain Pr oblem s by Gao Fei What are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 f erences between Dipl oma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 s is a questi on the diplomacy discipline must address. Under the aureola of the / powerful0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pl omacy re- searchers must give suf f i cient reasons for establi shing Diplomacy as a discipli ne. This art icl e aims at discussing the major problems and main task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study in China, analyzing the essen- tial conditions f or establ ishing such a discipline, the current state of Diplomati c study in China and rel ation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tudies. 37 A S tud y o f Conf l ict M an agem ent Th eor y by Liu Junbo Conf lict is an eternal them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 c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nf l ic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f li ct management theory as wel l as the ways, condi tions and goals of conf l ict management with the aim to furthe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rete connotat ion and operat ional means of conf lict management. The an- thor hopes that the study coul d provide instructive theoreti 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diplomatic practices. 43 Th 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I nter nat ion al Econ om ics and I ntern at iona l Securi ty by Zhou Baogen The relat 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 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re- search of international poli tical economy and security study and has invoked great ef fort of researchers. This ar- ticl e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vi ew of the research f indings and gives brief comments on con- troversial issues. The relat 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speci ally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has been the most heavily di scussed. Relat ions between China and O ther C ountries 50 A S tud y about the C ooper at ion and Conf lict betw een the U . S. and T aiw an on the Issue o f C hinese Repr esentat ion in the U N dur ing the m id 1960s by Chen Changwei Based on the newly declassif ied U. S. documents, this study tri es to anal yze the cooperat ion and conf lict be- tween the U. S. government and Guomindang on the i ssue of Chinese Representat ion in the UN during the mid-1960s. Af ter much deli beration and argument,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 decided to support the resolu- tion of setting up the / Study Committee0 in the UN to deal with the Chinese Representat ion problem. This #80#
本文档为【0绪论 我国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_高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404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6-18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