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化验室安全总则

化验室安全总则

举报
开通vip

化验室安全总则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1.着火2.爆炸3.电击 第二章化学中毒和灼伤1.化学中毒2.化学灼伤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措施1.实验室安全标准2.化学药品的管理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 第四章实验安全操作技术1.加热2.玻璃加工操作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着 火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例如: ...

化验室安全总则
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1.着火2.爆炸3.电击 第二章化学中毒和灼伤1.化学中毒2.化学灼伤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措施1.实验室安全标准2.化学药品的管理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 第四章实验安全操作技术1.加热2.玻璃加工操作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着 火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例如:  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  ②加热操作不当引起着火;  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1.1  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    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炔、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苯、溴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    这些易燃物其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些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在室温下的蒸气浓度很大,足以着火;燃烧速度快,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此外,有的易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         (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例如,乙醚的闪点有-45℃;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火爆炸)。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例如乙炔就是危险性很大的易燃物。因乙炔上限是100%,下限2.5%。常用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有关特性见表1-1、表1-2。      由表1-2看出,低碳烷烃、乙醛、氯乙烷、溴乙烷、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1.2  化学不稳定的易燃物      这类物质非常活泼,或者不稳定,稍改变外界条件(温度、压力、震荡、磨擦、撞击等),即发生猛烈反应,立即着火甚至爆炸。  这类药品分下列六类叙述:       (1)炸药      大家都知道TNT是烈性炸药。多硝基化合物都是烈性炸药。实验室常用的苦味酸(Picric acid),又叫三硝基酚(Trinitrophenol),干燥时是很危险的炸药,必须保持潮湿状态。          硝酸铵、亚硝酸铵受热分解,可能爆炸。        (2)不稳定氧化物      其中最危险的是高价酸和过氧化物。      高价酸在无水状态很易爆炸,所以不要和脱水剂(如硫酸、磷酸、五氧化二磷等)混合。这些高价酸有:高锰酸(Permanganic acid)、过氯酸(Perchloric acid)、过硫酸(Persulfuric acid),它们的盐类、酸或酸酐与硫酸混合特别危险。       最常用的过氧化物(Peroxide)是双氧水,双氧(Hydrogen peroxide)水内若含有铁、铜、锰等就会自动分解。60%以上的双氧水是很危险的。        过氧化苯甲酰及其他聚合反应引发剂(Intiator),在干燥状态时是很危险的。      许多含氧的有机物,例如醚类、醛类、酸类、烯类等,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自动氧化生成少许过氧化合物。对於像乙醚、四氢呋喃等易形成过氧化物,闪点又低的易燃物,要特别警惕。存久了的乙醚,要将过氧化物除去再用。回收乙醚时,千万不要蒸干,否则浓集过氧化物,会受热爆炸。工业乙醚含有少量水,用铁罐贮存,能抑制过氧化物的形成。使用四氢呋喃,必须在氮气流下操作。      (3)自燃物       ①活泼金属,如钾、钠、钙、镁、铝、锌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尤其是钾和钠,与水猛烈反应,即放出氢气,爆炸燃烧。钾、钠贮於煤油中,与空气、水气隔绝,即使这样,贮存久了的钾,表面亦自动氧化,形成少量过氧化钾,有爆炸危险。此外,钾、钠和多种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卤代烷都猛烈反应,所以着火只能用沙土、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扑救,使用错了灭火剂,反而增加危险,不能疏忽大意。 反应后的金属渣,特别容易着火,不能随便抛弃在垃圾桶中。金属粉尘弥漫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②黄磷  暴於空气中自然。黄磷要保存於水下,避免和空气接触。黄磷不能和皮肤接触。         ③金属氧化物  氢化硼、硼烷等。     (4)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强还原剂自动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着火爆炸,上述的自燃物就是例子。          强氧化剂与微量杂质混合,亦可能猛烈爆炸。因为木炭、尘埃、滑润油脂及其他有机物大多数是还原剂,所以强氧化剂被污染,就特别危险。使用氯酸钾、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等要特别注意。使用氧气罐,要有专用的降压调压阀,不能有油脂之类有机物。        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试验,使用氯酸钾分解,用二氧化锰催化,如混入少量杂质,就会爆炸。      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会着火爆炸。硝酸钾(氧化剂)硫磺和木炭(还原剂)的混合物就是炸药。    亚硝酸钠(氧化剂)和亚硫酸氢钠(还原剂)混合即着火。       (5)重氮盐、炔的盐类等        这些物质非常不稳定、易爆炸。电石(碳化钙)遇水反应生成危险的乙炔气。扑灭这种火灾要特别注意,因为电石渣反应很慢,灭火以后,还会死灰复然,再发生火灾。       一般说来,易爆炸物质的组成中,大多含有以下原子团:      —O—O—      臭氧、过氧化物;          —N=N—   重氮及叠氮化合物;  —O—Cl—     氯酸盐、高氯酸盐;         —N=C       雷酸盐 ;      =N—Cl        氮的氯化物;                   —NO2       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盐) ;—N=O—   亚硝基化合物;                        —C≡C—乙炔化合物(乙炔金属盐)     (6)易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例如棉纱着火爆炸,染有液体空气的废棉纱及其他还原剂,很易爆炸,使用液体空气作冷却剂要特别小心。1.3  实验室常见的着火事故          化学实验室要经常用煤气灯、电炉、油浴等加热;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和仪器时,和具有可燃性的化学试剂接触也都存在着火的隐患。例如:      使用煤气灯时,不小心将衣袖燃着;有的头发过长不小心将头发燃着,特别危险的是煤气灯使用过程中突然因故熄灭(煤气量过小或风过大),引起煤气泄漏,这是很危险的。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忘记关煤气开关,都会造成火灾。      各种电器设备在开、关和短路时往往产生火花,如与易燃气体或液体接触,极易发生火灾。实验后插座不拔或不关闭总电源有时也会酿成火灾。      在做有机实验和综合实验时,接触的有机试剂比较多,而大部分有机试剂都是可燃的,如果实验操作不当易发生火灾,例如:      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      在回流或蒸馏操作中未加沸石,引起暴沸,液体冲出瓶外接触到明火;      取量或倾倒有机液体时,不小心洒在瓶外遇明火;      在压金属钠丝或使用金属钠时,违反操作也会引起着火事故。1.4  火灾的预防和消防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      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2)安全消防措施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①常用消防器材  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钠)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沙箱  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灭火毯  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二氧化碳灭器  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泡沫灭火器  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e)溴氧二氟甲烷(Bromochloro difluromethane),简称BCF。这种灭火器材装在天花板上,灭火器有一低融点合金封口(有各种规格,常用的是155℃),当室内着火,温度超过了规格,封口熔融便自动喷出BCF灭火。BCF气体有毒,而且与金属反应,故不宜扑灭金属着火引起的火灾。     (f)干粉:桶内装干粉,内有压缩二氧化碳管,使用时用力打击,管破,二氧化碳将干粉喷出,扑救金属着火。但大量钾钠着火则不宜用。    ②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应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如煤气灯),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a)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b)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扑灭。     (c)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和CCl4灭火器,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2灭火器。     (d)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e)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情况比较危险,处理不当会加重火势。扑救时必须谨防冷水溅在着火处的玻璃仪器上,必须谨防灭火器材击破玻璃仪器,造成严重的泄漏而扩大火势。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必要时在灭火毯上撒些细沙。若仍不奏效,必须使用灭火器,从火场的周围逐渐向中心处扑灭。爆   炸2.1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3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4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 1-5。(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2.2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由于实验操作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例如:(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2)减压蒸馏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馏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3)对使用的四氢呋喃,乙醚等蒸馏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馏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实验中若操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2.3  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急救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锰酸钾和甘油。(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电   击3.1   安全用电知识在化学实验室,尤其是在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室里,经常使用电学仪表、仪器,应用交流电源进行实验。使用电器不当,会发生触电或着火事故。      微弱电流通过身体,就会触电,甚至只有二十五毫安培交流电、八十毫安培直流电,或六十伏以上的电压,就可能致人于死地。人与湿物接触(如站在湿地上、或手湿等等),危险性就更大。      线路超负荷或电线短路,电流激增,此时触电,非常危险。短路电流热量大,能烧毁电器仪表,或导致火灾。      本节简单介绍使用交流电源的基本常识,以利安全用电。    (1)保险丝    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单相220V、50Hz的交流电,有时也用到三相电。      任何导线或电器设备都有规定的额定电流值(即允许长期通过而不致过度发热的最大电流值),当负荷过大或发生短路时,通过的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则会发热过度,致使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和设备烧坏,甚至引起电着火。为了安全用电,从外电路引入电源时,必须先经过能耐一定电流的适当型号的保险丝。      保险丝是一种自动熔断器,串联在电路中,当通过电流过大时,则会发热过度而烧断,自动切断电路,达到保护电线、电器设备的目的。普通保险丝是指铅(75%)锡(25%)合金丝,其额定电流值列于表1-6。      保险丝应接在相线引入处,在接保险丝时应把电闸拉开。更换保险丝时应换上同型号的,不能用型号比其小的代替(型号小的保险丝粗,额定电流值大),更不能用铜丝代替,否则就失去了保险丝的作用,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2)三相电源  三相发电机发生三相交流电,发电机三相绕组间有两种连接方式,即所谓星形接法。有中性线的三相电路在我国最为常用,其优点是既可以供给220V的单相电,也可以供给380V的三相电。      实验室常用的单相电三孔电流插座上注明“相”、“中”和“地”等字样,分别表示该孔接相线(AA′、BB′、CC′三者之一)、中性线(OO′)和地线。相线和中性线之间接上所用仪器而构成一通路。若仪器有漏电现象,则可以将仪器外壳接上地线,仪器即可安全使用。但应注意,若仪器内部和外壳形成短路而造成严重漏电者(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仪器外壳的对地电压),应立即检查修理。此时如接上地线使用仪器,则会产生很大的电流而烧坏保险丝或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      当应用三相电动机、三相电热器等时,由于负荷平衡,可以免去中性线。供给三相电的四孔电源插座中三个一样大小的孔分别为AA′、BB′和CC′三条相线,另外有一个较大的孔接地线,以消除仪器外壳的漏电现象。三相电功率瞬时值的总和是一条平稳的直线,不随时间而发生起伏波动,对三相电动机可以发生平稳的转矩,与单相电动机中电功率瞬时值或矩转有起伏的情况相比,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优点。3.2  实验室用电注意事项   (1)实验室电源安装注意事项      ①安装电线及插座由有经验的电工安装,务使符合供电局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法例;电路发生问题,易於追究责任。      ②每个实验室应装有总开关,便於在必要时截断全室电源。插座或开关不要装在水管附近。     ③实验室不能使用纱包绝缘线。电线应置于绝缘管中埋於地下或墙体中。     ④高压线埋於地下,高压电插座及使用电器都要有明显标志。     ⑤不要在电线墙上钉钉子,也不要将钉子打在通往高压线之地下。     ⑥损坏电线要及时改换。不要修补或用绝缘胶纸盖住了事。    (2)使用电器注意事项     ①对实验室使用的电器(如电热板、烘箱、高温炉、电动机、电子分析仪器、整流器等),应定期检查绝缘情况;电线接头不外露 ;外壳有地线。     ②电器插座应使用三脚插座。电线容量正确,贵重仪器有正确的保险丝。总用电量不能超出总负荷。     ③电器上各插头有标志。电动机皮带有护罩。     ④移动电器前,必先关上所有开关。     ⑤在桌面上供电的电压应在十二伏以下。     ⑥不要用湿手接触使用的电器和电线、开关。   (3)高压电的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室内使用高压电或大电流的仪器越来越普遍了!使用高压电,尤其是500伏以上者,要特别小心:     ①要有特别的高压保护罩,有良好的接地线。     ②如在一般实验桌上操作,建议围起来,挂有警告板,使其他人员周知。     ③实验桌绝缘良好,一切金属管都内藏。     ④开关、控制都在桌边方便地方,操作人员不用越过电器操作。3.3  电击事故的防护(1)触电防护      触电事故主要是指电击。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伤害越严重。电流取决于施加人体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把不能引起生命危险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一般规定为36V。防护措施如下:     ①防止触电   (a)不能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b)所有电源的裸露部分都应有绝缘装置。   (c)已损坏的接头、插座、插头或绝缘不良的电线应及时更换。   (d)如遇人触电,应切断电源后再行处理。  ②防止着火   (a)保险丝型号与实验室允许的电流量必须相配。   (b)负荷大的电器应接较粗的电线。   (c)生锈的仪器或接触不良处,应及时处理,以免产生电火花。   (d)如遇电线走火,切勿用水或导电的酸碱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③防止短路   (a)电器设备完好,绝缘好。发现设备漏电要立即修理。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或绝缘损坏、已老化的线路。建立定期维护检查制度。   (b)良好的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做良好的金属连接。   (c)使用漏电保护器。   (d)防止短路,电路中各接点要牢固,电路元件二端接头不能直接接触,以免烧坏仪器或产生触电、着火等事故。   (e)实验开始以前,应先由教师检查线路,经同意后,方可插上电源。   (2)静电防护      静电是在一定的物体中或其表面上存在的电荷。一般3~4kV的静电电压人便会有不同程度的电击的感觉。      静电危害有两个方面:     ①危及大型精密仪器的安全  由于现代化仪器中大量使用高性能元件,很多元件对静电放电敏感,造成器件损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更易损坏。     ②静电电击危害  静电电击和触电电击不同,触电电击是指触及带电物体时电流持续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而静电电击是由于静电放电时瞬间产生的冲击性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伤害。它虽不会引起生命危险,但放电时引起人摔倒、电子仪器失灵及放电的火花可引起易燃混合气体的燃烧爆炸,因此必须加以防护。      静电防护措施如下:     ①防静电区内不要使用塑料地板、地毯或其它绝缘性好的地面材料,可以铺设导电性地板。     ②在易燃易爆场所,应穿导电纤维及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电阻应在150kΩ以下),戴防静电手套。不要穿化纤类织物、胶鞋及绝缘鞋底的鞋。     ③高压带电体应有屏蔽措施,以防人体感应产生静电。     ④进入实验室应徒手接触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从外界带来的静电。坐着工作的场合可在手腕上带接地腕带。     ⑤提高环境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当相对湿度超过65%~70%时,由于物体表面电阻降低,便于静电逸散。但这对精密仪器的生产、使用、维修过程仍不能满足要求(在防静电安全区内静电电压不得超过100V)。   (3)用电安全守则     ①不得私自拉接临时供电线路。     ②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③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禁止将电线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④新购的电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防止因运输震动使电线连接松动,确认没问题并接好地线后方可使用。     ⑤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同时还需人工定时监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不得把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溶剂的物品送入烘箱和高温炉加热。     ⑥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按原负荷换上适宜的保险丝。     ⑦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化 学 中 毒     1.1 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  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    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这类药物包括:    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   (a)硫酸  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   (b)氟氢酸  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  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除具有强刺激性、腐蚀性外,还有催泪性并且是强氧化剂。   (3)有毒化学药品    我们指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是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氰氢酸、氰化钾……等)、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等都是剧毒药品。    其他毒物也是很危险的。有毒药品对人体的作用,使组织器官受伤;现将他们的毒性列於下面:    ①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使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庳而中毒。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②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如苯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③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④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⑤致癌性药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像铅、汞、铍、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尤以下述化合物为最:   (a)石棉。   (b)苯并芘等稠环化合物,存在於沥青、烟道(烟囱)灰中,烟叶燃烧亦有苯并芘生成。扫烟道灰工人和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很高。   (c)联苯胺、β-萘胺等染料中间体,长期接触,膀胱癌发病率高,固此在英国、日本,美国的许多州的法律亦严禁生产和使用联苯胺和β-萘胺。在医学化验所检查潜血仍用联苯胺,工作人员应特别小心。   (d)第二级亚硝胺:现在医学上已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第二级亚硝胺的致癌率是很高的,  有些地方性的癌症是由於该地居民喜食某种含有亚硝胺的食物或水源有亚硝胺。    实验室使用亚硝胺或合成亚硝胺时应特别注意。   (e)某些染料:如二甲基黄等。    其他致癌性药物很多,由於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枚举。    ⑥放射性药物:严重损坏器官,使细胞遗传基因改变。1.2  化学药品中毒途径:    (1)药物中毒的途径    通常,有害药品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吸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我们切忌口尝、鼻嗅及用手触摸药品。    ①呼吸器官吸入    由呼吸器官吸入毒物是最主要的中毒途径,有的刺激腐蚀性药品,如氯气、臭氧、强酸气体及酸雾、氨气等直接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气管炎、肺炎;有的毒品由肺进入血液,循环全身,积聚於某一部器官中,引起中毒。    气体、液雾、粉尘都能由呼吸器官吸入。    某些低沸点液体,易升华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蒸气浓度很大,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水银在室温下蒸气浓度远远超过中毒浓度,而且溅出不易清理。据美国一病案记载:一个学生拿了十克水银回家玩,不小心弄到地下,成小球散开,吸尘机又将水银打细,结果全家中毒。治疗后,家中的水银清理不净,又再中毒。温度计厂工人,衣物沾有水银,带回家亦会发生全家中毒事故。    由於蒸发,或通入气体,当气体逸出时,带着液雾,弥漫空间,亦会被吸入而中毒。世界上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大批居民中毒,并有死亡记录。电镀铬时,气体带着铬酸液雾,威胁整个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易患鼻穿孔的职业病。    空气中散布的毒粉尘,应注意净化。石棉工人、磨玻璃粉工人,易得硅(矽)肺、纤维肺的职业病。尤其是石棉粉尘,接触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②由皮肤渗入    有害药品与皮肤接触,经毛孔渗入体内。再由血液运输到各器官,引起中毒。这是高沸点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a)一些油溶性毒物,渗入后溶於皮下脂肪,更易深入体内。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剂(如汽油、四氯乙烯、氯仿……等等)洗刷皮肤污染处。有人喜欢用酒精洗去污染处,如果污染处很小,可以用棉花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会弄巧成拙。   (b)高温时,毛孔胀大,有利於毒物渗入体内。所以用热水洗污染皮肤是不明智的。   (c)皮肤上有伤口,接触药品就会直接进入体内,危险性很大。所以皮肤上有伤口时,绝不能操作剧毒药品。   (d)用酸碱洗皮肤能使皮肤破裂,加剧有毒药品的渗入。    ③吞入    吞入药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杀或误食的记录很多。如果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或饮水,用污染药品的手拿取食物,就会污染食物,或者错拿盛药物的瓶子作饮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药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由嘴直接吸移液管,偶然不慎,就会吞入药物,而且会吸入气体。    用舌头鉴别药品的味道,是很危险的坏习惯。对有毒物质的使用应特别小心,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往往就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因为严格区分有毒物质和完全无害的物质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某些化合物(如氟化物),其小量为身体所必需,但量多则有害人体的健康;有许多毒物当其量极微时可刺激身体的活动性能并可用于医疗(如砷、番木鳖碱),但若过量就能引起致命的中毒,例如,服用0.1克二氧化砷即可引起死亡。另外,有许多被认为是无害的化合物,如果大量侵入体内就会成为毒物。如服用17克氯化铬即会死亡;服用2~3克氯化钡时亦将遭到同样的结果;服进1~2克硫酸铜可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中毒;深深吸入一次氨蒸气即可中毒死亡等等。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1.3 药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由於皮肤、呼吸器官直接与药物接触,所以腐蚀性药物首先使皮肤、粘膜、眼睛、气管、肺受严重损伤。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    毒物经由肾排出,许多慢性药物中毒,往往使肾脏受到损害,尤其是使肾小管受损。此外膀胱亦受到损伤。    肝是人体的解毒中心,有许多有毒药物,随血液循环流入肝以后,进行了解毒的代谢作用,将毒物变为无毒物,再流到肾排出体外。有许多药物,使肝受严重的损害。这些药品包括:汞、铅、芳香族有机物,有机卤代物……等等。    有许多药品能引起体内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引起各系统失调、受伤。又有许多药品,专在某种器官内积累,很难排出体外,结果,使某些器官严重受伤,因而出现了慢性药物中毒的综合症状。如有机卤化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食欲不振……等等;汞中毒出现头痛、口臭、手颤……等症状;苯中毒则呈现血相不正常、体弱无力等等。    人一时接触或误食大量毒品,能引起急性中毒,病情严重,愈后可能有后遗症。    如果经常接触某种或某几种毒品,就发生慢性中毒病状。慢性中毒很难立即发现和医治,使患者长期受害。大多数化学工作者的中毒是慢性的。    值得提出的是:   (1)同时接触几种毒物,他们对人体的毒性不是简单地相加的,而有的是互相抵销,有的却互相增强。例如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是互相增强的。   (2)许多毒品不能立即在体内解毒而排出体外,他们的毒害作用是积累的。例如汞及汞的化合物积聚於大脑。   (3)有许多危险性药品,其危险性是多种的。例如氯气是强刺激性腐蚀性药品,又是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苯是一级易燃物,他的蒸气毒性很大。硫化氢是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还有刺激性。   (4)有的药品不但令使用者受害,如果是孕妇,可能会使婴儿畸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有害毒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二三十年前,在实验室还常用苯、汞、石棉等药品,现在,我们已尽量不用了;我国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工厂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而且对排放污水浓度也有法律规定,以减少公害。我们在实验室中,除考虑在通风橱操作有毒药品以外,有的要考虑吸收,以免排放於大气中,造成公害。1.4 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严重者现场急救处理后速送医院) 名称 主要致毒作用 救治方法 酸 硫酸、盐酸、硝酸 接触:硫酸接触皮肤可造成局部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硝酸、盐酸腐蚀性小于硫酸吞服:强烈腐蚀口腔、食道、胃粘膜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然后清水冲洗。初服可洗胃,时间长忌洗胃以防穿孔;应立即服7.5%氢氧化镁悬液60mL,鸡蛋清调水或牛奶200mL。 氢氟酸 局部烧灼感,开始疼痛较小不易察觉;氢氟酸渗入指甲,剧痛。眼烧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将伤处侵入:①0.1%~0.133%氯化苄烷铵水或乙醇溶液(冰镇);②饱和硫酸镁溶液(冰镇);③70%乙醇溶液(冰镇)。上述方法任选一种,①的效果最佳。大量清洁冷水淋洗,每次15min,间隔15min。 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本文档为【化验室安全总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9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2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7-15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