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曹植的赠答诗_刘全志

论曹植的赠答诗_刘全志

举报
开通vip

论曹植的赠答诗_刘全志·!·李建辉论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0+123.423+,.+50,.67896:;.<=)=’’($总第!>期%$?@AB<C<D@EF9<GAHB9GAIJGIC%4IJIKHB.<=!>论曹植的赠答诗刘全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L’’(>%〔摘要〕曹植集中创作了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赠答诗。由个人...

论曹植的赠答诗_刘全志
·!·李建辉论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0+123.423+,.+50,.67896:;.<=)=’’($总第!>期%$?@AB<C<D@EF9<GAHB9GAIJGIC%4IJIKHB.<=!>论曹植的赠答诗刘全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L’’(>%〔摘要〕曹植集中创作了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赠答诗。由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组成的主客观因素为曹植创作赠答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赠答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主观情愫的深刻蕴含、客观环境的烘托渲染以及诗思结构的灵活跳跃三个方面。从赠答诗的诗体发展角度看,曹植的赠答诗创作为赠答诗在文坛上确立独立的诗体地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曹植;赠答诗;主客观条件;艺术成就;历史作用中图分类号:6’!M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L’’NON!P$’’(%’)—!—’Q宋人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RLS中“杂歌谣辞”部分收录了汉乐府民歌中一些有关于“兄弟情”“朋友情”等情感的诗作,而“兄弟情”、“朋友情”的这类情感正是文人赠答诗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所以汉乐府民歌对文人赠答诗的创作很有示范意义。追源溯流,文人赠答诗起于东汉时期。它始于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又有佚名《客示桓麟诗》、桓麟《答客诗》、应季先《美严王思诗》、秦嘉《赠妇诗》、徐淑《答秦嘉诗》、蔡邕《答对元式诗》、《答卜元嗣诗》等承继之。综合而言,这些文人赠答诗相对于以往诗歌而言,在题材上虽有开拓,但是还没有形成整体创作的潮流趋势。文人赠答诗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迎来了真正的创作高潮,诗体也由此走向了成熟与繁荣。但作为从草创到繁荣过渡阶段的汉末建安时期,对文人赠答诗的贡献也不可埋没。早在’世纪初,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就说“‘赠答诗’起于建安七子”,“建安时,文士盛集邺下,声气相竞,始有投报”,RS这充分说明了建安文人对赠答诗创作的独特贡献。而在存世为数不多的赠答诗的作者中,“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的曹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赠答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类别是由《文选》首次提出的。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的《文选》在把所选诗文“裁体别类”的同时,首次在“诗类”中厘分出“赠答诗”一类。其中选录了曹魏至南朝梁代文人共’位作家的赠答之作,共计得诗NN首,计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一题多章或一题多首均按一首计算。而曹魏时期的作者仅有N人的诗作入选,但入选赠答诗的数量有L)首之多,其中包括曹植的!首,足见《文选》作者对曹植赠答诗的重视。R)S曹植的赠答诗收入《文选》的有《赠徐》、《赠丁仪》、《赠王粲》、《赠丁仪王粲》、《赠丁》、《赠白马王彪诗》等!首,另外,根据赠答诗的特点《送应氏》二首及《离友诗》二首也应归入赠答诗一列。这样,从数量上看T曹植的赠答诗约占〔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全志$LQLU%,男,河南省鹿邑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DOI:10.16007j.cnki.issn20957114.2007.03.020·!·第期其整个诗歌数量的$%。!为考察方便起见,特作表格如下: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曹操病逝、曹丕登基为界,曹植的生活由优游闲适转入困顿痛苦。()因此,我们可以将建安二十五年之前称为曹植的生活前期即建安时期,之后称为其生活后期即黄初、太和时期。文学创作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曹植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心态的变化,必定会影响他的文学创作。下面笔者将结合上述表格分析一下曹植前期创作的赠答诗和后期创作的赠答诗有何不同。首先,数量不同。从上表,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曹植前期赠答诗与后期赠答诗在数量上的悬殊:前期或赠诗或答诗共+次,创作诗歌首;后期仅赠诗$次,创作诗歌$首。以篇幅为论,前期累计创作赠答诗$$句,!,字;后期创作,%句,%%字。由量化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曹植前后两期创作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次,赠答的对象有别。从上表可以看出,曹植前期创作的赠答诗有赠有答,赠和答的对象都是朋友,如徐、丁仪、丁、王粲、应、应璩等。而后期,只创作了赠诗,赠的对象是与自己有亲密血缘关系的兄弟。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曹植前后期生活体验的心态变化:前期优游洒脱,乐于赠朋劝友;后期孤独无依,转而悲叹兄弟。再者,风格不同。曹植后期的文学活动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其诗作内容、创作的情调和风格,也有相应的变化。前期的那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雄心壮志不见了,代之的不是“抚心长叹息”就是“中夜起长叹”怨妇思妇形象的无所不在的忧思和愁情。谢灵运谓:“平原侯植,公子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然颇有忧生之嗟。”(!所说“但美遨游”,当是前期的表现,“颇有忧生之嗟”,实为后期的心态。这是曹植文学创作的整体特点,当然在赠答诗中也有明显体现。创作于前期的《送应氏》其二虽与应氏兄弟依依惜别,但仍能作出洒脱之语如“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在《赠徐》中,曹植对友人不得志的处境深表同情,并热情地劝慰他努力增进品德修养以待时机的诗句“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在《赠丁》一诗中描绘朋友欢宴的热烈场面,在盛赞朋友皆是国家栋梁之材的同时,号召友人做君子毋为俗儒的诗句“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都非有雄心壮怀、志气高昂者所不能言。相比较而言,创作于后期的《赠白马王彪》一诗,则充溢着深沉的悲哀与愤恨。这次朝京师曹植精神上接连遭受沉重打击,先有曹丕拒见之事,后有胞兄曹彰暴薨之事,而在归途中和曹彪又被使者监视不能同行同住,于是在分手之时愤而作成此篇。“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对变化无常的生活极端地失望;“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其体,俱享黄发期”,虽是生离却犹死别,情深意重,千余载后仍催人泪下,成为曹植赠答诗的代表作品,也是赠答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刘全志.论曹植的赠答诗!据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曹子建集》收录曹植创作的诗歌数量为,%多首。见李道英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需要,只要它能调集人的心理能量并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便都可以成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从创作心理学角度看,动机反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界刺激因素作为一种既定的条件,其性质和强度很少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因此,它能不能激发出创作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体条件即主体创作活动的能力所决定的,而主体创作活动的能力是多方面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具有先天素质与后天知识的个性差异。笔者将结合具体史实展开论述,以期说明曹植在先天素质和后天知识两方面相结合的创作能力,为其赠答诗创作准备了必要的主观条件。曹植在文学方面具有超人的天资和才气,堪称一位文学天才,而这正是创作需要的。尽管说天才来自勤奋,但勤奋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天才。只有先天聪颖之人,再加上后天的勤奋才能创造出卓越的成就。与曹植同时的杨修在《答临淄侯笺》中说:“又尝亲见执事,握牍执笔,有所创作,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答东阿王笺》中称赞曹植“体高世之才”;)’思维敏捷、才气奋发给曹植带来了父亲的青睐,在铜雀台新建之际,“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但也招来了其兄曹丕的嫉恨,令他七步成章,幸而他天赋惊人作出《七步诗》,博来“绣虎”的美称;明确主张“人之禀才,迟速异分”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谈到曹植创作的过人才思时说:“子建援牍如口诵”;’谢灵运对他更是有著名的“八斗”之赞。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曹植的文学天赋是众口交赞的,这就为创作赠答诗准备了必要条件。但是,仅有先天素质是不够的,它只有和后天努力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创作赠答诗的充分条件。曹植的后天努力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从少时起便博览群书,广闻多识,“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足以见他涉猎之广、用功之勤,并且他认为“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惚轻弃也”$《与杨德祖书》%,+’所以他能雅俗共赏,兼容并蓄。其次,他还学习前人的优秀成果,并积极付诸自己的创作实践,如他在《七启》序中说:“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马因作《七依》,辞各美丽,予有慕之焉。遂作《七启》。”+’曹植早期受着“立名于世”思想的支配,有借人生“三不朽”之“立言”的著述来求得垂名于后的夙愿,所以在早期创作的《薤露行》中有“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之言,留给世人的都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典范之作,获得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的美誉。!’再次,在后天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曹植产生了对文学和创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而兴趣和爱好正是打开创作之门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可以使作家对生活较多的关注而形成创作欲望,引发创作活动,而且能为创作活动提供动力支持。如他自己所言“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和“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正是如此才成就了他创作的辉煌。这些都为他创作优秀的赠答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文学创作的主体作为艺术生产者、审美者,即是具体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个体,是具体的社会的人。’“作家的经验、需要、情绪、认识、文化结构,不完全是由他个人所决定的,从一种更高层次来看,它们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从属于整个社会、种族的文化系统的。”,’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每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中,都积淀着民族和社会的集体意识。因此,我们在看到主体因素对创作·!·第期刘全志$论曹植的赠答诗!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左传》更是记载了不少诸侯国使臣之间利用诗歌作为外交辞令,“赋诗言志”的史实。新的形式是适应于新的内容的,后来四言诗不能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所以诗人们不得不突破旧的形式,采用五言民歌的新形式,这就是东汉初年在民谣和乐府民歌影响下产生的文人五言诗,但是现存有名有姓的东汉文人诗,数量十分有限,原因就在于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经学成为士人仕进的工具,文学尤其诗歌基本未受重视。这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政局的动荡,军阀的混战,儒家经学思想也失去了独尊的根基,文人士子的思想重又活泼灵动起来,感情世界也又充实丰富起来。再者,建安时期与前代很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个重视人才的时代,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极其重视人才的接纳和使用,曾多次下令求贤,“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甚至说即使“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亦应予重用《举贤勿拘品行令》),’(以致他的幕府中聚集了许多才子俊杰。这些士子文人期望能在这乱死建功立业,扬名后世,胸中自是激荡着凌云壮志;社会的动乱、民众的苦难也在时时撞击着文人士人的悲悯之心,慷慨悲凉之情心充怀满;强烈的愿望与真正的现实总是存在着落差,不逢伯乐之愁更是抑郁在胸。所有这些情绪都需要通过一种途径释放出来,才能达到心理的平衡。于是,汉代文人诗的涓涓细流到这时就蔚为大观了。文人们纷纷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表现生活,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文人创作诗歌的高潮。才情并发的曹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不有所作为才让人感到意外。他在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特别是真挚的友情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新兴、灵活的文人五言赠答诗的形式。四对于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历代诗家都有精确而深刻的评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南朝齐梁时期的钟嵘在《诗品》中所说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四句历来被认为是对曹植诗歌的确评,因此也极受历代批评家的推崇而广播于世,遂成不刊之论、经典之语,以致人们只要提起曹植的诗,就会想到钟嵘有此之说。当然,其他评论者的精到之言也为数不少,如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所言的“宏肆,多生情态”,’)(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说的“辞极赡丽”,’(方东树在《昭昧詹言》所提到的“意厚词赡,气格雄浑”’+(都是对曹植诗歌特色的精当概括。但这些都着眼于曹植全部诗歌的创作情况,而对于赠答诗,还未作出过综合性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至于在单篇的个案分析中,都无一例外地予以充分肯定。如陈祚明评《赠徐》曰:“友谊真至。‘知己谁不然’,亦寓不试之感。‘良田’以下,慰勉有古风。”!(方东树评《赠白马王彪》曰:“沉郁顿挫,淋漓悲壮,⋯⋯遂开杜公之宗。”’+(综合而言,曹植的赠答诗除了在诗体形式上的创新外,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性地发展了赠答诗的表现艺术,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分析其具体诗作,可综合概括以下三点。一)主观情愫的深刻蕴含。单从数量上讲,与后代诗人流传下来的赠答诗作品相比,曹植的赠答诗并不多,他创作的赠答诗有少而精的特点。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赠答诗,使我们看到一个感情丰富而真挚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送应氏·其一》一诗,诗人登上洛阳城北的邙山,遥望故都洛阳,四周群山一片沉寂,满目是凄凉的景象,昔日繁花似锦的都城,如今已化为灰烬。宫室垣墙的倒塌崩裂,荆棘的丛生,一片的破败景象。物换人移,经过连年的兵燹,城中已看不到昔日的老人,只有新一代的少年。望田野荒芜,屋庐为墟,连仅可容人侧足而行的小径也没有,荒芜了的土地更是无人耕种。游子久客归来,连田野间的阡陌小道也无处可寻,可见城郭的面目全非。想起我平日的住宅,心中郁塞得说不出话来。这里的“我”应是从“游子”而来的,所以是代应氏立言,并不是曹植自称,应氏可能在洛阳有故居,因而说想到此悲从中来。但是诗人看到洛阳的一片落败,自己的心情又何尝不沉重呢?郁塞的心胸又怎能言语,所以“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虽代应氏兄弟而言,又何·!·第期刘全志论曹植的赠答诗尝不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吐露呢?全诗以哀伤沉痛之情真实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洛阳经董卓之乱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深刻地寄托了诗人对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的同情与愤懑,从中更可窥见抒情诗人强烈的情感投入。从整体上这首诗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少年诗人形象。再如《赠徐》一诗中“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一句,诗人把友人未受重用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举贤不力,并透漏出自己的惭愧之情,从中可以窥见曹植对友情的珍重心理。其后的“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亮怀王与王番美,积久德愈宣”四句更体现出曹植对友人的了解与鼓励,表达出一片真挚的劝勉之情。至此,全诗也刻画出了一位重情重义诗人形象。其他诗作如《离友诗》读之也有同感。创作于后期的《赠白马王彪》一诗更有鲜明地体现了曹植赠答诗蕴含着深刻的主观情愫。这首创作于黄初四年公元$$年)七月的诗作,不止是曹植赠答诗作品的代表,也是曹植全部作品的代表。黄初四年五月,曹植同诸王一起进京,参加“迎气”例会。在此期间,任城王曹彰突然死去,关于此事《世说新语·尤悔》有较为详细地记载:“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口敢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杂进之⋯⋯须臾遂薨。”%$’曹彰是曹植的胞兄,他们与曹丕都是卞太后所生,曹彰也即是曹植的二哥,二人本是同时进京,而曹彰却“一往形不归”“灵柩寄京师”。面对这样的变故———“仓卒骨肉情”,敏感的诗人“能不怀苦辛?”再加上同年七月离京去之时,“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的严苛规定,曹植愤而创作了《赠白马王彪》一诗。全诗分为七章,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糅合在一起,多角度、多层次的抒写,把深沉复杂的主观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从容不迫,真可谓是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诗的前两章写到伊水、洛水的泛滥,霖雨的泥泞,都是当时即目所见的实景,表现行路的艰难,也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忧惧。诗的第三章主要是内心幽愤的表白,当然也有实景的描绘,如“揽辔止踟蹰”当是诗人真实的行为抒写,因此这一章可以说是虚与实的结合,这在第四章体现得更为突出。“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是实景,而“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多为虚写。这种虚与实的结合也即是景与情的相得,而这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读来真实而动人。第五章叙述了胞兄的暴死,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凄苦,有叙有议,与下面两章相连同是诗人的“忧生之嗟”。全诗所抒写的,是一种既悲痛又愤激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或比兴寓托,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或掩抑低,种种情状,都体现在“悲愤”二字上。整首诗也就勾画出了诗人边行边吟、抚心长叹的忧虑悲愤的形象。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气体高峻雄深,直书见事,直书目前,直书胸臆,沉郁顿挫,淋漓悲壮”,%(’实为对《赠白马王彪》一诗的确评。二)客观环境的烘托渲染。曹植的赠答诗善于用客观的景物来表现主观的感情,从前面对《赠白马王彪》一诗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诗人要表达内心的悲愤,总不忘了先刻画一下周围的环境。如诗的开头用旅途跋涉登降、人困马乏的情景来表现对京城洛阳的眷眷之情,用伊、洛泛滥,霖雨泥泞的所见来暗示对前途的疑虑和担心。再如诗的第四章通过刻画微凉的秋风、悲鸣的寒蝉、萧条的原野、落山的白日以及“赴乔林”的归鸟、索群的孤兽来映衬诗人骨肉分离的凄苦心境、渴望骨肉团聚的热切心情。这种手法在其他赠答诗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如《赠丁仪》一诗中的前六句“初秋凉气发,庭树微消落。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都是客观实景的描写,初秋天气转凉,木叶渐落,寒霜凝阶,清风吹阁,阴雨连绵,一片秋气肃杀的景象,给全诗定下了一种沉郁慷慨的基调,也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忧虑。《赠王粲》一诗中的“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四句通过诗人在西园中所见的实有之景来表现对好友的仰慕和思念之情,后又通过“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天气的变化、时辰将晚来渲染对好友的钟情不移。《赠徐》一诗中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四句通过风之!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说:“旧注谓粲在荆州,子建以此诗寄之。今复细玩,乃粲已至邺下。当时魏武欲易储,故子建有罗群彦,以为羽翼之意。若是在荆州寄赠,定作山川阻修之语,乃云孤鸯在池,则近求非远求矣。”见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纂的《三曹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汇编》之《六朝选诗定论》,由中华书局在’()年出版。惊、日之飘、月之缺、星之粲这些客观多于主观的镜头来烘托光景西驰,星夜思友的情绪。这种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也反映在曹植创作赠答诗多以写景起调上。与《诗经》中的起句写景表示比兴意义不同,曹植赠答诗起调的写景往往既有刻画真实景物的作用又渲染一种悲壮气氛的功能,从而令诗情高昂慷慨,清人沈德潜说曹植的诗“工于起调”,就是指这种烘托渲染作用。利用起调,诗人着意布置一种低沉环的音响和来作为抒情背景,并在这种“音响”的笼罩下,给全诗带来悲凉的情绪。在曹植的赠答诗中,除前述《赠徐》中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一句外,还有《赠王粲》中的“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赠丁仪》中的“初秋凉气发,庭树微消落”,这些诗中的起句,都给全诗笼罩着或浓或淡的悲苦感伤之情。这种起调发展到极致便是成了一首诗,如《送应氏》其一就是为其二蓄势奠情的。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中曹植还多采用象征的手法。在《赠白马王彪》一诗中,这种手法多有体现,如诗中说“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诗人提起“首阳山”绝对不是无意为之,而是以首阳山来想起伯夷、叔齐相互谦让的兄弟情义,再以此反观自己兄弟间的相互猜疑,甚至不顾骨肉之情而狠心杀戮的悲惨现实。另外“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也是用象征的手法更为鲜明地道出了政治上恶人当道,小人离间的种种罪恶。象征的方式在《赠王粲》一诗中也明显地运用,如“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四句就是用象征的手法。古代诗人常用雌雄鸳鸯形影不离象征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曹植在这里是另翻新意:鸳鸯,喻指王粲,用“孤鸳鸯”求偶来比喻好友之间的刻骨相思。“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好友就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及,!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见到好友强烈的愿望和苦闷的心情。三)诗思结构的灵活跳跃。读曹植赠答诗,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诗中的某些句子好像与赠人的主题无关,这些诗句好像游离于主题意思的表达,如《送应氏》其一基本上未透漏送友的主题,其一与其二好像是完全不相干的两首独立的诗作。再如《赠丁仪》一诗给人的感觉是前几句写景,后几句抒情,一诗之中有两层意思。曹植在创作赠答诗时之所以这样处理,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作诗多从眼前的所见入诗,在工于起调同时,加上诗思的跳跃,就难免使人看起来不“衔接”。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看起来的“不衔接”就可知道,这些诗句并非与赠人的主题无关。如《送应氏·其一》诗人首先将笔墨集中在描写洛阳城的荒芜颓败上,从宫室、垣墙的倒塌———“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写到所见无故人———“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进而写到所遇无故物———“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最后从游子的眼中写出今昔之异,说明繁华消释,物非人异。面对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游子心情的沉重又何能言之———“念我平生居,气结不能言”。这就定下了忧愁沉郁的感情基调,为其二抒发“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的离愁别绪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再如《赠丁仪》一诗,诗的前八句写自然景观,后八句为抒情议论。看似两层意思,其实是前后勾连的浑然一体:开头六句写景从大处落笔,抓住初秋的景物特征,进而写到阴雨连绵造成的天灾,由自然而发的天灾引出政治上的风雨变幻,进而想到贵而忘贱的世情,并表白自己亲友重义的立场,最终安慰了朋友劝勉了自己,真可谓形似散而神实一。另外,曹植在拈连赠答诗的结构时还十分注重向民间的民歌学习,这一点在《赠白马王彪》一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此诗的七个章节,除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外,其他各章之间都采用民歌常用的前后勾接的蝉联形式,即修辞学中的顶真格,这种衔接形式使各章连接紧密、自然而富有变化,形成一种既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画卷式结构,使全诗结构灵活而严谨,同时又能收到沉郁顿挫、环往复的抒情效果。这种形式的采用也是曹植躬身向乐府民歌学习的一个确证。·!·第期刘全志$论曹植的赠答诗!严格地说,早期的赠答诗只有秦嘉的《留郡赠妇诗》为五言体,其他均为四言诗。五曹植是建安诗人中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家,他在学习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同时,大力创作五言诗体,推动了五言诗文人化的进程。这也反映在其创作的赠答诗方面。由前述表格可以看出,曹植的赠答诗除早期创作的《离友诗》是七言体外,其他均是五言诗体。而在此前文人创作的赠答诗多为四言体,!如蔡邕的《答对元式诗》、《答卜元嗣诗》,王粲的《赠蔡子笃诗》、《赠文叔良诗》等,这些都反映出曹植在创作赠答诗积极采用新型的五言体,这在当时实有开风气之先的功劳,也是曹植在赠答诗创作方面的创新。从赠答诗这一诗体的演变发展史来看,曹植无疑对赠答诗由四言到五言的转变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他大力采用五言体创作赠答诗,给赠答诗这一新诗体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如前所述邺下文人集团为曹植创作赠答诗提供良好的团体氛围,反过来曹植的赠答诗创作也推动了集团中其他文人对赠答诗的创作。《文选》明确按“赠答”类别收录的邺下文人创作的赠答诗共%首,而曹植的赠答诗就占了一半。余下的’首分别是王粲、刘祯创作的。从收录数量上看,曹植是《文选》收录赠答诗作品最多的一位作家。《文选》编撰者距曹植生活的时代已有((年之久,而他们还能深刻体会到曹植的赠答诗在当时被社会、文人接受的情况,可见曹植的赠答诗是很受当时文人喜爱和推崇的。这种喜爱和推崇发生在邺下文人集团中也应属合情合理,因为如前论述的那样,曹植的文学天赋是众口交赞的,加上身份的特殊性,其大力创作的赠答诗不可能不受到邺下文人们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关注和推崇无疑推动了文人士子们对赠答诗的广泛创作。从某种角度说,尽管曹植不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但是曹植赠答诗的创作无疑领导了整个邺下文人集团的赠答诗创作。综上而言,如果把赠答诗放在整个文学发展史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建安文人赠答诗作为独立诗体的类型出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类型,开拓了古典诗歌的表现领域,而在这其中曹植又是天才秀出的一位,其赠答诗在建安作家同类诗歌中数量较多且成就最高,所以笔者认为,在赠答诗作为一种诗体由草创走向独立再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曹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北京:东方出版社,%’+)萧统+文选),+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曹植+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0+)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11萧统+文选:卷三十+北京:中华书局,%!!+)!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杨修+答临淄侯笺),11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0+)陈琳+答东阿王笺),11萧统+文选:卷四十+北京:中华书局,%!!2)%(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北京:中华书局,%0+)%%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年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接’(页))+,..0.1,)2+32++345+64717584+02197:49772+1);492<7:=0)81)>+01,734?64).0;,2729;2711;@72..0649A72;)+497B,27.0496+.)4.3A+.1B,274A4.81)381).031.2194C6049;:>+01,74+17D1A.0)2E;21,+C6049;B@23A)1D29;.06133,9264.21918.3A+99260.061991.4.219186,.,)4.1,)2+3B@34?29;?91>.0.09266,.,)497A)131..06,.,)4.1,)2+3.1=42>49B@34?29;+629.2826A49+4977+2;929;>197)8,)1,.+:!$%’()F049;<01,497=42>49G6,.,)G.1,)2+3H(’I方东树J昭昧詹言:卷二HKI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L(JH(MI逯钦立J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HKIJ北京:中华书局,(LNOJH(I李壮鹰,李青春J中国古代文论教程HKI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JH(I严可均J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HKIJ北京:中华书局(LN!JH(NI王世懋J艺圃撷余HKIJ上海:上海医学书局,(L!JH(LI胡应麟J诗薮HKI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LJH!I陈祚明J采菽堂古诗选HKIPP续修四库全书·集部:(ML(册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JH!(I刘义庆J世说新语$影印本%HKI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N!J〔责任编辑靳青万〕+,(.((,%%012%34,5(6%7(6(8’9:24;84QRST,495<029(828)U41F0264))2719.02.)4.,).)472.2194976)4.7349@A13+A)+9.7B@4601.0)1802;0V,42.@:U41F02W+2972D27,4V,42.@497+162.4846.1)+A)1D27.096++4)2@+,BX6.2D4971BX6.2D61972.219+81)02+6)4.21918.0A13+A)E+9.7B@4601.0):=04).2+.264602D39.18U41F02W+A13+A)+9.7B@4601.0)2+3429@CA)++719.0811>29;.0)4+A6.+Y.0619.9.+18A)181,97+,BX6.2D829;+.0)1349629;49781229;4.31+A0)18A13+.08C2B+?2AA29;18.0.029?29;+.),6.,)18.0A13+:U41F02W+>)2.29;+18.0A13+A)+9.7B@4601.0)A4@74D)@23A1).49.)14+6)E.42929;.02)297A979.A1+2.21929.02.)4)@>1)7:!$%’()U41F02;.0A13+A)+9.7B@4601.0);+,BX6.2D4971BX6.2D61972.219+;.04).2+.264602D39.;02+E.1)264)1+
本文档为【论曹植的赠答诗_刘全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954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3-02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