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历史地理复习资料历史地理复习资料知识点中国历史地理学人:(以下都是)顾颉刚《唐代历史地理研究》、《黄河流域诸河流的变迁与治理》顾颉刚《古史辨》《HYPERLINK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HYPERLINK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中国上古史讲义》历史地理学的三大家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长水集》、《长水集续编》、《长水粹编》、《HYPERLINK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第一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历史地理复习资料知识点中国历史地理学人:(以下都是)顾颉刚《唐代历史地理研究》、《黄河流域诸河流的变迁与治理》顾颉刚《古史辨》《HYPERLINK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通检》、《HYPERLINK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中国上古史讲义》历史地理学的三大家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长水集》、《长水集续编》、《长水粹编》、《HYPERLINK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第一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主编)侯仁之《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主编)、《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历史地图集》(主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历史地理学概述”,《百科知识》、《侯仁之燕园问学集》、《历史地理学四论》HYPERLINK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与顾颉刚合着)、《中国的运河》、《河山集》(1-7集)、《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与曹尔琴、朱士光合作)、《中国人口地理和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西安历史地图集》、《中国古都和文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三大家: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野外实地考察法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历史地理学名词出现1923年提出,1935年正式使用禹贡学会1934年由顾颉刚成立,并创办《禹贡》半月刊6.历史地理学开山之祖顾颉刚7.历史时期两种不同类型的沙漠历史时期原非沙漠区,由于人为因素(科尔沁沙地、乌兰和沙漠)本来就是沙漠,后随人类活动的影响,沙区有所扩大,沿边地区逐渐沙漠化(塔克玛干沙漠)8.漕运四河五丈河、金水河、惠民河、汴渠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一度拓展最为广大的王朝10.地名学研究方法文化地理学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比较法、综合研究法11.地名命名的类型地貌特征、家族或族群、方位、动植物、神话、含有寓意、合并或更改、简称、源于历史人物或事件12.近五十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看出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平衡发展时期、不平衡发展时期、平衡发展时期13.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名词解释1.《蛮书》: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着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唐代樊绰撰。全书10卷,记载云南自然地理、城镇、交通、里程、物产,特别是对南诏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了系统阐述。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着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历史最重要的着作。2.《尚书·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全篇119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诸多方面,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地理着作。《禹贡》虽为托古之作,其内容基本上是以夏代史实为基础以战国人写实史事,可见它是一部地理学着作。3.《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地图采用古今对照。该图集前后经历了30余年,共收入7万多个地名,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中国历史地图的集大成之作,由中国地图社出版。4.仰韶温暖期:距今8000至3000年前,进入全新纪中期时,曾出现过世界性气候回暖时期,这段时期内在中国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故称“仰韶温暖期”。5.明清小冰期:从14世纪初开始,整个地球气候进入了一个寒冷阶段,寒冷事件大大增加,人们把这段离现代最近的寒冷气候称作小冰期。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饥荒、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影响很大。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记载,在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6.汛舟之役:公元前647年,秦国利用渭水、黄河和汾水航道将大批粮食从国都雍运到晋国国都绛,以赈灾荒,历史上称“汛舟之役”,这是先秦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水运活动。7.鄂君启节:节是古时由帝王或政府颁发的用于水陆交通的凭证。就形制而言,有虎形、马形、龙形、竹节形。据铭文记载,其铸造时间是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是楚怀王颁发给封地在今河北鄂城的鄂君启节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铭文还严格规定了水陆运输的范围、船只的数量、载运牛马和有关折算办法,以及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物资的具体条文。8.羁縻府州:是历代HYPERLINK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9.西域:有广狭二义。狭义上是指甘肃敦煌古HYPERLINK玉门关、HYPERLINK阳关以西,HYPERLINK葱岭即今HYPERLINK帕米尔高原以东,HYPERLINK巴尔喀什湖东、南及HYPERLINK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10.猛安谋克:金代HYPERLINK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有时作为HYPERLINK女真人户的代称,或作官称猛安,金代HYPERLINK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又译萌眼;谋克,又译毛毛可、毛克。《HYPERLINK金史·兵志》记HYPERLINK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HYPERLINK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HYPERLINK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它们是HYPERLINK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HYPERLINK军事组织,猛安谋克作为军事编制单位,其人数实际上多少不定。HYPERLINK金国建立的前一年(1114),HYPERLINK金太祖始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11.苏湖熟,天下足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从这句谚语可以看出当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长江下游。12.湖广熟,天下足当时包括长沙在内的整个湘北地区已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13、制图六体:是HYPERLINK晋代制图学家HYPERLINK裴秀提出的绘制HYPERLINK地图的六条原则。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HYPERLINK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HYPERLINK图上距离的换算。14、贝壳堤:是由贝壳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沿岸沙堤(或沿岸堤),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冈,贝壳堤作为海岸演变的标志。15、冈身:长江口南岸,在长期波浪作用下,自常熟福山起,经太仓、嘉定方泰、上海马桥、奉贤新寺,直至金山漕泾一线及其以东,形成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俗称冈身。  冈身在吴淞江以北有五条,最东一条相当于娄塘、嘉定、马陆、南翔一线。吴淞江以南有三条,最东一条相当于诸翟、新市、柘林一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冈身地带马桥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距今5000年前冈身已经形成。但最东一条冈身以东的陆地,至今尚未发现魏晋以前的文化遗址,表明其成陆不会太早,大约在公元1世纪或3世纪以后。总之,这条冈身地带,堆积时间竟长达3000年左右。16、范公堤:北宋时由范仲淹主持修建的苏北海堤,北起阜宁,南至吕四镇,全长300公里。范公堤是当地老百姓为仔纪念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个扞海堤坝而命名的。范公堤是重要的地貌界限,标志了全新世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苏北地区的古海岸所在。元、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范公堤多次维修。简答题什么是历史地理学定义: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环境简述5000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迁的规律黄河流域平均温度较今约高2度,其中冬季高3~5度3000年前至今,气温波动明显,周期约400~800年,气候的幅度大致在1~2度5000年来温暖期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弱,寒冷期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强度越来越大(4)气候变化的大势是冷暖交替3.宋代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泊逐渐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答:(1)黄河流域气候转为寒冷干燥,降雨减少,湖泊来水也相对减少(2)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带至下游的泥沙增加,湖泊逐渐被淤平(3)黄淮海平原地区人口增加,对耕地要求增加,湖滩被辟为农田,使水体面积缩小3、黄河频繁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一遇雨水和洪水的冲刷,便土随水去,河水便挟带了大量泥沙。到华北平原后,水流减缓,泥沙堆积,河床被抬升起来,形成悬河。(2)、黄河流域气候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转为寒冷干燥,全年降雨量减少,且百分之七十都集中夏秋,多暴雨,一遇暴雨往往造成下游漫堤或溃决。社会因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黄河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水患和迁移也越来越频繁。4.黄河变迁对下游的影响答:(1)决口改道洪水泛滥,给下游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破坏(2)洪水过后,留下了大片流伤,造成下游地区严重的沙灾(3)直接改变了黄淮海平原的水系面貌,使河流淤积断流,湖泊湮没(4)黄河的泥沙广泛浸淤,使黄淮海平原普遍淤高5.黄河变迁的规律答:从新石器时代至宋金之际,绝大多数时间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入海;宋金之后改为流经黄淮海平原,夺淮入海长达700年,且河道不断南摆,最终固定在今黄河一线;1855年,重新由渤海湾入海6.简述洪泽湖的演变过程答:三国时期有了雏形,金元扩大,明清修堰湖面扩大,成今日局面。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西夏正德二年;金天会六年;西辽延庆五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7.黄河泛滥对黄淮海平原湖泊影响的三种类型答:(1)湖泊泥沙淤积,逐渐由深变浅,由大变小,加上人工围垦,最终淤为平地(2)湖区泥沙淤高,但水源条件未变,水体向相对低洼处移动,后因来水减少,加之人工围垦,最终成为农田(3)原为洼地,受黄河洪水灌注后,因下泄下畅,蓄积成河8.中国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的?答:历史上,西藏是一直是中央政府控制最为薄弱的地方,不管是元、明、清,还是民国,西藏都处于半独立状态,西藏事务中央政府很少干涉,主要靠册封两个活佛维持着隶属关系,只有59年平叛之后,中央才对西藏实现了有效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松赞干布和唐朝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为一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太宗以及武则天都在西藏设立了专门管辖的机构。元朝政府在西藏设立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富慰使司都元帅府。有都元帅、宣抚、安抚、招讨等使。此外,还在西藏设置驿站,调查户口,征收赋税,屯戍军队。总之,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西藏的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宗教制度都是由元朝政府规定的。清朝确定了中央政府册立达赖和班禅的制度,1727年设立助藏大臣管辖西藏。9.论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规律答: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其最明显的变化特征莫过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从行政区划的定义可知,其变化过程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同步的,因而地方的行政区划和中央政府便会产生分权和集权的矛盾,而这也是推动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史。我国行政体系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化。其表现为以下特点:(1)、县是地方行政建制的基本单位;(2)、行政区以监察区划或军事区划转变而来,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派遣在外的中央官转变而来;(3)、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区划层级呈下降趋势,最高一级变化最频繁,最低一级最稳定;(4)、凡是第一级建置仅作为监察机构时,其划分区域往往依照自然山川形胜之便,以减免巡视不便,。若变成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的实体,则多打破自然地理地貌单元的界限。(5)、和平时期多行二级制或虚三级制,只是到了乱世,才改为三级制或多级制;10、简述历史时期苏北海岸线的延伸自西汉至北宋,苏北海岸线长期稳定在范公堤以东不远处。?黄河夺泗入淮以后苏北海岸线的外伸(1)1128年黄河HYPERLINK夺淮入海。最初几个世纪中,黄河分由颍、涡、睢、泗入淮,泥沙在沿程堆积,HYPERLINK河口延伸并不迅速。(2)16世纪中叶以后,黄河全河夺泗淮入海,尤其是1578年潘季驯以“HYPERLINK束水攻沙”之策治河以后,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海岸迅速向外延伸。(3)在黄河夺淮后的400多年间海岸线东迁了10-15千米,废黄河河口段迁移最快,达25千米以上。(4)1855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废黄河河口段侵蚀严重。苏北海岸线发生内缩。地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的意义答: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国际交往和睦邻友好;民族团结;社会治安和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旅游事业和人民日常生活11.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历史过程及原因答:历史过程:(1)秦和西汉以前,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始终低于黄河流域地区。从东汉起,南方的发展有了起色,初步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先声。(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下,给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3)隋唐时期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明显的两个不同阶段。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淮河流域地区,后期则北方一片萧条,东南因战乱较少,显得格外富庶,经济重心转移的基本地理格局定下来了。(4)五代十国,南方相对安宁,北方动荡,因而南方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5)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从此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原因:(1)从天地生综合关系来看,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有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2)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是东亚大陆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3)从天气变迁看,一则造成原来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恶化,周期性南下,对农业文明造成极大冲击、破坏。二则气候变得干燥同样使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河流断流改道,沙漠化进程加快,农田水利受到影响,农业经济更加残破。而对南方则利多弊少。(4)从社会原因来看,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这就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大量北方移民迁入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粪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本文档为【历史地理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云淡风轻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4-26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