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杭州某学校202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

杭州某学校202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杭州某学校202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1水到哪里去了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热水、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用多媒体呈现谜语)2、板书:水师给学生展示一杯水,并提问:“它是什么形态的?液体还...

杭州某学校202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1水到哪里去了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热水、实验器材、实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用多媒体呈现谜语)2、板书:水师给学生展示一杯水,并提问:“它是什么形态的?液体还是气体?”3、师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字二、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播放动画片,并提问:“水缸里的水怎么变少了?”2、师准备板书,提示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水”字消失了。学生讨论说出黑板上的“水”字消失的原因。3、师总结并板书4、课件观看水蒸发的图片。三、加热加快水蒸发1.用所学知识描述图片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生活中的图片。)2.讨论:如何加快水的蒸发?3.聚焦到加热温度升高4、实验验证: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总结收获。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2水沸腾了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并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2.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具、学具准备水、玻璃器皿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在家里除了学习看书之外,还喜欢做些什么?有没有也为家里做些家务事?(学生谈自己所做的一些家务事。)一、以生活小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为了奖励一下勤劳的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小视频,想不想看?二、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有?(老师出示课件)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3.学生汇报与交流。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3水结冰了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3、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4、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点及难点1、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2、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具、学具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三、拓展凝固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4冰融化了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4、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点及难点1、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2、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具、学具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二、加快冰的融化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3、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具、学具准备装5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型号的勺子2个、汽水1瓶、注射器1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溶液,请学生品尝。(出示糖水溶液与盐水溶液)问: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回顾“溶解”的概念。2、在同一杯水中,哪一种物质溶解的多一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课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师:今天我们用食盐和小苏打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1、观察比较食盐与小苏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讨论制定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同时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数据是相同的?哪些数据要改变的?3、交流方案及强调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4、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5、实验报告会--——实验汇报。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总结得出: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在水中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四.课堂评价与小结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6加快溶解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生活习惯,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几种因素。【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每组四个杯子、一根搅拌棒,小勺、冷水、热水、食盐、冰糖、白砂糖、水果糖、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二、探究哪一个溶解得快(一)学生讨论、探究1、猜一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食盐或糖溶解的快些?2、下面我们就来做两个对比实验:一是“搅拌与不搅拌”;二是“冷水与热水”。(出示课件)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小结:(出示课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二)师生合作探究实验活动1、怎样来做这两个实验呢?2、出示“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出示课件)3、出示:冷水与热水的实验步骤:(出示课件)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有影响。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小结: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板书)四、吃糖比赛游戏五、课堂小结。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7混合与分离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2、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3、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具、学具准备饱和盐水1、食盐1、沙、滤纸、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教学过程如何分离食盐和沙课件出示实验步骤: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液体和滤纸的变化,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实验分析:溶解的主要特点是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结论:食盐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沙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二)、分离食盐和水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1、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1.交流汇报:2.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四)、海水制盐 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五)、联系生活,拓展外延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3、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教具、学具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课件:水的三态变换。2.出示橡皮泥等物品。3.引导思考:生活中,我们注意过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二、探索活动一:让橡皮泥发生变化。1.学生活动:橡皮泥制作。2.展示,交流。3.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4.教师小结。活动二:让纸发生变化。1.学生活动:剪纸活动。2.展示,交流。3.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纸吗?4.教师小结。探讨,交流: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之处。三、研讨1.讨论:(1)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2.交流汇报。3.总结收获。四、拓展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1感受空气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2、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3、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教具、学具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象。2.睁开双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二、我们知道的空气1.关于空气,我们知道什么?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整理归纳。三、空气存在吗1、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2、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四、比较空气和水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1)回顾水的特点;(2)相同的地方;(3)比较不同。2.探究空气比水轻。五、总结与延伸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2空气占据空间吗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让学生了解“空间”和“占据”的含义。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及难点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钟罩、一些气球、一个打气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猜谜语。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空气”)3、认识“空间、“占据””师:这是装水用的圆形玻璃水槽(板书水槽),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水槽的空间。这个像没有底的玻璃瓶我们把它叫做“钟罩”(板书钟罩),这个钟罩空的部分叫钟罩的空间······(板书空间)师:换句话说水占据了水槽的空间。(板书占据)二、实验探究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占据空间,那么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空气,要不要占据空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学生设计、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协助]小组汇报三、巩固新课(一)看一看——提出问题请学生仔细观察,看老师实验:(二)做一做——实验探究1、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注意仔细观察!2、提出实验要求并要求学生朗读分组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师提示实验开始,学生方可开始实验操作。(三)说一说——得出结论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3压缩空气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教具、学具准备篮球一个、打气筒一个;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牙签四只、橘子皮。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姚明打篮球的图片。2.为什么充满气的篮球能拍起来呢?二、教学新课(一)挤压空气1.师出示注射器。(课件出示注射器的各部分名称。)2.师拉注射器的活塞,学生猜测注射器里面有什么?3.师拉活塞,生猜测:用橡皮堵住注射器会怎样?下面就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4.提示操作注意事项,分组实验。(课件出示实验步骤)6.填写实验记录单。7.交流汇报实验结论。(二)制作空气枪1.学生看制作的空气枪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进行安全教育。(课件出示空气枪的制作方法)3.分组制作实验,分析子弹是怎样射出去的。(三)压缩空气的应用1.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2.看插图补充说明。三、拓展延伸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4空气有质量吗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3.亲历称量的过程,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测量。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重量的结论。【教学难点】准确、规范地开展实验,能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教具、学具准备皮球、打气筒、天平秤、砝码。每组细木条做的小天平一架,铁架台一个,气球、气球夹各两个,铁垫圈两个。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猜谜语: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谜底:空气)2.相机抛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空气有重量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二、设计实验研究空气是否有重量1.出示一瘪一鼓两个气球,请学生用手掂量掂量。你觉得哪个重?2.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使用一个简易小天平)。师视情况出示跷跷板图片。(a跷跷板能给你什么启发吗?b跷跷板和简易小天平有什么联系呢?)3.出示细木条、气球、气球夹、垫圈、铁架台等材料,组装好小天平。三、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四、交流实验结果五、用托盘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六、总结延伸1.师:今天我们通过亲手做实验,证明了空气确实是有重量的,但这个重量很轻。师出示一个超大号尼龙袋,假设:里面装空气的话?你能提动吗?试一试。如果装水的话它将有120斤重(根据尼龙袋容积计算得出),你提得动吗?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具、学具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老师的这项未知挑战!播放视频,教师观察。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找方法称重量三、研讨空气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中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6我们来做“热气球”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及要求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3.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具、学具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讨论。(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6我们来做“热气球”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目标及要求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3.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蜡烛1支,点火器1个,塑料袋1个,纸筒1个,教学课件及视频。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二、探索: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材料准备: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提供材料,尝试设计三、研讨:实验发现及解释1.回顾活动,分析成败(1)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有些小组的“热气球”飞的很高,过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落下来,说说看,你们时怎么做的?有什么技巧吗?(2)讨论:也有些小组的“热气球”飞的没那么高,也来说说看,你们是怎么做的?遇到了哪些问题?2.讨论分析,解释原因四、拓展:孔明灯飞行原理及危害的认识五、课堂小结。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7风的成因课时安排教学目标及要求1、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2、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3、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师:好,今天我们这一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你提出的问题。(二)、实验、探究活动(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我们首先来感觉热空气在哪里?(2)将做好的纸蛇放在点然后的蜡烛的上空,观察纸蛇的变化,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起来的?(注意不要烧到纸蛇的尾部)学生操作,老师巡视。讨论交流(3)、小结:点燃蜡烛后,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4)、热空气有什么用途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媒体出示P7下图)2、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板将瓶子盖上(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小结。(三)、推想空气的成因师多媒体出示风的形成图,学生看图,进行推想。学生汇报、总结。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知道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性。3、能够运用对空气的已有了解,通过观察、实验,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性。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深吸一口气,进入实验室后再吸一口气,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探究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各种性质,那么空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2、师:刚才的实验,说明我们人类离不开空气。除了人类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命离不开空气?小组讨论,并记录。小组汇报。师板书。3、师演示”动物离不开空气”的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后,动物的反应。4、师:通过这些实验和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因此,我们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板书)三、寻找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师:空气是那么的重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师:上课之前,我们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两袋空气,现在互相交换呼吸一下,然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各组学生交换袋子,呼吸。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围的空气会洁净吗?为什么?学生思考、汇报。教师贴出图片。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五、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六、课后拓展。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1我们关心天气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2.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的新知识。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能用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教学难点:根据云图预测天气的变化。教具、学具准备师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这两天的本地报纸。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活动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二、探究内容:1.不同的天气。(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3)用图画记录天气。(4)试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2.生物预报天气。(1)听老师说谚语。(2)生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3、认识一些天气符号。在制作天气日历前老师先请你们去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出示天气符号学生自己认识。(2)检查、交流。(3)把这些天气符号分类,并把分类清楚认真的小组贴在黑板上。(4)学生分类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5)展示、交流。4、制作天气日历三、教师小结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2认识气温计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气温计测量。2.常用液体气温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3.识读气温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具、学具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自制气温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谈话引入。2.感知水温。(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交流汇报。3.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气温计二、观察气温计1.出示气温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气温计,然后仔细观察。3.学生观察气温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4.汇报交流。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四、读出气温计指示的温度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气温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五、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气温计来测量温度。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3测量气温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寒暑表模型。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教学过程谈话引入1.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读、写气温的方法。二、探索和调查1.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三、回顾和解释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四、巩固所学。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4测量降水量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教学过程(一)天气预报引入:1、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二)认识雨量器。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2、(多媒体:雨量器)师介绍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1、多媒体出示制作材料和工具。2、(多媒体:制作步骤),仔细观察,明确制作步骤。3、分组实验。7、展示成果。(四)教师演示实验。(五)学生分组实验。(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5观测风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教具、学具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问学生常见天气现象有哪些,在课件中出示常见天气图片。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3、老师介绍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告知风速的测量仪器是风速仪。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区分风速被划分为13个等级,而在风力等级表中最大的是12风级,知道0风级的存在。2、出示风力等级儿歌。3、让学生现场看小旗子被风吹动情况来判断风速等级。三、课堂小结老师问学生课堂学到什么?四、布置作业五、课外拓展教师出示关于台风天气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屏,从而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6观测云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具、学具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天空中有什么?二、观察云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用网状图记录学生的想法(课件伴随)2、云的形成,学生猜测,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小结云的组成)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教师具体说明气象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4、师生反馈。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的描述。三、对云的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五、师生小结。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具、学具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一)统计天气信息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2、分组统计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二)分析天气信息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3、单元评价(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三、课后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小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及要求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趣味阅读1.课件出示“下雨了”。2.讨论:下雨前的有哪些常见现象?如:空气闷、龟壳上凝结的水、燕子低飞、乌云等。3.讲述:天气预报。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4.讨论: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有哪些重要意义?二、讨论与交流1.提问:还有哪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2.举例: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外,一些动物、植物,包括人也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并做出反应。请同学们列举5个以上“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三、长期测量讲述:同学们可不可以预报天气呢?是可以的。除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来预报天气变化外,使用工具可以使我们的预报更准确。讨论:我们准备预报哪几种气象?如何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气象谚语是人们长时期观测的总结,很帮助我们预报天气。我们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计划:分小组,准备进行中长期的测量、预报工作。这种活动是有相当难度的,坚持、认真、责任心是做好长期测量的必要保证。四、制作科普小报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呢?同学们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甚至制定出量化评价表,然后,依照标准的要求开始编辑工作。教学小结
本文档为【杭州某学校202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c1899
一线教师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2-01-0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