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弓和禅

弓和禅

举报
开通vip

弓和禅 弓和禅 目录 封面 序言 第一章 心灵世界的弓道 第二章 成为弓道弟子 第三章 呼吸法 第四章 放箭 第五章 放下自己 第六章 老师和学生 第七章 有心和无心 第八章 暗中之靶 第九章 资格审查 第十章 各种艺道的大师境界 结尾 日日是好日——空之空 附录 赫立格尔夫人的回忆/G.L_赫立格尔 参拜赫立格尔先生之墓/小町谷操三 怀念赫立格尔先生/稻富荣次郎 封面 简介 本书简介 德国...

弓和禅
弓和禅 目录 封面 序言 第一章 心灵世界的弓道 第二章 成为弓道弟子 第三章 呼吸法 第四章 放箭 第五章 放下自己 第六章 老师和学生 第七章 有心和无心 第八章 暗中之靶 第九章 资格审查 第十章 各种艺道的大师境界 结尾 日日是好日——空之空 附录 赫立格尔夫人的回忆/G.L_赫立格尔 参拜赫立格尔先生之墓/小町谷操三 怀念赫立格尔先生/稻富荣次郎 封面 简介 本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简介 德国著名哲学家奥根赫立格尔博士,学生时代就对东方的神秘学以生了强烈的兴趣, 但却始终不能深入其中,苦于不得其髓。后来,他远渡重洋来到日本,一边在大学里任教, 一边学习弓道。在伟大的弓道大师阿波研造的严格指导下,他经过整整六年令人心碎的训练 历程,终于达到了弓道的最高境界——以心灵射箭。并同步参透了弓道的“奥义”精神,体 悟了东方的禅。 本书以思考和叙事的双重方式,记录了作者的弓道训练和禅悟过程。整整六年的弓道 练习,也地整整六年浑身充血及心灵死去活来的求道过程。本书内容真实,鼐充满深刻的哲 学叫想,对禅学,哲学研究以及茶道,花道和我们普通的生活都具有深深的启迪意义。 本书原为德文,现据日文本译出。 序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与禅》一书所写序言 作者:净慧 在世人看来,与禅(道)最容易沟通的,莫过于艺术。据我了解,绝大部分中国艺术家, 无论是画家还是书法家,都对禅(道)感兴趣。为什么呢?在他们看来,禅(道)可以提升艺 术家的审美境界,提高他们作品的档次。在中国艺术史上,凡是其作品被誉为“神品”或 “逸品”的人,莫不对禅(道)皆有深厚的体验,至少在创作的那一刻,他们的生命是与禅 (道)密不可分的。 岂止是艺术,一切治生产业,一切日用施为,无不与道相通,与禅相通。《中庸》中 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所以不是存不存在道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与 道相合的问题。《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很多诱人的故事,如庖丁解牛、轮扁运斤、佝偻 承蜩、梓庆削木为鐻、宋元君画使作画等;这些人所从事的都是一些日常的普通技艺,但 是,我想没有人怀疑他们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 ,不单纯是在用“技”,已“进乎道矣”——已经达到了忘我的“与物为春”的自由自在 的境界。 这种道的境界,或者说禅的境界,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对“技”的一种单纯的熟练的 把握,实则不然。不可否认,纯熟地运用“技”术,也能达到一种在外人看来似乎很自由 的境界,也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但是,决不可能达到“化境”或者“自然之境”,决不 可能创造出“神品”和“逸品”来。为什么?因为他心目中还有“法”在,还有“技”在 ,还有“对象”在,还有“我”在,甚至于还有“名闻利养”在。 因此,与其说“道”产生于对“技”的纯熟把握,还不如说它来源于对心性的修养。 庄子讲“心斋坐忘”、讲“忘名忘身忘我”、讲“法天贵真”、讲“外化而内不化,内直 而外曲”,讲“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心性修养的内 容。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的道家思想(主要是老庄思想)相结合,终于孕育出了真正意 义上的中国化的佛教,也就是禅宗。禅宗在般若、佛性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深化和圆 满了传统道家的心性修养学说,真正将“道”从玄之又玄的“无何有之乡”,纳入现实生 活,纳入每个人的心中。于是,“道不可须臾离也”,便具体到每个人现前活生生的一念。 只要你按照禅宗所开示的修养方法,照顾好自己现前一念,每个人都可以入“道”,活在 道当中。 虽然人们生活于道当中,可是因为无明不觉,绝大多数人却相忘于道,乃至背道而驰, 犹如鱼儿生活于大海,却不知水为何物,以至四处觅水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 我们究竟该如何去体认那个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我们的道呢?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截根源, 顿悟顿了,也可以循末返本,由用即体;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为了归根得旨,最后都要 达到本末不二、体用不二的圆融之境。禅作为一种境界是很高深的,可是作为一种方法, 它又是很亲切的,如同我们的呼吸。 作为一个西方人,在没有东方文化作背景的情况下,或者说作为一个局外人,在从来 没有接受过佛法熏陶的情况下,能体会到禅吗?如果能的话,如何去体会呢?冬至女士 翻译的这本书——《弓和禅》,为我们提供了确切的回答。对于那些想攀登艺术的最高境 界或者想一品禅味而又不得其门而入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了解禅法的入门书。 作者奥根·赫拉格尔,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很早以来,他就对东方的禅学感兴趣,于 是远渡重洋,来到日本,拜日本弓道大师阿波研造为师,学习射箭。他就是试图通过学习 弓道这门具体的艺术来体悟禅道的。日本的弓道原本是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 种艺术形式;它的修练方法和所要达到的境界,都与禅的精神密不可分。为了体悟弓道的 奥义和禅的精神,奥根·赫拉格尔整整练习了六年的时间,经历了身心上的种种痛苦和折 磨,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综观奥根·赫拉格尔的六年苦修,他经历了从无法之法、无我之我到无的之的、无心 之心这样一个心灵提升的过程。无法之法决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它必须以无我之我为前 提,其本质是心与法的一体化;无心之心也决不是勉强地对对象的视而不见,它必须超越 物我对立,也就是要到达无的之的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的(物)就是我,我就是的(物), 的我一如。无心之心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一种大自在。大自在就是至高无上的生活艺术, 就是禅。 奥根·赫拉格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禅,脱去了不必要的名相概念,读起来让人觉 得既富有哲理,同时又很亲切,应该说他比较好地传达出了禅的精神。不过我们要记住, 弓道虽然是禅,但是它并没有涵盖禅的全部,正如弓道并不足以涵盖生活的全部内容一样。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们读这本书时,不要把禅局限于弓道上。事实上,你可以象学弓 道一样,把禅的精神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如是,洗钵吃茶,穿衣睡觉,举 首投足,往来应对,无一不象弓道一样彰显出禅的空灵、活泼、自在和超常的艺术创造力。 弓之“道”不仅体现在射箭的当下,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不射箭时的在在处处。真正的 弓道在弓之外。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体会禅心,那么即使你是一个扫大街的,修鞋 的,捡破烂的,要饭的,你同样可以象著名的弓道大师一样,射出不平凡的一箭。翻开禅 宗的灯录,这样的先例还少吗?! 第一章 心灵世界的弓道 初看之下,将禅(无论你对此如何理解)和射箭连在一起,于禅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冒犯 。即使你怀有宽容之心,也不过会承认有“射术”而已,对其背后所蕴藏着什么,并不在 意。如果来谈射术的话,也许你希冀我能告诉你日本射手们令人赞叹的射艺。但是,这便 错了。 自古以来,日本人将射箭尊为一种武术,奉为传统遗产,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却不是 一种运动。与其说他们想藉此练身,毋宁说他们从中追求的乃是精神的磨炼和心灵的发现 。从根本上说,射手的目标并非箭,而是瞄准他自身,随后,在瞄准的一刹那,射中他自 己。 这话一定令人听之如谜。“什么?”人们会说,那曾经为战斗而拼死磨炼出的射术, 已非一种幸存下来的人所喜好的传统竞技,而成为一条修炼心灵之路了吗?那样的话,弓 箭、靶子的存在还有何用?那具有雄健之美的古老武术不是因误解而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吗 ?取而代之的岂不是地地道道的空想和偷换概念的模糊不清的东西了吗? 但是,不得不认真思考的是,这种射术所特别具有的精神,并非最近才被注入弓道, 而是自古就与之牢不可分。只是现在已不必用带有血腥的竞技来进行证明,才会显示其价 值。现在,弓道的传统技巧在战斗中已失去其重要性,而变成了一种娱乐之说也是不确切 的。道的“奥义”(大道)与此毫不相关。无论是古是今,弓道生死攸关,这一点都不曾改 变,射手同自身对质的意义永在其中。这种与自身对质的方法,不是装模做样的形式,而 是一切都转向外部进行。例如:以和具有肉体的真实对手进行对抗作为基础,而使射手在 和自身的对质中,初步发现弓道原本神秘的本来面目。因而弓道所告诉我们的是:纵使射 手放弃进行战斗的实用目的,也丝毫不会失去其本有的意义。 因此,今天投身弓道的人,谁都可以从其历史的发展中,得到如下受用:那就是他不会 受实用目的的诱惑而隐蔽他对弓道“奥义”(即大道)的领会,他决不会受实用目的的限制 ,决不会向尚有一丝朦胧的实用诱惑妥协。这是现代入道大师们一致的观点。只有拥有纯 净的内心,而不为弓道以外的烦恼所困的人们才会达此境界。 倘若人们因此而向日本的弓道大师们讨教射手和自身对质的见解,他们的回答如同不解 之谜。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对质,是射手瞄准自身又不瞄准的那一瞬间,射中自身而又 不射中自身。或者说,弓道大师们不受任何动作的限制,一直处于不动之中而出现至高无 上的奇迹:即非术之术出现。换而言之:无弓无箭的射击出现。进而言之:老师再次成为 学生,大师成为初学,结局成为开始,开始即成圆满。 对于东方人来说,这种不思议的表现形式并非希奇之事。相反,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 却是无法理解的困惑。因而,我们除非进一步对此进行探求而别无所求。日本的各种各样 的艺术内涵有着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佛教。这对我们欧洲人来说,早已不是秘密。无 论墨绘,歌舞伎,还有茶道,花道以及剑道均不例外。首先,这一切艺术都以心灵构造为 前提,这种心灵构造依各种各样的艺术特性而培育成熟,达到最高境界时,便是佛教所特 有的东西,也是决定僧侣本质的东西。当然,这里所说的佛教,不是一般意义的佛教。由 于现时佛教文献的易得,欧洲人自以为了解了佛教。但这里所说的是“禅”,即“禅宗” 。这样的佛教首先不是思辩,却能令人感悟那毫无存在根基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是不 能以思辩的方式来认知的。而且即使你有了不可否定的经验之后,对此仍无法想象和解释 。换而言之,这种本来面目只有从无知中才能用直接的经验获知。为了获得这种决定性的 经验,禅宗的方法是:通过被磨炼而沉淀的自我,发现灵魂最深处的无底无相,进而开辟 出一条与其合而为一的路。如果说这和弓道有何关系的话,那就是心灵的磨炼。如此,射 箭的技巧才能成为艺术,才能达到“非艺之艺”的境界。因此,这样的射击无论在任何情 况下,弓箭都不是对外面,而是对自身内面得以完成。这种完成即使没有弓箭也可实现。 弓箭只是一种到达目标的方便物,而不是目标本身,是最后完成射击时那一跃的助缘而已 。 对此,如果我们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得到禅师的讲解最好不过。实际上,那样的开示 并不少见。例如,铃木大拙博士在《禅宗论集》中,极其明确地说明了禅和日本文化的密 切关系,日本的各种艺术、武士精神,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道德、审美以及一定程度的思 想特色等均带有禅的基本特点。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充分理解日本文化。 铃木大拙博士的重要著作和其他日本学者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注目。无论如何,诞生于 印度的禅宗,在中国发生深刻的变化后发展到颠峰,最后在日本得到继承,至今仍在传统 中保持发展。它启示着人们意想不到的生活方式,然后了解这种方式并充分承认它。 但是,禅宗的专家们虽然作了种种努力,我们欧洲人,至今对禅的本质的的领会仍然十 分缺乏。难以参透的禅是东方人内心生活所投射出的最奇妙的谜,难以解开,更具有难以 抗拒的魅力。 这种能感觉却难以接近的痛苦原因,在于历来解释禅宗的方式非同一般。禅师自己解脱 获得真理,并以此为生存之本。但他不能用思维和语言来表达。不要希求他们会给我们什 么解释。 禅如此地和纯粹的内省式的神秘主义相同。无论人们怎样辗转反侧,结果都不得不置身 其外。这条所有神秘主义者都顺应的法则是没有例外的。禅宗虽然有许多被视为神圣的典 籍,但与此法则毫不矛盾。因为这些典籍有着如下特点:只对完成修道过程获得证悟的人 ,才会赋予生命的真谛。而这些得道的人已不靠这些典籍而开悟。他们能够读出那些隐蔽 的深奥内容吗?即使他们以极其慎重虔诚的态度来接近这些典籍,依然听不懂那弦外之音 ,或许还会造成他无可救药的精神混乱。禅,只有禅人才拥有。禅的神秘只有禅人才可理 解。 面对这种情形,如果我只以反论式的表达来向读者解释,然后,徒以大话来回避自己真 正的意图,那我就是在逃避责任。不管怎么说,我是想通过禅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来揭示 禅的本质。当然,这种揭示并非禅宗基本意义上的揭示。但至少可以显示出那难以透视的 雾一般的帷幕后面,隐蔽着视线所不及的某些事物。这事物如同闪电远远地告知我们有雷 雨将至。与此相仿,弓道是禅的预备学校。因为它能使人通过对射术的练习,把握原本不 能把握的事情。实际上,上述任何艺术中的一种,都有通往禅悟的路。 作为弓道的一名学生,如果将学习射术的全部课程进行叙述的话,相信会更有效地表达 我的意图。更准确地说,我在日本受教于一位最伟大的老师。我想将我在日本六年的学习 做一个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我从事此项事业的资格便是我自身的经验。为了得到人们哪怕微小的理解(即 使是预备学校,也藏有不少的谜。)在我能够参透“奥义”(大道)精神之前,我不能不细细 地追忆我曾不得不克服的所有疑惑,我所不得不排除的所有障碍。我所以谈我自已,是因 为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可以表达我的意图。同样的理由,我只谈要领,以使它得以清晰呈 现。所以我不提学习射术的环境,不提我记忆中凝固不退的景象,更不为我的老师画像。 虽然这些事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我只想讲述弓道。我痛感要讲这件事比学习这件事近更 难。而这样的讲述最后必将令人看见最遥远的地平线,那地平线的后面,禅在呼吸! 第二章 成为弓道弟子 我为何对禅有着如此的兴趣,又因此想要学习弓道?有必要加以说明。早在学生时代 ,我就被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驱使,沉醉于神秘学(或称玄学)的研究,虽然那个时代对此 并不提倡。经过各种苦心努力,我除了置身其外地面对那些神秘著作别无所得。尽管我能 在那些神秘的原始现象周围绕圈子,但我明白,我还是不能越过那包围着神秘本身的高墙 壁垒而达其内。我亦不能在浩瀚的神秘学文献中,找到我梦寐以求的东西。 我逐渐在气馁之后明白,只有真的出家人才能明白出家这件事,只有自己完全脱离自己 达到空无境界的人才能与“神上之神”(无相之神)成为一体。因此,除了亲身经历去除烦 恼,别无他途可抵神秘学(玄学)的殿堂。没有这个前提的话,一切有关神秘学(玄学)的言 辞都不过是高谈阔论而已。 但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神秘学(玄学)家呢?怎样才能不被人误解而达到真正的出离境界 呢?作为与那些伟大的祖师们相隔了几个世纪的人,是否还有路可循?面对自己向自己提 出的这个问题,我找不出满意的答案。虽然有人为我指点了有阶段性的路,并保证此路可 引导我达到目标,但这条路,哪怕只有一小段,也没有精确的路标来代替我所需要的大师 。再说,纵使有了这样的路标,就足以走过这条求索之路吗?这路标最多不过是一个基础 ,使人们接受其他方法提供的东西。 不管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都被关在紧闭的门外。然而,我还是不停地敲击那门扉。 对于门内的神秘学(玄学),我充满了向往,当这向往疲惫的时候,又生起对这向往的向往 。 因此,有一天,有人问已经在日本当讲师的我,愿否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哲学史的时 候,我非常喜悦地接受了。因为这是一个可能让我进一步认识日本和日本人民的难得机会 ,还因为我可以由此接触佛教,并同时深入禅学的实践与理论。所以这样说,我早就听说 ,在日本,禅的传统和生机被郑重严格地保护着。还有经过数世纪磨炼洗礼过的具有指导 性的艺术。更重要的是,有引导人们心灵的禅师。 我来到这崭新的环境,刚刚有所熟悉,便急于想实现我的愿望。但我随即遇到了阻碍 。因为,至今没有欧洲人能够真诚地参禅。并且,禅拒绝任何哪怕细微的“教义”痕迹。 禅不容我期待理论上的满足。我费了很多时间使人们理解我为何想要献身于这没有思辩的 禅。有人还告诉我,作为欧洲人,想要深入东方人这种极其特别的心灵生活,是没有希望 的。除非他首先从学习与禅相关的某项艺术开始。 不得不先进入某种预备校的观点,并未令我畏缩。我知道自己只要能看见接近禅的希 望,就决不会有任何退步。我想不管多么曲折迂回的路,远比没有的好。为了这个目标, 在许多盛名的艺术中,我该投身哪一种呢?我的妻子稍稍犹豫后就决定了绘画和花道,我 则选择了弓道。我认为我的手枪和步枪射击经验对此有用。后来,我发现这完全是错误的 见解。 我拜托我的同僚,法学教授小町谷操氏向有名的弓道大师阿波研造求学,想成为他的 一名弟子。小町谷操氏曾经是阿波研造大师的学生,学习弓道已有 20 年的历史,是帝国大 学里公认的弓道第一高手。但一开始,我的愿望被大师拒绝了。原因是大师以前曾经教过 一个外国学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他不准备再次向不能承担弓道中所具有的特别精神的 人让步。我发誓说:“我学习弓道不是为了娱乐,而是想要探寻那其中的奥义(即大道)。 ”大师听了,方才 承诺 党员整改承诺书工程质量保证服务承诺书供货时间与服务承诺方案食品安全承诺书我公司的设计优势和服务承诺 收我为徒。同时,也收了我的妻子。在日本,人所周知,自古以来 ,女子也有习箭的习俗。阿波大师的太太和两个女儿也是弓道中人。 就这样,我开始了认真而又严格的弓道练习。曾为我能进入阿波门下做说客和保证的小 町谷操氏高兴之佘,为我们做了翻译。加之,我被允许旁听我妻子所学的绘画和花道课程 ,使我有更多的比较来广泛充实我理解弓道的基础。 第三章 呼吸法 在最初的练习中,我们明白了要走“非术之术”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首先,大师给 我们看各种各样的日本弓,说明它们的构造特点。大师说,这些弓主要是竹子做的,因为 竹子具备了弓所需要的弹性。这些竹制的弓拉开的时候,随着弓弦的张大,渐渐呈现出令 人着迷的高贵形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对于大师来说,这似乎更为重要。大师补充说:“当弦最大限度地拉开时,弓中就包 涵一切。所以,练习正确的拉弓方法是头等大事。”随后,大师取来他所有弓中的一把最 强劲的,非常庄严地将弦轻弹数次。这样一来,弦发出的非常锐利的低鸣,混杂着产生出 另一种奇妙的声音。那声音,只要你听过两三回,就永生难忘。它是那样独特,那样令人 难以抗拒地抓住你的心。传说这声音具有驱除邪灵的神秘力量。我深信这种传说早已在全 体日本人中生根。这具有深刻意义的神圣仪式之后,大师命令我们集中精力地看着他。他 将一只箭搭在弦上,将弓拉到令我担心它是否还能承受“包涵一切”的程度。最后,他将 箭放出。他所有的动作,从容优美,毫无矫揉造作的训练痕迹。之后,大师终于告诉我们 说:“请你们也同样做。这样做的时候,要注意射箭这件事不是为了增加肌肉的强力。拉 弦的时候,也不是全身都在用力。只需将射箭交与两手,肩部和胳膊的肌肉要放松到与此 无关的程度。你们非如此练习不可。对于初学的你们来说,这是射箭达到心灵境界的条件 之一。”说罢,大师抓住我的双手,慢慢地带着它们犹如我自己在动一样,指导我做完了 一遍全部射箭动作,好象要让我的感觉融化在那动作之中。最初使用中等强力的弓时,我 发现要想射箭,不但要用胳膊的力量,而且不得不全身用力。这是因为日本弓不象欧洲用 以娱乐性的弓那样高至肩部,全身用力。日本弓与此不同,箭一搭到弓上,几乎不做任何 伸展,便用双手将之高高举起,直至高过头顶。接着,两手必须向左右均等分开。两手分 开的同时慢慢地下降,直到握弓的左手停止伸展,胳膊与眼睛同等高度时,弯曲着拉弦的 右手与此相反地停在右肩的上方。这样一来,约一米长的箭尖只在弓的外端露出一点点。 弓竟可以拉得如此之大。射手必须保持这样的姿势,直到可以放箭时为止。我不得不费力 地来练习这种难以适应但必须忍耐的姿势。结果,数秒后,我的两手便开始发抖,呼吸也 越来越难。第二周的练习,这种情况依然如故。拉弓这件事仍然十分艰难,不管我多麽认 真练习,怎麽也达不到那种“心灵境界”的放射。为了安慰我自己,我想这其中必有重要 的诀窍,由于某种原因,大师不肯向人说明。我怀着立功似的心情想要找出这秘密的诀窍。 怀着这种执着的想法,我继续练习。大师密切地注意着我的努力,沉着地矫正我笨拙 的姿势,夸奖我的热情,责备我浪费力气。此外则随我所为。只是,在我拉弓的时候,他 会用那时刚刚学会的一句德语向我喊:“放松!放松!”每当此时,尽管他极其耐心并不 失礼仪,却还是触到了我的痛处。但是,无论如何,我就是做不到按大师教导的方法射箭。 终于有一天,我失去了耐心,不得不说了出来。 “你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你没有正确地呼吸。”大师说:“吸气后,为了让腹部适当 地涨紧,要将气缓缓地向下压,用力停止片刻,做到屏气。然后,尽量慢慢地均匀地将气 呼出。接着,稍稍歇息,再迅速地吸下一口气。这样,在一口气接一口气的呼吸中,就自 然而然地形成了呼吸的节奏。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感到你的弓射一天比一天 容易。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按照这个呼吸法,你不只能简单地发现一切心灵力量的源泉, 你还会明白,这源泉的力量渐渐地源源不断地流出。你越是放松,这力量就越是容易注入 你的四肢。”为了证明这一点,大师拉开了他的强弓,命令我到他的身后去触摸他胳膊的 肌肉。实际上,那些肌肉真的没有任何用力的样子。 我暂时放下弓箭,来练习这新的呼吸法直到流畅为止。开始,脑子不知为何感到模糊 不清,但随即被纠正。大师强调,吐气的时候,要尽量连续不断地吐出。为了让我们牢牢 地记住并能运用自如,他让我们吐气的时候,发出一种“呜呜”的声音,直到将气吐尽, 这声音随之停止时,才允许我们再吸气。有一次,大师说:“吸气是为了调整,屏气时一 切会变得流畅。吸气是为了克服一切限制,以达到自由无碍。”那时,我们并未明白这话 的真正意义。 说完,大师为了让我们明白练习这种呼吸法并不是为了呼吸本身,毫不迟疑地转向了 弓射。他将弓射的全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取弓——搭箭——举弓——拉弓——放箭。 这五个阶段的每一个动作都随着吸气开始,压气到屏气时展开,呼气时完成。这样做时, 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下面的结果。由于这种呼吸渐渐通畅无碍,不但使大家根据自己的呼吸 能量,相应地调整每一个姿势和动作,还有节奏地将这些动作连接贯通起来。实际上,弓 射不受任何这些有节奏的动作的限制。弓射的过程完全是从自身到自身的一种行为,像体 操那样的练习是不能与此相比的。因为即使体操任意添加或减少动作,也不会破坏它的整 体意义。 每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总不免想起,要真正掌握发挥这种呼吸法的功能,对我是一 件多么困难的事。无论如何,我终于能在技术上正确地运用这种呼吸法了。但随即出现的 问题是,在我将弓拉起,想要放松胳膊和肩部的肌肉时,两腿的肌肉组织却在不知不觉中 变得僵硬起来。好象我不得不牢牢地依赖脚下的场地,又恰如希腊神话中的俄底修斯不能 不从大地中吸取力量一样。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以闪电般的速度扑过来,一声不响地用 力压我两腿特别敏感的地方,以至我感到疼痛。我曾为此辩解说:“可是,那是因为我诚 心诚意地想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啊!”大师说:“那简直是不可以的事。你要忘记为放松所 做的任何事情,只可以专心致志地呼吸,就像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一样。”经过了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之后,我终于能按大师要求的那样做了。因为我可以做到毫不费力地进入这呼 吸法中,有时候会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仿佛不是自己在呼吸,而是自己被呼吸一样。 我对此进行反思时,虽然对这种奇妙的感觉有所抵触,但对大师关于这种呼吸法的说法, 早已没有任何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能够全身放松地拉弓了。最后,终于能成 功地连续不断地完成整个弓射过程。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无法用语言来说明。这有数的 成功之射和无数的失败之射,其间的不同使我终于理解了以心灵来拉弓射箭的意义,并不 再犹豫地来承认它。 这如同长毛狮子狗(注)的本来面目。就是说,这不是我原来费力地想找出的技术上 的诀窍。令我获得自由,为我展示新的可能性的只有这种呼吸法。我并不是轻率地这样说。 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多言。我深知,只因有了那么特殊的经验,才使得我们向那种巨大的 影响力皈依,向那奇妙的感觉皈依,向那非同一般的诱惑皈依。但是,不管怎么说,由这 新呼吸法所带来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能够放松地拉开大师的强弓了。这是非 常明了的。 有一次,和小町谷先生谈话的时候,我问他:“在我为了实现以心灵拉弓而白费那么 多辛苦的时候,大师为何长时间只看不语?为什麽他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早些教我们突 破呼吸法这一关。”小谷町先生回答说:“伟大的人,同时又必须是伟大的教师。我们认 为这两者是一体的。如果大师以呼吸法来开始练习弓射,他就无法使你相信弓射的决定性 东西深藏在这呼吸法中。首先,你得自己下功夫,在你尝到覆舟之苦时,你才会有所准备 地抓住大师向你投来的救生圈。这不是瞎说。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大师对你,还有其他任 何一个弟子的了解,都比大家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他能深入弟子的心灵,读出其中的 你。” 第四章 放箭 经过一年的努力练习,我终于可以不费劲地做到以心拉弓了。即使这并不是令人惊奇 的成绩,我还是有一种满足感。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开始理解了“柔道”。在“柔道” 这门艺术中,有一种自身防卫法,那就是面对敌人来势凶猛的攻击,出其不意地放弃任何 力量,使自己处于一种柔软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对手的力量转向他自身。然后将 其击倒。古代中国的老子早就意味深刻地说“上善若水”。正确的生活即如从于万物又顺 应万物的水。水在任何障碍面前,绝不回避也绝不倒流。不但如此,在大师的道场,还流 传着一句谚语:“最初容易进步的人,以后会变得很困难。”在最初练习时,我真是有十 二分的困难。所以,我充满自信地认为,对一切向我逼近的困难,我有希望去迎接和克服 它。 下面要学的就是放箭了。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敷衍了事地放箭。那说起来,简直就 像在做练习以外的事,放出的箭只要扎进代表靶子的稻草捆,我们就感到满足了。稻草捆 最多立在我们前面两米远的地方,射中这样的靶子,是不须太费神的。 因此,到现在为止,我只会简单地拉弓放箭,一旦全力地将弓拉满的时候,就会难以 忍受弓的张力。相互分离的双手如果不重新靠近的话,就好象马上要倒下去一样。不过, 这时绝没有疼痛感。因为带着的皮手套内,大拇指的地方有厚厚的垫子,即使长时间地拉 弓,也不会感到疼痛。所以,至放箭的时刻到来为止,我并未缩短将弓拉满的时间。拉弓 的时候,大拇指从箭的下面扣住弦,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从那上面紧紧地围住大拇指。 这样做是为了能将箭稳住。一旦放箭的时刻来临,围住拇指的另外三个手指就要放开。随 着弦的张力拉开,拇指离开弓。然后,弦发出“卟隆”一声音响,箭便应声飞射而去。到 现在为止,我放箭时还没有克服因强力拉弓而出现的冲击感。我不但自己能感到,而且别 人也能看到那冲击所给我带来的全身摇动。这种状态,要想做到非常准确而顺利地射箭当 然是不可能的。这种状态下,箭必定是摇晃的。 有一天,大师看我拉弓的样子已无可挑剔,就说:“到现在为止,你所练习的事情, 一点也没有超过应该为放箭所做的准备。现在,我们要面对一个新的特别艰难的课题,进 入弓道的一个新阶段。”说着,他便拉弓射箭。这时,我头一次特别注意到大师的右手突 然张开,因着放开的张力冲击般地弹动了一下,但身体却纹丝未动。在放箭之前形成锐角 形的右臂,虽然突然松开,却很柔软地伸展,毫无僵硬之感。而那难以回避的冲击所带来 的动感受此影响消失不见了。 如果没看见放箭时那强大的冲击力,返跳回弦的那锐利的震动和箭的贯通力中,人们 决不会去猜想放箭过程的后面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至少大师在放箭的时候,显得十分轻 松,漫不经心,简直就像玩一样。 轻松地表现出十分费力的工夫,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而相对那里面所体现出的美, 更为难得的是东方人非同一般的敏感。但是,对于我来说,除了当时达到的阶段,其他的 事情一概不知。更重要的是,命中的高低取决于是否能平稳流畅地将箭射出。 根据我曾用步枪射击的经验,我深知,如果枪稍稍颤动而使准星偏离目标,会导致什 麽结果。到目前为止,我所学过的一切内容,使我依此对弓道产生了如下的见解。即:要 放松地拉弓,放松地将弓拉满,继续放松地阻止放箭的冲击所产生的震颤。这些都是为了 准确地射中靶心,为了弓道的最终目的而必须做到的。实际上,曾经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忍 耐所练习的一切只不过是它的一小部分,重要的内容现在才刚刚开始呢? 不管那是为什么,我还是按照大师的教导热情而又真诚地练习着。但是,我的一切努 力似乎都付诸东流。好象此前什么都没有领会,任凭成功或失败时所放的箭倒是不错。特 别是我注意到放箭时,我不得不费力地在右手张开时,首先用大拇指抓住另外三个手指, 结果致使放箭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冲击力晃动了射出的箭。比此更糟的是,我还不能轻松 地阻止突然放手时所产生的震动。即使如此,大师仍坚持不懈地示范他那正确的射箭法, 我则坚持不懈地模仿着他。结果,我越来越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我觉得自己犹如一条蜈蚣, 想要明白按什么顺序挪动脚腿,却导致自己不能动弹。 对于我的失败,大师并未像我自己这样吃惊。他大概早就凭经验知道这一点吧。他招 呼我说:“你不要考虑你要做什么,也不要想东想西地考虑应该如何放箭。实际上,放箭 是在射手自己都吃惊的状态时轻松地发生的。按弦的拇指要粹不及防地松开,就是说你不 可刻意地松开右手。” 一周又一周,一个月又一个月,毫无效果的练习进行着。虽然我反复从大师那优美的 放箭法中,理解射箭的规则,明了正确射箭的本质,但我还是没有成功地射出一箭。我一 边徒然地等待放箭的时刻,一边难以支撑拉弓时一动不动的姿势。由于耐不住弓的张力, 我的双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合拢,全然达不到那射箭的要求。如果我咬紧牙关坚持,直 到气喘嘘嘘筋疲力尽,我就不得不求助于胳膊和肩部的肌肉。那时,我真的一动不动地站 着。大师开玩笑说我“就像一尊塑像”。但是,一紧张,放松的状态就消失不见了。 也许是偶然凑巧,也许是大师的有意安排,反正有一天,我们有了一个一起喝茶的机 会。我抓住这个可以让我如愿以尝的机会,坦率地说出了我内心的想法。 我说:“我很明白,为了不致被动地放箭,手在弓的张力冲击下是不能颤动的。但不 管我怎样做都事与愿违。我一旦尽量合紧手,张开时就不可回避地颤动。手如果相反地慢 些放下,就不能将弦充分拉满,一不小心,弦就过早地被弹开。在这两种失败之间,我忽 左忽右地找不到出路。”大师回答说:“可以说,你拉弦时,要像婴孩握住别人伸给他的 手指那样用力。婴儿令我们吃惊地用小拳头握住别人的手指,而且,松开那手指时一点也 不会颤动。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婴儿不会想,我为了要抓住别的东西而放开那人的 手指。或者不如说婴儿完全在无意识中,且不带任何企图地从一件事转向另一件事。我们 说婴儿在和东西一起玩。同样地,我们也可以说东西在和婴儿一起玩啊。” “我明白老师早就多次讲过的这个比喻。”我说,“可是,我不是完全处于另一种状 态吗?我一拉开弓,如果不马上射箭,难以支撑的感觉立即就会出现。那时,想都来不及 想,就会发生什么。然后,只剩下困难的呼吸向我扑来。因而,即使我不想放箭也不得不 放。我早以不能等待那放箭时刻的到来。” 大师回答说:“你非常清楚你的难题在哪里。你为什么不能等待,还有你为什么在放 箭到来之前就会喘气,你明白吗?不能在准确的瞬间准确地放箭,是因为你不能放下你自己。 你不能成功地瞄准你的目标,是因为你在等待你的失败。限于此,你不依靠你自己把意识 唤醒过来就别无选择。只要你做不到这一点,你的手就不会像婴儿的手那样伸开,也不会 像熟透的水果皮那样裂开。” 我被大师的这一番话弄得更加混乱,不得不坦白地说:“我拉弓放箭是为了射中靶子 。拉弓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所以,我没有理由看不到这种关系。婴儿还不知道有这种 关系的存在,可是我却不能排除这种关系的存在。” 这时,大师大声地吼道:“真正的弓道没有目的,也没有企图!你越是执着于为射中 靶子而努力练习放箭,你就越不会成功地将箭放出,越会偏离靶心。你所过分执着的意志, 便是你的阻碍。你以为不实施你的意志,就什么都不会成功吗?” “但是,这之前,大师你不是也常常告诉我们,”我怀有异议地插嘴说,“弓道决不 是以消闲为目的的游戏,而是一件生死大事啊!?” “无论何时,我都会这么说。我们是弓道大师,我们说‘一射一生’。这意味着什么 ,你今天还不会明白吧?用别的比喻来表示同样的境界,或许对你有用。我们是弓道大师, 我们说:射手用弓的上端穿透天空,弓的下端吊着用丝绢系着的大地。如果放箭时会发生 颤动的话,那丝绢就有破碎的危险。执着于意图或勉强自我的人,就会残存在这天地间的 空隙里,无可救药。” “那么,我如何是好?”我一边想一边问。 “你必须学会正确等待。” “但是,怎样做,才能学会?” “拉弓时,放弃企图。此外,还要做到完全放下自己,完全舍去你自身及你的一切。” “那就是说,我不得不怀着‘放弃企图’这个企图而去努力做到放弃企图吗?”我不假思 索地说漏了嘴。 “迄今为止,没有别的学生问过我这个问题,所以,我不知正确的答案。” “那么,何时开始新的练习?” “请等待成熟的时机到来。” 第 5 章 放下自己 这次的谈话,虽然是我开始学习射箭以来初次深入内容的谈话,却令我犹如置身其外, 更加惶惑。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因此触摸到我决心学习的弓道核心了。大 师所说的放下自己,是否就是通往“空和出离”之路的中途呢?这是不是就是我已开始体 悟到禅对弓道的影响之处了呢?能够做到无心地等待这件事和将弓拉满在准确的瞬间将箭 放出又有何关系呢?对此,我自然不能够解释。但是,只有在实践中凭经验才可获知的东 西,为何要枉费心机事先去猜想呢?这种怪癖不是到了最该丢舍的时候了吗?到今天为止 ,我曾多少次暗暗地羡慕那些像小孩一样被大师牵着手,听从大师指导的弟子们,他们那 毫无拘泥的样子想必很幸福吧!但是,这样未必就是要将人的心灵导入淡然麻痹的状态, 至少孩子们可以问很多的问题。 此后的练习时间里,大师继续让我们练习拉弓、全力地将弓拉满、放箭。我对此感到 垂头丧气。大师那些亲切而热情的鼓励对我毫无作用。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按照大师的教 导,不向弓的强力低头。就像弓的张力来自于弓的性能但又没有被弓的性能所限制一样, 我努力想要超越弓的张力。我费尽心机地在将弓充分拉满的时候,苦苦地等待放箭时刻的 到来。即使如此,仍然毫无用处,每一射都失败了。如同被强求而得不到,被呼唤而不来 的东西。同时,我的身体还摇晃不定。这种练习不仅简单得没有效果,而且变得危险。因 为这样的练习越是持续不断,我越是被一种未射先败的压迫感逼得喘不过气来。大师发现 了这种情况,中止了练习,开始使用另一种全新的方法。 “今后,你们来练习的时候,”大师警告我们说,“在路上要将心收起来才可以到这 里。在这个道场进行的练习是你们唯一的注意焦点。不要什么都去注意。犹如你在这个世 界中只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射箭。” 大师将“放下自己”的路,也分成阶段性。并要求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不可以掉以轻 心地苦练。这种情形之下,大师只给我们一些简单的暗示。实际上,进行这样的练习,弟 子只要理解了大师的要求(有时候即使是不怎么清楚的感觉也就够了。)因此,没有必要将 自古以来的各种各样的比喻做概念的严密的理解。不仅是经过几百年印证得来的这个比喻 ,一切概念化的知识,不管经过了怎样细致的衡量,许多地方是否还应有更深的见解谁也 不知道。不管怎么说,我已经走上这条路并迈出了第一步。这第一步的迈出虽然达到了使 我放松身体的状态,但尚需心灵和精神上的放松。那样的放松不是单纯地使心灵充满生机 ,而是要以心灵获得自由为最终目的。令其充满生机是为了令其获得自由,令其获得自由 是为了达到其本有的无碍境界。这本有的自在无碍绝非普通的“心灵生机”所能解释的, 它与此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身体放松状态和心灵自由状态之间,存在着水准差别。这种差 别不单是要靠呼吸法来消除,还要从一切束缚中(不管是怎样的东西)解放自己,彻底达到 无我状态,才能将这种差别彻底消灭。如此,心灵在自身的沉潜中,才会达到有名而又无 名的究竟本源之中。 想要关闭感觉之门,首先并不是执着与感觉背道而驰。与其如此,不如顺从地做好回 避它的思想准备。但是,想要顺利地进入这种无为的状态,就必须使心灵以它的内在处为 立足点,将意念完全集中在呼吸上。要有意地,简直就像墨守成规地来完成这种意念集中。 要一样一样地专心致志地去练习呼气和吸气,就可以很快地出现效果。如果你的呼吸向内求 集中的强力越大,来自外部的干扰就会越来越淡薄。开始,那些外部的干扰渐渐沉没,变得 叽叽喳喳朦朦胧胧时,令人听起来有些木然,最后便会消失,感觉不到了。如同旅人已习惯 了大海那嘈杂的涛声,对其已闻所不闻。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你面对相当强度的干扰,也 不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逐步地从那些干扰中脱出身来。很快地形成独立于外界的状态。 只要在起居、坐卧的时候,尽量地做到像放松身体那样放松心灵即可。如果能如此地用呼吸 来集中精神,不久便会感到自己好象被一种不可渗透的东西包围着,处于与外界隔离开来的 境界。 只是,即使到了这种境界,还会有呼吸的知觉。但这并不是要用什么新的方法来去掉这 种知觉。这是因为,当你独自将呼吸放慢时,呼吸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最终会在呼气向吸气 的平滑转换中消失,直到完全不被注意到为止。 遗憾的是,这种不被任何事物所动的内在的美好状态,不会持续太久。这是因为除了外 部的干扰,还会有内部的干扰发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感情、欲望、忧虑,甚至思想等等毫 无意义的杂念,如同沸水,无端地在你想都未想的时候涌出。这些杂念中,越是遥远的,越 是与我们意识活动所及的东西无关的,就越是顽固不去。这些杂念仿佛要向集中呼吸所起的 作用复仇,因为它居然能够到达普通意识所不及的领域,如同侵略者。要想击退这些内部的 干扰,就得做到一边静静地继续呼吸,一边平和地与这些不断涌起的干扰相处。然后,平静 地观照它们,直到观照本身也自我厌倦的时候,类似熟睡之前那种松弛的迷朦的空无感便会 到来。 因为就这样进入假寐状态,其实是件危险的事,所以必须避免它。要避免它的发生,就 要靠内心独特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飞跃。这种飞跃恐怕就是拼命让自己的全部感官清醒过来 ,使自身处于一种极端的敏锐状态。这种飞跃所产生的定境,只要能成功地达到一次,就能 反复做到。由此,仿佛内心只剩一种状态——因对自己里里外外的一切都毫无执着而产生的 跃动。不断地提升这种跃动,可能会出现只有不可思议的梦境中才会出现的,从未有过的轻 松愉快和真实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你无论面向何处,都会唤起并获得力量,顺着时间,随心 所欲地左右自己的紧张情绪。 到了这一境界中,早已没有任何特定的事要思考。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5114655641_0、希求、愿望、期待,以至于你 不去面向任何特殊的方向和目标。缘于这种正念的力量,面对任何可能的事,或者不可能的 事,你都会有巧妙的方法来应付。这种状态就是根本意义上的“无心无我”,大师称其为本 来之心。就是说,无论面对任何特殊的环境,心都不会执着,无论在那里,它都会观照当下。 不仅如此,这样的心无论到何时,都不会失去它的“现在性”。因为这样的心,明知有这样 那样的特殊事物,也不会为此思虑,不会失去本身所具有的自在。这种境界,如同水已漫过 池边,依然源源流出。它是那样自由,因为自由而能拥有无尽之力,因为空无而能面向一切 敞开自己。这种境界是本来的,如同空无所有的圆,让站在其中的人沉默无语却并不放弃它。 因此,摆脱一切束缚放下自己的人,他会安住在不被任何悄然的意图所乱的究竟的“现 在之心”的境界里,修炼自己的艺术。但是,他要想忘我地投身于艺术的修炼,就必须打开 通向那修炼艺术之路的门扉。因为,当自己埋头于自身时,面对他的本能不能在其中自由翱 翔的状态,他就必须首先意识到这种状态。这样,他便能再次进入早已放下的全部关系中。 他虽然和每天都要对自己的生活安排深思熟虑的人有相似的地方,却不能像一个觉悟者,活 在本来的状态中。他决不会想到他在修炼自己的过程中,悄然获得的一点一滴的,正是来自 “神的摄理”。他决不会想到,那种修炼过程中所出现并传递给他的跃动(他自身也仅仅是一 个跃动,其它什么也不是。)是何等令人陶醉!还有他所做的一切,早已在他自己无所知觉 中悄然进行并完成。因此,离执、放下自己、生命的内省和细致等是到达“精神遍在”所必 须的,这些“精神遍在”所必须的事越多就越没有偶然性。不仅不可将之委于偶然,更要在 艺术修炼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同时,要确信真正的定境是随着你的修炼而自行出现 的,想要任凭运气是不可能的。艺术家在他的一切行动和修炼之前,在他完全献身和适应他 的艺术之前,他必须通过切磋琢磨确立唤起“遍在之心”并且不只是能偶然进入这种“精神 遍在”的境界,要能够成功地实现无论何时都可在瞬息之间进入这种境界,就如同先前讲过 的呼吸一样,这种“集中”(定力)便能够和弓射融为一体了。 要轻松愉快地完成挽弓射箭的过程,不能不遵循以下顺序。首先,射手要单腿跪在一旁, 开始进入定境(自我集中)。然后站起来庄严地转向靶子,并深深地向它鞠躬行礼。随后,将 弓和箭像供品一样举起。接着,将箭搭在弦上,将弓高高举起并将之拉开。同时,以最高的 心灵觉醒状态将它拉满。最后,象闪电一样急速地将箭射出。将箭射出的射手解除了紧张, 一动不动地保持着射箭完毕的姿势,直到他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后,再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他 这才开始放下双臂,向靶子鞠躬行礼。他再没有必要继续射箭的时候,才静静地退到后方。 就这样,弓射以一种仪轨的方式,解释“奥义”。 即使到了这种阶段,如果弟子们还未理会弓射的真正意义,至少也理解了它为何不是一 种体育运动或者带有表演性的体操了。他并且理解了为何对技术性的练习到了厌恶性的地 步,而不得不通过内心来对弓射进行琢磨切磋。如果他能够做到完全忘我和毫无用心地在修 炼时从内部调整自己,在他之外的行为就会自行完成,而对其进行指导、控制的深思熟虑则 毫无必要。 第六章 老师和学生 像这样无条件地通过支配形式而实现的教育,实际上是日本老师们的目标。通过不断 的切磋琢磨,反复、被反复、再反复地练习,不断进步地走过长长的修炼过程,是这种教 育的特征。至少日本传统范围内的艺术莫不如是。学生针对老师的表演和示范,全然忘我 地专心致志地模仿。这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最近,随着西方的新的教育科目的输入,欧 洲的教育方法在日本也有了立足之地,并不可否认地被日本人所理解和采用。但是,日本 人并未因为对这种新事物所产生的感动,而对日本的传统艺术有丝毫本质的改变。什么是 他们原封不动地保持传统的理由呢?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对想进一步清晰地知道他们的指导方式和模仿意义的人 来说,即使描绘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们也不得不对此作出回答。 日本的学生上课时要带三件东西 :良好的教养、对自己所选艺术的无条件热爱、对老 师绝无批判的尊敬。这种师生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一种最基本的生活。并且这种关系 中还包含着老师必须担负起远远超过他所教授的科目之外的重要责任。 首先,老师除了让学生用心模仿他所教授的课程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要求。老师讨 厌长长的说教和解释,只限于简洁的教示,根本不会考虑学生有任何问题。他沉静地旁观 学生们在摸索求学中所付出的种种错误努力,并不期待学生们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创意。他 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水到渠成的成熟时期。他和他们之间都有充分的时间。老师不离开他的 坐位,学生不急于举起自己的手。 老师丝毫不考虑他的学生们老早就怀有成为艺术家的渴望,他只把将培养他们成为手 艺娴熟的艺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使命。学生们为了实现老师的这个愿望,毫不懈怠地精勤努 力。除此之外,学生们简直没有其它更高的追求。他们如此背负着一颗看起来似乎是愚痴 的心,绝对服从于他们的老师。这样过了许多年之后,学生们才发现,自己所学的艺术已 经有了成熟的形式。随着这种成熟的到来,当初的那种师生关系早已不是自己的压迫力, 并且相反地使他自己获得解放。学生们一天比一天更成熟,无论什么样的艺术灵感,他都 会毫无矫揉造作地用他已经熟练的技巧表现出来。同时,他还能够通过专心致志的观察, 让灵感如泉水般地不断涌现。例如,他才在心里开始艺术活动,某种影象刚刚浮现在他的 脑海中,他拿笔的手已在同步的瞬间迅速而准确无误地将之完成。终于有一天,学生们已 不知道究竟该用自己的心还是自己的手来负责起完成作品的责任。 但是,要想达到前面所说的境界,即你的技巧要达到心灵般的境界,你就必须集中身 体和心灵的全部力量,才可以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弓道同样如此。身心两种力量的绝对集 中,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的。这在下面的两个新的事例中会得到充分印证。 画家坐在他的学生面前,他检查过他的画笔 ;慎重地整理好它们的顺序 ;专心地磨 墨 ;铺展他前面沓沓米上的长形宣纸。然后,他毫无杂念地端坐在那里,精神深刻集中, 面色凛然不可侵犯。然后,他快速地挥毫,以绝对无误的笔致画出了他的作品。那作品是 那样的完美,作为学生的范本,不能修改,也没有必要修改。 花道的老师,上课时,首先小心翼翼地解开花束的麻绳,将它们缠起来放在一边。课 程便这样开始了。老师一枝一枝地审视过那些花束,再三推敲之后,从中选出最好最合适 的,小心地将它们各自弯曲成与之相称的形状,最后,将它们插进经过挑选的花瓶。完成 后的作品,形态仿如大自然在梦中恍惚预示的东西,被老师抓住,重又体现在花道之中。 这两个例子中,(我只想举这两个例子),在课堂和练习场上,老师们的行为好象除了 他们自己别无他人。老师对他的学生们几乎不屑一顾,更别想说上一言一语。无论在什么 地方,他们都一边沉醉于暝想,一边悠悠然地完成他们的准备,然后,忘我地投入创作的 过程,以身心的全部之力完成他们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从着手开始到作品 完成,所做的事情,归纳起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高度表现力,令旁观 者犹如面对一幅绘画作品。 但是,老师为何不将这些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回避的,从属于准备工作的事情,让有 此经验的学生去做呢?说到底,老师为何墨守成规地重复相同的准备,并毫不懈怠地也毫 不省略地将这些事情做得那样彻底,让学生们效法呢?这是因为,他凭经验获知,他墨守 这些传统的规则(习惯),为他要创作的作品而进行的这些准备具有令他登上艺术殿堂的意 义。在他作准备的时候,他那瞑想般沉静的外表之内,是一种绝对的放松状态,以及与之 相应的精神集中和“心灵遍在”。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在完全 忘我无心机的状态
本文档为【弓和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173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09-06-11
浏览量: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