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书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书后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书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书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国的古典经济学。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变革的社会。”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有许多科学特征和理论品格。(2)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3)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和精华,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4)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伟大成果。(5)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它的彻底批判精神;(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他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的看待自己的理论;(3)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1)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立场;(2)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3)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8.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9.如何正确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掌握科学知识、把握科学方法的需要;(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3)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具体办事能力的需要;(4)提高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的需要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反战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百折不饶的精神。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是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是意识决定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3)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在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主要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克服了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它的所有观点都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2.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3.如何理解矛盾是实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4.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的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的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因而可以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方面,说明其指导意义。5.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扬弃,扬弃就是即克服又保留;(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判断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4)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6.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二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三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性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7.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异同。(1)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2)规律的特点主要有:a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b规律具有重复性,这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人们正是对社会、自然现象的多次重复进行探索,抓住其内在联系,证明它的规律性;c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虽然不是一成不变,但它具有相对稳定性。(3)共同点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4)不同点:自然规律都是自然界的事物相互作用造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自然存在的规律;社会规律:社会的产生就是典型的社会规律---社会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我们祖先的生活需要,当我们的祖先认识到结成一定的群体,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于是就结成了一定的群体,他是以人的意志和需要而转移的。8.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的主观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2)意识是通过感觉、直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以及情感、意志非理性因素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所持有的;(3)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4)人的意识不仅能近似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意识的客观性是指:(1)尽管意识是主观印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的感性形式、更改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持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观事物的;(3)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当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4)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说。人类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有些从小就离开社会群体的狼孩。尽管有人脑。也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但由于脱离了社会群体。没有接受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不能产生意识。9.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如不顾规律,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如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才能实现,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1)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2)在现代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紧密相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a.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2)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他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真理即时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相互渗透。(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的认识,只有作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确定认识的正确与否。具体过程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得到众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分析和整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理性认识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即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以检验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如果理性认识能够有效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那么理性认识就是正确的;如果理性认识不能促进实践,反而产生了“制约”,那么理性认识就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并未完善,必须加以改正。6.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1)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a.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b.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7.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改造世界有助于认识世界,其实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说的是实践认识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可以看到党的基本路线其实就是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就是认识论的理论基础。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9.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我们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活动建立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基础上,在党的领导工作中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2.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虽然有人的自觉的、能动的作用,但是,在根本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是一致的,都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不是人的意志的自由创造,而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处于经常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的;(3)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有自身内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性。3.为什么说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我国改革是立足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实现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我国的改革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就是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我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6.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说明:第一,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是社会性。第二,人的社会性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凝固的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第四,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2)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坚持对人的本性、本质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的、阶级的分析,反对抽象的超阶级超历史的人性论和本性是善是恶等的错误观点。7.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作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A、认清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B、用阶级分析方法C、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D、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E、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小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基础上,以手工劳动进行商品生产的经济。典型的小商品经济是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农民经济。(2)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通过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已逐渐准备着,但是,单纯依靠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来实现这两个条件,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便采取暴力手段加速这两个条件的形成。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之前,所以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还用暴力手段掠夺社会财富,从而积累起大量货币资本。2.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产生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3.商品的二因素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使用价值,各种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是由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表现形式如何,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4.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5.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商品的价值量: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的是体力或脑力劳动,不管制造商品的是哪一个行业,制造商品的人的劳动的质是一样的)。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2)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7.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含着一系列矛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这一系列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基本矛盾)。8.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作用?(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第二、价值规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10.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3)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使用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使其带来剩余价值。(5)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产生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1)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运动,是一个历史范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13.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1)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是指采用扩大与加深对雇佣劳动剥削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的规律。(2)剩余价值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这一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15.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是什么?(1)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2)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将导致资本有机结构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严重的贫富两级分化;(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为技术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不断增长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资料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集中起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也越来越获得广泛的发展,因而促进了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商品的销路和寻求廉价的原料,而奔走于全世界,把自己的触角伸张到世界各个角落。于是,不仅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又打破民族界限,联结成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水平,并且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1)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构成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既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资本主义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2)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历史和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的民产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17.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历购买、生产和销售(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4.什么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第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用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表示是: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本实现条件.(2)第二个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不变资本的价值总和.用公式表示是:I(c+v+m)=Ic+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3)第三个条件是,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I(v+m)+Ⅱ(v+m).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相等。5.什么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与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v+Δv+m/x)=Ⅱ(c+Δc)(2)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Δc)+Ⅱ(c+Δc)(3)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Δv+m/x)+Ⅱ(v+Δv+m/x)(4)在这三个实现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本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则是由第一个条件派生而来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共同表明了保持两大部类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7.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它的出现掩盖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2)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资本家全部耗费资本的增加额,而且还表现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全部预付资本,不管是劳动资料(固定资本);还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流动资本),都要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那些未曾耗费的资本,即固定资本中未曾磨损的价值部分,虽然不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但由于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同样参加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它们也就都被看作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取得了利润形态,即转化成了利润。8.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由于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竞争的结果。(2)平均利润遵循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9.生产价格为什么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其中,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最终只能归结为剩余价值。因此,生产成本并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2)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3)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个别部门产品的生产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价值,其差额也就是平均利润同剩余价值的差额。但是,一些部门平均利润多于剩余价值的部分,正是另一些部门平均利润少于剩余价值的部分,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因此,从全社会角度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10.超额利润是如何形成的?超额利润是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是一个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内部不同企业生产条件的差别造成的,主要是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别所造成的。11.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2)商业资本的作用: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2.商业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怎样的?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家雇佣商业职工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通过出卖商品能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出卖商品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职工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构成商业利润。所以,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既是剥削产业工人的结果,又是剥削商业职工的结果。13.借贷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借贷资本的形成:(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形式(2)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3)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总是为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寻找出路。使其发挥资本作用。有些资本家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从而需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借贷关系。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14.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利息率是怎样形成的?利息的本质: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形成:(1)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接待资本总额的比率。(2)利息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15.什么是股份公司和股票?股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1)股份公司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及其他证券,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2)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3)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股息和存款利息率是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16.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2)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3)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17.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有机构成。(2)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3)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8.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土地价格是由地租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决定的。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哪些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2.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组织有哪些形式?(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中从事生产和流通的经济主体,主要是私人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各个企业在市场上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中求生存。(2)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3.垄断形成后还存在竞争吗?(1)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2)垄断形成后,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与基本经济特征。但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其原因在于:第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各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并在经济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第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存在着一些未被垄断组织吞并的“局外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私有制商品生产经营者间的自由竞争关系。第三,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内,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更加激烈的竞争4.什么是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是什么?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形式(1)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如政府采购、发放补贴等等;(2)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如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等等。(3)国家还可以代表垄断资本家总体直接掌握和经营资本,如运用国有财政资本,进行投资、消费,或者是建立国有企业等等。6.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大的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2)第一,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第二,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第三,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第四,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第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第六,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8.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具体表现如何?(1)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2)具体表现: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9.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有哪些新变化?从生产力看(1)在产业结构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2)在生产力要素变化上。脑力劳动比列攀高。素质显著提高。(3)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从生产关系看。(1)出现了工人持股的现象(2)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10.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曾有过它璀璨的年华。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最终不能逃脱被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历史命运。(1)资本主义在历史上首起过巨大的革命作用(2)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人类、解放人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用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把人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又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文化、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又使社会风气腐败,精神道德颓废,社会治安恶化,这形成了显明的对照。总之,资本主义在繁荣进步的之后,包含着日益加深的社会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性。11.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12.怎样认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2)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从而消灭延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总结、吸取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试;(2)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指出资本主义灭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论证了无产阶级争取自己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空想社会主义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能实现共产主义。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直至实现共产主义.3.列宁和斯大林有哪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数国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和教训?贡献:(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展教训:(1)要正式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并非只有一种模式。(3)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要善于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东西5.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又称工人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1)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2)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1)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2)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7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书后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丹丹陪你去流浪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3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21-10-27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