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州大学精神病学复习

苏州大学精神病学复习

举报
开通vip

苏州大学精神病学复习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 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核心-外围: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疾病-人格、适应不良等问题。3.心身疾病: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所致的 临床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4.脑神经化学:神经递质:①小分子,单胺类...

苏州大学精神病学复习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疾病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 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核心-外围: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疾病-人格、适应不良等问题。3.心身疾病: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所致的 临床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4.脑神经化学:神经递质:①小分子,单胺类;②大分子,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受体:①配体门控通道 ②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递质通路:①5-HT②DA③NE。 5.可塑性: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脑的复杂性在于其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是行为适应的生 物学基础。宏观上表现为脑功能;微观水平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6.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生物学因素:①遗传与环境因素②神经发育异常③感染。心理、社会因素:①应 激②人格特征。 7.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目前主要依据症状表现,也可根据病因。 8.精神障碍的诊断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201630690_1: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 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分为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 9.多轴诊断: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DSM-IV共有5轴,①临床障碍② 个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③躯体情况④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⑤全面功能评估。 10.等级诊断:①按疾病症状严重性,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②按当 前急需处理、治疗的疾病情况。 11.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①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②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DSM-IV;③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CCMD-3。 12.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 精神症状。 判断:①纵向比较;②横向比较;③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因素:①个体因素②环境因素。 13.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即精神病理学。 14.感知觉障碍:①感觉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癔症;⑴感觉过敏。⑵感觉减退、感觉缺失(癔症,转换性症状)。⑶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②知觉障碍:⑴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⑵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常与 妄想合并存在;幻听(评论性、议论性、命令性-精神分裂症)、幻视(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 态)、幻嗅(精分、器质性损害)、幻味、幻触、内脏幻觉。幻觉分类: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心因性幻觉。⑶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性症(显大症、显小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15.思维障碍:正常思维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 ①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及思维逻辑障碍。⑴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⑵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⑶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⑷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⑸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⑹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⑺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剥夺。⑻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⑼思维化声。⑽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⑾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⑿语词新作。⒀逻辑倒错性思维。⒁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②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理推理和判断,特征:⑴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⑵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⑶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⑷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⑴被害妄想。⑵关系妄想。⑶物理性妄想、被控制感。⑷夸大妄想。⑸罪恶妄想。⑹疑病妄想,虚无妄想。⑺钟情妄想。⑻嫉妒妄想。⑼被洞悉感。 ③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16.注意障碍:主动注意-被动注意。①注意增强,主动注意。②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③注意 减退,注意兴奋性减弱。④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⑤注意狭窄。 17.记忆障碍: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①记忆增强。②记忆减退。③遗忘,完全性-部分性,顺行性 -逆行性-界限性。④错构。⑤虚构,柯萨可夫综合征(虚构、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18.智能障碍: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①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前。②痴呆: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无意识障碍。⑴全面性痴呆。⑵部分性痴呆。假性痴呆,强烈精神创伤后产生的类似痴呆的表现,大脑组织结构无器质性损害。ⅰ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ⅱ童样痴呆;ⅲ抑郁性假性痴呆。 19.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定向障碍,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 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双重定向,对周围环境出现双重体验。 20.情感障碍:情绪、情感、心境。 ①情感性质的改变,⑴情感高涨;⑵情感低落;⑶焦虑(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惊恐发作;⑷恐惧(面临不利 或危险处境)。 ②情感波动性的改变,⑴情感不稳;⑵情感淡漠;⑶易激惹性。 ③情感协调性的改变,⑴情感倒错;⑵情感幼稚。 21.意志障碍:①意志增强;②意志减弱;③意志缺乏;④犹豫不决,矛盾意向(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 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 22.动作与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①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②精神运动性抑制,⑴ 木僵,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⑵蜡样屈曲,木僵基础上出现。⑶缄默症。⑷违拗症,主动-被动。③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伴刻板语言。④模仿动作。⑤作态,古怪、愚蠢、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23.意识障碍:表现:①感知觉清晰度降低、迟钝、感觉阈值升高;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 忘或部分性遗忘;③思维变得迟钝、不连贯;④理解困难,判断能力降低;⑤情感反应迟钝、茫然;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⑦出现定向障碍,严重时自我定向力障碍。①嗜睡。②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③昏睡。④昏迷。⑤蒙眬状态,患者的意识范围缩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⑥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的情境,患者可出现紧张、恐惧情绪反应、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片段妄想、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往往夜间加重,昼轻夜重。⑦梦样状态,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 24.自知力:领悟力、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可作为临床指标。 25.面谈检查:目的:①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②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患者;③了解患者所处的环境;④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⑤向患者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步骤:①开始②深入③结束。技巧:①检查者的修养②沟通技巧。 26.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27.谵妄: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急性起病、病程 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急性脑综合征。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可有前驱症状,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的降低,昼轻夜重。 诊断: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脑电图示弥漫性脑电波活动缓慢。 治疗: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小剂量短期抗精神病药)。 28、痴呆: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 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慢性脑综合征。 临床表现:发病缓慢隐匿,记忆减退早发且必备,智能障碍、定向障碍、人格改变、社会功能受损。 诊断:病史、症状、智能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鉴别:抑郁症等导致的假性痴呆,谵妄。 治疗:原则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及早治疗可治疗的病因,评估,维持患者躯体健康,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药物对症治疗。 29.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 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伴有虚构和定向障碍。病因多为大脑损伤、酒精滥用、缺氧、CO中毒、血管性疾病、脑炎、肿瘤等。针对病因治疗(禁酒、补充VitB1,治疗原发病),制订康复训练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30.人格改变:对周围事件关心度发生变化、反社会行为、情绪波动、原有个性特征进一步突出化等。 常由癫痫、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引起。 31.阿尔茨海默病: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 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为皮质弥漫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病变。 32.血管性痴呆: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多发性梗死型痴呆。起病相对较急,病程可呈阶梯式恶化 且波动较大。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少见,早期自知力存在。 33.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由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分泌障碍、营养代谢疾病、结缔 组织病、内脏器官疾病等引起的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精神障碍。 诊断依据:①有相应躯体疾病的依据;②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系该躯体疾病导致;③精神障碍的表现不典型。 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②支持治疗③控制精神症状④护理。 34.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其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又称成瘾物质。 分类: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②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③大麻④致幻剂⑤阿片类⑥挥发性溶剂⑦烟草。 35.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 用。自我用药导致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包括躯体依赖(生理依赖,病理性适应状态,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心理依赖(渴求状态)。 36.滥用:有害使用,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损害了躯体、心理 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相关因素:①社会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生物学因素。 37.耐受性:一种状态,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 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38.戒断状态: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其 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39.阿片类物质依赖:戒断反应:短效药物,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极期在48~72小时,持续7~10 天;长效药物,1~3天出现,极期3~8天,持续数周。 治疗:①脱毒治疗②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③美沙酮维持治疗。 40.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 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临床表现:前驱期症状,非特异性,易被忽略,①情绪改变②认知改变③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④行为改变⑤躯体改变。显症期症状,①感知觉障碍,幻听。②思维障碍,核心症状,⑴思维内容障碍,妄想;⑵被动体验;⑶思维形式与思维过程障碍。③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不相符。④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增强、激越、怪异行为。⑤定向、记忆、智能与自知力。 分型:①单纯型,青少年起病,病情进展缓慢、持续,以阴性症状为主症;②青春型,青年期起病,急性或亚急性,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等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③紧张型,起病于青、中年,起病较急,常为发作性病程,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④偏执型,中年起病,缓慢发展,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伴有幻觉;⑤未分化型,有明显阳性体征;⑥残留型,至少2年内一直未完全缓解;⑦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 诊断:①症状特点,⑴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思维广播;⑵影响躯体或四肢运动,被影响、被控制,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⑶评论性、争论性幻听;⑷与文化不相称且不可能的持续性妄想;⑸妄想、持久的超价观念、连续出现的幻觉;⑹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⑺紧张性行为;⑻阴性症状;⑼个人行为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②病程特点,持续性病程。③其他特点,阳性家族史。 鉴别:①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②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③某些神经症障碍;④心境障碍;⑤偏执性精神障碍;⑥人格障碍。 治疗:①药物治疗,⑴一般原则,系统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⑵选药原则,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反应、副作用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年龄、性别、经济状况;⑶药物治疗程序与时间,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维持治疗期;⑷合并用药;⑸安全原则。 ②心理与社会干预,⑴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⑵家庭干预,心理教育、家庭危机干预、家庭为基础的行为治疗;⑶社区服务。 41.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病因未明,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 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4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一组起病急骤、缓解彻底、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4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 组疾病。 临床表现:①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冲动行为、其他症状等,发病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②抑郁发作: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思维迟缓、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焦虑、自罪自责、精神病性症状等,发病至少持续2周,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③双相障碍: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典型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④持续性心境障碍:⑴环形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呈慢性病程。⑵恶劣心境,抑郁性神经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病程:①躁狂发作,急性或亚急性,春末夏初;②抑郁发作,急性或亚急性,秋冬季;③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性病程。 诊断:①症状特征②病程特征③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 鉴别:①继发性心境障碍;②精神分裂症。 治疗:①躁狂发作,药物(心境稳定剂,锂盐)、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②抑郁发作,药物(抗抑郁药物)、电抽搐、心理治疗;③双相情感障碍,长期治疗、心境稳定剂基础使用、联合用药、定期检测血药浓度。 44.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共同特征:①起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②病前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③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疑病、躯体不适症状,无器质性基础,无精神病性症状;④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⑤社会功能相对完好;⑥病程多迁延。 诊断:①症状标准,抑郁、焦虑、恐惧、强迫、惊恐、疑病、躯体形式症状、躯体化症状、神经衰弱;②严重程度标准,主动求医;③病程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1月≥3次或首发后害怕继发的焦虑至少持续1日);④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 45.恐惧症:恐怖性神经症,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 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临床表现:①广场恐惧症②社交恐惧症③特定恐惧。治疗:行为疗法、药物治疗。 46.惊恐障碍:急性焦虑障碍,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焦虑、紧张十分明显,患者 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发作后常迅速终止。 47.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症状高度变 异。临床表现:①精神性焦虑,自由浮动性焦虑、预期焦虑;②躯体性焦虑,运动不安、肌肉紧张; 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④其他症状。 48.强迫障碍:OCD,基本特征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强 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临床表现:①强迫观念②强迫动作和行为③回避行为④其他。 49.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师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病变基础再三保证。 临床表现:①躯体化障碍;②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③疑病症;④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⑤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⑥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50.神经衰弱: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 51.分离性障碍:癔症,共同特点,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 方面的正常整合。 临床表现:①分离(转换)性障碍,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或身份,或出现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木僵、出神与附体、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分离性抽搐、分离性感觉障碍);②特殊表现形式,多重人格障碍、Ganser综合征、情感爆发、集体性癔症。 鉴别:①癫痫大发作②急性应激反应③诈病④木僵⑤器质性感觉和运动障碍⑥精分、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中毒。 52.应激: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个体努力维持内稳态的动态过 程,是应激源到应激反应多种中介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唤醒阶段-抵抗阶段-衰竭阶段。 53.应激源:作用于个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①职业(学业)问题;②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 ③社会环境因素与个人的特殊境遇。 54.应激相关障碍: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应激反 应超过一定强度和/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特点:①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②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③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应相继消失;④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 分类:①急性应激障碍②创伤后应激障碍③适应障碍。 55.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接受刺激后立即(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若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一般在几天至一周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诊断:①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②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意识模糊;③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④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抑郁症等。 鉴别:①分离性障碍②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治疗干预:原则: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56.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收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特征性表现,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 诊断:①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②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③持续的警觉性增高;④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⑤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 57.适应障碍: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58.神经性厌食: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 诊断:①体重保持在至少低于期望值15%以上的水平;②体重减轻是自己造成的;③有特异的精神病理形式的体像扭曲;④内分泌障碍;⑤若在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发育会放慢甚至停滞。 鉴别:躯体疾病引起的体重减轻、抑郁症。 治疗:①纠正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②心理治疗;③药物治疗。 59.神经性贪食: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 而采用各种方法以减轻体重,使得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一种疾病。 60.神经性呕吐:心因性呕吐,指进食后出现自发地或故意诱发地反复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 61.睡眠障碍:分类:①睡眠的启动与维持困难(失眠);②白天过度睡眠(嗜睡);③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睡眠-觉醒节律障碍);④睡眠中异常活动和行为(睡行症、夜惊、梦魇)。 62.失眠症: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 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早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睡眠感的缺失。 治疗:①认知疗法②行为治疗③药物治疗。 63.人格:个性,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 64.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 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区别: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而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 65.精神发育迟滞: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 特征的精神障碍。病因:①遗传及先天性因素;②围生期有害因素;③出生后因素。 临床表现:部分可伴随一些精神症状或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①轻度,智商在50~69之间。②中度,智商在35~49之间。③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④极重度,智商在在20以下。 诊断:儿童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的临床表现,智力测验结果智商低于70。 鉴别:①暂时性发育迟缓②特定性发育障碍③精神分裂症④儿童孤独症⑤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治疗原则: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仅少数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66.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 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临床表现:①社会交往障碍②语言交流障碍③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④智能障碍⑤精神神经症状。诊断:3岁前起病,具有典型症状,排除其他疾病。 鉴别:①精神发育迟滞,智能发育全面低下。②精神分裂症,学龄期后起病,病前正常,精神病性症状,药物治疗有效。③Asperger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无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④Heller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前3~4年心理发育完全正常,病后已经获得的各种心理发育能力迅速、明显倒退,具有瓦解性。⑤Rett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女性患病,有明显的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脊柱侧凸或后凸、生长发育延迟等躯体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67.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临床表现:①注意障碍,注意不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暂②活动过多和冲动③学习困难④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⑤品行障碍。 诊断:7岁前起病,持续6个月以上。 治疗:①心理治疗②特殊教育③药物治疗④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 68.品行障碍:指儿童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这些异常行 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正常儿童的调皮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 69.抽动障碍: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的特点是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不能较长时间控制。分型:①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简单的运动或发声抽动症状,起病于学龄早期,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1周,但不超过1年。②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可能每天发声,也可断续出现,发作的间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③Tourette氏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治疗:根据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治疗方法,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或症状轻者仅采用心理治疗;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氏综合征、或抽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者,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则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 70.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一组特发于儿童少年期,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表现为焦虑或恐惧情 绪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①分离性焦虑障碍②特定性恐惧障碍③儿童社交焦虑障碍。 71.躯体治疗:精神障碍的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72.药物治疗: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 73.精神药物: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于肠道吸收和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最终到达脑部而起作用。 分类:①抗精神病药物②抗抑郁症药物③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④抗焦虑药物⑤精神振奋药⑥脑代 谢药(改善脑循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 代表:。 74.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分类:①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神经阻滞剂、传统、典型、多巴胺受体阻滞剂;⑴低效价,氯丙嗪;⑵中效价,奋乃静;⑶高效价,氟哌啶醇。②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传统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新型、现代; ⑴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SDAs,利培酮;⑵多受体作用药,MARTAs,氯氮平、奥氮平;⑶选 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拮抗剂,氨磺必利;⑷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 机制:①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D2受体,与抗幻觉妄想等抗精神病作用、药源性阴性症状和抑郁、锥体外系副作用、催乳素水平升高导致的副作用有关;②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5-HT2A受体,有潜在的抗精神病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发声率低并能改善阴性症状;③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α1受体,镇静作用、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射精延迟等副作用;④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M1受体, 多种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等;⑤组胺受体阻断作用,H1受体,过度镇静、体重增加的副作用。 适应症: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作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禁忌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严重的全身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有既往同种药物过敏史者禁用,白细胞过低、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用药: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副作用的差别;急性期,口服为主,剂量个体化;恢复期巩固治疗;稳定期维持治疗。 常见不良反应极其处理:①锥体外系反应,(1)急性肌张力障碍(东莨菪碱、异丙嗪),(2)静坐不能(苯二氮卓类、普萘洛尔),(3)类帕金森症(抗胆碱能药、盐酸苯海索),(4)迟发性运动障碍;②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恶性综合征(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丹曲林、溴隐亭),(2)癫痫发作;③自主神经的副作用(卧床、禁用肾上腺素,使用去甲肾、间羟胺升压);④体重和代谢内分泌的副作用;⑤精神方面的副作用;⑥其他副作用;⑦过量中毒。 75.抗抑郁药物:一类治疗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但不会提高正常人情绪,部分药对强迫、惊恐和焦虑 情绪有治疗效果。 分类: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④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 76.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 适应症:治疗各类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焦虑症、惊恐发作、恐惧症、儿童遗尿症、强迫症,对精分者伴有的抑郁症状治疗宜谨慎。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疾患、粒细胞减少、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妊娠头3个月禁用,癫痫、老年人慎用。 不良反应及其处理:①抗胆碱能副作用;②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③心血管副作用;④性方面的副作用;⑤体重增加;⑥变态反应;⑦过量中毒(毒扁豆碱抗胆碱能作用、及时洗胃、输液、积极处理心律不齐、控制癫痫发作)。 77.心境稳定剂:情绪稳定剂、抗躁狂药物,治疗躁狂以及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且不 会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的一类药物。 分类:①碳酸锂(中毒症状: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意识模糊、昏迷、死亡;处理:立即停药、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进行人工血液透析);②抗癫痫药物。 78.抗焦虑药物:分类:①苯二氮卓类②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 79.电抽搐治疗:ECT,电休克治疗,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症:①脑器质性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④出血或不能稳定的动脉畸胎瘤;⑤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⑥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⑦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眼中的肝、肾疾病;⑧利舍平治疗者;⑨老年人、儿童及孕妇。 80.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求助者,引起心理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分类:①治疗对象,个别-夫妻-家庭-集体治疗;②理论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论。 81.科学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①具有社会认可身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②在专门的医疗和卫生机构、场所实施;③以助人、促进他人健康为目的,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利益;④遵守技术规范和伦理规则,并符合法律的要求;⑤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不滥用、误用;⑥对治疗过程及其后果能够控制。查验,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能进行合理解释,不使用超自然理论;⑦保密的的重要性。
本文档为【苏州大学精神病学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5-04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