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MS-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PMS-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举报
开通vip

PMS-设备管理体系要求1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lant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2016-11-01发布2017-01-01实施PMS/T1-2016代替PMS/T1-2013ICS03.100.99A00PMS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标准设备管理评价中心发布PMS/T1-20161目次目次................................................................................1前言...................................

PMS-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1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lant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2016-11-01发布2017-01-01实施PMS/T1-2016代替PMS/T1-2013ICS03.100.99A00PMS设备管理评价中心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发布PMS/T1-20161目次目次................................................................................1前言................................................................................3引言................................................................................61.范围..............................................................................82.规范性引用文件....................................................................83术语和定义.........................................................................84组织..............................................................................14.1最高管理者.....................................................................14.2企业设备管理者.................................................................14.3设备使用管理者.................................................................25策划................................................................................35.1体系策划........................................................................35.2设备指标管理....................................................................46基础管理...........................................................................56.1设备环境管理....................................................................56.2培训管理.......................................................................66.3设备标准化管理.................................................................87前期管理...........................................................................97.1设备规划及选型..................................................................97.2招投标及采购...................................................................107.3设备监造和监理................................................................107.4设备到货验收..................................................................107.5设备安装与调试.................................................................117.6设备验收......................................................................118运维管理..........................................................................128.1设备固定资产管理...............................................................128.2设备使用管理...................................................................138.3设备应急预案管理..............................................................148.4设备保养管理...................................................................14PMS/T1-201628.5设备设施防腐管理..............................................................158.6设备点检管理...................................................................168.7设备状态监测管理..............................................................188.8设备润滑管理..................................................................188.9管道管理......................................................................208.10仪表管理......................................................................218.11特种设备管理.................................................................228.12计量设备管理.................................................................258.13设备故障管理..................................................................268.14设备维修管理.................................................................268.15设备事故管理..................................................................318.16设备技改管理.................................................................318.17设备备件管理.................................................................328.18设备节能管理..................................................................338.19设备报废管理..................................................................338.20设备供方管理..................................................................347.20设备管理信息化................................................................358.22设备维修费用管理..............................................................369检查评价..........................................................................369.1设备检查......................................................................369.2设备管理评价...................................................................379.3设备管理总结..................................................................3810改进.............................................................................3910.1机制.........................................................................3910.2实施.........................................................................3910.3持续改进.....................................................................40PMS/T1—20163前言本标准代替PMS/T1—2013《设备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与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55001《资产管理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间的兼容性,以便企业整合管理体系。本标准属于聚众智慧、贡献社会的民间标准(公益性的非团体标准),由国内自愿为提升中国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而贡献智慧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的专业人士,将各行业、各企业优秀、实用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经验,形成本标准,旨在为企业提升设备专业管理提供指南,标准参编人员的共同目标是为提升中国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而贡献智慧、共同努力。本标准由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本标准负责起草组织人:蒋良君;本标准起草参与单位和人员如下:(从2013版起,对持续改进本标准贡献智慧的人员。)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黄集长;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肖永刚;武汉海军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学院吴弈亮、金家善、耿俊豹;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张孝桐;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检测研究所贺石中;江苏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陈世均;南京理工大学徐永能;上海交通大学陈进;天津市设备管理协会姚远;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卜铁生;宝钢设备诊断事业部,张建新;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王太龙;华瑞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关漭;美国压电有限公司温仲元;PMS/T1-20164斯凯孚中国销售有限公司董良;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赵振江;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眼前山铁矿张先纪;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张联合;曼秀雷敦(中山)药业有限公司余翔;康佳集团制造部李平;安徽学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赵自强;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专家柳草;华泽集团胡湘泉;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徐伟;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李新;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张春林;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汪闯;国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胡起超;国投集团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戴道奇;四川烟叶复烤有限公司会理复烤厂强家龙;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卷烟厂龚建川;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王舟军;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俊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罗四春;北京盛智振通科技有限公司彭步臣;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刘铁安;佛山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彤;美的集团祝永鹏;维达纸业(辽宁)有限公司高建国;《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张凤香;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惠树伟。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由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为了聚众智慧,贡献社会,持续改进本标准,您如发现本标准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您将相关意见或建议发给成都华标企管蒋良PMS/T1—20165君先生收(cdhbqg@163.co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建议一经采纳,您则成为本标准的参编人员。一份公益性的民间设备管理标准,欢迎大家参与,聚众智慧,贡献社会。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介绍:第一版:PMS/T1-2012《设备管理体系-要求》,由成都华标企管蒋良君创建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第二版:PMS/T1-2013《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简称“中设协”)的支持下,由成都华标企管和中设协设备工程服务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征求20多位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后,于2013年8月22日以中设协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在桂林“首届全国PMS(设备管理体系)大会”上正式发布。第三版:PMS/T1-2016《设备管理体系-要求》,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要,由成都华标企管负责起草征求意见稿,并邀请国内多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为本标准提供改进建议,经对征求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并评审后,于2016年11月1日以“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名义发布本标准。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介绍:1.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挂靠在成都华标企管,设备管理评价中心属于非盈利性技术中心,对社会具有公益性,贡献智慧,分享设备和现场管理经验和知识;2.设备管理评价中心的成员即为参与编制本标准的人员。标准参编人员为国内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自愿参与,聚众智慧,建立并持续改进本标准,以贡献给社会和企业。3.设备管理评价中心主要从事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设备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及设备管理星级评价、设备管理专业交流(Q群名称:中国设备管理,Q群号:283752911)。可登录网站:www.hb-qg.com“找标准”栏目下载本标准。PMS/T1-20166引言企业采用本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为企业推动设备管理标准化和设备管理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标准不是取代企业原有标准而新建立一套体系,而是在企业现有的体系内就设备专业管理进行补充和优化,使企业的设备管理更系统、更专业、更有效。本标准适用于有设备的任何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企业宜将本标准的要素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55001资产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所规定的要素相整合,形成更加综合、全面、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为了企业将设备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本标准是设备管理体系星级评价标准的基础,是设备管理评价的基本准则。本标准采用了过程管理,融入了精益思想,在应用过程方法时,基于预防性维修的思维,宜从增值的角度策划过程及其输出,不但要关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而且要追求过程输出的效率和效益,并持续改进,为企业实现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市场或客户需求而提供设备装置保障。图1基于过程的设备管理体系模式,覆盖设备管理的生命周期,展示了本标准第4章至第10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整个过程是一个建立标准、实施标准、改进标准的增值活动,过程模式和PDCA方法简述如下:策划(Plan):设备是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策划建立设备管理机构、目标(指标)及其实现过程,确定实现结果所需的资源及其管控要求;实施(Do):有效实施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和运维管理;检查(Check):对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运维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评价、总结分析,并报告结果;处置(Action):根据检查评价结果的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设备管理的绩效和(或)有效性。PMS/T1—20167图1:基于过程的设备管理体系模式PMS/T1-201681.范围a)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b)本标准可作为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指南,以提升企业设备专业管理;c)企业通过设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可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有效性和绩效;d)本标准为评价企业设备管理体系规定了基本要求;e)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有设备的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f)企业采用本标准时,企业可删减本标准中因企业的类型或规模等原因而不适用的条款;G)企业采用本标准时,可根据推行资源配置,选取适用条款在企业限定范围内试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T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55001-2014资产管理管理体系要求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PMS/T2-2016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PMS/T3-2016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网络电子版)PMSM-1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更多设备管理相关术语和定义,见PMS/T3《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注:PMS/T3《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下载地址:www.hb-qg.com“找标准”栏目。PMS/T1—201693.1设备facility,plant,equipment设备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3.2设备管理plantmanagement(PM),equipmentmanagement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管理。设备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两个阶段。注1:前期管理: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注2:运行管理:使用、保养、点检、润滑、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等过程。3.3设备管理体系plantmanagementsystem企业建立设备管理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注1:设备管理体系要素规定了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岗位和职责、策划、运行、惯例、规则、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注2:改编自GB/T19000-2015,3.5.3。3.4标准standard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按企业文档审批程序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1: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注2:标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3.5设备管理标准化plant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PMS)为在企业设备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注1:设备管理标准化活动,包括建立标准(制定与发布)、实施标准(贯彻落实)、改进标准(修订优化)。3.6企业enterprise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注:本标准“企业”一词,泛指有设备的公司、工厂等。与GB/T19000中的“组织”含义相同。3.7设备管理目标PMobjective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要实现的结果。注:只要可行,目标宜量化。目标可使用其他含义的词,如:指标、目的。对目标的理解,可参考GB/T19000-2015,3.7.1。3.8设备管理绩效PMperformance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所取得的定量或定性的结果。注:改编自GB/T19000-2015,3.7.8。3.9效率efficiency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PMS/T1-201610注:引用自GB/T19000-20153.10有效性effectiveness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注:引用自GB/T19000-2015,3.7.11。3.11点检checking为了维持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者借助状态监测工具、仪器、软件等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检查的过程,用以掌握设备的劣化趋势,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方法统称为点检。注:点检是一种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状态维修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故障、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安全、正常生产。3.12保养servicing为使设备保持规定状态(性能)所采取的措施。注:“保养”可使用其他含义的词,如:维护。3.13设备隐患hiddentroubleofequipment可引发故障以及安全、质量的方面的缺陷,称为设备隐患。3.14故障failure设备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下降或丧失的状态注1:设备故障有突发性和渐发性,有功能停止型和功能下降型。注2:特别是对硬件产品而言,故障与失效很难区分,故一般统称为故障。3.15设备事故plantaccident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3.16抢修first-aidrepair为避免发生严重后果而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的设备维修活动。3.17维修repair,maintenance为设备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3.18修理repair使发生故障的设备恢复到完全可使用状态并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活动。3.19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maintenance通过系统检查、检测和消除设备的故障征兆,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注:预防性维修包括预知状态维修、定期维修等。3.20修复性维修correctivemaintenance设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注:修复性维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设备分解、总成/部件更换、零件组装、基准调校或检测,也称修理。PMS/T1—2016113.21设备改造plantreconstruction,plantmodernization对设备结构、材料、形状或功能的变动,以改善或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及生产效率,减少消耗或故障或安全、环境等影响。3.22设备管理评价plantmanagementassessment根据设备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设备管理体系所做的评定。注1:评价标准,指根据《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T1建立的设备管理体系星级评价标准或企业根据自己的设备管理要求编制的评价或检查细则,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是可量化的。注2:评价结果应形成“评价(诊断)报告”。3.23星级star-rating用星的数量表示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等级。注: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星级分为九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企业设备综合管理水平越高。星级等级划分,见“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指南”。3.24改进improvement提高绩效的活动注:活动可以是循环的或一次性的。本标准用词说明“应”表示要求;“宜”表示建议;“可”或“可以”表示允许;“能”表示可能或能够。“注”的内容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本标准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PMS/T1-201614组织4.1最高管理者为确保企业设备管理获得预期结果,最高管理者宜:a)对设备管理体系有效性负责;b)确保设备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可用的;c)建立企业设备管理机构,确定岗位并配备所需的人员,分派职责和权限;d)督促设备管理者和设备使用管理者,参照本标准适用的要求,结合企业设备管理实际需要,识别、建立、实施、改进企业设备管理所需的标准,并将标准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设备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f)积极参与设备管理总结会,参照“9.3设备管理总结”。注1:资源,通常指人、财、物、信息、技术、培训、知识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及从外部供方等获得的资源。注2:最高管理者,指管理和控制企业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如:董事长、CEO、总经理、厂长、矿长、经理等,或经营班子、行政班子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注3:所需的标准,指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的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注4:沟通,包括沟通的内容、时机、对象、方式。沟通的方式如:利用交班会宣讲、会议、发布文件、组织学习、邮件、QQ及Q群、微信及微信群、管理看板、电子显示屏、内部网络平台、内部刊物等,沟通宜以正式沟通为主,非正式沟通为辅。4.2企业设备管理者为确保企业设备管理安全、有效、经济运行,设备管理者宜:a)负责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策划;b)明确设备管理及技术等人员的权责和具体分工;c)建立本企业设备管控所需的流程、制度;d)规范企业技术标准的格式,并明确编制要求;PMS/T1-20162e)负责建立、更新本企业通用的技术标准;f)负责指导、督促各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必要的制度及标准;g)负责建立和监控企业设备管理的关键指标;h)指导、督促设备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按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有效开展好相关工作;i)负责设备前期综合管理;j)组织设备使用单位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完善设备技术档案资料;k)对设备费用进行综合管控;l)负责设备能力、工艺能力、安全性的评价,定期开展检定及校准等工作;m)主导对设备故障、异常和缺陷进行管理,制订设备改进完善的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n)负责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和设备升级换代技改,鼓励持续改进和创新;o)组织开展设备检查与考核,确保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等能得到有效执行;p)负责设备管理团队的建设与评估,组织设备日常例会和年度总结会议,保持设备管理团队的正常交流、沟通,良好协作。注:1:本条款的设备管理者,指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注2:设备管理团队评估,如:设备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合理、骨干人员稳定性、设备技术人才引进、再教育提升机制、职责和分工体现最大的协同效应(工作的有效性与效率)。4.3设备使用管理者为确保设备正确有效地使用,使用管理者宜:a)明确本单位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使用人员等的职责和分工;b)根据本单位设备管理的需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c)建立、修订本单位适用的设备技术标准和相应的表单;d)开展岗位培训,让员工对操作、制度、标准、表单、信息化系统等应知应会,以确保设备资源被正确使用;e)按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好相关工作;f)执行设备管理标准,对设备生产现场进行管理,维持良好的设备状态和设备环境管理;g)组织开展本单位设备检查,确保制度、标准能有效执行,并实现预期结果。PMS/T1—201635策划5.1体系策划企业设备管理者策划设备管理体系时,宜考虑:a)建立适合企业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配备适合的人员,分配职责与权限;b)为使设备管理体系能实现预期结果,确定所需的过程、资源、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c)宜考虑设备管理的精益性,以及企业设备、设备信息化系统等有关数据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d)宜根据设备运行条件、故障或失效后果的风险及其影响程度,明确各类设备管理的准则,以确保设备管理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减少或避免非预期影响;e)企业为促进设备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宜策划并建立设备管理检查与考核制度并实施;f)评价、改进过程,以确保实现预期结果。注1:上述设备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管理机构、职责与权限分配、资源提供、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运维管理、评价和改进有关的过程。注2:设备管理体系策划,宜涵盖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资源供给、基础管理、设备前期管理(设备需求策划、设备采购评审、设备招标、签订技术协议和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设备到厂检验、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终验收、设备移交等)、运维管理(使用、保养、点检、润滑、维修、技改、备件管理、特种设备管理、计量设备管理、管道管理、仪表管理、设备能源、设备费用、设备供方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检查与评价、设备管理总结与改进等,策划输出通常是文件、记录、活动结果。注3:故障或失效后果,通常指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停产影响、安全影响、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影响、物料影响等。设备运行条件指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级等。注4:设备管理准则,通常包括设备管理策略、所需程序和标准、制度等。设备管理策略,通常是根据设备在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生产、服务、成本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及风险,对设备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设备采取相适应的管理要求及维修模式。分类举例: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特护机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注5:为便于企业将设备管理体系与质量等管理体系进行整合,附录A:(资料性参考)提供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T1-2016与ISO9001:2015要素对应表、附录B:PMS/T1-2016与ISO55001:2014资产管理管理体系要求要素对应表。注6:企业在策划设备管理制度时,为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宜明定检查和考评办法并实施,以及定期召开设备管理工作例会。注7:设备管理的精益性,需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和环节去识别与消除这些浪费,即消除浪费、降本增效。设备管理,既要关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也要关注过程的效率和结果的效益(经济性)。PMS/T1-201645.2设备指标管理以企业产品实现或服务提供而满足客户或相关方的需要,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在相关职能、层次上建立设备管理指标,设备管理指标应:a)指标能引导企业的设备管理进步,并有助于企业实现设备管理的预期结果;b)设备管理指标应量化并形成文件,应将指标传达到应知指标信息的岗位;c)宜建立指标管理制度,包括指标管理的职责、指标采集的时间、报送要求、汇总统计、分析、指标异常处置、报告、改进,以及指标评价与考核等;d)应明确指标的统计方法,如:指标名称、计算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统计周期、数据来源、报送单位及岗位、指标特征(区间型、上升型、下降型)、用途(评价或考核)、指标汇总单位及岗位、统计结果应知岗位;e)应建立指标统计图表,并对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管理,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应进行分析并采取改善措施;f)将指标统计与分析的结果,发给应知信息的人员;g)应定期对指标进行评审,并视需对指标或指标值进行增减修订,保证所选指标符合企业管理需要;h)保持有关指标的文件化信息。注1:设备综合评价指标类:设备综合效率(OEE)、可开动率、设备利用率、设备完好率、仪表完好率、连续产品作业(生产)时间、停产(或停机)时间、停产(或停机)次数、可燃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率、泄漏率、带压堵漏次数、管道通球率、管道腐蚀等级比率、点检准确率(失误率)、故障诊断准确率,正常/异常检出率、设备故障率、设备MTBF(平均故障间隔期)、设备MTTR(平均修理时间)、设备故障停产损失费用率、设备事故次数、设备事故时间、设备能耗指标、设备能力指数、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固定资产利用率、特种设备评价得分、设备检查成绩、设备管理体系星级评价等级或得分率等。注2:设备计划管理类指标,如:维修计划执行率、点检计划执行率、润滑计划执行率、保养计划执行率、有效生产时间、设备故障停机维修时间、非计划停产(或停车)时间、定修准确率、备件到货率、备件计划命中率、关键高价值备件上机率、备件资金占用率、备件修复率、工作计划执行率、检验计划执行率、防腐蚀检测年度计划执行率等注3:设备费用类指标,如:备件库存资金、单位产品备件消耗、设备维修费用、备件费占维修费用比、万元设备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率、维修费用预算执行率、设备改善/改造效益成果等。注4:设备状态类指标,如:功能完好率、精度精确率、外检合格率、设备润滑剂消耗指数、润滑不良率、机械密封平均寿命、轴承平均寿命等。注5:设备质量类指标,如:新增设备质量异议次数、备件质量异议次数、备件退换货率、设备工具器具质量异议次数、检修试车一次合格率、检修质量合格率等。注6:设备风险损失类指标,如:设备等级事故次数、事故频次统计、主作业线设备故障时间、设备故障率。PMS/T1—20165注7:设备学习创新类指标,如:参加培训率、人员培训合格率、技能测评达标率、人员设备技术等级比率、课题完成率、与设备有关的专利、标准、技术成果、专有技术的数量、设备类QC成果奖数量等。6基础管理6.1设备环境管理企业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设备运行所需的环境,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a)设备环境管理,应满足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等要求,以降低现场环境对设备劣化影响为目标;b)企业新购置设备,应按要求开展环境、安全论证,同步安装、验收、投用环境和安全保障设施;c)企业宜定期开展设备环境检测和治理,避免雷电、洪涝、地震、粉尘、火灾等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确保应急备用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效预防灾害事故;d)企业宜采取措施对密闭、高温、极低温、高粉尘、烟雾、潮湿、毒害、腐蚀等设备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合理配置温度、湿度、粉尘和烟雾浓度,或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排放物等环境指标的监控报警设备,合理安装通风、送风、保温降温、加湿除湿、清扫等辅助设备设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护设备作业人员职业健康;e)企业对设备排放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安装除尘器、污水处理站、垃圾场等环境治理配套设备设施,合理规划设备作业区域、废弃物暂存区、废弃物处置区、环境排放口,对特殊要求的设备分区隔离,防止设备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质量安全事故;f)企业应有效、持续开展5S或6S等现场管理活动,宜建立有效实施6S管理的制度和标准;g)企业设备6S管理基本要求:1)设备完好,零部件或附件无缺损。2)设备整洁,无杂物,无锈蚀,企业可根据运行环境确定设备相应的卫生要求;3)设备装置,有醒目的名称、位号(编号)标识;4)设备无“跑、冒、滴、漏”现象,若不能及时处理,应纳入消缺(维修)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改善。5)设备6S管理应纳入日常设备巡检及定期的设备检查。h)企业应将可视化管理技术运用于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宜形成企业的可视化管理标准;i)为有效开展5S或6S管理活动,企业可组织开展现场改善活动,参照本标准“10改进”。注1:设备环境管理,指使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如:防日晒、防高温、防低温、防潮湿、防雨淋、防粉尘、防腐蚀、防撞击、防辐射,空气流通,照度,电压、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等,不仅要考虑到环境对设备的影响,还应考虑到设备环境管理对人员操作、点检等影响。注2:6S,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素养(Shitsuke)。PMS/T1-20166注3:6S管理标准,通常包括管理对象的图示、管理项目、管理内容和要求(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责任单位或责任岗位以及文档管理信息等。将6S责任区域或对象,落实到具体岗位或人员,通过检查与考核,以确保达到6S管理预期目标。注4:可视化管理,又称为目视管理、看得见的管理、一目了然的管理。可视化管理是指将需要管理的对象用一目了然的方式予以体现。这些方式通常用文字、符号、模型或其组合运用,如:标签、标牌、标线定位、模型等。注5:可视化管理标准,通常包括对象、规格、材质、色彩、字体、图例、工艺、文件管理信息等,由数个可视化标准构成企业的可视化管理标准。注6:现场改善活动,是促进设备管理改善的方式之一。通常,可从影响设备的人员、环境、方法、技术、技能、设备、备件、材料、能源、体制、制度、流程、标准、软件等方面,针对人的习惯、污染、清扫困难、故障、浪费、缺陷、隐患、泄漏、标准或规范、制度流程、软件等方面,开展改善活动,源头治理。注7:设备完好,通常指以下方面(但不限于此):1)基础:基础稳固,无腐蚀、倾斜、裂缝,连接牢靠,无松动断裂和脱落现;2)结构:结构完整,零部件齐全,磨损、腐蚀和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3)润滑:润滑良好,没有油、水、气等介质的跑、冒、滴、漏现象;4)计量仪表和防护装置:计量仪表灵敏可靠,安全防护装置齐全;5)设备精度和运行效能:运行正常,设备精度达到公称能力,即原出厂技术要求或设备精度能符合工艺技术要求。6.2培训管理a)企业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确定人员在设备方面必要的能力,进行岗位技能评测,对设备作业人员开展有效的知识、技能培训;b)企业编制与设备相关岗位的培训计划时,应包括人员有履行设备有关工作能力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c)对企业内部或法规、行业有资质要求的设备相关岗位,应明确列出具备上岗资格所需的培训科目或条件,制订培训课程,选用或编制培训教材,或委托外部专业机构提供培训;d)设备技改后,应更新技术标准和培训课程,对岗位人员重新培训,掌握技改设备的作业要求和作业技能;e)必要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如:先培训后上岗;适时开展岗中轮训;定期开展技能测评,对落后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管理;注1:能力,通常基于人员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通常在岗位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上进行描述。PMS/T1—20167注2:措施,包括对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岗位调整或重新招聘适岗人员。注3:对设备相关岗位的培训内容,可包括以下(但不限于此):——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培训——建立企业设备管理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培训;——企业设备管理的流程、程序、制度、标准、规程等培训;——与设备有关的基本技能培训,如:操作、清扫、保养、紧固/锁死、润滑、问题处理等;——与设备有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如:机械制图与装配、简易电子元器件更换或调整、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维修、带压堵漏、润滑剂化验分析、特种设备操作等;——特种设备和计量设备管理相关培训;——专题培训,如:管道管理、压力容器、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防腐蚀等管理的培训;——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培训,如:点检、保养、润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故障与维修管理、设备信息化系统等;——设备环境管理管理有关的6S、可视化管理培训;——与设备及现场改善有关知识的培训;——本企业常用的国标、行标、法律法规确定的或行业要求的技能培训;——企业及相关方要求的培训等。f)为将在职人员在设备方面的知识或经验(不局限于此)分享给企业内所需的人员,企业宜建立知识分享的管理制度,以丰富企业的知识管理内容,制度宜涵盖:——明确知识或经验分享的目的、范围、流程和要求;——将个人的知识或经验,以适当的方式分享给企业内适合的人员;——对贡献个人隐性知识或经验的人员,企业宜考虑对其正激励;——企业在创造、积累、分享和使用知识的同时,对需要保密的知识,企业应注重内部知识的安全保密,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避免因人员流动、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因素导致知识流失与损失。注1:来自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通常从经历、经验、项目、改善等获得。个人隐性知识,通常指个人在工作或服务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技巧、绝招绝活等,分享的方式通常是用单点课(一点课)、先进操作法、专题或专项培训、绝招绝活传授等,展现的方式通常是以纸质的、电子文档、视频、实操指导、现场传授、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进行。注2:来自企业外部的知识,通常从(国际、国家、地区、行业)标准、学术交流会、专业会议、专业培训课、互联网等收集的知识。g)企业宜开展必要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培训效果;h)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及知识分享的证据。PMS/T1-201686.3设备标准化管理企业应根据设备管理之需,识别、建立、实施、改进以下标准,确保以下各项标准是按需而建,科学、实用:a)设备基础标准。收集、采用适合本企业的国标、行标、地标、设备厂商等设备技术资料,建立基础标准清单,作为企业设备技术标准的基础(依据或参考);对国标、行标、地标,应进行管理,确保获得并使用最新版本;b)设备管理标准。企业应通过设备管理策划输出并确定本企业设备管理所需的管理程序或制度(规定、办法),应建立设备管理标准的清单,以方便查阅及文档管理;c)设备技术标准。企业应根据设备的重要度以及设备失效的风险,确定不同设备所需的设备技术标准,并规范技术标准的格式,建立技术标准清单以方便查阅及文档管理;d)工作标准。企业应建立与设备有关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标准应包括岗位与设备有关的工作职责、知识与技能要求(应知应会);e)为便于设备管理职责分配和设备管理评价,企业应明确设备管理相关单位与本标准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f)企业的设备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应按GB/T19001—2015“7.5.2创建和更新、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进行管理。注1:设备管理标准,如: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使用与保养管理制度、设备点检管理制度、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设备检查考核办法等。注2:设备技术标准,如;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点检标准、状态监测标准、设备润滑标准、维修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规程)、设备或备件图纸、设备说明书等。企业技术标准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图纸、数据等。注3:与设备有关岗位的工作标准,通常在“岗位职务说明书”中进行描述。注4:文档清单,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编号或标准代号、文件名称、归口管理部门,以及版本识别号等。PMS/T1—201697前期管理企业设备前期管理,应从规划论证至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的整个设备前期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新增设备符合企业的需求。注: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设备规划、设备选型、设备招投标、设备采购、设备的监造和监理、用于设备安装的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转为固定资产、设备使用及维修人员配备与培训、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随机备件及易耗备件储备管理等。对与企业自制设备的工作还包括图纸设计、方案审校及产品试用。7.1设备规划及选型a)应明确设备需求,确定参与设备规划及选型论证的单位;b)宜规范设备选型时评估的项目和内容;c)选型评估应包括设备经济、技术、安全、环境和质量风险,择优选择;d)论证后,应形成规划及选型记录和最终结论。注1:参与设备规划及选型的单位,通常为以下单位,但不局限于此:1)设备使用单位:论证使用情况、可操作性、工艺适应性、节能性、人员培训、用户信誉度;2)质量管理单位:论证设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符合性方面;3)动力单位:论证提供设备能源配套方面的保障性;4)安全和环境管理单位:论证设备的安全性、环保性、节能性、法规符合性;5)设备管理单位:设备预算、论证设备安装、寿命周期费用、备件供应、售后服务、价格、用户信誉度;6)设备管理信息化单位:论证设备智能控制程度、设备基础通讯配套、网络构架和信息接口、设备运行采集数据、设备基础资料信息,以及与设备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注2:宜采用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设备经济评价的指标。注3:技术评估指标,通常需评估设备的安全性、环境危害性、工艺适应性、性能或参数比较、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维修性、通用互换性、可循环性、易安装性、设备使用寿命、备件供应、售后服务、法规符合性、节能性、用户信誉度,在使用同类型设备中需注意的主要事项。注4:对于药品或食品企业导入的非标设备,在设备选型阶段应有明确的“设备式样规格要求”(即客户需求),在设备供方完成设计但尚未进入加工或组装之前应再做一次“设备设计验证或确认”。PMS/T1-2016107.2招投标及采购应明确如下适用的设备招投标及采购要求:a)根据设备规划及选型论证的结果,明确设备的采购方式;b)应在招投标或采购文件中,明确对设备的技术要求、交付要求、到货验收、调试后验收要求、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异常处理、售后服务、双方责任等要求,以及对设备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注1:采购方式,通常指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注2:设备技术要求,指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及数量、设备功能要求、设备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维修性、技术参数、采用标准、设备主要部件的工艺和材料要求、随机备件工具、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要求、主要技术要求、寿命要求、设备能源要求等,适用时,可引用适用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作为设备技术要求。注3:技术培训,指针对设备的使用、保养、点检、润滑、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要求。注4:售后服务,如:初期运行陪同生产服务要求,保修期要求,技术支援要求(包括设备软件升级)等。7.3设备监造和监理适用时,企业应规范设备监造和监理的管理要求,应明确以下适用的要求:a)设备监造和监理的范围及其相应的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方式;b)监造人员权责及资质要求;c)设备监造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d)监造合同(协议)要点;e)驻厂监造工作要点;f)第三方监理的管理要点。注1: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方式,通常指政府监检(如特种设备制造)、用户监造、第三方监理(如建设工程)。注2:监造和监理,监造通常只针对设备建造阶段的监理,而监理的范围则更广,既包括设备工程,也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监理包含了设备监造。7.4设备到货验收a)根据设备招投标或采购文件或相关管理规程中的到货验收要求,实施验收;b)验货后应形成验货记录。注1:到货验收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参与人员、验货地点、验货时间,验货内容、验货方式、验货标准、验货记录、验货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方法。其中“验货内容“,通常指合同和装箱清单内规定的项目,如:设备数量、随机资料、备品备件、随机工具等。PMS/T1—2016117.5设备安装与调试企业应考虑以下适用的要求:a)安装前,应明确如下适用的要求:——安装施工单位,安装时间、调试周期;——安装施工单位安全交底;——基础施工管理要求;——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所需的必要条件;——安装验收要求;——设备调试要求。b)根据安装前的既定要求,实施设备安装;c)安装后,由企业指定的单位按既定要求进行调试,视需要形成调试记录。注1:设备基础施工管理,通常宜涵盖以下三个方面:——施工准备阶段,对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审核、施工测量放线定位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施工验收阶段。对现场清理、施工资料记录、设备基础的中心线、埋填位置和平整度,对螺栓和预留洞的标高、轴线、垂直度及相关的沉降观察记录,以及后续的向安装单位进行中交、灌浆等要求。注2:适用时,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可引用适用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7.6设备验收a)验收依据:根据设备招投标或采购文件中的验收要求,实施验收;b)验收内容。通常指合同和(或)装箱清单内规定的项目,如:1)设备外包装完好。是否破损(如果有破损,则要说明何处、破损到何程度);2)设备本体外观完好。开箱后设备本身无刮花、碰撞、变形、污渍、锈蚀等;3)按合同和装箱单清点所到物品齐全、一致,如: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如果不一致,应写明缺少的种类以及数量。)4)配套设备及附件;5)随机的备品备
本文档为【PMS-设备管理体系要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42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会出泡的鱼
高级工程师从事技术工作数十年,具有丰富建设工程管理经验。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21-03-27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