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

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第三章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本章要点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2.绿色食品生产环境选择的基本原则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及环境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4.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5.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原料的生长地。3.1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调查与选择(掌握)3.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了解)3.3绿色食品生产的污染控制(掌握)3.4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了解)第一节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调查与选择(掌握)一、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任务和意义按照中...

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
第三章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本章要点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2.绿色食品生产环境选择的基本原则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及环境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4.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5.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原料的生长地。3.1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调查与选择(掌握)3.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了解)3.3绿色食品生产的污染控制(掌握)3.4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了解)第一节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调查与选择(掌握)一、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任务和意义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制定的《绿色食品管理办法》,为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符合绿色食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有关规定,各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按中心制定的考察要点及《企业情况调查表》的内容,对申报企业的原料产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是否安排环境监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选择的原则:绿色食品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等。对大气,要求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大气质量要求稳定,符合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水环境,要求产地选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生产用水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水质(农田灌溉水、渔业水、畜禽饮用水、加工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农药残留污染,要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任务:为产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和质量评价作技术准备。其意义在于既可以为环境监测与评价做好准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经济负担,又可正确判断该产地开发绿色食品的前景,为产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指出方向。二、产地环境质量的现场调查1.外源污染与产地环境要素的现场调查(1)污染源调查内容产地周边的工业、交通、居民村落等的布局,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方式和排放量,污染物进入产地的路径。(2)空气质量调查污染源与产地边界的距离有多大,是否有交通主干线通过产地,车流量有多少。污染源是否在产地的上风向,估计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是否影响到产地,并标记污染空气开始进入产地的地块,以作为污染监测控制点的具体点位。空气污染物对植物污染的症状调查:农业生产中,对动植物生长和健康有较大影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氟化物等。二氧化硫在湿度大的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形成硫酸烟雾或酸雨,造成更大危害。危害一般多发生在作物生长比较旺盛的叶片上,典型的二氧化硫伤害症状在叶片的脉间,呈不规则的点状、条状或块状坏死区,坏死区和健康组织之间的界限比较分明,坏死区颜色以灰白色和黄褐色居多。有些植物的坏死区主要在叶片的边缘或前端。在同一植株上,嫩叶最容易受害,中龄叶次之,老叶比嫩叶抗性强,出现症状的时间较晚。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引起的症状非常相似,受害植物叶片的中部或边缘有许多疤痕,叶片慢慢坏死。汽车等交通工具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污染源,交通要道对作物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氟化氢危害植物的症状首先发生在幼嫩叶上,使枝梢坏死,继后受害的叶片尖部和叶缘坏死,伤区与非伤区之间有一个红色或深褐色的界限,随后出现叶片失绿和脱落。(3)水质调查绿色食品的生产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畜禽饮用水、水产品养殖用水和食品加工用水等。绿色食品对水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生产用水不能含有污染物,如汞、铅、苯和氰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绿色食品产地要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没有污染的地区,并远离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工厂、矿山。现场调查内容:污染源的污水是否进入绿色食品产区的地面水,或是否影响产区的地下水;产地的常年降雨量是否满足灌溉需要,或开采地下水是否造成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地面下沉、水污染等);当前的人畜饮用水、灌溉水的水质感观如何;产地是否有污水灌溉历史等。2.内源污染调查(1)肥料调查肥料的种类和配方施肥情况,化肥的品种,有机肥的品种,施肥水平,是否使用污泥肥、垃圾肥、矿渣肥、稀土肥等情况。通过调查,对照绿色食品产地所规定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评估。(2)植物保护调查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是否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的品种、数量,农药的安全使用情况。病虫草害发生、变化历史调查,是否出现过重大病虫害,如何控制等。通过调查,对照绿色食品有关农药的使用准则进行评估。(3)农用塑料残膜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历史,实测土壤残膜状况及残膜量。(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调查全价饲料的组成,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含量等。(5)农业废弃物调查产地秸秆的量,处置情况;人、畜禽粪便的量及处置情况;加工业下脚料的量及其处置情况。对城市郊区的产地,需要了解城市废弃物的受纳和影响情况。(6)农业生物物种重点调查有否转基因物种。根据绿色食品要求,绿色食品或产品原料不能选择转基因食品。3.污染源影响预测产地周边的工业布局将有何变化,产业方向、生产水平、工艺技术有何变化,对产地的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的持续发展有否潜在的负面影响。三、生态环境调查与选择一般绿色食品产地具有三个等级结构的生态系统:产地隔离带与产地组成的一级生态系统产地内构成的二级生态系统产地内土壤构成的三级生态系统1.一级生态环境调查与选择(1)一级生态环境的构成一级生态环境由产地周边环境构成。周边的林、草、花也需占一定面积,以形成隔离带,保护绿色食品的产地。为什么要把产地周边环境划入第一级结构?首先,这是由开发绿色食品的技术路线所决定的。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路线是:使自然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相结合,使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与现代科学生产技术相融合,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使产地生态良性循环,维持系统中目标生物--绿色食品的优势生长,获得优质、高产的绿色食品。其次,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先决条件是生态区域。第三,一级生态环境结构具有一定的生态边缘效益。不同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内有产地内的二级生态系统所没有的物种,称边缘种。边缘种与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结构,比产地内的二级系统复杂,因而生态功能更强大,这种独特的现象被称为边缘效应。可以利用这种边缘效应来保护产地系统的稳定性如边界有林,就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滋润土壤;有草就可牧,就有有机肥,有草也可保持水土;边界有林有草就会有鸟、黄鼠狼、蛇,就可防病、虫、鼠害;等等,这些都是绿色食品产地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2)隔离带生态调查①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土地荒漠化情况,或水土流失、风蚀、盐渍化和污染情况;土地的功能分布,土地的复种指数。②气候资源调查:光热资源、雨水资源调查。③隔离带的结构调查:天然的或人工隔离带有生态调节作用,是最佳的隔离带。隔离带可以是草地、树林或某些植物,或是水沟、山等地貌或地形,或其他人工屏障,属于哪一种都需要记录。④生物多样性调查:它是在一级系统中调查的主要内容,需了解生物的分布情况,特别是植被情况,在地图上勾画出树木、草地及农业生产布局;调查主要的病虫草害情况和主要天敌情况,以供生态评估时参考。2.二级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1)调查意义在产地内的二级生态系统,即农田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部分。要提高绿色食品的生产效益,除了依靠良好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外,还需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平衡能力,用相生相克、协调共生原理,使产地系统中的干扰因素(污染物、病虫草害等)得到抑制,使绿色食品高产又优质,从而提高产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生态学的最佳法则,使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从而全面建立绿色食品及产地的优美形象。(2)二级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①产地的地块调查:绿色食品产地地块应属于一片完整的地块,保证产地受外界的影响最小。②辅助能量投入调查: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除太阳能外,还需由人工补加能量,以促进植物对太阳能的捕获和转化。③农产品调查:品种、产量、外观品质调查与记录。同时,需要调查是否有转基因物种。3.土壤生态环境的定性调查健康的土壤,是产出绿色食品的关键。怎样通过目测确认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劣?一般地,以下指标可供参考。第一,植物长势良好,枝繁叶茂,产量高,瓜果口感甜,有回味,放在室内有明显的清香,如黄瓜,既清香,又不容易打蔫(需与施化肥的产品对比)。生态要素齐全,光、热、水、气与土壤的非缺性因子配合良好,产量不依赖化学肥料。第二,无恶性病虫害事件发生,用综合防治或生物防治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不依赖化学农药。第三,远离污染源,无明显的污染物输入渠道和输入事例。土壤生态系统从上下结构看,分地上、地表和地下三部分(图3—1)。地上是生物群体层,主要是绿色植物;地表土壤是一个次级生态系统,其生物部分为一个庞大的生物群落层,地表环境部分,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土壤颗粒,其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即土壤的固、液、气体组成部分,土壤溶液中包含着各种营养成分。地下为土壤母质层。4.天然产地的选择野生农产品生产、采集基地也是绿色食品的产地,其环境条件应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条件进行选择。5.生态调查评估内容(1)边缘效应评估在评估时,如一时选择不到比较完美的生境条件,也需要选择在短期内可以建设好的区域,即通过生态建设,可逐步完善其组成结构,使生态环境在三、五年内能够有明显改观的区域;(2)二级系统评估对二级系统的物资循环、能量流动情况,即系统内的农、林、牧、渔和加工各业的比例情况,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生态分析。(3)三级系统评估对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壤肥力进行定性描述。(4)发展绿色食品与资源的协调性评估绿色食品的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隔离带进行检查、确认,保证该地区边界明确。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导向性意见。四、畜禽生产环境的选择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种畜、种禽的出生地应是绿色食品的产地,应具有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绿色食品畜禽圈舍环境条件有如下选择:(1)圈舍外环境条件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向阳、背风,牧场场地高出历史最高洪水水位,地下水水位2m以下;同时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圈舍周边无污染源,距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2)圈舍内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条件、空气清洁程度等。对已有圈舍的选择,可实测温度、湿度、风速,和用快速测定法测定氨气、硫化氢气体;对新建产地,需要对设计提出达到环境条件的设计要求。①空气条件:温度:10—30oC;湿度:50%-75%;空气流速:冬季0.1~0.2m/s,夏季0.2—0.5m/s。②污染物浓度:氨气:鸡舍不超过15mg/m3;一般圈舍氨气不超过20mg/m3,硫化氢不超过5mg/m3;二氧化碳不超过0.10%,或按绿色食品的具体规定进行。③AA级绿色食品对种畜、种禽的环境条件规定:种畜种禽应从绿色食品畜禽场引入,并适应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对当地特有的优良畜禽品种,要采取措施予以保存和饲养。如果没有绿色食品畜禽场的种畜禽,需要经过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同意,才可购买常规的1~2日龄的雏禽或从母畜怀孕开始就按照绿色食品养殖业标准进行管理的家畜。在一个养殖场,饲养的品种要多样化,不能只饲养一两个品种。畜禽生产要有足够的生活空间。有的需对不同品种畜禽的活动面积做出规定,如牛马等大型动物活动面积不少于每头4m2,猪、羊等中型动物不少于每头2m2,兔、鸡等小型动物不少于每头1m2。④圈舍的建筑材料:一要采用天然的、无毒无害的材料,避免使用有毒性的建筑材料,也不使用有毒的木材防腐剂处理。二是使用可重复或循环使用的、节能的材料。⑤绿色食品的畜禽饲料生产产地的规定:饲料和营养物质必须来自绿色食品基地,或来自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天然草场、水域和矿区。在突然发生的自然或人为灾害情况下,动物的饲料可以有一部分非绿色产地生产的无污染饲料,但它的比例应尽可能低。饲料养分:畜禽饲养过程中,不仅需要维系畜禽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还需满足畜禽生活的平衡营养需要。因此,在配合饲料时,应满足畜禽对能量、蛋白质、钙、磷、钠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需求量。饲料种植:人工牧场应实行轮作、轮放,保证牧草品种的多样性,天然草场的放牧要避免过度放牧,防止水土流失。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添加剂:在生产中也需要严格控制,除了食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磷酸钙、碳酸钙及天然矿物外,绿色食品生产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饲料添加剂,比如化学合成的镇静剂或兴奋剂、驱虫保健剂、防腐剂、人工着色剂、用溶剂(如己烷)提取过的物质以及纯氨基酸等,而需用天然材料代替。五、绿色食品水产品养殖区的选择选择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新鲜水量;水温适合不同鱼种的养殖;池塘进、排水方便。尽可能选取比较完整的水体,以利于生产控制和污染防治。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区附近无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养殖区生态环境良好,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区域,注意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洪水期淡水冲击,盐度大幅度下降,导致鱼虾死亡,以及污染物直接进人养殖区,造成污染。交通方便。第二节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了解)绿色食品的环境监测和现状评价的过程包括:资料调查、现场调查与评估、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与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价,包括产地环境质量信息的捕获-传送-解析-综合评价的全过程,它可为绿色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提供代表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信息。一、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1.监测分类(1)基础性监测这类监测属于特种目的监测,一般在绿色食品产地开发之初,为判断产地是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而进行的调查性监测。(2)监视性监测产品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期内,为监控产地的环境质量所作的监视性监测。(3)仲裁监测为解决在基础性监测和监视性监测中所发生矛盾的特种目的监测。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原则必须实行优化。优化监测包含质量优先和经济合理两重含义。全过程都需采取全程质量保证措施。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和代价,用较低的监测费用,获得具有“五性”(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的数据。减少投入的办法有:①重视现场调查,抓准环境问题,使监测单元的划分和点位的选择有充分的代表性,既能够把那些能指示环境质量的方位、河段、地块选择出来,又使监测参数的选择更准确,以在保证监测质量为前提下节约投资。②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监测资料。特别需要充分利用水、土壤的环境背景值资料,帮助分析自然环境的元素含量水平,以避免重复,从而大大节省投入。③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这是保证监测质量、节省投入的极好办法。3.监测参数的选择监测参数,即在监测中需要分析测定的元素或成分,可分为环境污染物和动植物营养成分等两部分。无论有毒物或营养物,选择参数的原则都需要遵循如下原则。有可靠的分析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测定手段。有环境质量标准或质量基准,可以判断或解释环境质量问题,才能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判断或说明,从而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污染物,需优先选择那些毒性大、扩散性强、生物可降解性差的。##绿色食品监测参数的选择主要根据环境质量评价需要而定,主要有: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如汞、镉、铬、砷、铅、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等。有机毒物,如酚、氰、农药、食品添加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在产地监测中较少选择。生物污染物,如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等。附加参数,如p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氮、磷、钾及多种营养元素等。4.监测布点决定布点质量的三个要素为:监测区域、点数和点位。(1)监测区域监测区域是由绿色食品开发的申请者提出的,因此,所申请区域是否合适,应通过产地选择,从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两个侧面去评估和认定。(2)采样点数采样点数是指把监测区域分成若干小区域(采样单元)的数目,并在每个小区域布设一个采样点。在选择好的一个监测区域,要获得正确的环境信息,往往需要布设多个监测点,并使每个点都能代表该采样单元。布多少点才能既保证监测质量、又节省投人而实现优化监测?为了提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的可比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中规定,产地面积在666hm2以上,土壤监测可设5~10个点,每增加666hm2,则再增加2-5个点。对无污染源的区域,或野生林果、牧草地等非农作物产地,可适当减少采样点数。如空气采样点数,面积比较集中且在2000hm2以上的区域,可只设3个采样点。如地块分散,总面积2000hm2以上,需设4~10个点。矿区附近监测,应适当增加点数。(3)监测点位监测点位是指采样单元中的具体取样位置,它只是一个极小的空间。点位对采样单元的代表性,可用点位的随机性或典型性来描述。当采样单元的环境条件一致时,点位可以随机确定;当条件不一致时,点位只能代表采样单元中具有典型主导因素的空间。例如,当用作物品种作主导因素时,在某采样单元内,既有粮食或果树,又有茶树,或粮果混作,那么,当评价粮食产地的环境质量时,只能在典型的粮食产地采样。而不能在粮果混作地采样,也不能在果树地或茶叶地采样。(4)监测布点图绘制环境监测布点图的三要素为:图例、指北向标和比例尺。大的区域图应该使用复制的行政区划图。布点图需要标明村庄、公路、工矿企业所在地,玫瑰风向图或常年主导风向。对小区域可用示意图。布点的三要素:区域、点数和点位,均需在布点图上标明。5.布点绿色食品的监测点有两种:外源污染监控点和环境质量信息点。(1)外源污染监控点如何获得没有外源污染源的环境质量信息?定性确定法,在选择产地时,有意避开污染源的影响,选择在离污染源有足够远距离的区域,起码不在污染源的下风向,或污染源下游区域作绿色食品产地;定量确定法,即布设外源污染监控点,实测污染源的影响情况。监测点位设在产地内的外源污染源人口处。(2)环境信息监测点在监测区域内,按优化原则把该区域划分成若干个采样单元,在每个采样单元布设一个代表性点位。绿色食品产地一般以面污染源为布点依据,用方格法均分区域,得到多个正方形或矩形采样单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采样单元用随机性或典型性原则确定点位。6.采样样品有时间代表样品和空间(含部位)代表样品。所以,采样的时间(时段、时刻和频次)和点位都是采样质量保证中很重要的概念。(1)采样时间①空气采样时段: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空气采样周期的时间取值为:年平均、月平均、日平均和1h平均4种(表3—1)。绿色食品空气质量监测在计算日平均值时,如果不具有大型采样器(能够连续采样18h以上),而用小型采样器,日采样三、五次无法达到具有统计效力的标准要求,故监测数据不具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统计效力,只能作参考信息。表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时间取值项目年平均(d)月平均(d)日平均(h)小时平均(min)SO2,NO2144121845~60TSP8051245~60②水质采样时间:我国《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规定,农业灌溉用水在各灌期至少采样一次。如有污染,或水质不稳定,需要增加采样次数。畜禽饮用水分丰、平、枯三水期采样,每期采水样一次。绿色食品的水质采样可参考该规范进行。③土壤与作物采样时间:土壤与其上作物采样一般同步进行,二者的监测区域、点数和点位相同,但监测时段以作物为主,因为作物的时间性极强。然而,为申报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按绿色食品的有关规则规定,空气、水、土壤采样时间都需安排在植物生长期进行,否则,在其他时间的采样监测数据将被视为无效。(2)样品的采集①土壤多点混合样品采集法:在一个点位上,土壤表层(或耕作层)一般采多点混合样,和单点剖面样。绿色食品产地的监测一般只采多点混合样。采样方法为:在一个点位上,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如s型、棋盘型、梅花型、对角线型,分取5~20个分点,并等量采集土壤或植物样品,之后混合成一个样品带回实验室。采样深度: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采样一般只采耕作层土壤。粮食产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0-20cm,果茶地一般采0-60cm。绿色食品的农作物样品只采可食部位或商品部位(如茶叶)。采样量:土壤和植物样品均采约l000g。②空气样品的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凡空气样品中的目的元素或组分能被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仪直接检出时,就采用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操作简单,可用注射器、真空瓶、可密封的其他容器,到现场抽取空气样品,带回实验室立即测定。气相和液相色谱仪的检出限低,达10-12~10-9,可直接检测一些有机物、负电性物质和可热导检测气体,故适宜用直接采集空气样品。浓缩采样法:凡不能直接检出目元素的样品,需要通过采样浓缩或富集。浓缩采样法用选择性吸收剂富集被测组分,带回实验室测定。按吸收剂的不同,浓缩采样法分液体吸收法、固体阻留法。此外,还有冷冻浓缩法。③水质采样方法:对于水质均匀的地面水,水质均匀且流量恒定的源头水,和需要捕捉最大瞬时浓度的水样可采用瞬时采样法;对于水质不匀的样品,则采用混合采样法,它是通过把不同时刻的瞬时样品混合起来,以获取代表某个时段的平均流量和平均浓度信息。另外,在一个采样单元的多个采样点位,可采用混合采法,其采样量约1000mL。④地面水流量的测定:对较小流量的灌溉水源,往往需要监测者自己测定水的流速和计算流量。⑤水样的保存:保存时间: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太长,采样时固定好的水样应尽快分析测定,清洁水样可保存72h,轻度污染的水样可保存48h,污染重的水样只能保存12h。保存方法:水样的保存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如冷藏、过滤和选择适宜的容器。化学法如调节pH值、加氧化还原抑制剂或沉淀剂等。样品保存的作用是:减缓生物作用,减少元素或组分的物理和化学损失和污染。多谢参与!(3)采样管理环境监测对样品的采集、保管、运输、记录都在环境监测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样品保存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在保存过程中不能丢失或污染,标签不能搞错,从采样到测定结束,样品不腐烂变质。7.样品的前处理(1)土壤样品的前处理采用风干方法,不宜烘干或暴晒。风干场地要通风、清洁、少尘,无SO2、NOx酸雾等。因土壤对他们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可以用白纸覆盖防尘。风干过程中每日翻动,风干时间不宜超过1周,以防污染。风干土壤样品的加工:用硬质木棒捣碎,除去石块、植物残渣后,用木棒压细,用四分法减量,一个样品一般保留100~200g,在玛瑙研钵磨细,至不同规格(0.25mm,1mm,2mm或100目)。(2)动植物样品的前处理新鲜样品的制备:分析测试多汁的瓜果蔬菜,容易腐烂的肉、血、尿,或测定时容易挥发损失的成分(酚、氰等),都需要测定新鲜样品,不宜干燥保存。带回实验室后,立即洗净、沥干、捣碎、匀浆,消化测定。干燥样品:如样品水分含量较少,可在干燥通风的室内晾干,或在40~60oC鼓风干燥箱内烘干,用硬质磨具磨碎,装瓶待用。8.绿色食品样品的测试方法绿色食品的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环境监测的标准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统一规定的方法,清参考有关的环境监测书籍。9.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已委托九个食品监测中心作为绿色食品的定点监测单位,这些机构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定,具有一定权威性,负责绿色食品基地的环境监测、食品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它是定点的环境监测、食品监测机构,是独立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之外,处于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技术机构。各省绿色食品中心一般只委托一家环境监测单位来负责全省绿色食品申报企业的环境监测工作。二、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现状质量评价程序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绿色食品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根据产地的调查、选择和环境监测资料,按照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并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产地环境质量是否适合开发成绿色食品产地所做出的定量描述,并对开发后的环境建设提出建议。绿色食品产地的评价还需分别对AA级或A级做出评价。现状质量评价程序见图3—2。2.现状评价体系与评价参数现状评价体系与评价参数见图3—3,具体参数见表3—2。3.评价标准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包含:空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第三节绿色食品生产的污染控制(掌握)污染控制是产地环境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绿色食品产地有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类,外源污染,只能在产地选择时加以回避,即产地需要选择在污染源影响不到的地区。产地的污染控制,主要是指对内源污染,即农业生产自身的污染控制。一、产地的环境污染内源污染主要有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和农业废弃物处置不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1.化肥的污染主要是指氮肥污染为什么氮肥污染比其他肥料严重?从施肥技术角度看,施肥不当,如一次性施氮素过多,并且与磷、钾比例不当,植物一下子吸收、同化不了,氮素就会流人环境。同时,因氮素的流动性大,不易在土壤中驻留,随水流走,故而造成作物的当季利用率低,我国目前大约为30%。进而污染水体。钾肥在我国特别稀缺,施肥量不足,同时单季利用率一般可以达到50%-60%,故进入环境的量很少;磷肥的作物吸收率虽然很低,约为10%,但它的流动性很差,大部分能被土壤固定,不容易进入环境。2.农药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估计,每年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35%,棉花损失33.8%。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挽回农产品损失。农药按防治对象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的植保作用不可低估。然而,滥施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个严峻的事实,如使害虫抗药性增加,伤害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农产品产生农药残留等。它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后果甚至比三废污染更为严重。(1)农药污染的危害特点1)一次性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有引起害虫卷土重来的危险。有研究表明,使用农药后,普遍引起病虫抗药性的增强。2)伤害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我国主要栽培植物的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已被控制的病虫害再度回升;次要的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灾害;新的病虫害时有发生;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加;一些优良品种的作物抗病性降低;鸟类、蛇类减少,鼠害猖獗等。专家们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滥施农药,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3)在环境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分散到环境的农药,其起始浓度不一定很大,一般在微克/千克级水平,但它可进入食物链,随着营养级而不断增加,达到污染的程度。图3-4显示的是生物对DDT的富集情况;进入空气的农药,或直接以气溶胶,或被悬浮物吸附,随大气运动而扩散,从而扩大污染范围。如在南极、北极、喜马拉雅山以及格陵兰岛等一些从未使用过农药的地区,在当地生物及其他环境介质中都检出了农药。(2)滥施农药对环境的污染①对水体的污染:进入水体的农药,主要是由散落在土壤中的农药随地表径流而进入的。②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农产品的累积:散落在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残留在0-30cm深度的土壤中,通过生物和非生物途径转化和降解,或通过挥发、随水移动,或被植物吸收而迁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一是干扰土壤生态系统,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动物的数量减少。有人调查,农药在抑制病虫害的同时,使土壤90%的蚯蚓死亡。蚯蚓减少,必然影响土壤团粒的形成和肥力水平的降低。二是农药在作物中的累积。3.农用塑料残膜的污染农用薄膜,包括地膜和篷膜。农膜技术的采用,对我国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种植结构的调控和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农膜的生产和使用以来,逐步暴露出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残膜污染。(1)残膜污染概况残膜是由农膜老化、破碎和回收不净,在农田中的残留,被农民称之为“白灾”。据农业部调查,目前我国残膜量一般在60--90kg/hm2,最高达到165kg/hm2;地膜残留量随使用年限而增加。(2)土壤中残膜的影响①毒害作用:对于作物种子萌芽和种子幼苗生长有损害作用。如农膜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2异丁酯随水溢出渗入土壤,对种子有毒害作用,作物缺苗断垄比对照高15%以上。②影响土壤容重、含水量、孔隙度:聚烯烃类薄膜在土壤中抗机械破碎性强,妨碍气、热、水和肥等的流动和转化,使土壤物理性能变差,养分运输困难。③耕性变差:大量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利于土壤的耕翻,不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④减产:据田间大量调查试验表明,作物减产幅度随农膜使用年限和残留量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情况下,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的减产幅度分别为7%~20%,15%~20%,5%--10%,5%--40%。生育期短的蔬菜减产幅度小于生育期长的品种。4.畜禽产地的环境污染粪便及其分解产物伴生物添加物有机物,以BOD5、COD等指标表示恶臭,以刺激性臭气体现的物质,包含氨、硫化氢,挥发性脂肪酸、酚类、醛类、胺类、硫醇类等。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饲料添加剂(微量营养元素、激素、抗生素)(1)污染物的种类寄生虫卵圈舍消毒剂等(2)养殖环境的感官污染许多规模化养殖场都有一个不雅的景观场所---粪便堆放场,臭气熏人,污水漫流;畜禽场的另一景观---铺天盖地的蚊蝇。(3)畜禽粪便对空气的污染其污染物主要有两类:粪便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恶臭;粉尘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恶臭是来自畜禽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等产生的臭气。据报道,恶臭成分极其复杂,其可测成分,牛粪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挥发性脂肪酸、有机酸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脂类、胺类、硫醇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及氨、硫化氢等。二、污染控制绿色食品产地的污染控制途径有两类:对生产过程的行为控制和对产品的终端控制绿色食品产地的污染行为控制标准主要是生产资料使用规则。生产资料使用规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它包括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这些准则对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物资名单和使用方法都作了明确规定。1.控制化肥污染的主要方法(1)调整肥料结构肥料结构不平衡是影响肥效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目前所施用的化肥结构约为N:P2O5:K2O为1:0.26—0.37:0.059-0.16。这种比例结构,可以认为是氮肥过多,也可认为是缺磷少钾。合理的结构,虽因作物和土壤肥力条件各异,同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中微量元素。(2)合理施用优质有机肥料合理施优质有机肥是控制氮肥污染的重要方法。施优质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结构,补充土壤的钾、磷和优质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促使农业高产和优质。(3)改进施肥技术施肥技术不当,表现在轻视底肥,重视追肥。追肥期不当,也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术是避免化肥损失的关键。灌溉与化肥流失关系很大。中国的灌溉技术以传统的地面漫灌为主,水的利用率与化肥的流失率相关性很大。地面漫灌引起化肥流失的量是惊人的。微灌可明显减少化肥的流失。(4)合理轮作20世纪50年代初,豆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5%,据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比例适合我国生态和经济结构要求。而1990年减为12.3%。豆科作物减少,无异于损失一个庞大的、无本万利的化肥厂。豆科作物固氮能力很强。据试验,一茬大豆可固氮177--351kg/hm2。豆科绿肥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更多。此外,种植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能转化石灰性磷为有效磷,可活化和富集某些微量营养元素,对建立土壤养分库作用很大。2.农药的污染控制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要创造和建立有利于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在必须进行化学防治的情况下,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1)推广综合防治技术(IPM)我国的植物保护措施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包含:栽培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类技术措施。我国的IPM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大量采用抗病品种,保护害虫天敌,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改进施药技术,利用沼肥(沼液、汛渣)防治病虫害,利用间作、套作、混作、轮作等防治病虫害等。(2)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调节、控制。比如我国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也就是平常所说的Bt制剂防治害虫,无论在工业化生产还是在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居世界先进水平。(3)农业防治技术即利用栽培、耕作、施肥、品种等农业手段对农田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例如,清除果园的枯枝落叶并烧毁,可以破坏病虫越冬场所和压低病虫的数量等。(4)物理和机械防治技术例如,太阳可以晒干种子,并杀死病菌、防虫防霉。(5)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绿色食品的生产对农药的安全使用可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执行。该准则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除草剂和增效剂,允许使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皂类物质、醋、植物制剂及其他天然物质来防治病虫草害。使用农药,首先要对症下药,农药的使用品种和剂量因防治对象不同应有所不同。其次是适时、适量用药,应在害虫发育中抵抗力最弱的时间施用农药。同时,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的药剂选择最佳施人剂量。从而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制定施药安全间隔期。根据农药在农作物上允许残留量,可制定出某一农药在某种作物收获前最后一次施药日期,使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规定残留标准。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作物收获之间相隔日期,称为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的使用,可提高合理使用农药的效果。同时,收获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农药残留量标准,对减轻食品的农药污染,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将起到良好作用。3.兽药污染的控制绿色食品生产中畜禽的疾病防治方法:一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良好的饲养条件来预防疾病;二是治病尽可能采用自然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三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化学药物治疗。**允许使用的疾病防治材料包括生物制品、生物源药物、无机及矿物性药物等。**禁止使用的物质包括化学合成促生长剂和促繁殖剂,天然以及合成的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催产素等)以及有机化学合成药物等。同时,应严格控制预防性药物,比如疫苗的使用。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疾病的预防不允许使用对动物生理活动产生直接危害的治疗方法,以降低人为因素对动物的危害,让动物能够按照自己的生理方式生存。绿色食品对畜禽的运输和屠宰也有规定。运输前,运输车应彻底清洗干净。在运输过程中,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并根据气候条件和过程长短给动物喂水喂食。运输者要善待动物,不能使用任何电驱赶设备。运输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镇定剂和兴奋剂。运输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如AA级绿色食品标准规定,在使用车辆运输时,将动物运送屠宰场的时间不得超过24h。畜禽的屠宰应先接受检验和检查,合格的畜禽必须在绿色食品定点屠宰场屠宰。屠宰时动物开始昏迷到开始放血致死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减轻由于屠宰引起的动物痛苦。4.水产品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绿色食品水产品养殖的疾病防治用药应严格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激素、抗生素等,提倡使用中草药、中成药、矿物源鱼药、动物源药物及活的微生物制剂。疾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水产品动物生活在水中,既不容易发现疾病,又不容易治疗。因此,应以预防为主。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抗御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对病害的自然抗御能力。5.野生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1)严格禁止超采野生农产品采集的基本原则是,按照采收对象的生物学特点和采收地区的环境条件,在不超过采集对象每年能够自然恢复的数量范围内进行采集生产。为了保证这种生物资源得到持续地保护和利用。每年采收的数量不能超过每年自然生长增加的数量。(2)在无污染的地区采集采集地区在采集前和采收过程中没有施用过化学合成物质的历史,没有受到三废或其他任何禁用物质的污染。采集过程中,如施用过化学合成物质如农药,绿色食品的产品检测机构应该对产品残留物质进行分析,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3)严格控制采集过程中的污染野生农产品的采集地域范围广,涉及的采收人员文化素质差异大,时间跨度长,采集过程很难控制,很容易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操作行为。第四节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了解)绿色食品产地的建设除了环境污染控制外,还应对产地三级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控,使其结构合理,功能和谐,生产力达到最大。调控农业生态系统最佳途径就是生态环境建设。一、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的关系1.生态农业是绿色食品开发的基础生态农业的基础是生态平衡,生态农业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结合的农业,它强调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强调充分利用太阳能,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实现多次增值,合理利用,达到投入少、产出多、能耗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日的。由于生态农业可控制污染物进入农产品使生态农业产品优质无毒,因此它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2.绿色食品的开发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限制各种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施用,提倡生物防治和资源的多级利用等,而且要以开发的绿色食品来带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周转水平,达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没有优质、高效绿色食品市场拉动的生态农业,是没有前途的农业。--→绿色食品的开发必将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二、绿色食品产地生态建设的目标绿色食品产地的总目标是综合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绿色食品生产的目标不仅要获得无污染、高品质的产品,还要力求以较少的生产投入,去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保持和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绿色食品产地生态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建设,达到产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即农业生物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使产地逐步具有综合性的可持续生产能力,逐步把产地建设成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使产地成为无废物的生存基地。通过绿色食品的生产,使产地土壤成为健康的、肥沃的土壤。三、绿色食品生态建设的内容与技术1.周边生态建设产地选择时把握好生态条件在绿色食品生产的同时,需要完善其环境建设,包含生物多样性建设,植树种草,建设成一个有明显标志的生态隔离带,并同时在第一级生态环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2.产地生态建设(1)耕作技术间作套种,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合理的间套作比单作有很多优越性。(2)生态优化的农业防治技术生态优化的农业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种相生相克原理,即用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利用化学生态学原理,用某些植物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吸引或排斥病虫害;保护天敌,减少病虫草害等。农业防治的防治技术很多如选择抗性作物品种;清洁田园,深翻土地,促进残枝败叶腐烂,破坏病虫害越冬条件;科学施肥,施彻底腐熟的有机肥;轮作、间作、倒茬,使一些食性单一的害虫的繁殖能力减弱;嫁接防病,如把黄瓜嫁接在南瓜上,防病效果达95%左右;作物种植的时间、空间变化,打乱害虫的生活周期,减少害虫的有效袭击时间;在农田周边种植天敌食用植物繁衍天敌,增加天敌的丰度和捕杀害虫的能力;在周边种植害虫喜欢的食用植物,引诱害虫离开产地等。(3)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生物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是建立在生态学食物链原理基础上的。生态技术将各营养级生物因为食物选择所废弃的或排泄的物质作其他生物的食物加以利用、转化、增值,就能提高生物能的转化率及资源利用率。例如,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4)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农田灌溉方式,使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改变农田引水渠道,防止跑水、漏水;整修农田水利,保水、蓄水与用水结合,提高农田降水利用率;建立土壤水库,提高纳雨保墒能力。(5)动物的立体共生养殖技术根据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多种个体大小和取食习性等方面不同的畜、禽混养,或将食性和栖息层次不同的水生动物混合养殖,以充分利用农业生物的多样性,发挥物种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3.土壤生态建设主要指土壤肥力的建设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对植物的供水、供营养物质、供生物体所需要的能力。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经济生产系统,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要趋于平衡,既要有机、无机肥平衡,也要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不是喂植物,而是喂土壤”。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施用的基本思想是:创造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本单位的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施用;四、产地生态建设与质量的转化在产地生态建设中,种植业、养殖业产地环境质量的转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将一个常规农业生产方式转化为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的过程。从常规农业方式开始进行绿色食品管理,直到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被确认为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时期称为转化期。为什么要进行转化呢?常规农业的生产方式,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各种耕作和养殖措施对土地、畜禽会产生污染或存在残留。这种污染或残留的消除需要一定的时期,因此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应有一定的过渡时期才能将常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绿色食品生产方式。此外,有机生产者也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和掌握有机生产技术和要求。AA级绿色食品标准规定,对于一年生作物,在转化的第一个作物生长季节开始前,应该至少有一年的时间土地满足了整个基本标准的要求。在第一个生长季节结束时,该地区才能被认证为绿色食品种植区,第二个生长季节开始时,生产的产品才能按“AA级绿色食品”销售。对于多年生作物,转化期需要两年。对于已经转化的生产地块,不能在绿色食品生产方式与常规农业生产方式之间以及A级和AA级之间来回反复。转化和转化期是对常规农业方式而言的。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比如我国许多边远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的历史,而且各项技术和操作已经全面符合准则的要求,那么就不需要转化期;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生产绿色食品时,如果产地的环境条件完全符合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也不需要转化期。畜禽生产技术复杂,应根据产肉、蛋、奶动物的行为方式决定转化期。思考题1.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基本原则?2.绿色食品产地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调查的基本内容?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及环境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4.请为一个平原地区的绿色食品产地作出产地环境的监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5.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污染以及控制污染的措施?多谢参与!
本文档为【第三章 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与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心想事成202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131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2-27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