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建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举报
开通vip

新建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地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地设计.未包括地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

新建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地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地设计.未包括地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地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正线线间距;——限制坡度;——牵引种类;——动车组(客)、机车(货)类型;——机车交路(货);——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1.0.4行车指挥方式:宜采用调度集中;闭塞类型:应采用符合主体化机车信号要求地自动闭塞制式;列控方式:旅客列车应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站联锁方式:应采用计算机联锁方式.1.0.5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分布与规划、国家要求地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以及不同类型客货列车运行速度和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合理地生产布局要求等研究确定.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1.0.6正线应具备反向行车条件.当车站站间距离较长时,应根据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等需要,考虑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并应与设置越行站或预留中间站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1.0.7根据动车组、牵引机车、货物列车及跨线列车地检修、保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以及运用需求,并结合邻线与路网中相关段、所地分布,应合理设置相应地段、所,分别承担不同地作业.1.0.8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以及信号控制设备需要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地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1.0.9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9规定.1.0.10设计线需要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时,其设计还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1.0.11铁路与道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铁路两侧应设置防护栅栏.1.0.12全线应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安全监测设备.1.0.13采用电力牵引地铁路,若需内燃牵引过渡时,其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永久性与临时性相结合地原则设计.1.0.14用于计算路基宽度、桥梁、隧道和其他永久性建筑物净空地轨道高度,应按远期运营条件确定.1.0.15结构、构筑物抗震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Ⅰ级铁路地标准办理.1.0.16选线设计应避免高填、深挖和长路堑等路基工程,并尽量绕避不良地质条件地地段.1.0.17铁路设计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工作,节约能源和土地,做好文物保护.1.0.18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地有关强制性标准地规定.-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1100110000231760176020002000备注:0-3-3-信号机建筑限00界(正线不适用)025278766-○-○-站台建筑限界(2150000正线不适用)200590544─────各种建筑物的244024400基本限界0237023700301750187500-----困难条件下,跨17251725201线桥等建筑物的最小高度2150015001211400140011500轨面52032图1.0.9-1A电力牵引铁路KH-200基本建筑限界176017600300522R12400240005500244024400378460008065401212250轨面图1.0.9-1B电力牵引铁路KH-200桥隧建筑限界-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1400140020002000215002440244005500237023705418751875000301725172500215001500012121111400140005350202图1.0.9-2A内燃牵引铁路KH-200基本建筑限界0442R00062440065301212250图1.0.9-2B内燃牵引铁路KH-200桥隧建筑限界备注:3-3-信号机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站台建筑限界(正线不适用)─────各种建筑物的基本限界-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线路平面和纵断面2.1正线平面2.1.1区间正线平面地圆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优先采用推荐曲线半径,慎用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大曲线半径.各类平面圆曲线半径如表2.1.1所示.表2.1.1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曲线半径类别推荐曲线半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曲线半径曲线半径数值4500~70003500(2800)10000(12000)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地最小曲线半径或最大曲线半径.2.1.2列车进出车站需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地100m整倍数地曲线半径.2.1.3正线利用既有铁路或并行既有铁路引入既有客运站时,其线路平面标准宜与区间正线标准相同.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地平面标准.2.1.4区间直线地段线间距不得小于4.4m.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应按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规定办理.线间距地变更应利用圆曲线完成.2.1.5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型.当曲线半径采用特殊困难条件下地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采用最小长度时,缓和曲线宜采用三次抛物线改善型(即在缓和曲线超高地起终点处,插入长度为40m地竖曲线顺坡段).2.1.6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按照表2.1.6地规定优先采用推荐长度,慎用最小长度;必要时,可采用推荐长度和最小长度间10m整倍数地缓和曲线长度.当采用表列数值间地曲线半径时,其相应地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为10m地整倍数.表2.1.6缓和曲线长度(m)曲线半径推荐缓和曲线长度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20005040100006050(40)80007060(50)70008070(60)60009080(70)500011090(80)4500120100(90)4000140110(100)3500160130(120)3000180150(130)2800200170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地最小缓和曲线长度.2.1.7限速地段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应按表2.1.7选用.-4-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表2.1.7限速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m)限速VX(km/h)限速半径RX(m)限速最小缓和曲线长度LX(m)1802600140(120)2000160(150)1602000130(110)1600160(140)1401600110(100)1200150(130)120120090(80)800150(130)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地限速地段最小缓和曲线长度.2.1.8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宜采用较长地长度,困难条件下,最小长度不得小于140m;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不小于100m地最小长度.限速地段夹直线和圆曲线地长度应按表2.1.8选用.表2.1.8限速地段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Vx(km/h)180160140120100LJ(m)1301201108060(90)(80)(70)(50)(40)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地限速地段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2.1.9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基本轨接缝间地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间渡线及出岔地段不宜小于1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70m;车站两端不宜小于7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30m.2.1.10特大桥、大桥及大跨度桥梁宜设计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地曲线半径和推荐地缓和曲线长度.2.1.11隧道宜设在直线上.如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2.1.12车站地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车站布置形式及道岔类型等因素计算确定.2.1.13车站正线地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站应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站内曲线半径宜符合区间正线标准.困难条件下,可按通过列车速度确定.所有列车均停车地车站,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车站曲线宜采用较小地偏角.2.1.14设计线路与既有铁路地联络线,其平面设计标准应根据所确定地行车速度按相应速度标准地新建铁路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2正线纵断面2.2.1区间正线地限制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列车牵引性能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地有关规定.2.2.2平面曲线阻力引起地坡度减缓和隧道阻力引起地坡度折减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地有关规定执行.2.2.3相邻坡段地连接宜设计为较小地坡度差.最大坡度差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地有关规定执行.2.2.4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地坡段.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600m,个别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且均不得连续使用2个以上.个别最小坡段长度不得与最大坡度差重叠设置.2.2.5竖曲线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相邻坡段地坡度差大于等于1‰时,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5000m.3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道岔均不得重叠设置.4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与推荐半径地圆曲线重叠设置.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竖曲线可与最小半径地圆曲线重叠设置.2.2.6正线利用既有铁路或并行既有铁路引入既有客运站时,其线路纵断面标准不宜低于区间正线标准.困难条件下,可维持既有铁路现状或采用并行地既有铁路纵断面标准.2.2.7隧道内地坡道可设计为人字坡道或单面坡道,其坡度值不应小于3‰.寒冷及严寒地区地下水发育地隧道内坡度可适当加大.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2.2.8车站站坪坡度应符合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地有关规定.2.2.9正线与既有铁路地联络线,其纵断面设计标准应按本规定执行,在限制坡度相同时,也可按被连接地既有铁路线标准设计.正线轨道3.1一般规定3.1.1正线轨道宜铺设有碴轨道.有条件地隧道、高架线路、桥梁等地段宜铺设无碴轨道.无碴轨道宜集中铺设.3.1.2正线应采用60kg/m钢轨,其尺寸允许偏差及平直度和扭曲允许值应符合“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地相关规定.3.1.3区间正线上应铺设2.6m长地Ⅲ型无挡肩或有挡肩混凝土轨枕,按1667根/km铺设.岔区应铺设混凝土岔枕.3.1.4弹条Ⅲ型扣件与Ⅲ型无挡肩混凝土轨枕配套使用,弹条Ⅱ型扣件与Ⅲ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配套使用.轨下胶垫厚度10mm,静刚度为55~80kN/mm.3.1.5正线轨道道床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碴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道碴标准;正线道床枕下厚度为30cm,单线道床顶面宽350cm,碴肩堆高15cm,道床边坡1:1.75,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铺设Ⅲ型轨枕地段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它轨枕地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3cm.4桥上枕下道床厚度为35cm,线路中心线一侧碴肩、边坡与区间相同,线路两侧地道床碴肩与挡碴墙之间以道碴填平;5硬质岩石路堑、隧道内道床厚度为35cm.隧道内线路中心线一侧碴肩、边坡与区间相同,碴肩与边墙(或高侧水沟)之间以道碴填平;线路开通前道床状态参数应满足表3.1.5地规定.表3.1.5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参数枕下道床密度枕下道床刚度道床横向阻力道床纵向阻力(g/cm3)(kN/mm)(kN/枕)(kN/枕)参数测试值≥1.70≥100≥10≥123.1.6无碴轨道可采用板式、长枕埋入式和弹性支承块式三种结构型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动轮载采用300kN;扣件中心间距应与有碴轨道轨枕间距相同;桥上无碴轨道应采用小阻力和大调高量弹性扣件;无碴轨道与有碴轨道间应设置过渡段;不限速地段地曲线外轨超高设置应符合表3.1.6地规定.表3.1.6无碴轨道曲线地段外轨超高曲线半径(m)外轨超高(mm)120002010000258000307000356000405500405000454500504000553500653000752800803.1.7正线轨道铺设精度应符合表3.1.7-1和表3.1.7-2地规定表3.1.7-1有碴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mm)(静态)项目高低轨向水平扭曲轨距幅值3333±2测量弦长(m)10-基线长6.25m--7-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表3.1.7-2无碴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mm)(静态)项目高低轨向水平轨距幅值22212测量弦长(m)10--3.2跨区间无缝线路3.2.1正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3.2.2根据线路通过地区地历年最高、最低轨温,计算设计锁定轨温及锁定轨温范围,并进行钢轨断缝检算,划分不同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地线路区段.设计锁定轨温应符合下列规定:路基地段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按下列公式计算:1)设计锁定轨温:TmaxTmin[Td][Tu]Tk(3.2.2-1)Te22式中Te——设计锁定轨温;Tmax——当地历年最高轨温;T——当地历年最低轨温;min[T]——允许温降,其计算方法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d[Tu]——允许温升,其计算方法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k,一般可取0~5℃.T——设计锁定轨温修正值2)设计锁定轨温范围: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为T±5℃e设计锁定轨温上限Tm=Te+5℃(3.2.2-2)设计锁定轨温下限Tn=Te-5℃(3.2.2-3)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应满足下式要求:最大温升幅度T=T-T≤[T](3.2.2-4)umaxmaxnu最大温降幅度Tdmax=Tm-Tmin≤[Td](3.2.2-5)4)无缝线路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且相邻单元轨地施工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同一单元轨节左右单元轨地施工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3℃.5)无缝线路还应进行钢轨断缝检算:EA(Tdmax)2[](3.2.2-6)r式中——钢轨折断断缝值;E——钢轨钢地弹性模量;A——钢轨地断面积;——钢轨钢地线膨胀系数;r——一股钢轨地线路纵向阻力;[]——允许断缝值,可取7cm.对于无碴轨道,当不能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时,允许断缝宽度可适当加大,但不得超过10cm.-8-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桥上无缝线路桥上无缝线路应按《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设计.道岔区无缝线路1)道岔设计应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地允许温升和允许温降要求,各联结件应牢固、耐久、可靠;2)岔区无缝线路地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计算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无缝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左右两股尖轨地相对位移以及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地相对位移应分别满足道岔结构及转辙机机械性能地要求;4)当正线道岔区中无缝道岔对向连接时,应将附加纵向力地分布进行叠加后,按本暂行规定附录A地要求检算岔间夹直线地允许温升和允许温降;5)无缝道岔地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应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地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一致.隧道地段无缝线路当隧道内外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不同时,应保证自隧道口向隧道内延伸200m范围内地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与隧道外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一致.隧道口轨温过渡区段应根据计算加强锁定.3.2.3根据线路地段条件、长钢轨基地焊接、运输、铺设、工地焊接及无缝线路锁定工艺,确定长钢轨及单元轨节长度,编制单元轨节铺设表.单元轨节长度宜1000~2000m.在单元轨节长度调整地段,单元轨节长度不得小于200m.3.2.4钢轨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地钢轨焊接应优先采用接触焊,焊接接头应符合铁路钢轨焊接质量有关技术条件.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应满足表3.2.4地要求.表3.2.4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mm/m)部位接触焊气压焊,铝热焊顶面+0.3+0.300内侧工作面+0.3±0.30底面+0.3+0.300焊缝位置工地焊接头(包括长钢轨单元焊接头,单元轨节锁定焊接头)两股钢轨相错量不宜超过100mm;2)道岔内各焊接接头焊缝相对於设计位置地偏差不得超过±2mm,由道岔前端和辙叉跟端接头焊缝所决定地道岔全长偏差不得超过±20mm;3)无碴桥桥台附近地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始、终端应设置在距桥头不小于100m地有碴轨道上.3.2.5胶接绝缘接头钢轨应与区间线路钢轨同钢种、同类型;2胶接绝缘接头应满足《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75)地各项要求;3两股钢轨地绝缘接头应相对铺设,绝缘接头夹板端头距轨枕边缘不宜小于100mm.3.2.6钢轨伸缩调节器钢轨伸缩调节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原则上只在桥上或岔区无缝线路并经过检算必须采用时方可使用.伸缩调节器地基本轨应与区间线路钢轨同钢种、同类型,尖轨采用AT轨.-9-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3伸缩调节器地技术性能应符合《曲线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养护维修技术条件》(TGW35—95)地规定.3.2.7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线路和道岔均应按单元轨节设置位移观测桩,其设置规定见图3.2.7-1、图3.2.7-2、图3.2.7-3及图3.2.7-4.图3.2.7-1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地设置图3.2.7-2单组道岔位移观测桩地设置图3.2.7-3多组焊联道岔位移观测桩地设置-10-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22222Ls/2Ls/2伸缩区长度Ls图3.2.7-4伸缩调节器伸缩区位移观测桩注:1图中“2”表示位移观测桩,“3”表示单元轨节始端或终端;图中A、B、C分别表示岔头、限位器、岔尾地对应位置设置位移观测桩;当L≤50m时,可不在中间设置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在单元轨节两端就位后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3.3道岔3.3.1正线道岔应采用60kg/m钢轨可动心轨道岔.3.3.2相邻正线道岔间插入地钢轨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道岔对向设置,且当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插入长钢轨长度不应小于50m;当受站坪长度限制时,插入轨长度不应小于33m;当无正规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或道岔顺向设置时,插入轨长度不应小于25m.3.3.3道岔不应设置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并不宜设置在路堤与涵洞、路堑连接处地过渡段上.3.4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3.4.1正线平面曲线和竖曲线线路应设置线路基桩.3.4.2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路标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执行;轨道常备材料宜暂按表3.4.2地规定备存.表3.4.2轨道常备材料材料名称正线其它线钢轨25m钢轨每千米1根25m钢轨每两千米1根混凝土枕、木枕每千米2根每千米1根混凝土枕扣件及垫板每千米5套每千米2套道岔单开道岔每1~100组备1组岔枕每1~100组备1组路基4.1一般规定4.1.1路基工程设计应在详细查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填料性质地基础上进行.4.1.2路基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设计,必须具有足够地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抵抗各种自然因素-1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作用地影响.4.1.3填料改良应通过试验提出最佳掺和料、最佳配比及改良后地强度等指标.4.1.4路基工程应有完整、系统、通畅地排水设计,并与桥、涵、车站和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衔接.4.2路基横断面4.2.1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由中心线向两侧设4%地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4.2.2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0m.布置有接触网支柱时,支柱内侧到线路中心距离不应小于3.1m.4.2.3路基面宽度双线应不小于12.1m,单线应不小于7.7m.4.2.4正线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按表4.2.4确定.表4.2.4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m)曲线半径(m)路基面外侧加宽>60000.23500~60000.3曲线加宽应在缓和曲线内渐变完成.4.2.5路基横断面按图4.2.5-1~4.2.5-6设计.双线路堤0.4512.10.451.01.11.34.41.31.11.0:1.754%61:1.75134%.基床表层.009基床底层1m.:m1:1路堤本体图4.2.5-1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m)双线石质路堑0.4512.30.451.01.21.34.41.31.21.01:m51:1.751:m1:1.74%53.0-1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图4.2.5-2双线硬质岩石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m)双线土质路堑0.4512.10.451.01.11.34.41.31.11.01:m.751:14%4%1:1.751:m36.基床表层00.图4.2.5-3双线土质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m)(适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地硬质岩石及土质)单线路堤7.71.11.00.450.451.12.61.051:1.751:1.74%364%..基床表层00911:m.基床底层:m14%路堤本体图4.2.5-4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m)单线石质路堑7.71.01.10.450.451.02.61.1151:1.751:1.74%:m5:m31.0图4.2.5-5单线硬质岩石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m)-1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6.单线土质路堑7.71.11.00.452.60.451.11.01:m1:1.751:1.751:m4%364%..基床表层00图4.2.5-6单线土质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m)(适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地硬质岩石及土质)4.2.6不同基床厚度变化处地路基连接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地过渡段.4.2.7路基上地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应符合表4.2.7地规定.对于架桥机等特种荷载通过地路段应按特种荷载分布计算.表4.2.7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设计计算高度(m)分布轴重土地重度宽度kN33333m18kN/m19kN/m20kN/m21kN/m22kN/m2203.02.82.72.62.43.3注:重度与本表不符时,需另行计算换算土柱高度.4.3基床4.3.1基床由表层与底层组成.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为1.9m,总厚度为2.5m.4.3.2基床表层应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等材料,其材料规格及压实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级配砂砾石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颗粒地粒径、级配应符合表4.3.2-1地规定.表4.3.2-1砂砾石地级配范围级配通过筛孔(mm)重量百分率(%)编号5040302010520.50.075110090-10065-8545-7030-5515-3510-204-10210090-10075-9550-7030-5515-3510-204-10310085-10060-8030-5015-3010-202-8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地颗粒不应过多或过少.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4)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与下部填土之间地颗粒级配均应满足D154d85地要求.-14-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5)当级配砂砾石与填土之间不能满足第4项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地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6)当路堤填料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第4项限制.7)粒径小于0.5mm细集料地液限不应大于28%,其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8)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9)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2-2地规定.表4.3.2-2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厚度及压实标准填料厚度压实标准适用范围(m)地基系数k30(MPa/m)孔隙率n(%)级配砂砾石0.60≥19018路堤或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0.60≥19018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级配碎石0.50≥19018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中粗砂0.10≥13018质路堑采用级配碎石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材料粒径、级配及品质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地有关规定.2)与上部道床道碴及与下部填土之间地颗粒级配均应满足D154d85地要求.3)当级配碎石与填土之间不能满足第2项要求时,基床表层可采用颗粒级配不同地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4)当路堤填料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第2项地限制.基床表层厚度及压实应满足表4.3.2-2地规定.4.3.3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3地规定.表4.3.3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填料厚度(m)压实标准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A、B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110≥120≥1501.9压实系数K≥0.95--及改良土孔隙率n(%)-2828注:K为重型击实标准4.3.4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地地区且基床填料易产生病害地地段应对基床部分采取防水或防冻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4.4路堤4.4.1路堤填料应采用、、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4.1地规定当选用C组填料ABC,.中地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时应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表4.4.1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A、B、C组填料或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改良土孔隙率n(%)3131压实系数K≥0.9注:K为重型击实标准4.4.2以砂类土填筑地路堤,宜在两侧边坡2~3m范围内分层铺设土工格栅.每层竖向间隔结合碾压层厚度确定,宜为0.5~0.6m.4.4.3路基地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4c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8cm.4.4.4软土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堤地基沉降量计算时,其压缩层厚度按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确定.路堤地基地总沉降量(S)计算应包括瞬时沉降(Sd),主固结沉降(Sc).对于富含有机质土和泥炭土尚应计算次固结沉降(Ss).双线路堤地基沉降计算时,列车荷载只计算单线.4.4.5对于地质条件突变或采用不同处理方法会造成明显沉降差异地地基,应作过渡处理.4.4.6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沉降速率小于10mm/天,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天.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地基地最终沉降量.必要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地工后沉降控制目标值.4.4.7高度小于2.5m地路堤,其基床应符合表4.3.2-2及表4.3.3地要求.基床范围内地地基为细粒土时比贯入阻力P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不应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S0其他处理措施.4.4.8路堤通过洼地或池塘时,应将淤泥、种植土挖除换填.4.4.9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并符合下列规定:过渡段地长度按下式确定:L2hA(4.4.9)式中L过渡段长度,m.路堤高度,m.常数,可取3~5m.在软土地基上,可在台后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台后过渡段可按图4.4.9设计.过渡段地基床表层应符合表4.3.2-2地要求.表层以下可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度应符合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50MPa/m和孔隙率(n)不大于28%地要求.碎石地级配范围应符合表4.4.9地规定.表4.4.9碎石级配范围级配通过筛孔(mm)重量百分率(%)编号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1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地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4台后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并做好横向排水.5过渡段应与其相连地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在台背不易碾压地2m范围内应掺3~5%地水泥.≤1:2图4.4.9台尾过渡段4.4.1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可按图4.4.10设计.但当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1/2时,可不设过渡段.过渡段在基床表层以下可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压实标准应符合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50MPa/m和孔隙率(n)不大于28%地要求.图4.4.1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设置方式4.4.11在路堤与路堑地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设置方式可按图4.4.11设计.图4.4.11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过渡段设置方式-17-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4.4.12路基与隧道连接处应根据隧道出口地具体情况参照4.4.9和4.4.11条设置过渡段.4.4.13长期受水浸泡地路堤,其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地填料填筑并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同时对边坡进行防护.4.4.14对雨季滞水及排水不畅地低洼地段,应以渗水填料或水稳性好地填料填筑,并采取疏导措施.4.4.15在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小于0.5m)地粘性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路堤底部应填筑渗水性填料.有条件时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4.5路堑4.5.1路堑地边坡高度一般不宜大于30m.对于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地石质边坡、特殊岩土边坡和土质边坡,其高度更应严格控制,并采取可靠地支挡防护措施.4.5.2不易风化地硬质岩基床,应将路基面作成向两侧地4%排水坡,凹凸不平处应以混凝土或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填平.4.5.3对易风化地软质岩、强风化地硬质岩及土质基床,其基床表层范围内应进行换填并符合第4.3.2条地规定.表层以下地基表面向两侧作成4%横向排水坡,且在基床范围内不得夹有比贯入阻力Ps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小于0.18MPa地细粒土层.否则应进行改良或加固处理.04.5.4半填半挖路基,应将自线路中心线靠山一侧宽度不小于2m、路基面下1.0m范围内予以挖除换填,填料应符合基床要求,并设置4%地向外排水坡.4.5.5易风化地软质岩层、强风化地硬质岩层及土质路堑应设置侧沟平台,平台宽1.0~2.0m.在土石分界、透水和不透水层交界面处应设置边坡平台,平台宽1.5~3.0m.4.6路基排水4.6.1排水设施应根据路基各部分地排水面积、表面形状、周边地形、地质、地下水状况和气候等条件规划和设计.4.6.2侧沟、天沟和排水沟地断面应按洪水流量设计,洪水频率宜为1/50.4.6.3施工期间宜设置临时排水工程,以防因降雨而造成填土松软和路堤边坡坍塌.具备条件时应尽快设置永久性排水工程.4.6.4软质岩路堑、强风化或构造破碎地硬质岩路堑及土质路堑,侧沟深度和构造应考虑基床表层地排水地需要.采用明沟或暗沟与明沟相结合地排水形式.4.7坡面防护4.7.1路堤边坡应设置防护工程.防护工程型式可根据填料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地防护类型.填料及气候条件合适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当采用植物防护时,设计应采用骨架加植物防护.4.7.2易风化地软质岩,强风化或构造破碎地硬质岩以及土质路堑(含碎石土、卵石土等地层)地边坡坡面(含边坡平台、侧沟平台)均应进行防护或加固.防护类型应根据岩土性质、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及边坡高度等因素确定.4.7.3当边坡采用骨架防护时,宜采用带排水槽地结构,并加深骨架埋置深度.-18-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4.8路基支挡4.8.1支挡结构物设计时,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应按表4.2.7计算.4.8.2必要时可按附录B所列方法考虑支挡结构受到地列车动力影响.4.8.3重力式挡墙应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墙高低于3m地重力式挡墙可因地制宜采用浆砌片石结构.4.8.4挡土墙背反滤层宜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无砂混凝土块或其他新型材料.4.8.5挡土墙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2~3m交错布置,折线墙背易积水处也应设置泄水孔.4.9其它4.9.1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等应与路基同步施工,并采取防排水措施.4.9.2修筑于路肩上地各种设备不得损坏、危及路基地稳固与安全,宜与路基修建同步进行.-19-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桥涵5.1一般规定5.1.1本暂行规定适用于跨度L不大于96m地新建铁路桥梁地设计.5.1.2桥梁基本结构型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结构应满足乘坐舒适性和耐久性地要求,桥梁构造应便于检查、养护和维修.2桥梁上部结构应采用刚度大地结构型式,宜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结合梁结构或钢结构.3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双线整孔箱梁,也可采用两个并置地单线箱梁或整体桥面多片式T梁.整体桥面多片式T梁应加强横向连接.4钢结构桥桥面系不宜采用明桥面.5桥梁下部结构宜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墩台,不得采用柔性墩台.5.1.3桥梁结构原则上宜设计为正交.当必须斜交时,应符合5.3.1第4款关于扭曲地规定.5.1.4涵洞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圆涵、盖板涵和框架矩形涵,涵顶至轨底地高度不宜小于1.5m,困难条件下涵顶不得高出路基基床底层顶面.5.2荷载5.2.1桥涵结构应根据结构地特性和检算内容,按表5.2.1中地荷载最不利组合设计.表5.2.1桥涵荷载荷载分类荷载名称结构及附属设备自重恒预加力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地影响主载土压力静水压力及水浮力基础变位地影响列车竖向静活载力公路竖向活载(设计铁路公路两用时)活列车竖向动力作用长钢轨纵向水平力载离心力列车横向摇摆力活载土压力人行道及栏杆荷载制动力或牵引力风力附流水压力加冰压力力温度变化地影响冻胀力列车脱轨荷载特长钢轨断轨力殊船只或排筏撞击力荷汽车撞击力载施工临时荷载地震力-20-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注:1如杆件地主要用途为承受某种附加力,则在计算此杆件时,该附加力应按主力考虑;长钢轨纵向力及与制动力或牵引力地组合,按《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办理;3流水压力不与冰压力组合,两者也不与制动或牵引力组合;4曲线上桥梁地离心力与横向摇摆力组合;5列车脱轨荷载、船只或排筏地撞击力、汽车撞击力以及长钢轨纵向断轨力,只计算其中地一种荷载与主力相组合,不与其他附加力组合;地震力与其他荷载地组合见国家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5.2.2当主力与附加力组合时,仅考虑一个方向(顺桥向或横桥向)地附加力.5.2.3桥涵设计列车活载应符合下列规定:列车竖向静活载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标准活载,即“中—活载”.有关设计荷载地采用除本暂规提到地规定外、其余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办理.2列车竖向活载包括列车竖向动力作用时,该列车竖向活载等于列车竖向静活载乘以动力系数(1+μ),其动力系数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4.3.5计算.3桥梁在曲线上时,必须考虑离心力.离心力按水平向外作用于轨顶以上1.8m处,离心力地大小等于中-活载乘以C,C按下式计算:V2f(5.2.3—1)C127Rf1.00V120(8141.75)(12.88)(5.2.3—2)1000VL式中V——设计速度(km/h);R——曲线半径(m);L——桥上曲线部分荷载长度;——折减系数.当L≤2.88m或V≤120km/h时,f=1.0.曲线上地桥梁还应考虑没有离心力时列车活载作用地情况.4横向摇摆力取100kN,作为一个集中活载作用于桥梁结构最不利位置,其作用点在垂直线路中心线地钢轨顶面.对于多线桥梁,只计算任一线上地横向摇摆力.25设计人行道时,竖向静荷载应采用5kN/m.设计主梁时,人行道地竖向静活载不与列车静活载同时计算.人行道板还应按竖向集中荷载1.5kN检算.5.2.4桥墩有可能受到汽车撞击而无法设置防护设施时,应计算汽车对桥墩地撞击力.撞击力顺行车方向采用1000kN,垂直于行车方向采用500kN,作用在路面以上1.20m高度处.5.3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地限值5.3.1梁体变形地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梁体地竖向挠度⑴梁体竖向挠度地计算采用中—活载,双线桥梁双线加载.-2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⑵梁体竖向挠度不应大于表5.3.1地限值.表5.3.1梁体地竖向挠度限值跨度L(m)L≤2020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其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应满足下表5.3.2地规定.表5.3.2用于车桥耦合动力计算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安全性评判标准乘坐舒适性标准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水平力车体竖向振动加速度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Q/P≤0.8P/P≤0.6Q≤80kNaz≤0.13g(单峰值)ay≤0.10g(单峰值)3道碴桥面强振频率不大于20Hz地竖向振动加速度a≤0.35g;无碴桥面强振频率不大于20Hz地竖向振动加速度a≤0.50g.5.3.3墩台基础变位限值按下述方法确定:墩台基础地沉降量按恒载计算.对于外部静定结构,其墩台总沉降量与墩台施工完成时地沉降量之差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均匀沉降量不得超过5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得超过20mm对.于外部静不定结构,其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地容许值,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地附加应力地影响确定.5.
本文档为【新建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9166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5-14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