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

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牛态环境2006,15(1):74—79EcologyandEnVironmenth“p://wwwjeesci.colnE—mail:editor《蓟eesci.com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徐艳1,张凤荣p,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北京lo0094;郑必昭2,孔祥斌12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太原030001摘要:陆地牛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是伞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方而,而耕地土壤有机碳含最足当中最活跃的部分,与人类利用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

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
牛态环境2006,15(1):74—79EcologyandEnVironmenth“p://wwwjeesci.colnE—mail:editor《蓟eesci.com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徐艳1,张凤荣p,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北京lo0094;郑必昭2,孔祥斌12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太原030001摘要:陆地牛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是伞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方而,而耕地土壤有机碳含最足当中最活跃的部分,与人类利用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栩联系。文章选取黄淮海平原的北京市大必区、河北省曲周县和黄土高原的⋯西省必县的446个耕作层土壤201tc纪80年代和2000年的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投入产出资料,结果表明:20年来,不同区域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空间变异,但是其空问分布格局并末发生变化;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并木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相反,各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增加。结合相应的农户调查和统计资料,发现区域经济发展强烈地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储量发牛变化。无论自然条件优劣,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经济的发展都能够促使农户增加对土地的投入,经济发达地区有充足的资金和市场保障,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会增加对土地的投人;经济落后地区追求作物高产,促使土地投入也不断增加;使得作物经济产量和牛物产量获得提高,促使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投入水平;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中图分类号:x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1—0074.06土壤碳储量变化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lI。2J,有关土壤碳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各围政府的充分重视【3。6J。对于耕作土壤来说,土壤有机碳含量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7“J,更受人类活动(主要是能源消耗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19。1I。通常自然土壤随着开垦和耕种年数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不断下降,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土壤有机碳平衡阶段lJ2’Hj。而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每年土壤有机碳输人量和土地利用强度有关lI5|。笔者认为,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决定了降低土地利用强度是不可取的,只能采用集约利用土地的力’式,因此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更多地是南土壤有机碳的输入水平决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营增加对土壤有机碳输入,就会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区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此的驱动机制会有所不同。为了研究区域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选择北京郊区、黄淮海平原农村腹地、黄土高原区的典型区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将测定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计算20年来的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证明区域经济地理位置及其经济发展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研究样区分别选取位于黄淮海平原区的北京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以及地处黄土高原的⋯西省吕梁地区的兴县(图1,下页)。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自然条件比较一致,年均气温11~13.5℃,年乎均降水550~570舢n,雨热同期,≥lO℃积温4100~4500℃,无霜期190~200d。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适宜耕作。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两熟制,整个黄淮海平原区最典型的种植制度也是冬小麦一夏玉米连作,此外还种植棉花等。地处黄土高原区的⋯西省兴县,平均气温6.8~10.6℃,年降水量450~550mm,≥10℃积温3000~3500℃,无霜期150~180d。平均海拔1400m,地形为黄土丘陵和台地等,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坡耕地水分条件差,而日.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制,当地主要种植莜麦、⋯药、胡麻、豌豆等,也少量种植玉米或者小麦。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讲,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存在很大差异,其耕作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初始阶段就存在空间差异。黄淮海平原区从事农业耕作的自然条件优于黄土高原区,这种优越性体现在热量和降水条件较为丰富;地形平坦,立地条件好;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适宜农业生产。从经济地理环境方面讲,北京市大兴区是北京、天津两大都市的“门户”及外埠进京的重要通道,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河北省曲周县处于黄淮海平原农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l0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叭18)徐艳(1977一),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及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通讯作者,E.mail:吐aIlg厅@cau.edu.cn2005一08一08万方数据徐艳等: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最变化的影响75——————————————————————————————————————————————————————————————————————————一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土壤样品采集分布图Fig.1ne10c舐onsofsoilsaIrlphnginIese黜haI℃as腹地,虽然自然资源条件与北京大兴区相似,但是经济发展缓慢;⋯西省兴县地处吕梁⋯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更是落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农业土壤叠加了农事生产活动干预,土壤养分状况也会发生改变。大兴区和曲周县均属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比较优越地区,但是2个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大兴区经济发达,肋周县经济落后;胸周县和兴县均属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但是2个县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同,曲周县优越,兴县恶劣。3个区县之间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差异,因此,本文以此作为案例区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1.2数据来源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相距约20a的2期土壤有机碳数据。其中,一期数据来自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二期数据为2000年采样测定数据。大兴区、曲周县和兴县分别采集土样297、79、70个。农业土壤的表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施肥等农业管理措施的影响变化较大,因此,取0~20cm的耕层土壤,每一采样点周嗣选取3个点,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以3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样点的最终数据。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外热源法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由有机质含量乘以Bemmelen换算系数(即0.58gsoc儋sOM)求得⋯。对于土壤有机碳数据的统计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运用sPsSll.0软件。农业经济数据来自于农户调查访谈和当地统计部f、J的统计资料。农户访谈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情况、种植制度、肥料施用、水利设施、灌溉水源、灌溉制度、平均单产等情况。2结果分析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数据(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测定的土壤有机碳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区域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存在如下2个特点。2.1不同区域的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所增加2期数据配对f检验的分析见表l。结果表明,尸兰O.000,小于O.01。说明20年来,3个研究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拒绝原假设,即原假设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的2期有机碳含量没有差异的概率小于1%。表120年来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配对检验结果Table1Paircd·samp】estestaboulsoilo毽aniccarb蚰conlenlsinresearchareasoVer20years3个地区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见表2(下页)。其中,北京市大兴区由5.58g/l(g增加到7.20非g,增加幅度为29.O%;河北省曲周县由4.91g依g增加到6.92g瓜g,增加幅度为40.9%;JJJ西省兴县从3.81g/1(g增加到4.91g/l(g,增加幅度为29.6%(增加幅度是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万方数据76生态环境第15卷第l期(2006年1月)表220年来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统计Table2Descriptives协tisticsofsoilo喀柚iccafboncont∞tsinresearcha他髂oVer20y邮研究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方差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差变异垦堕!!g:生蔓!!!lg:!蔓12丛g:!g:12墨墼大兴2.8612702000大兴1981曲周2000曲周1980兴县2000兴县19822.847.604.91O.998O.999O.20O.648.762.942.3131.52lO.22为基数计算得到)。2.2不同区域的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空间变异性20年来,3个地区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变化,黄淮海平原样区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黄土高原区的,其中,大兴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又高于曲周县。这是因为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与生物气候带相一致,研究区空间地理位置不同,大气候带的分异引起水分和热量分布不均,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也不相同。如果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发生显著变化,或者人类对土壤的干预没有超过自然界的影响,那么就会一直维持这种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20~O.47(表2),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对比2期的土壤有机碳变异系数,发现曲周县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变化不大,1980年和2000年分别为0.20和O.21;大兴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异质性降低,开始向均一化发展,1981年和2000年分别为0.28和0.23;兴县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增大,1982年和2000年分别为0.22和0.47。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的变化是与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密切相关,而农户行为主要受到外界经济环境条件的驱动,如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区域间自然条件的差异强烈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而这种地理环境分异又引起经济环境分异,黄淮海平原区农业资源条件优于黄土高原,经济发展水平也高于黄土高原。北京市大兴区更凭借大城市郊区的特殊地理优势,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受贫困、落后的惯性影响越大,经济增长的阻力也将越大,而这种经济落后更多地是表现在过分依靠土地,农业经营以“解决口粮和基本生活问题”为基夺目标;经济发达地区占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基本生活不成问题,要求土地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经营的“增值最大化”的目标。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其农业经营目标不同,农业生产极具区域特色,土地的投入产出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地、人口(劳动力)和资本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l71,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3个生产要素都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对土地利用、劳动力和资金的分配不同。引起土地的投入产出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土壤碳平衡状态,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变化。表3展示了3个研究区基本生产要素情况。篙嚣:瓣攀蒹豢岳鬈只赫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农户都是理性的个体单元,在自发地规避风险的同时追求单位产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虽然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不同,但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是最优的,最能体现当地农业生产特色。3.1土地资源要素区域耕地资源数量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可以反映当地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山西省兴县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0.096、0.12l、O.308hm2/人,耕地资源占有都不丰富,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地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对此3个地区的响应机制有所不同。北京大兴区位于首都北京这个特大城市的郊区,受城市化扩张的影响,用地紧张的矛盾非常尖锐,人均耕地仅0.096hm2/人,只有种植附加值比较高的农作物才能获利,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大田万方数据徐艳等: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77作物向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转变。作为大城市郊区,大兴区拥有高消费群体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易于促成土地利用力‘式的转变。只要合理安排蔬菜种植岔口反季节供应,获利空间很大。事实上,大兴区已经具有北京南菜园和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河北省I并I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农村腹地,土壤立地条件好,自然条件和大兴区相似,虽然人地矛盾也比较紧张,但由于经济区位条件不是很优越,并且当地居民对果蔬的需求量也有限,农民恐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能造成的风险,不敢过多种植不易贮存的蔬菜和水果,土地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虽然用地紧张,但是如果没有外界因素(政府引导,企业进驻等)界人,大多数农户还是选择集约利用土地,增加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和增加土地投入等来弥补耕地不足。IJJ西省兴县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但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使得农业生产非常困难,同样面对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现实,既不能像大兴区实行大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也不能依赖高度集约的土地经营,但是改变了以前不施肥的“卫生田”状况,开始有了少量的化肥农药等投入。为解决各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处于不同经济环境的各个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所差别,但是都增加了土地投人,促使作物生物产量增加,作物根茬还田量和秸杆还田量也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增加。3.2劳动力资源要素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是发展当地农业生产的根本要素,是构成区域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人是主观能动的个体,对于农业经营存在的不同态度和措施,必定会影响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从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来看,各区域的劳动力数量都足够。但是区域经济地理环境影响劳动者素质,而这决定了农户在农业经营上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大兴区依托大城市郊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给农民提供很多受教育的机会,当地农民愿意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土地的投入更加理智和合理。曲周县和兴县传统农户的小农思想、反风险意识严重,普遍缺乏有技术的劳动者,劳动力中文化素质主要是以初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为主,反映在农业生产中就显得比较保守,对土地投入也仅限于增加化肥等投入,显得比较单一,变化较少。不同的农业经营观念反映在农业生产中,就是对土地的管理及投入有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出现农户放弃农业生产,土地撂荒的情况;经济落后地区也没有出现过度利用土地,出现养分耗竭的情况。并且农户都对土地增加投入,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应增加。3.3资本要素资本是建立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布局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资本存量直接决定土地投人水平,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从表4中可以看到,3个地区在GDP总量等条件上存在差别,因而其投资行为不可能完全一致,表4研究区域土地经营投入产出情况Table411lestatusoflandinputalldoutputinresearch壮cas研究区域投入产出/(kg.hm一2)农业机械化肥劫/(kg.hm‘2)冬小麦夏玉米总动力1’NP众/(KW.hm。)大兴区1980s一30—40O2000—25003000~3500200011.1300—050100~1204500~60006000~7000曲周县l980s一几乎不施用O800~l200800~I500200013.6300~350100~1203500~45005000~6500兴县l980s一几乎不施用0300~800500~l00020001.580屯5020~90l500~25002500~3OOO1)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于区县统计年鉴,认为能够近似替代农机、灌溉等投入情况;缺少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数据2)化肥为折纯量,即将各种化肥折合为N、P205、K20后的数量能够给农业提供的支持也不同,造成对耕地的投入水平不同。表4以小麦一玉米为例,分析了各区的土地投入产出情况。从表4可以看到,20年来,3个区域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促使产量提高,完全符合高投入获得高产出的一般生产规律。产量的增加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大兴区作为大城市郊区,除了有农家土杂肥投人以外,已经有少量化肥的投入30~40kg·hm~,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58g.kg‘,在当时的黄淮海平原区,属于高水平。而曲周县还根本没有施用化肥的习惯,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为4.9lg·kg~。此后黄淮海平原区由原来的一年一熟制或两年三熟制改为一年两熟制,土地利用也由大田作物向果、蔬转变,这使得投入较过去大量增加,尤其是化学肥料的施用,达到了氮肥(N)300~350kg·hm_2,磷肥(P205)100~120kg·hm_2,相应地促进了作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增长。经济学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大增,使得大量的根茬留在地里,加之秸杆还田的逐步推广,摈弃了过去利用作物秸秆和根茬当薪柴的习惯,各种有机残体归还到土壤的数量大于土壤有机碳消耗量,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不断增加。万方数据78生态环境第15爸第1期(2006年1月)黄土高原区主要以旱作杂粮生产为主,不同的种植作物施肥量有所差异,玉米产量高,施肥量最大,豆类产量最低,化肥投入也最少。由于人地矛盾不是很突出,农户在权衡这种投入产出的过程中,愿意减少资金投入,多倾向于种植小杂粮,广种薄收。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反映的是几乎无任何投入下的土壤有机碳水平,受黄土母质影响特别明显,养分含量极低,作物产量不高不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此时黄土高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已经降到了最低,任何增加投入的措施都会极大地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到2000年,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是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3~7倍,意味着有更多的作物秸秆和根茬可以还田,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应增加。除了上述的生产i要素外,需要提一下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并非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是科学技术不仅会改变资本装备的质量,也会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从而使两大要素的生产能力发生质的飞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同资本和劳动相比,科学技术的贡献更大,因此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例如,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使得秸秆还田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新品种的采用促进农作物生物产量的提高等,都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提高。总之,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才是最有利的。我围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并没有造成土壤有机碳的耗竭,引发土壤退化,反而因为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使得传统农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较低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4结论本文研究表明,20年来,3个区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但是不同区域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仍然存在空间变异,而且空间分布格局并未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受控于自然地带条件的影响,其土壤有机碳的本底含量及其气候条件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我国国情决定的高度土地集约利用并未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甚至土壤养分耗竭,相反,各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增加。这是因为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还受到当地经济地理条件的影响。农户总是追求一种理性投资,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总是追求在投人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大的产出;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小的投入。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耕作区的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耕作历史悠久,土壤有机碳水平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加强土地投入,就能增加作物生物产量,从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对比较合理,土地投人更多,因此土壤有机碳含量持续增加;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对土地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增加的收入会投资到土地中去,土壤有机碳含量也会增加。以上3个区近20年来的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就是例证。参考文献:【l】LARSK,ANETTEN,MARTfNH,MoGENSHGeta1.Preliminaryestimatesofcontemporarysoilo唱aniccarbonstockSinDenmarkus—ingmultipledatasetsandfourscaling—upmethodsp】.A酽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03,96:19—28.【2JMIKHAILB.Climateca【astrophes【J】.GlobalandPlanetaryChaflge,1999.20:281—288.【3】Inte唱oVemmentalPaIlelonCIimateChange(IPCC).CIimateCharIge200l【M】.Canlbridge:CambridgeUniVPress,2001.[4】PAuLES,JACKw.AssessingBrazil,scarbonbudgct:IBioticca卜bonpools【J】ForcstEc010蹦andMallagement,1995,75:77—86.f5】TATYANAPK,TEDSVCarb哪cycleoften岱打ialecosysf锄softhefomerSoVietUnion【J】.EnVimnmentalScicnceandP01icy,1998.1:115—128.【6】MlLNER,BRowNTA.carbonintheVegetationandsoilsofGreaIB“tain[J】.Joum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7,49:413—433.【7】RlCHARDALGlobalwarnling:RainmightbeleadingcarbonsinkfactorfJ】.Scicncc,2002,296:l787.【8】ANDERSONJM.SoilandclimatechaIlgeIJ】.Adv锄cesinEc0109i-calResearch,1992,22:188—2lO.【9】CHEVALLIERT,VOLTzM,BLANCHARTE,eta1.spatialandtemporalchangesofsoilCanerestablishm肌tofapaStureonalong—t锄cultiVatedVcnisol(Maninique)【J】Geode咖a,2000,94:43—58.[10】XIAoKEWZoNGWEIEZHIYUNO.111eimpaclofhumandis-turbanceonVegdatiVecarbonstomgeinforestecosysteminChina【J】,ForestEcologyandMallagement,200l,148:117一123.【11]ALESSANDRAAF,PEDR0LO,HENRlQUEPS,eta1.Soilorganiccarbonandf}actionsofaRhodicFc啪lsoIundertheinflu—enceoftillageandcroprotationsystemsins叫themBraz订【J】.SoilandTillageResearch,2002,64:221_230.f12】Hus,coueMANDc,cARROLLCR,eta1.Lab柏esojlcarbonpoolsinsubtropicalfbrescandagriculturalecosystcmsasinfluencedbymanagementpractices柚dvegetationtype【J].AgriculturcEco-systemsandEnvironment,1997,65:69—78.【13】QUIDEAUSA,GRAHAMRC,CHADwIcKOA,etaI.organiccarbonsequestrationunderch印姗landpineaRerfourdecadcsofsoildeVelopmcnt【J】GeodenIla,1998,83:227—242.f14】杨景成,韩兴国,黄建辉,等.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85一1390.WNGJingchen岛HANXingguo,HUANGJianhui,eta1.E脏ctsof1aIldusechangeoncarbonstomgcinterrest—alecosystemⅢ.chineseJoumaIofAppIiedEcoIogy’2003,14(8):1385一1390.【15】DICKw气BLEVINSRL,FRYEWW,etalImpactsofagriculfumlm锄agem廿ltpractices0nCeques仃ationinfbrest.dcriVedsoilsofme万方数据徐艳等: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79eastemComBelt【J】SoilandTiUa铲Research,1998,47:235—244.【16】王绍强,周成虎.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J】地理研究,1999,18(4):349—356.、VANGSQ,ZHOUCH.Estimatingsoilcarbonreserviorofterres-trialecosysteminchina【Jj.GeographicalResearch,1999,18(4):349—356.【l7】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j.北京:商务印书能1963:75SAYP1utonomyConspeclus【M】Be玎ing:CommercialPress,1963:75InnuenceofeconomicdeVelopmentleVelontopsoilorganiccarbonoVertjmeXUYanl,ZHANGFengron91,ZHENGBizhao,KONGXiangbinl1.D印tpartmentofLandResourcesandManagement,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UinglO0094,China2.SoilandFeniIizerStationofShanxi,Tai”an03000l,ChinaAbstract:Thesoilorganiccarboncontentofterrestrialecosystemistheimportantpartofglobalclimatechangeresearch.Asthemostactivepan,thesoilorganiccarboncontentisstron酉yrelatedwiththelanduseandtheeconomicdevdopmentlevd.Thegoalofthispaperistofindmepossibleecon01nicfactorsthatmayinfluencethedynamicchangeinsoilo喀aniccarbon,usingso订。唱aniccarbondata仔omtheearIyl980sto2000,aswellascorresponding矗eldsurveydataandofHciaistatisticaIdata.Resultsf沁msimpleanalysesshowthattheeconomicdevelopment1evel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soilo唱aniccarbon;mespatjaldistrjbutionofsoilorganiccarbondidn’talteratall,whilethesoilorganiccarboncontentisincreasingin3regions.NomatterwhattheeconomicdeveIopmentleveIis,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canmakethefannerincreasetheirinputtotheIand,whichcon仃ibutestotheenhancementofthecontentsofthesoilo曙aniccarbon.Keywords:economicdevelopmentleVel;inputlevel;a铲。一t叩soil;organiccarboncontent;change万方数据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作者:徐艳,张凤荣,郑必昭,孔祥斌,XUYan,ZHANGFengrong,ZHENGBizhao,KONGXiangbin作者单位:徐艳,张凤荣,孔祥斌,XUYan,ZHANGFengrong,KONGXiangbin(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北京,100094),郑必昭,ZHENGBizhao(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太原,030001)刊名:生态环境英文刊名:ECOLOGYANDENVIRONMENT年,卷(期):2006,15(1)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7条)1.LARSK.ANETTEN.MARTINH.MOGENSHGPreliminaryestimatesofcontemporarysoilorganiccarbonstocksinDenmarkusingmultipledatasctsandfourscaling-upmethods20032.MIKHAILBClimatecatastrophes19993.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ClimateChange200120014.PAULES.JACKWAssessingBrazil'scarbonbudget:Ⅰ.Bioticcarbonpools19955.TATYANAPK.TEDSVCarboncycleofterrestrialecosystemsoftheformerSovietUnion19986.MILNER.BROWNTACarboninthevegetationandsoilsofGreatBritain19977.RICHARDALGlobalwarming:Rainmightbeleadingcarbonsinkfactor20028.ANDERSONJMSoilandclimatechange19929.CHEVALLIERT.VOLTZM.BLANCHARTESpatialandtemporalchangesofsoilCafterestablishmentofapastureonalong-termcultivatedvertisol(Martinique)200010.XIAOKEW.ZONGWEIF.ZHIYUNOTheimpactofhumandisturbanceonvegetativecarbonstorageinforestecosysteminChina200111.ALESSANDRAAF.PEDROLO.HENRIQUEPSSoilorganiccarbonandfractionsofaRhodicFerralsolundertheinfluenceoftillageandcroprotationsystemsinsouthernBrazil200212.HUS.COLEMANDC.CARROLLCRLabilesoilcarbonpoolsinsubtropicalforestandagriculturalecosystemsasinfluencedbymanagementpracticesandvegetationtype199713.QUIDEAUSA.GRAHAMRC.CHADWICKOAOrganiccarbonsequestrationunderchaparralandpineafterfourdecadesofsoildevelopment199814.杨景成.韩兴国.黄建辉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2003(08)15.DICKWA.BLEVINSRL.FRYEWWImpactsofagriculturalmanagementpracticesonCequestrationinforest-derivedsoilsoftheeastemCornBelt199816.王绍强.周成虎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期刊论文]-地理研究1999(04)17.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196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薛莉娜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2007本文在吸取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四川省1999~2004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和SPSS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特征,并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和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1999~2004年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值逐年攀升,城市土地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四川省城市土地投入水平在2002年前,呈现下降趋势,到2003年后开始缓慢上升。在2003年之前四川省土地利用程度逐年下降,到2004年才开始缓慢提高。在研究时段内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根据分层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四川省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类。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四川盆地二、三产业相对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而一些以传统农业为支柱产业的老城市的得分相对较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全省各城市综合实力基本吻合,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1999~2004年间,四川省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是在研究时段内这种差距呈逐渐减小的趋势。(3)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可以看出:在1999~2004年间,内江市、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广元市、遂宁市、眉山市、巴中市、雅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幅度不显著;而成都市、攀枝花市、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和达州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宜宾市和资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降低。(4)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投入水平对四川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度最小。说明四川省各地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通过对土地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5)四川省市辖区在1999年~2004年间人口增长的幅度总体上大于建设用地总量增长的幅度,建设用地的增长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需要。但是部分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占地过多,已经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期间,大部分城市土地投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土地产出的增长幅度,土地产出的增加得益于大量资本的投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投入和产出很不协调,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现象,离真正意义上的集约利用还存在一定距离。2.学位论文靳园我国义务教育的区域性不均衡状况研究2007随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关系的日益紧密,教育已经被认可为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子女均等地接收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也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自然的、历史的、体制的等原因,义务教育的发展差异问题一直存在。本文认为只有科学的分析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才能深刻地揭示其特征与本质,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差异发展的策略。事实上,不存在差异的均衡是相对的,而不均衡永远是绝对的,但是我们应当把这种差异置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文章以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投入水平为线索,使用教学设备的配备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生师比、学生升学率等指标,从义务教育省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两个角度进行描述性的分析与概括,详细的阐述我国义务教育区域性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并系统性的分析了义务教育区域性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原因之后,进一步探索了影响义务教育区域性不均衡的两大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城乡二元结构。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义务教育的影响上,文章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得到了教育投资与GDP总量之间高达0.9759的相关系数。在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对义务教育的影响上,文章利用城乡差异的时间数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考察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变化。正是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财政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提出一些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分析方法上,文章采用实证分析为主的方法,站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纬度上对问题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和讨论,力求文章的探讨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3.期刊论文谭文华.TanWen-hua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变化趋势、问题与对策探讨-科研管理2007,28(1)近年来福建省全社会R&D强度有较大增长,其变化轨迹与国际R&D强度变化一般规律--"S型"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基本相似,但与其他沿海发达省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甚至较大差距,且R&D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适应.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福建省R&D强度应按"强S型"增长模式实施强力投入等对策建议.4.学位论文郑楠朔州市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矿业区域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论文以一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选择了山西省朔州矿区,对其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反映矿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保投入水平、资源利用水平和协调水平五个方面出发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得出朔州矿区还处于传统发展的结论。造成矿区处于这个阶段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尤其体现在一些中、小煤矿上)、综合开发能力不强、环保投入不够、采区回采率水平低、水资源匮乏等多个方面因素。文章针对朔州矿区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朔州矿区的可持续发展。5.期刊论文谭文华.曾国屏R&D强度的"S"曲线与实现我国投入稳定增长的若干思考-中国软科学2005(1)当前,我国R&D强度增长趋势与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基本相符,并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我国的R&D投入水平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几乎一个阶段.因此,如何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使R&D投入水平尽快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6.学位论文李鉴老工业基地改造中R&D经费投入政策研究2004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发展战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R&D活动经费的投入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当前中国大力提倡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努力为老工业基地改造创造各种优越条件.而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新技术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要求增加R&D经费投入.但中国R&D经费投入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需求,并严重影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如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强度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中国R&D经费投入政策不完善,如科技税收优惠手段单一、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专利保护政策不佳等.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通过完善风险投资政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专利保护政策、协调政策等R&D经费投入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国R&D经费投入,从而提高中国科技水平,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7.期刊论文刘建党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经济研究导刊2008(16)中国东部地区的科技财力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出水平省际差距都比较大,几乎所有中、西部省份的科技财力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财力投入水平与高新技术产出水平密切相关;科技人力投入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三大经济区域的科技人力投入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态势.8.学位论文武瑞娟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2006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在21世纪前半叶的重大战略目标。2001年河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力争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因此构建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对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标准有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等方面。依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本文设置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有五个,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一级指标下面设置15个二级指标;接下来,本文依据中共十六大及河北省相关文件,确定了二级指标2020年的目标值;在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时,将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结合运用;在评价标准上,将农业现代化分为准备阶段、起始阶段、初步实现、基本实现和完全实现五个阶段。设置了指标体系并且确定了评价方法后,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利用1991-2004年河北省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河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据评价标准,2004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处于初步实现阶段。经评价,五个一级指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农业投入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综合产出水平。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实力薄弱,农业生产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依据综合指数法计算结果,到2020年河北省部分发达地区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其次,利用2004年河北省各地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石家庄,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初步实现阶段的有唐山、廊坊、秦皇岛、和邯郸,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始阶段的有保定、邢台、衡水、沧州和承德,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准备阶段的有张家口。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4年河北省各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比较评价,其结果与综合指数法基本一致。由此分析可知,河北省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很大。本文最后一部分结合实证分析对加快推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了几点对策:首先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其次还应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城市化步伐,此外还应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9.期刊论文王颖.汤善健.屈卫东.周志俊.王汉松.崔欣.孙梅.李程跃.励晓红.苌风水.王辉.王雪涛.朱红彪.张朝阳.蔡正茅.王建.吕军.郝模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的测算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目的依据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的单位实际成本和项目完成程度,测算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位标准成本和投入水平.方法通过对3个样本县93家县、乡、村3级卫生机构的成本消耗和项目服务目标群体完成程度的调查,依据经济学上成本测算的思路和方法.结果农村公共卫生项目100%完成时,江苏省、上海市和青海省样本县单位标准成本分别为233.27元、318.55元和101.66元,需在现有成本基础上分别增加32.73元、34.76元和26.63元.结合3样本县54.1万、80.8万和10.9万人口数,则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入3025.71万元、3462.22万元和306.69万元.讨论上海市样本县项目单位标准成本略高于江苏省样本地区,明显高于青海省样本地区.这种差异在扣除了单位服务数量和频率的差异后,主要由样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致,在进行投入标准测算时要给予充分考虑.10.学位论文欧阳旭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2007产业发展的规律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将逐步发生调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显著上升,第三产业也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三次产业之间的就业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迅速被第二、三产业吸纳。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及时地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变,特别是对第三产业发展而言。对区域发展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到特定的水平时,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如何,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作为经济发展大省江苏省的省会——南京,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事实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也是多年来地方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从具体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扩大,由以前农业主导型过渡到工业和第三产业并推型,第三产业比重在1999-2003年期间曾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最高时比重达到了51%;同时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比较显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总从业人员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尽管如此,但是第三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近两年第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就业比重也有所降低,增长速度放缓,这一现象已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那么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其它类似城市是否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地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和评价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地位和水平。因为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正确认识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正确认识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全面评价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2)与周边城市
本文档为【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天山书童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8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10-2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