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举报
开通vip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常用品管手法概要 概要: 统计是采取“数据与事实发言”的管理方法,除了客观判定事实外,亦应具有相当合理的说服力,而在QC活动中所采取的统计手法,均极为简易。 重要性: 94年版ISO9001 4.20中,特别规定应将各项品质改善,用统计的手法来分析,2000版ISO9001中8.1策划中谈到使用统计技术的要求,并且条文8.4资料分析万万离不计分析。 常用品管手法 1. 根据数据、事实发言-图表(GRAPH),查检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 整理原因与结...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常用品管手法概要 概要: 统计是采取“数据与事实发言”的管理方法,除了客观判定事实外,亦应具有相当合理的说服力,而在QC活动中所采取的统计手法,均极为简易。 重要性: 94年版ISO9001 4.20中,特别规定应将各项品质改善,用统计的手法来分析,2000版ISO9001中8.1策划中谈到使用统计技术的要求,并且条文8.4资料分析万万离不计分析。 常用品管手法 1. 根据数据、事实发言-图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GRAPH),查检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 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 -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rgram); 3. 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数来考虑 - 直方图(Histo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 4. 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曾别法(Stratification)。 5. 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措施,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 - 排列图(柏拉图)(Pareto Diagram). ISO中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场合 推 移 图:1、品质目标达成情况控制;2、各阶层不良率控制; 查 检 表:1、内部审核结果不符合点分布判断;2、5S执行情况点检; 特性要因图:1、显著问题原因分析;2、潜在问题分析;3、客户抱怨分析; 曾 别 图:1、作业条件之曾别;2、制品之曾别;3、班别等; 排 列 图:1、不良项目排列;2、供应商别合格率排列;3、客户别不良率; 直 方 图:1、制程常态分布情况; 管 制 图:1、制程稳定情况。 在近日ISO旋风席卷全球之际,各企业应依实绩的情况,积极的在各阶层全面事实QC教育训练,提升品质意思,熟用各种品管手法/技术,及以提升系统的品质,在近日ISODE 洪流冲击下,必将成为明日企业的佼佼者。 目 录 第一章:查检表---------------------3 第二章:散布图--------------------16 第三章:层别图--------------------19 第四章:直方图--------------------26 第五章:柏拉图--------------------45 第六章:特性要因图----------------55 第七章:管制图--------------------59 第一章:查检表(Check Sheet;Check list) 1. 定义: 查检表是使用简单易于了解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表格或图形,人员只需填入规定之查检记号,再加以统计完整其数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比对检查用者谓之,亦称为点检表或查核表。 2. 查检表的分类: 一般而言查检表可依其工作的目的或种类分为下述两种。 1. 点检表用查检表:在设计时即已定义使用时,只做是非或选择的注记,其主要功用在于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确保使用时安全用,此类查检表主要是确认检核作业过程中的状况,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例如教育训练查检表、设备保养查检表内部稽核查检表,行车前车况查检表……等等均属之。 2. 记录用点检表: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搜集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划记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由于常用于作业缺失,品质良莠等记录,故亦称为改善用查检表。 3. 查检测表制作应注意的事项 1. 明了制作查检表的目的。 2. 决定查检的项目。 3. 决定查检的频率。 4. 决定查检的人员及方法。 5. 相关条件之记录方式,如作业场所、日期、工程等。 6. 决定查检表格式(图形或表格)。 7. 决定查检记录的方式。如:正、++、△、√、⊙。 4. 查检表的制作方法 1. 点检用查检表之制作方法: A. 列出每一需要点检的项目。 B. 非点检不可的项目是什么?如:非执行不可的作业,非检查不可的事项……等。 C. 有顺序需求时,应注明序号,依序排队列。 D. 如可行尽可能将机械别、机种别、人员、工程别……等加以层别,利于解析。 E. 先用看看,如有不符需求处,加以改善后,才正式复印。 2. 记录用查检表制作方法: A. 决定希望把握的项目和及所要搜集的数据。 B. 在执行此一步骤时,应该由相关人员以过去累积的经验及知识来决定!最佳的方法是召集部门内所有人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以免遗漏某些重要项目。 C. 决定查检表的格式,格式的决定,应依据欲层别分析的程度,设计一种记录与整理都很容易及适合自己使用的格式。 D. 决定记录的方式: a.“正”字记号,运用频率极高,一般较常采用; b.“ |||| ”棒记号,多应用于品质管理,如: 次数分配表。 c.决定搜集数据的方法:由何人搜集、期间多久、检查方法等均应事先决定。 5. 查检表记载的项目 1. 标题:目的何在?--------------------------------------What 2. 对象、项目:为什么?--------------------------------Why 3. 人员:由谁做?-----------------------------------------Who 4. 方法:何种方法?--------------------------------------How 5. 时间:什么时间?期间间隔多久?-----------------When 6. 制程别、检验站: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所?-----Where 7. 结果之整理:合计、平均、统计分析 8. 传送途径:谁需要了解?要报告给谁? 6. 查检表制作要点: 查检表的制作,可任意配合需求目的而作更改,故没有特定格式,但仍有几项重点是制作时特别留意的: 1. 并非一开始,即要求完美,可先行参考他人的例,模仿出新的,使用时如有不理想,再行改善。 2. 愈简单愈好,容易记录、看图,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的资料记录下来。 3. 一目了然,查检的事项应清楚陈述,使记录者在记录问题的同时,即能明了所登记的内容。 4. 以Team work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要项目。 5. 设计不会令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查检表,以免影响日后统计分析作业的真实性。 7. 查检表的作用 查检表制作完成后,要让工作场所中的人员(使用者)了解,并且做在职训练,而在使用查检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并适时反映。 1. 搜集完成之数据应立即使用,并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实? 2. 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而各项目间之差异为何? 3. 某些事项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有所变化? 4. 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之措施。 5. 查检的项目应随着作业的改善而改变。 6. 事实现物的观察要细心、客观。 7. 由使用的记录即能迅速判断,采取行动。 8. 查检责任者,明确指定谁来做,并使其了解收集目的及方法。 9. 搜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10. 数据搜集后,若发现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应重新检讨再搜集之。 11. 查检之项目,期间计算单位等基准,应一致方能进行统计分析。 12. 尽快将结果呈报您要报告的人,并使相关人员亦能知晓。 13. 数据的搜集应注意样本取得之随机性与代表性。 14. 对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查检记录,应适当保管,并比较其差异性。 15. 查检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掌握问题重心。 8. 范围 1. 点检用查检表 例1-1. 汽车驾驶前之查检表 汽车驾驶前查检表 操作顺序 注意点 查核点 1. 走进车边 车胎是否漏气 车胎固定情形如何? 走一圈看车子有否异常? 2. 开车锁 钥匙正确插入钥匙孔 检核车内配线异常 检核车内异常音 3. 坐位调整 离合器的踩踏感觉如何? 刹车的踩踏感觉如何? 启开引擎盖试试看 是否设定时限装置等 4. 引擎启动 排挡是否在空档? 领带歪斜? 头发散乱? 5. 空转 后视镜、侧镜是否适当? 脸不洁 6. 出发 紧上安全带 周围有无他人。 例1-2. 上班前服饰的查检表 防止不小心失误的查检表 上 班 时 的 服 饰 注记 区分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携带 钱袋 √ √ √ 手帕 √ √ √ 车票 √ √ √ 小笔记本 √ √ √ 服饰 领带 √ √ √ 头发 √ √ √ 皮鞋 √ √ √ 全体的调合 √ √ √ 例1-3. 顾问公司或一般企业教育训练时班主任之查检表 班主任查检表 项 目 开训 × × × × × × × 结束 照相机 √ √ 班主任证书 √ 名片 √ 课本或讲义 √ √ √ √ √ √ √ √ √ 随堂测验考卷 √ √ √ √ √ √ √ √ √ 班主任职责投影片 √ √ √ √ √ √ 课程进度表 √ √ √ √ √ √ √ √ √ 签到表 √ √ √ √ √ √ √ √ √ 课程工作日报表 √ √ √ √ √ √ √ √ √ 学员顾历卡 √ √ √ √ √ √ √ √ √ 学员通讯录 √ √ √ √ √ √ √ √ √ 出勤统计表 √ √ √ √ √ √ √ √ √ 成绩统计表 √ √ √ √ √ √ √ √ 颜色标签 √ √ √ √ √ √ √ √ √ 四色笔 √ √ √ √ √ √ √ √ √ 计算机 √ √ √ √ √ √ √ √ √ 全勤奖状 √ 结业证书 √ 例1-4. 教育训练前查核用之查检表例 训练准备的查检表 下列查检表可以帮助你查核训练教室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1. 资料准备 · 学员签到簿? · 意见调查表? · 讲义是否已摆在教室里? · 讲义是否以使用的顺序排列? · 讲义将如何分发? · 所有的教学资料都已经在教室里了吗? 2. 文具 · 纸笔供应品是否备妥? · 油性笔是否备妥(以供在抽影片上书写)? · 黑板是否干净? · 是否备有白板笔与板擦? · 如果学员将绘制图表,是否备有足够的纸和笔? · 是否需要测验,测验卷准备否? 3. 服饰 · 是否需准备小礼物? · 餐宿事宜连络否? · 是否需准备交通车? · 茶水是否备妥? · 讲师事前连络否? · 学员事前连络否? 4. 辅助设备 · 教室确定否? · 桌椅是否已安排妥当? · 讲台是否已摆好? · 你知道如何操作该型录影机吗? · 是否已熟练操作各项设备? · 幻灯片是否已备妥,幻灯片是否已依照顺序排好? · 投影片是否已备妥,投影片是否已依照顺序排好? · 影片放映机是否已就位? · 影片是否已上机调好? · 荧幕是否已就位? · 录影机与显示器是否已就位? · 录影机是否备妥? · 是否检查所有的视听设备? · 海报与支架是否就位? · 灯光开关在那里? · 灯光可以调暗吗? · 恒温器设在那里(含冷、暖气设备)? · 你会调整空调吗? · 指挥棒是否需要准备? 例1-5. 产品品质检验判定用查检表例 生产成品外观品质判基准表 项目 项 目 说 明 良品 轻微缺点 次要缺点 主要缺点 严重缺点 一. 主机配件及外观 1. 配件(电源线、说明书及指定配件)正确,性能良好 A. 配件与指定规格不符 B. 配件破损或变形 C. 配件欠缺 D. 配件不动作,无法使用 2. 外观 涂装在距离60cm与标准样品比较很正常 A. 涂装与标准品比较有微小差异; B. 污渍在1mm以上(使用清洁剂无法清除) C. 底色暴露 D. 外表有对人体产生伤害的锐利边缘或突起物 E. 色泽度前后差 F. 流水纹产生 √ √ √ √ √ √ √ √ √ √ √ √ 例1-6. 堆高机年度保养查检表例 堆高机每年自动检查记录表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组件 检查明细 检查结果 改善建议 改善期限 备注 引擎系统 1.水箱帮浦燃料,润滑油是否滴漏? 良好○ 尚可△ 不良× 2.空气滤清器是否污染? 3.起动运转是否良好? 4.油压是否正常? 5.分电盘接点是否磨损,情况是否严重? 6.喷油嘴是否阻塞损伤? 7.调整器是否灵活? 电系统及仪表 1.电线接头有无松驰外皮是否有破损? 照灯光度是否适度? 电流表指示灯是否正常? 交换器、温度表、油压表作用是否良好? 后照镜、喇叭作用及音量? 照明灯、刹车灯是否正常? 轮轴系 轮胎有无割伤及磨损程度,气压是否适度? 钢圈有无变形割伤? 固定螺丝是否松驰? 离合器 1.跳板间隙及作业是否良好? 刹车 1.手刹车引力及跳板检验是否良好? 2.管路油量有无滴漏? 方向盘 静止时方向盘是否有空档? 升高系统 1.油管油压帮浦、操作活门,升高油压缸有无滴漏? 2.液压油是否过量?有无滴漏?橡皮管有无破损? 3.货叉有无变形及不合格现象? 改善追踪结果 负责人: 各级主管: 检查表: 例1-7. 汽车定期保养查检表例 1000KM定期保养 顾 客 名: 日 期: 车牌号码: 费 用: 车 种: 作 业 者: 行驶公里: 注:检查√ ○调整 ×更换 例1-8. 合成树脂加工品外观表示事项查检表例 合成树脂加工品的表示事项 合 成 树 脂 加 工 品 样式的号码 应表示的事项 原料树脂 耐热温度 耐冷温度 容量 尺寸 张数 使用上之注意 表示者 洗面盆,大型水盆,手提水桶,及溶室用器具 面盆 1 ○ ○ ○ × × × ○ ○ 大型水盆及手提水箱 2 ○ ○ ○ ○ × × ○ ○ Baby bath及热水桶 3 ○ ○ ○ × × ○ ○ 浴槽盖 4 ○ ○ ○ × ○ ○ 热水搅拌棒,其他浴室用器具(以下称“热水搅拌棒等) 5 ○ ○ × × × × ○ ○ 笼子 6 ○ × × × × × ○ 托盘 5 ○ ○ × × × × × ○ 水壶 3 ○ ○ × ○ × × × ○ 伙食用,食桌用或厨房用之器具 垃圾容器,其他有盖之容器,洗衣桶,冰箱用水壶,冰箱用密闭容器等容器(皿及筛子,筷子笼,面包盒等不必表示容量之容器除外,以下称“厨房用容器等”) 2 ○ ○ ○ ○ × × ○ ○ 皿 1 ○ ○ ○ × × × ○ ○ 筛子,筷子笼,面包盒等不必表示容量之容器(以下称“筛子等”) 5 ○ ○ × × × ○ ○ 切菜板 1 ○ ○ ○ × × × ○ ○ 装冰用器具 1 ○ ○ ○ × × × ○ ○ 其他制品(以下伙食用器具等——餐具) 7 ○ ○ × × × × × ○ PE胶膜制或PP胶膜制之袋子,(胶膜厚度为0.05mm以下,而且各个包装单位为百张者为限,以下同) 8 ○ ○ × × ○ ○ ○ ○ 热水壶 3 ○ ○ × ○ × × ○ ○ 可搬型便器及厕所用器具(除去固定式者,以下同) 5 ○ ○ × × × × ○ ○ 2. 录用查检表 例2-1.5S活动评分用查检表例 5S现场诊断表 现场区分( 号栋 楼 区) 诊断日: 年 月 日 诊断者: 诊 断 内 容 计 点 0 -1 -2 地板 1.无污染且干净 2.物品放置有否占用通道 3.物品堆放有否整齐 4.有无垃圾灰尘 5.零件,制品有无掉落 6.有否放置不需要东西 7. 壁面 1.门窗下班有否灰尘污染 2.门窗框架有无灰尘 3.告示书板视觉观感是否良好 4.壁面有无挂贴不需要的东西 5. 天花板 1.有无污染或蜘蛛丝 2.日光灯有无油类污染 3.吊式告示书板视觉观感是否良好 4. 输送机 1.配线配管是否良好 2.日光灯有无污染灰尘 3.工作台面有无垃圾灰尘污垢 4.工作台面有无放置多余东西 5.作业指导书有否挂示 6.作业指导书挂示视觉是否良好 7.输送带内侧有无灰尘进入 8.滚输有无垃圾沾着 9.脚架部份有无灰尘 10. 机械 1.配线配管是否良好 2.有无灰尘污染 3.有否挂示作业指导书 4.作业指导书挂示视觉是否良好 5. 例2-2.制程分布用查检表例 次数 尺寸 查 检 表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计 2.0 ||| 3 2.1 ||| 3 2.2 ||||| ||||| 10 2.3 ||||| ||||| ||||| 14 2.4 ||||| ||||| ||||| ||||| 20 2.5 ||||| ||||| ||||| ||||| ||||| 24 2.6 ||||| ||||| ||||| 15 2.7 ||||| ||||| 10 2.8 ||||| ||| 8 2.9 ||||| 5 3.0 || 2 3.1 || 2 3.2 | 1 例2-3.应用于直方图之次数分配查检表例子 NO 组 界 组中心点 查 检 次数 1 119.5-126 122.75 |||| 5 2 16-132.5 12.25 |||| 10 3 132.50139 135.75 |||| |||| || 12 4 139-145.5 242.25 |||| |||| |||| |||| |||| | 32 5 245.5-152 148.75 |||| |||| |||| |||| ||| 23 6 152-158.5 155.25 |||| |||| 10 7 158.5-165 161.75 |||| 5 8 165-171.5 168.25 | 1 合 计 97 例2-4.某检验状况记录查检表例 机械 作业者 日期 不良种类 5/1 5/2 5/3 …… 合计 A 1 尺寸 5 0 3 41 缺点 4 1 4 52 材料 0 0 0 3 其他 0 0 0 5 2 尺寸 1 4 8 28 缺点 2 2 1 13 材料 1 2 3 30 其他 0 0 1 2 B 例2-5.收集数据用查检表例 部品查检表 84年1月24日 品 名:外壳 工 厂 名:TKA 工 程:IPGC 作业单位:TKA 检查总数:4200 检查者名:型一课 备 注:全检 批 号:1001 种类 检核 小计 表面伤痕 裂 纹 表面不良 模型不良 其 他 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下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下 正正一 30 18 40 8 11 107 例2-6.缺点记录查检表例 设备 作业者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AM PM AM PM AM PM AM PM AM PM AM PM A01 A △ △ △ △ △ △△△ △ B △ ~~ ~ ○ △ ~ ~ × ○○ ○ ~ △ A02 C △ ~○ △ × △ △ × D △ ~ ~ △ △ △ ~ ~ ○ × ○ B01 E ~ △ △ × △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B02 G △ ~ ~ △ × H ○ ~ ~ △ △ 总计 17 7 8 3 4 3 3 4 2 13 12 7 ~刮痕 △凸点 ○砂孔 ×黑点 例2-7.电视机故障诉原状况查检表例 84年7月 期间 数目 查检项目 4月 5月 6月 合计 画面 没有画面 |||| |||| |||| || |||| |||| |||| |||| ||| |||| | 46 没有色彩 ||| ||| ||| 9 电波 天线老旧 |||| |||| ||| |||| || |||| |||| 30 天线方向 |||| |||| |||| |||| |||| || |||| |||| |||| |||| |||| |||| |||| |||| |||| |||| |||| 82 没有声音 |||| | ||| |||| | 15 其他 |||| || |||| | |||| ||| 21 合计 73 67 63 203 例2-8.研讨改进用查检表例 课程问卷调查表 姓 名 所属部门 受训课目 受训时间 1. 您对讲师知识的评估如何? □极优 □优 □良 □可 □劣 2. 本次课和内容吸收程序 □完全了解 □局部了解 □不甚了解 □完全不了解 3. 您认为本课程之程度设计及时数安排如何? A程度 B程度 □适合 □太深 □太浅 □适中 □太多 □太少 4. 您认为本课程讲授方式如何? A内容 B内容 □充实 □普通 □空洞 □新颖 □平值 □欠佳 C表达 □甚佳期 □佳 □欠佳 5. 您认为本课程对个人之功益如何? □养成教育 □推展工作 □增加知识 □配合现况 □没有多大益助 6. 您认为本课程对工作之助益如何? □极有 □有 □稍有 □无 7. 您对本次之行政支援、场地及讲义是否满意? 1.场地 □非常满意 □满意 □尚可 □不满意 2.行政干扰 □非常满意 □满意 □尚可 □不满意 3. 讲义 □非常满意 □满意 □尚可 □不满意 8. 您认为还希望增加哪能些课程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您对本课程之其他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实例演讲 1. 某一生产单位,欲知某零件尺寸其制程的变异情形,故收集多组数据加以分析,已知该零件规格为5±0.6,今量测50组数据如下:试依其条件制作一查检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4.9 5.1 5.0 5.0 4.8 5.1 5.1 5.0 4.5 4.5 5.3 5.0 4.7 5.0 4.9 5.0- 5.4 5.1 5.1 5.0 4.9 5.2 5.0 4.8 4.7 5.4 4.8 5.0 5.2 5.1 5.0 4.9 5.3 5.1 5.2 4.9 4.7 4.5 5.1 5.0 4.6 4.8 5.0 4.8 5.0 5.5 5.2 4.9 5.6 5.2 解(1)依据题目所给予之条件(尺寸与量测个数),为查检表之纵座标题与横座标。 如: 量测个数据栏 尺寸栏 (2)接着于纵轴填入中心值及以 0.1为间隔之尺寸,横轴填入量测个数以5为间隔单位及小计或合计等栏位。 如: 量 测 个 数 小计 5 10 15 20 25 30 35 4.2 4.3 下限 4.4 4.5 4.6 4.7 4.8 4.9 中心值 5.0 5.1 5.2 5.3 5.4 5.5 上限 5.6 5.7 5.8 总 计 (3)至此表格已大致完成,可将所收集之数据以特定记号填入,如以“|、||、|||、||||、||||”方式填入,亦可将横轴量测个数之间隔再细分以“|”为单位,并记入表单名称,制作日期作成者,等相关资料,如: 外径尺寸量测记录 量测个数 小计 5 10 15 20 下限 4.2 4.3 4.4 4.5 1 4.6 2 4.7 3 4.8 5 4.9 7 中心值 5.0 13 5.1 8 5.2 5 5.3 2 5.4 2 5.5 1 上限 5.6 1 5.7 5.8 总 计 50 审查:张胜利 作成:李大同 (4)这类型之查检表,可由所收集之数据资料,获得与直方图类似之效果,可据以了解制和之变异与偏态(左偏、右偏)情形,同时亦可避免数据重复抄录或统计错误之结果,故不失为相当实用,易用之查检表。 第二章: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1. 前言 散布图有以下的功用: 1. 能大概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 2. 能检视离岛现象是否存在。 3. 原因与结果相关性高时,二者可互为替代变数。对于制程参数或产品特性的掌握,可从原因或结果中择一较经济性的变数予以监测。并可藉观察一变数之变化而知另一变数的变化。 2. 散布图的定义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大概可以了解工程上的要因会影响产品的品质特性,散布图也是以这种因果关系的方式来表示其关连性。并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点绘在X-Y轴座标的象限上,以观察其中的相关性是否存在。 3. 散布图的制作方法 以横轴(X轴)表示原因,纵轴(Y轴)表示结果,作法如下: 1. 收集成对的数据(x1,y1),(x2,y2)……整理成数据表。 2. 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3. 以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y座标,并决定适当刻度便于绘点。 4. 将数据依次点于x-y座标中,两组数据重覆时以◎表示,三组数据重覆时以表示。 5. 必要时,可将相关资料注记于散布图上。 6. 散布图的注意事项: A. 是否有异常点;有异常点时,不可任意删除该异常点,除非异常的原因已确实掌握; B. 是否需层别:数据的获得常常历为作业人员、方法、材料、设备或时间等的不同,而使数据的相关性受到扭曲; a) 全体时低度相关,层别后高度相关; b) 全体时高度相关,层别后低度相关; c) 是否散布图与固有技术、经验相符; 散布图若与固有技术、经验不相符时,应追查原因与结果是否受到重大因素干涉。 4. 散布图的判读 依散布图的方向、形状,有以下数种相关情形: 1. 完全正(负)相关:点散布在一直线上。 完全正相关 完全负相关 2. 高度正(负)相关:原因(X)与结果(Y)的变化近于等比例。 3. 中度正(负)相关:原因(X)与结果(Y)的变化仍然近于等比例 4. 低度正(负)相关:原因(X)与结果(Y)的变化几乎已不成比例 5. 无相关:原因(X)与结果(Y)的变化完全不成比例 6. 曲线相关:原因(X)与结果(Y)的变化呈曲线变化 5. 范例 1. 因空气污染程度不同,与肺疾病的病例数目间的类系。 6. 实例演练 真空蒸镀作业过程中,电子束的强度(powcr)影响蒸镀产品的膜厚(thickness),希望找出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1. 收集数据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X(强度,KV) 50 70 100 80 60 50 90 90 70 70 Y(膜厚,μm) 3.2 4.7 5.4 4.9 3.8 3.4 5.1 5.0 4.5 4.3 2. 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Xmax=100 Ymax=5.4 Xmin=50 Ymin=3.2 3. 划出X-Y轴的座标并取适当刻度 4. 将数据点绘X-Y座标中。 X=强度 Y=膜厚 第三章 层别法(Stratification) 1. 前言: 为区分我们所搜集之数据中,因各种不同之特征而对结果产生之影响,而以各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或分层法)。 我们在实务工作中,经常可发现有产品品质因人、时、料、机台……等不同时,即会有其差异性存在。而如能针对上述各种可予明显区分之因素,于数据搜集时,加以适当注记分类,如有不良品发生时,很可能只其中一种因素(原料或人或机台)有问题,便可快速寻得症结所在。同样有品质较优者,亦可从层别之数据,获得其状况而寻求其他因素或条件之改善。 2. 层别的分类: 1. 部门别、单位别: 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测试部门、采购部门、研究部门、资材部门……等。 2. 制程区层别: 下料区、裁剪区、折弯区、加工区、焊接区、涂装区、组立区……等。 3. 作业员层别: 班别、线别、组别、熟练度别、操作法别、年龄别、性别、教育程度别……等。 4. 机械、设备之层别: 机台别、场所别、机型别、年份别、制造厂别、、机种别、工具别、新旧别、编号别、速度别……等。 5. 作业条件之层别: 温度别、湿度别、压力别、天气别、作业时间别、作业方法别、人工与自动别、顺序别、人工与机器别……等。 6. 时间之层别: 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旬别、月别、上、下午别、日夜别、季节别……等。 7. 原材料之层别: 供应商别、群体批别、材质别、产地别、大小别、成份别、贮存时间别……等。 8. 测量之层别: 测量人员别、测量方法别、测量设备别、测量环境别……等。 9. 检查之层别: 检查员别、检查方法别、检查场所别……等。 10. 环境、天候之层别: 气温别、湿度别、晴或雨别、照明别、潮湿或干燥别……等。 11. 地区之层别: 海岸与内陆别、国内外别、东区与西区别、南区与北区别……等。 12. 制品的层别: 新旧品别、标准品或特殊品别、制造别……等。 13. 其他 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运输方法别……等。 3. 层别法的实施步骤 1. 先行选取定欲调查之原因对象。 2. 设计搜集资料所使用之表单。 3. 设定资料之收集点并训练站别员工如何填制表单。 4. 记录及观察所得之数值。 5. 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之图表。 6. 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 4. 层别法使用之注意事项: 1. 实施前,首选确定层别的目的——不良率分析?效率之提升?作业条件确认?…… 2. 查检表之设计应针对所怀疑之对象设计之。 3. 数据之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简明之。 4. 依各种可能原因加以层别,至寻出真因所在。 5. 层别所得之情报应与对策相连接,并付诸实际行动。 5. 层别法之运用手法 对QC的法上各种图表均可运用层别法加以分类比对分析之;以下范例介绍之: 1. 推移图之层别: 3.0 改善前 改善后 2.5 2.0 1.5 1.0 0.5 日期 2 3 4 6 7 8 9 10 11 13 14 不良品 2.5 1.7 2.1 1.8 2.2 2.0 1.7 1.9 1.0 1.3 1.1 平均 2.06% 1.5% (孔尺寸不良之推移层别) 2. 直方层之层别: SL SU (超出规格甚多),且非常态分布 ST B生产线 SU 3. 管制图之层别: 1.95 1.65 1.35 1 3 2 2 3 2 1 2 3 2 1 3 1 2 1 3 3 3 2 2 2 1 1 1 3 0.33 1.15 0 4. 柏拉图之层别: 100 75 50 25 件数 原因 n=5000 np=100件 p=2.0% n=6000 np=70件 p=1.2% (A)改善前 (B)改善后 5. 特性要因图之层别: 设备 人员 设备 人员 方法 砂模 方法 钢水 设备 人员 保温帽 方案 方法 时间 浇注口 钢水温度 6. 实例演练: (例)某造纸厂之纸厚,制程线规定日班人员须每2个小时抽测乙次,每次取6段,并测量中央及两侧之厚度加以管制。最近业务经理反应客户对纸张之厚度不均造成纸管卷制困扰屡有抱怨,总经理要求品保经理追查原因。 品保经理逐将近五天之现场抽测数据加以整理(附表一)并作成次数分配表及直方图如下,并求出其平均值与标准差。该公司之纸张厚度规格值为6.5±0.3mm,依据直方图可看出整理之平均值偏低、变异非常大,品保经理找不出真正原因所在,请你帮忙找找看。 次数 SL SU 50 40 30 20 10 组中数 5.5 6.0 6.5 7.0 次数 0 0 1 1 2 8 13 28 34 47 54 43 42 30 25 17 8 7 N=360 X=6.35 S=0.28 样本数 08:30 10:30 13:30 15:30 时间 左 中 右 左 中 右 左 中 右 左 中 右 位置 1 2 3 4 5 6 6.0 6.2 5.8 6.0 6.0 6.3 6.0 6.1 5.8 6.2 6.3 5.9 6.1 6.1 5.8 6.2 6.3 5.9 6.1 6.5 6.3 6.2 6.4 6.5 6.1 6.9 6.3 6.7 6.4 6.4 6.2 6.7 6.3 6.5 6.5 6.3 6.3 7.0 6.3 6.7 6.6 6.3 6.2 6.5 6.4 5.7 6.5 5.4 6.4 6.9 6.7 6.9 5.6 5.6 6.1 6.3 6.5 6.6 6.7 6.9 6.4 6.5 5.5 6.7 5.5 5.7 6.2 6.3 6.6 6.7 6.5 6.8 周一 1 2 3 4 5 6 6.1 6.2 6.1 6.3 6.2 5.9 6.0 6.2 6.4 6.0 6.3 5.5 6.3 6.4 6.5 5.9 5.9 5.8 6.0 6.9 6.3 5.1 6.4 5.9 5.9 6.0 6.3 6.1 6.4 5.8 5.9 6.0 6.3 6.1 6.6 5.9 6.3 6.2 6.9 6.4 6.3 6.4 6.4 6.7 6.8 6.6 6.6 6.8 5.1 6.5 6.6 6.6 6.2 6.3 5.7 5.3 6.8 6.5 7.0 6.6 6.6 6.1 5.7 6.2 6.8 6.5 6.8 5.4 6.9 6.4 6.9 6.6 周二 1 2 3 4 5 6 6.3 5.6 6.4 6.0 6.2 6.2 6.3 5.7 6.4 5.8 6.2 6.0 6.2 6.2 6.3 6.1 6.1 6.1 6.2 6.3 6.2 6.0 6.3 6.2 6.0 6.2 6.2 5.9 6.0 6.2 5.2 6.3 6.2 6.0 6.1 6.2 6.5 6.5 6.7 6.5 6.7 6.8 6.2 6.1 7.0 6.4 6.6 6.7 5.3 6.4 5.6 6.3 5.5 6.8 6.4 5.7 6.5 6.6 6.2 6.9 6.4 6.3 5.5 5.8 6.3 6.8 6.6 6.5 6.6 6.7 6.6 6.8 周三 1 2 3 4 5 6 6.3 6.1 6.0 5.3 5.9 6.0 6.1 6.1 6.0 6.3 5.9 5.8 6.1 6.0 6.3 6.3 6.1 6.0 6.4 6.4 6.3 6.1 6.3 6.3 6.3 6.4 6.2 6.2 6.3 6.2 6.2 6.5 6.2 5.9 6.1 6.0 6.5 6.1 6.2 6.7 6.2 6.4 6.6 6.2 6.1 6.5 6.4 6.5 5.6 5.2 6.5 6.7 6.3 6.5 6.7 6.2 6.5 5.2 6.4 6.7 7.0 6.1 6.5 6.2 6.5 6.4 6.6 6.0 5.5 6.1 6.5 5.8 周四 1 2 3 4 5 6 6.0 6.1 6.3 5.8 5.0 6.4 6.1 6.1 61 6.0 6.0 6.2 6.2 6.3 6.3 5.7 5.9 6.3 6.0- 6.0 6.4 6.8 6.5 6.3 6.1 6.3 6.4 6.6 6.6 6.2 6.0 6.2 6.5 6.8 6.4 6.2 6.3 6.6 6.6 6.3 6.6 6.7 6.4 5.5 5.6 6.4 6.5 6.8 6.2 6.4 6.8 6.3 6.5 7.0 6.4 6.5 6.5 6.4 6.6 6.7 6.3 6.5 6.8 6.4 7.0 7.0 6.4 6.5 6.6 6.4 6.9 6.7 解:(1)先以纸张厚度之测量位置层别之,即以左、中、右层别之再绘制直方图,得下: 次数 SL SU 20 15 10 5 组中数 5.5 6.0 6.5 7.0
本文档为【品质管理七大手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116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09-11-12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