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器材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

器材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

举报
开通vip

器材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 ICS 13.220.10 C 8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21976.1—2008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 1 部分:配备指南 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

器材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
ICS 13.220.10 C 8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21976.1—2008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 1 部分:配备指南 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g fire— Part 1:Equipping guide 2008-06-04 发布 2009-06-01 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前 言 本部分的 5.6、6、7、9 为强制为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GB 21976《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分为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配备指南; ——第 2 部分:逃生缓降器; ——第 3 部分:逃生梯; ——第 4 部分:逃生滑道; ——第 5 部分:应急逃生器; ——第 6 部分:逃生绳; ——第 7 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第 8 部分: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 本部分为 GB 21976 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消防总队、吉林省消防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宝忠、金义重、严晓龙、孙宇、金韡、马伟光、韩翔、凌新亮。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 1 部分:配备指南 1 范围 GB 21976 的本部分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配备、安装、检查、更换、报废等 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已建、新建、扩建、改建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宾馆、饭店、 商场、会堂等场所。 各类居住建筑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B 21976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A 654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以下简称逃生避难器材) 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g fire 是在发生建筑火灾的情况下,遇险人员逃离火场时所使用的辅助逃生器材(如逃生缓降 器、逃生梯、逃生滑道等)。 3.2 逃生缓降器 descent rescue device 也称救生缓降器,是一种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自动下降并能往复使用的逃生器 材。 3.3 逃生梯 descent ladder 为固定式逃生梯和悬挂式逃生梯的统称。 3.3.1 固定式逃生梯 descent rescue metallic ladder 和建筑物固定连接,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自动下降并能循环使用的一种金属梯。 3.3.2 悬挂式逃生梯 folding escape ladder 展开后悬挂在建筑物外墙上供使用者自行攀爬逃生的一种软梯。 3.4 逃生滑道 escape slide 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下滑逃生的一种柔性通道。 3.5 应急逃生器 rescue device 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下降且具有刹停功能的一次性使用的逃生器材。 3.6 逃生绳 rescue rope 供使用者手握滑降逃生的纤维绳索。 3.7 自救呼吸器 devises for self-rescue 为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和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的统称。 4 器材分类 4.1 按器材结构可分为: a)绳索类:如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 b)滑道类:如逃生滑道; c)梯类:如固定式逃生梯、悬挂式逃生梯; d)呼吸器类:如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 4.2 按器材工作方式可分为: a)单人逃生类:如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悬挂式逃生梯、消防过滤式自 救呼吸器、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等; b)多人逃生类:如逃生滑道、固定式逃生梯等。 5 配备 5.1 适用场所 5.1.1 绳索类、滑道类或梯类等逃生避难器材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的二层及二层以上 楼层。 5.1.2 呼吸器类逃生避难器材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的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和地下公 共建筑。 5.2 适用楼层(高度) 5.2.1 逃生滑道、固定式逃生梯应配备在不高于 60 m 的楼层内;逃生缓降器应配备在不高 于 30 m 的楼层内;悬挂式逃生梯、应急逃生器应配备在不高于 15 m 的楼层内;逃生绳应 配备在不高于 6 m 的楼层内。地上建筑可配备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或化学氧自救呼吸器,高于 30 m 的楼层内应配备防护时间不少于 20 min 的自救呼吸器。地下建筑应配备化学氧自救呼 吸器。逃生避难器材配备楼层(高度)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5.2.2 其他逃生避难器材的配备楼层(高度)参照国家指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确 定。 表 1 逃生避难器材适用楼层(高度) 器材 固定式 逃生梯 逃生滑道 逃生 缓降器 悬挂式 逃生梯 应急 逃生器 逃生绳 过滤式 自救呼吸器 化学氧 自救呼吸器 配备楼层 (高度) ≤60 m ≤60 m ≤30 m ≤15 m ≤15 m ≤6 m 地上建筑 地上及地下 公共建筑 5.3 配备数量 5.3.1 逃生避难器材的配备数量应满足器材可救助人数之和不小于逃生避难人数的要求。 5.3.2 各类场所的逃生避难人数及逃生避难器材可救助人数的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A。 5.4 配备数量的减免 当建筑物的设计符合 GB 50016或 GB 50045的要求,并且按 GA 654 的要求进行管理时, 其配备的逃生避难器材可相应减少。 5.5 变更 当建筑物的用途发生变更或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建筑结构、装修、消防系统发生改变 时,应重新确定该建筑物内逃生避难器材的配备。 5.6 产品要求 配备在建筑物内的逃生避难器材应为通过国家指定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逃生 避难器材的实际使用高度不得超出国家指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中的参数范围。 6 安装 6.1 安装位置 6.1.1 逃生缓降器、逃生梯、逃生滑道、应急逃生器、逃生绳应安装在建筑物袋形走道尽头 或室内的窗边、阳台凹廊以及公共走道、屋顶平台等处。室外安装应有防雨、防晒措施。 6.1.2 逃生缓降器、逃生梯、应急逃生器、逃生绳供人员逃生的开口高度应在 1.5 m 以上, 宽度应在 0.5 m 以上,开口下沿距所在楼层地面高度应在 1 m 以上。 6.1.3 自救呼吸器应放置在室内显眼且便于取用的位置。 6.2 安装方式 6.2.1 逃生滑道的入口圈、固定式逃生梯应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地面及结构坚固的部分。 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应采用安装连接栓、支架和墙体连接的固定方式,连接强 度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悬挂式逃生梯应采用夹紧装置与墙体连接,夹紧装置应能根据墙体 厚度进行调节。除固定式逃生梯外其他产品应设置在专用箱内。 6.2.2 逃生避难器材在其安装或放置位置应有明显的标志,并配有灯光或荧光指示。 6.2.3 逃生缓降器、逃生梯、逃生滑道、应急逃生器、逃生绳等产品的使用说明或使用方法 简图应固定在产品使用位置,自救呼吸器产品使用说明或使用方法简图应在其产品外包装 上。 6.2.4 逃生缓降器、悬挂式逃生梯、逃生滑道、应急逃生器、逃生绳展开后不应和建筑物有 干涉现象,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的绳索垂线与建筑物外墙间的距离应大于 0.2 m, 固定式逃生梯的踏板以及逃生滑道的外侧与建筑物外墙间的距离应大于 0.3 m。 6.2.5 逃生缓降器、逃生梯、逃生滑道、应急逃生器、逃生绳安装时在水平方向应保持一定 间隔。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和逃生绳的绳索垂线间距以及逃生梯、逃生滑道外侧间距应 大于 1.0 m,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涉。 6.2.6 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的安装高度应距所在楼层地面 1.5 m~1.8 m;逃生 滑道进口的高度应距所在楼层地面 1.0 m 以内。 6.2.7 完全展开后的逃生缓降器和应急逃生器的绳索底端、悬挂式逃生梯最底端的梯蹬、固 定式逃生梯最底端的踏板、逃生绳的底端距地面的距离应在 0.5 m 以内,逃生滑道袋体末端 距地面的距离应在 1.0 m 以内。 6.3 其他逃生避难器材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应满足相应设计及安全使用要求。 7 检查 7.1 周期 逃生避难器材安装后应定期检查。检查周期不应超出一个月。 7.2 内容 检查内容为 7.2..1~7.2.8,检查数量为建筑物内全部已安装的逃生避难器材。 7.2.1 器材是否丢失或损毁。 7.2.2 器材的使用说明或使用方法简图是否完好无损。 7.2.3 器材的绳索、编织物及橡胶制品是否出现霉蛀、老化或破损。 7.2.4 器材的金属部件和连接栓、支架等是否出现损伤、锈蚀或焊缝开裂等现象。 7.2.5 器材是否出现卡阻。 7.2.6 器材的紧固件有无明显松动。 7.2.7 自救呼吸器真空包装有无损伤、贮气袋是否出现鼓起。 7.2.8 器材是否超出产品有效期。 7.3 处理 出现任何异常现象的逃生避难器材均应立即停用整修。整修期间应设置可救助人数不 低于原有器材的逃生避难器材。 8 更换 逃生避难器材中的绳索、编织物、橡胶制品等易损及易老化件应定期更换。更换周期参 见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及产品使用说明。更换时应使用原厂部件。 9 报废 9.1 逃生避难器材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报废: a)金属件出现严重腐蚀或变形; b)达到器材使用年限时。 9.2 报废的逃生避难器材应进行破坏性解体处理,禁止继续使用。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逃生避难人数及逃生避难器材可救助人数的参考计算方法 A.1 逃生避难人数的计算方法 各类场所的逃生避难人数参考表 A.1 进行计算。 表 A.1 配备场所 逃生避难人数 宾馆、饭店、商场、会堂、 公共娱乐场所 宾馆:员工人数(当班员工人数,下同)+床位数 饭店:员工人数+座位数 商场:员工人数+顾客人数(营业区面积每 4 m2折算为 1 人) 会堂:员工人数+座位数 公共娱乐场所:员工人数+座位数(影剧院、餐饮场所、网吧等)或 员工人数+顾客人数(歌舞厅、游乐和健身场所等, 营业区面积每 3 m2折算为 1 人) 医院的门急诊楼(部)、 病房楼(部) 门急诊楼(部):员工人数+就诊人数(门诊室及候诊区室内面积每 3 m2折算为 1 人) 病房楼(部):员工人数+床位数 学校的教学楼、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 和集体宿舍 教学楼:员工人数+学生人数 图书馆:员工人数+座位数 集体宿舍:员工人数+床位数 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 养老院:员工人数+床位数 托儿所、幼儿园:员工人数+学生人数 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 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员工人数+座位数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 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 阅览室:员工人数+座位数 展览厅:员工人数+参观人数(观展区面积每 3 m2折算为 1 人) 办公楼 办公楼:员工人数+办公人数 地下车站、地下商场 等地下公共建筑 地下车站:员工人数+座位数 地下商场:员工人数+顾客人数(营业区面积每 3 m2折算为 1 人) A.2 逃生避难器材可救助人数的计算方法 各类逃生避难器材的可救助人数可参考表 A.2 进行计算,表中 N 代表器材实际安装高 度。 表 A.2 可救助人数 器材名称 不高于 15 m 的楼层 高于 15 m 的楼层 逃生缓降器 20 人/套 ( ) 15/151 20 −+ N 人/套 逃生滑道 60 人/套 ( ) 15/151 60 −+ N 人/套 固定式逃生梯 150 人/台 ( ) 15/151 150 −+ N 人/台 悬挂式逃生梯 5 人/件 — 应急逃生器 1 人/具 — 逃生绳 2 人/根 (用于不高于 6 m 的楼层) — 自救呼吸器 1 人/具 其他逃生避难器材 参照国家指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为【器材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488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2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08-23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