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罗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古罗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举报
开通vip

【古罗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经典常磨书系 【古罗马】塔西佗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塔西佗 著 马雍 译 商务印书馆 1977年·北京 译者前言 塔西佗的作品,流传下来的版本很多,各有不同的地方,英文译本也有许多种。我们的译文,主要是根据两种英译本译出的:一种是哈吞(M. Hutton)的译本,刊于“楼布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这是一个拉丁文与英文对照的版本;另一种是车迟(A.J. Church)和布洛屠礼布(W.J. Brodribb)两人...

【古罗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经典常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系 【古罗马】塔西佗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塔西佗 著 马雍 译 商务印书馆 1977年·北京 译者前言 塔西佗的作品,流传下来的版本很多,各有不同的地方,英文译本也有许多种。我们的译文,主要是根据两种英译本译出的:一种是哈吞(M. Hutton)的译本,刊于“楼布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这是一个拉丁文与英文对照的版本;另一种是车迟(A.J. Church)和布洛屠礼布(W.J. Brodribb)两人合译本,刊于“现代丛书”(The Modern Library)中。这两个版本各有优劣,它们所根据的拉丁原本也不相同。哈吞对于他所根据的拉丁原本作了一番考订工作,他的译文,主要是帮助读者阅读拉丁文用的,谈不上什么文学风格,但是比较忠实。车迟和布洛居礼布二氏所根据的拉丁原本可能不如哈吞所据原本之可靠,但他们的译文流畅、优美,只是在个别地方作了些不必要的增添和修饰。我们在翻译本书时,以“楼布古典丛书”中哈吞所据的拉丁原本为蓝本:因此,凡是在这两种英译本有大出入的地方,我们几乎完全依从哈吞译本;而在两个译本大致相同的地方,我们则多采取车迟和布洛居礼布二氏的译法。 译完初稿以后,我们根据哈吞的拉丁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逐句校阅了一遍。不过,塔西佗的拉丁文素以艰深著称,而我们对拉丁文的修养有限,所以在校阅工作中,理解错误之处,当亦在所难免。为了审慎起见,我们另外又参照了两种译本;一种是“人人丛书”中穆菲(A. Murphy)的英译本,这个译本比较陈旧,与拉丁原文出入处颇多,错误较大。但译文很美,也有参考的价值;另一种是比尔努(J.L. Burnouf)的法译本,这是一个法文拉丁对照本,其所根据的拉丁原本与哈吞所根据的拉丁原本不同,可能同于车迟和布洛居礼布二氏所据的拉丁原本。这个法译本是很著名的一种译本,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 专门名词除了部分已经通用的译名以外,大都按拉丁读音译出,与大家过去习惯的英文读音自有不少出入。 凡对本书译文提过意见和给予过帮助的人,译者都在这里向他们致以最衷诚的感谢。此外,译者希望读者给它提出宝贵的批评并指出它的纰谬。 译者 一九五七年秋 塔西佗及其作品 古代罗马共和国是一个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奴隶并剥削奴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奴隶的劳动造成了罗马的繁荣、富庶、强盛和辉煌的文化。但是,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奴隶们反抗剥削者的阶级斗争也一天比一天尖锐,因而不断地削弱了罗马统治阶级的力量。公元前七四年,爆发了斯巴达卡斯所领导的奴隶大起义,这次起义延续了很长的时间,震撼了罗马全国,使罗马奴隶社会的经济发生严重的危机,加速动摇了奴隶主的共和政体。为了加强对奴隶的统治,罗马不得不过渡到军事独裁的形式,由共和政体转变为帝制。但是,奴隶主们虽然改变了和加强了统治机构,却未能彻底挽救社会经济中的深刻危机。奴隶运动仍然继续不断地发生,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帝国内部力量因为阶级斗争的复杂化和尖锐化而日益薄弱,对外的声威也一天不如一天。莱茵、多瑙河外的“蛮族”日耳曼人逐渐成为帝国最大的威胁,终至颠覆了它。 罗马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塔西佗·科纳留·(或盖攸斯)普布留(Tacitus Cornelius Publins〈或Gaius〉)正生活在罗马帝国盛极而衰的这段时期中。关于他个人的历史,我们所知者甚少。除了从他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而外,只有他的朋友小普林尼(Plinius the Younger)的十一封信札是唯一可供参考的文献。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生平,不甚了然,仅能作出一点简单的报导。 塔西佗的家业和出生地点已经无法确知了。他大约出生在一个高贵的旧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曾在高卢做官,地位颇高。他生于公元五五年以前不久,死于一一七年至一二○年之间;他的一生经历了皇帝尼罗、加尔巴、维泰利阿斯、魏斯巴兴、狄度斯、多米先、纳尔瓦和图拉真诸朝。 他在少年时代,曾就学于当时著名的修辞学家匡体良(Quintilian),后来又从阿朴尔(Aper)和塞孔都斯(Secundus)学法律。他成为一个有名的辩护师。公元七七至七八年之间,他和执政官阿古利可拉的女儿结了婚。阿古利可拉是当时军政界的要人。塔西佗可能一方面由于自己在法庭上的声誉,一方面由于结了这门好亲戚,所以便在魏斯巴兴朝开始厕身政界。公元七九年至八一年左右,他曾任财务使之职,八八年升任大法官。八九至九三年之间,离开罗马,大约在外省做官。所以当他岳父阿古利可拉逝世的时候,他和他的妻子都不在死者身边。在这段时期内,他可能游历过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一带,他对于日耳曼人的知识大约就是在这时得来的。公元九七年,他回到罗马,任执政官。在一一二至一一六年之间,他曾出任亚细亚行省总督。他的仕宦生涯,大抵如此。其他情形,我们都无从知道了。 虽然我们对于塔西佗一生的事迹知道得不多,但我们对于他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观点却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一般的认识。塔西佗在政治上显然是倾向于共和派的,他对于帝制具有强烈的反感。一方面,可能由于他出身于旧贵族家庭的缘故,他对于旧的奴隶主贵族共和政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无限的留恋和向往。旧贵族在共和政体下所享受的“自由”,在帝国时期无疑地要受到相当的限制。塔西佗在他的作品中颂赞着往日的“自由”,而对于帝国时期的专制则深恶痛绝,他对大多数的皇帝,连奥古斯都在内,都没有好感,他尤其痛恨皇帝手下那些趁炎附势、谄害旁人的“告密者”。他本人并没有见到共和时期,但在他那个时代,共和派和帝制派的人物之间的斗争还很激烈,塔西佗对共和派深表同情,他经常提到那些被皇帝杀害和放逐的共和派人。虽然塔西佗在这方面可能受他的阶级本能影响,但是,他揭露了许多统治者的残暴、荒淫、丑恶和愚笨。被当时大多数政客崇奉为神圣的、英雄的皇帝们,在塔西佗的笔下成了微不足道的人物。他对于帝国时期统治者的狰狞面目以及政治上的种种黑暗面所作的无情的揭露,使我们对当时的情况具有较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塔西佗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罗马国家由盛而衰的一个时代,当时,在罗马帝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郁表现出衰落的现象。塔西佗虽然不能理解到这种衰落现象的社会背景,但他却受到这种现象的强烈刺激。在他的作品里,对于罗马帝国时期国力的衰微、官吏的贪污暴虐、军事的失利、军队纪律的松弛、学术空气的不自由、演说术的低落、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堕落、被压迫民族的痛苦等等都作了详尽的报导。我们不敢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中完全没有报导失实的地方,但是,他的写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他从来不打算掩饰罗马帝国在各方面的矛盾和黑暗,而是勇敢地去揭露它们。因此,他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奴隶制帝国在走向崩溃的初期中的种种症状,而使我们在研究这一个时期的历史时有了宝贵的事实材料。 *** 塔西佗在罗马的法庭上是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而他在古罗马的文坛上更是一员健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他自己的感情,即使在描写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物时,也渗入有他的感情在内。他的说服力很强,但这并不是理智上的说服力,而是感情上的说服力。他从来不用说教的方式劝人们相信他的叙述,而是用他自己真挚的、强烈的爱惜来引起读者们的同情和信任。他的描写生动、幽默。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比较深刻,对于政治生活的理解比较透辟,出语警策,发人深思。我们常说,欧洲近代文艺受古典文艺的影响很大,那么,在塔西佗身上是可以找得到这种传统精神的线索的。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他仿佛尽量想表现他是站在他所描写的对象之外的,但他却总是和他所描写的对象溶合在一起。这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地方。 塔西佗也可以说是一位不很幸运的作者。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声誉;在中世纪,他简直被遗忘了。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文学大师薄伽丘(Boccaccio)得到了一部分塔西佗的残稿而予以推崇以后,塔西佗的名字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到了今天,当我们屈指数一数罗马最有名的史学家或文学家时,是绝对忘不了塔西佗的。 塔西佗的著作流传至今者共有五部,现在按照他写作时间的先后列举如下: 1.“阿古利可拉传”(Agricola) 2.“日耳曼尼亚志”(De Germania) 3.“演说家对话录”(Dialogus de Oratoribus) 4.“罗马史”(Historiae) 5.“罗马帝国编年史”(Annales) 其中之“阿古利可拉传”和“日耳曼尼亚志”将留在后面再谈,现在先把他的其他三部作品作一点简单的介绍。 “演说家对话录”大约是塔西佗在公元一○二年左右写成的。这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唯一模仿西塞罗文体的一部作品——后来他便改变了这种文风,因此,“演说家对话录”和他其他的作品在笔调上是不相似的。这部书谈论的是罗马演说术衰落的原因。他通过书中人物——诗人马特尔努斯(Curiatias Maternus)、辩护师阿朴尔(Marcus Aper)、史学家塞孔都斯(Julius Secundus)和贵族梅萨拉(Vipstanus Messalla)——的谈话来讨论演说术的重要性、当时演说术和前代演说术的差异、怎样教育青年人学演说术和修辞学等问题,而最主要的是研讨当时演说术远不如前代之盛的原因。按照作者的看法,罗马帝国时期演说术衰落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生活的改变。因为在共和国时期,生活丰富多采,政治上有激烈的竞逐,所以演说争辩之风才能盛行。到了帝国时期以后,天下定于一尊,生活安静、平板,演说之术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罗马史”约在公元一○五至一○九年之间问世。小普林尼曾参加这部作品的写作,他不仅替塔西佗搜集一些资料,而且还对该书个别部分作过修订。这部书所叙述的时代,包括了加尔巴至多米先诸朝,上起公元六九年,下迄九六年。全书共十二卷,但现在只剩下残本,即原书最前四卷及第五卷之一部分。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史料只到魏斯巴兴朝早年为止。 “罗马帝国编年史”的写作时间较“罗马史”为晚,但大约在“罗马史”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即已动手写“罗马帝国编年史”了。这部书是在公元一一六年左右完成的。它所包括的内容是从提庇留即位到尼罗之死的一段历史。据说他写这部书是有志于继承李维的巨著的。现在这部书也已经残缺不全了。我们所有的是第一至第四卷和第五、第六两卷的残篇(所叙述的均系提庇留朝之事)以及第十一至第十五卷和第十六卷的残篇,(所叙述的为克劳迭和尼罗朝之事)。 *** “阿吉利可拉传”大约是在公元九八年左右问世的。这是塔西佗替他的岳父阿古利可拉所写的一部传记。阿古利可拉是完成并巩固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的人物,他的一生事迹和不列颠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塔西佗这部传记中有绝大部份篇幅是用来叙述不列颠的情形的。这不仅是一本传记,也是我们研究古代不列颠的一部文献,虽然其中的纪载并不很完备和完全可靠,但究竟是有价值的。 “阿古利可拉传”全书共分四十六节,大约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最前面三节算是短短的序言,塔西佗在这里发抒了他对当时罗马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一些愤激之辞。第四至第九节是叙述阿古利可拉的家世、少年生活和他在出任不列颠总督以前的一段仕宦生涯——其中包括他两度在不列颠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第十至第十七节是对不列颠的地理状况和居民所作的一般描述以及对罗马人经营不列颠的简史所作的报导。第十八至第三十八节是用来纪载阿古利可拉在任不列颠总督时的政绩和军功的,这一部份占全书的一半左右,也就是全书的重点。第三十九节到最后是叙述阿古利可拉回到罗马以后怎样用容忍、谦退的态度来避免多米先的嫉害、他的死亡以及塔西佗对他所作的诛辞。 关于塔西佗写“阿古利可拉传”的动机,存在着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塔西佗这部传记是他在阿古利可拉安葬的时候所作的演说辞。按照古代罗马的风俗,在举行葬礼时经常是有人发表演说的。但根据“阿古利可拉传”写成的时间看来,距离阿古利可拉逝世的时间太久,所以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不大。第二种说法认为塔西佗写这本书是替他的岳父作辩护的。因为在多米先暴君之朝,许多正直的人都遭到残害,而阿古利可拉终于默然寿终正寝,当时人可能对他不无微辞,认为他是一个较圆滑、软弱的人物。所以塔西佗写这本传记来袒护他,在传记中再三强调阿古利可拉和多米先之间的不和协。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塔西佗写这部传记是在写大部头的史书以前的“试笔”。第二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是可以共存的。至于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与其去费力追究塔西佗写作的动机,倒不如多花些时间去玩味他的作品。 “阿古利可拉传”虽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作为一种史科来看,这部书并不是很成功的。塔西佗对于地理和军事常识颇为贫乏。他关于不列颠的地理位置描写得不很正确,关于气候和物产的纪载有些滑稽可笑,而他所引证的地名大多无从查考。他所记叙的战役也有一些失实。但是,这部传记很好地反映了罗马人对于不列颠人的残暴统治和罗马官场中的一些黑暗面貌,它能使我们对奴隶制帝国的精神得到较深刻的体会。这种价值是并不在史料价值之下的。 从文学上来看,“阿古利可拉传”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有些外国学者认为这部作品不是一部好的传记文学,因为作者没有把全书的精神集中在主角身上。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未免有些迂腐和不公允。因为人们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容来看它的价值,而不是从固定的体裁观念来衡量一部作品。塔西佗在这部传记里突出地描写了阿古利可拉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他对这位主角的性格和作风的刻画也很生动。作者的目的是在于颂扬阿古利可拉,他的这一个目的也得到了绝大的成功。 第一至第三节、第三十至第三十二节以及第四十六节是写得最精彩动人的。我们尤其喜欢第三十至第三十二节中不列颠酋长卡尔加可士的誓师辞,这段演说也许是塔西佗杜撰出来的,但它却真正说出了不列颠人心里的话,它激昂慷慨、痛快淋漓,使人读到这里不能不深深感动。 *** “日耳曼尼亚志”大约也是在公元九八年写成的,这是“阿吉利可拉传”的一个姊妹篇。这篇作品详细地报导了罗马时代日耳曼尼亚以及住在日耳曼尼亚的各个部落的情况。它可能是最早一部全面纪载古代日耳曼人的文献,因为朱利乌斯·凯撒的“高卢战记”只是零星地谈到了一些日耳曼人的情况而已。 “日耳曼尼亚诺”也分为四十六节。我们大约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自第一节至第二十七节是概括性的描述:自第二十八节至最后是分别记叙各个不同的部落的情况。 “日耳曼尼亚志”在文学上的价值是比不上“阿古利可拉传”的,至少我认为是如此。这部作品中的叙述比较平易,没有许多令人激动的地方,这可能是受到题材的限制。但是,读起来还是感到很优雅、清新、幽默,有力量。 这一著作的史学价值却是很高的。虽然塔西佗对于日耳曼尼亚的地理状况、对于日耳曼人的生活状况也不免有些不甚了然的地方,但大体上是报导得很正确的。我们在研究日耳曼人的历史、研究德国古代史的时候,决不可能不首先提到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其中关于日耳曼人各个部落的分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整个日耳曼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组织和社会生活等的材料都是极可珍贵的。外国的史学家们在研究、整理、考订、注释这部作品方面花费了许多时间,也得出了不少的成绩。尽管后代的学者们发现了若干塔西佗所不曾知道的事情和纠正了塔西佗的若干错误,但是,塔西佗的原著始终是这些工作的主要版本。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引证了“日耳曼尼亚志”的材料,而他在另一篇经典著作“论古代日耳曼人的历史”(中译文见“史学译丛”一九五五年第二期) 中更详细地引述了塔西佗的纪载,这都是我们在研究“日耳曼尼亚志”的时候应该阅读的。 *** 无论是有关不列颠人的“阿古利可拉传”也好,无论是有关日耳曼人的“日耳曼尼亚志”也好,塔西佗常常脱离了罗马人的立场来描写那些和罗马人敌对的异族的。因此,这两部作品不仅都叙述了那些社会发展较落后的部落与奴隶制社会发展到高度的罗马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都表现出塔西佗本人对于落后与先进的文化,新生与腐朽的力量的看法。 有人认为塔西佗反对社会向前发展,这是不正确的。塔西佗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很明显地指出了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在物质文明和社会组织上远远赶不上罗马人的地方(虽然他对那些落后的现象带有嘲笑的口吻,然而指出这些现象总是对的)。塔西佗并没有同情于那些落后的东西。不过,塔西佗却同时也指出了那些部落中的生气勃勃的力量,指出了他们富于斗争的精神,指出了他们的自由、纯洁、朴实;他把这些拿来和罗马社会的堕落、腐化、淫荡、不自由、虚伪等等作了鲜明的对比。他讽刺、指责罗马人的地方远较他讽刺、指责敌人的地方为多。一方面,他承认罗马人的发展比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进步;另一方面,他揭露出罗马奴隶制文明的缺点和丑恶:这并没有矛盾之处。 塔西佗不是一个狭隘的沙文主义者,他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来对待罗马同其他民族的关系。他尖锐地攻讦罗马统治者对于那些部落所施的残暴行为,也揭露出罗马统治者的挑拨离间和笼络软化敌人的卑鄙手段。他同情受侵略、受迫害的人民,他指出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不能团结一致是他们遭受奴役的主要原因。他甚至替他们策划反对罗马残暴统治者的方案,替他们发泄被奴役的人民心中的愤怒和悲痛。这正是塔西佗伟大和可爱的地方。 译者 一九五七年秋 阿古利可拉传 (Cnaeus Julius Agricola) 1 将名人的事迹和品德播传于后世,这是前代流行的风气: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虽然对于当世人物漠不关心,但是,一旦遇到有些人的德业弘伟,使得愚陋和嫉妒的浇风薄俗不能不为之屈服的时候,这种写传的风气毕竟也还不致完全泯灭,至于那种愚陋和嫉妒的习气,实在是大小国家的通病。在前代,正因为那些值得纪述的事迹,其行事多出乎自然,而且也比较光明磊落,所以才能使一些大手笔流传下许多德音的纪录。那些作家没有偏袒附和或别有用心的动机,他们只求无愧于自己的良心:甚至有些人认为记述自己的生平也算不得是僭妄自大,而是出于自重自敬。茹提里乌 和斯考茹斯 都曾写过自传,但是并没有损害他们的信誉,也没有引起旁人的轻蔑。在最容易产生美德的年代里,美德才最能为人们所尊重,信非虚语。然而,在今天,纵使我要写的这位人物的生平已成过去,我也得要请求世人的宽恕;如果我怀有詈辱攻讦的目的,那反而倒不必请求宽恕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中:风气之浊如此,对美德之存冷诮如此 。 2 据说茹斯替古斯·阿茹勒努斯(Rusticus Arulenus) 就因为称颂特拉萨·拜图斯(Thrasea Paetus) 、赫伦尼乌·塞内契阿(Herennius Senecio) 就因为称颂赫尔维底乌·普果斯古斯(He1vedius Priscus) 而被处死,不仅这两位作者身罹极刑,而且他们所写的书也同时遭祸:我们大手笔的传世之作,竟委诸刑吏之手,而在公所的庭院里付之一炬。毫无疑问,他们设想:人民之声、元老院的自由和人类的良心都会被这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为了使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美德的纪录呈现于人们眼前,所以才连那些专心研究哲学的人们都得被放逐于外,一切自由的文明都得摒弃。的确,我们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柔顺屈服:如果说我们的先人亲眼见过极度放纵的自由,那么,我们真是处在极度奴役之下。我们的“告密人”已经连我们说话和听话的权利都给剥夺掉了:如果健忘能够像沉默一般的容易,那么,我们会把记忆和语言都同样地抛掉。 3 到了今天,我们的元气终于又开始恢复了。不过,虽然在这个幸福时代的开端,纳尔瓦(Nerva)就着手把威权和自由这两个长期不能并容的观念结合起来;虽然图拉真(Trojan)现在又在继续不断地增进着时代的幸福;虽然大家现在不仅企望着、呈请着公共安全,而且公共安全也有了实现的保障:然而,由于人类天性怯懦,所以,尽丧元气很容易,而恢复元气的效验却很迟缓。正像人的身体发育缓慢而衰朽迅速一样,使人的精神和热心沮丧,要比使它们复元振作容易得多:何况,无精打彩这种现象本身就含有一种神秘的魅力,所以,我们虽然起初憎恶死气沉沉,久而久之,我们却会对它恋恋不舍了。唉!十五年之久,在人的一生中不为短矣,我们中间有不少的人就在这十五年之中因事故和变化而折杀了:还有那些最有才能的人都死于皇帝的暴力之下;而少数至今犹健在者不仅比起他们的朋友们算是寿命较长,就是对他们自己而言,也该算是命数应尽而侥幸延年了,他们葬送了十五年的青春,在十五年之中,成年者已老,老年者已衰朽不堪,而他们却都不曾张过嘴唇。我打算纪载我们早先那种受奴役的状况,并证实我们目前的幸福,纵然我的辞令钝拙,亦无所悔。同时,这本书是写来替我的岳父阿古利可拉作辩护的:这种勉尽孝恩的借口即使不能使本书获得嘉誉,也庶几可以便它幸免于咎责吧! 4 克奈乌斯·尤利乌斯·阿古利可拉出生在古老而有名的罗马殖民城佛伦—尤里邑(Forum Julü) 。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任“皇室财务使”(Procurator Caesaris)之职,凡居这种官职的人都属于骑士阶层最高的一级。他的父亲尤利乌斯·格雷契努斯(Julius Graecinus)位至元老院议员,以笃嗜修辞学和哲学知名于世,他正因为这种才能而遭到凯乌斯·凯撒(Caius Caesar) 的嫉妒。凯乌斯·凯撒命令他去弹劾马古斯·西拉努斯(Marcus Silanus) [10],他不肯从命,终于因此被害身死。阿古利可拉的母亲尤丽雅·普罗契拉(Julia Procilla)是一个贤德罕见的妇人。阿古利可拉幼承慈母之教。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追求高尚优美的才艺中度过的。他之免于腐化堕落,不仅因为他的天性忠诚端直,而且也因为他自幼从来就住在马西利亚(Massilia) ,并且开始是在那儿就学的,那个地方适当地杂揉着希腊的优雅和外省的淳朴。我记得他经常说到他早年之沉醉于哲学,要不是他母亲谨慎地对他炽热的精神予以遏止的话,他之浸溺于哲学的程度将会使他不适合作一个罗马人和元老院议员了。他当时的志气正不可一世,他不知顾忌而一味热衷地希望立登清要之路;但不久以后,理智和阅历就冲淡了他的热肠,他从学问中掌握了人生最难的一课,那就是中庸之道。 5 他的初次军事见习是在不列颠开始的 ,在该处,他为随多尼乌·鲍里努斯(Suetonius Paulinus)所赏识 。随多尼乌·鲍里努斯是一位谨慎而稳健的将军,他后来选中了阿古利可拉,和他同营共住以试察他的才能。阿古利可拉既不像年青人那样把军务视同儿戏、漫无主意地胡行,也不无所事事地荒于游嬉。他并不因为身任将军而肆意享乐,或因为自己阅历浅薄而推卸责任。他立意要使自己了解这个行省,并使自己为兵士们所熟悉。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向最勇敢的人看齐;他从不贪于自炫而轻尝妄举,但也不畏避任何事务:他成了一个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诚然,不列颠没有比这个时候更骚动危急的了:退伍的兵员 都遭到了屠杀,罗马的殖民城遭到了焚毁,各地驻军的联系被割断了 ;当时的作战还只是为了生命的安全,以后方才是为了胜利。虽说处理这些军事布署和调兵遣将之权都另有人主持,虽说成功和恢复该省的最高光荣属于督帅,但是,所有那些情形都使这位下级军官增长了见识、阅历并引起了他的上进心,引起了他立功建誉的欲望。然而,在那样一个仇视雄才大略的时代里,这种欲望是不受欢迎的;在那个时代,美誉和恶名有着同样的危险。 6 他离开不列颠以后,来到罗马,做了一任邑宰:在邑宰任上,他和一位名门的女儿多米契雅·德齐迪雅娜(Domitia Decidiana)结了姻 。这场婚姻顿使他在仕进途上受到优遇和得到有利的支助,由于他们夫妇之间两情融洽,并且能互相自我牺牲,因此家庭生活异常谐睦。不过,一个贤淑的妇人应享有更多的荣誉,正如一个不贤的妇人应遭受更多的指责。阿古利可拉后来任亚细亚行省的税务使之职 ,他的总督是萨尔威乌·狄提雅努斯(Salvius Titianus)。这个行省是一个富足的地方和贪官酷吏渔利的渊数,而这位总督又打算用尽一切方法来进行掠夺,打算对一切都抱纵容态度、以此来贿买上下,彼此对非法罪行都缄默不言;然而,这个地方和这位上司都没有使阿古利可拉堕落腐化。他在那里生了一个女孩,这对他是一个安慰,因为他已经生了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不久又死去了。在此从后,他在任平民保民官以前的一年和居职的一年中都是在安静无为中度过的 。他对尼罗(Nero)的统治深有见地,在尼罗统治的时候,恬静默忍乃是聪明之道。他做了一任大法官 ,在大法官任上,同样也以不闻不问为治,也没有什么司法事务落到他身上来。至于仕途的竞逐和官场中的其他排场,他都以一种介乎冷静、理智和铺张浪费之间的态度对待之:一方面,他绝不至于挥霍放荡,另一方面,他也很注意光彩体面。后来,加尔巴(Galba)擢拔他去调查那些神庙贡物的耗费情况,他辛勤调查的结果,使全国的人都免除了亵渎神明的良心谴责,而证明了犯罪者只有尼罗一人。 7 翌年,他的家庭和他宁静的心情遭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有一群到处流浪的鄂托(Otho)手下的水手们劫掠印梯米里乌姆(Intimilium)(地在里古利亚〈Liguria〉郡);他母亲所住的庄子就在此处,那些水手将庄子洗劫一空,抢走了她的大部分家产,并因此杀死了她。阿古利可拉在准备居丧尽礼的时候,突然听到魏斯巴兴(Vespasian)起兵夺取帝位的消息,他立刻就投到魏斯巴兴的手下。魏斯巴兴初即帝位之时,朝政和京都都由穆契雅努斯(Mucianus)主持;那时,多米先(Domitian)还很年青,他还只会仗着他父亲的权势去寻欢取乐。穆契雅努斯派遣阿古利可拉去征集军队;阿古利可拉表现得忠实可靠而且能力很强,不久以后,他就受命去统率第二十军团 。经历了很久的时间和很多的周折,这个军团才肯向阿古利可拉宣誓服从。据说他的前任统帅曾有叛变之举,这种事件,即使是执政官也会感到很棘手:而这个军团兵士之难于控驭,可能是由于前任统帅的纵容,也可能是由于兵士们骄悍成性。阿古利可拉是派来接替并处分前任统帅的:但由于他特别宽厚而机警,他使人相信他所遇到的这些人都是忠诚的,而事变之平定也并非出于他的强制。 8 这时候,魏提乌·波拉努斯(Vettius Bolanus)正统辖不列颠:他的统治过于柔和,对于这个容易骚动的行省来说是不相宜的。阿古利可拉自然也约束自己的才干和遏抑自己的热心,以免使自己锋芒太露。他现在已经习惯于服从,并且知道怎样才能随机应变而仍不失其正派作风了。不久以后,白提里乌·车累亚利斯(Petilius Chrialis)调任不列颠总督 ,阿古利可拉的才具现在大有施展之余地了。起初,车累亚利斯分配给他的任务只是操劳和危险的事情。但不久以后,他便享受到战争中所得到的荣誉,并经常被派去帅领一部分军队以考验他;有时因他的成绩良好而增加他的兵力。但阿古利可拉从来不骄矜自夸以提高自己的名声。他把功绩归之于他所代行职务的负责的将军身上:就这样,由于谨慎的服从和谦虚,他才保持嘉誉而又不致遭忌。 9 当他从军团统帅职调回时,先帝魏斯巴兴把他录入贵族之列 ,并命他总督阿奎达尼亚行省(Aquitania)。这个职位,从它所行使的职权而言,从它能有升任执政官的希望而言,都是一个特殊的宠异。一般人认为。军事人才多缺乏机智,因为带兵是一件粗糙生硬的工作,从这种工作中训练不出担任公职时所需要的精密细致的能力。但阿古利可拉由于天性精敏,所以他现在虽然兼管军民而能应付裕如,处事也不失于公允。而且,他把办公事的时候和公余之暇划分得非常明显。当他居公的时候,他是谨慎、敏捷、威而不猛的;在公务既毕之后,他就放下办公事时的面孔:他丝毫没有粗暴、骄傲和苛求于人的性格。然而,难得的是:他能温厚而不损其威,能严肃而不伤其和。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如果还在这里细论他的端直和克己功夫,那就未免是一种轻蔑之言了。就是贤德君子,也不免喜欢沽名钓誉,而阿古利可拉却从来不愿以炫已之长或用机巧之术来博取名声。他避免在同僚之间排挤倾轧,避免和皇室财务使争权夺势:他认为在这类活动中得到胜利并不光荣,遭受失败也不是耻辱。他留治阿奎达尼亚行省将近三载,后来因为有立刻升任执政官的希望才被调回 。在他调回任执政官的时候,一般舆论都认为不列颠方面将来一定会由他出马 :这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暗中散布出这种空气,而是因为大家都以为他去不列颠最为合适的缘故。舆论并非总是错的,有时甚至能指出适当的人选。当他任执政官的时候,他将一位仪范可观的女儿许配给我,那时我还是一个青年。在他执政官卸任之际,把女儿正式嫁给我;随后他就被派到不列颠去,赴总督之任,并兼掌不列颠司祭之职 。 10 关于不列颠的地理和居民的状况,已经有许多前人记述过了;我现在再来描叙一番,并非敢于自认在研究方面和才气方面可以和前人比美争胜,不过是因为不列颠直到现在才初次彻底被我们征服:所以,早先的作者们用健笔华辞所润饰的种种纪载仍多系揣想之辞,而我现在所叙述的却是信而有征的了。在罗马人所知道的岛屿中,不列颠是最大的一个岛,就其方位而言:东对日耳曼尼亚;西面西班牙;它的南面,高卢遥遥在望,而它的北面是一片汪洋大海,略无涯际,惟有惊涛拍岸而已。古代史学家中之李维(Livius)和近代史学家中之法比乌·茹斯替古斯(Fabius Rusticus) 都算是描写事物最逼真的了,他们或把不列颠全岛的形状比做一面长盾,或比做一柄双刃战斧。该岛不包括喀利多尼亚(Caledonia) 在内的一部分地方的确是像这种形状,一般人就因此而误将全岛描述成这种形状了;殊不知在越过了那狭窄的地峡从后,又有一块广阔的地面突出来,然后再逐浙变狭,最后终于一端,构成一个楔形。直到最近,罗马的兵船才首次沿着这最遥远的海岸绕航一周,从而断定不列颠的确是一个岛屿: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奥喀德斯群岛(Orcades) 而征服之。在这次航行中,他们还看到了北溟之国(Thule) ,但上面的命令只要他们到此为止,而且隆冬已经来临,所以他们才不曾前去 。他们说那一带的海水非常濡滞,船桨不易划动,甚至风力也不能鼓起大浪。据我推想:大风之作,莫不起于旷野与山陵之间:这一带地方既少平陆,更无高山;而海面辽阔,积水幽深,所以海水流动尤为迟缓。关于海水和浪潮的性质,非本书所当论及,前人言之者甚多,此处更毋庸赘述,我只想简单地补充几句而已。在这里,海洋所侵占地面之大,远非他处所见者可比:在这个岛上,四面八方都为海流所灌注;潮汐的涨落不仅及于沿岸一带,而且还蜿蜒曲折地侵入陆地的深处,甚至有些海水流堵在山岭丘陵之间,好像从此为家似的。 11 最早居住在不列颠者为何种人?他们是土著还是外来的移民?我们对于这类问题,像对于其他蛮族一样,所知者极少。不列颠居民的形貌特征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这些类型,我们可以作出推断。喀利多尼亚的居民有红色的头发和健壮的肢体,这很明显地说明了他们是属于日耳曼人种的。西鲁瑞斯人(Silures) 面色黧黑,头发大多卷曲;而他们所居之处又正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凡此种种都说明他们是古代渡海来此而占有了这一带地方的一支伊伯利安人。和高卢人相距最近的一带地方的居民也很像高卢人:也许他们是出于同一族,也许因为他们所居住的两岸相距太近,气候相同,所以体质也长得一样:不过,从各方面来看,可以相信高卢人是曾经移殖到与自己邻近的这个岛屿 上来的。这一带居民的迷信和宗教仪式与高卢人的习惯最为近似,他们彼此的语言也没有多大的差异;他们都同样地好招惹危险,而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又都同样地畏缩。不过,不列颠人还没有因长期安逸而流于萎靡不振。我们知道,高卢人也曾有过一度煊赫的武功,但后来他们因安享太平而习于游情之风,他们的自由也就随着尚武精神同归于尽。在不列颠人中,那些久已被征服的部落也已经萎靡不振了:但其余的部落还保持着高卢人当年一度雄强时的气概。 12 不列颠人的力量在于步兵。有些部落也用战车:御车的人地位较高,随从的人作战。不列颠人曾经一度受过若干国王的统治,但现在却分裂成了许多部,各由酋帅领导之。在对付这样一个强大部落时,他们行动之不统一正最有利于我们。他们之中,很少有两三个国家会合在一起来击退一个共同威胁的事;因此,他们各自为战而全体被征服。不列颠的天空里经常阴云密布,零雨凄迷,不过,酷寒的天气倒是没有的。该处的白昼比我们这里的白昼为长,夜间的天空也颇为明朗,在不列颠的极远之处,夜晚非常短,所以在薄暮与拂晓之间,只有很短的间隔。据说在天净无云之时,通宵都可以见到太阳的光耀;在那儿没有日出与日落,太阳只是在天空横过一下而已。这是因为:在大地这扁平的极端,地面所投射的阴影很低,所以黑暗面不会升得很高,而天空以及天上的星曜自然也就不会为夜色所笼罩了。 在不列颠的土地上,寻常种种农作物都能生长,甚至都很茂盛,惟有橄榄、葡萄及其他一般生长在温暖地带的植物是例外。在该处,植物生长得很快,而成熟得很迟;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却是由于同一种原因造成的,那就是因为土地和天空中的湿气太重的缘故。不列颠出产金、银及其他金属,征服它的价值就在于此。这里的海中也出产珍珠,但珍珠的色泽黝暗。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这儿的采珠人缺乏技术之故:据说在红海那边的采珠人是从蚌壳中把还带着生气的珍珠撕出来,而不列颠人只是拾取已被吐弃在海岸上的珍珠而已。我觉得,这也不必责备我们贪心太切,因为,归咎于珍珠本质不佳,岂不更为心安理得一些? 13 只要我们对于不列颠人不加以凌虐,他们是甘心情愿承担起征兵、课税以及帝国所征取于他们的其他义务的。如果一旦施以凌虐,他们便不能忍受:因为他们虽已臣服于我们,但并没有沦为我们的奴隶。已故的尤利乌斯(Julius) 是罗马人中最先率领军队进入不列颠的:他虽然以一战之威慑服了当地的居民而占据了沿海之地,但必须知道:他并没有把这个岛遗交给后人,而只是替后人开辟了先路而已。不久以后,罗马发生了内战,当政诸公都纷纷兴兵向内,而不列颠遂久被忽略。后来战祸虽息,国家也就不再以不列颠为务。先帝奥古斯都认为这是“政策”,而狄白利乌(Tiberius)则认为要“谨守遗规”。 凯乌斯·凯撒曾经策划进攻不列颠,这是众所熟知的事。但他的心性无常,意旨随出随变,而且他对日耳曼尼亚大举进攻的计划已经失败了 。先帝克劳底乌(Claudius)是最先重新经略不列颠的一个人。他派遣了一些官军和辅军来到此岛,并任命魏斯巴兴主持军务,魏斯巴兴之进身从此始。在这一次战役中,征服了一些部落,并俘获了一些国王,魏斯巴兴便由此一帆风顺了。 14 由执政官出任不列颠总督者,第一人为奥鲁斯·普劳提乌斯(Aulus Plautius) ,继任者为鄂斯托累乌·斯卡普拉(Ostorius Scapula) 。这两人都是出色的军人。离我们最近的不列颠地区就逐渐一步一步地被征服,而这些地方也就变成了一个行省,同时还建立了一个屯驻退伍兵员的殖民城。我们把某些国家委托给国王柯基杜姆努斯(Cogidumnus)来管理,他一直到现在仍然矢忠如一。利用他们的国王作为我们统治的工具,这乃是罗马人自古相承的办法。此后不久,狄底乌·加鲁斯(Didius Gallus)在巩固了前人所已征服之地区以后,又向外稍为占领了几个新据点,因此而获得增扬国威的名声。继狄底乌之任者为魏拉尼乌斯(Veranius),他在就任的那年就死去了。在他以后,随多尼乌·鲍利努斯继任了两年,颇有成绩,他征服了一些部落,并加强了我军屯驻的坞壁。他狃于这些成功,而希图进取莫那岛(Mona) ,莫那岛是一个供应叛逆的巢穴;但是,他向莫那岛进兵,却使自己的背后空虚受敌了。 15 因为总督已经移师他往,不列颠人的恐惧心得以稍减,于是他们彼此之间开始交谈着自己遭受奴役的苦难,他们互相比较着自己所受到的凌虐,在谈论之中更不免过激其词。他们说道 :“我们低首下心,而所得到的是加之于我们的更严酷的勒索,好像我们成了甘心情愿屈服的人了。曾经有一个时候,统治着我们的是一个国王,而现在我们的头上却来了两个国王:一个屠杀我们生命的总督,一个劫夺我们财产的财务使。他们彼此倾轧也好,他们志同道合也好,对于受他们统治的臣民说来都是同样的遭殃。这个手下的骄兵悍将,那个手下的恶仆狠奴,都一齐向我们施行凶暴和凌辱。什么都逃不过他们的贪婪;谁都逃不过他们的淫欲。在战争中,那些身强力壮的人肆行劫杀:而现在呢,在我们家里抢劫的、掳走我们子女的、强迫我们去当兵的,却大多是一些不中用的懦夫:好像除了不许我们为保卫自己乡土而牺牲以外,其他什么事情我们都该死似的。但是,只要我们不列颠人算计一下我们自己的人数,我们就可以看出,那些渡海过来的罗马兵士只算是微乎其微的几个人。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只有一河之隔,并没有海洋的天险,但他们已经奋起而摆脱枷锁了。我们为我们的乡土、为我们的妻子、为我们的双亲而战;而罗马人呢,他们只是为了贪婪、为了放肆。只要我们一鼓起我们祖先们那样的勇气,罗马人一定就会逃跑,像死去的尤利乌斯一样地逃跑。我们不要因为一两场战斗失利就感到惊惶失措。悲惨的命运会使我们具有更强烈的怒火和更坚决的毅力。何况,所有的神灵现在都正在怜佑着我们,他们已经把罗马的将军引到了别处,把罗马的军队领到离我们很远的另外一个岛上去了。我们已经踏上了最艰难的一步,我们已经周密地策划好了。而在这样的图谋中,大胆尝试固然有危险,但一旦机密泄漏,危险就更大了。” 16 他们在交谈诸如此类的话时彼此激励鼓动,于是在一个出身王家的妇人鲍蒂赤雅(Boudicea) 的领导下(他们在王位上是不分男女的)全体武装起来。他们袭击分散屯戍在各处的罗马驻军,攻陷了许多坞壁,然后进攻殖民城,他们把这里视为暴虐统治的中心。在他们愤恨和胜利的时候,他们施展出野蛮人各种各样的残忍行为。如果不是鲍利努斯在听到省内发生变乱时立刻赶回来援救的话,整个不列颠就会失去了。鲍利努斯凭一战之胜使不列颠人仍然归服如昔,只有一些人因感到犯叛逆罪而内怀不安,并且特别畏惧总督,所以还抗拒未降。鲍利努斯虽然在别的方面表现得都很杰出,但他对于归降的人的手段过于残暴,他残酷地处罚他们,好像报私仇一样。因此,罗马改派白特洛尼乌·杜尔比里亚努斯(Petronius Turpilianus)来接任总督,因为他比较宽厚。他又是新接手办理敌人叛逆案的人,所以在处理那些悔过自新者的时候自然缓和一些。他平定了旧乱以后,没有施行什么新政,就由特瑞白利乌·马克西姆(Trebellius Maximus)接任了。特瑞白利乌比较懒惰,他从不兴师出征,而以宽和平顺的管理来统治不列颠。在他这个时候,甚至蛮族也染上了耽于逸乐的习气:内战的爆发,正给这位总督的无所作为造成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是,那些久于行伍的戍军由于沉溺于游惰的习气而逐渐骄横起来,终于引起了一场兵变。特瑞白利乌逃到别处躲匿起来,始免于兵士们的凶行:后来,他卑躬屈节、忍气吞声才恢复他那随时摇摇欲堕的极位。好像存在着这样一种默契:督帅放纵兵士,任其自由,而兵士们也就保全督帅的生命,不予伤害:因此这场兵变没有引起流血。后来魏提乌·波拉努斯继任总督,当时内战仍在继续,他也不曾重新整顿不列颠,使之恢复法纪。他和特瑞白利乌一样,对敌人既没有兴师出征,对士兵也仍然任其放纵作乱。不过,波拉努斯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没有什么行为会招人憎恶,所以他虽无统治之才,却还能得到属下的爱戴。 17 但当魏斯巴兴统一天下之后,不列颠自然也帖然就范,在精兵良将的面前,敌人的希望冰消瓦解了。白提里乌·车累亚利斯之进攻不列甘特斯人(Brigantes) 的国家,立刻就使敌人大为惊动,因为据说该部人丁之繁盛为全省之冠。他这次出兵,经历了不少的战役,其中也有些激烈的战斗:由于他的雄略,或者至少说是由于他的战绩,征服了不列甘特斯人大部分的领域。他差不多使继任者的功绩和声望都暗淡无光了。但尤利乌斯·福隆提努斯(Julius Frontinus)却能与他前后辉映;福隆提努斯在当时说来也已经算是一个十足的豪杰之士了,他曾以武力征服了力量雄厚而勇猛善战的西鲁瑞斯人。他不仅制服了敌人的勇武,而且还克服了敌境的自然障碍。 18 当阿古利可拉于仲夏之月 渡海来到不列颠时,该省的情况和战局的变化就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当时,罗马士兵都以为一切战事可能都会告一结束了,并以此为借口而不再以敌人为意:但敌人却在乘机伺隙。就在阿古利可拉到达不列颠以前不久,鄂多未色斯部(Ordovices) 曾把驻扎在他们境内的一个骑兵队歼灭得几乎一人不留。这一个祸端激动了全省,那些盼望着打仗的人都有心为这场事变喝采,但他们焦急地观望着新总督的性情。而阿古利可拉莅任的时候,尽管夏季已经过去了,尽管调出的军队都分散在各地,尽管军士们深信本年度不会再打仗的这种气氛不利于兴师动众,尽管大多数幕僚们都主张以保守据点为宜:阿吉利可拉还是毅然决定应付这个危局。他聚集了一支官军和一小部分辅军,乘着鄂多未色斯人还不敢下山的时候,率领着军队向山地进发,他身先士卒,以激起其他将士们效法他的勇敢精神来对抗这一共同的大敌。鄂多未色斯人几乎全部被剿灭了。阿古利可拉深知在一战成功以后必须继续进兵以保持军威,并凭借头一阵的胜利使敌人望风生畏,因此,他筹划向莫那岛进兵之事。前面已经提过,鲍利努斯曾经占领过该岛,后来因为全不列颠发生叛变而回师了。但由于他的计划尚未成熟,所以他没有兵船。然而,主将的足智多谋和坚决终于把军队渡过去了。他从辅军中挑选一些本地的兵士,让他们卸下行装,泅水渡海到岛上去,这些不列颠兵士都熟悉当地的渡口,并且擅长于游泳,他们在泅水的时候,不仅自己运动自如,同时还能照料他们的兵器和马匹,敌人正在了望着海上的兵船,猛地受到这样出其不意的袭击,无不骇然,他们自料像这样的军队必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因此只好献岛归降。阿古利可拉从此威名大振,别人初到任时,都把时间消耗在一些空排场和应酬仪节上,但他却着手于艰难而危险的工作。可是他现在并不因为立下功勋而自骄,也不认为镇服了一个藩属就算是打了胜仗。他甚至不曾在他的捷报上夸耀自己的功绩。然而,他之想隐讳自己的声名,反而使他的声名更盛,因为人们从他对自己立这样大功而能缄默不言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抱负和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19 阿古利可拉洞悉省中的民情:同时,他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教训,知道在武力镇服以后如果继之以暴政,那么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斩断战乱的根源。他从本身和自己的僚属着手,首先治理家政,而齐家之难殊不在统治一省之下。他从不通过免奴(libertus) 或奴隶来传达公事。在选拔将吏的时候,他不从私人感情出发,也不为亲友们的私人推荐或恳求所动:他唯才是任。他洞察纤末,但并不事必躬亲。他宽恕轻微的过失,而严厉地处分重大的错误。与其对犯罪的人施以刑罚,他倒情愿看到罪人悔过自新。他宁愿把权力和职务交给不致犯错失的人,而不愿意等他们既已犯错失之后才来处罚他们。他以平均负担的办法来减轻人民的贡赋,而同时废除一切巧取豪夺的虞诈手段,因为那些手段往往比赋税本身更为苛重。从前,该地的居民要去守候在谷仓旁边购买谷物,但那谷仓却是严封不动的,谷物的买卖也是买空卖空的,而谷价倒抬高到不能想像的程度,可是他们必须忍受这种滑稽的作法。因为当时规定交纳租赋的地点非常遥远,道路又崎岖不平,以致就是离冬营很近的部落也不得不把谷物运到偏僻的地方去:为了使每个人都很方便,才有上面的办法,而那个办法却又变成少数人渔利的手段了 。 20 由于前任总督们的疏忽或残暴,使太平日子也和战时同样的可怕。阿古利可拉在到任的头一年,就立刻废除了上页所说的那些苛政,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太平之福。当夏天来到的时候 ,他调集了兵马,亲临行阵,褒奖军纪严明的部队,而严格地约束那些涣散游惰的士兵。他亲自选择安营扎寨的处所,亲自巡视各个河口和森林。他经常出兵突然袭击敌人,使敌境荒芜,并使敌人疲于奔命;当敌人饱受惊惶的时候,他很宽和地诱谕他们,启以求和之路。因此,有许多直到此时仍未归附罗马的国家现在都纳质归降而不再与罗马为敌了。阿古利可拉规划精密地在这些国家之间建立许多坞壁以屯驻兵马,以往,新获得的不列颠地区从来没有像这样不受攻击而就归服了罗马 。 21 在第二年的冬季里,实施了一些善后的措施。为了使一群分散的、野蛮而好战的居民能够由于舒适而安于平静的生活,阿古利可拉对于修盖庙宇、公共场所和住宅都予以私人的鼓励和公家的协助。他奖励那些勤勤勉勉的,饬斥那些游手好闲的:因此,居民不再是被迫服役,而是以自动的竞争来响应他的鼓励了。他使酋长的儿子们都接受通达的教育。他不喜欢高卢人的勤勉,而对不列颠人的聪慧表示特别的嘉许,因此,这些从来不接受拉丁语的居民现在居然学习罗马人滔滔不绝的辞令来了。并且,他们也以穿着罗马人的衣裳为荣,穿拖袈(toga)之风大为流行。他们逐渐为一些使人堕落的器物设备如花厅(porticus) 、浴池和风雅的宴会等所迷惑。所有这些正是他们被奴役的一种方式,而他们却愚笨得把这些东西称为“文化”。 22 到了他出师以来的第三年 ,又开始进攻新的土著部落,直到塔淖斯(Tanaus) (河口名)为止,军锋所及,遍地成墟。这一次攻击使敌人甚为惊惧,以致当我军受到暴风侵袭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来袭击:还让我军能利用时间来修筑坞壁。久经战阵的将士提到,没有一位将军能比阿古利可拉更善于选择适宜的地势;阿古利可拉所修建的坞壁没有一个曾被敌人攻陷过,也没有一个因为败北或逃亡而被放弃过。这些坞壁中都有一年的储积,因此可以对付长期被围的局面。到了冬季,边境无警报之虞,每一坞的戍军都能够自保,而且还可以出兵袭击敌人。那些受挫折的、被困的敌人每每惯于从冬天的胜利中补偿夏天的损失,而现在他们发现无论在冬天或在夏天,他们都同样地被击败了。 阿古利可拉从来不贪婪地把旁人之功攘为己有;他的将士和吏属凡有所施为,无一不受到他公正的裁察。有些人说他在谴责人时过于严厉,说他对待好人固然很和霭,而对待坏人也就相当严峻。但是,他从不因怒而怀恨,他的冷淡和缄默并不可怕。他认为与其心藏忿恨,倒不如怒形于色了。 23 在第四个夏季中 ,他巩固了已经征服的地方。如果依仗我们军队的勇敢和罗马的声威,我们可以把整个不列颠括入国境之内。在两岸都被海水深深切入陆地的两个海口克洛塔(Clota)和波多特里亚(Bodotria) 之间,仅为一条很狭的地峡,阿古利可拉筑了一列坞壁来防守此处,而现在在这条防线以南的全部地方都已经被征服了,所以敌人便仿佛被赶到了另一个岛上似的。 24 在出兵的第五年,阿古利可拉亲自乘第一只兵船领兵渡过克洛塔海口 ,于屡战屡捷之后,征服了一些前所未知的部落。他派一支军队驻扎在不列颠面临爱尔兰的一带地方,其目的倒不在于防御而在于乘机进取:因为爱尔兰位于不列颠与西班牙之间,对于环绕着高卢的那片海面来说,其位置甚为有利,它可以作为帝国中各个强有力的部分彼此联系的桥梁,因而造成互为声援之势。爱尔兰比不列颠要小一些,但比我们内海 中的一切岛屿都要大。其土壤、气候、民情风俗大致都与不列颠相似。我们因为通商往来的缘故,对于该岛的港口和通道大多熟悉。在这个岛上,有一个小国的国王因为发生内乱而被赶了出来:阿古利可拉收留了他。表面上是款待他,而实际上是把他扣留住了,为了将来有利用他的地方。阿古利可拉常向我提起:只要一个官军军团和很少一部分辅军就可以征服爱尔兰而占有之,占有爱尔兰对于不列颠是有利的,因为这样一来,四方八面所见到的都是罗马的军队,不列颠人大概也就不会再有获得自由的希望了。 25 在阿古利可拉到任的第六年的夏天 ,他把经略范围扩展到波多特里亚以外的地区:但是,他恐怕边远地方的部落会发生大的骚乱,同时还怕他在进军时受到阻挠,因此便派遣一队兵船沿着海岸搜索,这是他第一次将这队兵船编入大军之列,以后,这队兵船便随同他一直向前进发了。像这样水陆诸军一时并进,军容是非常雄壮动人的;而这些步军、马军和水军杂处在一营之内,便不免常常交谈起各自的功绩和惊险的事迹,他们彼此骄傲地夸比着:这方面谈的是深林高山,那方面谈的是怒海惊涛;这些人说的是在陆上的追奔逐北,那些人说的是在海上的乘风破浪。 26 我们从俘虏口中得知,不列颠人当看到我军兵船的时候,无不惊骇,仿佛他们腹地的海洋已经被我军长驱直入,而他们最后的逃生之路已经断绝了似的。因此,喀利多尼亚的部落立刻武装起来,他们准备的军力很雄厚;而对于陌生的敌人,谣传往往更夸大他们的声势。他们
本文档为【【古罗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2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3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3-09-13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