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_洪烛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_洪烛

举报
开通vip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_洪烛 54 ChineseWorld Special Report 特别策划 ChineseWorld 55 女作家陈丹燕写出一本《上海的 风花雪月》, 以其缠绵悱恻的笔调吸 引了众多读者。我觉得书名起得极好。 风花雪月 , 确实是最能概括这座摩登 城市韵味的形容词 :“ 上海 , 曾经被 称为东方的巴黎 , 曾经是个浮华璀璨 的花花世界 , 曾经最西化、最时髦 , 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因为本人创作过一系列表现北京 历史文化的散文,有聪明的书商找来, 约写一本《北京的风花雪月》...

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_洪烛
54 ChineseWorld Special Report 特别策划 ChineseWorld 55 女作家陈丹燕写出一本《上海的 风花雪月》, 以其缠绵悱恻的笔调吸 引了众多读者。我觉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名起得极好。 风花雪月 , 确实是最能概括这座摩登 城市韵味的形容词 :“ 上海 , 曾经被 称为东方的巴黎 , 曾经是个浮华璀璨 的花花世界 , 曾经最西化、最时髦 , 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因为本人创作过一系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北京 历史文化的散文,有聪明的书商找来, 约写一本《北京的风花雪月》。等于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作文了。他的意思我了解 , 是想让 京派文人向海派文人 “ 叫板 ”( 或唱 对台戏 ), 同时可搭顺风车。 于是我礼貌地拒绝了。理由很简 单 : 北京没有风花雪月。北京哪来的 风花雪月 ? 即使有的话 , 也与上海不 可同日而语 , 没的可拼。风花雪月 , 堪称江南一带的专利 , 北方的城市在 这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尤其北京 , 一 向是理性的 , 豪爽的 , 衣食住行方面 也较粗糙 , 或者说喜欢凑合。绝不像 会享受的上海人 , 张口闭口讲的都是 生活质量。北京人 , 离精致优雅 , 还 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所谓 “ 上海的风花雪月 ” 其实 是一种小资情调。北京的有钱人 , 并 不比上海少 , 但似乎没有谁称得上货 真价实的 “ 小资 ”——哪怕在外企 上班的白领 , 好像也不太擅长或不太 喜欢那一套。上海的旧家底是百年前 的那座殖民色彩浓郁的大都会 ,“ 买 办”文化一度盛行。譬如陈丹燕为一 幅老照片所写的说明:“旧时的阳光, 旧时的风 , 旧时的欧洲皮草的招牌广 告,这是30年代的淮海中路商业街…… 有薄薄阳光的下午在这里逛街 , 这是 上海绝大多数女子的享受 , 窄窄的人 行道上 ,飘浮着埃及香烟、法国香水、 罗宋新出炉面包和新出锅的生煎馒头 的温和气息。” 上海滩的半壁江山 , 基本上让形形色色的舶来品占领了。 而同一时期 , 北京的王府井或前门大 街什么样子呢 ? 依旧古色古香 , 依旧 是盛锡福、全聚德、同仁堂等老字号 的天下。我只是翻到一张宣武门的旧 照 , 发现箭楼上贴有仁丹的广告 , 不 禁喟叹 : 看来仁丹比炮弹更难挡得住 ……北京若赶时髦 ,是赶不上上海的。 上海不仅跑得快 , 而且跑得早。好在 老北京很自信 ,不爱赶潮流追时尚。 旧上海的租界面积较大 , 因而留 下了许多欧式建筑 , 使某些街区显得 颇洋气 , 典型的中西合璧。在当时的 北京 , 恐怕只有一条东交民巷 , 是忍 痛割舍为使馆区的 , 成为外国人的势 力范围。清朝时作为标本陈列的西洋 建筑 , 全集中在圆明园内 , 后来还叫 洋人放一把火给烧光了。所以 , 穿梭 于北京的旧街区 , 到处都是民风淳朴 的四合院什么的 , 很难找到一幢年代 悠久的花园洋房 , 很难发现一个世纪 前的 “ 欧风美雨 ” 所遗留的痕迹。 有人说这正体现了北京在近代史上的 保守之处。我的理解恰恰相反 : 这叫 坚持 , 你懂吗 ? 对某些国粹若不加以 保护 ,那么在文化上无异于混血儿了。 说实话 , 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 , 我 更喜欢不解风情的北京 , 原汁原味的 北京。 上海人很怀念月色撩人的外白渡 桥。张爱玲小说里的男女主角 , 最适 宜在桥上散步 , 展览西装领带与旗袍 高跟鞋组合的花样年华。在他们心目 中 , 这是一出东方的 “ 魂断蓝桥 ”。 我不禁要说点 “ 损话 ” 了 : 儿女情 长的外白渡桥 , 能跟扬眉剑出鞘的卢 沟桥相提并论吗 ? 每看见栏杆上立有 数百只小石狮的卢沟桥 , 我就肃然起 敬 , 想起岳武穆的《满江红》: 怒发 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由此可见,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 绝对是两种风格。北京虽然没有风花 雪月 , 但不算什么缺点。毕竟 , 它还 有别的什么 , 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英 雄本色嘛。也不是耍把式的 , 干嘛非 要闹一些小花样、弄那么多西洋景 ? 还有 , 上海人总对巴罗克式的和 平饭店津津乐道 , 觉得那是外滩的门 脸 , 而且里面的西餐与咖啡很正宗。 北京的东长安街上 , 有个于 1901 年 最初挂牌的北京饭店 , 可以抵挡一 下。 但事实上 , 上海人对于生活的质 量与情调 , 还是充满优越感的。有点 轻视北京人的落伍或慢半拍。我认识 几位搞写作的 “ 上海宝贝 ”, 来北 京 , 慕名去泡三里屯 , 说是很失望 : “ 三里屯真是徒有虚名。酒吧的装潢 太老土了 , 桌椅安排得也拥挤——一 点情调都没有。如何叫人放松 ?” 她 们惟一嘉许的是北京人的酒量 : 喝啤 酒跟喝白开水似的。但我仍从中听出 几分讽刺的味道。莫非是我多心了 ? 怕我觉得她们挑剔 , 她们声明下次 我去上海 , 一定领我去衡山路一带泡 吧 , 见识一下真正的酒吧应该是什么 风格与档次。我只好讪讪地笑了 , 辩 解道 : 要想了解真正的北京 , 不该来 三里屯 , 应该去泡老舍茶馆。听一段 京胡 , 顺便喝声彩呀 , 就能找到当大 爷的感觉。 跟伶牙俐齿的上海美眉逗乐 , 挺 有意思的。也算“京派”与“海派” 的一次小小交锋吧。“ 战火 ” 是由 北京的酒吧所引起。 我大可不必替三里屯辩护。北京 本来就没啥风花雪月。即使刻意模仿 的话,也不大像。很明显是“克隆” 出来的。 京派文化 海派文化 文 /洪烛 PK 北京文化充满了浓郁的本土气息 上海“新天地”的街头咖啡馆 PK京沪港 城市文化篇 54 ChineseWorld Special Report 特别策划 ChineseWorld 55 女作家陈丹燕写出一本《上海的 风花雪月》, 以其缠绵悱恻的笔调吸 引了众多读者。我觉得书名起得极好。 风花雪月 , 确实是最能概括这座摩登 城市韵味的形容词 :“ 上海 , 曾经被 称为东方的巴黎 , 曾经是个浮华璀璨 的花花世界 , 曾经最西化、最时髦 , 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因为本人创作过一系列表现北京 历史文化的散文,有聪明的书商找来, 约写一本《北京的风花雪月》。等于命 题作文了。他的意思我了解 , 是想让 京派文人向海派文人 “ 叫板 ”( 或唱 对台戏 ), 同时可搭顺风车。 于是我礼貌地拒绝了。理由很简 单 : 北京没有风花雪月。北京哪来的 风花雪月 ? 即使有的话 , 也与上海不 可同日而语 , 没的可拼。风花雪月 , 堪称江南一带的专利 , 北方的城市在 这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尤其北京 , 一 向是理性的 , 豪爽的 , 衣食住行方面 也较粗糙 , 或者说喜欢凑合。绝不像 会享受的上海人 , 张口闭口讲的都是 生活质量。北京人 , 离精致优雅 , 还 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所谓 “ 上海的风花雪月 ” 其实 是一种小资情调。北京的有钱人 , 并 不比上海少 , 但似乎没有谁称得上货 真价实的 “ 小资 ”——哪怕在外企 上班的白领 , 好像也不太擅长或不太 喜欢那一套。上海的旧家底是百年前 的那座殖民色彩浓郁的大都会 ,“ 买 办”文化一度盛行。譬如陈丹燕为一 幅老照片所写的说明:“旧时的阳光, 旧时的风 , 旧时的欧洲皮草的招牌广 告,这是30年代的淮海中路商业街…… 有薄薄阳光的下午在这里逛街 , 这是 上海绝大多数女子的享受 , 窄窄的人 行道上 ,飘浮着埃及香烟、法国香水、 罗宋新出炉面包和新出锅的生煎馒头 的温和气息。” 上海滩的半壁江山 , 基本上让形形色色的舶来品占领了。 而同一时期 , 北京的王府井或前门大 街什么样子呢 ? 依旧古色古香 , 依旧 是盛锡福、全聚德、同仁堂等老字号 的天下。我只是翻到一张宣武门的旧 照 , 发现箭楼上贴有仁丹的广告 , 不 禁喟叹 : 看来仁丹比炮弹更难挡得住 ……北京若赶时髦 ,是赶不上上海的。 上海不仅跑得快 , 而且跑得早。好在 老北京很自信 ,不爱赶潮流追时尚。 旧上海的租界面积较大 , 因而留 下了许多欧式建筑 , 使某些街区显得 颇洋气 , 典型的中西合璧。在当时的 北京 , 恐怕只有一条东交民巷 , 是忍 痛割舍为使馆区的 , 成为外国人的势 力范围。清朝时作为标本陈列的西洋 建筑 , 全集中在圆明园内 , 后来还叫 洋人放一把火给烧光了。所以 , 穿梭 于北京的旧街区 , 到处都是民风淳朴 的四合院什么的 , 很难找到一幢年代 悠久的花园洋房 , 很难发现一个世纪 前的 “ 欧风美雨 ” 所遗留的痕迹。 有人说这正体现了北京在近代史上的 保守之处。我的理解恰恰相反 : 这叫 坚持 , 你懂吗 ? 对某些国粹若不加以 保护 ,那么在文化上无异于混血儿了。 说实话 , 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 , 我 更喜欢不解风情的北京 , 原汁原味的 北京。 上海人很怀念月色撩人的外白渡 桥。张爱玲小说里的男女主角 , 最适 宜在桥上散步 , 展览西装领带与旗袍 高跟鞋组合的花样年华。在他们心目 中 , 这是一出东方的 “ 魂断蓝桥 ”。 我不禁要说点 “ 损话 ” 了 : 儿女情 长的外白渡桥 , 能跟扬眉剑出鞘的卢 沟桥相提并论吗 ? 每看见栏杆上立有 数百只小石狮的卢沟桥 , 我就肃然起 敬 , 想起岳武穆的《满江红》: 怒发 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由此可见,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 绝对是两种风格。北京虽然没有风花 雪月 , 但不算什么缺点。毕竟 , 它还 有别的什么 , 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英 雄本色嘛。也不是耍把式的 , 干嘛非 要闹一些小花样、弄那么多西洋景 ? 还有 , 上海人总对巴罗克式的和 平饭店津津乐道 , 觉得那是外滩的门 脸 , 而且里面的西餐与咖啡很正宗。 北京的东长安街上 , 有个于 1901 年 最初挂牌的北京饭店 , 可以抵挡一 下。 但事实上 , 上海人对于生活的质 量与情调 , 还是充满优越感的。有点 轻视北京人的落伍或慢半拍。我认识 几位搞写作的 “ 上海宝贝 ”, 来北 京 , 慕名去泡三里屯 , 说是很失望 : “ 三里屯真是徒有虚名。酒吧的装潢 太老土了 , 桌椅安排得也拥挤——一 点情调都没有。如何叫人放松 ?” 她 们惟一嘉许的是北京人的酒量 : 喝啤 酒跟喝白开水似的。但我仍从中听出 几分讽刺的味道。莫非是我多心了 ? 怕我觉得她们挑剔 , 她们声明下次 我去上海 , 一定领我去衡山路一带泡 吧 , 见识一下真正的酒吧应该是什么 风格与档次。我只好讪讪地笑了 , 辩 解道 : 要想了解真正的北京 , 不该来 三里屯 , 应该去泡老舍茶馆。听一段 京胡 , 顺便喝声彩呀 , 就能找到当大 爷的感觉。 跟伶牙俐齿的上海美眉逗乐 , 挺 有意思的。也算“京派”与“海派” 的一次小小交锋吧。“ 战火 ” 是由 北京的酒吧所引起。 我大可不必替三里屯辩护。北京 本来就没啥风花雪月。即使刻意模仿 的话,也不大像。很明显是“克隆” 出来的。 京派文化 海派文化 文 /洪烛 PK 北京文化充满了浓郁的本土气息 上海“新天地”的街头咖啡馆 PK京沪港 城市文化篇
本文档为【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_洪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815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01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