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_汤一介

【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_汤一介

举报
开通vip

【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_汤一介 收稿日期 :2001 - 09 - 07 作者简介 :汤一介 (1927 —) ,男 ,湖北黄梅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 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 汤 一 介 (北京大学 哲学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 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1 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 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而成为新 轴心时...

【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_汤一介
收稿日期 :2001 - 09 - 07 作者简介 :汤一介 (1927 —) ,男 ,湖北黄梅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 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 汤 一 介 (北京大学 哲学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 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1 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 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而成为新 轴心时代的哲学重镇。   关键词 :新轴心时代 ;哲学 ;走向 ;特点   中图分类号 :B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0448 (2001) 04 - 0001 - 0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 Karl Jaspers , 1883 - 1969) 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 他认为 ,在公元前 500 年前后 ,在古希腊、以 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 想家 ,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 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 ,中 国有老子、孔子 ,印度有释迦牟尼 ,以色列有 犹太教的先知们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 ,而且这些地域的 不同文化 ,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 ,并没有 互相影响。“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 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每一次新的飞跃 都回顾这一时期 ,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1 ] 例如 ,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 化的源头古希腊 ,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新光 辉 ,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 学 (新儒学) 在印度佛教冲击后 ,再次回归孔 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某种意义上说 ,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 发展正是对 2000 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 的飞跃。据此 ,我们也许可以说 ,将有一个新 的“轴心时代”出现。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 里 ,各民族、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 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 ,因而经济全球化 将有利于文化多元的发展。从今后世界文化 发展的趋势看 ,将会出现一个在全球意识观 照下的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局面。21 世纪世 界文化发展很可能形成若干个重要的文化 区 :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 中东与北非文化区 (伊斯兰文化区) ,以及以 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犹太文化等等。这几种有 着长久历史的大的文化潮流的哲学将会成为 主要影响世界文化发展的动力。 第 32 卷第 4 期 2001 年 10 月 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JOURNAL OF NANCHAN G UN IV ERSITY Vol. 32 No. 4 Oct . 2001 这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发展与公元前 500 年左右的那个“轴心时代”会有很大的不 同。概括起来 ,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同 : 11 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 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 ,而是在相互 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 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 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 贡献的大小。原先的“轴心时代”的几种文化 在初创时虽无相互间的影响 ,但在其后的 2000 多年中 ,却都在不断的吸收其他文化 , 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说到西方文化的发 展 ,他说 (译文稍有改动) :“不同文明之间的 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 程碑。希腊学习埃及 ,罗马借鉴希腊 ,阿拉伯 参照罗马帝国 ,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 ,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 国 ⋯⋯”[2 ]到 17、18 世纪西方又曾吸收过印 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欧 洲文化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 , 正是由于它能不断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某些因 素 ,使自己的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更新。同 样 ,中国文化也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得 到发展的。众所周知 ,在历史上 ,印度佛教传 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等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中国文化曾受惠 于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又在中国发扬光大 ,并 由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而且在朝鲜和 日本又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而形成有特色的佛 教。近代中国文化又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 不断地吸收西方文化 ,更新自己的文化。回 顾 100 多年来 ,西方文化的各种流派都对中 国文化产生过或仍然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 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面貌。在这个新的 “轴心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 ,科技一体化 , 信息网络的发展 ,把世界联成一片 ,所以 ,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构成了今日人 类社会的文化宝库。新的“轴心时代”的各种 文化必将是沿着这种已经形成的文化之间的 交流与互相吸收的势态向前发展。因此 ,各 种文化必将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 的。这就和2000多年前那个“轴心时代”的文 化有着鲜明的不同。 21 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 为 21 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 由于世界联成一片 ,每种文化都不可能 孤立地发展 ,因此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 大地发展起来。每种文化对自身文化的了解 都会有局限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 此山中”,如果从另外一个文化系统看 ,也就 是说从“他者”看 ,也许会更全面的认识这种 文化的特点。因而当前跨文化研究已成为文 化研究的热门。以“互为主观”、“互相参照” 为核心 ,重视从“他者”反观自身的文化逐渐 为中外广大学术界所接受 ,并为文化的多元 发展垫定了重要基础。在各个学科之间同样 也有这样的问题。今日的科学已大大不同于 西方 18 世纪那时的情况了 ,当前科学已打破 原先的分科状况 ,发展出来许多新兴学科、边 缘学科。但正因为如此 ,原来的学科划分越 来越模糊了 ,本来物理学就是物理学 ,化学就 是化学 ,现在既有物理化学 ,又有化学物理 学 ,在自然科学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打破了。 不仅如此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 界限也正在打破。因此就目前情况看 ,在不 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学科之间正在形成一种互 相渗透的情况。我们可以预见 ,在 21 世纪哪 种传统文化最能自觉地推动不同文化传统和 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和整合 ,它将会对世界 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21 世纪新 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元对话的世纪 ,是 一个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世纪 ,这大大不同 于公元前 5 世纪前后的那个“轴心时代”了。 31 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 公元前 500 年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 家来主导 ,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 ·2· 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2001 年 未来文化的发展 正因为当今的社会发展比古代快得多 , 思想的更替日新月异 ,并且是在各种文化和 各个学科互相影响中发展着 ,已经形成了“你 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新局面。因此就没有可 能出现“独来独往”的大思想家。由于当今思 想面对的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民族 ,而 是要面对全世界 ,它就不可能不吸收其他民 族文化的某些因素 ,不可能没有全球化的视 野 ,因此 ,真正有成就的思想家将既是民族 的 ,又是世界的。我们可以看到 ,在西方 ,一 二百年来各种思潮不断变换 ,其各领风骚最 多也就是几十年 ,到目前为止看不出有那种 思想能把西方流行的众多派别整合起来。在 中国 ,100 多年来基本上是在学习西方文化 的过程中 ,是在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过程中 ,可 以预见的是 ,在中国必将出现一个新的“百家 争鸣”的局面 ,文化多元的新格局。我们可以 看到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学说、各 种流派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 ,到目前为止 ,我 们仍然处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之中 , 我们还没有能如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 上形成了宋明理学那样 ,在充分吸收西方文 化基础上形成现代的新的中国文化。但在进 入 90 年代之后 ,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分野越来 越明显 ,逐渐形成了若干学术小团体 ,这些学 术小团体大概都只是“一家之言”,能领导思 想界的权威还没有出现。展望 21 世纪 ,在不 久的将来 ,也许会出现适应中国现代社会要 求的不同学术派别 ,但大概也不会产生一统 天下思想体系。这就是说 ,无论中外 ,由于文 化的相互影响和不断变换 ,大概都不可能出 现像柏拉图、孔子、释迦牟尼等等那样代表着 一种文化传统的伟大思想家。那种企图把自 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众多的思想群体的合力推动人类文化的发 展 ,这正是多元文化所要求的。与这种情况 相联系 ,我认为也许和当前精英文化向大众 文化转移不无关系。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节 奏越来越快 ,传统的慢节奏的精英文化已不 适应人们感情和精神的需求 ,因此 ,在文化的 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趋向大众化 ,哲学自然也 不能例外。因而为满足人们这种快节奏的精 神和感情上的需要 ,哲学问题也逐渐趋向简 洁和通俗。我想 ,这也是不会出现像已影响 人类文化 2000 多年 ,今后仍然会长期发生影 响的柏拉图、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圣人” 的原因之一吧 ! 可以预见 ,21 世纪的哲学也 许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的哲学。 41 在新的轴心时代 ,中国哲学和中国哲 学界应该如何呢 ? 回顾 20 世纪中国哲学界的情况 ,我们可 以看出 ,能够对中国哲学或中国文化的研究 取得若干成就的学者 ,大都是能“ 铸古今”, 而又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者。司马迁说 他作《史记》是为了“通天人之际 ,达古今之 变 ,成一家之言”。季羡林先生曾说过 :在中 国几千年的学术史上 ,每一个时代都诞生少 数几位大师。是这几位大师标志出学术发展 的新水平 ;是这几位大师代表着学术前进的 新方向 ;是这几位大师博古通今 ,又 铸古 今。他们是学术天空中光辉璀灿的明星。[3 ] “中国近现代 ,当然也不能例外 ,但是 ,根据我 个人的看法 ,近现代同以前的许多时代 ,都有 所不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就是俞曲园 (樾)先生和他的弟子章太炎 (炳麟) ,在他们 师弟二人身上体现了中国 19 世纪末至 20 世 纪初叶学术发展的一个大转变。俞曲园能  铸古今 ;但太炎在 铸古今之外 ,又能会通中 西。”太炎先生以后 ,几位国学大师 ,比如梁启 超、王国维、陈寅恪、陈垣、胡适等 ,都是既能 铸古今 ,又能会通中西的。我认为 ,季先生 对古今学术之不同的分析 ,是非常正确的。 造成这种情况 ,不是由于古今学者的主观原 因 ,而是时代使之如此的。因此 ,我想为司马 迁的话加上一句 ,我们今天的学者或哲学家 ·3·第 4 期 汤一介 :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 应该是“通天人之际 ,达古今之变 ,会东西之 学”者。哲学家之成为哲学家除了要靠他的 悟性之外 ,我想还得靠其广泛的知识积累 ,即 要掌握新材料、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这样才能有新眼光来 看学术发展的新方向 ,这样才可以具有对宇 宙人生终极问题的新认识。前面说过 ,当今 世界联成一片 ,某个国家、某个民族的问题 , 同时又是世界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 对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的思考路径、 方法和着眼点可以不同 ,但他们考虑的问题 , 从哲学上看不可能全然不同。因此 ,20 世纪 在中国哲学上有一定成就的哲学家大都不仅 有深厚的“国学”基础 ,而且对西方哲学也有 较深的了解。从今天我们对 20 世纪中国哲 学家研究的情况看 ,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例 如前面我们举例的严复、章太炎、金岳霖、冯 友兰、张东荪、胡适等等之外 ,还有贺麟、沈有 鼎、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等等 ,都是能在某 种程度和某个方面会通中西的。就像对英语 完全不通的熊十力 ,他所讨论的问题往往也 是企图会通中西的 ,例如熊十力为什么在写 完《新唯识论》后 ,准备要写一部有关“量论” 的书呢 ? 就是因为他看到“认识论”的重要 性 ,需要建立他的“思修交尽之学”,他说 :“吾 国学术 ,风尚体认而轻辨智 ,其所长在是 ,而 短亦伏焉”[3 ] (第 4 卷 ,258 页) ,故“中西文化 , 宜互相融和”,“中国人诚宜摄西洋以自 广”[3 ] (第 5 卷 ,63 ,62 页)等等。熊十力当然是 中国哲学的卫道者 ,但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 哲学 ,中国哲学是无前途的。熊十力实对西 方哲学了解甚少 ,大多是听张东荪向他说的 一点点。从以上情况看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 说 ,每种文化传统的“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 这一时期 (按 :指公元前 500 年前后的轴心时 代)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中国哲学要在新的轴心时代能对人类社 会起较大作用 ,必须在发挥中国哲学的固有 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 跟上当前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 ,而成为 21 世纪新轴心时代的哲学重镇。不仅中国哲学 应如此 ,其他各国、各民族的哲学在新的轴心 时代大概也应如此。 参考文献 : [1 ]雅斯贝尔斯 1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 M ]1 北京 :华 夏出版社 ,19891141 [2 ]罗素 1 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 M ]1 胡显清译 1 北 京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881 [3 ]熊十力全集[ M ]1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 Characteristics of Philosophical Trend in Ne w Axis Time TAN G Yi - jie (Department Philosophy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New Axis Time , in which pluralistic cultures open dialogues and subjects infilt rate into one another ,will undoubtedly accomplish development illuminated by global consciousness. Essential philosophy tends to integrate with public plilosophy in the 21 st century. While enhancing intrinsic spirit of the self ,Chinese philosophy shall devote efforts to introducing western philosophy so as to keep up with the general t rend of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post of New Axis Time. Key words :New Axis Time ;philosophy ;t rend ;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  杨雪骋) ·4· 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2001 年
本文档为【【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_汤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086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05
浏览量:43